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百度推广:中华秘史全集[共11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08:46:16
中华秘史全集


 《百万书库古籍专题》
中华秘史全集
《中华秘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完整再现华夏五千年秘而不宣历史的经典巨著。秘史是指统治阶级内部通过非常手段禁止公开的内幕和重大事件。秘史的内容包括帝王秘闻、宫禁权争、治国之策、为官之谋、后妃隐秘、宫闱秘事、艳情等正、野二史中一些闻所未闻的史实轶闻。可补正史之“虚伪”、“枯窘”,尽纠野史之“杂乱”、“荒诞”。 本书首次出版,时间跨度最长(上下五千年历史),可读性强、权威性高,文字体式,通俗易懂,可读性高。
上古秘史周朝秘史
东汉秘史两晋秘史
南朝秘史五代秘史
姜氏秘史大唐秘史
大明秘史清朝秘史
皇清秘史

◆⊙◆百万书库精品典藏◆⊙◆

中华秘史分集 第一集《上古秘史》

《百万书库古籍专题》                                  中华秘史全集                                              共十一集

《中华秘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完整再现华夏五千年秘而不宣历史的经典巨著。秘史是指统治阶级内部通过非常手段禁止公开的内幕和重大事件。秘史的内容包括帝王秘闻、宫禁权争、治国之策、为官之谋、后妃隐秘、宫闱秘事、艳情等正、野二史中一些闻所未闻的史实轶闻。可补正史之“虚伪”、“枯窘”,尽纠野史之“杂乱”、“荒诞”。 本书首次出版,时间跨度最长(上下五千年历史),可读性强、权威性高,文字体式,通俗易懂,可读性高。
上古秘史周朝秘史
东汉秘史两晋秘史
南朝秘史五代秘史
姜氏秘史大唐秘史
大明秘史清朝秘史
皇清秘史
 《百万书库古籍专题》
第一集  上古秘史
第一回 演古史之治乱 谋开篇说混沌
第二回 皇娥梦遊穹桑 盘瓠应运降世
第三回 共工氏称霸九州 女娲氏抟土为人
第四回 女娲氏炼石补天 共工氏重霸九州
第五回 共工颛顼争天下 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六回 下绝手平定共工 上恒山再戮诸怀
第七回 后稷初生遭三弃 帝喾出巡守西北
第八回 简狄吞燕卵 稷泽出玉膏
第九回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宫
第十回 简狄剖胸生契 帝喾挈女南巡
第十一回 游嵩山途遇奇兽 忆往事细说蚩尤
第十二回 蚩尤遭败绩 黄帝得成仙
第十三回 丰山有异物 房王兵虐民
第十四回 房王作乱围喾 盘瓠智建神功
第十五回 后羿将兵来救 盘瓢负女遁去
第十六回 帝喾深山寻女 唐尧降生母家
第十七回 唐尧初降生 丹丘来进贡
第十八回 盘瓠逸去帝女归 帝喾东海访柏昭
第十九回 帝喾纳妃羲和女 盘瓠子女到亳都
第二十回 赤松子来访 凤凰鸟翔集
第二一回 赤松子献珠治病 城山帝喾访道
第二二回 舟人授秘书 帝喾悟天道
第二三回 帝女常仪谢世 盘瓢子孙分封
第二四回 立挚为嗣子 封禅上泰山
第二五回 嗣子挚即帝位 老臣谋去三凶
第二六回 帝尧出封于陶 三凶肆虐当朝
第二七回 驩兜求封南方国 狐功设计害人民
第二八回 尧改封于唐 羿往杀窫貐
第二九回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杀封豕
第三十回 羿杀九婴取雄黄 巴蛇被屠洞庭野
第三一回 帝挚禅位唐尧 三苗建国南方
第三二回 唐尧居母丧 后羿缴大风
第三三回 唐尧践帝位 皋陶感降生
第三四回 帝尧田猎讲武 鸿超被鸟射伤
第三五回 巫咸鸿术为尧医 越裳氏来献神龟
第三六回 帝尧东巡问樗蒱 初见皋陶验前梦
第三七回 厌越述紫蒙风土 阏伯实沈共参商
第三八回 帝尧遇赤将 子舆官木正
第三九回 帝尧宝露赐群臣 大司农筹备蜡祭
第四十回 帝尧师事尹寿 尹寿举荐四贤
第四一回 尹寿氏说天文 羿与逢蒙较射
第四二回 帝尧箕山访许由 长淮水怪兴风浪
第四三回 帝尧初番见许由 黄帝问道广成子
第四四回 帝尧遊黟山 览尽大千界
第四五回 途遇金道华 兰为王者香
第四六回 缙云山黄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
第四七回 狐功设计害帝尧 责三苗帝尧动怒
第四八回 男女同川而浴 帝尧君臣中蛊
第四九回 养蛊之情形 苗民之风俗
第五十回 帝尧师事善卷 挥师灭除西夏
第五一回 射日羿见姮娥 渠搜国来朝贡献
第五二回 述洪水之来源 说黄河之成因
第五三回 尧让天下于许由 稷为尧使见王母
第五四回 后羿射河伯 逢蒙杀后羿
第五五回 青鸟使迎大司农 西王母性喜樗蒱
第五六回 昆仑山稀有大鸟 西王母瑶池宴客
第五七回 大司农归平阳 三苗驩兜降服
第五八回 让天下于巢父 任许由九州长
第五九回 海人献冰蚕茧 尧教子朱围棋
第六十回 帝尧比神农 华封人三祝
第六一回 帝尧开凿尧门山 果老事尧为侍中
第六二回 训大夏讨渠搜 尧缔交狐不谐
第六三回 彭祖祈年寿 帝尧让大位
第六四回 舜生于诸冯 务成子教舜
第六五回 仓颉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
第六六回 舜初耕历山 象受教于兄
第六七回 秦东赠舜行 二耕历山下
第六八回 舜与方回 订交 师尹寿蒲衣子
第六九回 耕历山三番五次 访大舜不远万里
第七十回 被逐三四回 学琴作什器
第七一回 以德教化人 舜师事许由
第七二回 三足乌集庭 元恺大会聚
第七三回 帝子朱漫游是好 夸父臣于帝子朱
第七四回 尧放子朱于丹渊 免共工四岳举鲧
第七五回 神禹坼背生 鲧受命治水
第七六回 禹师郁华子 鲧作九仞城
第七七回 制陶器舜化东夷 陶河滨舜禹相遇
第七八回 一日遇瑞 四岳共举舜
第七九回 梦眉与发齐 舜不告而娶
第八十回 尧降二女于沩汭 舜率二女觐父母
第八一回 尧赐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廪浚井
第八二回 象日以杀舜为事 舜为举八元八凯
第八三回 尧以舜为耳为目 舜摄位三凶不服
第八四回 鲧治水不利 舜举禹治水
第八五回 梦从月中过 师事大成挚
第八六回 初过桐柏山 宛委得宝物
第八七回 云华夫人授书 伯益水平佐禹
第八八回 舜受终而摄政 禹治水以定计
第八九回 降服罔象天 应龙佐治水
第九十回 天地四将大战 收服七地授仙箓
第九一回 平逢山群蜂为患 玉卮娘降服骄虫
第九二回 禹凿砥柱山 九仙集西岳
第九三回 巨灵擘太华 大人钓六鼇
第九四回 伯益作井龙登玄云 玄龟负泥封印山川
第九五回 禹凿龙门入 伏羲赐玉简
第九六回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
第九七回 大禹被困于相柳 相柳见诛于五帝
第九八回 黄蛇守共工台 共工流于幽州
第九九回 导河积石得延喜玉 赐轩辕镜除却神(光鬼)
第一〇〇回 天地除妖蛇 鲤鱼跳龙门
第一〇一回 济水三伏三现 天地将斩朱獳
第一〇二回 天地将除妖鸟 嵎夷九族来朝
第一〇三回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
第一〇四回 桐柏山风雷震惊 两储君霍潜迎禹
第一〇五回 巫支祁袭禹 鸿濛氏被囚
第一〇六回 三过桐柏山 共战巫支祁
第一〇七回 禹凿轩辕化为熊 女攸化石破生启
第一〇八回 钹耳贯胸献珠鳖 大禹过门不入家
第一〇九回 水平王震泽为神 繇余黄魔使三苗
第一一〇回 大禹破三苗 遊兜窜南海
第一一一回 □围计蒙误冲突 云林宫右英解围
第一一二回 黄魔破土凿黄牛 禹凿巴山开三峡
第一一三回 掘昆仑息土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一四回 天将驱除(犭也)狼 大禹二次遇疫
第一一五回 方相氏驱疫 云梦遇神女
第一一六回 禹作岣嵝碑 神农教避疫
第一一七回 乐马山禹诛疫兽 蟠冢山驱龙导漾
第一一八回 刑天氏与帝争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
第一一九回 杀三苗于三危 颁五瑞于群后
第一二〇回 五老游河河图来 龙马凤凰献图书
第一二一回 大禹巡海外 应龙杀旱魃
第一二二回 夸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
第一二三回 迷途入终北 行踪至无继
第一二四回 禹收九凤强梁 又至肃慎之国
第一二五回 禹至毛民等国 鼋鼍代为桥梁
第一二六回 漫话扶桑国 详说君子情
第一二七回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
第一二八回 禹历小人大人国 有蜮山遭遇水弩
第一二九回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虑
第一三〇回 禹受困于枫林 祖状被杀南海
第一三一回 禹到寿麻国 得见螺蛳舟
第一三二回 长脚扶卢女 轩辕丈夫国
第一三三回 西海神率禹避难 刑天氏命葬常羊
第一三四回 禹配合二国失败 淑士国禹凿方山
第一三五回 奇肱试飞车 槐山通老童
第一三六回 钟山觐上帝 昆仑见王母
第一三七回 群仙大聚会 禹游昆仑山
第一三八回 禹结束危神 尧沉璧于洛
第一三九回 尧作大章乐 皋陶作象刑
第一四〇回 董父豢于雷夏 尧崩葬于谷林
第一四一回 重到会稽百官迎 即位分命都蒲坂
第一四二回 封弟象于有庳 立学校以施教
第一四三回 大司稷逝世 渠搜国献裘
第一四四回 孝养国来朝 夔作乐改封
第一四五回 奏韶乐舞百兽 郊天祈以丹朱
第一四六回 巡审乐三到会稽 修大道彭祖说法
第一四七回 善卷逃舜入深山 无择被迫跳涧渊
第一四八回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来朝
第一四九回 舜作卿云歌 黄龙负图书
第一五〇回 息慎氏进贡 大频国来朝
第一五一回 封义均命禹摄位 复九州玄都来朝
第一五二回 舜封禅泰山 象病死有庳
第一五三回 方回 凭吊舜坟 二女化作湘神
第一五四回 启结天下贤 禹即天子位
第一五五回 颁夏时于万国 作贡法均地权
第一五六回 改封丹朱商均 作乐雕俎臣谏
第一五七回 柏成子高逃禹 孟涂氏代皋陶
第一五八回 作城郭大会诸侯 铸九鼎海神来朝
第一五九回 禹让天下于奇子 分散藏书于各处
第一六〇回 禹会诸侯戮防风氏 启为天子灭有扈国
第二集 周朝秘史
《中华秘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完整再现华夏五千年秘而不宣历史的经典巨著。秘史是指统治阶级内部通过非常手段禁止公开的内幕和重大事件。秘史的内容包括帝王秘闻、宫禁权争、治国之策、为官之谋、后妃隐秘、宫闱秘事、艳情等正、野二史中一些闻所未闻的史实轶闻。可补正史之“虚伪”、“枯窘”,尽纠野史之“杂乱”、“荒诞”。 本书首次出版,时间跨度最长(上下五千年历史),可读性强、权威性高,文字体式,通俗易懂,可读性高。
第一回 苏妲己驿堂被魅 云中子进斩妖剑
第二回 西伯人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里城
第三回 纣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脱囚归歧周
第四回 西伯建台凿池沼 子牙避纣隐磻溪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灾 西伯侯初聘姜尚
第六回 西伯再访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七回 周武王议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
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阳 孟津河白鱼入舟
第九回 太公遗计收五将 纣王拜将征西歧
第十回 太公兴周灭商纣 武王分土封诸侯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诛管蔡 成王感变启金滕
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于郏鄏 召公奭宣布王化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胶舟溺昭王
第十四回 穆王西游昆仑山 楚人大战麒麟谷
第十五回 周穆王赵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国
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马受封 十丈台李巫监谤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征俨狁 姜皇后脱簪谏王
第十八回 卢妃怀孕十八年 幽王举火戏诸侯
第十九回 郑桓公骊山救驾 周平王弃镐东迁
第二十回 颖考叔舍羹悟主 州吁恃宠弑桓公
第二十一回 卫石碏仗义杀子 陈穆公以婚救卫
第二十二回 郑庄公祖宫演武 周郑于繻葛大战
第二十三回 郑太子救齐辞偶 郑祭仲杀婿逐君
第二十四回 鲁桓公入齐遭弑 齐襄公出狩遇怪
第二十五回 齐召忽从主死节 管夷吾条陈伯策
第二十六回 楚王僭号征郧绞 楚屈瑕鄢水大败
第二十七回 息伯瑗请楚伐蔡 楚王仗威掳息妫
第二十八回 斗伯比假道灭邓 齐桓公北杏定伯
第二十九回 宋桓公背盟逃归 齐宁戚牧牛遇贵
第三十回 宁戚舌动宋桓公 郑厉公倚齐复位
第三十一回 郑厉公南郊救驾 卫懿公好鹤亡国
第三十二回 管仲天柱峰灭戎 齐桓公德存邢卫
第三十三回 管仲气死斗伯比 夷吾召陵服强楚
第三十四回 鲁妇秉义全社稷 齐桓义辅周太子
第三十五回 桓公葵丘大会盟 桓公阳谷寄太子
第三十六回 冯长公验仲生死 晋献公宠妾逐子
第三十七回 晋荀息假途灭虢 秦穆公羊赎百里
第三十八回 骊姬设计陷申生 十英辅重耳逃归
第三十九回 晋里克谋弑二主 秦穆公救晋饥民
第四十回 公孙支独战六将 韩原山秦擒晋公
第四十一回 晋重耳周流列国 五公子争雄乱齐
第四十二回 宋襄公鹿上图霸 宋楚军泓水大战
第四十三回 晋子圉逃归嗣位 赵衰狐偃夺重耳
第四十四回 重耳寓秦受怀嬴 重耳夏国杀怀公
第四十五回 介子推辞禄自焚 闹洛阳晋兵救驾
第四十六回 晋郤谷被荐操军 晋郤谷火攻蓸河
第四十七回 文公义报僖负羁 晋先轸一气子玉
第四十八回 晋先轸二气子玉 晋楚城濮大会战
第四十九回 晋先轸三气子玉 郤谷遗计斩之侨
第五十回 晋文践土大会盟 蹇叔遗船救孟明
第五十一回 秦孟明崤山大败 晋先轸狄阵困死
第五十二回 孟明焚舟誓伐晋 秦穆公大霸西方
第五十三回 秦穆公用人从葬 秦晋军令狐大战
第五十四回 晋士会自秦逃归 楚庄王纳言定霸
第五十五回 晋灵公怒遇赵盾 晋楚军黄河大战
第五十六回 晋解扬出使不屈 养由基百步穿杨
第五十七回 斗越椒谋反被诛 晋程婴功成自刎
第五十八回 晋郤克兜肠大战 晋士匄青年进计
第五十九回 楚共王鄢陵大败 由基陷于万伏弩
第六十回 晋栾书争功弑主 晋魏绛单骑和戎
第六十一回 师旷辨乐知兴亡 齐庄公奸淫召祸
第六十二回 楚灵王大会诸侯 秦哀公设会图伯
第六十三回 玄象岗卞庄打虎 柳盗跖辱叱秋胡
第六十四回 临潼伍员争明辅 子胥威震临潼会
第六十五回 晏平仲舌辩群楚 鲁秋胡捐金戏妻
第六十六回 楚灵王冒雪游猎 申家底灵王自缢
第六十七回 费无极谗隐平王 楚平王废妻逐子
第六十八回 平王信谗灭伍氏 米建奔郑遭诛灭
第六十九回 伍子胥投陈辞婚 子胥脱难过昭关
第七十回 丘亮泛舟救子胥 浣纱女抱石投江
第七十一回 子胥吹篪引王僚 姬光请专诸行刺
第七十二回 三公子出兵伐楚 太湖亭专诸行刺
第七十三回 囊瓦族灭费无忌 要离辱死焦休忻
第七十四回 要离行诈刺庆忌 孙武吴宫操女兵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发兵伐楚 代楚国孙武会兵
第七十六回 吴楚军汉江大战 吴王五战拔荆州
第七十七回 楚昭王奔郧入随 子胥鞭挞平王尸
第七十八回 申包胃号哭求救 伍子胥和楚班师
第七十九回 伍子胥酬恩报德 孔仲尼相鲁服齐
第八十回 吴越槜李大交锋 孔仲尼周游列国
第八十一回 吴夫差分道伐越 勾践败栖会稽山
第八十二回 越勾践入吴待罪 三年受辱屈居吴
第八十三回 吴王西子游八景 楚王礼聘孔仲尼
第八十四回 孔仲尼遭厄陈 蔡贤子贡说吴救鲁
第八十五回 伍子胥抉目待齐 吴鲁吴艾陵大战
第八十六回 孔子获麟作《春秋》 晋三卿政乱同列
第八十七回 勾践三年灭吴国 范蠡扁舟归五湖
第八十八回 晋智伯求地谋反 灌晋阳智信决水
第八十九回 豫让漆身刺无恤 吴起杀妻为求将
第九十回 周王初封韩赵魏 赵魏争夺中山地
第九十一回 吴起弃魏死于楚 齐威王正国朝周
第九十二回 魏征庞涓下云梦 公孙鞅徙木立信
第九十三回 齐田忌大败投赵 王敖破牌荐孙膑
第九十四回 孙膑下山服袁达 庞涓谋刖地孙膑足
第九十五回 孙膑被刖诈疯魔 茶车窍孙膑归齐
第九十六回 庞涓巫魅陷孙膑 孙膑救韩掳魏申
第九十七回 孙庞排阵赌刘魏 马陵万弩射庞涓
第九十八回 丑女献策为皇后 卫鞅掳魏建奇功
第九十九回 商鞅四马分尸死 苏秦六国说合纵
第一百回 六龙会苏秦挂印 张仪计秦说六国
第一百一回 张仪说话俟事秦 孟尝君养士出关
第一百二回 子哙传位于子之 孙膑隐迹埋姓名
第一百三回 燕昭王伐齐报仇 齐泯王逃奔即墨
第一百四回 蔺相如完璧归赵 齐田单火牛复齐
第一百五回 范睢脱厕西入秦 不韦西游说立嗣
第一百六回 不韦计取朱姬女 朱氏生政于邯郸
第一百七回 秦王代周统天下 田单兴兵复聊城
第一百八回 庄襄王发兵征赵 平原君合纵干楚
第一百九回 信陵君符救赵 秦蒙骜兴兵伐魏
第一百一回 赵王兴兵取燕邑 春申君合纵伐秦
第一一一回 朱后淫宠于嫪毒 秦王计并吞六国
第一一二回 秦王复仇伐赵国 荆轲西行刺秦王
第一一三回 秦王命蒙骜伐燕 魏王诈降劫秦寨
第一一四回 李信以众征楚国 王贲诈巡抚燕地
中华秘史全集  第三集 《东汉秘史》
中华秘史全集
第三集
东汉秘史
作者:[明]谢诏
暂无简介……
第一回 奸计图王侵宝位 忠言骂贼死金銮第二回 仗剑金阶扶寇主 提兵入禁斩娇娥
第三回 假帝沽名图社稷 全忠硬节老风尘第四回 乘威据贼侵英主 假制施仁敛小民
第五回 三谏不从应至败 千金和议可为痴第六回 肆凶王莽人民怨 叛国苏成将卒惊
第七回 邓辰荐杰扶新主 光武求贤会故人第八回 严光卦卜知真主 王莽科场选俊英
第九回 王莽选才嗔武丑 崔亭揭榜报苏献第十回 苏献百端谗烈士 窦融屡奏拯明君
第十一回 古庙潜逢擎国柱 平坡暂别栋梁材第十二回 别逢共诉情难已 配合应知分所为
第十三回 少翁预卜圣君临 访推命运何时泰第十四回 故假威名即日兴 光武中兴恢汉业
第十五回 坚谭一战复刘基 聚兵白水屯营寨第十六回 遇将长安脱困笼 势危马死罹兵困
第十七回 运泰牛生出敌围 歌声来已明君至第十八回 话国才终义母亡 李君阵上擒王将
第十九回 韩宰城中却汉兵 无计脱奸全叔命第二十回 施谋杀贼解君愁 新野两军开仆偃
第二一回 棘阳二将显威名 岑彭设计偷营寨第二二回 邓禹图谋进棘阳 军排巨鹿战蛟龙
第二三回 为国舍生全大义 兴邦求士复深仇第二四回 碎胆奸雄归马武 畏名贼子立刘玄
第二五回 名臣重会图谋策 紫微跃奔求名将第二六回 列宿纷临助圣君 拖肠屡战心无惧
第二七回 斩首堆横气愈雄佞贼空谋囚汉将第二八回 英雄势逼反王军 争名夺利空呈表
第二九回 创业兴王遍事贤 明贤一举妖人破第三十回 勇将齐迎敌寇亡 敌破也知居士好
第三一回 成功犹有故人思 智士宏谋终大器第三二回 小人狭隘岂成材 闻风竞献归仁里
第三三回 雪耻争迎扫奸贼 操谋蔽主心过望第三四回 杖策追君意远图 愚拜王郎欺正叶
第三五回 倾扶汉主灭奸邪 民感仁威归圣主第三六回 天怜弱寡返邪兵 王霸合兵援帝难
第三七回 仲华爇火燎君裳 大启雄兵经日会第三八回 月明妖妇驾云来 奸计诬良诛佞贼
第三九回 忠言服众邓英贤 平除贼诏萧王职第四十回 荐举能封太守极 五夜禁寒扶帝王
第四一回 赤眉郑北扶盆子 帝敕关西拜邓臣第四二回 王匡结贼侵更始 盆子哀臣避赤眉
第四三回 未破赤眉重拜将 请兵伐暴拯时危第四四回 勒马讨凶安社稷 复攻反贼再兴师
第四五回 马援说奸专智主 刘君遣将伐骁雄第四六回 大将平齐宾仰伏 元臣述疏论兴亡
第四七回 忠臣一示难存体 贤士三征不屈名第四八回 为国运筹尝数让 拯危决策将俱降
第四九回 贼思君义诚倾服 帝泣忠臣厚殓封第五十回 冯异兵临天水破 岑彭师震蜀川惊
第五一回 吴军克战平巴蜀 汉帝追勋擢庙廊第五二回 偃武修文图致治 核田诏尹民遭害
第五三回 废郭封阴子受荣 伏波标柱子交趾第五十四回 郡守陈章夺 虏权表请诏辞
第五五回 告庙飨天明制度 图形画像著功多第五六回 贤臣避世劝耕织 烈女承恩继史书
第五七回 邓骘托亲辞避辱 班昭诫女欲全伦第五八回 诩出朝歌民政治 阎临摄职国臣荒
第五九回 强乘入朝辞懦主 埋轮当道劾奸臣第六十回 埋金贵德倾京市 切齿忠言丧佞臣
第六一回 忠言触佞含冤狱 德政清群致治平第六二回 贵盛一门贪愈恣 张奂风威寒虏胆
第六三回 李膺严肃振朝纲 诬忠系党冤埋狱


中华秘史全集  第四集 《两晋秘史》
中华秘史全集
第四集
两晋秘史
作者:(明)杨尔增
暂无简介……
第一回 王浚王浑大争功第二回 罢武备诸胡兵起第三回 袁甫衔玉于何勖
第四回 北魏祖逢天女配第五回 夷夷兵犯没鹿回第六回 窦龙以谋攻力微
第七回 拓跋力微霸长川第八回 束皙诚心祈天雨第九回 刘毅对帝似桓灵
第十回 石崇与王恺斗宝第十一回 刘毅论上中正九品第十二回 武帝托孤立惠帝
第十三回 后父杨骏独秉政第十四回 贾后南风夺朝权第十五回 贾后谋害皇太后
第十六回 八王用事相图害第十七回 司马亮专权执政第十八回 司马玮杀亮夺权
第十九回 楚王司马玮执政第二十回 帝用华计杀楚王第二十一回 陆云县治若神明
第二十二回 赵王伦征胡三寇第二十三回 周处合兵讨氐羌第二十四回 周处战死在羌阵
第二十五回 孟观领军伐万年第二十六回 贾后谋废皇太子第二十七回 贾后逼杀皇太子
第二十八回 王氏惠风守贞节第二十九回 王戎与世同浮沉第三十回 王衍专意事清谈
第三十一回 阮咸叔侄效放达第三十二回 江统进上《徙戎论》第三十三回 鲁褒伤时作《钱论》
第三十四回 赵王起兵诛贾后第三十五回 赵王司马伦执权第三十六回 淮赵二王相谋害
第三十七回 孙秀害潘岳石崇第三十八回 赵廞起兵据蜀城第三十九回 司马伦废帝自立
第四十回 司马冏起兵废赵王第四十一回 齐王威权拒众谋第四十二回 司马颖起兵讨齐王
第四十三回 李特造反攻巴蜀第四十四回 长沙王攻杀齐王周第四十五回 罗尚以兵讨李特
第四十六回 张昌攻杀新昌王第四十七回 桓穆北魏并诸国第四十八回 二王起兵攻长沙
第四十九回 张方炙杀长沙王第五十回 刘沈死节于长安第五十一回 成都王独执权政
第五十二回 东海王奉驾讨颖第五十三回 王浚起兵讨司马颖第五十四回 匈奴元海称汉王
第五十五回 河间奉帝还洛阳第五十六回 张方劫驾入长安第五十七回 李雄自称成都王
第五十八回 河间王专执朝权第五十九回 东海王檄讨张方第六十回 司马虓击斩石超
第六十一回 陶侃为将讨陈敏第六十二回 司马颙谋杀张方第六十三回 祁弘奉驾还洛阳
第六十四回 司马越执权秉政第六十五回 太弟司马炽登位第六十六回 五马渡江一化龙
第六十七回 顾荣周圯杀陈敏第六十八回 琅邪王收用贤俊第六十九回 苟晞火攻汲桑众
第七十回 石勒以兵下赵魏第七十一回 王弥集众寇洛阳第七十二回 何曾一曰费万钱
第七十三回 石勒寇巨鹿常山第七十四回 坦延诈降败刘聪第七十五回 刘聪杀兄为汉王
第七十六回 猗庐大破铁弗氐第七十七回 勒责王衍乱天下第七十八回 石勒引兵攻襄阳
第七十九回 城陷怀帝被汉虏第八十回 石勒以军据襄国第八十一回 司马睿招百六掾
第八十二回 刘曜攻模入长安第八十三回 石勒陷蒙执苟晞第八十四回 石勒诱王弥杀之
第八十五回 贾疋复晋取长安第八十六回 彝指王导管夷吾第八十七回 导指流涕似楚囚
第八十八回 慕客廆破木丸部第八十九回 琅邪遣将讨石勒第九十回 代公大破刘曜众
第九十一回 王浚遣兵攻襄国第九十二回 元达锁腰谏汉主第九十三回 怀帝被害立愍帝
第九十四回 石虎引兵陷邺台第九十五回 慕容廆大霸棘城第九十六回 祖逖击楫取中原
第九十七回 张光视死如登仙第九十八回 刘曜阴入攻长安第九十九回 石勒奉表于王浚
第一百回 石勒袭蓟杀王浚第一百零一回 邵续弃子归晋室第一百零二回 刘曜赵梁寇长安
第一百零三回 周访击斩贼张彦第一百零四回 陶侃击破杜弢死第一百零五回 王敦意欲害陶侃
第一百零六回 汉杀陈休等七人第一百零七回 代王兴兵讨六修第一百零八回 梁纬夫妻死恩义
第一百零九回 愍帝出降于刘曜第一一十回 刘琨失据奔蓟州第一一一回 丞相睿移檄北征
第一一二回 丞相容即晋王位第一一三回 汉主刘聪杀太弟第一一四回 祖逖取谯击石虎
第一一五回 周访杨口破杜曾第一一六回 汉主刘聪弑愍帝第一一七回 晋王容即皇帝位
第一一八回 元帝颁诏赦天下第一一九回 邓伯道弃子留侄第一二十回 李矩遣将夺汉营
第一二一回 汉以王沈婢为后第一二二回 匹磾杀太尉刘琨第一二三回 代王郁律破刘虎
第一二四回 刘约死去复还魂第一二五回 靳准谋灭汉王粲第一二六回 刘曜石勒讨靳准
第一二七回 石勒献捷于刘曜第一二八回 刘曜即位于长安第一二九回 祖逖兴兵讨陈川
第一三零回 石勒自称后赵王第一三一回 宇文氏攻慕容廆第一三二回 末柸以兵攻匹磾
第一三三回 赵将尹安降李矩第一三四回 羊鉴有罪以除名第一三五回 子远狱谏赵王曜
第一三六回 祖逖计运士为粮第一三七回 张宾计修祖逖墓第一三八回 谯王丞为湘刺史
第一三九回 段匹磾死于忠义第一四零回 帝以戴渊拒王敦第一四一回 石勒召封仇人爵
第一四二回 代贺傉谋弑其君第一四三回 王敦举兵谋逆叛第一四四回 王导待罪于阙下
第一四五回 王敦杀周顗戴渊第一四六回 王导执表涕周顗第一四七回 湘州谯王死忠义
第一四八回 元帝崩太子即位第一四九回 郭璞葬致天子问第一五十回 王逊怒甚冠裂卒
第一五一回 平先以众击陈安第一五二回 赵击凉州张茂降第一五三回 曜封世子永安王
第一五四回 成立兄子为太子第一五五回 王敦举兵谋逆叛第一五六回 明帝私视王敦营
第一五七回 王导计气王敦死第一五八回 陶侃劝人惜分阴第一五九回 戴洋风角占神通
第一六十回 明帝托孤于王导第一六一回 王衍专意事清谈第一六二回 阮咸叔侄效放达
第一六三回 卞壶父子死忠孝第一六四回 亮峤推侃为盟主第一六五回 郗鉴王舒赴国难
第一六六回 峤侃会兵讨苏峻第一六七回 石虎率众攻前赵第一六八回 侃将诛峻于石头
第一六九回 佛图澄起死回生第一七零回 后赵王勒获刘曜第一七一回 诸军讨苏逸诛之
第一七二回 陶侃兴兵讨郭默第一七三回 赵诛祖约夷其族第一七四回 石勒自问古何主
第一七五回 赵王勒卒太子立第一七六回 石虎杀刘后石堪第一七七回 张淳假道通建康
第一七八回 成王卒李班即位第一七九回 石虎弑主自即位第一八零回 张骏上疏请北伐
第一八一回 赵作大武东西宫第一八二回 赵王虎杀太子邃第一八三回 燕王称藩于赵国
第一八四回 李寿杀其主李期第一八五回 赵王虎伐慕容皝第一八六回 庾亮欲攻王导止
第一八七回 龚壮上封得失事第一八八回 翳槐卒立什翼犍第一八九回 何充庾冰参政事
第一九零回 赵人入寇陷沔邾第一九一回 赵王发兵伐燕国第一九二回 刘翔代求封燕王
第一九三回 汉修宫廷杀仆射第一九四回 成帝崩立琅玡王第一九五回 慕容皝击高句丽
第一九六回 时拟深源如管葛第一九七回 燕王皝灭宇文部第一九八回 孝宗穆帝即龙位
第一九九回 燕罢苑囿给新民第二百回 汉王杀其弟李广第二百零一回 凉州谢艾破赵兵
第二百零二回 李奕举兵攻成都第二百零三回 桓温率师入伐蜀第二百零四回 汉王面缚舆榇降
第二百零五回 石宣谋父不遂诛第二百零六回 赵立世子为太子第二百零七回 弋仲司兵讨梁犊
第二百零八回 图澄葬石归天竺第二百零九回 晋燕率师伐赵国第二百一十回 石鉴杀遵而自立
第二一一回 冉闵监主杀胡羯第二一二回 冉闵弑鉴改号魏第二一三回 燕王击赵拔蓟城
第二一四回 常诗辛谧不食卒第二一五回 魏王冉闵围赵王第二一六回 桓温移军驻武昌
第二一七回 燕王兴兵执魏王第二一八回 殷浩兴兵去伐燕第二一九回 江逌献计破姚襄
第二二零回 桓温率众出伐秦第二二一回 王猛披褐谒桓温第二二二回 秦苻生妄杀大臣
第二二三回 负殊以舌下西凉第二二四回 太后归政于穆帝第二二五回 苻坚备仪聘王猛
第二二六回 燕王购虎尸鞭浸第二二七回 燕王托孤慕容恪第二二八回 晋哀帝登龙即位
第二二九回 桓温戏星人王见第二三零回 天锡弑君而自立第二三一回 哀帝崩立司马弈
第二三二回 司马勋叛攻成都第二三三回 苻氏五公皆谋反第二三四回 桓温伐燕大败还
第二三五回 慕容垂逃降苻坚第二三六回 孙盛作两晋春秋第二三七回 王猛举兵伐燕国
第二三八回 邓羌寝协司隶战第二三九回 秦王坚赦慕容暐第二四零回 王猛辞赏不受封
第二四一回 桓温废主立新君第二四二回 文帝崩立孝武曜第二四三回 王谢新亭迎桓温
第二四四回 苻坚举兵取汉中第二四五回 王猛疾疏谢秦王第二四六回 姚苌以兵下凉州
第二四七回 苻洛以兵伐北代第二四八回 北代使不辱君命第二四九回 秦王以代分二部
第二五零回 谢安荐侄于朝廷第二五一回 韩氏女筑夫人城第二五二回 苻丕攻陷襄阳城
第二五三回 谢玄率兵救彭城第二五四回 秦王举兵伐苻洛第二五五回 秦王集议寇江南
第二五六回 秦王下诏寇江南第二五七回 谢安肥水退秦兵第二五八回 安肥水论兵大战
第二五九回 安玄围棋赌别墅第二六零回 八公山草木化形第二六一回 安玄破秦百万兵
第二六二回 吕光率兵伐西域第二六三回 慕容垂谋复称燕第二六四回 慕容垂大破秦兵
第二六五回 慕容垂已复燕祚第二六六回 姚苌反秦为后秦第二六七回 苻丕求救于谢玄
第二六八回 慕舆文杀刘库仁第二六九回 姚苌以兵攻新平第二七零回 高盖谋立慕容冲
第二七一回 秦遣姜让说燕王第二七二回 苻坚避难五将山第二七三回 姚苌执缢秦王坚
第二七四回 吕光还国夺西凉第二七五回 拓跋珪大霸牛川第二七六回 代王会议国号魏
第二七七回 吕光考核杀尹兴第二七八回 秦王登与后秦战第二七九回 后秦王还斩苟曜
第二八零回 燕王老叩囊底智第二八一回 姚兴举兵伐苻登第二八二回 慕容垂举兵伐魏
第二八三回 太子宝败参合陂第二八四回 燕王凿道去伐魏第二八五回 燕太子慕容宝立
第二八六回 孝武暴崩立太子第二八七回 魏王举兵大伐燕第二八八回 燕王宝走奔龙城
第二八九回 蒙逊结盟报父仇第二九零回 魏以甲子拔中山第二九一回 慕容德称王滑台
第二九二回 燕兰汗谋乱燕室第二九三回 慕容盛复登燕位第二九四回 慕容德谋都广固
第二九五回 孙恩聚众寇江南第二九六回 刘裕落魄遇圣僧第二九七回 刘裕十骑破孙恩
第二九八回 凉王卒诫诸子和第二九九回 李暠自称西凉王第三百回 燕王德议立太子
第三○一回 姚硕德举兵伐西秦第三○二回 蒙逊谋叛弑段业第三○三回 刘裕寡兵退孙恩
第三○四回 秦王兴兵伐西凉第三○五回 元显议欲讨桓玄第三○六回 桓玄陷建康篡位
第三○七回 南凉秃发傉檀立第三○八回 刘裕起兵讨桓玄第三○九回 刘裕大计破桓谦
第三一○回 桓玄挟帝走江陵第三一一回 冯迁抽刀诛桓玄第三一二回 晋帝乘舆返建康
第三一三回 刘裕遗循续命汤第三一四回 慕容超立为燕王第三一五回 冯跋即位于昌黎
第三一六回 勃勃封尸髑髅台第三一七回 穆之劝裕刺扬州第三一八回 刘裕抗表伐南燕
第三一九回 刘裕入岘虏在掌第三二十回 燕王以兵拒刘裕第三二一回 刘裕以兵攻广固
第三二二回 玄文献计塞五龙第三二三回 裕以往亡获燕王第三二四回 卢循以兵寇建康
第三二五回 道规焚书固江陵第三二六回 何无忌握节身死第三二七回 刘毅大破卢循兵
第三二八回 刘裕罪斩徐赤特第三二九回 道覆以兵寇江陵第三三零回 卢循败回取番禺
第三三一回 惠度计迎斩卢循第三三二回 刘毅出刺于荆州第三三三回 刘毅据荆州谋反
第三三四回 镇恶百舸执刘毅第三三五回 刘裕封函取成都第三三六回 长民用计破刘裕
第三三七回 刘裕东府斩长民第三三八回 炽磐乘虚执虎台第三三九回 刘裕发兵讨休之
第三四零回 魏占荧惑在东井第三四一回 刘裕兴兵大伐秦第三四二回 姚绍督兵拒潼关
第三四三回 刘裕假道于魏王第三四四回 魏王赐浩御缥醪第三四五回 镇恶流舟弃粮战
第三四六回 刘裕灭秦诛姚泓第三四七回 赫连勃勃取关中第三四八回 义真大败回建康
第三四九回 宋公受晋之禅位第三五零回 宋公刘裕即帝位



