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外贸营销网站建设:<现代中餐礼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26:34

<现代中餐礼仪>


   毛永年、林莹夫妇毕业于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分别在银行、航空公司、HP计算机公司工作13年。后移民奥地利及美国,转而从事餐饮业,在奥地利开过中国餐馆,在中国台湾开过奥德餐厅且在美国开过法式餐厅;之后二人共同总结经验从事餐饮顾问工作,并著书传授西餐知识,接受邀请四处演讲,教授中西式用餐礼仪、餐厅经营管理、餐饮服务训练、葡萄酒、咖啡等专业课程。毛氏夫妇精研法、德、西、意、瑞、奥、美、墨式西餐,不仅品尝美食,研究美食,更进一步将东、西方美食相结合,创造新口味,并以之辅导年轻人创业,以国际性前瞻又独到的眼光,将最健康又经济的经营理念传授给创业者。十余年来辅导帮助无数中国同胞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开设各式西餐馆、咖啡厅、Wine&TapasBar、简餐店等。现定居北京,从事餐饮顾问、餐饮教学、移民创业辅导、咖啡加盟连锁事业、连锁餐饮食品设计等工作。

    林莹女士曾于2003年第一届中国台湾咖啡节担任台湾咖啡评审委员,并于2006年担任北京第一届咖啡师大赛国际评审委员。毛永年、林莹夫妇合著有《爱恋葡萄酒》、《爱上咖啡》、《西餐礼仪》、《欧洲美食游》、《世界香料之旅》、《旧金山美食游》等书籍。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比起欧美各国的历史发展要早许多。与历史一同进展的还包括中式料理,无论是烹调方法、烹饪技术、用餐工具。还是进食仪节等,随着时间一直在演进。但或许是因为“吃”是一种生物本能,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知道要以吃来维生,因此往往只想到用各种方法手段,寻找并处理各类食物,再把食物送进嘴里、吃下肚子就好了。有时忘记了“吃”应该要吃得斯文、优雅,不要出现丑态,更不要骚扰到他人用餐,否则人跟动物就没什么两样了。

    人的行为举止,和我们身体的骨架一样重要,骨架不正,则身体就会歪斜;外表穿着再光鲜亮丽,如果举止行为不得体,绝不会让人变得比较高级。外在昂贵配饰充其量只能让别人知道你很有钱,有能力购买许多东西包装自己。即使再名贵的配饰,也只是身外之物,其实一个人的气质,高雅的谈吐举止胜于此,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要想拥有这些财富一点也不难,那就要注重个人平时的行为举止,尤其要在吃饭时稍微用心,多加注意,以得体的用餐礼仪进食,让别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你优雅高尚的进餐举止。

    中国菜比起西餐和日式料理来说,要更为多样化,以食物的形状、大小、样式来讲,也是最最复杂的。有人说中国人吃得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几乎无所不吃,菜肴的形体内容更是千奇百怪,有长的、圆的、扁的、方的、干的、湿的、烫的、凉的、冰的、大块的、小块的、带骨的、带刺的、整个的、切碎的、有皮包着的、无皮的……西餐、日式料理的食物,通常都经过厨师细致刀法处理,平平服帖地躺在盘子里任人切割进食。但在中餐桌上,菜肴样式、形状复杂,如果只用筷子夹食,有时候确实不便,还需要用到手指头甚至汤匙的帮忙,才能吃得尽兴。因此吃中国菜的仪节,与优雅的吃相就更为重要,不会给共餐其他人造成视觉和听觉的暴力,影响别人用餐情绪。中华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菜肴烹调也极尽讲究之能事,虽然用餐工具比西餐要简单许多,用餐仪节比西餐要简约一些,但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

    方。习惯成自然的用餐举止,不一定就合乎礼节;懂得礼节却不实行,那就跟不知道一样。身为礼仪之邦的一分子,在用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讲究好吃,也要注意吃的礼貌、吃的态度、吃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教养与气度。

