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怎么增加词的权重:高考词语专题(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49:00
一、高考示例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全国高考题)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旨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全国高考题)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之能事倍功半。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江苏高考题)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辨别  品评  C.终生辨别  品尝  D.终生辨认   品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江苏高考题)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3年全国高考题)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003年全国高考题)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7、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002年全国高考题)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02年全国高考题)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人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2年全国高考题)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    D.再三稍微 往往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001年全国高考题)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  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1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接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   C.云集/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二、高考同义词辨析技法
  《考试说明》中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D级(应用)。从高考实践看,每年一般是二道或三道词语题,分别是实词、虚词、成语使用。所谓“运用”,是指学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使用”也表明词语的结构、词性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础。我们从高考题型中归纳出以下特点:①题型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②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③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④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
  十多年来,词语考查题已成为高考 “语言理解与运用”部分必不可少的常规性题型。词语的考查重点是同义词的选用、成语选用和虚词的选用。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等义词(衣服——衣裳、母亲——妈妈)意义相同,在运用上一般可能相互替换。近义词意义相近,但有种种细微差别,在运用上不可相互替换。同义词在表达上有着积极作用,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正因为如此,考查同义词的正确使用,最能考查出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每年的考试都在这个知识点上设了题。那么如何解答此类题目呢?现介绍一些常用技巧。
(一)传统技法
  传统技法,就是利用传统的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来解题。它包括词义法、词素法、词色法、词性法以及词用法。
1.词义法
  词义法,就是根据词义来辨析选用同义词的方法。词语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是我们辨析同义词的基本前提。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都是我们辨析同义词的切入点。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词素法
   词素法,就是通过区分不同词素来辨析选用同义词的方法。许多同义词都含有不同的词素,而词义的差别正是由这个不同词素造成的,在辨析同义词时,要善于抓住这个因素。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 “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3.词色法
  词色法,就是根据词语的不同色彩来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词色属于附加意义,它是词义中不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也是理解词、使用词的重要根据。附加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意义。感情色彩,即词义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语体色彩,即书面语和口语。赋予词语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变化。一个词带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词性法
   词性法,就是根据词性来区分同义词的方法。有的同义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表现的功能就不同。而词义差别正是由这个不同的词性造成的,在辨析同义词时,要善于抓住这个因素。
5.词用法
  词用法,就是根据词语的搭配习惯来区分同义词的方法。词语的搭配习惯也是造成词义差别的一个因素,利用它亦可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①弄准搭配对象。如“爱护”适用于对下,“爱戴”适用于对上。
  ②掌握语法功能。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副词兼形容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如“这事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态”;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从构词方法上辨析。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例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999年高考)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了。
A. 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①句可用词义、词素法来解。“窜改”的意思是“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一般指文字上的改动;而“篡改”的意思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可见①句中只能用“篡改”。这样排除A、C两项。B、D项利用词用法,“祛除”的搭配对象常是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邪崇等;而“驱除”的习惯搭配对象却不是这些东西,可见②句中只能用“祛除”。这样排除D项。不看③就可直接得出答案为B。
(二)现代技法
  高考试题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常常给试题设置一个情境,让考生根据特定的语境辨析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所以词语理解必须详审语境,具备语境意识。解同义词的选用题,最重要的是分析填充句所涉及的具体语境,注意整体性和联系性,把选项与原文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做到形合、意合、境合。因此,以整体理解语言材料为前提,结合利用各选项间的关系来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就是现代技法。它包括语境法、突点法、较异法以及代入法。
1.语境法。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语境意义是指语言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是在固有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意义。《考试说明》中该考点虽然只提“正确使用词语”,但“使用”一词已体现出词语处在“动态”,所以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恰当的词语。利用语境意义来解题的方法,就是语境法。实际上该文所介绍的所有技巧都使用了此法。
  语境对语言表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词语的临时意义,这也就为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提供了依据和线索,因而正确理解词义的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境,也就等于找到了正确选用同义词的钥匙。为了强化这一点,再举一例作专门解说。
  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998年高考)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该题考查结合一定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运用能力。“不只”相当于“不但、不仅”的意思,是连词,表递进关系,与“更……”相搭配,①句中的“更”字提示了语境,应和“不只”配合,构成递进关系;“不止”是动词,意思是“继续不停”“超出一定的数量或范围”,显然不合语境。“准确”,指结果符合预期,②句中的“预”字、后半句的“难免发生变化” 都提示了语境,对词语的选择有启示和制约作用,后边用“准确”为宜;如果选择了“正确”,就不必“变化”了,“正确”指言行符合道理。③ “骇人听闻”,即“某种坏事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耸人听闻”说的是“一种言论行为,故意夸大而使人震惊”,在这里显然只有前者符合语境。故本题答案为C。
2.突点法
  突点法,即寻找突破点来解题的方法。因为同义词的辨析往往有多个子选项,只要我们从自己最熟悉或最敢肯定的子选项入手,就可迅速而准确地选出答案。当然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最熟悉的词语,切入点也就不同。
3.较异法
  较异法,就是去同较异的方法。它适合于答案选项表述格式基本相同的题目。我们往往可以去掉选项中相同的成分,通过比较相异的成分,迅速而准确地选出答案。
4.代入法
  代入法,就是将要辨析的同义词代入原句试读,凭借语感来确定选项的方法。代入试读,如果觉得语序语意连贯,文脉畅通,就可确定为正确选项,当然运用此法要以特别强的语感能力为前提,否则“跟着感觉走”就可能出错。但在利用其它解题方法确定答案后,利用此法作进一步验证,从而提高正确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复习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 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 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 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㈠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屡试不爽:爽,差错。多次试验都不错。
   间不容发:间jiàn,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不足为训: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
   大方之家:大方,专指学者、内行人。
   身体力行教学相长不速之客素不相能 不齿于人
   曲突徙薪首鼠两端夜阑人静因人成事 醍醐灌顶
   ㈡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方枘圆凿zuò: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两者格格不入。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李代桃僵:僵,干枯。原意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来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登堂入室:堂,正房。室,内室。进了正房又入内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比喻言论激昂,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