中华秘史全集  第五集 《南朝秘史》
南朝秘史
作者:杜刚
暂无简介……
第一回 晉室將亡廊廟亂 宋家應運帝王興第二回 劉寄奴滅寇立功 王孝伯稱兵受戮
第三回 楊佺期演武招婚 桓敬道興師拓境第四回 京口鎮群雄聚義 建康城僞主潛逃
第五回 扶晉室四方悅服 代燕邦一舉蕩平第六回 東寇乘虛危社稷 北師返國靖烽煙
第七回 除異己暗襲江陵 剪強宗再伐荊楚第八回 任諸將西秦複失 行內禪南樂聿興
第九回 廢昏庸更扶明主 殺大將自壞長城第十回 急圖位東官不子 緩行誅合殿弑親
第十一回 誅元兇武陵正位 聽逆謀南郡興兵第十二回 子業兇狂遭弑逆 鄧琬好亂起干戈
第十三回 計身後忍除同氣 育螟蛉暗絕宗祧第十四回 輔幼主道成懷逆 殉國難袁粲捐身
第十五回 沈攸之建義無成 蕭紀伯開基代宋第十六回 縱敗禮官宮闈淫亂 臣廢君宗室摧殘
第十七回 救義陽蕭衍建績 立寶卷六貴爭權第十八回 行亂政外藩屢叛 據雄封衆士鹹歸
第十九回 蕭雍州運籌決勝 齊寶卷喪國亡身第二十回 寶寅潛逃投北魏 任城經略伐南梁
第二十一回 停洛口三軍瓦解 救種離一戰成功第二十二回 築淮堰徒害民生 崇佛教頓忘國計
第二十三回 伐東魏淵明被執 納叛臣京闕遭殃第二十四回 羊侃竭忠守建業 韋粲大戰死青塘
第二十五回 侯景背誓破台城 諸王斂兵歸舊鎮第二十六回 除霸先始興舉義 王憎辯江夏立功
第二十七回 侯景分屍懲大惡 武陵爭帝失成都第二十八回 魏連蕭詧取江陵 齊納淵明圖建業
第二十九回 慕狡童紅霞失節 掃余寇興國稱尊第三十回 廢伯宗安成篡位 擒王琳明徹立功
第三十一回 張麗華善承寵愛 陳後主恣意風流第三十二回 陳氏荒淫棄天險 隋軍鼓勇下江南

中华秘史全集  第六集 《五代秘史》
公历 Sat Jul 09 2011 10:52:27 GMT-0400 (Eastern Daylight Time) 星期六
五代秘史
作者:(明)罗贯中
暂无简介……
第一回 孙待诏史记世系第二回 唐天子开科取士第三回 赤墙村黄巢出身
第四回 黄巢藏梅寺起手第五回 黄巢杀入长安城第六回 郑畋大战朱全忠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晋王第八回 晋王起兵入中原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第十一回 李晋王阅兵试箭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岭关
第十三回 李晋王河中会兵第十四回 鸦馆楼朱温赌带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绝海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杀四将第十八回 存孝火烧永丰仓
第十九回 德威遣将灭黄巢第二十回 灭巢山黄巢自刎第二一回 程敬思接驾还朝
第二二回 存孝力服王彦章第二三回 朱温火烧上源驿第二四回 田令孜弄权封爵
第二五回 晋王勘问田令孜第二六回 朱温掣剑挟王铎第二七回 刘知远大战梁兵
第二八回 李晋王同台解围第二九回 朱温计逼五侯反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邓天王
第三一回 存孝病挟高思继第三二回 五牛挣死李存孝第三三回 晋王痛哭勇南公
第三四回 梁兵劫夺勇南柩第三五回 唐昭宗迁驾汴梁第三六回 晋王起兵伐朱温
第三七回 鸡宝山存孝显圣第三八回 彦章智杀高思继第三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
第四十回 赵霸入汴诓军粮第四一回 君臣三弑椒兰殿第四二回 五龙逼死王彦章
第四三回 李嗣源据守大梁第四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圣第四五回 潞王夺位登天下
第四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关第四七回 废帝遣将追公主第四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
第四九回 桑维翰献策取城第五十回 石敬瑭长安即位第五一回 晋兵智困王延政
第五二回 刘知远奉命出师第五三回 文宝赚关杀戴礼第五四回 孙飞虎拒铁笼山
第五五回 史弘肇擒孙飞虎第五六回 立齐王重贵为帝第五七回 幼主称臣降契丹
第五八回 汉主谋杀史弘肇第五九回 郭威为众加黄袍第六十回 周世宗禅位宋祖

中华秘史全集  第七集 《姜氏秘史》卷一
公历 Sat Jul 09 2011 10:49:25 GMT-0400 (Eastern Daylight Time) 星期六
□□皇帝讳允炆,字□□,太祖高皇帝嫡长孙。初,太祖从滁阳王,日侍左右。王夫人善观人,谓太祖风格异常,语王,妻以养女马氏。周旋兵间,生五子。长讳标,幼有异质,聪明英毅,豁如也。稍长,师事宋濂,通经史大旨。洪武戊申,太祖即位于南郊。既,还宫受贺。遂追尊四祖为皇帝,册立马氏为皇后,长子标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洪武十五年,高皇后崩,太祖倦勤,命皇太子裁决庶政,惟军国重务以闻。于是皇太子日御文华殿,百官启事。宽仁有断,臣工尽服。岁余,太祖复亲政。时有告密者,以晋王逆谋闻,太祖遣人察之,藏兵五台山,反形已具。太祖大怒,欲发兵讨之。皇太子曰:“反期尚迟,告密者未必知。今以兵往,万一拒命,是父子为敌也;莫若令臣巡边,因与俱来。”太祖大悦,于是皇太子出巡。历燕、代及晋,居浃旬,欢甚。皇太子行,晋王送及河南界。皇太子曰:“父皇欲见汝,可偕行。”晋王仓卒受命,遂从至京。太祖欲赐之死,皇太子叩头乞哀,乃降为庶人,居京师。皇太子友爱弥笃,日诲谕之。晋王大悟,日夜号泣悔罪。
太祖怜之,赦,复爵。晋王于是改行为善,令誉日着,比还国,卒为贤王,皇太子之教也。洪武七年秋九月,贵妃薨。十一月一日,《孝慈录》成。太祖既裁定丧礼,太子当服齐衰杖期。
太子曰:“在礼,惟士为庶母服缌,大夫以上为庶母则无服。
又,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既葬,除之,盖诸侯绝期以下无服。
诸侯之庶之,虽为其母亦厌于嫡母,而不得伸其私,故权为此制也。然则诸侯之庶子不为庶母服也,明矣。今陛下贵为天子,臣虽不肖,地居嫡长,幸得备位储副,而为庶母服期,非所以敬宗庙,明正体,重继世也。”上必欲太子服之,太子终不奉诏。上大怒,顾取剑,太子走,上逐之。群臣震詟,皆不知所为。时有桂彦良当上前,跪抱上,泣曰:“陛下之于太子,爱之深故责之重也。”上为之止。彦良乃追太子,及之,谏曰:“贵妃逮事至尊,殿下当缘君父之情,为之制服,不可执小礼以亏大孝也。”乃持衰衣之。太子不得已,乃服以拜谢。上怒解,掷剑于地,曰:“老桂,尔今日竟能和朕父子者矣。”洪武二十四年,太祖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八月,命皇太子往视关洛。皇太子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明年四月,以疾薨。太祖哭之恸,追谥为懿文皇太子。葬孝陵之次。时太祖春秋六十有五,日御东角门,向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嫡长孙富于年,早定大计,孰不归心?”皇太子生六子,长曰雄英,洪武十五年卒,追封虞王,谥曰怀。次曰允炆,洪武九年生,聪明英达。二十五年九月,立允炆为太孙,诏曰:“曩古列圣相继驭宇者,首立储君。朕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于今二十九年矣。操将练兵,平天下乱,偃天下兵,奠万民于田里,用心多矣。及一统以来,除奸暴,去豪强,亦用心多矣。近来苍颜皓首,储嗣为重,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祗,以安民庶。诏告臣民,想宜知悉。”于是命礼部定亲王相见仪:凡亲王系尊属,于文华殿朝见,行四拜礼,皇太孙坐受礼毕,入宫,乃叙家人礼。制既定,亲王从之,多不悦。时太祖春秋高,政务尝付太孙裁决。太孙颇尚宽仁,兆民欣欣,罔不爱戴。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乙酉,太祖崩,遗诏皇太孙嗣位。诏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命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安民生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今三十一年矣。忧危积心,克勤不怠,专志有益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博志,好善恶恶,过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惟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我民。凡丧葬之仪,一如汉文勿异。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孝陵山川,一由其故,无有所改。
一、天下臣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食肉皆无禁。
一、无发民哭临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晡十五,举哀礼毕,罢非旦晡临,无得擅哭。
一、当给丧事及哭临者,皆无洗绖,带无三寸,无布车兵器。
一、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中外官军、戍守官员,无得擅离信地,许遣人至京。
一、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官民、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护卫官军,王自处分。
一、诸王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明日,皇太孙令礼部定丧仪。群臣上议曰:“在京府部等官闻丧,次日素服、乌帽、黑带,赴廷听遣诏。遂于本衙门素服、斋宿,朝晡诣几筵哭,仍各置素服。第四日成服,朝晡哭临,葬毕乃止。
自成服始,二十七日除。命妇亦以第四日具衰服,由西华门入哭,不许金银首饰。诸王、世子、郡主、妃及郡王、内使、宫人等,俱斩衰三年,自成服二十七日除。凡临视事,素服、乌帽、黑带,退朝服衰麻衫,大袖圆领,不缉纱帽,麻布裹之,去翅垂带,麻绖鞋。命妇麻长衫,大袖圆领,麻布盖头,器依卤薄名数。工部及司礼监等处造神主,用栗木,制依家礼。遣人奉诏于各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开读诏书,文武官员人等素服、乌帽、黑带,四拜跪听,举哀四拜礼毕,各置衰服,第四日成服。每旦,官僚人等于本衙门朝阙设香案哭临,三日除,大小衙门各令官一员赴京致祭,礼物备办。”皇太孙从之。庚寅,葬孝陵。
十六日,皇太孙允炆即皇帝位。
十八日,诏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诏曰:“天祐下民,作之君。我高祖皇帝受天之命,统有万邦,宵衣旰食,弘济斯民,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规模弘远。朕以眇躬,纂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夙夜惶惧,思所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以无忝我皇祖之大命。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其以明年正月初一日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八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以其罪罪之。所有事宜,条列于后。一、天下布政司、府、州、县自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拖欠钱粮,盐运司、盐课提举司自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拖欠盐课,尽行蠲免。一、天下军民所养孳牲、马匹、羊只者,尽皆免。一、天下田土,或有人户为事全家发充军者,或有死绝者,或因饥窘逃移者,以致抛荒数多,粮税拖欠,诏书到日,将抛荒数目从实取勘,报官开除。其逃移人户复业耕种者,优免杂泛、差役三年。一、水旱灾伤,何代无之。今天下人民其有因而失所者,当该有司将预备粮赈给。一、今后官民有犯五刑者。一、依大明律科断,法司遵守,无深文。一、军民词讼,今后务要自下而上陈告,敢有越诉紊乱者罪。一、囚徒已行宥罪,发卫所充军守御者,及已编定卫所,有司官领;未曾到卫所者,不在赦例。一、天下卫所在逃者,诏书到日,限五个月以内赴所在官司,首告与免本罪,所在官司仍给口粮,递送京卫所着役;过违此月,仍罪如初。于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圣之言,期政雍熙之盛。百辟卿士,体朕至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十九日,立宜山县得胜马驿;改宜阳水驿为水马驿。
二十一日,诏内外五品以上文官及州县正官,各举所知。
先是,内外缺官,于进士、举人、监生、人材、秀才、孝廉、税户、考满吏员知印承差除用。至此,定保举法。不问下僚、乡民,及因累充军者,或多或少,悉听保举吏部选用。
六月,上大行皇帝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追谥孝慈皇后曰高皇后。
召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台州宁海人,世家侯城里。父克勤,受《易》,童彝得伊洛之学。长子孝闻,季孝友,孝孺仲也。孝孺始生之夕,有木星堕其所。自幼颖敏绝伦,双眸炯炯如电,日读书积尺。人以其善属文,呼为小韩子。年十五时,从父为济宁知府,因达观于邹鲁间,访古圣贤遗迹,慨然自期曰:“颜、闵未可几及,樊迟、冉有使学同时,岂皆让之?但世无孔子,不得所依归耳。”自是精思力践,进修不已。越三载,克勤被系,请以身代。不报,竟戍江浦。未几,复逮至京。
卒,孝孺哀毁骨立,思自奋以昭先德。明年,以文谒宋濂,濂深器之。名流先进如胡翰、苏伯衡、叶光大辈皆自以为不及。
濂致仕还浦,复往卒业,四载辞归。濂寻以罪徙蜀,孝孺欲往省行,得为文,吁天愿输寿以延之。濂尝欲以为甥而不果。及其文至,曰:“欧阳少师苏长公,姑置勿论。其余诸子与之角逐文场,不知其孰为先后也。”然孝孺下视文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友人或称其文辞,则告以学者当以道德为本,文词非所尚,反复明辩不已。谓道之行必先于家,着《宗范》九篇以示厥宗。盖自任以天下之重也,辟异端为己任。进德所诣,月异而岁不同,世或以为程朱复出。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有三旬九食、瓶无储粟者,穷者岂独我哉!”其不为贫寠所动如此。洪武十五年,吴沉、揭枢等荐孝孺可大用。
聘至,入见称旨。上谓枢等曰:“孝孺孰与汝?”对曰:“十倍于臣。”锡之几稍欹,必正而后坐。上喜其举动端正,谓太孙曰:“此庄士也。当老其才以辅汝。”试灵芝甘露论,称旨。
谕遣还家,二十年复辟至。上方重赏罚,以其心存教化,谓左右曰:“今非用孝孺时。”乃擢将仕佐郎、汉中府学教授。明年闰四月,抵任汉中府。水土暴恶,病瘿痿者十人而五。孝孺安之,甘蔬粝饭,与诸生谈道不倦。视其色,若饫万钟者。二十七年春,蜀献王延之,处以宾师,恒曰:“方先生古之贤者也。”孝孺每见,必以仁义道德陈于前,王喜甚,使入讲经、论文,无虚晷,为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当时蜀治依于礼乐,诸王莫及,孝孺之功也。久于蜀,因得访宋濂墓,恤其遗孤。癸丑丙子,投文应天府。至是,首加召用,一时倚之。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言听谏行,不愧昭烈。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风软彤庭寒尚薄,御炉香绕玉阑干。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其相与如此。靖难兵入,自分必死,乃作《绝命》词,略曰:“天降丧乱兮,莫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死徇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既而姚广孝荐之草诏,文庙遣召,数回,竟以衰服往,投笔恸哭不能止。文庙不悦而诏之,辞益厉。既而曰:“若称周公,成王安在?”命割其舌。
孝孺含血犯御座,文庙大怒,磔之,詈至死,遂诛其宗亲八百四十七人,焚夷方氏墓。后仁庙尝与近臣论及曰:“孝孺是个忠臣。”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御书付礼部尚书吕震:“建文中,奸臣正犯已受显戮,家属初发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并习匠及功臣家为奴,今有存者,既经大赦,可宥为民,给还田宅。”于是惟一子妇得归还族,即其故居立祠祀之。成化中,宁海知县宜春郭绅复新其祠,取所著《逊志斋集》四十卷、《拾遗》十卷,梓行于世。又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帝王基命录》、《文统》、《宋史要语》诸书,皆逸不传。正德间,遗族方主祠事。初,孝孺被召入京,王叔英预以书告之曰:“天下事有可行于今者,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可行者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而乐其利。难行者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而受其患。此用世所以贵时措之宜也。”孝孺好古,故叔英及之。建文中,改旧制,求天下利弊而欲新之。靖难兵起,日召之谋议,诏檄多出于孝孺。嘉靖初,南京兵部郎中永丰夏尚朴读其遗文,叹其词义雄伟,不让欧、苏;惜其说理虚无,着于□意,其致用亦然。斯言得之。说者又谓孝孺与景隆父子交谊甚笃,景隆帅师北伐,实由孝孺,既而兵败,渐有异志,人多知之,告于帝,帝雅信孝孺,遂不复疑,卒成开门之变,盖不免于误国云。□记曰:夷齐采薇,子路结缨,其志烈矣。然其从容就义,乃得处死之道。后世遂有不胜其愤,肆诟詈以召奇祸者。孝孺负刚毅之气,奋雄博之辩,致使不能穷诘,故其受祸之惨,极于一时君臣,三代以来所未有也。后十余年,文庙言及辄足顿,愤愤不能平。其当时论可知。
夏进士过孝孺祠,题云:“一个为忠九族亡,全身远害亦天常。
夷齐死后君臣薄,力与君王继首阳。”君子以为然。
郑居贞,徽州人。父潜,有文名,国初,历任潞州同知。
洪武中,居贞以明经举,授巩昌府通判,升礼部郎中,甚见重。
太祖时,至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以永乐初坐累,死于南京。有《闽南集》、《关陇行》、《藁归来》、《藁随桧》、《庭藁》。子孙因留住,居福建爪山。方孝孺之为汉中教授也,居贞以诗送之,孝孺亦尝赠之文,谓其为参政三年而去,吏民以不能留为憾。事在洪武二十三年。然其坐累岁月不可考,盖亦因孝孺之故云。
魏泽,字彦恩,应天府溧水人。有孝行,累迁至刑部尚书。
先是,燕邸南下,姚广孝请曰:“殿下至京,须全方孝孺,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上纳之。既至,建文帝亡去,遂召孝孺问曰:“我以周公匡成王而来,成王不在,当议所立。”
对曰:“殿下既以匡王室而来,成王不在,当立成王之子。”
忤旨,因有灭十族等语。上大怒,即收捕其族党,尽诛之。泽是时谪为宁海典史。当捕方氏时,悉力保护,既免于辱,且资以行赀,后过方孝孺故居,赋诗曰:“笋与冲雨过侯城,抚景令人感慨生。黄鸟向人空百啭,青猿堕泪只三声。山中自可全高节,天下难居是今名。却忆令威千载后,重归华表不胜情。”
闻者壮泽之言。
王稌,字叔丰。祖祎,死国;父绅,自有传。稌少有志向,从学方孝孺,甚为所器,许妻以女,未及也。尝周恤其旅,又尝与孝孺表侄郑珣至聚宝门外求其遗骸葬,不可得,卒逮系。
文皇帝念祖祎死国之功,特从宥免,且方向用也,而稌以疾力辞。读书青岩之下,将终身焉。后辑方氏遗文,为《侯城集》以传,世咸义之。稌性至孝,初,绅痛念父没,每食必斥兼味,稌遵其教。子孙相承,阅数十年不变。事母丁如事其父,送终尽礼,三年酒肉未尝入于口。学问该博,士之从游者日众,郡邑交重之。所著有《青岩稿圣文纂》,《金华贤达传》、《续文章正宗》。卒年五十九,门人私谥曰孝庄先生。
释剌面正军及囚徒还乡里。后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拘入伍。
十二日,革都察院司狱四员。
十六日,革天下阴阳学、医学。衙门群臣议其无别辨,又所隶皆有司版籍为户,诏革之。
立孝陵卫。设经历司。
以黄子澄为太常寺卿。
黄子澄,名湜,以字行,袁州分宜人。少从邑人欧阳贞受《易》、周与学受《尚书》、清江梁寅受《春秋》。博士员俊声游乡校,同舍避席,推为高等。尝赋《寒江把钓图》及《枯梅诗》,人争诵之。洪武癸亥,应贡入太学。明年,定科举之制,中京闱乡试第二。乙丑,会试第一,进士及第第三,授翰林院修撰。寻兼春坊官,侍东宫讲读,累迁太常寺卿。皇太孙立,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服。一日,太孙在东阁门召子澄,告曰:“诸王尊属,各拥重兵,何以制之?”澄以汉平七国事为对。太孙喜曰:“得先生谋,吾无虑矣。”及即位,时周、齐、湘、代、岷五府相继煽动。朝罢,召子澄谓曰:“先生忆昔者东阁门之言乎?”子澄曰:“不敢忘也。”然事几甚密,与齐泰谋之。时有告周王橚者,遂遣李景隆往执之,词连代、湘、齐三王。徙代王于边,以兵围湘王于荆,王狼狈自焚死。
执齐王榑囚之京师,岷王楩降为庶人,燕王亦加谯让。朝廷以子澄为功,褒赏之。元年三月,命都督宋忠等练兵北方。七日,靖难兵起,首以诛齐泰及子澄为名。耿炳文既败,诏以李景隆率兵百万以往。景隆自负文武,方子澄授以指画,京隆依违而已,子澄甚忧之。未几,景隆战败,奔还京师,赦不诛。子澄哭谏曰:“景隆出师无纪,意在观望,不诛之以谢宗社,何以惩将士?”不听。已而徐凯、盛康继踵败衄,顾成等皆降。子澄抚膺大恸曰:“大事去矣,万死不足赎误国之罪矣!”乃赋一诗以志痛。诗曰:“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风寒。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论将每时悲赵恬,攘夷何日见齐桓。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闻者哀之。寻用廷臣议,诏谪齐泰及子澄于远方,以快敌意,其实阴使之募兵也。时诸将独守淮南,而文庙之师渡江矣,景隆开门迎谒。
寻有诏执子澄等,责之不服,子澄遂死之。命赤其族,一子逃难,易姓为田,经宥后乃复姓,家湖广之咸宁,至今不绝。今有登进士科者。嘉靖初,提学佥事邵铣命知府罗辂立祠祀之。
成化间,刑部尚书彭韶着《哀江南》词曰:“临江号名郡,佳丽传自昔。岂不产异人,为兹壮颜色。云何百年间,不见有遗迹。倌人闻我言,掩袂长太息。扣之至再三,欲语还踧。为言有奸臣,名字不记忆。道是练子宁,□□□□□。内台司风纪,适遭阳九厄。飞简论魏曹,戮力事讨贼。胶固不知几,只顾顺与逆。□□□□□,□□□□□。□□□□□,□□□□□,奇祸婴六戚。兹事有始末,贱子请折一。神考早谢世,太孙推正嫡。母妃开平家,元勋载帝室。姻娅尽雄豪,健斗万人敌。隐然九鼎重,□□□□□。嫌隙一以开,谗言肆罔极。居然尾不掉,大都势耦国。时有黄子澄,轻佻故无匹。伴读□□□,□□□东室。踪迹类叔文,论事时造膝。一旦剪侯王,忽徨何太急。细人暗大体,国衅此焉隙。渔阳动地来,六军尽股栗。齐泰为司马,折冲乃其职。堂堂正正旗,誓书严纪律。内则方孝孺,早学富经术。倚马草檄文,枢机资密勿。又有黄门迪,自少称英特。五亩给缁黄,异端恨至骨。余者亦党人,我今半遗失。当其横行时,俱立万仞壁。之死矢靡他,鼎镬甘如蜜。仰视三光明,万古常昭晰。俯视五岳尊,神维赖以立。父母岂不顾,天常不可易。妻子岂不爱,吾分自当适。寄语谢诸亲,业缘皆宿积。愤无我怨尤,怨尤竟何益。所贵贤士模,万段死奚惜。后来奸佞儒,巧言自粉饰。叩头乞余生,无乃非直笔。簿书日埋□,□□欲昏塞。乍闻毛发竖,空拳几欲击,孤灯□夜长,四壁虫声寂。耿耿不成寐,此意谁能识。圣人顺天命,四海瞻晓日。尔何守戆愚,甘心至族灭。不观解与胡,乘时附凤翼。恩宠日月加,声名重简册。”
以平江县知县陈彦回为徽州府知府。
彦回,字士渊,号内斋,兴化府蒲田人。父立诚,举秀才,为保德州知州,改应州,左迁博白县知县,坐事废。十六年,复起为归安丞,寻以事致大辟,籍其家。弟彦水口戍辽东,彦回及祖七秀、祖母郭氏、母涂氏、子善需,并戍滇南。比至蜀,惟彦回与祖国郭得存。时遇赦,不及彦回,监送者哀而释之。贫莫能还,乃依乡人定远县尹黄积良,遂从其姓,更名礼,称郭为母。未几,积良去位,乃依南充县丞于仲和。其后,阆中教授严德政知彦回通《尚书》,荐为保宁府学训导,九载考绩至京,侍殿陛,承顾问者四十三日,高庙悦之,擢知平江县。
莅任甫十三月,高庙晏驾,彦回捧香入临,给事中杨惟康等以文学廉干荐,遂升徽州知府。彦回下车甫数月,政教一新,士民咸悦。明年,为革除。己卯,以考核称职,蒙赏赉甚厚。其年冬,郭氏卒,当承重持服。徽民汪侃诣阙奏乞夺情终任,不报。彦回衰绖赴阙,疏其改姓历官情罪,乞正明籍。疏入,报可,特宥为民,寻复其官,释彦水口辽东之役。彦回复上疏终制,不许,诏迁葬其祖母、父母毕,即莅郡视事。每旦必哀奠如礼,士民因名其山曰“太守山”。彦回自历官,以避难亡命、更易姓名为非礼,恒悒悒不自安。屡欲陈旨,辄自筹曰:“祖母年既高,万一蹉跌,将托之何所?”隐忍二十余年,至是始得行其志,识者伟之。后靖难兵起,彦回奉命召募义勇至京。彦水口至自辽东,邂逅旅邸,悲喜交集。郡中士人曰曹从善者,偶闻而往贺焉。彦回谓曹曰:“予荷朝廷再造之恩,此生再生不足以报万一,余固有以处之矣。到郡,遣我弟归以治家事,余身许国,他不恤也。子其为我述一词,以道我家颠末。”仍为索名笔书“务本”两字以遗之,俾知孝弟为修身克家之道。曹唯唯,因已知彦回之必殉国矣。未几,复莅郡。会靖难师已渡江,彦回率义勇赴援,而势已不及。文庙继统,械至京师,不屈而死,壬午十月十五日也,时年四十七。
二十四年,革建昌府旴江递运所、南城县蓝田巡检司。
改河南陈州淮阳加递运所为颖岐站递运所,隶商水县。
以户部主事夏原吉为户部右侍郎。
七月十三日,召前河南布政司右参议董伦还,自云南擢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伦,字安常,东昌恩县人,世居燕之宛平。自为儒士,处山林间,布褐藜藿,已怀忧世之志。学者多从之游,以所居具川,称“具川先生”。元末,征辟不出,世高其行。国初,擢用单县儒士张宁。洪武十五年,宁以伦荐,遣使征之,以为春坊赞善大夫,赐冠带,事懿文皇太子。其所陈说多忠孝之言,太祖皇帝闻而善之。十八年正月,由春坊右赞善升左春坊大学士,赐绮六疋、钞五千锭。会东宫晏驾,二十五年,出为河南左参议。在任尽心民事,名其思政之堂曰“后乐”,方孝孺为之记。尝草封事数千言,无一不惬上心者。二十六年,上书荐肇州吏目诸葛伯衡,太祖遽擢为陕西参议。三十年,以诖误坐免,典教滇南。东宫怜其老,赐以白金若千镒。伦行至成都,蜀献王深宠之,赋诗八章以送行。至滇,凡作养成就,用夏变夷,渐摩膏口,皆出于仁义道德,故虽蛮夷童竖皆知向方。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建文即位,眷恋东宫旧臣,屡询久之,左右多言伦可用,即召至京师,慰劳备至,拜嘉议大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与方孝孺皆入馆阁传经史。是年七月十三日,御书“怡老堂”三大字,及髟沐几、玉鸠杖各一赐之。伦上表谢。初,监察御史解缙尝代夏长文作劾袁泰书,泰衔之,因肆诬斥。太祖令缙十年著作,始许擢用。未及期,会太祖宾天,缙遽赴临。权臣谓赴临非诏旨,遂谪河州。缙与伦书祈援;岁余,权臣出,伦为言之,乃召缙还,以为翰林待诏。其汲引人才类如此。伦为人质直敦厚,富文学,为时所重。革除间,屡恳言当务亲睦,不听。太宗即位,时伦年八十余,有旨令致仕。
出京,悒悒成病,数日卒。
二十三日,周王橚有罪,遣曹国公李景隆往问,逮其护卫官军,废橚为庶人。景隆受贿至金宝七抬。
二十四日,革左右给事中。
二十五日,增神乐观知观一员,六科都给事中仍旧。
三十日,革北平府常庆、郑村二坝衙门。
以周府奉祠正周是修为衡府纪善。
八月八日,增国子监司业一员。
九月,立浦江县毛塘巡检司。
十四日,革巩县廖子王站递运所。
十八日,增置浙江、江西、湖文、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布政司,扬州府各织染局局置大使一人,副使一人。
十九日,以临江府推官刘翼为知府。
二十四日,革凤阳府属凤阳县蚌埠站,颖上县颖阳站,聂家湾站,太和县要湾站、旧县站,颖川干沟站,泗州黄岗站、双沟站,寿州下蔡站、独沟站,凡十三递运所;开封府陈州颖岐店站、项城县纟丘店站、蔡河站、祥符县金梁站、太康县长领站、扶沟县义声站、通许县青冈站、荥泽县通济站、阳武县城南站,凡九递运所;怀庆府济源县小交村站、孟津县下孟里站,凡三递运所;平阳府垣曲县梨树、交斜、阳壶站,绛县干涧、横岭,夏县常村,闻喜城西东镇,安邑县运司陶村,凡十递运所。
遣都督同知何福佩征虏将军印,总兵征百夷,都督徐凯等从。
以兵部尚书茹瑺为吏部尚书,工部侍郎练子宁为吏部左侍郎,蹇义为右侍郎。今南京吏部卷内有三十一年十一月尚书茹瑺奏保举人材案。先是,四月,子宁以工部右侍郎掌吏部事署卷。
练安,字子宁,以字行,临江新淦人。父伯尚,洪武间为起居注,以直言忤旨,谪广德州同知。后迁临汀、镇安二府通判,卒于官。安性资英迈,志操不凡,幼从乡长者竹庄先生游,竹庄命赋《水竹村居》,有“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龙箨长”之句,竹庄甚奇之。游邑痒,与金幼孜相友善,尝谓之曰:“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洪武甲子年,领乡荐。
明年入对大廷,极言:“今日朝廷用人,徇其名而不求其实。
以小善而遽进之,以小过而遽戮之。”因历陈古人所以教养任用之道,言甚剀切,不顾忌讳。高庙嘉之,擢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安益以名节自砥砺,于是声望蔼然,中外咸以文学行义称之。未几,以母丧去位,杜门屏迹,力行古丧礼。
服阕,升吏部左侍郎。时建文君初嗣位,安进贤退不肖,多所建白,与方孝孺等特见信用。寻迁左副都御史,后改御史大夫。
靖难师起,安极论曹国公李景隆奸邪不忠。一日,于朝班内执景隆数其罪,奏请诛之,不听。安愤激稽首,请先伏诛,遂罢朝。师渡淮,靖江府直史萧用过、衡府纪善周是修,上书论大计,指用事者罪过。书下群臣及两人议,用事者怒,盛气以诘两人。安言“国事至此,尚不容言者乎?顾所论我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诘者愧而止。壬午年六月,有诏治奸党,安不屈,遂族诛之。姻戚被论死者,百五十一人,戍远方者又数百人,惟吉水钱氏得免。钱习礼仕于朝,为乡人所持,恒怀不安,以告少保杨荣,乘间以闻。文庙欣然曰:“使练子宁今日在此,朕固当用之耳,况习礼乎?”后同知王佐缉安遗文一帙,序之曰《金川玉屑集》,提学副使李梦阳始命有司梓之。又立金川书院,祀安父子,名其堂曰“浩然”云。
二十九日,增置兵部武选、职方二司主事四员。
以兵部左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右侍郎刘俊为左侍郎,郎中庐渊为右侍郎。是时,兵科给事中王坦、康健,兵部郎中□贤潘行、杜禹,祈昭员外石朴、张子真。
齐泰,应天府溧水人,洪武丁卯乡贡进士。始名德,后受知于高庙,改赐今名,筮仕礼部主事。一日雷震谨身殿,上躬祷于天,择九年无过官同陪礼,泰与焉。乙亥,为兵部左侍郎。
戊寅,进本部尚书。尝被召,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欲考诸图籍,泰出袖中手册以进,甚悉。自是益承眷遇。及上弃群臣,泰与受顾命辅嗣君。奉命使燕,赂之,泰受之,归请以所赂为兵费。上奇其识,日见倚重。及燕藩将入临,至淮南,泰言于上曰:“令人赍敕符,使归国。”及靖难兵起,泰主征讨之策,命将出师,多其筹画。嗣君惟召学士辈讨论周官法度,处便殿、弄柔翰而已,诏阃外事一以付泰,泰遂移檄指斥亲王。
或难之,泰怒曰:“名正言顺,敌乃可服。是何言耶?”语闻靖难师,遂首以诛泰为名。泰以谷王橞漏师遁还,虑辽、宁二府为变,召还京师。宁王权与燕合,惟辽王植至。始与燕战,犹有胜负;及势不可支,乃谪其官以求解兵,时二年七月也。
李景隆以书与燕,谓齐、黄已屏窜遐荒,可息兵矣。燕不信,进兵益急。寻召泰还,而京城已定,嗣君出走。泰追之不及,至广德州,语在王叔英传。既而被执,泰不屈,遂见杀。其从兄弟敬宗等皆死。叔时永、阳彦等皆充军。有子甫六岁,给配,后赦还,今子孙犹有存者。
以云南右布政使陈迪为礼部尚书。
迪,字景道,宁国宣城人,世居麻姑山西村。曾祖巨卿,元江州路总管。祖宥贤,父仲康,抚州守御千户所百户。迪自幼倜傥,有志操。洪武中,辟郡学训导。已未,以通经召除翰林院编修。乙丑二月,升侍读,豫修大典。辛未八月,升山东布政司左参议,捕蝗弭盗,民甚德之。甲戌六月,丁内艰,夺情起复,辞不允。乙亥二月,升云南左布政使。时普定、曲靖、乌撒、乌蒙等处苗贼猖獗,迪以士兵击破之,献俘于朝,有白金、彩币之赐。戊寅八月,征诣行在,升礼部尚书,特授荣禄大夫。庚辰水旱,有旨集议,迪言刑狱未清,宜敕法司,择公廉仁厚者分诣郡县,复审狱囚,无令久淹,致伤和气。又言逃民家业既丧,且畏公私逋负之迫矣,失今不恤,必啸聚为患。
宜使有司招徕之,其不愿归者听附籍田,暂免其差役,则民安而盗息矣。上皆从之。辛巳二月,加太子少保,辞所兼俸不受。
靖难师起,迪与黄子澄等上疏陈论大计。迪受命僭运粮储于外,过家未尝入。闻变即赴京师,掌禁旅。
往虏前将军、云南总兵、西平侯沐春卒。沐春,字景春,年十七,从父英平四番,又从征云南有功。冬,江西僭寇顺天王扇诸郡作乱,春与征,先登歼之。乙丑秋,受骠骑将军、佥后军都督府事,廷臣请试职。太祖曰:“是儿我家人,非他比也。”俾实授,春剖决如流。尝录囚烈山,奏释数百人。擒逆党那于蔚州,开释诬误亦数百人。壬申,英薨于云南,万里奔赴,袭西平侯爵。镇云南,一遵父道,谓屯田为政要务,岁较多寡赏罚,穑功乃倍,馈饷以足。癸酉春,缅甸、暨东、川夷相继作难,春调都督瞿能,授以成算,俄皆殄平。甲戌春,复平越巂番寇。越州蛮阿资者倡乱西南,朝廷费数百万之师,往往无功,春卒平之。麓州宣慰思伦发,为其下所图。戊寅四月,破刀干孟诸砦,诛其渠,余释复业。自是百蛮震慑,不复携贰。
拜征虏前将军,命尽平其地。功未竟而春以九月十二日卒矣,时年三十六。帝悼恤,遣官就祭,命有司护丧至京。复论祭者,再赐谥惠襄。春沉毅果敢,明识绝伦。在镇七年,辟田至三十余万亩,复人户至五千余。又尝凿铁池河,灌田数万亩,民受其利。二十日,革五军都督府断事官。是日,复设大理寺,置卿一员,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各二员;余官左司,左司正一员,正六品;左司副一员,从六品;左评事六员,品同;左右司务二员,从九品。先是,大理寺革,至是复立。二十六日,革广通镇批验茶盐。长星西陨,有声如雷。
以张凤等为锦衣卫千百户等官有差。初,太祖崩于西室,室人殉葬者若干人。其近亲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滨、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以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官本卫千户百户。靖难初,革建文间升除官,张凤等亦在革中。文庙曰:“他每这几家都是孝顺的,职事不动,都调孝陵卫支俸,不管事。”今尚称太祖朝天女户宫,世世袭授。
十月四日,征虏将军何福进兵金齿。
贬安陆侯吴杰为广西南宁卫指挥使。
增置尚宝司少卿一员。
六月,革邵武府泰宁县河泊所。
十五日,增置陕西洮州茶马司。
二十一日,革大昌县并儒学,县隶夔州府,至是革。
二十五日,革衡州府蓝山县毛俊堡、张家、小山堡三巡检司。
以戴元礼为太医使。
元礼,金华人,名思恭,以字行,学于朱彦修。初以御医事太祖,太渐时常目之曰:“此人仁义,颇忆之。”故有是命。
后,辽王来朝,为书《仁义》卷,肃、庆二王为之赞咏,董士为之跋。或云文皇时以旧恩升院使,非也。时蒋用文为御医。
召总兵官、左都督杨文还京师。
文,合山人,以开国功累官都督。洪武丁丑春正月,命往辽东练兵屯田,七月召还。俄充大总兵官、征虏前将军,率京师、湖广、江西兵征五开,太祖以诗送之,自总兵顾成以下悉听节制。冬,先诸将还京。戊寅夏五月,复充总兵官,拣选北平行都司及王府护卫,精锐马步官军往开平御备。太祖崩,未几召还,永乐丙戌正月卒。
十一月十三日,立金华府义乌清溪巡检司。
十二月癸丑,帝省牲于郊祀坛。
四日,复置工部照磨所。
九日,增设开封府常盈库大使一员、青州府将楹库大使一员,立福建下里场盐课司。
十五日,革青州计博罗县陈递站、益都县北门外、乐安县乐安、临淄县古城,凡四递运所。
二十一日,革绍兴府萧山县钱清北坝。
省卫辉府胙城县儒学训导二员。
二十八日,省永平府江华县县丞、主簿各一员。
罢吏部尚书茹瑺,云南左布政使张为吏部尚书。张紞,字昭季,号鷃庵,西安富平人。父月川,文行知名。紞由明经举为东宫侍书,才识通敏,懿文皇太子器重之。洪武十二年冬,升通政司左参议,寻出为云南右参议,进左布政使。凡土地贡赋、法令条格、祀神坛祠、公署廨宇与夫上下典仪、公用程度,悉裁定之,夷民心孚,远迩奠安。二十年三月,秩满入觐,考功能为天下第一,赐玺书劳之曰:“曩者讨平西南夷,命官抚守,尔紞实先赴任,今五年矣。言出则诸夷听服,令布则四野欢抃,皆由诚信相孚,克恭乃职。今来朝,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乎天下十二牧之首,故嘉汝绩,复命乃治黔南,汝钦哉!”
遂还治。三十一年,召为吏部尚书。会修《太祖皇帝实录》,被旨试翰林之任编纂者,考第高下而官之,时杨士奇以教官征入翰林,亦在试列。紞读其策,独喜曰:“明达时务,有用之才,不但文辞之工也。”以为第一,奏授王府审理。士奇由是著名,后果大用,其知人之鉴若此。壬午六月,靖难之师入京城,讨奸党,紞与焉。及上即位,召紞与王钝谕曰:“卿二人久事皇考,习知典故。今皆老矣,其解职务,月给尚书半俸,居京师,视时政,有疾旧制,向朕直言无隐,庶称厚望老成之意。”惧,自经于部之后堂。
以茹瑺掌河南布政司事,尚书如旧。
茹瑺,衡州衡山县人。面骨深峻,身长八尺,相者谓封侯而不令终。洪武中,以贡入监,吏部试居第一,累官至右通政,甚称上意。旧令,中外文武服勤在官者,复其家。上以瑺卓异,并其田塘园林一切税租,悉蠲之。其叔父、弟诣阙谢,及陛辞,赐钞十锭,仍敕光禄寺,赐酒有□,瑺诣其门饯之。累迁兵部尚书,太子少保。革除间,以尚书掌河南布政司事。靖难师起,瑺主兵饷,及迫近京师,诏以诸王分守诸城门,遣李景隆都督王佐及瑺往龙潭见太宗,常望风纳款。未几,遂入京,群臣未有言,瑺独先于上前稽首劝进。及即位,以瑺有奉天征讨功,封奉天翊运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食一千石,子孙不世袭。赐券,文有“内外一人,中流砥柱”之褒。诏以秦王第二女长安郡主下嫁其子鉴,礼遇优渥,赐赉不可胜算。后乞骸骨,得致仕于家。寻以事逮至京师,死于狱。宣德初,征其幼子镛,以父勋与官,镛不敢受,盖镛以瑺在功罪之间也。
以工部右侍郎张昺掌北平布政司事。吏部卷内有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日工部侍郎张昺奏事。
昺,山西泽州人。国初举人材,建文时迁至礼部侍郎。会诸藩不靖,廷臣建议,凡藩国所在悉更置守臣,以素负重望者居之,乃以昺为北平左布政使。至,察文皇帝必起兵,遂与都指挥谢贵以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防守,飞章奏闻。有掾吏李友直者,智谲人也,昺以腹心寄之。友直乃窃其章,密献王府,而都指挥张信亦告贵之谋。会朝廷遣内官逮护卫官僚,至府,文皇帝遣使逼召昺及贵,入至端礼门,为燕山右护卫副千户谭渊所执。昺及贵皆不屈而死,时已卯七月六日也。得尸还葬。文皇帝登极,族其家,生焚近戚□□程辈,其疏戚及同里人咸分遣戍边。后上屡梦昺等被发为厉,命出其尸,焚而弃之,昺面犹如生者。有一子,逃去不知所之,或曰养子也。洪熙改元,诏昺戚属戍边者,家籍一人,余纵之还里。昺家坟在水南,去州城之东三十里。正德庚辰春正月,知州马汝冀立祠祀之。以王钝为户部尚书。
钝,字仕鲁,河南太康人。洪武间由吏部郎中为福建布政司参议,升参政。宽慎廉介,民怀其惠。革除年间,迁户部尚书。靖难师至,钝走出城外,已而归附。文庙登极,召见之,曰:“尔向辅建文,间朕骨肉,今何颜耶?”钝首惭谢,命隆布政使,仍令致仕,怏怏成疾死。子沦,官至户部侍郎。
以郑赐为工部侍郎。
郑赐,字彦嘉,建宁瓯宁人。乙丑进士,除监察御史,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丁艰起复,改北平布政司。坐事谪安东屯。
革除间,召为工部尚书。太宗登极,转刑部,后改为侍郎。赵羾谗间,以忧死。文庙初,赠太子少师,谥文安。
监察御史尹昌隆上书,帝嘉纳,颁示天下。
尹昌隆者,江西泰和人也。洪武中,举进士及第第二人,授监察御史。建文初,人主视朝颇晏,昌隆谏曰:“昔太祖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尝日而出临,百官于是乎戒惧,故能庶绩又安。陛下嗣守大业,因而追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未明求衣,日旰忘食,常如有不及者。盖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兆民之众,不可不勤以抚之也。今乃即于晏安,日刻甚晏,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候伺,旷职废业,上下懈驰,流为陵迟。臣恐播之天下,传之四夷,非为社稷之福也。”帝以“昌隆所言切中朕过,礼部可遍行天下,使朕有过,人得而知之”。及太宗文皇帝举兵南向,昌隆上书言:“今事势而北来章奏有周公辅成王之语,不若罢兵息战,许其入朝,彼既欲申大义于天下,毋使相违戾。设有蹉跌,便须举位让之,犹不失作藩王也;若沉吟不断,祸至无日,进退失据,虽欲求为丹徒布衣,不可得矣。”不报。文皇入南京,命捕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昌隆等为奸党,同驱出戳之。昌隆当陛大呼曰:“臣当时曾上章劝以位让陛下,奏牍尚在,可覆案上。”乃命缓昌隆刑,阅其奏,上流涕曰:“火烧头若早从此言,则南北生灵受祸未至若是之酷,朕亦无此劳苦也。”诏特贷昌隆死,且谕之曰:“朕长子在北京,尔往视之。尔能尽诚辅导,朕不忘尔。”遂改北平按察司知事,昌隆顿首谢。永乐二年册立,寻与嫡庶议,授昌隆左春坊中允。前后在东宫,随事匡谏,多所补益。
汉庶人废之,逾年出为礼部主事。尚书吕震方承宠用事,属官惟谄附取容而已,昌隆独以刚直自处。震独处则必有密谋深计,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而昌隆适有事往白,震怒不已;昌隆未喻,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曰:“事当行自行,何问为?”昌隆踧而退,谋于所知者。或谓之曰:“今既请不得,公旧客宫僚,皇太子素知公,何不启取令旨行之?”昌隆从其计,果得令,依所请。震大怒,遂奏:“昌隆傲暴刚愎,事多专行。臣以职守相临,动为所拒,无属官礼。且身为王官,事无大小,并须上奏,而乃假托宫僚,怙赖恩私,阴欲树结,故不之父而之子,其潜蓄无君之心可以概见矣。”又言:“昌隆身事庶人,名在党籍,侥幸苟免,则利忘义,其心叵测,其行匪良,不宜任用。”上乃命逮昌隆下狱,寻遇赦复官。丁父忧归,服锦衣卫狱,且籍其家。上方巡狩西京,凡下诏狱,率舆载以从,谓之随驾重囚,昌隆与焉。后数年,谷王谋反事发,辞连昌隆,处以极刑。以会经保奏为长史,乃坐以共谋。诏公卿杂问,昌隆初不服,力辩不已,震折之。昌隆知不可免,乃无言。狱具上,上竟夷其族。是年震病,面疽痛不可忍,宛转床褥间,常号呼曰:“尹相尹相!”其妻子问之,云见昌隆,手欲杀之,竟死。
以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
谢贵,官指挥签事。洪武末,黄子澄、齐泰建议削夺侯王事。时燕藩称病,泰谋以备虏为名,乃以贵为北平都指挥使,张昺为布政使,俾通王府官属,觇察动静。元年二月,朝廷师至燕,约贵先发。六月,贵等以在城七卫并屯田军士布于城内,填溢街巷,追围王城外墙,又以木栅断端礼等四门。燕王闻之,曰:“我病不出,虽塞之可也。”已而军士登城,擐甲执兵,飞走入王城,四面鼓噪,震动城内。七月,王乃命指挥张玉、朱能等帅护卫勇士八百余人应之,能请先擒谢贵、张昺。王曰:“彼防守既密,猝难擒之,须以计致之可也。今朝廷遣内官来逮护卫官属,悉依所坐名收之,就令差内官召贵、昺付所逮者,则贵、昺必来,来则缚之,一夫之力耳。”乃匿壮士端礼门内,遣人召贵、昺,久之及至,卫从甚众。至王门,门者呵其卫从,惟贵、昺得入。至端礼门内,壮士出擒之,其后者犹未知。移时贵、昺不出,稍稍散去。将士闻二人被擒,皆散走,玉等率勇士捕之。是夜,玉等攻九门,黎明克其八,惟西直门未下。王命指挥詹云单骑往谕,守者皆散,乃尽克九门。上亲问贵、昺,乃知其谋出于齐、黄,遂上书请诛之。于是靖难之师出矣。
以进士曾凤韶为监察御史。
凤韶,吉安庐陵人。洪武末年进士,高庙升遐,后授监察御史,时藩王入觐,有驰皇道入且不拜者,凤韶时侍班,有“殿上宜展君臣之礼,宫中乃叙叔侄”之言,闻者骇愕。靖难师起,议遣使致书,请罢兵入国,无敢行者,凤韶独请行。至军前,不纳。取竹通、竹节鼓风达之,亦不报,既而归第。文庙即位,嘉其直,复以御史召,不赴;寻加侍郎召,又不赴。仍刺血书愤辞于襟,其略曰:“予生居庐陵,素负骨鲠,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于地下,而不愧于天祥矣。”嘱其妻李氏、子公望勿易衣,遂自杀,时年二十九岁。李氏亦死于节云。
以流人刘有年为太平知府。
有年,字大有。其先本庐陵人,元季徙家沅州。洪武中,以明经起家,擢监察御史,学行焯焯有称。寻以辞官养母忤旨,谪通州。摆站间,于州故家得《仪礼经》十八篇上之,诏藏秘阁。建文即位,复起太平知府。丙子之春,与王绅遇,以道义相勖。文庙入正大统,以不肯迎驾,谪云南黔国公知其贤,进诸子从学,且荐于朝。及交趾平,起为交趾按察司佥事。其卒也,尚书黄福诔之曰:“江湖胸次,洙泗规模;文宗韩柳,学本程朱。”其为名流所推如此。惜欠革除君一死耳。
以右都督沐晟袭封西平侯,充总兵官,镇守云南。
晟,春之弟。春卒未几,晟袭爵,镇云南。永乐中,以平交趾功封黔国公,追封定远王,赐谥敬忠。
以何福为右军都督同知。
国初,福奋立武功,为指挥使。洪武辛酉,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三将军征云南,福与有功,来献捷,再佥都督事。戊辰北征,捕鱼儿海,俘获万计。辛未,充平羌将军,代领西平侯兵讨阿资。戊寅三月,擒永宁酋十八加如、麓州叛魁刀干孟,降其众七万,自是百蛮畏服,南鄙宁谧。擢贰都督府。
以燕府参军事、训导康汝楫为安岳县知县。
汝楫,武功人。以儒术荐,起为燕府训导,饶智略。文皇在邸,特与密议,朝廷颇疑之,改安兵县知县。县在漳州南四百里,号难治。汝楫公勤莅政,抚驭有方,善绩日着。永乐以旧臣召,民遮道,涕泗留之,未及。擢北京刑部左侍郎。比卒官,其二子爵上林苑监左监,正禋监副爵,累官至太常寺少卿,禋通政司参议。
召宋怿还京师。
怿,金华人,故翰林学士承旨宋濂之孙也。濂尝授先太子经,以孙慎累谪夔州。帝即位,念濂皇考旧学之臣,召怿,复官翰林。
诏求直言,举山林岩穴怀才抱德之士。帝虚心图治,惟日不给,下诏求直言,令内外群臣各举逸士。于是寿州学训导刘亨疏言“六卿秩当与五督府等,国子监祭酒不当位在太仆卿下,诸将子弟宜设武学教之”。上纳览,授亨武进崇仁学训导。罗恢被荐,上书论政,入史馆同修《太祖实录》。吉安府知府朱仲智荐萧用,苏州府同知姚善荐钱芹,用授靖江府直史,芹授户部司务。
辽人高巍者,事母萧至孝。萧老痼疾,巍奉侍汤药不懈。
母亡,庐墓蔬食三年。洪武壬戌,应贡入太学。甲子,以孝行旌表,寻授前军督府试左断事。乙丑,上疏欲垦河南、山东、北平兵后荒田、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深嘉纳之。
后以断事不称旨,当罪,以议贤,谪戍贵州关索岭,仍许以侄代役。帝即位,上疏陈论时政,请加恩诸王。疏曰:“我太祖高皇帝,遭胡运之大更,群雄并起,龙飞淮甸,芟除群雄,东征西怨,混一区宇。中国既定,惟有四夷,命将征讨。高居九重,神谋圣算,所向克捷。海内之国,五帝三王不能服者,皆来臣服。无不纳贡而效职焉。比之汉高,诚以为过,正所谓我武惟扬,于汤有光。虽因天与人归,实赖我太祖皇帝有文王纯一之德,大行皇后有后妃不妒之行,则百斯男,无不穆穆皇皇,宜君宜王者矣。故世之本宗,百世为天子,支庶百出为诸侯。
上法三代之公,一洗孤秦之陋。于是体三代封建,分茅胙士,先封形势之地。陕西百二山河,昔人有言:一夫当关。其人悍勇,西邻吐蕃,以藩王之长秦府王之。山西表里山河,地产良马,屈产之乘在焉。其人刚壮,所谓山西出将者也。北近胡虏,故以晋府王之。其燕府虽无名山大川之限,其南冀州、真定、保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府,所谓桑土之野,地里坦平肥沃,其供赋之饶,不待言而可知;其北虽曰沙漠寒冷不毛之地,广畜牛马,其地土之人,不耕不蚕,皮衣肉食,弓马是务。辽金残元藉之而各兴一代之业,故以燕府王之。其四川虽曰西南一隅,山河阻深,刘备、诸葛据之而虎视吴魏者也,故以蜀府王之。其余楚、湘、齐、兖、宁、辽、谷、代、庆、肃,星罗棋布,比之古制,虽皆分封过当,然太祖之圣意,莫不欲护中国而屏四夷也。今各处亲王固多,骄逸违犯朝制者,朝廷纪纲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意,此我皇上之所难处也。贾谊曰:'欲天下之治安,莫务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真裁制诸侯之良策也。当今之势,以臣愚见,莫听晁错削夺之策,当行主父偃推恩之令。秦、晋、燕、蜀,其余宁、辽、代、谷、庆、肃等府,类比而分王之,小其力而少其地,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弱矣。臣又愿皇上待遇亲王,薄其贡而厚其恩,当尽亲亲之礼,如岁时伏腊,外国所贡稀罕之物,并京制嘉声美味,命使臣颁送,就问起居安否何如?其贤如汉之河间献王与东平王苍者,下明诏褒赏之。其骄逸不法如汉之淮南、济北者,初犯则容之,再犯则赦之,三犯而不改者,当合亲王,告太庙,削其地而废处之,岂有不顺服哉!臣尝以为人君之有天下,亦如人之有一身也。天下之患,人身疥癫之疾;骨肉之患,人身腹心之疾。疥癫之疾,有时而搔痒吾体,食良医修方,一扫之而平复矣;腹心之疾,非知识膏盲者不能也。昔贾谊见汉诸侯弘盛,故以指股为喻,今臣以一身百体为喻。今我皇上乃天君一心也,所谓具众理而宰万物,百体之从命者也;各处亲王,五脏耳目口鼻手足也。五脏酸甜嗜欲不同,手足安逸亦异,目好色,耳好音,鼻好臭,口好甘。其心天君,随百体之好则失主宰,不随则扰吾心而已,故医书云智者能调和五脏。
即和,则不惟无心腹之疾,而疥癫之疾亦不生矣。噫!五脏和而一身安,一家和而百事遂。里谚云家不和而四邻欺,臣亦谓国不和而四夷窥,此一理也。盖自古帝王之治天下,莫不以修身齐家为先。是以尧之文思安安允恭克让者,亦必先我九族,平章百姓。文王之小心翼翼,亦必先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则孔子所谓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孟子曰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亲亲而仁民而爱物,此古今圣王治天下之轨范也。伏望皇上鉴戒焉。”未逾年,靖难兵起时,又有仙居郑恕、金华楼琏、浦江郑楷,皆见擢用。
诏顾成班师。先是,成以都督佥事充征南将军、总兵官,帅师征西蛮。居宗既平,将旋师。洪武丙子,五开诸蛮叛,遂命成自水西移师五开,副总兵何贵、宋晟、韩观,各助师佐之。
成在军,秋七月至十月,征平州、大同等长官司苗坡、羡塘光、金家台等一百三十七砦及龙里镇远蛮为乱者,前后斩首二千八百六十四,俘获人口三千八百五十二万,马六十二匹。

