lofter中文是什么意思:《柔性谋略——以弱胜强的博弈律》第三章:以弱胜强的柔性谋略(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50:30
   用柔道,以不争而达到争的目的,这是道在博弈领域的具体运用。但是,不争而争是一种高明的手段,人们却并不总能运用这种手段。而且,有那一等聪明之人,你用不争之争的手段,早被他看得明白。他会不管不顾,偏偏要把矛盾挑得激化起来,逼迫你来争。因此,有的时候,事情的发展态势容不得我们不争而争,而是必须要奋力而争。这样,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力相搏之道。  上文说过,在以力抗力过程中,道的运用就是“以弱胜强”。懂得了以弱胜强的道理,掌握了以弱胜强的智慧,就能够确保竞争无虞了。
  这个道理,说来很简单:比如,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打架。以力打力,不需要太多技巧。对于大人而言,很简单,就两个字,“拍之”。但是,对于小孩来说,要想打赢这场架,就需要依靠技巧,依靠谋略,依靠以弱胜强的智慧。如果这个小孩遇到谁打败谁,他的力量弱但却总能战胜力量强者,那么,这个小孩几乎就是无敌的了。
   同样,在人生的博弈场上,当双方必然要发生争斗的时候,就需要以力碰力。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而言,如果遇到了比自己弱小的一方,则完全可以以力胜之;但是如果遇到了比自己强大的一方,则必须要借助以弱胜强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就能战胜强悍的对手;遇到强悍的对手并且总是能战胜他们,这就臻于无敌的境界了。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深入研究一下以弱胜强。
  事实上,在人类的博弈行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弱博弈的现象。比如,战争中的强弱交锋,政治中的强弱对抗,商海中的强弱竞争,等等。之所以会出现强弱博弈的现象,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一个事物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方面超过其他事物,但是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和所有方面都超过其他所有事物。人类的博弈也是如此。在博弈中,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都在力量上胜过自己的对手,迟早都要遇到力量强于自己的竞争者。这时,要想取得博弈的主动,并最终赢得胜利,就得掌握与强者博弈的智慧,具备与强者抗衡的谋略。
   在研究以弱胜强之前,先看几个以弱胜强的历史案例。在我国春秋战国的时期,天下“共主”周王失去了统治天下的能力,国家处于交相兼并、战乱频仍的状态。到了战国末年,经过数轮残酷的角逐,中原大地只剩下实力最强的七个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国七雄”。这战国七雄各自割据一方,实力都很强大。其中,最为强大的一方当属于秦国。当时,秦国的国力强盛,军事力量超过其他的国家。上文讲过,秦国自穆公起,就有称霸天下的抱负。但这样一来,秦国势必会遭到六国的激烈抵抗。虽然六国中单独任何一个国家来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但是,作为“七雄”的主体,六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且,六国的总体实力要远远大于秦国。秦国则由于总体实力弱于六国,在同六国的合纵同盟作战之初吃了大亏。后来,秦国采取了张仪制定的连横的政治战略和范苴提出的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一面大力提高自己的军事力量,一面努力分化瓦解六国的同盟关系。到了秦嬴政时期,经过激烈的对决,秦国终于战胜了总体实力强于自己的六国,扫平寰宇,一统江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回过头来看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秦国虽然在开初时总体力量弱于对手,但是,秦国采取了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战略,成功运用了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策略。最后,力量弱的战胜了力量强的,力量小的打败了力量大的,秦国终于实现了其先祖发下的统一天下的宏愿。然而,秦国席卷天下的时间不长,就发生了弱小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强秦的事儿。史书记载,秦朝统一之后,重刑罚,严法度,推行了一整套强权政策以镇压人民,防止百姓作乱造反。几个回合下来,秦始皇坐稳了江山,开始考虑大秦千秋万代的基业了。然而,令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强大的秦朝政权竟然在他死后不久,被区区几个泥腿子登高一呼,就顿时如摧枯拉朽般地灭亡了。农民军领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顿时天下响者云集。没用几年,强秦的辉煌就被弱小的农民起义军给淹没了。 前文已交代,“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歌中的“刘项”,说的是农民起义军刘邦和项羽。