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模板:苏轼资料汇总 - 苏轼研究   - 人物年谱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35:15

苏轼资料汇总

苏轼, 资料, 汇总 本文转自苏轼网: www.sushi123.cn
苏 轼 简 介 www.sushi123.cn/Article/Index.html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大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1]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划则开创了湖州划派。
生平
家世

宋代着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着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其弟苏辙自请贬职以轻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


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
文风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答谢民师书》中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
诗风

现存约四千首[来源请求],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歎,极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中国词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书法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原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画风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划主张“神似”,认为“论划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著作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划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另,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评价
南宋时,宋孝宗追諡其为「文忠」。
袁枚评苏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国学大师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当代作家李敖评论苏轼虽是达者,「但他的思想水准只是超级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于《赤壁赋》,并没有思想家式的细腻与深入。又掺入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旧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谓『汝唯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了。」
注本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着名有: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轶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与苏辙一同进京参加会考。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讚赏,原本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而取为第一的却是曾巩的作品,正是阴错阳差,弄巧成拙。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一段内容:“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众考官评议时皆不知其典故,后来拆封放榜后知道是苏轼所作,欧阳修便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再次询问苏轼,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大大称讚苏轼博学强记又能活用。原本欧阳修只是讚赏苏轼的文才,一番问答后更是对苏轼的胆识与聪颖讚誉有加。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因此赶不及第一时间奠祭,仪式一完成,这些参与典礼的大臣们希望赶去弔丧,但理学家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所以参加了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弔丧家。但是大家心里觉得这不近人情,有人就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还开玩笑说:「这是枉死市上叔孙通制订的礼。」狠狠地嘲笑程颐,闹了个哄堂大笑。而这件事,也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2]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供应素食,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甚么要喫素食?」程颐引经据典地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喫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但苏轼刻意唱反调,要求准备肉食,说:「为刘氏者左袒!」像汉朝周勃、陈平斗争吕后一族般,剑拔弩张。于是大臣如料理东西军一般,都选边站:范淳夫等人喫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喫肉。[3]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氾滥,庄稼大片被淹。组织民工疏濬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是为苏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濬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苏 轼 诗 词 www.sushi123.cn/University/Index.html  


永遇乐(明月如霜) 永遇乐(常忆别时) 浣溪沙(簌簌衣巾)
浣溪沙(山下兰芽) 浣溪沙(细雨斜风) 西江月(照野弥弥)

西江月(三过平山) 西江月(世事一场) 望江南(春未老)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水龙吟(小舟横截)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定风波(常羡人间)定风波(莫听穿林)


念奴娇(大江东去) 临江仙(夜饮东坡)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洞仙歌(冰肌玉骨)江城子(老夫聊发)


江城子(十年生死) 江城子(凤凰山下) 蝶恋花(花褪残红)


蝶恋花(灯火钱塘) 鹧鸪天(林断山明)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庭芳(归去来兮) 虞美人(湖山信是)


八声甘州(有情风)  更多

  苏 轼 文 章 www.sushi123.cn/hosting/Index.html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 轼 书 法www.sushi123.cn/Cheney/Index.html


前赤壁赋
  李白仙诗卷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归去来兮辞

祭黄几道文
  醉翁亭记

  天际乌云帖
  桤木卷帖

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苏轼治平帖
  王晋卿帖

  苏轼
书林逋诗后
  春中帖
  尊丈帖
  令子帖
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宝月帖
  啜茶帖

  新岁展庆帖

  苏 轼 研 究 www.sushi123.cn/Satellite/Index.html

《苏轼》
  《苏东坡在黄州》
  《苏东坡三部曲》
《苏洵评传》
苏轼创作思想的现代梳辨
  苏轼文学研究述略

光照文坛千古不朽——读苏轼的《前赤壁赋》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6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5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5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4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3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2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1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0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9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8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7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6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5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4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3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2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佳人篇)系列1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闰之篇)系列8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闰之篇)系列7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闰之篇)系列6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闰之篇)系列5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闰之篇)系列4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闰之篇)系列3
  苏 轼 传 记 www.sushi123.cn/Medicine/Index.html

译者序

过去童子时读古文,所读传记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记》的《刺客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最长的也不过《项羽本纪》。唐代传奇如《虬髯客传》、《长恨歌传》则是小说,去真正史实太远。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传记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国传记文章之长至排印成册者,似乎是开始于现代,但为数不多,其最为人所熟知者,我想是林语堂英文著作的汉译本,即《武则天正传》(Lady Wu)及《苏东坡传》(Thy Gay Genius)。这类文学创作之出现,与过去之历史演义小说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所受的直接影响,还是来自西方的传记文学,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 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

  原序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存心给他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去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还带了些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至于在行李中占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诸脑后了。那时我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或是翻译些他的诗文,而且,即便此事我不能如愿,我旅居海外之时,也愿身边有他相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

第一章 文忠公
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
  第二章 眉山
自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过名满天下的三峡,便进入了中国西南的一大省份——四川,再沿江上行,过重庆,直到水源,便可看见一尊大石佛,其高三百六十英尺,是由江边一个悬崖峭壁雕刻而成。在此四川省西部的边界,在雄伟高耸的峨眉山麓,就是乐山,当年在苏东坡时名为嘉州,岷江就在此处流入长江。岷江自大西北原始部落聚居的山岭上,汹涌澎湃奔流而至,与来自峨眉的另一河流汇合后,直向乐山的大石佛奔腾而来,洪流渐渐折向东南,然后向东,便一直流入中国海。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之外,便是眉州的眉山城,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座小镇以当地一个杰出的文学世家出了名。这一家便是苏家,亦即人所周知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