中华秘史全集  第七集 《姜氏秘史》卷二

公历 Sat Jul 09 2011 10:43:51 GMT-0400 (Eastern Daylight Time) 星期六
己卯,建文元年春正月癸未,帝祀天地于郊。祀礼始以太祖高皇帝配享。是岁即位,改元,郊见上帝,如岁祀之礼。戊辰,御奉天殿,誓戒百官。是夕,宿于文华殿斋室。己卯,出舍皇邸,尚膳进素食。庚辰夜,合祀天地,配以太祖高皇帝。
太祖座西向,帝脱舄登太祀殿,秉圭奠瓒,兴俯拜跪,罔弗如礼。昧爽还宫,御奉天殿,受群臣贺。翰林院侍读方孝孺进郊祀颂,谓是日夜半礼成,天宇澄莹,父老咸谓未尝遇。
四日,改行都司昌州为昌州长官司、普洛州为普洛长官司、威龙州为威龙长官司。
诏应天府及十三布政司开科乡试。应天、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河南、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十七日,革云南等十四府照磨所。
二十二日,革武昌府江夏县金口镇、鲇鱼镇二巡检司,立赣州府安远县南桥保巡检司。
二十七日,革会州卫巳松、大龙、会川、黎溪、腰驿凡五驿,革平阳府僧会司。
遣使告即位于天下。合祀日神。司业张智诣阙里。
百夷平,征虏将军何福等师还。先是,十月八日,兵次金齿;十六日,克何登等寨;十八日,克小南和寨;二十二日,还金齿。十一月二日,兵次百夷崖甸,克鲁麻等寨;五日次麓川大甸;六日,克刁干孟寨、朝首贼刁干孟景;七日,次木邦;十一日,克麻底、浪傍等寨;十三日,克孟斯寨;十六日,克孟别;三十日,还大甸。十二月三日,师还金齿;二十二日,征蒲蛮并木邦、孟定等处;二十三日,次石甸,招谕蒲蛮降;二十六日,克阿哈喇寨、老老姚寨。明年正月二日,克枯阿莽寨;初五日,平要甸;七日,班师。于是百蛮悉平。
敕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董伦、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景彰为总裁官,太常寺少卿廖升、翰林院侍读学士高逊志为副总裁官,翰林院修撰、国子监博士王绅、陕西汉中府学教授胡子昭、齐府审理副杨士奇、江西崇仁县学训导罗恢、云南马龙池郎甸长官司吏目程本立等为篡修官,给大官撰,宠眷有加。
景彰,浙江松阳人,名景,以字行。洪武初为怀远教谕,以文字知名。后擢山西右参政,坐事谪云南。时修《太祖实录》,召入翰林,充总裁官。《雪庵集》引曰:“松阳人,名暨,姓不传。永乐初,年逾壮者矣,始落发为僧。溯江而上,抵重庆府□□□、善庆里山水奇绝可遁,曳杖而□将至,憩于邑□□□□□,既而善庆杜氏景贤贤之,乃相与陟□亲洞诸山复降至□□曰:“盍于是乎寺焉以老。”景贤鸠材构之,寺成而入,昕夕命僧徒诵经咒,闻者□□则易之乾卦也。景贤曰:“上人祖释而诵儒经,奚其可。”乃易伽梵,而寺以观音名。呜呼寺也,岂其心哉。尝买楚词,泛小舟于滩之中流,读一叶,辄投之水而哭焉。如是至于卷斯巳。众骇之,莫测其意。呜呼僧也,岂其心哉。□□□闻能破尘臆每脯注一壶以候客,时至者虽□□□拒而与饮渐曛,呼□□□曰:“我歌尔和,竟而冥□□寐,呜呼酒也,岂□□□。”侍者曰:“吾师形硕□□□□□□而则星流□□□云造出见者哉,讶其为□□□□。洪武三□□,□□翰林学士,而今乃灭其迹,子未冠得其又索其遗者藏之,皆手书也。呜呼,日月逝□□□□人无闻于世也,夫庸言而骎诸梓以传,即□□□□□者,不知何许人,往来于隆安里间,帕首□□□□□□锅而食其力,垂老不漏一字,偶值诗□□□□□□□□小酌联句,适业暇而立于侧,怪其语□□□□□者再,诸老怒叱曰:汝能诗,即续吾所未能者,□□□□不得已,拾韵而应之,诸老起,延之上坐,□□□□□□不可强之而后可,仅一绝过此若病□□□□□□□□人,言其与雪庵故僚,反□□□□□□□□不一也。谨以其诗附于是,集之□□□□□□□□□□□人心白矣岂终言日知□□□□□□。廖升字□□,襄阳人,学行最知名。洪武末由左府断事□□□上,十□□□□月,擢太常寺少卿□□□。建文初,修《太祖实录》,学士董伦为总裁,升□□□□□与高逊志为副总裁。会太宗平定内难,升恸哭与家人诀,□□□自缢死。壬午,都御史陈瑛奏升□□□□□□□□与王艮、颜伯玮皆不顺命,而效死于建文君,□□□□□□同,宜追录之。上悯其忠,不问。高逊志,字士敏,□□州萧县人,元末侨居嘉兴。自幼好学,□□□□□□□□京师,其一时文章大家如宣城袁□□□□□□□昌、郑元祐皆在,逊志获受其业,故其文章典雅□□成一家言。年二十五为质阝山书院山长。洪□□□,征修《元史》,入翰林为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建文初,召为太常寺少卿。庚辰会试,与董伦为考选官,精□□□□,名士胡广、吴溥、杨子荣、杨浦、胡濙辈,皆入彀□□□人焉。内难既平,逊志存殁莫考。
尝考是科同□□□者,右拾遗朱逢、编修史官吴勤、叶惠仲、赵友士、□□、张秉彝,监试官御史王度、俞士吉,盖皆一时之选□,叶惠仲、王度死难,余皆□□□故而。徐旭者,永乐初为吏部郎中,与逢预□□□□□实录,旭升国子监祭酒。俞士吉,永乐□□□□□□□□。李贯者,吉水人。革除中,为翰林修□□□□□□□□□宗,一日□于宫中持建文时群□□□□□□□□□□览一二干犯者,命翰林院侍讲□□□□□□□□□□马钱粮数目则晋余干犯者悉烧□□□□□□缙等曰:“尔等宜皆有之。”众稽首未对,贯□□□□无之,上曰:“尔以独无为是耶?食其禄,思任其事。国家危急之际,在近侍独无一言,可乎?朕非恶夫尽心于建文者,但恶导引建文坏祖法乱政经也。尔等前日事彼则忠于彼,今日事朕当忠于朕。不必曲自遮蔽也。”后贯以姻家累,坐罪下狱。
王绅,字仲缙,金华义乌人。父祎,以文行重海内,与宋濂齐名。国初擢儒教校理,历起居注,出判南康、临漳二郡。
会修《元史》,召为总裁官。寻擢翰林待制,使云南,仗节死。
绅甫十三,聪敏过人,落笔为文,沛然不可御。鞠于伯氏绶,事母何尽孝。及卒,哀毁逾礼。未几,绶亦没,绅独综理生业,茕茕忧患中,杰然负奇志。暇日益取经史百氏言,穷其旨归,纵横磅礴,出入上下,宋濂一见即器之,曰:“王华川其有后乎!”蜀献王闻其贤,驰币聘至,待以客礼,俾教授蜀郡。缙痛父遗骼未还丘垄,白其情事,王悯之,给道里费,以□□云南访求,不获,遂即死所奠祭,仰天号恸,几□□□□之,泣下沾襟,作《滇南恸哭记》以着志,云南□□□□□重之,作《吊王翰林文》纾其情。还,王慰劳□□□□□,贵贱咸知爱敬。建文即位,召为国子博士□□□□,编修《太祖实录》。
与侯城方孝孺交游,尝尊孝□□□代儒宗,劝之著书以淑来世,孝孺不以为然,绅□□益向道德而略文艺。尝以其父死节事闻于朝,得□赠翰林学士,谥文节。开国以来,文臣有谥者实自祎始。庚辰十二月丙午,缙卒,年四十有一。《继志集》三十卷藏于家。子稌,事见第五卷。
胡子昭,字仲常,一字伯尚,嘉定荣县人,旧名志高,后以避嫌,改居县之东川乡。子昭富经术,性忠介。方孝孺为汉中教授,讲明理学,往从之学。蜀献王赋诗赠之。其后由儒士被荐至京师,王绅辈甚重之。革除间为史官,历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刑部侍郎。壬午九月十一日戮,时年四十一,阖族被擒。
父复初,母郭氏,皆年八十余,编伍。子绍缜、维发习匠,后亦编伍。独弟志遂为蜀府典宾,匿丹棱以免。近御史熊相于州治西立祠祀之。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早孤,母改适罗戴。
奋志力学,郡县交辟不就。寻以明经授教官,未赴。会修《太祖实录》,送留翰林编纂。未几,命吏部考第史馆,尚书张紞奏士奇第一,授齐府审理副。明日,复入翰林。
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不务章句,闻金华朱彦修得考亭正传于白云许谦,乃就学焉。寓金华最久,造诣日深。洪武丙辰,以明经秀才擢秦府典所引礼舍人,□□秦、晋、燕三府官僚召见奉天门下,赐马匹、楮币有差。在任五阅月,以母艰去。庚申,复除补周府礼官。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谪云南马龙池郎甸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之任。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突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咸悦归顺,边事以息。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沈以本立统领守御,因自誓曰:“我当以死救一方之民。”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禁雄姚安以逮大理、鹤庆、严江、永安,咸赖其抚绥安辑,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功也。戊寅,奏计京师,应天府尹向瑶、学士董伦,以文学优长、守身廉洁荐,乃征入翰林,纂修《高庙实录》。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阶中顺大夫,支四品俸。辛巳,以失误陪祀,调除,仍留翰林纂修。明年,《实录》完,调江西按察司副使。未行,适靖难兵起渡江,逮入京,本立自尽,壬午六月十三日也。官因追其恩典,家无遗赀,时称为清。所著有《异隐集》十卷,佥事吴昂刊行于闽,而参政林延昴序之,称为“今之夷齐”云。时同纂修者学士董伦、礼部郎中夏正善,史官钱塘高让、庐陵吴勤、赵友士、端孝思,同郡张秉彝、唐耕,侍讲王景、修撰李贯,编修吴溥、杨溥、杨子荣、刘觐,侍书刘彦铭,皆不能死节,或见用新朝焉。
唐愚士,名之淳,字愚士,以字行,绍兴山阴人。父肃,国初应奉翰林,文字有名。愚士少有奇志,攻学不倦,年二十余已有声浙水。父谪死临濠,辛勤扶丧归葬。追求其平生所作,不惮荒远,纂录收拾,如获金璧。时伏读凄切,人为之掩泣。
然愚士亦工为文章,且善笔札,酷似其父。洪武中,屡有荐之者,谢不就。曹国公李景隆勋业第一,好士,闻名,走使者请至家,俾其子师焉。征行四方皆与俱,历燕、蓟、秦、周,览前代遗迹,援笔而赋,蹂躏一时。岁辛已,嗣君诏翰林词臣集数千载经史中事,为书以考治乱、为监戒。命举优通文学士,方孝孺辈以愚士荐,上亦雅知其名,且谓曹国公之客贤,趣召至殿前,即拜翰林侍读,赐以冠带,俾与孝孺俱领修书事,且同以《前汉书》进读。未几,病,以闰三月二十三日卒。时景隆以将兵于外,及归,则愚士病甚不可为矣。赒恤之甚厚。所著有《萍居稿》、《文断》诸书。
二月六日,都督韩观练兵于德州。
革会川卫儒学。
三月,改大理寺卿为大理卿,革司务二员,立典簿一员。
改太常寺卿为大常卿。
革鸿胪寺司仪司二署。
改光禄寺卿为光禄卿,寺丞各加左右字,升秩从四品,寺丞从五品。
改太仆寺卿为太仆卿,少卿、寺丞各加左右字。升少卿秩从四品,寺丞从五品。改主簿,增典厩、典牧二署,各设正一员、丞二员、监事二员、吏目一员,典厩署增属官□騻等一十五郡,郡置长一人,改马千户所仓一处副使属本署,典牧署增属官,遂生等三郡。
五日,革安远县僧会司。
七日,增置衡州府来阳县观山巡检司。
九日,改福州府福宁县青湾巡检司为相山巡检司,松山巡检司为库溪巡检司。
十日,追尊懿文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敬妃为孝康皇后,立妃马氏为皇后;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熞为衡王、允熙为徐王,诏诰天下。遂命有司举贤、养老、恤穷、重农、造士、任官、旌义、周恤、裕荒、恤兵、存废、掩骼,以佐邦国。诏曰:“朕惟有盛德而不享其报者,必垂裕于后昆,履大位而不逮乎亲者,必致尊于宗庙,此天下之至理、古今之通义也。昔我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承千载之大统;皇考懿文皇太子,早登储位,参决万几,默施宽仁,阴赞至治,视斯民如赤子,体天眷之圣,盛锡佑朕躬。太祖皇帝奄弃臣民,肆朕嗣登大位,既谥太祖为高皇帝,孝慈皇后为高皇后,而皇考谥号未称,朕心实悼焉。迩者采群臣之言,追尊皇考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帝,妣敬妃为孝康皇后,择日祔。群臣复谓中宫之号未正,无与共承祭祀,诸弟之封未定,无以夹辅邦家,继以为请。已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熞为衡王、允熙为徐王。夫尊亲所以崇孝敬之道,正家所以厚风俗之厚。
嘉兴万邦,同臻至治,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一、祖宗庙谥称号,所以裒显功德,非所当讳。今后惟庙讳如律回避,庙谥称号勿讳。一、民间及山林岩穴有怀才抱德,送来授以禄位,以安黎庶。一、军民男妇有八十、九十者,赐米一石、肉十斤、酒三斤;九十者加赐帛一疋、绵一斤;其身犯杖罪以上,隶卒、优娼不用此例。一、所在鳏寡孤独、贫无产业不能自存,有司每岁给米三石,责令亲戚收养;如无亲戚,邻里养之,毋致失所。其有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者,从实开报,以凭分豁。一、农桑乃衣食之本,有司勿夺其时,使得尽力耕种,足其依食。
一、学乃风化之原,教养英俊以备任用,有司宜加意礼以劝勉,禁其习于浮华,毋得通同扰民。”太后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女。
皇太子数岁薨,皇后父金为光禄少卿。洪武丙子九月十三日立为皇太孙妃,至是册为皇后。吴王国杭州,衡王国衡州,明年之国;徐王幼未行。岁壬午七月,降封吴王为广泽王,衡王为怀恩王。是岁十二月召至京,皆降为庶人,幽之,后随驾入北京。至天顺元年释放,无存,惟吴庶人有老姊数人耳。徐王永乐四年封瓯宁王,未之国,永乐十五年薨,迁葬太平门外,无子,国除。至今南燕光禄寺岁供节祀,用时俗棹面酒果所祭之。
二十一日,改广东盐课提举司为广东都转运盐使司、海北盐课提举司为北分司。
二十二日,革邵武府光泽县河泊所。
二十五日,革户部浙江等十三清吏司,立职民、度支、金帛、仓库四司。革刑部浙江等十二清吏司,立详宪、比议、职斗、都官四司,立郎中一人,员外二人,主事八人。
革绍兴府在城河泊所。
二十九日,改浙江等十二提刑按察司为浙江十二道肃政按察司,各分巡道改为分司革照磨所。
燕王来朝。《吉安志》载,御史曾凤韶是日侍班,王由皇道入登陛,不拜。凤韶劾奏曰:“殿下宜展君臣之礼,宫中乃叙叔侄之情,燕王由皇道,不拜,大不敬。”帝曰:“王至亲,勿问。”又南京锦衣卫百户潘暄《贴黄册》内载,校尉潘安,二十三日钦拨随侍燕王还北平任,坐以拿张昺功,升职。据此,则来朝明矣。
户部侍郎卓敬上书。时燕王来朝,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徙燕封南昌,以绝祸萌。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上览奏大惊,袖而入。明日,语敬曰:“燕王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敬曰:“杨广之于隋文,非父子耶?”上默然良久,曰:“卿休矣。”
事竟寝。
敬,字惟恭,浙江瑞安人,家卓奥,后徙沧州。少读书,十行俱下,一日弃不复读,亦未忘也。七岁,有异人见之,曰:“此奇儿也,第血不华色耳。”年十五六,读书宝香山。性至孝,晨昏礼虽远不废。夜尝归,值风雨,路得一牛,骑之归,及门纵之,则虎也。洪武戊辰登进士,授给事中。好直言,尝劝上曰:“诸王服饰尚有拟天子者,此乱之道,何以命天下耶?”上笑而纳之。他日,与同官见,适八十一人,上命改为元士。寻以六科为政事本源,又更为源士,后复称给事中。上疏多过直,或戒以太刚则折,敬谢曰:“敬知尽谏诤职耳,祸福非所计也。”言之益力。历宗人府经历,进户部侍郎。后靖难兵入,有执敬数之曰:“此得非前日奏我诸王者耶?”敬厉声对,辞不逊,且曰:“若用敬言,王何能至此?”上怒,欲杀之,系之狱,使人讽之受官,不屈。姚广孝曰:“昔吴不杀范蠡而蠡卒灭吴王,衍不杀石勒而勒终灭衍。夫敬言诚见用,陛下岂有今日?”于是斩敬,夷三族。敬临刑,神色自如,经日其面如生。敬之死出于广孝所忮,上实不忍,尝叹曰:“国家养士三十余年,卓敬可谓不负君矣。”敬博学多能,谈论英发,天文、律历、地理、兵、刑,靡不造其奥,所著《有道诗》十卷,诗文五十卷。宣德间,门人黄朝光、子养正,赍敬小像并其诗至京师,求编修刘球作传,称其与夷齐当不朽,且私谥之曰忠贞。
驸马都尉郭镇卒。
镇,开国初功臣武定侯郭英之子,卒,赠营国武襄公。伯父子兴亦以开国公封巩昌侯,追封陕国宣武公。姑高庙妃,二女弟为辽、郢二王妃。镇以勋戚子弟,姿貌洁修,仪止详谨,朝谒之际,太祖属目。洪武己巳,选尚永嘉公主,时年甫十七。
好学,工诗,熟于礼度。每命练兵总事,恭勤不懈。帝即位,命赏辽东兵,事竣,还,中途疾作,至今不能朝。帝令医治,勿痊,卒于赐第。辍朝三日,殓葬皆遣官赐祭,诸王亦遣祭奠。
定襄伯登者,镇侄也,国朝一门为公侯驸马伯者,惟郭氏云。
以中军都督府事宋晟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晟,父朝用、兄国兴,皆起定远田间,累有开国功,朝用官至右督,国兴以总管战殁南台。晟承兄官,克徽宁,征关陕,三镇凉州,进官督府。洪武庚午,制充总兵官,征哈密,去肃州千余里,虏府城也。晟诛其伪王子别立法等三十余人、获众千五百人、金印一、银印一,送京师,所得马牛羊咸给将士。
明年,征罕东西番,擒诛七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五百、牛羊十万,遂还京师。甲戌,调中府充总兵,讨辽东边寇,战脑温江,大捷。明年,平广西并像诸寨。又明年,总羽林八军平五开、平里十三洞。戊寅,率师城万全诸卫。还京,己卯,以晟久居凉州,回番畏服,遂充总兵官,出镇甘肃。靖难后来朝,进左朝督,授平羌将军,复任。永乐乙酉,谕降虏酋把都帖木儿、伦笃倪灰,边境底宁。命徐都督膺、赵尚书疽持节即里中封西宁侯,子琥、瑛尚安成、咸宁公主,皆为驸马都尉。琥嗣侯,有罪,改命瑛。
免官民债舍月钱。洪武中,凡无舍者,官自奏吏校人等首告,并从锦衣卫同兵马司,拨与在市廊房居住,月收债钱,视毁者工部修理。至是悉免月钱,令户、工二部同管,既而户部尚书郁新谓事不归一,奏令工部专管,行五城兵马司取勘见数,凡遇官民告讨房屋,以兵马司查勘,即与拨住。
令改宪两司纠察属吏。
以户部右侍郎夏原吉等充采访使,巡行天下。侍郎夏原吉、给事中徐思勉等二十四人同日拜,命充采访使,分巡天下,问民所疾苦,赏廉平吏,出贪墨不职者,皆得以便宜行之。原吉在福建号称宽平,未几,移镇蕲州。思勉,华亭人,寻擢山东按察佥事。
革松潘卫。
诏求贤,自守令以上皆得荐举。
京师地震。诏求直言敢谏。
三月丁亥,帝祀孔子于太学。驾至文庙,祀先圣孔子,拜跪盥献,用享庙社。礼毕,御彝伦堂,见师生,赏币钞有差。
二月,革汝宁府新蔡县儒学训导二员。
升布政司为正二品,堂上升一级。
七日,革福州府福宁县河泊所。
九日,革应天府及各府照磨所检校一员。
革徽州及各府照磨所司狱司。
十二日,改仪真是清江闸为清江坝。
十三日,改开封杞县清沟马驿为雍邱马驿、祥符县时和马驿为陈留县清贼马驿、雅川涉平马驿为葵邱马驿。
革赣州府上馆驿。
十四日,以散骑散人张成等七十一人为延海巡检,以前监生傅以庄为山东南河县知县。以庄,旧名中,为监生,洪武中以极刑,家属放为民,至是举保选除,后永乐二年,考满。
十八日,改陕西、山西、甘肃、行太仆寺主簿为典簿,改鸿胪寺主簿为典簿。
二十日,定广惠库旧钞免进天财库,就库收放,立广惠库,勘合并底簿。
二十二日,燕王还国。
二十四日,革汉中府略阳县并儒学。
谪监察御史尹昌隆为福宁县知县,寻召还官。昌隆上疏言“奸臣专政,阴盛阳微,谪见于天。是以地震”,执政者恶之,斥知福宁县。帝初即位,大臣相讦奏者命各道鞫之,同官皆畏缩,昌隆独不避,一绳以法。巡闽中,去贪苛,理冤狱,所至风裁凛然。还朝,上疏言当节民力、谨嗜欲、勤政治、务正学,不报。比落职福宁,益以清勤自励。俄坐师巫咒咀下狱,得白,还职。遣参将宋忠屯兵开平,都督徐凯练兵临清,都督耿瓛练兵山海关。忠之屯开平也,调沿边各卫马步官军三万,选燕府护卫,精壮官军,悉隶麾下,其护卫胡琦、指挥关童等,悉送入京;调永清左卫军于彰德,右卫军于德州,以防燕也。
四月四日,改扬州府泰兴印庄巡检司为新河巡检司。
增置通津巡检司。
六日,革都察院右都御史、佥都御史各一人,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各一人。
八日,革留守左右等卫、聚宝等门千户所并各门吏目。
九日,改和州牛屯巡检司为新河口巡检司,革浮沙口巡检司,革彰德府涉县偏店巡检司。
十二日,革乌撒军民府同知一人、推官一人、知事一人。
十六日,改通政司为通政寺,改使为通政卿,左右通政为左右少卿,左右参议为左右寺丞,经历司为典簿,知事为录事。
增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员。
十七日,分太常寺少卿、寺丞为左右,升寺丞秩正五品,分鸿胪少卿、寺丞各为左右,少卿正五品,鸣赞序班改正九品。
十八日,分陕西、山西、甘肃行太仆少卿寺丞为左右。二十四日,革开封府考城、柘城、延津、宁陵四县儒学训导各一员。
革延平府顺昌县仁寿巡检司。
二十八日,立钟山祠祭署,设奉祀、祀丞各一员。
革南丹卫,以其官军附庆远卫。
湘王柏有罪,自杀,国除。湘王谋逆事觉,守臣奏之,且以兵卫王城,柏穷蹙,纵火焚其宫室、美人,已而乘马执弓,跃入火中死。《贴黄册》有是月荆州护卫后所镇抚王者,逮赴京师,调广东廉州、钦州千户所。
齐王榑有罪,废为庶人,青州中护卫指挥柴真伏诛。青州护卫军曾名深告王谋反,柴真鞫实,极刑,遂废榑为庶人,出《贴黄册》。按是年七月诏书,称榑谋反,辞连湘王,柏先已自焚死,废榑为庶人。据此,齐当自湘王反后。以茅大芳为副都御史。
大芳,扬州泰兴人。博学能诗文,为宗党所重。洪武间以儒士应辟,典教淮南,考绩入朝,高庙召对,悦之,擢秦府长史,且勉以董子辅相之业,赐赍期待者甚隆。大芳以为特受隆遇,惧无以称圣天子眷知之恩,益自感激,谏诤弥笃,得大臣体。未逾年,秦国称治,国书揭其正堂曰“希董”之堂,以章圣训,且着其志,方孝孺为之记,称其志伟然廓大,和雅而不谄,深有得于正谊、明道之旨。革除间,累官至副都御史。靖难师起,尝以诗寄梅隐曰:“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使大龙蟠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此盖燕兵初起,为铁铉所拒,尚未至淮时。壬午八月十七日,与其子顺童、道寿皆戮死。永乐四年十二月初,子文生亦诛焉。
以左补阙胡闰为大理左少卿。
闰,字松友,饶州鄱阳人。学博行修,素以忠直自许。初,太祖征陈友谅时,谒吴芮祠,壁间有闰《题竹诗》曰:“幽人无俗怀,写此苍龙骨。九天风雨来,飞腾作灵物。”太祖叹赏久之,阴记其姓名。洪武中,以有荐辟。至阙下,上识之,曰:“此题诗鄱阳庙者也。”拜都督府经历。革除间,迁右补阙,进大理寺左少卿。靖难兵定京师,闰时坐诛戮,子传道诛死,次子传庆等俱戍边卫,妻汪氏、女二人俱配象奴。郡志称其忠贞鲠直,节行闻天下云。又闻诸其邻人云,一女后归,贫无所依,闾里竞以钱米给之,曰:“此忠臣女也。”旬日饶足。节行之感人如此。嘉靖二年,提学副使邵铣立祠祀之。
北平按察使陈瑛有罪,安置广西。
瑛字□□□人。历洪武至革除年,初为北平按察使,坐交通藩邸,谪广西。太宗即位,首召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怨建文诸臣最深,上为帝允炆辍朝五日,瑛请减之,上不从。寻抗奏黄观、廖升、王叔英、周是修、王艮、颜伯玮皆从逆,宜追戮之。上曰:“朕初举义师、诛奸臣,不过齐、黄数辈等。后来二十九人中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李昌隆皆宥而用之。
今汝所言数人,况有不是二十九人之数者,彼食禄自尽其心耳,悉置勿问。”盖上初入京师,升及自修自缢死,艮在官阖家自焚死。先是,上兵至沛县,伯玮不肯下,与其子俱死;观时守安庆,投江死;叔英守广德,自缢死。后瑛阅方孝孺等狱辞,遂录其妻女,皆将给配。观妻出通济门,先挤其二子于河,遂自沉死。叔英二女皆就锦衣狱,俱赴并死。其违命忽心如此。
后竟以罗织苛刻得罪,诛。至洪熙,诸臣宗族皆释还田里。天顺中,英宗有释建文庶人之诏;孝宗朝,有建言欲继绝褒忠者,于是瑛之罪益不可掩矣。
缪恭,字思敬,号守谦,台州人。学古行高,晚年赴京建言,列为六事上之,其曰:“绍绝属者,请封建庶人后也。”
疏入,通政司官大惧,遂拘留而敕奏之,赖上圣明,不之罪,牧敕有司遣之。王古直作计赠其行。追赠翰林待制,王祎为学士,谥曰文节。□祎洪武中使云南,死国事。
五月一日,革赣县黄金税课局、南安府南昌泽口税课局。
四日,增置临洮府金河县济远仓。
七日,革镇江府甘露坝,省濒新港坝官一人。
十二日,革东昌府临清州会固闸。
革荆州府登云驿,省夷陵州安远县学训导二人。
十四日,改锦衣卫千户徐斌于苏州卫。庚戌,斌从察指挥捕贼常州,有功受赏。
二十一日,革东昌府聊城县李海务闸。
选补天下儒学官员。先是,学官缺,以举人及试中监生通经儒士补之。至是,吏部奏缺众,诏今天下凡见任未入,及流官,及为事充军令已替役,但通经者,所在访举,试用其后。
二年四月十四日,复诏军司、军士、军余凡有通经者,军官举送按、布二司,试中选用。二十二日,革莱州府掖县柴胡寨、胶州逢猛、即墨县栲栳岛三巡检司。
改襄阳府钅句州江口巡检司,置郿县马昌口巡检司。二十三日,革登州府宁海州乳山寨、文登县辛汪寨温泉镇、福山县孙夼镇、黄县马停镇,蓬莱县杨家店、高山,招远县东良、海口,莱阳县行村寨,凡九处巡检司。
二十六日,革邵武府建宁县河泊所。
二十七日,省广州府连山县,以其地入连州。
以监察御史戴德彝为左拾遗。
德彝,宁波奉化人。洪武甲戌进士第三人,入翰林院为编修,甫三载,升侍讲。上谕之曰:“官翰林者虽以论思为职,然既列近侍,旦夕在朕左右,凡国家政治得失、生民利病,当知无不言者。昔唐陆贽、崔群、李绛之徒,在翰林皆持正言谠论,补益当时,显名后世,尔盍以古人自期待哉。”德彝与侍读张信皆顿首谢。由是感奋,思所以称上意,拾遗补阙,以直声振于朝。后改监察御史,益善于其职。革除年间,改左拾遗。
靖难之师既迫,与太常卿黄子澄、吏部尚书张紞、兵部尚书齐泰、翰林侍讲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大理少卿胡闰、宗人府经历宋征、户科给事中韩永等,日夕画策防御,后俱死难。
四川岳池县教谕程济上书。济,陕西朝邑人,有法术,以明经为四川岳池县儒学教谕。岳池去朝邑数千里,济寝食俱在朝邑,而日治兵岳池,学事不废。革除间,上书言某月某日西北方兵起,朝廷以为非所宜言,系至京师,召入,将杀之。济叩头曰:“陛下幸囚臣,至期而无兵,臣死未晚也。”遂系狱。
已而兵果起,乃赦出。济更以为军师,护诸将行北。与靖难兵先锋战于徐州,大捷。会曹国公师退,文皇帝至江上,济逃去,不知所终。始徐州捷时,诸将乃树碑载战次第及统军者姓名。
济一日夜往祭碑,人莫测其故。后文皇帝过徐州,望见碑,顾左右曰:“碑者何也?”或以状对。上大怒,趣左右摧碑,一再击。遽曰:“止!止!为我录碑来!”乃按碑族诛诸将,无得脱者。济姓名止因击处得免,济曩者之祭盖禳之也。
以宋征为宗人经历。
征字□□,□□人。尝建议亲藩谋逆,削其属籍,故靖难之兵讨焉。事平就戮,其详不可考。
陕西按察司佥事林嘉猷以给由至京。嘉猷,本名鼎,以字行,台州宁海人。始师事同邑王琦,琦坐累,家徙云南,姻族无一人顾恤者。嘉猷徒步千里追送,涕泣与之决别,人高其谊。
后复行六千里至汉中,求方孝孺而师焉。方氏之门,嗜学之士至者无虚席,而孝孺独以得嘉猷及郑叔贞为喜,勖之使进乎圣贤之道,且曰:“匡我者二子也。”洪武丙子,以儒士校四川,蜀献王谓其名字不相蒙,乃赐之名曰“良显”,后以字行。由荐辟入史馆为史官,累迁至陕西按察司佥事。尝被燕邸召入居住,得其隐情,至是以告孝孺。其后以靖难师迫,遣锦衣卫千户张安赍书诣燕,许以世子袭正位,本嘉猷之言也。内难平,坐孝孺之党逮至京师,壬午九月丁亥被戮。
以文学举人楼琏为翰林侍读。
琏,字士连,金华人。尝从宋濂学。洪武中,以儒士名主宁宣、仁寿二县簿。至是嗣位,屡下诏求贤。琏以文学举入翰林,侍经筵,官至侍读。靖难师入京师,文庙命方孝孺草诏,孝孺哭且骂,授之笔,掷诸地,曰:“身可死,诏不可草。”
改命琏为之。方入见时,孝孺受凌迟之刑未毕,琏惶惧受命。
归而愤叹,妻子问之曰:“得毋伤方孝孺耶?”琏曰:“我受刑尚可,正恐累及尔辈耳?”逡巡间,一夕自经死。
以钱芹为户部司务。
芹,字继忠,苏州吴县人。少负气节,以奇功自奋。元季以策干诸将,无所遇。洪武初,辟大都督府掾,从大将军徐达出北平,绝大漠,凯旋。俄以例解职,家居二十年,甘贫守道,为郡守姚善所知,语在善传。革除初年,诏求遗逸,善以芹应诏。召对称旨,留中议事,授户部司务。北陲有警,署行断事,从征虏将军咨谋,会军府遣芹入奏,道病卒。濒卒,犹条边事缓急上执政。年七十二,赐棺敛葬黄山。
以浙江仙居县学训导王叔英为翰林修撰。
叔英,字元采,台州黄岩人。始从母姓为陈,后复本姓。