刘项大军把秦朝推翻之后,就开始重新厘定天下,分割中原。义军中力量最强的项羽把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把刘邦封到汉王,驱赶到荒蛮的巴蜀之地。刘邦心中不满,就趁着项羽讨伐别的诸侯之时偷袭彭城,这样,楚汉之战拉开了序幕。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出身贵族,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其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刘邦。反观刘邦,则出身平民,拉起的也是一个杂牌军队伍,无论是从军事力量、政治号召力还是从人脉关系来讲,都绝对处于下风。但是,战争的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强大的项羽没有统一天下,反倒被弱小的刘邦所灭;弱小的刘邦在顶住了战争初期的艰难环境之后,及时调整政治战略,正确运用军事战略,逐步收拢了人心,完成了双方军事力量的转化。最后,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刘邦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赢得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在上述一系列的例子中,弱小的秦国战胜了强大的六国,弱小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强大的秦朝政权,弱小的刘邦战胜了强大的项羽,以弱胜强的故事总在人类博弈的舞台上不断上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虽然表明,强胜弱败、优胜劣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必然。但是,历史上无数个强弱博弈的例子也表明,在强弱的博弈过程中,强的并不总能打败弱的,大的也并不总能打败小的。如果弱者能够进行正确的谋划和巧妙的运筹,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则一样可能战胜强者,获得以弱弈强的胜利。所以,笔者冒昧下一断言,在人类的博弈行为中,强胜弱败是博弈的规律,以弱胜强是博弈的智慧。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博弈行为,就必须得研究以弱弈强的大智慧。而翻开史书,人类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谋略思想,研究的就是弱者如何战胜强者的智慧。由于以弱奕强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每个处于弱势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在博弈中战胜强者,而且,如果能够始终以弱胜强,也就真能无敌于天下,因此,以弱胜强的谋略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研究、好好学习、好好掌握、好好运用。     1、以弱胜强的确定性
  要想学会以弱胜强的本领,争取在处于弱势条件、不利地位时战胜竞争对手,就需要弄清什么是强弱博弈、什么是以弱胜强。首先,来看看什么强弱博弈。
  在人类的博弈活动中,强和弱是有明确指向的。所谓强,指的就是力量强;所谓弱,指的就是力量弱。所谓强弱博弈,就是力量强大的一方和力量弱小的一方进行的博弈活动。其中,“力量”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博弈行为中有所不同。比如,在商场上,力量指的就是资本。资本雄厚者为强,资本匮乏者为弱。在战争中,力量指的是战争力量。“强”就是指战争力量强,“弱”就是战争力量弱。在政治上,力量指的是政治力量。政治力量强大的一方即为强者,政治力量弱小的一方就是弱者,等等。
举例来说。《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孙、刘在赤壁作战,曹操由于军事力量强大而居强势,孙、刘由于军事力量弱小而居于弱势。孙、刘联合抗曹,就属于强和弱的博弈。再比如,清朝末年,我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西方生产力强、军事力量强,因而居于强势地位;我生产力弱、军事力量弱而处于劣势地位。西方最终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证实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千古不移的真理。期间我拼力抵抗,从洋务运动道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都是以弱抗强的斗争。其次,谈谈什么是以弱胜强。所谓以弱胜强,指的就是力量弱小的一方战争力量强大的一方的过程。我们研究以弱胜强的智慧,主要就是研究弱者如何抗击并战胜强者的方法问题。因此,以弱胜强的理论常常为弱者所采用,其中包含着弱者的价值取向。上文提到,在楚汉相争中,刘邦战胜了强大的项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弱胜强的例子。《明史》记载的徐阶在政治斗争中搬到严嵩,靠的也是以弱胜强。总而言之,强指的就是力量大,弱指的就是力量小;以弱胜强,指的就是力量小的抗击力量大的,并最终战胜力量大的。我们研究以弱胜强,就是要弄清楚力量小的如何战胜力量大的,力量弱的如何战胜力量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