洪武丁卯,辟为仙居训导。丁丑,改德安府学,后拜汉阳知县。
高庙晏驾之明年,召拜翰林修撰,上资政八策,曰务学问、曰谨好恶、曰辨邪正、曰纳谏诤、曰审才否、曰慎刑赏、曰明利害、曰定法制,皆援古证今,凿凿可行。且曰大祖皇帝除奸剔秽,抑强锄梗,不啻如医者之去病,农夫之去草;急于去病则或伤于体肤,严于去草则或损于禾稼,固自然之势。然体肤去疾之余则宜调理其血气,禾稼去草之后则宜培养其根苗,亦自然之理也。识者知为经济远器。靖难师起,叔英奉命募兵广德。
未几,文庙已渡江,都人皆散走。兵部尚书齐泰来奔,叔英以泰为二令,州人执之。既至,泰告之故,乃释泰,图再举,然知事不可为,乃沐浴,具衣冠,书绝命词曰:“人生穹壤间,忠孝贵克全。嗟予事君父,自省多过愆。有志未及竟,奇疾忽见缠。肥甘空在案,对之不能咽,意在造化神,有命归九泉。
尝闻夷与齐,俄死首阳巅。周粟岂不佳,所见良独偏。高踪远难继,偶尔无足传。千秋史臣笔,慎勿称希贤。”又书于案曰:“生既久矣,愧无称于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世。”
自经而死,时年四十。将死时,以书授祠山道人盛希年曰:“可葬我祠山之麓。希年卒取葬之。盖希年亦台州人,故托以后事。寻有诏治奸党,其妻系狱死,二女俱赴井死。或上其死赋诗,上曰:“彼食其禄,自尽其心耳。”乃置不问。叔英自号静学,有《静学集》。与同郡林右、方孝孺二人友善,尝序之以传。叔英没后,竟无完稿。后广德知州周瑛重修叔英墓,立石为之记。少师杨士奇实英所荐,尝为祭文以祭之曰:“先生之学,圣贤是师;先生之志,纲常自持,先生之心,金玉其章,先生之行,霜雪其光。”又追称之曰:“先生学醇行正,子道臣道终其身,无一毫之苟,忠孝二字盖真足以当之,且不愧其言云。”
六月二日,省赣州府安远县儒学训导一员。
革济南府历城县堰头闸。
六日,省兴济县入青县。
增置临江府罗汉镇巡检司。
八日,改庄浪卫税课局,隶甘州在护卫。
十五日,令金华府双溪水驿、马驿为双溪驿。
省云南府昆阳州、临安府通海县、楚雄府南安州凡三儒学训导各一人。
十九日,置河间府沧州长芦镇河南东批验所。
以叙州卫左所官军置戌县守御千户所。
二十四日,革庆阳府灵州盐课司。
二十五日,革岳州府泽州万盈仓副使一人。
二十六日,革宣课司副使,置聚实门宣课司上坊桥分司。
调荆左卫所官军于大同中屯卫。
召解缙还京为翰林待诏。缙,吉水人,举洪武戊辰进士,擢中书庶吉士。累上封事,指斥时政,词甚剀切,太祖多见纳用。兵部尚书沈缙嫌其年少,谮改御史,意实苦之。在台以敢言称。久之,太祖命其父将归乡里,临遣之,曰:“十年后来,朕必用汝。”及期,而太祖崩,遂奔丧来京师。时缙母丧未葬,父年九十矣。有司以非诏旨,谪河南卫,吏或言其为左右所中。
岁余,帝怜其才,召还,以为翰林待诏,大见信任。靖难兵入,首先迎,后为交趾参议,以汉庶人谮,征下狱,后三年死狱中,家徙边。
七月四日,革九江府彭泽县峰山矶镇巡检司、湖口县茭石矶巡检司。
五日,燕王举兵靖难,杀长史葛诚、教授余逢辰、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谢贵,彭二死之。
先是,周王不法,廷臣建议凡王府所在,更置守臣,于是以昺为北平布政使。昺至,以掾吏李友直为才,托以腹心,友直泄之。至是,起兵首执昺及都指挥谢贵,惟昺不屈死,葛诚亦死。城中军民闻变,悉据九门,城中乃定。以友直为布政司右参议。
今按《南京锦衣卫贴黄册》载,校尉潘安拿昺,燕山右护卫小旗丁胜从庞来兴杀彭二子家,赏纟宁丝二、表里银二十两。
或曰文庙潜邸,术士袁廷玉相之曰:“须若至脐,当戴白帽。”
以王加自即皇也。于是遂有大志。建文建元,悉致群贤,力行古道,仁声四布,民莫不悦。复密致廷玉,质以人心所向,廷玉曰:“天之所造,何论民心?”又曰:“渡江来渡天有金带相者,革命之应也。”意遂决。先是,高庙崩,诸王、庶子及郡王多在京,遗命三年丧毕遣还。时仁庙、汉庶人、赵王皆留。
遗诏至北平,称风痹,屡曰遣人扶掖哭临,语莫能辨,如是数月。乃乞三子视疾,朝廷以遗诏不可,乃止。明年,疾愈来朝,由是正道入,不拜。御史曾凤韶劾奏曰:“殿下当展君臣之礼,宫中乃叙叔侄之情。由正道不拜,大不敬,当问。”王大惊,左右顾。上徐曰:“是至亲,饶他自是。”日宴便殿,亲爱浃洽矣。未几,复称疾,以三子请,上不忍违,召辉祖及弟都督增寿议之,增寿独曰:“臣以一家保不反。”时中山王女为王妃,故朝廷必谋及之,辉祖忠于建文,增寿则厚于文庙也,于是三子得还。至国后称疾,佯狂走市中,夺食物饮酒,语言蹇乱,或食土壤,或晕仆弥日。昺等尝问疾殿中,文皇拥红炉犹呼寒。昺叹息而出,诚密语云:“非病也,不得于上故耳。”
昺勿信,防益懈。布置既定,乃称疾愈,府僚三司皆贺,南面扶双杖临朝,遂赐宴。酒酣,进西瓜,令校拳碎之以进,已而曰:“水去不堪,取刀割之。”于是两庑伏兵尽出,捽昺下,掷杖曰:“我何病?为尔辈奸臣所迫耳!”昺不服,遂斩之以殉。
葛诚,字□□,□□人,不知其所以进。仕为燕府长史,靖难师未起时,王常病中暑,四围皆着火炉,犹自言寒。三司官入视病,皆惧危笃,独诚告之以不得于上之故,因令人上变。
会王遣人至京奏事,齐泰等言于上,执之。既成狱,即发符逮王府官属。后谋不果,见杀,族其家。
俞逢辰,南阳镇平人。兵起时,以泣谏被戮。予尝见其所寄家书戒子之言,自分必死,而尔等无希富贵之心。此亦持正君子,而人少知之者,故赞陈尚书者,谓宛陵大节惟公一人,不知又有是公也。
七月,增置北平府宛平县丰储仓大使一员。
革苏州府昆山县宁海驿、吴江县松陵驿。
甲戌,靖难兵次通州,指挥房胜以城降。
丙子,靖难兵拔蓟州,擒都督指挥马宣、镇抚曾浚。
马宣者,革除中都指挥也,守蓟州。戊寅七月,靖难师起,宣谋起兵御之,已而张玉、朱能来战,宣与镇抚曾浚等闭城坚守,反复谕之不下。王拥众急攻,宣率兵出拒。王遣精锐冲入其阵,执而杀之,并杀浚。事闻,革除君哀恤之。初,张玉以衡州东连雄镇,外接大宁可控引女直诸虏,且兵多骑士。三河、潞河跃马可渡,不先定将为后患。议未定决,蓟州都督指挥马宣闻变,果起兵迎拒。太宗遂遣玉及朱能将兵攻之,败于公乐驿,宣旋师守州城,玉等环城攻之,宣率众出战,为北将郑亨所擒,不屈死之。
己卯,革云南等府兔儿关巡检司衙门、云南府高州府所属河泊所、清江巡检司,及归化、杨林、罗次、三泊四县并归化河泊所、禄丰县南平巡检司,凡革一十六处;大理府属太和县神磨洞巡检司、赵州蔓神寨巡检司、云南县大安仓赤石崖巡检司、溟穹县凤羽乡巡检司凡五处;蒙化县属蒙化州甸尾巡检司,临安府属西河县曲陀巡检司河泊所,通海县河泊所,翟峨县铁治所,宁州河泊所,凡七处;楚雄府吕令巡检司,定远县会基关巡检司,镇南巡检司,凡三处;澄江府税课司河泊所阳宗远、河川县二河泊所,广西税课□□□□□府税课司、景东府景丰仓、曲靖沾益州通运仓、交水税课司、鹤庆府税课司、剑川州河泊所、武丁府税课司和曲州罗摩弭巡检司、石臼县皆渡河巡检司、寻甸府税课司、沅江府禾摩村巡检司、丽江府税课司、通四十八处;又安南府大庾县杨林、聂都税课局二处。
革楚雄府咢嘉县。
增置济南府丰济仓大使一人。
革云南黑盐井盐课提举司属浪井盐课司,□五井盐课司改为师井、山井、盐井三盐课司。
革丽江府临西县。
革武定府和曲州、禄劝州。
革曲靖府南宁县。
置澄江府泗水县周苔巡司。
靖难兵克居庸关,俞瑱败死。进攻怀来,克之,杀参政宋忠、都指挥彭聚、孙太,遂取密云驴儿领。
北平去居庸关一百二十里。关跨南北四十里,两山夹峙,一水旁流。《淮南子》所谓天下九塞而居庸其一者也。北兵毁破居庸,于是山后诸州不能守,上谷、云中守将往往降附。北克怀来,指挥宋忠被执,而开平龙门亦降焉,营皆无完者矣。
宋忠者,始为凤阳卫指挥使,以智闻。洪武三十一年,都督齐让讨西南夷,无功,以忠代为参将,以虏功奏。革除君尤任之。靖难兵起,忠守怀来,大将俞瑱守居庸关,相为声援。
己卯,靖难将指挥徐安等败,瑱拔其城,瑱走依忠,而居庸为燕将所守。太宗曰:“非尔等所知,当以智取,难以力论。力则不足,智则有余。彼众新集,其心不一,朱忠轻躁寡谋,刚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矣。”癸未,太宗率马云、徐祥等马步精锐八千,卷甲倍道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敌谋者言诸忠,诳其将士云“尔等家在北平城中,皆为燕所杀,委尸积满道路,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燕王闻之,乃命其家人张其旧用旗帜为前锋,众遥识其帜,又识其父兄子弟无恙,相呼反应,皆喜曰:“我家固安。”遂多降者。
忠举余众仓惶列阵,未成,王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忠大败,奔入城。燕师乘之而入,忠急匿于厕,搜获之,遂被戮。
忠子谦镇南指挥充军,寻赐死,年十六。彭聚以都指挥与同官孙太副、宋忠守怀来,忠之败也,与都指挥瑱皆见执,聚、太力战死之,为靖难所俘获者不可胜计,独都指挥庄得一军遁走得脱。其后反间得行,名将卜万、吴高皆见疑,而耿炳文、李景隆相继败衄,虽有大将阵晖、平安、历城侯盛庸,皆不能军而亡势成矣。初,卜万将陈亨欲降燕,而为万所制。太宗设奇,乃诈贻卜万书,盛称奖万而极诋毁亨,缄识牢密,召一卒饮之酒,且赏赍之而置书其衣中,俾归与万。其同获之卒窃窥之,问守者,曰:“遣归通意,故得厚赍。”卒跪告守者曰:“能为我请得偕行,惟命是从,不敢望赍。”守者如所言为请,遂俱遣,而不与赍者终不平,至发其事。刘真陈亨搜卒衣得与卜万书,遂疑万,执下狱,籍其家。其间吴高亦用此策云。
丙戌,靖难兵破遵化,指挥佥事锁住降。
锁住本朔方人,魁梧英敏,仕元为枢密断事,国初降附,马兵长隶兴武卫。洪武乙丑正月,太祖夜梦一人,长身广眉,器宇弘伟,侍卫左右,周旋甚悉。问其姓名,对曰:“锁住。”
次日,即命羽林百户潘雄宣访得锁住,引见,上熟视,状如所梦将军。未几,从军北征,屡立征功,俾守大宁前卫。乙巳,调守遵化县,练兵龙山之阳。北兵既破蓟州,乘胜度石门,趋遵化,夜入其城,守将拒战死锁住遂降,俄与其子祥俱战殁,太宗官其孙荣为指挥同知。
戊子,革兴化府兴化县道会司。
十八日,革九江府德化县南湖嘴巡检司。
庚辰,靖难兵攻永平,指挥郭虎、陈旭、赵彝以城降。
兵自遵化移军而东,丰润、玉田、昌黎、乐亭皆下。至永平,指挥同知陈旭、佥事赵彝以城降。旭随北将徐忠等分兵攻尧深河,转攻密云,皆下。
旭,全椒人,靖难后封荣阳伯。彝,虹县人,洪武中任虎贲百户,筑城沙漠,改官永平,后封忻城伯。
增置忠州安抚司经历司知事一员。
省躬殿成,改谨身殿为正心殿。
先是,于干清、坤宁南北二宫之间,建退朝燕居殿,一所中储古书圣训,名曰“省躬”,命侍讲方孝孺作记。
二十六日,革汉中府沔县,以县属黄坝、金牛、顺政、相林、青阳、杨平六县驿改隶庆城县。
诏京官还宜纳内官勘合。
吏部考功员外卢义言在京官给解省亲,俱于应天府给引,有失体统,合照依丁忧例,于吏部给勘合,定限回销。诏从之。
遣长兴侯耿炳文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北伐,诏告天下。
诏曰:“朕奉先皇帝遗诏,纂承大统,宵衣旰食,思图善政,以安兆民。岂意国家不幸,骨肉之亲屡谋僭逆。去年周庶人橚谮为不轨,词连燕、齐、湘三王,皆与同谋。朕以亲亲之故,不忍暴扬其过,止正棣罪,余不问。今年齐王榑谋逆事觉,推问犯者,又言与燕王棣、湘王柏同谋大逆。柏自知罪恶难逃,先已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于燕王,于亲最近,未忍究其事。今乃称兵犯阙,遣长兴侯耿炳文等率兵三十万征讨其罪。
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宜怀忠守义,奉职平燕,与国同心,永安至治。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叙州府戎县守御千户王瑁招安万里菁首贼王倬等三百处。
八月五日壬寅,改淮安府赣榆县荻水镇巡检司为大兴庄围巡检司,置汉中府金州茶仓。
己巳,革除陕西行都司西宁卫递运所。
己酉,征虏大将军耿炳文率师次于真定,遣都督徐凯以兵次于河间,都督潘忠、杨松以兵次于冀州,遂遣兵进次雄县。
庚戌,革绍兴府上虞河泊所、余姚县河泊所、桑盆河泊所、萧山县河泊所。
甲寅,诸军与靖难兵战于月样桥,败绩,都督潘忠、杨松降。
忠、松闻雄县被围,引兵往援。太宗谋伏兵于湖,忠渡桥,伏兵起,大败,全军皆殁。诸军不及战,登城大骂而已。
乙卯,革池州铜陵、青阳、石隶、东流、建德五县税课司。
革武昌金紫矶镇巡检司。
戊午,革衢州府常山县草坪驿。
庚申,革杭州府南城河泊所。
都督徐真及靖难兵战于大王庄,败绩。
癸亥,以田州府属思恩州直隶广西布政司。
省云南府晋宁州儒学训导一员。
革淮安府清河县白萍坫递运所。
帝临朝谕礼官曰:“今后荐新的品物,教太常寺差一员官常川聚宝门外太常司官处报知合行,荐新品物,增价收买,即便从他货卖,毋得因而作弊,刁蹬留难,亏折小民,违者治以重罪。恁礼部出榜,都教知道。”
癸亥,耿炳文及靖难兵战于真定,败绩,左副将军驸马都尉李坚、右将军都督宁忠、左都督顾成皆被执,炳文入城,靖难兵攻之,不克。
耿炳文,濠州人。父君用,元末从高庙取滁,积功为明威将军、总督。其后,克采石,取金陵,自有功,炳文皆从焉。
丙申岁,与张士城战于宜兴,君用贾勇先登而死,炳文代领其众。明年,取广德、长沙,擒士诚守将而降其兵。会立元帅府于长兴,以炳文为总都元帅守之。辛丑,败士诚将李伯升,追斩五千余级,拜指挥使,抚绥有方,湖人安堵。吴元年破苏州,士诚就擒,论功,召见戟门,降谕曰:“今日之功,虽古名将不能过也。”升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初年,授镇国上将军兼右率府副使。二年,同徐达征陕西,克之,留炳文镇守。三年正月,授秦王府王相兼陕西行省右丞。十一年,封长兴侯。十四年,辅徐达大兵追虏兵于北黄河,复还陕西。二十四年,赐宝镪五万锭、钞二千锭,使造凤阳,建其先茔,而追爵君用为侯。
二十五年,陕西两当县妖人作乱,承制总兵声讨,至二十七年始克之。三十年,蜀中盗起,命为征西将军往剿,平之。三十一年,镇守辽东。革除改元,靖难兵起,其后年九月,命炳文佩大将军印,自辽东率二十万援真定,都督徐凯领兵十万驻河间,都督潘忠、杨松营莫州,先锋至雄县,太宗帅师御之。中秋,出炳文不虞,破其城,忠、松引众来援,伏兵起,忠等皆被擒,因得炳文不虞虚实,遂长驱至真定。壬戌靖难将张玉、朱能、潭渊来战,炳文大败,几为所擒,奔还滹沱河东,炳文众尚数十万。十月,复与能战,皆溃降,副将、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顾成、都指挥刘遂俱被擒,炳文固守,燕兵攻城二日,不能下而去。炳文老将,长于战,至是败覆,建文君始有忧色,遂召之还,以李景隆代之,遂至于亡。
《开国功臣录》谓炳文战殁于阵,时年六十有五。子璇,前军都督佥事,尚懿文长女江都郡主,革除中为驸马都尉;瓛,为龙虎将军、后军都督佥事,尝率辽东军马与江阴使吴高围燕城有功;瑄,散骑舍人,擢尚宝卿,后皆获死。
李坚,怀庆武陟人。洪武中,以功臣子选尚太祖女大名公主,为驸马。革除君即位,公主进封大长公主,坚以军功封桑城侯。无几何,命耿炳文伐燕,拜坚为左副将军。及燕战于真定时,炳文军惟备西北,其东南无备,燕师出其不意,夹击之,炳文几为所擒。燕将邱福攻坚,坚堕马,挥刀砍之,坚大呼曰:“我驸马也,勿杀!”遂生擒之以献。太宗谓曰:“尔至亲也,今至此,尚逃罪乎?”送械北平,遂道死。姑苏王琦谓坚殁于王事,子庄见宥,当袭爵,公主犹在,惧祸至,纳其诰券,庄得流寓南京,娱情诗酒,以寿终焉。崔铣《彰德志》又载坚为郡人,与李让同时为驸马都尉,而让归附太示,为之宣力。
要之,坚实河南产焉。
升六部尚书秩正一品,增左右侍郎。
刘俊奏佥押当以勘合为正。
遣曹国公李景隆佩征虏大将军印,北伐。
李景隆,泗州旰台县人。父文忠,曹国长公主之子,为开国元勋,追谥岐阳武靖王。景隆以洪武十九年四月袭封曹国公。上尝书“体尔祖祢,忠孝不息”八字以赐之,使之读书,友儒生,一时韦布有名者,若天台林右辈皆与交流。革除君即位,与魏国公徐辉祖等俱以元勋子见任用。太宗靖难师起,命为征虏大将军,帅师往伐,赐通犀带,饯之江浒。遂乘传至德州,收集耿炳文已败将卒,悉调各处军马五十万,进营河间。
太宗语诸将曰:“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会见战阵,而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也。
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兵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时复召报者问景隆军中事,上笑曰:“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今北平早寒,卒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行粮,马无宿蒿,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洽,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端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须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来攻城,回师击之,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诸将曰:“援永平则兵少。”太宗曰:“城中之众,以战则不足,以守则有余,且世子能推诚任之,足辨御敌。若全军在城,祗自示弱,彼得专攻,非策之善。兵出在外,奇变随用,且内外掎角,破敌必矣。吾出非专为永平,直欲诱九江来就擒耳!吴高怯不能战,闻我来,必走。是我一举解永平围而破九江也。”
九江,景隆小字。十一月,景隆引兵十万围北平城,再战郑村坝,大败,匿不以闻。明年二月癸亥,景隆致书太宗,辞不逊,诸将皆怒。四月丙申,引兵号百万军德州,郭英、吴杰等军真定,渐移近北平。先是,朝廷命中官赍尔书赐景隆斧钺,俾专征伐,渡江忽沉于水,识者以为不祥。至是复赐之。已而遇靖难师,战于白沟河,三进三却,兵将漫散南奔,而德州等处俱失守,景隆亦奔还。朝臣多请诛之,帝不从。靖难兵渡江后,令总领东城兵马,卒致开门之祸。永乐初,封太师,宠赍莫比。
明年,周王以受贿闻,遂执下狱。景隆曰:“非臣,陛下何以有今日?”文皇曰:“幸是朕来,若他人来,汝亦开门耶?”
景隆语塞,阖门幽闭者四十余年,其男女自相婚配云。世传李文忠与张腊蹋友善,张尝以斗笠蓑衣为赠,曰:“汝家有奇祸,绝食时令人披戴,仰天呼张仙,当有应。”至是,一老汉尚记其语,携以入,居数日,未有旨给粮,家大困,乃仰而呼,平地麦出成穗,采之可食,藉以全活云。
诏贵州都司军士高魏参赞李景隆军务。
巍,山西辽州人。洪武壬戌,应贡入太学,以孝行被旌,寻授前军都督府左断事。乙丑,上疏欲垦河南、山东、北平兵后荒田,及抑末役、慎选举、惜名器数事。高庙深嘉纳之。后以断事违旨,当罪,以议贤,谪戌贵州关索岭,仍许以侄代役。
上既登极,诏至,巍上表称贺,大意谓先帝传位嫡长,大居正也。复举下武诗,绳其祖武,为体五始之要。未几,复上疏言事,一曰欲弱藩王之权云云,书奏不报。既而知州王钦辟举入朝。九月乙卯,吏部言巍失伍,诏还贵州。靖难兵起,乃言:“周公东征,必待三年而灭之,欲三叔、武庚自悔而修耳。今某不轨,命将讨之,易皇上好生之心,岂忍赤子肝脑涂地乎!
臣顾奉明诏,晓以天命祸福,明亲亲,有和解之义,无仇杀之理,使罢兵而复守分土。”至是,景隆出师,诏巍参赞,巍遂上书文庙,略曰:“近因天下不幸,我太祖皇帝升遐,天子钦遵遗制,嗣登宝位,诞布维新之政,下养老之诏,天下感戴,莫不愿立于朝而忠其事。皆曰内有圣明君王,外有骨肉藩翰,二帝三王之治可待也。忽闻大王与朝廷有隙,张皇三军,抗御六师,不知其意何出。今在朝诸臣,文者异之以智,武者奋之以勇,执言仗义,以顺讨逆焉。有不胜臣,寄迹岩穴,不忍坐视兵连祸结,挺身自投,愿效一策。盖以为一二之欲而覆百万之生灵,岂仁智之为哉!以为动干戈孰若和解,使帝者复帝,王者复王,君臣之义大明,骨肉之恩愈厚,乃天下万世之幸也。
臣所以奉诏,置死度外来见大王,欲尽一言者,臣宿许太祖殒首结草,岂有要求哉!且天下神器也,不可智力求。秦以智力求,不能以二世守。魏以智力求,不能以三世守。若我太祖乘元乱,提一旅,奄有华夏,岂智力所能,实应乎天而顺乎人也。
以大王之贤智,躬承先帝圣训,不为不熟,何以一朝之忿遂以骨肉之亲翻为仇敌,其为先帝之累何如哉?昔周公遇流言之谤即避居东,若使大王闻疑谤之言,解护卫、甲兵,释骨肉猜忌之疑,塞谗邪离间之口,大王安得不与周公比隆哉!大王虑不及此,遂驰檄兴至,侵袭疆守,所以任事者得借口以为大王假诛右班文臣,实欲效汉之吴王倡六国以诛错为名也。孟子云:'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臣恐奸雄豪杰乘衅突起,万一失利,大王获罪,先帝不能辞责矣。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擒将虏士,易若建瓴,虽孙武岂能遇哉。但自兴兵以来,虽今数月尚不能出区区蕞尔一隅之地,较之天下,十五而未有一焉,其用兵之际又可知矣。且佳兵者不祥,百战百胜,兵家不以为奇。今大王兵士大约三十万众,与我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犹生离间之疑,况三十万众,异姓之士,保终身困迫而死于殿下乎?盖屡战则疲,疲则离,离则孤,大王其熟思之。臣躬奉圣天子之旨,念及大王以为帝室最近之亲,何至如此,未尝不洒泣流涕。大王若信臣言以为质,上表谢罪,按甲休兵以待,事报朝廷,必宥大王及军民士之罪,用修亲好,则天意顺、人心和,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大王执迷不回,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敌众,为此侥幸不可成之悖事,臣不知孰优也。况太祖大丧未终,毒兴师旅,恐与伯夷、叔齐、泰伯、仲雍求仁让国之义有径庭矣。殿下有清夷朝廷之心,天下臣民以殿下不无篡夺之意,幸而得成,固中大王之计,后世公论以大王为何如?倘有蹉跌,取讥万世,于斯时也,追论愚臣之言,其可得乎!愿大王再思而审处焉。”书奏不报,巍又假周公援引《诗》、《书》,反覆几千言,末云:“今殿下论亲亲,最长、最贤,即我朝之周公也,当流言之谤亦如周公。安重自修,无一毫骄吝之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内辅朝廷,外屏四夷,则周公不得专美矣。惟我朝家业同周室、太祖纯德同文王,皇后慈惠同后妃。今殿下才美同周公,辅吾皇上守成迈成康,故以周家始终之说言之。巍白发书生,生死不惧者,久蒙太祖教养,无所补报,故披露肝胆,大陈义理之辞。如果赐死九泉之下,得见太祖,问臣所以,臣亦有以借口矣。”书奏又不报。
庚辰夏,从景隆北伐,军溃南奔德州,皆降。已而遇督饷参政于临邑,时遇端阳,酌酒同盟,遂协谋固守济南,大著劳绩。
后从征晋阳、雁门等处。壬午夏,闻京师已定,乃缢死驿舍。
九月戊辰朔,监察御史韩郁上书奏为机密事:“臣闻人主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兹陛下讲之有素,行之方笃,而佐之无人,以致激变也。盖尝即彼诸王,既废而言之,以言其亲,则太祖之遣体也;以言其贵,则孝康之手足也;以言其尊,则陛下之叔父也。彼虽可废,则太祖之体不可残也。亲之手足不可缺也,父叔之恩不可亏也,且使二帝在天之灵,有子有孙为天子,而厥弟厥子遭残戮,是则其心为何如哉?臣每念及此,未尝不为之流涕也。此皆残酷竖儒持一己之偏见,废天下之大公,或者病藩封之太重,谋削贬之权衡,疑之太重,虑之太深,所以流祸而至于此也。方周王不轨之际进言,则曰六国反叛,汉帝未尝不削也。执法则曰三叔流言,周公未尝不诛也,遂使周王父子流离播迁,有甚于周公之诛管蔡者矣。夫唇亡齿寒,人人自危,理之常也。矧周王既废,湘王自焚,代府被推,而齐臣又告王反矣。为计者必曰:兵不举则祸必加。是则朝廷激变之也。及燕之举兵,厥今两月,前后调兵者不下五十余万,而乃一矢亡获,谓之国有谋臣,可乎?夫兵,凶器也;战,危事也。以危事而用凶器,其可淹久而不勇决乎?经营几许而军需犹是告乏,粮饷犹是不给,将不效谋,士不效力,徒使中原无辜赤子困于道路,迫于转输,民不聊生,日甚一日。九重之虑无已,出入帷幄与图大事者,方且洋洋自得,若无事人。由此而观彼,其劝陛下必削藩国者果何心哉?谚曰:'亲者割之而不断,疏者续之而不坚。’殊有理也。陛下诚不察此,愚臣以为不待十年,必噬脐之悔矣。臣至愚,感恩至厚,不敢不言。
伏愿少垂洞鉴,兴灭继绝,释齐王之囚,封湘王之墓,还周王于京师,迎楚蜀为周公。俾其各命世子持书劝燕,以罢干戈之举,以慰宗庙之灵,明诏天下,使之拨乱反正,以厚亲亲之恩。
如是,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革兖州府东平金线闸日巡检司。
又改平阴县滑口镇巡检司为潘家口堆巡检司。
辽东总兵官都督耿瓛帅师攻永平府,不克。
乙亥,革广宁中屯等卫于广宁中卫。
丙子,革池州府东流县吉阳镇巡检司。
增置肇庆府阳江县丞、簿各一人。
壬午,改镇江府丹徒县京口驿直隶南京。
癸亥,改保宁府江油县西平马驿为武平马驿。
己丑,改巩昌府会宁县青家驿巡检司为古城巡检司。
征谪戍官伏离等入京,复为指挥佥事等官。
李景隆次于德州,征谪戌武官赴德州操备。
调抚州守御千户所官军赴德州听操。
十月五日辛丑,革四川行都司利济驿。
壬寅,革会州卫河南驿。
癸卯,置云南府昆明县儒学。
增置平阳府,置实库大使一员。
甲辰,革国子监博士学正学录,增置助教一十七员。戊申,改赣州府南桥堡巡检司为安远巡检司。
辛亥,李景隆以诸军至北平,攻城不克,遂筑垒于九门。
壬子,增置鹤庆府训导二员。
甲寅,靖难兵袭执宁王权,三卫官军总兵官都督刘贞遁还京师,守将都指挥朱鉴死之,行军都督陈亨等降,遂以其众归。
或记曰:文庙初起,兵犹未盛,闻景隆将进攻北平,患之。
先是,高庙末年,尝命文庙巡边,大宁军隶护卫官军,相与欢甚。大宁领朵颜三卫,多胡人精锐,不靖,而戌卒皆中州迁徙之众,北方苦寒,日夜思归。文庙知之。至是,命仁庙婴城固守,独率千余,倍道趋大宁,遗书宁王,告以穷蹙,求为和解。
宁王信之,遂单骑入城,执手大恸,祈请甚切,宁王为之草表陈谢。居数日,情好甚笃,从官稍稍入城,阴结诸胡,并思归之,士皆许之。既行,宁王饯送郊外,伏兵拥宁王偕行,招诸胡及戌卒皆从。大宁城空,靖难兵自是愈盛矣。世传文庙善战,宁王善谋,一时章檄令谕多出其手,尝有事成中分之约。后京城平,宁王欲建国,遂上奏乞巡视,许之。宁王出以飞旗,谕有司治道。文庙闻之大怒,诏禁飞旗,治有司罪。宁王不自安,悉屏从兵,与老弱中官数人偕往南昌,称疾,卧城楼,乞封南昌。诏即布政司为府,屋舍无所更历,武庙殿阁尚黑云。宁王既得请,遂放志神仙,以善终。
贞,合肥人。洪武中,宁献王封大宁,贞为总兵官。北平兵入大宁,宁王尽以护卫官军之北平,意贞亦降,籍其家下之狱。俄而贞由海道自福建还京师,家人遂得释。大宁在喜峰口外石惠州地。国初设大宁行都司,与辽东、宣府二镇相为声援,自后弃大宁,与朵颜诸虏都司迁保定,而东边遂失一藩篱矣。
贞女为文庙昭顺德妃。
甲子,省顺庆府蓬州儒学训导三员,营山县儒学训导二员。
乙丑,改贵州思州府平溪马驿。
革辰州府沅州使溪水驿,改令水驿为使溪马驿,晃州水马驿为晃州马驿。
丙寅,省南阳府镇平县训导二员。
征云南官军入京备征。
十一月五日辛未,李景隆及靖难兵战于郑村坝,大败。壬申,景隆还德州,北平城九垒皆溃。癸酉,靖难兵入城。先是,景隆次德州,征兵诸路,合五十余万。闻文庙东出,遂围北平。
刑部郎中魏校曰:“景隆号令严明,莫敢违。初围北平,筑九垒于九门,又结九营于郑村坝,亲督之,以待文庙之还,令垒营人各为战,非受令不得轻动。文庙谋知之,遂悉锐攻一营,尽歼之,莫有救者。连破七营,遂逼景隆营,景隆不能支,宵遁。翌日,九垒犹固守,次第破其四垒,诸军始闻景隆走,委弃兵粮,晨夜南奔,景隆遂还德州。”
丁丑,改四川盐课提举司属黑盐井、白盐井盐课司隶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改宁番卫白盐井二盐课司隶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己卯,改四川宁番卫大宁场盐课司。
庚辰,革延安府葭州税课司。
辛巳,革池州府贵池县李阳河巡检司。
癸未,改曲靖府南宁县白水关马驿,隶沾益州。
壬辰,改福建宁德峬村批验盐引所于北茭批验盐引所。
罢兵部尚书齐泰,复以茹嫦为户部尚书。
罢太常寺卿黄子澄。
时以文庙表列,子澄等罢之。
革平夷卫。
李景隆复聚兵于德州,军声复振。
以副都御史陈性善监景隆军。
陈性善名复,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中,以春秋魁乡试,列名上第,胪唱时,上见其凝重,属目久之,谓侍臣曰:“向唱名陈性善者,君子也。”赐进士第出身,授行人司副,已而入翰林为检讨。初,诚意伯刘基薨,上命御史李铎往取其遗书,基子琏即出观象、玩占于石室中,从铎诣阙上之。上简精楷者数人入便殿翻录,性善预焉。上天威严重,进见者皆惶汗甚,或掣肘不成一字,惟性善动止安雅。既竣,书法端妍,上喜悦,令赐以酒。是时威谴叵测,性善淹留竟日,家人以为必死。既出,莫不大惊。久之,起升礼部左侍郎,荐达薛正言辈云。前河南布政司使韩宜司,方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为副都御史。
皇太孙在东宫时已熟性善名,及即位,一日退朝,独留性善,赐之坐,问以治天下之道要,且使书于纸。以是性善感知遇,尽所欲言,朝廷悉从之。然施行未竟,辄为权奸所更改,性善朝见,曰:“陛下不以臣愚,猥承顾问。臣既僭尘上听,许臣必行,今而诏书云然,所谓为法自戾,陛下无以信天下矣。”
未几,文皇帝入靖内难,上命性善监李景隆。大战白沟河,败绩,与大理寺丞彭与明、钦天监副刘伯完、指挥王贺等皆被执以归,纵遣之,性善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诏加追戮,徙其家属于边,后悉赦之还。邑人吴源为传其事。
十二月十一日丁未,置济南府长山县白山递运所,历城县龙山递运所、邹平县青阳递运所,青州府安邱县浯河递运所、浯河驿渠邱递运所、渠邱驿,益都县青社、金岭镇二递运所、昌乐、新兴递运所、新兴驿。庚戌,革乌撒军民府在城□□二递运所。
甲寅,增置营缮虞衡司主事各三人。
戊午,革乌撒军民府赵班巡检司。
辛酉,靖难兵攻广宁,克之。
癸亥,置长芦运司两淮运司、广东运司、福建运司各照磨所。
改威武卫为济南左卫。
改淮南武崇河驿隶桃源县。
置重庆卫石柱宣抚司隘关巡检司。
遣都督瞿能将兵北伐。
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岷府典膳李英等伏诛。
革湖广五开卫武阳千户所,移盖州等卫军实广宁左右前三所。
营州石屯等卫官军逃诣辽东,诏编发给赏有差。
蓟州卫镇抚曾璇谋起兵还朝,不克死之。
驸马都尉王宁谋反,幽于其第。
改牧马看见所四所隶孝陵卫。
永乐元年封□宁为永春侯,世袭,宣德间止授指挥佥事。
改兴州左右二屯卫官军于营州卫。
卫官张伦等率二卫官军逃还,结盟报效。
诏兴州、营州、开平等卫全家在伍者,分房发回,天下卫所军士死亡,籍止一人者,放为民。此当在三十一年。
在礼科给事中铁铉为山东参政。
铁铉,河南邓州和丰乡人。洪武间,由国子监生授礼科给事中。一云初为都督府断事。奏对详明,高庙善之,字之曰“鼎石”。凡法司有疑狱未决者,必以属铁铉。文庙潜邸时,有诉违法状者,召至,属法司问之,数日狱未成。高庙怒,命铉鞠之,片时而成,以此益爱重之。未几,擢山东布政司参政。
庚辰,靖难兵起,曹国公李景隆驻师德州,铉督漕运,飞刍挽粟,水陆立进,露集山邱,未尝缺乏。既而军败南奔,与参赞高巍相遇于临邑,遂协谋固守济南,被围月余不下,城有被攻破者辄完之,以计诈降,开门板候其入,下之,几中其计。靖难师知不能克,越三月,乃弃去。事闻,遣使赐以白银练币,封及三代。铉入谢,上赐宴,升布政司使,寻升兵部尚书,佐大将军历城侯盛庸总天下兵。文庙践祚,用计擒至,正言不屈,令其一顾,终不可得。去其耳鼻,亦不顾,碎分其体,至死骂方已,壬午十月十七日矣,时年三十七。父仲名,母薛氏,皆逾年八帙,并海南安置。子福安,年十二,发河南编伍七岁鞍辔局充匠,寻皆死。
燕王上书:“燕王隶谨奏,为报父仇事,臣稽首顿首百拜昧死言:臣闻天下至尊而大,莫君与亲也。故臣之于君,子之于父母,必当尽其礼者,盖不忘其大本大恩也。所以不敢忘者,亦理之当然也。故臣之于君则止乎忠,子之于父则止乎孝。如臣不忠于君,子不孝于父,是忘大本大恩也,此岂人之类也与!若然,则君亲之大本大恩,为臣子既不可以不报,则君亲之仇,为臣子者其可不与君亲报乎!《礼》: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共。今我太祖高皇帝,臣之君也,父也,君父之仇,其可以不报矣乎!我父皇存日,因春秋高,故每岁宣藩屏诸王曰:'我之所以每岁唤尔诸子来见,我年老,虑有不虞。’父皇健日尚如此,父皇病久,焉得不来宣我诸子者?不知父皇果有病也?亦不知用何药而勿救,以至于此大故也?父皇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寅时即殓,不知何为如此之速也?《礼》曰:三日而殓,候复生也。今父皇不一日而殓,礼乎!自天子至于庶人焉,有父死而不报子者,焉有父死而不得奔丧者也!何故父皇宾天一月,才发诏令亲王天下百姓知之?如此则我亲子与庶民同也。礼乎!《礼》曰:天子七月而葬。今父皇七日即葬,不知何为如此之速也?臣以此礼不知出于何典?今见诏令言燕庶人父子,方知父皇葬以庶人礼也。其可哀也矣!其可痛也矣!父皇宾天,葬礼未期,即将宫殿折毁,掘起地五尺,不知父皇得何罪而至如此也?况陛下即位之初,尝谕普天下文武百官,其中有云太祖高皇帝用心三十年,大纲纪大法度都摆布定了,如今想着太祖皇帝开基、创业、平定天下,便如做下一所大房子与人住的一般。若是做官的,政事上不同心、不守法度,便是将房子折毁了,却要房子里安稳住的一般,世间安有此理旨哉!言乎今陛下听信奸臣齐尚书等之言,即将祖业折毁,与诏旨大相违背,使天下之人皆欲守其法度亦难矣哉!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父皇存日,尝与众王曰:'我与天子,盖造宫殿,不过欲壮观,天下万邦来朝,使其观瞻,知中国天子之尊严如此也。
然此劳民苦军,费用钱粮,岂易为尔。故我今日盖造宫殿极为坚久壮丽,使后为帝者享用,不须再造,劳苦军民也。’今将祖业折毁,礼乎?臣于父皇宾天,便欲诣关究问,恐彼外人不知者以为臣有他心、犯陛下也,故不也一言,吞声忍气,而泪从腹中落也。不意在朝左班文臣齐尚书、黄太常卿等官,皆是奸邪小人、贪墨猾吏,皆我太祖皇帝诛不尽之余党,又行结构为恶,以陛下年少宽容,每用巧言欺惑,变乱祖法,岂不知《皇明祖训御制序》云:'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祐于无穷矣。呜呼,其钦戒之哉!’齐尚书尝奏,凡朝几筵,揖而不拜,及乎小祥节届,亦不亲行祭祀,至于各王差官到京行祭祀礼及奏事,将百户林玉、邓庸等拿下,囚系捶楚锻炼,令其诬王造反,此何礼也!齐尚书又诬亲王擅自操练军马、造军器,必有他图。齐尚书明知《皇明祖训兵卫》二条:凡王教练军马,一月十次,或七八次、五六次;其临事有警,或王有间暇,则遍数不拘。又云:凡王入朝,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军旗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酌从行者,听之;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鲜明整齐,及壮臣民之观。于洪武二十五年春,父皇太祖高皇帝特诏诸王赴京,赐敕内一件,云常岁训将、练兵,验视周回封疆险易,造作军器,务要精坚堪用,庶使奸邪难以口舌惑众。敕后书曰:'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早朝后午时分,朕于奉天门命翰林修撰练子宁、许观、编修吴信三员,执笔听命,朕口占以成,以示后人,以辨真伪,孙允炆亲目之后发行。’故敕臣想太祖皇帝以诸子出守藩屏,使其常岁操练兵马、造作军器,欲为防边御冠,以保社稷,使帝业万世固也,岂有他心哉!其奈奸臣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等官,不遵祖法,恣行奸凶。操威福予夺之权;天下之人,但知有齐泰等,不知有陛下也。七月,来诈传圣旨,使令恶少都督宋忠、指挥谢贵等,来谋杀臣。臣为性命,不得已而动,擒获反贼宋忠、谢贵等了当,已尝具本奏闻,拘留宋忠、谢贵等在官,钦候降旨诛决。到今不蒙示谕,其奈齐尚书又行矫诏,令长兴侯耿炳文等领军马驻营雄县、真定,来攻北平。臣为保性命,不得已而又行动兵,杀败逆贼耿炳文等所领军马,擒获驸马李坚、都督潘忠、宁忠、顾成、都督指挥刘燧、指挥□成等了当。奸臣齐尚书出榜,令军骂燕贼父子。太祖皇帝,我之父也;骂贼父子,是骂祖与叔父为贼,岂非大逆不道。奸臣齐尚书如此无礼,其罪当何如哉!不意十月初六日,又矫诏令曹国公李景隆总兵,令天下应有军马来攻北平城,欲杀臣。臣不免亲帅精兵,尽行杀败,李景隆等夜遁而去。若是如此,齐尚书等必欲杀吾父皇子孙,坏我父皇基业,意在荡尽无余,将有以溷天下。此等逆贼,必不与之共戴天。不与父皇报得此仇,臣纵死亦不已也。今臣昧死上奏皇上,陛下怜太祖高皇帝起布衣,奋万死不顾,一生创业,分封诸子;今陛下听奸臣之言,父皇宾天未及期年,将父皇诸子诛灭殆尽。伏望陛下俯赐仁慈,留我太祖皇帝一二亲子,以奉祖宗香火至幸!陛下累发军马攻北平,必欲杀臣。臣为保性命,将十万之众,俱是舍死忘生之士,报我父皇太祖皇帝平日恩养之厚,保我父皇子孙,尽力效忠于今日。谚云:一人弃命,千人莫当。纵陛下有数百万之众,亦无如之何也。伏望陛下体太上好生之德,莫驱无罪之人死于白刃之下,其恩莫大焉。复请陛下但是父皇宫中曾侍病者宫人并长随内官,又用药医官、营辨葬事及监折宫殿等官,奸臣齐尚书、黄太卿、应有左班文职等官,发来与臣军前究问。钦愿皇帝陛下奉承皇祖之训以安圣心,永为社稷之主,使天下人民各得其所矣。如陛下听奸臣之言,执而不发,臣请帅精兵三十五万,直抵京城索取去也。此等皆我父皇之仇人,臣必不与之共戴天。臣若不得与父皇报得此仇,是臣为子不孝也;为子不孝,此是忘大本大恩也,岂人之类!
今将合行奸臣数目开列于后:一宫中侍病老宫人,一长随内官;一太医院宫,一礼部官;一葬事官,一造孝陵驸马等官;一奸臣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一监折毁宫殿工部官内官。
如上逆党,一一如数发来臣军前,究问的实。即行差官赍押司,具本奏闻,伏取圣明裁决。如果不发奸臣齐泰等来臣,必不已也,兵抵京,赤地千里,臣冒渎天威,无任激切,恐惧之至。臣棣顿首稽首,百拜昧死谨具奏闻。”
元年十一月初九日,臣棣燕王移檄天下:“燕王令旨,为报父仇事谕天下藩屏诸王、大小各衙门官吏、军民人等曰:惟我父皇太祖高皇帝,奉天承运,华夷一统天下生民之主。自践天位以来,诞敷圣泽,广被万方;弥扇仁风,溥及八表;使天下雍熙,无一物不得其所,何异唐尧、虞舜之世。我父皇可谓道通邃古,德齐前圣,虽汉开国之君岂能企及哉!然而四海既平,天下底定,以长子立为皇太子,余子无分嫡庶,悉皆裂土封王,各守藩屏,同享富贵,以为万代子孙之计。岂期数年以来,不幸皇太子薨逝,秦、晋二王相继而卒。我父皇慈念皇太子蚤逝,遂立其次子为皇太孙,居东宫。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不幸父皇宾天,皇太孙即帝位。然我众王不敢以叔道自尊,凡表奏称贺,顿首百拜,万死言何。因则钦遵父皇明命,不敢为一毫之非礼,臣子之情至矣。然而帝年幼冲,即位以来,任用奸邪小人、贪墨猾吏为六部都察院、左班文职等官,日以甘言巧计蔽君之聪明,使君淫酗酒色,不遵丧制,不孝于祖,不亲政事,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残害骨肉。于是秽德怒于天地,京城地震十日,山崩水溢,天火灾其上库。二月,霹雳、大风雨,发屋拔木,蝗出遍生于陇亩。占书曰:地震者,地德至静,欲其尝安,不敢动摇。若主弱臣强,地必震动。臣下擅权,则土为不宁,而变怪生焉。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入,阴阳相激,地必震于宗庙宫殿者。人君失位,国无忠臣,诛伐不能以理,理下不相亲也。山崩水溢者,五行失序也。
山,公辅之象,贤人退,小人进,则山崩。山无故自崩,国易政,人主失位,必流散也。天火焚其上库者,赏罚不明也。烧宫室者,君不思道,厥妖火焚宫室也。霹雳大风雨发屋拔木者,小人在位,贤人出走,君用谗言,杀正人。蝗虫遍生陇亩者,佞臣辅君以贪苛之政,邪臣在位则虫食苗叶;君用才不当,臣不任职,则虫食苗节;佞臣在位则虫食苗心;任用奸邪则虫食苗根也。吁!天之警戒如此。此皆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等官,谗佞恣行不道,苦军害民,惟以诛灭亲王为心,以致灾异如此。先是,父皇有病,付敕宣我第四子来,奸臣齐尚书匿其使命,使我父子不得相见。至于父皇疾革,数问曰:'第四子来否?’岂知佞臣齐尚书阴谋用心如此。所以父皇有病,焉肯令我诸子知之。至于升遐,亦不即报我诸子奔丧。至今父皇得何疾,用何药而弗救,至于大故。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寅时即敛。礼三日而敛,冀其复生,不知何为如此之速也?停棺不于中殿,七日即葬。古礼天子七月而葬,何为如此之速也?
余以札不知出于何典,今见诏内言燕庶人父子,方知父皇太祖皇帝葬以庶人之礼也。其可哀也已!其可痛也已!何故父皇宾天一月,方发诏令亲王及百姓知之,如此则我亲王与庶民同也。
礼乎?非礼乎!况父皇宾天,葬礼未具,即毁折宫殿,掘地五尺,不知父皇得何罪而至于如此也!况帝即位之初,尝谕普天下文武百官,其中有云太祖皇帝用心三十年,大纲纪、大法度都摆布定了。如今想着太祖皇帝开基创业、平定天下,便如做下一所大房子与人住的一般。若是做官的,政事上不用心、不守法度,便是将房子折毁了,却要在房子里安稳住的一般,世间安有此礼旨哉!言乎今上任听信奸臣齐尚书等之言,即将祖业折毁,与诏旨大相违背,使天下之人皆欲守其法度,亦难矣哉!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父皇存日,尝与我众王曰:'我为天子盖造宫殿,不过欲壮观,天下万邦来朝,使其观瞻,知中国天子之尊严如此也。然此劳民苦军,费用钱粮,岂易为尔,故我今日盖此宫殿极为坚久壮丽,使为帝者飨用,不须再造,劳民苦军也。’今将祖业折毁,礼乎?及齐尚书尝奏凡朝几筵,揖而不拜,及乎小祥节届,亦不亲行祭祀。至各王差官到京行祭祀之礼及奏事,将百户林玉、邓庸等拿下,囚系棰楚锻炼,令其诬王造反,此何理也?齐尚书又诬亲王擅自操练军马、造军器,必有他图。齐尚书明知《皇明祖训兵卫》内二条,凡王教练军士,一月十次或七八次、五六次,或临事有警,或王有间暇,则遍数不拘。凡王入朝,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酌随行者,听之;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鲜明整肃,以壮臣民之观。于洪武二十五年春,父皇太祖高皇帝时诏诸王赴京,赐敕内一件,云常岁训将练兵,验视周巡封疆险易,造作军器,务要精坚堪用,庶使奸邪难以口舌惑听。敕后书曰:'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早朝后午时分,朕于奉天门命翰林修撰练子宁、许观、编修吴信三员,执笔听命,朕口占以成,以示后人,以辨真伪。孙允炆亲目之发行。’故敕臣想太祖皇帝以诸子出守藩屏,使其常岁操练军马、造作军器,欲为防边御寇,以保社稷,使帝业万世固也,岂有他心哉!其奈奸臣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等官,不遵祖法,恣行奸究,操威福子夺之权。天下之人,但知有齐尚书,不知有皇帝在上也。然而帝被奸臣所惑溺甚,故我父皇骨肉未冷,坟土未干,后母尽妻之。初以流言而罪周王,破其家、灭其国,将周王次妃选入,其宫人悉配于军士。湘王无罪,听谗臣之言,赐其焚死。齐王无罪,又听谗臣之言,降为庶人,拘囚在狱,护卫侍从人等,尽皆拨散。及乎岷王,又听谗臣左班文武、齐尚书等官之言,以金帛赏王之左右,使其诬告岷王,降为庶人,流于漳州烟瘴地面。想齐尚书、黄太卿等奸邪小人、贪墨猾吏,将我父皇之子孙报其私仇,快其心志,呜呼!彼人之毒甚于狼虎。我父母能有几多子孙,受彼之害,能消几日尽!痛心疾首,岂胜言哉!不意奸臣齐尚书等又使令恶少谢贵等为北平都司官,张昺为布政司官,有本府长史葛诚用心狡诈,来谋杀我于六月,将军马围住外墙,栅木截我端礼四门行路,杀我守王城上军士。披甲执仗,锐鼓叫呼,声震城野,使人在城坐食惶惧不安,我亦可耐之。至七月十五日来谋杀我,约申时引兵入王城。当日有都指挥张信来透消息,为保性命,不得已于未时动兵擒获逆贼谢贵等了当。七日十六日,都督宋忠等领军马八千、步军一万二千,调山西万安、怀安宣抚前卫军马一万,前往怀来下营,期会各处军马来攻北平。予故不免亲帅精骑八千,直抵怀来与忠军交战。自辰至午,忠军大败,获马六千匹,生擒到逆贼宋忠、都指挥孙太、俞填等,尽行杀死,余众悉降。八月,奸臣齐尚书等又矫诏使长兴侯耿炳文等领军马三十万前来雄县、真定,期会各处军马来攻北平。不免又行亲帅军马往彼迎敌,于当月十六日破雄县,斩首九千余级,获马三千匹,生擒到都督潘忠、指挥杨松。二十五日,大破真定,将逆贼长兴侯耿炳文所领军马尽行杀败,斩首五万余级,获良马二万五千余匹、生擒左副大将军驸马李坚、右副大将军宁忠、右督都顾成何,都指挥刘遂众降,咸宥归于原卫。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杨文将辽东军马来围永平,我帅骑士一万九千,倍道兼行,直抵永平,吴高等闻风夙夜逃奔。以太祖皇帝恩养厚德,都指挥房宽领军马出城来降,所有逆贼朱鉴万□凌迟处死了当。惟都督刘贞、陈亨将领军马守住松亭关不肯来降,我亲帅精锐骑士三万袭破其营,生擒都督刘贞,陈亨单骑遁去,太宁遂平。奸臣齐尚书出榜令军民骂燕贼父子,是骂祖与叔父为贼,岂非大逆不道。奸臣齐尚书等如此无理,其罪当何如哉?
未几,奸臣齐尚书、黄太卿等左班文职又行矫诏,使令曹国公李景隆领天下各都司军马五十余万,于十月初六日来攻北平,围我之城,必欲杀我。谓天下官军何不念太祖皇帝恩养厚德,留我一二亲王以奉祖宗香火,岂不幸哉!故我仰赖祖宗积德之深,于是亲帅军马,以寡敌众,将景隆所领天下军马尽行杀败,斩首一十万九千余级,余众降者咸宥归于原卫,景隆等夜遁西而去。然余之用兵,所向克捷,此皆余平日存忠孝之心,故天地、祖宗神明怜而佑我也。若不如是,纵用兵如孙吴亦无能为也。余想奸臣齐尚书等必欲害坏我父皇子孙基业,荡尽无余,将以图天下也,何如此之苦毒也哉。窃惟我父皇亲亲之心,天下之人所知者。且如靖江王守谦,其祖为恶,至于守谦,景恶不悛,降为庶人。我父皇思念祖宗,尚不忍破其家、灭其国,复立其长子为靖江王,诸子皆为镇国将军,享有爵禄,与朝廷同其久远也。周、齐、湘、代、岷五王,皆父皇亲子,纵有恶亦当宽恕,何况无为恶之实迹。《皇明祖训》法律内一条,凡风宪官以上,小过奏闻,离间亲戚者斩。风闻王有大过亦无实迹可验,辄以上闻者,其罪亦同奸臣齐尚书、左班文职等官,不遵祖训,助君为恶,而遂至于如此,使我众王日夜忧愁,饮食睡梦不遑宁处。况子自父皇宾天以来,抱病持服,未尝一日离苫次,遵其亲法,毋敢少犯,惟日守分而已,奈其诛灭五王,又来杀我。顾余虽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母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礼曰: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今奸臣齐尚书、黄太卿等,余必不与之共戴,不报得此仇,纵死亦不已矣。故用钦遵《皇明祖训》法律内一条,躬行率领精兵三十万,诛讨左班文职奸臣,献俘于祖宗神明,令受非常之刑。上以政其君,下以安其军民,使我父皇基业以永万世,岂不幸哉!呜呼!皇天后土常以大中至正而为心,祖宗神明宁无诛奸去邪而为念!故用谕示普天下藩屏诸王,暨大小各衙门官吏、军民人等,咸使知朝廷左班文职奸邪大逆不道,我父皇之仇,为子者其可不报乎?故谕。”
华秘史全集  第七集 《姜氏秘史》
卷三
庚辰二年春正月丙寅朔,天下司、寺、郡、县来朝,免贺。
靖难兵围蔚州,指挥李诚谋叛,伏诛。数日,守将王忠以城降。
遂进攻大同,不克。
先是,诚出城哨探,为游骑所获。诚素勇,号“冲天李”,文庙释而礼之。诚欲献城自效,遂纵遣入城,谋觉,系狱死。
文庙乃悉众登旧台,负土下筑,高与城齐,急攻之,城乃降。
擢忠等官,拘其妻子送北平,遂以其众进攻大同。
庚辰,革韶州府翁源县,以其地并桂山岩巡检司入于英德。
革平越卫税课司。
增置莱州府庆丰库大使二人。
丙戌,革平乐府昭平递运所。
改永州府祁阳县湘江市巡检司为和平巡检司。
庚寅,置应天府知候所于后湖,掌册人数,设大使、大副使,秩未入流。
增本府通判一员。
壬辰,革四川行都司来远驿。
二月二日丁酉,改汉阳府为汉阳州,更置官属。革僧纲道纪司、税课司及汉阳县儒学蔡店、新滩二税课局,桑台湖、马影湖二河泊所百人矶巡检司,其察店镇巡检司仍棣本州。
壬寅,诏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董伦、太常寺右少卿高逊志考试天下贡士。
时知贡举官礼部尚书陈巡、右侍郎黄观、同考试官右拾遗朱逢吉,史官吴勤、叶惠仲、赵友士、徐昶、张秉彝,监试宫御史王度、俞士吉□□□。
黄观,字澜伯,一字尚滨,池州贵池人。父赘于同邑许氏,生观,遂从母家姓。习《尚书》,补邑诸生。常作翠微书舍,读书其间。受业于元翰林待制黄哻。大兵入大都,哻死之,观益砥砺,以名节自许。洪武庚午贡入胄监。是岁,领乡荐。明年会试第一,入对御试策,大要以天道福善祸淫之机、人事练兵讲武之法为言。高庙嘉之,擢状元及第,由翰林历尚宝司卿,礼部右侍郎。革除年间,改官制,增侍中员次,尚书以观为之,仍掌尚宝司事。奏复其姓。与方孝孺等日见亲用。靖难兵起,观奉命草诏,极陈大义。师既渡淮,奉命征兵上游诸郡入援,观奋不顾家,且行且募兵。至安庆,闻京师已定,痛哭谓人曰:“吾妻素有志节,必不肯受辱。”遂招魂葬之江上。明日,家僮自京逃来,言当国者索传国宝不得,或言许尚宝已赴上游起兵矣。因命执其妻翁氏并二女配象奴,叱取钗钏,出市酒淆,翁携二女率家属十人,赴淮清桥下溺焉。一云城南濠中观舟次李阳河,闻上已出奔,过池之建德,而郡臣奉新皇帝即位,今三日矣。自分大事已去,力不能支,乃东向再拜,於罗刹矶湍急处给舟人奋棹,投水而死。舟人急钓之,仅得珠丝棕帽。后追捕者得之以献,命购其尸,不获。有匿之者,遂族观家,且逮其姻党百余人,坐系诏狱。仁庙初悉,释不问,其谪戍边徼者又数十人。景泰中,进士邑人孙仁使辽,有老卒朱黻者,给事使馆,亦以观累戍。黻故为诸生,尝从观游。仁问旧事,且泣且言云,翁氏池口人,殁时,有司收其尸并二女,具棺敛,以待朝命,不报。天顺中,池人至南京柳林,破棺,犹有存者。
询之,父老咸曰“此黄状元妻女”云。近知县龚守愚于所居故址,学宫之西,立祠祀之。或传故尚书泰州储巏家藏有观集,尚存。王度,字子中,惠州归善人。尝肆力经书,稽理修词,为人所师。部使者以明经儒士荐,起家拜山东道监察御史。绳纠务持大体,疏十余上,多见用。高皇帝弃群臣,诸藩不靖,兵部尚书齐泰等会议军事,度与佥谋。庚辰会试,俾度监之,翕然称得人。时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北向败绩,退保济南,以历城侯盛庸代之。度密陈便宜,无不可制胜者,乃有东昌之捷。
景隆征还,赦不诛,又当轴用事,恶庸等掩已,谗间遂行,度等与谋者皆见疏。辛巳夏六月,济宁告急,师徒屡败,将士皆巽耎避敌,度奏请募兵。壬午春,有小河之捷,命度劳师徐州而还。夏五月,凤阳不守,方孝孺与度等画策,誓死社稷。秋七月,坐党祸戍贺县千户所,出语得罪,合族被戮。度死,年四十有七。
叶惠仲,台州临海人。兄刑部主事夷仲,常雅为方孝孺所知,有文名。惠仲亦不愧其兄,时称“二叶”,各有集以传。
惠仲初任广武卫知事,洪武末,尝以知县充修史官。革除二年会试后,升知府。永乐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戮死,年六十四。妻萧氏为奴。
改南雄府为州,更置官属。
革保昌县,以所属红梅、平田、百顺三巡检司棣于州。
壬寅,增置会川卫马剌、毕直、金县三长官司吏目。
癸卯,置滁州关山巡检司。
甲辰,革赣州府长洛巡检司。
革南安府南康县潭口镇巡检司。
庚申,考试官董伦等赐宴于礼部。
升都给事中秩正七品,给事中秩从七品。
辛酉,革庐州道纪司无为、六安二州道正司,巢县道会司。
壬戌,改五城兵马指挥司为五城兵马司,指挥为兵马,副指挥为副兵马。
癸亥,革行人司,改行人于鸿胪寺。
改大理寺左右寺正为都评寺,副司各设评事六员。甲子,改都察院为御史府,革十二道,置察院一,设监察御史二十八员,司狱一员,革司照磨检校。
诏曰:“顷以断狱繁,易御史台号都察院,与刑部分治庶狱。今赖宗庙神灵,断狱颇简,其都察院承汉制为御史,员定为二十八人。务为忠厚,以底治平。”
乙丑,革常德府九潭湖河泊所。诏江西、浙江、苏、松人仍授户部官。
洪武间以户部掌钱粮,敕禁浙江、江西、苏、松人不得除授,至是除禁。
三月丙寅朔,帝御奉天殿,以敕问试天下贡士,赐状元胡靖等及第,出身有差。
时奏策王艮第一,上召诸进士阅之,以靖貌逾艮,遂擢靖第一,艮次之,李贯又次之。未几,授翰林院修撰,艮、贯大见信用。建安杨子荣亦以是年第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除翰林院编修。
靖初名广,字光大,吉水人。生八岁而孤,自幼好学,日记数千言,至是廷试对策,有亲藩陆梁、人心不摇等语。帝以为敢言,擢第一,赐名靖。除翰林修撰,擢侍读,附大宗,复名广,拜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为上所知,一时制诰戒谕之文,多出其手。诏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命广总裁。尝从上巡北虏,出居庸关,入沙漠。王师所至,功烈炳耀,广记述之。十一年春,上幸北京,再扈从出塞,灭虏还。既丁艰,服阕,进文渊阁大学士,兼春坊。尝上《却封禅颂》,历数前代帝王厌务国事,矫诬上天,卒贻天下后世笑,时称其有识。又上《驺虞》、《神龟》等颂以取媚,自称澹庵之后,喜谈忠义事。尝集文山事迹为传记,序之以传。卒年四十九,累赠少师,谥文穆。与广同时者解缙、杨士奇、夏原吉、杨溥、杨荣、黄淮、金幼孜、蹇义辈,皆攀龙附凤,为时大臣云。初,靖难兵入抚州,吴溥为应天学教授,与靖、艮、解缙邻三人者逾垣集溥舍,靖、缙陈说大义,靖慷慨,艮弗言,但流泪耳。溥曰:“三子名重,受知日深,事在顷刻,若溥去就,固可从容,三人去与?”弼时以童子侍,叹曰:“好胡叔能仗节。”溥曰:“不然,王叔死耳。”语未竟,靖呼曰:“外面闹甚,看猪。”溥顾叹曰:“一猪不忍,肯自忍乎!”须臾,艮舍哭声震动矣。缙乃驰谒文皇,入见,甚喜。是日暮归,靖复会缙曰:“情与君殊,当自决。”缙绐靖入房,曰:“吾与汝不死。”钥之而去,告文皇曰:“臣才不及靖,方欲自尽,臣以人守之。”文皇曰:“盍与俱来?”对曰:“非臣力所能,须遣近臣数人,喻以大义,强之庶可。”文皇亟如缙言,靖既至,文皇迎执其手曰:“好个秀才,如何从我蚩儿。”靖遂叩头,文皇大悦,故信遇特甚,亦缙推重致之也。至今靖支裔在庠序者,人尚目为猪仔云。
王艮,字钦止,吉水人。建文己卯,江西乡试第一。明年廷试对,帝亲擢广为第一,而以艮次。遵洪武乙丑事例,著首甲皆授修撰,艮与第三人李贯皆与焉。艮闻靖难师起,居常忧辄不食,日就赢惫,以辛巳九月卒。上悯之,遣吏部侍郎黄观谕祭艮之家。谱所述如此,而《吉安志》乃曰:“文庙继统先一日,群臣多往迎附,艮阖门与妻子诀,是夜吞脑子死。”非其实也。艮子修亦首举乡荐云。
己巳,革詹事府为御史府,赐御史衣宴于新第,诏大预宴。
以都察院在太平门北,不便朝参,改于此。
壬寅,以备榜举人选署教谕、训导。
诏年十九以下愿选者,听给俸禀三年,仍许会试,有登第者,论其徒得中省试,就进士合授官,递升一级,无则止从合受其下第,而有徒已中省试,许以实授。教训九载,考满黜陡其下第,而徒皆不中省试,乃署职,减半俸。
癸酉,革庆远府忻城县,以其地入东兰州。
革临江府新喻县河泊所。
革青州府寿光县稻田店二递运所。
革高州府广宁库。
癸未,革辰州府麻阳县僧会司。
丁亥,置松江府渠堰一处。
庚寅,革凤阳府广储一仓、二仓、三仓、四仓、五仓。
革辰州府沅州平溪巡检司,置黔阳巡检司。
乙未,置建宁府欧宁县浒州巡检司。
遣镇东将军、总兵官吴高督辽军围永平,不克。
以裘义为右府都督佥事。
义,庐江人。国初累立战功,授楚雄指挥使。洪武庚午入朝,太祖怜其老,命太医院为染须鬓,还治。帝褒用旧将,征拜都督佥事,寻卒。子聚袭府军右卫指挥使。
迁肃王于兰县。
肃庄王,太祖十三世子,初封甘州,僻在河西。羌虏时时扰害,王乞内徙,遂移度金城关,置府兰县东北,甘州中护卫官军从之。
以进士黄钺为户科给事中。
钺,字叔扬,苏州常熟人。洪武初,以太学生授典史,后登革除庚辰进士,迁户科给事中,以忧居家。壬午岁,自投琴川桥下死。
改左都御史景清为御史大夫。
时改都察院为御史大夫府,遂改左都御史为御史大夫。清,陕西真宁人,本姓耿,以报籍讹。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焉,弗与,固请但一见即还,曰:“吾纵敏,一夕尽熟之邪?”生不得已,与之,日往索其书,曰:“吾不知何书,初未尝假汝也。”生急讼于祭酒,清持其所假书往见曰:“此灯窗所业书耳。”即背诵彻卷,及问生,生无以对也。祭酒叱生退,清即以书还生曰:“吾子珍秘特甚,持此相戏耳。”初,清赴学时,主家有女为妖凭,清宿其家,是夜妖不来,去即复来。女诘之,曰:“避景秀才耳。”旦日,女以闻其父。父追及清,语之故,清书“景清在此”四字,令父归,粘于户,而妖自是遂绝。后清试甲戌礼部第三,录《诗》、《书》二经对大廷,第二人及第,入翰林三载,改监察御史。丁丑春召见,嘉其才能,命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革除间,升左都御史。文庙继统,练子宁同日死之,而清独委蛇待朝,人疑焉。一日,清早朝,著绯衣入。先是,星者奏文曲犯帝座甚急,上疑之,因疑清。及朝,清独绯也,遂收之,而得所带剑,因加诘责,清不屈而死。死之夕,精英迭见。呜呼!为主报仇,清岂其伦耶!
四月丙申朔。丁酉,改嘉定州峰门水驿棣眉州清神县。
戊戌,增置苏州府吴、长洲、嘉定、昆山、吴江、常熟六隶县主簿各一员。
革杭州府临安县税课司。
己亥,增置松江府上海、华亭二县丞簿典史各一员。
壬寅,革襄阳府宜城县柳阴套河泊所。
革巩昌府阶州峰帖山巡检司。
乙巳,革汉中府沔县柏林青林驿。
丙午,李景隆自德州进兵北伐。
丁未,改辰州府沅州水驿为沅阳水马驿。
省保宁府剑州儒学训导三员,昭化县儒学训导二员。
省马湖、东川、芒部、乌撒、乌蒙、五府同知、推官、知事各三员。
辛亥,革安庆府怀宁县长枫夹镇巡检司。
乙亥,置西安府咸宁县乾祐铁冶所、巩昌府宁远县宁远铁冶所。丙辰,改武定军民府和曲县属金沙江巡检司,善驿、环州驿隶于元谋县。
乙未,诸军次于白沟河,靖难兵行,战不利。
庚申,及靖难兵大战,陆梁卫指挥滕聚等死之,诸军大败,李景隆走德州。
按《开国功臣录》,俞通海卫,三十二年七月有旨,遣艾端起越隽侯俞通海授豹韬卫指挥使,八月领军北伐。三十三年四月,死于白沟河之战。朝廷哀悼,敕葬南门聚宝山虢公墓傍,赐神策老军刘海等守之,失书于此。
癸亥,置济南府泰安州新晖驿。
甲子,革抚州府临川县航埠税课司。
革永州府江华县锦田巡检司。
五月戊辰,革德安府孝感县道会司。
己巳,参赞军务高巍、山东左参政铁铉会于临邑,遂还济南。
景隆南奔,巍及督饷随之,次临邑,诸城堡皆望风奔溃。
巍及铉置酒,同盟协谋固守济南,以侦后援,遂趋济南。
庚午,革南昌府原储库。
革吉安府永新县河泊所。
辛未,李景隆弃德州,走济南。
闻北兵将至,遂遁。
癸酉,靖难兵入德州。
戊寅,诏吏部凡官员三日一赴吏部填注。
先是,内外官缺,月报吏部临选汇缺,赴填注,遂补选。
至是吏科请每三日一注,庶免遗漏,从之。
革庆远府宜山县德胜马驿、河池县马安马驿。
以贵州都指挥使程迟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己卯,靖难兵攻济南,李景隆奔还,遂围城。
革韶州府乐昌县河泊所。
庚辰,改廉州府钦州灵山县直隶本府。
壬午,革两淮小海盐场课司入于革堰场盐课司。
徙广州府阳山县西岸巡检司于河南,为巡阳巡检司。
甲申,改长洲、吴县二税课司为苏州府税课司,长洲、吴县分司各设副使一人。
置建宁府政和县黄梅巡检司。
丙戌,革德安府云梦县儒学训导二员。
己丑,革庆远府忻城县三寨镇巡检司。
革会川卫黑盐井盐课司副使一员。
立济南中卫,以雄崖千户所附之。
时路阻不能达,九月,都督盛庸遣兵召雄崖兵至,都督佥事朱荣弃乐城走还,诏诛之。
留守左卫指挥同知李申伏诛。
申子让为燕府仪宾,居守北平甚力,申以故坐诛,没其产,丁男典刑,幼者收孥,妇女入浣衣局,异姓家属俱发边卫充军。
让,舒城人,靖难兵起,进驸马都尉。永乐初,掌北平刑部事,封富阳侯。景泰追赠敏公。
六月甲午,革广信府广济仓副使一人。
戊戌,置延平府南平县武步驿。
己巳,詹事府增置少师少傅各一员、宾客二员。
置资德院,设资德一员、资善二员,属官赞读、赞讲、赞书、著作郎各二员,掌籍、典簿各一员。
丙午,置各王府宾辅二员,正三品;伴读、伴讲、伴书各一员,从七品;长史司长史一员,正五品;改左右长左从五品,改审理正、典膳正、奉祠正、良医正、典簿正为审理、典膳、奉祠、良医、典簿、审理,副典膳、副奉祠、副良医、副典簿、副各郡宾友二员,正四品;教授一员,正八品;记室二员,正九品,直史司直史一员,正六品;左右直史各一员,从六品;首领吏目一员,未入流;典印署、典印、典祠署、典祠、典礼署、典礼各一员,正九品;引礼二员,未入流;典馔署、典馔、典药署、典药各一员,正九品;仪仗司吏目一员,未入流。诏宾辅、伴读、伴讲、伴书及宾友、教授,进对侍坐,称名不称臣,用师宾之仪。
己酉,省常德府沅江县训导二员。
八百上官刀板面遣头目罕入贡方物。
己卯,革肇庆府开建县僧会司。
丙辰,革太原府与县孟家峪巡检司,革袁州府萍乡县河泊所。
壬戌,改陕西行都司儒学为宁夏等卫儒学。
征凤阳府官军赴大教场备操。
遣御史周观政典兵徐州。
秋七月甲子朔,革典牧所。
革庆远府忻城县罗目镇巡检司。
革济南府历城县堰头水驿。
改卫经历秩正七品。
辛未,改建昌府新城县飞猿巡检司。
革福建木兰陂批验盐运所。
己卯,革沔县,以其地附褒城县。
庚辰,置开封府西华县河清驿。
辛巳,增设钦天监五官监候一员。丁亥,复置河南府新安县铁治所、吉水县关山巡检司。
戊子,革大同府杂造局副使一员。
辛卯,改济南历城县堰头巡检司为长领巡检司,隶章邱县。
置山西河南杂造局,各设大使一员。
壬辰,革庐州府英山县税课司。
遣辽东都督杨文围永平,不克。
以徐实署兵部右侍郎事。
八月癸巳朔,革徽州府新安驿。
承天门灾,诏求直言。
甲午,革袁州府萍乡县庐溪税课司。
壬寅,改衢州府上航埠头马驿、常山县广济渡为广济水马驿。
革西安县信安、安山二驿。
癸卯,改承天门为皋门、端门为应门、午门为端门、谨身殿为正心殿。
改大学士为学士,华盖、文华、武英、正心四殿各置一员,文渊阁一员。各殿增设待诏,无定员。增文渊阁典籍二员。革东阁大学士。
甲辰,革广州府清远县横石马驿、东莞县城西水驿。
乙巳,增置翰林院承旨一人、文学博士二人,改孔目为典簿,正九品;省侍讲学士、五经博士待诏典籍。置文翰馆,设官以侍读,并中书舍人改为侍书,正七品;内修撰一员,正六品;编修从六品,检讨正七品;居之。
按吏部册,己卯八月十二日,改中书舍人为侍书,盖设于翰林院,至是始立文翰馆分附焉。
戊申,遣都督陈帅兵援济南。
山东参政铁铉谋袭靖难兵,不克,遂大战于城下。靖难兵大败,解围奔还北平,遂复德州诸州县。以铉为山东布政使。
北兵围济南不下,城中军民日夜乘城诟骂不已。北兵大怒,筑长围,攻之三月,内外不通。铉乃诈开门降,密遣壮士提铁板于楼上,使其入,下之。北兵觉,亟还,铉知计不获,遂帅众出战。北兵乱,大败,窘甚,奔还北平,于是德州及诸郡皆复,兵势大振,捷闻。
上遣检讨陈□劳以金币,吏部主事鲁□赐诰封三代,铉入谢,擢山东布政使。
辛亥,革金华府东阳县土山关巡检司。
九月十日辛未,复建昌府南丰县太平巡检司。
以历城侯盛庸为总兵官,佩平燕将军印,帅师北伐。置饶州府余干县康山巡检司、平阳府临汾县汾水巡检司。
革潮州府程乡县河泊所。
革漳州府漳浦县后葛巡检司为古雷巡检司。
癸酉,革郴州郴江驿。
己亥,革凤翔府东河桥驿,革汉中府略阳县峡口驿,褒城县关山、清桥二驿,南郑县黄沙驿、凤县、草凉楼、梁山、岔安山四驿,金州税课局。
丁丑,置淮安府南销仓。
辛巳,淮安分司置东官场盐课司。
癸末,置杭州府钱塘县诸桥巡检司、海宁县长安镇巡检司。
丙戌,增设太常寺赞礼郎二人。
革汉中府略阳县嘉陵、□泉二驿。
丁亥,革汉中府城固县税课局,徙金川茶仓于汉中府。
辛卯,复置赣州府宁都县宁都寨、马头寨二巡检司。赦流放官员,录用子孙。
洪武中以过误逮及得罪者,皆征其子孙录用之。十月壬辰朔,改天坛祠祭署为郊坛祠祭署、山川坛祠祭署为籍田祠祭署、泗州祠祭署为泗滨祠祭署、宿州祠祭署为新丰祠祭署。
癸巳,革郴州桂阳县濠村巡检司、长乐山口巡检司,增置兴宁县永成巡检司。
丙申,革庆远府旧忻城县来苏镇巡检司。
戊戌,革郴州宜章县税课司、德安府云梦县二税课司、荆州府长阳县税课局。
己亥,革刑部同狱一员。
庚子,定监生历事各衙门者一年为满,从本衙门考核,分上中下三等引奏;上等不拘选用,中等、下等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材任用;下等送监读书。
洪武中,监生随本监司务,分勤谨、平常、才力不及、奸懒等用引奏。勤谨者,仍历俟缺官以次取用,平常再历,俟缺官以次取用,平常再历才力不及,送监读书,奸懒充吏。
己酉,增设兖州府供给仓大使一员。
甲寅,革光禄寺各署丞二员,设监事二员。
戊午,革金华府兰溪县絣塘税课司。
己未,革杭州府昌化县平窑巡检司、肇庆府阳春县古良巡检司。省成都府绵、威二州训导各三员,新繁、双流、崇宁、安井研、德阳、什方、绵竹、彰明、罗江十一县,重庆府黔江、丰都、武隆三县,顺庆府蓬州及营山县,保守府剑州及昭化、广元、江油、梓橦四县,叙州府筠连县,夔州府万县,眉州丹棱、彭山、青神三县,潼川州蓬溪、盐亭、射洪、中江四县,嘉定州威远县,雅州及荣经、名山、芦山三县,凡州省训导三员,县省训导二员,并马湖府训导二员。
庚申,靖难兵袭沧州,入其城,追执都督徐凯、程暹,诸军降,是夜尽坑之。
十一月壬戌朔,定京官还家程限。
吏科都给事中汪奏请依监生省亲例,往来路程外,许在家三月,先是止一月朔。
癸亥,革常州府江阴县黄田阑、宜兴县张渚批验茶引所。
戊辰,置平凉泾州温泉镇巡检司。
壬申,靖难兵掠景州,次于临清。
甲戌,改靖州会同县镇远巡检司为江东巡检司。
革凤翔府郿县税课司。
乙亥,革延平府南平县大历税课司、潮州府海阳县园头税课司。丙子,革安庆府宿松县泾江口归陵滩镇二巡检司。
改大理府太和县金沙巡检司,隶兰沧卫北胜州。
革四川筠连茶司。
丁丑,置澄江府路南、新兴二州阳宗、江川二县儒学。
戊寅,改华州潼关仓,隶河南都司潼卫。
庚辰,革巩昌府两当县,以其地并□□花驿,隶于徽州,置两当巡检司。
壬午,改潮州府揭阳县鮀补巡检司。
置徐州永福仓,设大使、副使。
甲申,革济南府堰头递运所。
乙丑,革凤阳府定远县丰储仓,置临淮县花圆仓,设大使、副使。四川苍州归附。
十二月己亥,置真定州永定仓。
庚子,增应天府训导二员。
甲辰,革永宁宣抚司、赤水河贵州宣慰司、毕节二递运所。
己酉,革凤阳府税课司,改广济关税课分司为府税课司。
辛亥,复置御史府。
革建宁府建阳、崇安、浦城三县河泊所及建阳县后山河泊所。
壬午,改封邱县中栾巡检司为武阳县东赵巡检司。
乙卯,靖难兵攻东昌,都督盛庸帅师拒战,杀指挥张玉,大破之。
先是,上诏诸将戒约军士:“无使朕有杀叔父之名。”
文庙知之,故每战挺身独出,短兵相接,莫敢有加。文庙骑射尤精,进者每为所杀,至是兵大败奔,文庙犹以一骑殿后,追者数百人不敢近。丙辰,追兵大至,围之数里,文庙策马大呼,击杀数十人,溃围出,遂奔北平。
置武威中卫,募兵充各卫壮士。
擢山东布政使铁铉为兵部尚书,佐历城侯北伐。
兵部左侍郎卢渊有罪除名。
渊除名煎盐,永乐初召用。
革牧马所吏目,改所仓属太仆寺典厩署。
先是,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所镇抚王化奏养马收粮草多,请置仓。
辽王渡海来朝,请设官吏,太孙许之。闰五月七日开设。
辛亥,置播州长官司长官儒学。
革延平府将乐、龙溪、顺昌、沙四县河泊所及南平县西芹河泊所。
山西都司清远卫戍卒罗义上书,下狱数日,释之。
义以朝廷加兵亲藩,诣阙上书,乞恩命讲和。又上燕王书,其略曰:“昔者武崩成幼,管叔流言,周公诛之。殿下聪明英武,博通经史,今之周公。周公乃叔父也,而相辅焉;管叔流言间王室也,宜以周公之心为心,谨守燕土,则天下皆以为周公之圣复生于今日矣。”又谓:“古之夷齐以国相让,去隐于首阳山。矧圣贤欲成天下之事,必先明顺逆之理,成败之势,福祸之机,又得天宜人心之安然后可。今殿下以潘国敌朝廷,如遂其愿,愚实羞之。乞早息兵。”书上忤旨,下狱。太宗即位,以义为户科给事中,寻升湖广左参议,又升前湖广左参议。
杨砥为鸿胪寺卿,以其建文时尝上书请敦亲恩、罢兵息民故也。
中华秘史全集  第七集 《姜氏秘史》卷四
公历 Sat Jul 09 2011 10:36:46 GMT-0400 (Eastern Daylight Time) 星期六
辛巳三年正月辛卯朔,帝御奉天殿,始受亲王百官朝贺。
是日,宴百官于奉天门,颁赏于四夷朝使,作凝命神宝成,诏诰天下。
初元年,得青玉于雪山,为玺,方六寸九分,篆曰:“天命明德,表率万方,精一执中,宇宙永昌。”至是成,方孝孺有颂。靖难兵还取邱县,又取威县。
真定守将吴杰、平安遣兵邀击,不利。
平安一名保儿,真定藁城人,骁勇有名,决战善取胜。庚辰四月,以都指挥从李景隆战白沟河。辛巳闰三月,战藁城,统卒士万余人,大败北兵于小河。壬午春,充副兵督辽东军十万围通州,大战单家桥。四月,退至灵壁,大战,为北将朱能所擒。安常持长枪驰马追文庙,几及之,会马蹶,乃弗克前。
至是,上问:“向若非马蹶,汝将何为?”安大言曰:“刺殿下若拉朽耳!”上壮其言,叹曰:“高皇帝养下好汉子!”慰劳备至,命掌北平都指挥使事。京师既平,久之,上尝谓曰:“平保儿尚在邪?”安遂自经死。李贤称铁铉之死之烈,曰平氏有愧焉。又有北平都指挥孙狗皮者,徐州人。革除间,有战功,以忠义闻。后永乐初,降百户。
己丑,靖难军克□□州,真定守将复遣兵邀击,不利。遂攻德州长围军,败之。
戊辰,靖难兵据蠡县。
革广南府花朵驿。
改建宁府松溪县东关巡司为遂应巡检司。
庚午,革广西太平府乃积仓。
辛未,帝祀大地于大祀殿。是日还宫,群臣贺毕。
壬申,宴群臣于奉天殿,大祀庆成也。是日,群臣大欢会,赋诗纪成,颁天下。
戊子,革琼州府陵水县牛岭巡检司,改感恩县延德巡检司为感恩巡检司。
二月丁未,革武昌府江夏县寨湖湖泊所。
辛未,省平乐府富川县学训导二人。
癸丑,革广西太平府左江驿。
甲寅,革赣州府信丰县税课司。
乙卯,革庐州府道纪司及无为等州道正司、巢县、舒城县道会司。
丙辰,革平凉府崇信县税课司。
三月辛酉,革兖州府鱼台县僧会司。
壬戌,革韶州府曲江县绵普巡检司。
癸亥,革平乐府榕津巡检司。
改钦州为钦县,更置官属。
革广州府阳山县,以其□□并三巡检司。
革琼州府乐安县丞簿二人。
革会州卫税课司。
丙寅,革成都府灌县道会司。
庚午,革肇庆府四会县金溪巡检司。
吴杰、平安帅师于藁城及靖难兵大战,不利,还真定。靖难兵遂渡滹河而南。
丙午,革建昌府广昌县巡检司。
甲寅,革永州府江华县税课司。
遣大理寺少卿薛岩奉书诣靖难军。
嵓,陕西闵乡人。慷慨负志操,有治才,口辩。洪武间,累官大理少卿,大见信任。辛巳春,兵屡败,方孝孺建议草诏命嵓赍至燕军,又作宣谕数千言,刊印千余纸,付嵓,令密散诸将士,使归心。嵓曰:“上言殿下旦释甲谒孝陵,暮即下令旋师。”太宗叱其绐己,左右欲杀之,太宗曰:“此天子命使也。”释之,其谋不行,及平内难,免岩死,谪广西。永乐初,安南国王为黎季犛所杀,其孙陈天平自老挝来归。季犛子苍请还君之上命,广西总兵官、都督黄中以兵五千送归其国,中举嵓为辅行,至芹站,伏发,劫天平嵓,被虏死。
四月己未,靖难兵攻顺德府,不克。
甲子,革济南府东昌县税课司。
乙丑,置扬州府江都县瓜州仓、仪真县仪真仓。
丙寅,革辽东堰盐仓。
辛未,置播州宣慰司及僧纲道纪司。
壬申,革邵武府建宁县税课司。
甲戌,复置庆阳府灵益课司大使一员。
乙亥,改永宁宣抚司税课司为司。
庚辰,革辰州府卢溪县丞簿一员。
壬午,改金华府兰溪县氵毂水驿为氵毂江水驿,衢州府停步驿为停步水驿。
都指挥吴三帅师至新城县,败绩。
五月二日庚寅,革夔州府并巫山县二河泊所。
丁未,置平阳府翼城县东岭巡检司、岳阳县沁村巡检司、灵石县高壁巡检司。
壬子,省常州府税课司副使一员。
革大同府马邑县税课司。
甲寅,改思明府利州直隶广西布政司。
诏选武官弟侄为沿海巡检。
锦衣卫所镇抚陈直言广东海南滨巡检多系人才,不谙操战御贼,请于军官弟侄中不应袭替者保选,上从之。诏在京各卫所选取相应年三十以上者,送吏部查缺选补。
黜刑部左侍郎王良为浙江按察使。
良,字天性,河南开封府人。居常以忠孝自许,后任刑部左侍郎。辛巳五月,减燕人罪轻,左迁浙江按察使,谒岳飞墓,誓曰:“苟愧武穆,非人也。”内难平,良闻变恸哭,会令使来召,良即集本司与各道印于私第,嗟叹踌躇之久。妻问其故,但曰:“我分应死,所以处汝未决耳。”妻笑曰:“我则不难处,君为男子,乃为妇人谋乎?”遂命妾馈食,即抱其子,欷歔如厕,自投于池而死。良久往觅之,子匍匐池亭,其鞋犹在。
顷之浮起,良殡殓毕,即列薪于户,写遗嘱付家人,妻抱幼子往某佥事家〔此处似有误〕,以图存宗祀,遂举火阖家自焚死。
壬午九月也。事闻于朝,上曰:“死是其分,印乃我父皇所制,不宜毁而毁之,特可罪耳!”诏徙其家于边,其后台人陈璲私记其事,每谈及必流涕沾襟云。正德戊寅九月,按察使梁材、提学副使刘瑞于公署之东曰“冰鉴亭”者,改为祠以祀之。
六月戊午朔。革常德府沅江县税课局。
乙未,增广州府南海县主簿一员。
戊辰,改邳州递运所为宿迁递运所。
己巳,革太原府五台县税课局。
壬申,靖难兵次济宁,潜兵掠沙河、沛县,徐焚粮舡,京师大震。
癸酉,革河间府任邱县河泊所。
甲戌,革衢州府开化县税课局、瑞州府新昌县税课局。
戊寅,置复临江府新喻县铁治所。
庚辰,省荆州、归州兴山县学训导二人。
辛巳,革汝宁府上蔡县崇礼驿,凤阳府凤阳县太平驿、西家驿,怀远县柳滩驿,颖州兔岗驿、义塘驿、沈邱驿,颖上县黄冈驿、淮润驿,寿州南关驿,东正阳驿,开封府鄢陵县美化驿,西华县关口驿,商水县德政驿,项城县金鸡驿,尉氏县蓬池驿,潮州府程乡县铁冶所,高州府石城县,广州府建宁铁冶所。
乙酉,省松江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革严州府淳安县、寿昌县,绍兴府新昌县,徐州丰县,及金华府兰溪县香溪镇各税课司。
观海卫指挥张寿伏诛。
寿同□□会饮,议国事安危,为人所告,刑部鞫之,处斩,诏磔于市。
遣太仆少卿祝孟献使朝鲜易马。
孟献赍贮丝五千疋、绢四万疋、布二万疋、药材一万六千斤易马,未及还,上出奔。
七月戊子朔。庚寅,革泉州府惠安县河泊所。
甲午,靖难兵袭破彰德府,军遂破瓦尖寨。
戊戌,置兖州府济宁州任城驿。
省徽州府、绍兴府税课司副使各一员。
革绩溪县、会稽县、蒿陵及严州府分水县、和州含山县四税课司。
壬寅,大同守将房昭引兵入紫荆关,遂趋保定府。靖难兵还救之,昭退保西山寨。
甲辰,革池州府东流县道会司。
丙午,革南宁府武缘县那马博合寨二巡检司。
己酉,增设宁夏卫永宁仓副使一人。
甲寅,诏限僧人田五亩,余以赋民。
户科给事中陈继之言江南僧道多占肥腴田,请人给五亩以赋民。上从之,遂敕礼部曰:“朕闻释道之教,其来久矣,本以清净空幻为宗,遭事离俗为事。近代以来,俗僧鄙士食著自养,货殖富豪甚,至田连阡陌。本欲以财自奉,然利害相承,遂不之觉。既有饶足之利,必受官府之扰,况因此不能自守。
每罹刑宪,虽身遭戮辱而教亦隳焉。夫佛道本心,阴翊王化,其助弘多。至于末流所习华奢,蠹蚀教门,致使讪毁肆行,贻累厥初,朕甚悯之。原其教驱实自田始,今天下寺庵宫观,除无田产外,其有田者,每僧道一人各存田五亩,免其租税,以供香火之费,余田尽入官。有佃户者,佃者自承其业;无佃户者,均给平民如旧。田不及今定数者,不增。若有祖业及历代拨赐为辞告言者,勿理;如原系本朝拨赐者,不在此例。凡僧道一应丁役并免。其有自相告讦、争讼,非干军民词讼者,仍听有司受理;其入有司公厅堂理讼者,不许仍服僧道官。洪武年间,已有清理及开设教民榜文,当申明各遵守本教之规。化缘者不在禁限。非奉朝命,不许私窃簪剃。年未五十者,不许为尼及女冠。呜呼!多藏厚亡,老氏攸戒;除欲去累,大觉所珍。欲利减则善心生,善人多则风俗美。钦兹定制,永底太平尔。礼部及僧录道司如敕奉行。”
继之,字□□,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仁寿里十五图人,庚辰进士。北京不息,间有建白,因肆指斥。尝言于朝曰:“徐承福,燕之至亲,必有阴谋,请诛之。”不听,已而承福果开门降于敌。靖难兵入城,与黄子澄、齐泰、卓敬、韩永等不服,夷三族。锦衣卫监簿载继之父四秀,年六十九,发甘肃充军,十月二十四日次开封府,卒。母黄一姐,年六十五,发甘肃随住,十月二十九日次郑州,卒。男徵子四岁,随母给配,后永乐六年,抄送镇抚司,十月十六日在屯田所亡。妻饶氏,即姚氏,年四十二,配象奴阿宗。女进奴,年十三,给指挥袁江为奴;次京奴,一岁,永乐初亡。弟俞朔等悉戍边。
革卫辉府辉县税课司。
丙辰,革开封府陈留县税课司。
革播州长官司黄平安抚司儒学。
定急选法。
洪武中,吏部凡选官,文选司抄选,具本复奏,附选送吏科,科目类附选簿用宝钤记,选榜亦送科收。至是定制,升除等项官员,吏部选官之日,将引选过官员就于当日从本部官自行附写;及不系选官之日,有因急文除授,并逐日实授升调等项,内外官员通类各官实授除授等项,月、日、处所、职名、乡土,于选官日复奏,附选就用宝钤,选傍送司礼监收。
八月丁巳朔,置高州府石城县河泊所。
己未,云南、老挝及八百刀板面各遣入贡。
丙寅,革汝宁府光州、南阳府舞阳县、衢州开化县仙霞关三税课司。
革播州宣慰司、僧纲司、道纪司。
丁卯,诏人才不识字及未三十者,岁准放。
洪武中,人才不识字即充校尉,年未三十者,仍免充人才不放。诸人屡以为言,从之。
己巳,改庆远府泗城州直隶广西布政司。
辛未,革临安府宁远州吏目一人。
省各布政司参议各一人。
甲戌,置夔州府巫山县瀼□□驿。
己巳,增设各布政司理问副。
乙亥,置永州府道州填光巡检司。
戊寅,增设高州府石城县丞一人。
己卯,置庆阳府阜城马驿。
庚辰,省兖州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革邹县及青州府博兴、临朐、临淄、蒙阴四县凡六税课司。
辛巳,省云南府嵩明县训导一人。
增宁番卫仙泉、盐井、新罗等三井,黄市等二井盐课司各副使一人。
癸未,改黄州复湖河泊所,隶黄冈县。
复置瑞州府上高县麻塘巡检司。
甲申,置河间中卫镇番卫。
靖难兵围西山寨,又围定州。
时房昭结寨西山,以窥北平,至真定守将运粮赴寨。寨险甚,水薪不足,以粮少为忧。北平兵闻真定粮至,邀之,不克,遂围寨。
九月戊子,诏北方卫所幼官年十七以下不能治军者,挈家赴京,送南方卫所供给。
置赣州府会昌县长河巡检司。
己丑,置曲靖府陆凉州陆凉驿。
庚寅,革邵武府光泽,九江府瑞昌,袁州府分宜,武昌府通城、大治,凡五县税课局。
辛卯,改四川行都司广盈仓大使,未入流。
庚子,省金华税课局副使一人。
革常德府南城,及安陆州荆山县、郴州兴宁县、汝宁府罗山县、九江府彭泽县凡五税课局。
壬寅,革宁番卫泸州纳溪盐仓。
省富等小三井上流等九泉二盐课司副使各一人,增设太常寺太祝二人。
丙午,革平乐府恭城县、黄州府黄陂县铁治所。
庚戌,革眉州府德县、济南府海丰县、兖州府泗水县、赣州府会昌县、雩都县、襄阳府郧县凡七税课局,又荆州府监利县税课司局。
丁巳,真定府守将遣兵援西山寨,与靖难兵战于峨嵋山下,不利。都指挥叶英以寨降,房昭奔还,遂定。
壬子,改平乐府为平乐州,更置官属;革平乐府,增置安源镇巡检司,革西岭白面镇峡三寨巡检司。
甲寅,改成都府华阳县马军寨巡检司为保宁府广元县七盘关巡检司。
十月辛酉,省思南府都儒、五保、三坑等处巡检司为三坑巡检司及婺川县丞簿各一人。
革建宁府建阳县后山税课局。
庚子,革平阳府万泉县,沁州及武乡县,延安府鄜州、鄜城,南安府南康县、翊头,汝宁府信阳县,永州府祁阳县、郴州,凡八税课局。
丙寅,置琼州府陵水县苗山巡检司。
己卯,改和州雍家城马驿为水驿。
革广西太平府税课司。
庚辰,置武守军民府儒学。
甲申,革河南府偃师县、太原府盂县二道会司。
十一月乙酉朔。
壬辰,革莱州府平度州亭口镇巡检司。
戊戌,省襄阳府税课司副使。
革开封府郑州,彰德府涉县,南安府南康县、鲈田,饶州德兴县,西安府咸阳、兴平、盩厔、醴泉、鄠五县,乾州及淳化县、三水县,登州府福山县、黄源,太原府阳曲县,平阳府荣河县,大同府山阴县,及潞州屯留县,成都府汉中县,福州府罗源县,凡十九税课局。
己亥,革保宁府广元县九井马驿。
增设南阳府永平库大使一人。
戊申,革辰州府卢溪县河泊所。
庚戌,改光禄寺司牲司为慈牧所,置司圃所,设大使,未入流。辛亥,革韶州昌乐县道会司。
省潮州府永丰仓副使一人。
鞑靼遣使通于靖难兵。
壬子,省荆州当阳县儒学训导二人。
鞑靼寇铁岭卫,杀百户,鼓城。
总兵辽东都督杨文帅师围永平,靖难兵还救永平。
十二月丙辰,靖难兵据西山寨,攻真定游兵。
庚申,革凤翔府岐山、汧河二县,登州府招远县,大同府浑源州,顺庆府大竹县,夔州府开县、瞿塘,凡六税课司。
壬戌,革保宁府紫石水驿,广元县问津、朝天二马驿,阆中县高桥水驿。
丙寅,复置袁州府分宜县铁冶所、武昌府兴国州铁冶所。
丁卯,改南宁府宣化县那楼寨巡检司为那九寨巡检司。
庚午,置重庆府江津县五脉巡检司。
丁丑,革成都府茂州汶川县寨水巡司土巡检,置流官巡检一人。
戊寅,革潮州府海阳县黄冈递运所。
辛巳,省黄州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置神武中卫。
置锦州卫。
置镇淮卫。
置丰沛卫军民指挥使。
《兵部册》系十二月,《备遗录》以为是年九月。
遣驸马梅殷镇守淮安。
殷守淮,号令严,军威大震。都御史茅大方以诗勖之曰:“近来消息事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从有大龙蟠地轴,莫教铁骑渡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后靖难兵入京,不由淮安。文庙召殷还,宠赍甚至。殷不能平,时见辞色。文庙不得已,嘱人伺之,竟杀殷于桥,投尸水中。公主闻变,人宫大恸,文庙官其子皆为指挥。孙纯,成化辛丑进士,博学性刚,有祖风,嘉靖初卒。靖难兵焚真定六县粮。
诏内官出使放纵,许有司械送于京。
洪武初,内官奉使出外,约束甚严,不得与士民交,然亦恃宠放纵,有司畏之。尝有鲁内官过广信之弋阳,纵马于田,蹈食其稼,佃者不知也,击之伤足。鲁询佃者,知田主富人周也,遂遣人告之,周大惧,偿其马,倾赀贿焉。鲁归,有以击马事闻高庙,竟籍周谪戍铜鼓卫。至是有以内官暴横为言,诏所在有司,但遇内官奉使暴横虐害士民者,即擒缚送京师以闻,于是内官夺气,密谋推戴矣。或曰靖难兵起三年,屡战多胜,冲突千里,罕能御之。然所过城邑,往往坚守不下,间克之兵,去即杀守帅,复为朝廷及壬午所据者惟北平、永平、保定三郡而已。至是,内官密言于文庙,直捣京师,约为内应,天下可定,文庙然之。壬午春,举兵直赴京师,不复为归计,意有所属,而朝廷不知之也。兵既入城,天下大定,内官言功不已,文庙患之。未几,诸有谋者皆为边藩镇守,假以大权,赐公侯服,侪于侯伯之上。永乐末征胡,出塞数十日不遇虏,军士困迫,大臣谏者辄锁之。太监沐敬力争,文庙骂曰:“反蛮敢尔!”敬乃仰首徐应曰:“不知谁是反蛮?”文庙大怒,命曳出斩之。敬语渐不逊,文庙舍之,乃曰:“吾家养人皆如此,何忧不治。”敬亦与谋者也。
诏吏部考试,翰林编纂士以杨士奇第一,授吴王府副审理,仍居翰林。
士奇自志曰起家文学,除审理副,又云叨禄于朝四十四年,乃历事四圣,已自遗建文矣。
以辽府纪善程通为辽王左长史。
通,字彦亨,徽州绩溪人。少有至性,动必遵理,嗜学不倦,乡先生奇之。年十四,补县学生。洪武乙丑,以贡入太学,时年二十二。丙寅,遭父丧归,庐墓下三年,哀恸毁形,妻子至,不相识。戊辰,复上太学,时祖平调戍延安,年已大耋。
通乃上书曰:“臣壮而无父,祖犹父也;臣祖老而无子,孙犹子也,更相为命。今边徼戍卒如林,顾岂少臣祖者。”辞极恳切。书奏,高皇怜之,持其章不下,私命兵部檄召平。既至,乃并召通,东西立石,陛下顾通曰:“汝识此人否?”祖孙相持,哽咽不能仰视。高庙叹曰:“孝哉若人!”命兵部除其籍,驿送平还乡。庚午秋,通以尚书举应天府乡试。时遣诸王将兵行守边,以封建策诸贡士于廷,独通所对称旨,亲擢第一,授辽王府纪善。辛未,从王阅武临清。壬申,从王之国辽西。时王府未建,以祖丧免归,复庐墓三年。服阕,复任。未几,高庙上宾。庚辰,从王渡海南还。辛巳,进左长史,明年始从之国荆州。悉心辅导,王敬礼之,凡一国之事咨焉。府中有卫士纪纲者,用调事得幸,每召而笞戒之。会文庙既正大统,纪纲以入贺留侍,历官锦衣指挥使,被顾问,因乘间及封事。遂有诏械通诣京师,簿录其家,得粗田四十亩,遗书千百卷,牯皮数张。黄希范,洪武未先出知徽州府,雅与通善。至是亦为卫卒所捕,并籍其家,同赴京师。而绩溪程姓最众,幸使者仁恕,罪止一房,余获保焉。有文稿百余卷,悉毁于官。
以户科给事中龚泰为礼科都给事中。
泰,字叔安,金华义乌人。九岁而孤,母傅氏躬教之,遣就外传而日记数千言。长从宋濂之门人宋思睿游。洪武丙子领乡荐,明年入太学。奉旨阅齐府卫,总画周密,众始危而后服之。吏部策试第一,除户科都给事中。辛巳,迁都给事中。壬午六月,太宗师渡江,泰与其妻傅诀曰:“顾事至此,吾分且死矣。尔等赍敕携幼稚以归,否则俱溺於井,辱可免矣。”言未竟,火起内廷,泰赴之,道为兵校所执,见上于金川门,命非奸籍者释之,泰亦释,乃遂投城以死,是月十三日也。泰遇事刚果有为,以孝友闻。始居邑庠,出息学宫之阴,俄有狂者,至挤泰于池,几溺勿救。或请讼官,泰曰:“使诚溺,彼病狂,于我何校?”卒不纳。乡人赵文庆者,为奸所窃,迹之勿得,有谓巫言其应如响,叩之当得其实,愿泰俱往。及往,巫见泰,瞠不能出一语,众由是服泰之正。死时年三十六,乡人士夫莫不悲之。子永吉,累官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大理寺卿,致仕。
议者谓泰得释罪不及族,必有其由。或谓泰惩军士最严,其死盖仇之者所为也。
右副总兵平安帅辽东兵十万围通州,不克。师及靖难兵,大战九门城。
按《杨文敏公集》,孙岩,凤阳人。从太祖渡江,擢金吾左卫百户,寻升燕山中获卫正千户。洪武庚申,从王之国。己卯,王起靖难,以岩守通州。南兵大至,城围数重,起士山临城,攻西门,毁楼堞。岩率众捍御,城赖以完。未几,两军合战,岩操戈,身先士卒,大呼陷阵。士气争奋,追奔逐北,斩馘甚众,得馈运船三百余艘,赀粮无算,升指挥佥事。辛巳,兵复至,攻城益急,岩励将士,登城立战,矢石交下,敌乃退,升都指挥佥事。壬午春,平安督辽东兵十余万逼城,岩语将佐曰:“彼众我寡,若城守不出,是示弱也。不若及其始至击之,彼必败也。”乃率敢死士数百,犯其锋,而城上亦合势大呼,安众大溃,自是畏岩,无敢复来攻者。通城屏蔽冀方,使六师南进而无北顾忧者,岩之力也。事平,封应城伯。永乐戊戌六月二十日卒,赠翼城侯,谥威武。子亨嗣。

中华秘史全集  第七集 《姜氏秘史》卷五
公历 Sat Jul 09 2011 10:31:31 GMT-0400 (Eastern Daylight Time) 星期六
壬午四年春正月甲申朔,都指挥葛进帅兵渡滹沱河,遇靖难兵,战不利,奔还真定。
丙申,省杭州府昌化县丞、簿各一人。
增置仁和、海宁二县主簿各一人。
丁酉,增设各卫经历知事一人,理刑。
置锦衣卫经历,优给武学,设教授一人,启中等十斋训导各二人。
革柳州永昌县税课局。
置西安府同官县金锁送巡检司。
靖难兵拔兖州府邹县。
戊戌,靖难兵拔东平州,通判郑华死之。
郑华者,台州临海人,洪武丙子贡士,丁丑进士。官行人,谪东平州判,将赴任,闻靖难兵至,时乡人赵次进丞无锡,华以妻托之,驰至东平,力疾战死。
庚子,靖难兵克汶上县,遂攻济阳县,庠生高贤宁以书谏。
城陷,教谕王省死之。
王省,字子职,吉水人。洪武壬子领乡荐,明年诏免会试,命吏部次第擢用之。省以亲老乞归养,复以文学应征。高庙亲试称旨,例当殊擢,自称才薄学疏,亲老乞便,遂授浮深教谕。
寻丁外艰,赴,改睢阳。八年,改济阳。靖难兵至济阳,省为游军所获,从容引譬,辞义慷慨,众舍之。省乃升明伦堂,召诸生谓曰:“若等如此,当如何名?明伦堂今日且都不说,只说君臣之义一节如何?”遂大哭,诸生亦哭,遂以头触堂柱而死。后有司立祠学宫院祀之。
高贤宁者,济阳人,建文中国子生。文庙兵至济南,城未下,以箭书射城中,使亟降。时贤宁适在城中,乃作《周公辅成王论》射城外,请罢兵。未几城下,贤宁被执,文皇帝曰:“此作论秀才耶,好人也!”欲官之,固辞。其友纪纲劝令就职,贤宁曰:“君是学校弃才。我食禀有年,不可也。”纲言于上,全其志而遣之。后卒,年九十有七。弃才云者,以纲被黜庠生也。
癸卯,革荆州府松滋县、襄阳府谷城县、兖州府鱼台县、福州府连江县四税课司。
丙午,增设金华、兰溪二县主簿各一人。
丁未,革保定府神州、辰州府溆浦县、彰德府武安县、凤翔府宝鸡县、太原府宁乡县、平阳府浮水县、叙州府高县、西安府耀州。
庚戌,靖难兵攻沛县,守备指挥王显迎降,知县颜环、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皆死之。
环,字伯玮,以字行,吉安庐陵人,唐鲁公之后,以贤良征授徐州沛县知县。文庙举兵靖难,所过郡县皆归附,环独以死守会。曹国公李景隆出师,驻于德州,环率淮北民给军饷,措画有方,未尝缺乏。辛巳六月,靖难师直捣济宁,过沛,沛民窜匿,环招来之。九月,设沛丰军民指挥司,集民壮五千人筑堡备御,寻调三千益前军。壬午正月,靖难师驻沙河,二十二日攻沛。环遣县丞胡先诣徐州告急,而度不能支,顶送其子有为使归,且告之曰:“当还家白太太,子职勿克尽矣!”题察院壁曰:“太守诸公鉴此情,只因国难未能平。丹心不改人臣节,青史谁书县尹名。一木岂能支大厦,三军空拟筑长城。
吾徒虽死终无憾,望采民谣达圣明。”夜二鼓,师入东门,指挥王显迎降,环冠带升堂,南面拜,大哭曰:“臣无以报国矣!”乃自经死,时年五十。其子不忍去父,复还,已死矣,遂自刎以从。俄擒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至,亦死之。县丞胡先收环父子尸,葬南关,题曰“颜公墓”。正统初,监察御史彭最巡邑,询诸户部主事致仕孟式,得其葬处,令有司起坟,立祠祀之。
靖难兵入萧县,知县郑恕死之。
郑恕,台州仙居人,由训导举升直隶徐州萧县知县。靖难师至,力拒焉,被擒,死时年五十六。二女当配,亦死之,子濂、湜、侄皆从坐。恕之戮也,在壬午八月十七日云。仙居建祠祀恕及其二女,春秋祭之。
癸丑,革东昌府临清县临清闸。
靖难兵次徐州,城守不下。
置四川英武前卫。
何福、陈晖、平安帅师追靖难兵,次于济宁,盛庸次于淮河。
刑部尚书侯泰督运通济宁。
泰,字顺怀,南和人,累官刑部尚书。靖难师起,泰主抗御之策。壬午二月,运粮至济宁诸郡。五月复运粮至淮安,京师已告急。六月赴京,行至高邮,被执,七月十二日就戮。弟敬祖、子巳寻坐死。
苏州府知府姚善以郡兵入卫京师。
善,字克一,湖广安陆州人。初姓李,后复今姓,居鱼宝。
为人志行纯笃,学识高远。为书生时,遍读书,所曰“待旦轩”
,会稽唐之淳为之铭。善工诗,与唐相唱和。洪武中,由乡举历祁门丞,同知庐州、重庆,所至有能声。三十年,擢同知苏州。初,上以吴民薰染夷俗,僭靡违法,明法以齐之,嚣者或更籍,持短长,贼谲蜂起,号难理。善洞达政体,周悉人情,张弛宽密,各协事宜。每数造诸郡贤哲,考治道,商界民生休戚,俗尚淳漓,以期消息自革。由是吏民颇尚礼义,转称大治,为列郡最。隐士王宾独居陋巷,善往候见,舍车躬诣门。宾问为谁,应曰:“姚善。”乃开门延语,及宾报谒面府门,再拜而去。善自邀还,辞曰:“非公事不敢入也。”又将候韩奕,避入太湖,善叹曰:“韩先生可谓名可得闻,画不可得而见也。”己卯,靖难师起,善画策勤王,与有劳焉。壬午,京师平,时黄子澄朝廷索之急,避于善所,约与航海。善曰:“在公则可,在善则不可。善守土之臣,当与城存亡。”子澄去,竟仗节而死。其见危致命,节义可称云。长子节发戍贺千户所,幼子继儿苏州随母给配,保儿、顶儿送工部习匠。善以壬午六月二十一日逮问,七月十一日就戮,时年四十三。又考之《太宗实录》,云燕师日迫,建文与方孝孺用汉破七国之策,贬齐、黄于外。善言于朝曰:“有文武才略可以扶颠济危者,反置之散地不用。今事狼狈,须急召之。”询其姓名,不对;再三询之,则曰:“于今人才岂有过于黄太卿哉!”遂复召二人,不至。则是善尝在朝也,然其详不可考矣。正德丙子,巡抚都御史秦金祀之乡贤祠。
二月丙寅朔。
己未,增置苏州府推官一人。
丙寅,论征伐功,榜于德州,升赏有差。
云南左卫副千户关庆升楚雄卫指挥使。
辛未,改琼州府宁远县藤桥巡检司为临川巡检司。
癸酉,革沔阳景陵县僧会司。
甲戌,革凤阳府太和县、延安府宜君县、巩昌府宁远县、太原府崞县、潼川州安岳县四税课司。
乙亥,改田州府向武县、都康州直隶广西布政司,革武林县,以其地附富劳县,改隶向武州。
丙子,改福州府古田县谷口巡检司为水口巡检司。
丁丑,革邵武府泰宁县道会同。
己卯,省楚雄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更定品级阶勋。
尚书为特进资政上卿,侍中资政卿,侍郎资政亚卿,郎中资政中大夫,员外赞政大夫,给事中嘉正中士。
三月甲申朔。
丙戌,革广平府广平县、真定府赵州二税课司局。
靖难兵自徐州趋宿州。
丁亥,革武昌嘉鱼县、辰州府辰溪县,济南府齐河、长清、肥城、新城、新泰,莱芜六县,兖州府巨野、东阿二县,肇庆府阳江县,凡十一税课局。
丁酉,右副总兵都督平安帅师次淝河,击败靖难兵,复战不利。时安部下胡骑指挥火耳灰素骁勇,及北兵败,持弰直趋文庙,不敢有加,欲执之,北兵童信引兵射之,蹶其马,遂降。
而复与安战,安败绩。
丙午,改九江府德化县龙开河镇巡检司为瑞昌县白石巡检司。
增设西安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改封辽王于荆州府,遂之国。
辽东都指挥帅兵围蓟州,指挥李广以城降,指挥孙通拒之。
北平都指挥陈贤以靖难兵来救,诸军退送,移师围保定,不克。
遣监察御史鲁凤诏使靖难兵。
靖难兵日迫,朝廷议遣使致书罢兵,无敢行者。风韶独请,至军前不纳,凤韶取竹通节入书,鼓风达之,亦不报,既而归第。凤韶,江西庐陵人。
四月甲寅朔。
丙辰,省重庆府棋江县训导二人。
靖难兵次□□,文庙及诸军战。自是诸军及靖难兵按缀行守,互战不已。
庚午,省徽州府永丰仓、池州府、太平府丰积仓副使一人。
革永昌府道州永明县、郴州桂阳县、平阳府吉州、大同府沁水县、广州府增城县、嘉定州犍为县、乌蒙府税课局。
省乌撒、曲靖二府税课司副使一人。
己巳,置抚州府临川县、坛林宗仁县、□夌宜黄县止马、广信府贵溪县南津四巡检司。
庚午,总兵官何福帅师次于小河,败靖难兵。
时上欲还,朱能谏止。小河之战,指挥同知徐□深入陷阵,连杀十余人,敌亦辟易莫敢当。忽大风尘起,军乱,犹奋槊直呼曰:“男儿当于死中求生。”会马蹶,没于阵。初,太宗起兵,置勇士一军自将,皆才力过人者,而徐与焉。永乐初,赠骠骑将军都指挥使。右见《抑庵文集》。
辽东诸军复围保定,积四十日,不克引还。
都督韩观帅兵次于保定三台,及靖难兵□都指挥丁□帅师次于小保定县,靖难兵遂战,大败,观军还,败绩。
辛未,革龙江关副使二人。
丙子,何福次于汴河,及靖难兵大战。丁丑,至齐眉山,复战。
洪武中,有道士题其门曰“灭烟”,知府闻而从之。至是,靖难兵驻高平坡日,亭午攻城,贵人来觇,以门榜报,文皇大恐,拔营而去。观此革命之际,岂人谋哉。
丁丑,置云南府禄丰县儒学。
庚辰,叶蕃寇保宁千户所,陷之。
辛巳,靖难守将败韩观于安州西南,及山西右护卫军。
壬午,靖难兵及诸军战于灵壁,悉破营寨,诸军大败,执左副总兵陈晖、右副将军总兵平安,总兵官何福宵遁。
于是文庙慰劳备至,遣将费瓛送晖、安于北,晖中道逸去,不知所终。安后掌北平都司印,后文庙登极,语北平使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遂自经。
五月癸未朔。
戊子,省凤阳府泗州广济仓、庐州府六安州军储仓、广德州和丰仓、临江府丰储仓、袁州府永丰仓、吉安府大有仓各副使一人。
革贵州都司及福建闽清县、平阳府汾西县三税课司。
靖难兵次泗州,指挥周景以城降。
寿州千户刘源以城降。
辛卯,省泉州府永春县、兴化府兴化县、辰州府辰溪县各丞簿一人。
靖难兵渡淮,都督盛庸败走,遂克盱眙县。
壬辰,靖难兵据铁里寨,及都督韩观军战,大败。
丙申,置庆阳府灵州巡检司。
遣京卫官军操战。
戊戌,靖难兵次三河,诸军迎战,败绩。
张本,字致中,东河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扬州府江都县知县。靖难兵及境,卫府皆已归附,本犹率民治守具。其母曰:“此天命也,可违天以祸人乎!”遂率民诣军门,朝事平,升知府。后官兵部尚书,宣德六年正月七日卒。
己亥,扬州卫指挥王礼谋叛,御史王彬、守将崇刚觉之,执礼系狱;弟王宗诱指挥徐政作乱,遂执刚、彬。庚子,靖难兵至,礼迎降。
政系张胜故人。王彬字文质,东平人。革除中为御史。岁壬午,与指挥崇刚知之,执礼及其党系狱。五月乙亥,燕将都指挥吴王招谕扬州,礼弟宗与千户徐政、张胜率舍人吴麟等数人出礼等于狱,执彬及刚,开门以降。惜彬之死状无可考也。
崇、刚镇守杨州指挥,语见前。
今按,自建文初年,靖难师兴,被执者无虑数十人,不止刚与彬而已。己卯怀来之战,都指挥俞瑱;莫州之战,都指挥潘忠、杨松;真定之战,都督宁忠、都指挥刘遂;庚辰白沟河之战,都指挥何清;沧州之战,都督徐凯、程暹,都指挥俞琪、赵浒、胡原、李英、张杰;德州之掠千户苏瓛;东昌之袭都指挥唐化;辛巳滹河之战,都指挥邓戩、陈鹏;真定之围,都指挥朱荣;定州之战,都指挥花英、郑琦、王恭,指挥詹忠;壬午渡衡水,则指挥贾荣;拔东平则指挥詹景;拔汶上则都指挥薛鹏;涡河之战则胡骑都指挥林帖木儿;淮河之战则守将丁良、朱彬,都督陈晖、马溥、徐真,都指挥孙成、指挥王贵等一百八十余人。及彬与刚见执,则势已不支矣。又有守将陶铭、胡观、先锋孙林、都指挥袁宇、房昭、葛造、何福,皆力战有功,未尝被执也,其战迹与死状皆未悉,姑备书其姓名以俟知者补之。
靖难兵趋凤阳渡淮,知府徐安守之,不克。
安,宁波人。洪武中举人才,官知山东济南府,后调凤阳。
至是,靖难兵谋自扬州趋南京,微服间道从灵壁出凤阳。安知之,折浮桥绝舟楫以守,竟获一渔舟而济。后上正大统,罢安,放归田里,年余举遗逸,有司以安姓名上,遂得复仕。居数载,凤阳诸戚里奏安不体朝廷亲亲大义,庇护细民,夺还庄业。上始怒曰:“朕昔犹有所困,况若曹乎!”逮安至,谪戍云南。
辛丑,靖难兵次六合县,诸军与战,败绩。
壬寅,靖难兵次高邮,守备指挥王杰出降,遂以黄旗入城招谕,城中军民悉降,于是沿江郡县多降。
甲辰,省襄阳府上津、竹山及房山县儒学训导各三人。
诸军至骷髅,□□遇靖难兵,大溃。
征凤阳府种马赴京,次大柳树驿,遇靖难兵,夺之。
遣刑部侍郎金□、礼部侍郎黄观、园子监祭酒张显宗、翰林院修撰王叔英等征兵于江西等处。
《兵部贴黄册》有朱进,系常州人,跟金侍郎往江西,六月被南昌左卫百户□□□缚送京。
张显宗,汀州宁化人。少丧父,其母黄守志教之。洪武辛未进士第二人,授编修,升太常寺丞。建文中,自国子监祭酒升工部右侍郎,往江西招集壮丁,募民出粟。太宗即位,显宗及江西布政使杨琏、按察司房安、佥事吕升并为军卒执,告其罪,释之不诛,谪戍兴州。显宗有文学,多著述,惜其功名不终。于一时皈附之臣,有政事者如大理卿虞谦、侍郎徐宗实,文学者如侍讲王景、司业张智、修撰李贯辈,难免于罪咎,然文庙未尝重之。显宗后起为交趾布政。
谦字伯益,金坛人,建文中任杭州知府。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左少卿。
诏天下勤王。宁波知府王琏以海舟入卫京师。
琏字器之,莒州日照人。学通经史,长于《春秋》。初任教授,谪远方。洪武末以贤能荐,授宁波知府。清俭律己,平易近民,杜私谒,革吏弊,政教兼举。琏自奉俭约,一日见馔有鱼肉,大怒,命撒而瘗之,号“埋羹大守。”惟痛绳武人之不法者,以故军卫衔之。靖难兵进,方造船航海勤王,为军卫缚之,往京师请罪。上问造舟何为,对曰:“由海趋瓜州以截来路耳。”上义而释之,得还田里。故鄞人黄润玉《四明文献录》称云:“独于军卫痛抑奸贪,卒罹横逆。”又赞曰:“富贵不淫,患难奚恤,神明其心,终始一德。”盖指此云。
六月癸丑朔,靖难兵次浦子口,诸军迎战,败之。高煦至,复战,诸军不利。帝遣都督陈瑄率水军往援,瑄以舟师逃降。
靖难兵次于江上,都督盛庸会军南岸御之。
时战败,文庙欲还,适高煦帅兵至,文庙抚其背曰:“儿当再战,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尔为太子。”于是高煦殊死战,竟败诸军。
乙卯,靖难兵以陈瑄舟师渡江,盛庸力战,败绩,遂次于江上。帝遣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等分道御之,诸宦官喧然谓不如避位,有窃宝敕出见文庙者,李景隆已令金川门守卒解甲,而宫中火起矣。

中华秘史全集  第八集 《大唐秘史》

大秘史
作者:李安纲 主编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鉴古可以知今,读史能够益智。从《春秋》、《史记》到《资治通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现在和后世的人们记住历史,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汉唐帝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时代,人们奔放自由的精神,胸怀四海的气度,臣服万类的能力,都让后人仰慕企羡,赞叹不置。然而,最盛大的时代却往往是最危机四伏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物都登台亮相,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第一册为严国荣、崔明霞、拜秀萍、孟肇咏著,第二册为孟肇咏著,第三册为孟肇咏和刘宽亮著,第四册为谈笑天和杨焕育著。
第一册
第一卷 惊变玄武门
楔子
第一回 李留守醉酒宿行宫 刘文静出狱劝起兵第二回 举义师兵发太原府 战霍邑全凭父子兵
第三回 入长安李渊拜丞相 困江都炀帝缢白绢第四回 封功臣唐王登大宝 平西秦世民访遗贤
第五回 诛文静世民暗伤情 守京师太子初构陷第六回 遣大将武周攻浍州 复河东秦王揽人心
第七回 承诏命洛阳讨世充 假禅让郑国失人心第八回 困洛阳世民巧用兵 施援手建德徒就擒
第九回 灭郑夏功高必震主 网人才秦王暗铺排第十回 讨黑闼兄弟双建功 争父宠哥俩不相让
第十一回 父难裁夺嫡公开化 弟不忿元吉决轻重第十二回 施计谋太子渡险关 防突厥秦王受谗害
第十三回 剑拔弩张兄弟决战 厉兵秣马太白经天第十四回 弑兄杀弟抢班夺权 血溅玄武世民登基
第二卷 太子举反旗
第一回 李世民登极开新宇 唐太宗出兵征突厥第二回 李承乾无聊恶作剧 孔颖达进言道真情
第三回 长孙后惜子进佞人 李安俨复仇收俳儿第四回 杜右庶失言遭贬谪 魏丞相直谏犯龙颜
第五回 魏王泰小舆得殊 遇太子爷大怒不平衡第六回 弟受谴太宗恕手 足兄夺爱汉王起反心
第七回 齐王佑招兵蓄异 志房玄龄劝谏落不是第八回 贤内助疾笃归仙 府病玄龄心忠拜少师
第九回 叔侄俩蛇鼠混一 窝于志宁险遭杀身祸第十回 无名客火烧文学馆 蒙面人棰击张玄素
第十一回 欲报恩俳儿入东宫 效连理太子恋娇娘第十二回 受杖刑薄命女丧命 寄悲情称心儿替身
第十三回 排战阵厮杀乐太子 递密折施计害魏王第十四回 伏枥骥太宗请魏征 兰亭序竖子赚方丈
第十五回 悼太师太宗失明镜 聚东宫众人歃血酒第十六回 受蒙骗薛长史免官 招匪人齐王府纳垢
第十七回 权长史妙计捉飞贼 齐王佑破釜遭灭顶第十八回 主灭口承基求生机 母托梦太子废庶人
第十九回 法不容情君集斩首 事与愿违魏王幽禁
第二册
第三卷 皇位的诱惑
铁鞭篇
前言
第一回 袁天纲慧眼相奇女 女皇梦豆蔻始初萌第二回 武才人壮言驯名马 李淳风密语点潜龙
第三回 感业寺武媚偏惑主 净禅室天子续前情第四回 舍亲女栽赃王皇后 施荼毒后妃陷冷宫
第五回 无忌老头悬尚方剑 褚遂良流贬潭州城第六回 凄惶惶后妃会旧主 恶狠狠武媚施酷刑
第七回 许敬忠投靠结私党 李义府阿附死得生第八回 诸宰辅魂断爱州地 皇国舅命丧系白绫
第九回 武皇后龙床独霸占 毒亲姐设宴绝痴情第十回 姘道士道场来幽会 惧母虎废后终成空
第十一回 残骨肉虎毒也食子 嫉贤良二子成牺牲第十二回 庸三子暂充太子位 昏高宗病归离恨天
第十三回 糊涂天子忘乎所以 五旬帝位幽禁房州第十四回 负情仇魏国归地府 雪家恨四兄成冤魂
铁锤篇
第一回 天怒人怨扬州兵反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第二回 囚室得讯闹狱罢饭 死囚上变宗室心惊
第三回 造铜匦遍张罗织网 拜武后平步登青云第四回 肃政台恶煞聚渊薮 来索周三凶发淫威
第五回 十大枷东王遭蹂躏 报私恨死囚偿前仇第六回 罗织经寰中造冤狱 丽景门人间鬼门关
第七回 长公主神都寻奇药 冯小宝攀高步金阶第八回 夜深深武后偷验药 情腻腻老树又逢春
第九回 论前因伽蓝傍弥勒 遮耳目面首充住持第十回 佛圣地小宝成寺主 改名字怀义得贵姓
第十一回 逞威风横行洛阳市 布眼线酒肆遍噤声第十二回 遭臭打奴才告御状 建明堂怀义总监工
第十三回 庆祥瑞女主造舆论 整朝臣祎之归冥城第十四回 杀功臣孝逸难免死 任酷吏遍刮诬陷风
第十五回 布罗网恶奴广卖主 闹法场象贤留烈名第十六回 武承嗣遍询祥瑞兆 授宝图煽起迷信风
第十七回 逼谋反二王起作乱 强压弱螳臂怎挡车第十八回 除余孽覆巢无完卵 穷罗织宗室无余生
第十九回 拜洛水武后扮圣母 受宝图涂粉饰太平第二十回 建明堂神皇由天降 改朝代皇座咫尺中
第四卷 血溅双刃剑
前言
第一回 陈子昂上书论政要 武太后逆施又倒行第二回 唐宗室密谋求自救 隔墙耳偷听得真情
第三回 惶惶终日王府残照 欲加之罪燕啄王孙第四回 徐敬真逃命入弓府 两兄弟助友反成囚
第五回 纵狗咬大行瓜蔓抄 来俊臣妙用罗织经第六回 张光辅大祸从天降 武承嗣又拔眼中钉
第七回 斩魔头百姓齐称快 乏走狗无用抛汤锅第八回 张罗网直臣遭密算 魏元忠再进丽景门
第九回第十回 定毒计玄同遭横死 恶周兴害忠来邀功
第十一回 创汉字千古求不 朽纂佛经万代图扬名第十二回 坏法纪酷吏行无 忌乱朝纲官民受荼毒
第十三回 害庶子清扫登基 路杀诸孙宗室尽遭殃第十四回 改国号上表演丑 剧换朝代佛头又妆金
第十五回 狡兔死走狗挨闷 棍飞鸟尽酷吏生疑云第十六回 作法自毙索魔伏 法请君入瓮周兴成鳖
第十七回 登皇位立嗣纷争 起传子侄女皇入怪圈第十八回 武承嗣夺嗣苦挣 扎兴大狱仁杰智脱身
第十九回 保皇嗣昭德斗武 党力辩争金藏动母心第二十回 除务尽流人遭劫 难巧栽赃国俊成罪羊
第二十一回 求不朽神宫行大典 乞长生迷信水中花第二十二回 酷吏索贿流贬边地 朝臣被谗赶出朝廷
第二十三回 无遮会吃醋怒纵火 除淫僧太平抢头功第二十四回 造天枢三思褒周绩 乱咬人来魔得报应
第二十五回 宠面首二张乱宫闱 巧阿谀莲花似六郎第二十六回 狄国老智谏动武后 传亲子密召庐陵王
第二十七回 为兴唐广结天下士 运远筹桃李入公门第二十八回 兴大唐五忠保社稷 清君侧二张命归阴
第三册
第五卷 祸乱起萧墙
前言
第一回 遭监管苦度十三载 武皇帝密召庐陵王第二回 流房州凄风又苦雨 离龙椅因祸反得福
第三回 编借口密藏宫偏院 为传子国老受密诏第四回 时运转又步通天路 龙门驿百官迎中宗
第五回 忆往事深埋复仇火 萌野心誓效武则天第六回 夺嗣位上窜又下跳 圆新梦武党梦成空
第七回 苦经营夜猫子进宅 结私党顺水又推舟第八回 不死心颁金书铁券 逢场戏韦后隐机锋
第九回 站干岸坐看二虎斗 争皇宠得意竟忘形第十回 护武党吉顼遭流放 施淫威皇孙棍下亡
第十一回 为兴唐狄公精策划 谋灭周五人藏锋芒第十二回 铁铮铮元忠斗二张 忠耿耿老臣别武皇
第十三回 血淋淋二张受屠戮 凄惨惨武皇梦病床第十四回 气数尽神龙革命起 人心丧失道必败亡
第十五回 武三思避难东宫院 姚元之勇退急流中第十六回 天地转中宗继大统 弄后权异姓也封王
第十七回 结死党三思收上官 通韦后中宗戴绿巾第十八回 蛇出洞武党势复振 二凶除产禄又登场
第十九回 云诡波谲三思牵线 褒奖功臣架空五王第二十回 滥好人朝政推韦后 话僵尸驾崩上阳宫
第二十一回 宠裹儿昏父酿祸水 抬太平庸兄豢蛇蝎第二十二回 害五王幽会定奸计 下制令三王离京城
第二十三回 热心汉义救流放犯 野心狼卖友去邀功第二十四回 施小恩元忠失棱角 周仁轨有奶便是娘
第二十五回 莫须有深挖黑后台 苦肉计荼毒除五王第二十六回 弄鬼神韦后姘道士 宠妖人普思乱朝纲
第二十七回 宠爱女裹儿卖官爵 树武党中宗无是非第二十八回 庆寿诞三思死生日 祭太庙供奉太子头
第二十九回 害相王奸臣同进谗 除直臣元忠死涪陵第三十回 无道君宠僧造佛寺 恶太监受贿广积钱
第三十一回 愚百姓图“五色云起” 树国母遍唱“桑条韦”第三十二回 修文馆上官做魁首 公主府文痞献谀诗
第三十三回 竞卖爵卅万得美缺 争出家三万度僧尼第三十四回 建豪宅公主夸奢富 谈交易女官夜出宫
第三十五回 招驸马裹儿选延秀 皇保亲从一配奶妈第三十六回 掌朝纲竟做和事老 染四患朝政病膏肓
第三十七回 韦武党图谋篡朝政 杀谏臣中宗生疑云第三十八回 丑行露韦后恐问罪 中宗妻女共行凶
第三十九回 造假诏太平埋伏线 破机关楚客改遗诏第四十回 举义旗隆基操干戈 受天诛诸韦尽覆亡
第六卷 口蜜常腹剑
第一回第二回 九龄林甫志趣有别 道不相同矛盾滋生
第三回 禄山获赦九龄焦虑 仙客被擢林甫舒心第四回 玄宗拒谏九龄失望 挺之事发林甫得意
第五回 张九龄罢相遭贬抑 李林甫得志露狰狞第六回 惠妃新薨玄宗伤神 太子初立林甫尴尬
第七回 未雨绸缪太子结党 励精图治林甫固宠第八回 施小计众贤断前程 任酷吏无辜遭冤狱
第九回 一箭双雕二裴遭贬 巧设圈套适之失宠第十回 栽赃陷害韦坚蒙难 步步紧逼适之丧命
第十一回 玄宗贵妃共宠胡儿 右相林甫智控禄山第十二回 李林甫出击太子党 唐玄宗赦免王忠嗣
第十三回 杨慎矜始宠终遭弃 史敬忠测人却误己第十四回 王钅共杨国忠新崛 起李林甫权势受威胁
第十五回 大限将至寒运屡现 报应不爽恶名昭世
第四册
第七卷 贪财害性命
前言
第一回 诸俊杰空怀魁甲梦 愣少年痛骂李林甫第二回 愣少年对簿金銮殿 李相国决计处斩刑
第三回 识皇亲玄宗恕死罪 谢龙恩窦参愿守陵第四回 禄山定计一箭双雕 时中受制约法三章
第五回 守陵十载效法勾践 惊闻叛乱誓保皇陵第六回 智保桥陵禄山无趣 潜伏京城时中解谜
第七回 天怒人怨恶贯满盈 论功行赏双喜临门第八回 乱世儿女情缘前定 不二法门度死超生
第九回 洞房花烛两情相悦 生离死别难舍亲恩第十回 倔道长错打醉罗汉 万年尉就计京兆尹
第十一回 夫受贿娇妻明大 义命前定肃宗叹天机第十二回 一石三鸟自鸣得 意代人守夜祸起萧墙
第十三回 代人受过窦参遭 贬县令毁祠神灵托梦第十四回 受贺礼仙兄论财 道访奇才老汉说茶神
第十五回 受恩遇陆羽撰茶 经助漕运窦参树政绩第十六回 赴任京师万民相送 严惩恶棍一县畏伏
第十七回 行贿二相官升三品 高讲百座道士出山第十八回 太子执有皇上执无 李泌无奈窦参无主
第十九回 情郁气壅香消雪殒 兰心玉质意笃情痴第二十回 传书幽会东窗事发 遭人暗算辞离东宫
第二十一回 慢待钦差自讨没趣 私访陆母反目成仇第二十二回 万念俱灰玉女削发 百僚异议司直独裁
第二十三回 有功反贬因祸得福 万里查案调虎离山第二十四回 虎口余生窦参惜命 侠心重义意属苍生
第二十五回 否极泰来窦参得意 女扮男装上清受拘第二十六回 驰单骑曹王表真意 中奇毒上清堕奇缘
第二十七回 寻帝母梅花开二度 救皇难万里筹军粮第二十八回 收贿无忧人神共愤 受荐宰辅陆窦角逐
第二十九回 窦参主宰四境畏伏 李纳厚贿三内谗毁第三十回 窦申报喜绰号喜鹊 上清嗜茶人称茶仙
第三十一回 将心比心百般无奈 因谤生谤四面楚歌第三十二回 兵临寿筵相府成狱 虫鸣贪冢孤魂何冤
第八卷 甘露起悲歌
前言
第一回 赏春光江王游巴蜀 登青城道长议朝政第二回 赌赛手搏宦官争胜 踏雪寻梅王子参禅
第三回 高擎灯真天子猎狐 误中箭假太监偷情第四回 烛影摇红宦竖弑主 喜出望外绛王继立
第五回 里应外合元凶授首 兄死叔亡悲喜交加第六回 登大位文武弹冠头 戒奢纵百姓额手赏
第七回 君携臣御题一口香 奴护主敌对黄衫儿第八回 监五坊士良补肥缺 输万金王播拜宰相
第九回 品美酒名士浇块垒 设春闱开科选良才第十回 促膝谈心大内前席 贤良落第函谷埋骨
第十一回 削藩镇文宗用良将 困孤城贼酋负荆条第十二回 索贿赂钦差逞淫威 惩奸贼皇上慰英灵
第十三回 牛李党争油水难融 宰相心寒退隐不允第十四回 受君托申锡谋除宦 被人诬漳王难自保
第十五回 偏听偏信维州遗恨 失地失人义士衔冤第十六回 手到病除郑注得宠 行贿易名李训侍讲
第十七回 善莫大焉郑李献策 恶贯满盈守澄伏诛第十八回 握重兵郑注镇凤翔 存私念李训改日期
第十九回 降甘露金吾厅呈瑞 泄计谋含元殿惊变第二十回 图报复阉宦开杀戒 掠财货群凶饱私囊
第二十一回 屈成招宰相遭灭 顶走无路李训甘受戮第二十二回 自以为是郑注中 计殃及池鱼仲清逞凶
第二十三回 懦天子受制家奴 手崔学士力保文宗位第二十四回 醉生死昏君耽淫 乐冷心意天子吟愁诗
第二十五回 身心交瘁文宗驾 崩继往开来新君即位END
中华秘史全集  第九集 《大明秘史》
大明秘史
点击返回【秘史】首页吧
作者:阿修罗一笑
一向最喜欢明末,英雄美女,才子佳人,衰朽的帝国,外族的入侵,开放的风气,荒唐的岁月,有李纨,有袁崇涣,有复社四公子,有金陵八艳,也有李自成也有史可法而后还有黄宗羲。强大的明王朝为何象夕阳的余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覆灭了,有人说崇祯不是亡国之君,有人说亡于万历,有人说亡于天启,王小波说历史是根脐带,但谁知道历史的真相呢?
序章
第一章 裸身窃食第二章 床底闻武第三章 旧爱春宵
第四章 咏春闻政第五章 韩海谈政第六章 一箭双雕
第七章 突来横祸第八章 海中情深第九章 黄衣丽人
第十章 酒后红杏第十一章 白话之文第十二章 才女待嫁
第十三章 眉子定情第十四章 袁公了凡第十五章周顺昌公
第十六章 临行之前第十七章 皇甫世家第十八章 厂卫诏狱
第十九章 月下闻秘第二十章 顾影自怜第二一章 伤心小青
第二二章 梁祝化蝶第二三章 携美逃亡第二四章 出门见鬼
第二五章 洪家游船

中华秘史全集  第十集 《清朝秘史》
清朝秘史
点击返回【秘史】首页吧
作者:(民国)陆士谔
暂无简介……
第一回 清太祖志吞華夏 吉特妃出獵春郊第二回 祭堂子七恨告天 殂清帝三軍皆墨
第三回 鄧袴子命喪遼陽 袁撫台書斥滿帝第四回 清太宗怒斬王臯 袁督師智收毛帥
第五回 虎躍龍驤遼天動戰鼓 風淒雨冷燕市哭忠魂第六回 炮盡矢窮盧督師殉難 花明柳暗洪經略降清
第七回 風馳雨驟大將征南電掣雷轟睿王攝政第八回 泣秦庭三桂乞師 伸大義睿王討賊
第九回 酒綠燈紅雙心互印 鶯亡燕去一怒沖冠第十回 吳三桂大戰一片石 攝政王安抵北京城
第十一回 羽檄傳來南都立主 彩雲飛去北國迎鑾第十二回 史閣部丹忱報國 攝政王壯志吞明
第十三回 爭舊制使臣抗節 定新儀太后大婚第十四回 清君側左帥稱兵 紹大統唐王監國
第十五回 平江南豫王獲美婦 題郵壁宮女感黍離第十六回 賜金冠豔孀成大禮 頒朱諭皇叔用機心
第十七回 平四川獻忠伏天誅 破兩粵雙忠完大節第十八回 李定國力扶明室 鄭成功智拒清封
第十九回 鄭延平再複父書 張蒼水一拒清將第二十回 破雲南輿圖成一統 殂順治清史暫收場
第二十一回 萬衆高呼戴真主 三藩跋扈隱禍伏第二十二回 薩郎中星馳告變 清聖祖銳意用兵
第二十三回 清聖祖狐綏衛女 鄭延平虎據臺灣第二十四回 威揚海外異國來朝 釁起宮中同懷結怨
第二十五回 消寒社詠史積微嫌 暢春園疑案成千古第二十六回 伸大義八俠志中興 編密碼九王思靖難
第二十七回 風摧荊樹慘賦豆箕 春滿上林喜詠鶉鵲第二十八回 雍親王以女換子 年將軍當筵齧臂
第二十九回 一陣風引起十年話 新總兵斷送故將軍第三十回 倪庶常奉旨賣字 張茂才入陝投書
第三十一回 究主使制府運奇謀 醒群迷聖君頒特諭第三十二回 坤甯宮虢姨承恩 龍神祠堯母祈雨
第三十三回 清高宗一平西域 博學士再定伊犁第三十四回 思傾城聖君側席 平回紇大將凱旋
第三十五回 玉碎香消貞妃殉主 花淒月慘聖主悼姬第三十六回 批通鑒獨抒卓見 巡江南遍閱名花
第三十七回 傅經略宣威南服 溫將軍耀武金川第三十八回 謝振定赫怒燒車 管韞山諤言賈禍
第三十九回 林爽文起發天地會 柴大紀方守諸羅城第四十回 嘉慶帝受禪繼大統 太上皇訓政宣重光
第四十一回 地黑天昏白蓮倡亂 花嬌柳媚女將請纓第四十二回 數奇命將軍空百戰 多情種紅粉自千秋
第四十三回 獲賊首懦臣得意 見上諭權相驚心第四十四回 整紀綱和相被查抄 布德教小民蒙矜恤
第四十五回 銜恩命勳臣充蝶使 憐才士縣令作冰人第四十六回 起海盜朝士驚心 入鹺衙黃金失色
第四十七回 情海生波狂且受賺 大君有命宿將專征第四十八回 臺灣島海賊受困 黑水洋良將喪身
第四十九回 殲巨寇海波不揚 運奇謀覆盆得雪第五十回 李文成潛身滑縣 天理教大鬧皇城
第五十一回 建奇勳帝子獲榮封 捍大患書生殲巨匪第五十二回 曹振庸巧意逢君 張格爾甘心謀逆
第五十三回 張格爾縱橫西域 宣宗帝宵旰深宮第五十四回 河清海晏乍慶升平 美雨歐風傳來警信
第五十五回 著偉論儒士挽狂瀾 弄小巧大臣窘番使第五十六回 定新律黃爵滋上書 查鴉片林則徐赴粵
第五十七回 燒鴉片大揚國威 派欽差重翻舊案第五十八回 琦中堂因循誤國 清宣宗慷慨誓師
第五十九回 陷虎門關提督殉難 割香港山貝子和戎第六十回 王相國一死報君 裕欽差刑牲誓衆
第六十一回 對月舉杯將軍起舞 登城痛哭提督多情第六十二回 規甯郡智士獻奇謀 支危局將軍拼血戰
第六十三回 劉韻珂附片保伊相 舒垕庵妙策用偷兒第六十四回 戰吳淞八忠殉國難 盟白下五口啓通商
第六十五回 劉巡撫遺書責三帥 怡制台辦案渡臺灣第六十六回 疆吏含冤被革職 金蟬脫殼約二年
第六十七回 徐廣縉坐鎮廣州府 洪秀全起事金田村第六十八回 莽英雄慷慨題詩 真名士從容破敵
第六十九回 一曲清歌新承恩澤三更蕉夢快似登仙第七十回 笞 燕鞭鶯氣凜霜雪 降龍伏虎威比雷霆
第七十一回 惡風潮儒臣遭厄運 申軍法名士進良言第七十二回 長風破浪儒將請纓 煙雨滿江元戎投水
第七十三回 陳輝龍殉命城陵磯 彭玉麟大破田家鎮第七十四回 圓明園四春爭殊寵 勤政殿一女進讜言
第七十五回 杏花春奉詔宴群芳 葉相國高談驚四座第七十六回 廣州城洋人耀武 長春館相國扶鸞
第七十七回 長春館仙人遭劫 鎮海樓蘇武狂吟第七十八回 從容定難釋俘囚 慷慨陳辭爭和議
第七十九回 四欽差奉令承教 七先生立異標奇第八十回 科場有弊柏相遭刑 劫數難違園神辭職
第八十一回 烽火連天乘輿北狩 旌旗蔽野敵騎西來第八十二回 應妖夢圓明園遭劫 頒哀詔文宗帝大行
第八十三回 太后垂簾新翻政局 親王議政重振朝綱第八十四回 林夫人巧計保南昌 恭親王忠心籌西域
第八十五回 剿撚軍僧王殉難 遊都市天子微行第八十六回 丁撫台智斬安太監 慈安後妙選窈窕娘
第八十七回 浴日補天片言格主 移花接木一語立君第八十八回 辭爵祿親王乞骸骨 爭統緒主事效史魚
第八十九回 張之洞上書論繼統 崇皇帝奉旨鎮熱河第九十回 崇星使蹣跚誤國 張洗馬慷慨談兵
第九十一回 廢俄約曾使才長 談球案左侯氣憤第九十二回 清韓難生俘大院君 喪越疆罷斥恭內閣
第九十三回 諒山踴躍鏖兵 學士他皇夜遁第九十四回 蘇元春力摧勁敵 馮子材夜闖法營
第九十五回 顧和局特詔棄越南 拒通商片言誤自主第九十六回 袁項城輕騎赴宴 開化黨露刃入宮
第九十七回 彈內監盛世發危言 建禦園聖朝彰孝治第九十八回 東學党倡亂全羅道 葉志超振旅牙山城
第九十九回 陷平壤左寶貴殉節 戰遼海鄧世昌成仁第一○○回 丁汝昌孤舟拒大敵 徐邦道弱卒挫強軍
第一○一回 章高元力守蓋平縣 吳大澄失陷田莊台第一○二回 劉公島丁軍門殉難 春帆樓李伯相議和
第一○三回 德宗帝變法圖強 康有爲上書論治第一○四回 頤和園舊臣群告變 甯壽宮太后再垂簾
第一○五回 皇太后詔立大阿哥 毓巡撫信奉義和團第一○六回 徐學士一語喪家邦 剛中堂片言靖大難
第一○七回 義和團大鬧天津衛 聶提督殉難八裏台第一○八回 救國難慷慨劾群凶 戰列強涕淚告先廟
第一○九回 玉隕香消珍妃墜井 素衣豆粥車駕西巡第一一○回 瓦統帥入居儀彎殿 懷尚書清道北京城
第一一一回 李伯相北上議和 唐才常南中起事第一一二回 太后憶舊淚橫流 少年澆花交好運
第一一三回 高道士踵門謁管學 裕小姐奉詔覲慈宮第一一四回 親香頰慈宮寵慧女 頒珍饌聖後念勳臣
第一一五回 仁壽殿勃夫人入覲 慈甯宮裕小姐辭差第一一六回 祈甘霖太后禱後土 宴外賓公主作主人
第一一七回 繪禦容德菱代太后 爭東北日本挑強俄第一一八回 旅順口俄將喪師 東京城日皇宣戰
第一一九回 大清國頒詔守中立 小朝廷忍恥訂同盟第一二○回 蔣式瑆上疏劾慶王 唐紹儀奉詔議藏約
第一二一回 安重根暗殺伊藤公 李完用手定合邦約第一二二回 擲炸彈驚走五大臣 議立憲氣倒老中堂
第一二三回 頒明詔聖君籌憲政 定官制賢相話滄桑第一二四回 張尚書反對新宮制 南昌令身戕天主堂
第一二五回 改藏約星使得優差 剿發匪女子明大義第一二六回 爭路約制府運機謀 辦衛生警員鬧笑柄
第一二七回 振貝子私娶楊翠喜 趙啓霖疏劾慶親王第—二八回 瞿鴻璣多言遭嚴譴 譚鑫培奉旨吸烏煙
第一二九回 徐錫麟暗殺恩巡撫 陸征祥抗議海牙城第一三○回 鎮南關小動干戈 二辰丸大啓交涉
第一三一回 變出非常親王監國 入承大統兩帝兼祧第一三二回 患足疾項城歸隱 依憲法皇帝親戎
第一三三回 汪兆銘行刺被捕 孫洪伊請願未成第一三四回 攝政王爺借外債 革命黨人爭救國
第一三五回 廣塵留柬招靖庵 意洞回閩糾同志第一三六回 溫生才孤行誤事 黃克強冒險蹈危
第一三七回 廣州英豪遭厄運 黃花雄鬼泣秋風第一三八回 爭路權川人哭帝 變國體武昌起義
第一三九回 瓦解土崩人心去 宣誓告廟命難知第一四○回 降懿旨清帝卸政 定優待權歸民國


中华秘史全集  第十一集 《皇清秘史》
皇清秘史
点击返回【秘史】首页吧
作者:惜华楼主
暂无简介……
第一回 述前朝关东钟王气 谈天女塞外记红妆第二回 骆驼峰上虎拽娇娃 布鲁湖边鸟衔朱果
第三回 小英雄顺流登彼岸 奇女子乘势献良谋第四回 西略东征祖基开拓 新欢旧恨情致缠绵
第五回 古埒城章京携美眷 佟家堡红粉识奇才第六回 传警报李成梁起兵 中奸谋觉昌安丧命
第七回 捧遗甲矢志报前仇 结强邻登堂联姻娅第八回 布防诱敌大破联军 弃约背盟遽翻婚约
第九回 八旗创制开国称尊 七恨告天兴兵寻衅第十回 俏佳人委身媚降蒋 奇女子报国卫京师
第十一回 四路大军东拚西凑 连番恶耗兵败将亡第十二回 念故交冈上寻遗体 怀深恨刀下誓狂言
第十三回 马上蛾眉英雄气短 城中蛮触疆吏何心第十四回 觊觎大宝贝勒逼宫 邂逅围场玉儿款客
第十五回 母仪天下册立娘娘 闲步园中爱怜叔叔第十六回 下朝鲜孱王蒙巨创 入龙井降将出奇兵
第十七回 袁崇焕蒙兔下囹圄 洪承畴拜命援锦州第十八回 克敌功高松山奏绩 爱才心切客馆娱宾
第十九回 膺宠命洪学士趋朝 遂性怀睿亲王监国第二十回 逆迹昭彰难逃法网 英姿爽飒妙选佳宾
第二十一回 变起深宫惊传晏驾 涎垂美色强抢图奸第二十二回 崇祯帝捐躯殉社稷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
第二十三回 皇言如纶太后下嫁 属邦有美睿王求婚第二十四回 马背翻身睿亲王丧命 蛾眉锁恨董小宛入宫
第二十五回 入宫见妒遽唱离鸾 弃国如遗徒歌长恨第二十六回 康熙乱伦私通姑母 胤祯练艺谋夺皇储
第二十七回 康熙帝巡幸五台山 皇四子结交天下士第二十八回 三次南巡太湖遇刺 一场大狱名士沉冤
第二十九回 废东宫诸子争太子 进王府哥儿变姐儿第三十回圣 祖殡天变更遗诏 雍王即位残害同胞
第三十一回 建新宫塑装欢喜佛 平青海犒劳大将军第三十二回 拥佳人提督吹号角 训骄子教读建高墙
第三十三回 鸟尽弓藏功臣骈戮 狐悲兔死宰相乞休第三十四回 天子多情占奸侄妇 秀才造反牵累无辜
第三十五回 钗光剑气公子情 多鬓影衣香美人睡足第三十六回 宝亲王园中奸舅嫂 雍正帝灯下失头颅
第三十七回 女侠复仇逍遥远鱼娘舞剑倾慕求婚第三十八回 平回部万里建殊勋 进香妃千秋传佳话
第三十九回 金殿献俘逆回授首 深宫蹙额弱质存贞第四十回 荒冢题词徒留幽恨 回妃承宠特荷殊恩
第四十一回 念阁老乾隆下江南 办皇差盐商争面子第四十二回 点缀湖山缁流接驾 削平叛乱猛将立功
第四十三回 福康安荡舟惊丽质 马佳氏再世证前盟第四十四回 逛私娼皇后持正 接圣驾天子留情
第四十五回 守贞节烈女惨死 儆荒淫皇后苦谏第四十六回 富察后受辱为尼 小霸王行凶抢妓
第四十七回 乾隆帝侠义除凶 老和尚为友鸣冤第四十八回 戍伊犁皇孙屈死 买卖街天子宣淫
第四十九回 假天子花赛英受骗 真朋友余大海报仇第五十回 报父仇美妾杀夫 呈小说孝女瞒亲
第五十一回 代帝捉刀死兴文字狱 有情眷属生作水鸳鸯第五十二回 疑心行刺姊妹含冤 游目聘怀花木争妍
第五十三回 珠光宝气点缀名园 雾鬟云发巡幸别馆第五十四回 嘉郡王参观欢喜佛 乾隆帝娱乐如意洲
第五十五回 夺宠争风深夜行刺 非人不奉旨纳妾第五十六回 公主矜存贤妃封后 剌客正法教徒攻宫
第五十七回 勇皇孙宫中杀贼 贞节妇湖上亡身第五十八回 病相思嘉庆驾崩 戒奢华道光好俭
第五十九回 焚鸦片总督蒙冤 毁遗摺九泉含恨第六十回 憨兰嫔自取其祸 悍皇后大逞雌威
第六十一回 祖制重行皇帝惧内 谗言惑主太子亡身第六十二回 上行下效王府出命案 恩断义绝保姆逞威权
第六十三回 智公主除奸逐保姆 刁皇孙起祸闹宫廷第六十四回 天子悼亡佳人薄命 贵妃争宠皇后沉冤
第六十五回 现彗星各地起刀兵 撄敌氛全州动干戈第六十六回 咸丰帝嗣统诛奸臣 赛尚阿奉旨督军务
第六十七回 洪秀全定都续汉统 叶赫女入宫应异识第六十八回 花满凤城生丽质歌 闻梅阁动江城
第六十九回 枫落秋江官运冷月 笼春水女恨悲第七十回 一门孤寡伴旅魂 片舟万里惊噩梦
第七十一回 送奠仪张冠李戴 选秀女别母离家第七十二回 佳人有意点缀桐荫 天子多情名题四春
第七十三回 情场失恋果然演碧血 空斗参禅岂易逃红尘第七十四回 九重春色迷莺燕 一曲清歌引凤凰
第七十五回 平内乱曾国藩晋爵 启外交杜受田面君第七十六回 兰贵妃月下生皇子 咸丰帝永巷囚懿妃
第七十七回 联军乘虚窥北京 咸丰星夜走热河第七十八回 烧明园二春遇劫 成和约一党弄权
第七十九回 草遗诏龙驭上宾 索国玺虎将进宫第八十回 肃顺阴谋杀幼帝 懿妃妙计诛奸臣
第八十一回 为国除奸肃顺授首 吊民伐罪左李封侯第八十二回 同治帝优游燕市 安太监正法鲁垣
第八十三回 同治帝妙计选皇后 慈禧后秘议立嗣君第八十四回 病榻伤心书密诏 寝宫开嘴犯慈威
第八十五回 大义灭亲恭王贬子 小人设计慧妃讧后第八十六回 孝哲后绝食殉君 吴御吏尸谏大统
第八十七回 违祖训宫中演淫剧 失母仪市上访名医第八十八回 传奶妈西宫讳疾 焚遗诏东后晏驾
第八十九回 举丧仪慈禧抗法 争典礼恭王免职第九十回 清流党具摺驳朝旨 松筠庵会议保贤良
第九十一回亲王托病居家高道士募捐修庙第九十二回 光绪大婚归国政 庆王筹款建名园
第九十三回 慈禧后游览颐和园 李莲英值宿乐寿堂第九十四回 呈园图奏答买卖街 折荷花竟成名利场
第九十五回 福太太记联玉带桥 二格格读篆铜牛铭第九十六回 光绪帝大开群臣宴 西太后参拜灵雨祠
第九十七回 颐和园珍妃受责 御书房翁傅论才第九十八回 绘园图缪素筠得赏 用库款阎敬铭调任
第九十九回 报旧仇移祸珍瑾 擢新进起用康梁第一零零回 辞旧岁太后调五味 贺新年皇帝救二妃
第一零一回 庆元宵皇亲婚配 祝万寿中日交锋第一零二回 停庆典愁云惨雾 打败仗辱国丧师
第一零三回 安维峻军台效力 李鸿章全权议和第一零四回 马关会议割地求和 羊城谋泄弥天革命
第一零五回 荣禄夤缘升直督德 宗点剧讽西后第一零六回 康主事热心变法 恭亲王忧国病薨
第一零七回 谭嗣同微服赴小站 怀塔布藏摺献西后第一零八回 请剪发掀起政潮 练新兵议除旧党
第一零九回 袁世凯变计入京 康有为乘机逃沪第一零十回 光绪帝幽禁瀛台 维新党尽忠菜市
第一一一回 寇总管撞死深宫 珍贵妃再囚永巷第一一二回 接木移花成孽果 红灯碧血祸萧墙
第一一三回 废光绪册立大阿哥出 晓谕保护义和团第一一四回 拳民肇祸扰京师 义和捐躯谏太后
第一一五回 义和团围攻使馆 王子宾殉义市曹第一一六回 殉国难珍妃落井 改民服太后蒙尘
第一一七回 赛金花周旋内外 李传相劳卒病死第一一八回 炸督署志士捐躯 筹军饷华侨奋臂
第一一九回 深恨绵绵驾归宫 掖强邻耽耽祸廷东省第一二零回 阴气惨惨鬼闹园林 大言煌煌官禁鸦片
第一二一回 实弹击仇杀身成仁 满斛饮恨借酒消愁第一二二回 光绪帝饮恨宾天 慈禧后戒烟宴驾
第一二三回 两祧皇宗溥仪正位 一雪帝恨袁氏出京第一二四回 监国摄政前后参照 卖官鬻爵上下通行
第一二五回 汪精卫弹炸摄政王 温声才枪击孚将军第一二六回 黄花冈七二烈殉难 佛山镇三点会鏖兵
第一二七回 政以贿成贝勒受谤 路归国有川民争权第一二八回 革命军兴武汉失守 逊位诏下母子退政
第一二九回 阴谋帝制袁徐逼后 污蔑皇室溥伦封官第一三零回 昙花一现谋复辟 霓裳三奏泄春光
第一三一回 国民军铲除封建制 清帝妃实行平民化第一三二回 皇气消尽东陵被盗 民权勃兴南京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