总序 一、宴客的学问

    餐桌是一个绝佳的沟通平台,因为有菜肴餐食作媒介,还有酒水的鼓舞助兴,人们藉此能够扩大交友圈子,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的误解和摩擦,尤其美食佳肴在口中散发出的美妙感觉,会使人们的情绪愉快、放松。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下,很容易让陌生人变成知己,让不熟悉的人变得熟悉起来。因此有人说,餐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调节器,真是一点儿也不错。

    不仅如此,餐桌还是一个人展现个人素质、品位与才华的最佳舞台,一个具有良好餐饮礼仪、懂得应对进退、表现大方得体的人,很容易在一餐饭后,就结交了许多朋友,架设起友谊的桥梁,营造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氛围。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讲究餐饮礼仪,又没有良好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小家子气、不拘小节的行为,一餐饭虽然只是细节的不注意,但可能使聚餐吃饭的好事变坏事,甚至有可能造成让别人瞧不起、朋友丢失、上司不满、客户流失、应聘失败、职位不保等问题,花钱请客吃饭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招致反效果,得不偿失。

    聚餐的时候,无论是宴请他人,还是应邀赴宴,每个人除了代表自身外,有时还可能同时代表家族、公司、团体、民族,甚至国家出席,如果表现不得体,不但使自己丢脸,还让所代表的整个组织没面子,因此,讲求用餐时的礼仪,尤为重要。

    宴请吃饭,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许是解闷打发时间,也许是老友相聚话家常,也许是投桃报李感谢帮助,也许是找人帮忙沟通关系,还可能是庆祝过生日、结婚、乔迁、考上重点大学等,当然更可能是为了找对象、追朋友而请客。钱钟书先生在其《吃饭》一文中说:“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也就是说有时宴请吃饭讲究的其实不只是吃饭吃菜,而是有其他目的;正如嫁阔佬的小姐,并不一定是为了爱情而结婚,而可能是为了找个长期饭票有稳定的生活而结婚。有人说,“吃饭也出生产力”,还有人认为请客吃饭是一种投资不大、回收不小、十分体面而又毫无风险的“创收手段”,所以为了达到目的,要想出五花八门的各种理由,安排聚餐来宴请相关人士。一般说来,人们对于别人直接的请托和要求常常会拒之门外,但是对于有人请客邀宴则往往不设防而很容易接受。俗语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一餐饭后,酒足饭饱,自然容易开门见山,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但是如果想要做东请客却遭到拒绝,一定不要沮丧失望,要泰然处之,再接再厉,寻找更好的请客理由,坚持有耐心地不断邀请,必定会有达成目的的一天。

一、宴客的学问 一、宴客的学问

    餐桌是一个绝佳的沟通平台,因为有菜肴餐食作媒介,还有酒水的鼓舞助兴,人们藉此能够扩大交友圈子,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的误解和摩擦,尤其美食佳肴在口中散发出的美妙感觉,会使人们的情绪愉快、放松。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下,很容易让陌生人变成知己,让不熟悉的人变得熟悉起来。因此有人说,餐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调节器,真是一点儿也不错。

    不仅如此,餐桌还是一个人展现个人素质、品位与才华的最佳舞台,一个具有良好餐饮礼仪、懂得应对进退、表现大方得体的人,很容易在一餐饭后,就结交了许多朋友,架设起友谊的桥梁,营造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氛围。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讲究餐饮礼仪,又没有良好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小家子气、不拘小节的行为,一餐饭虽然只是细节的不注意,但可能使聚餐吃饭的好事变坏事,甚至有可能造成让别人瞧不起、朋友丢失、上司不满、客户流失、应聘失败、职位不保等问题,花钱请客吃饭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招致反效果,得不偿失。

    聚餐的时候,无论是宴请他人,还是应邀赴宴,每个人除了代表自身外,有时还可能同时代表家族、公司、团体、民族,甚至国家出席,如果表现不得体,不但使自己丢脸,还让所代表的整个组织没面子,因此,讲求用餐时的礼仪,尤为重要。

    宴请吃饭,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许是解闷打发时间,也许是老友相聚话家常,也许是投桃报李感谢帮助,也许是找人帮忙沟通关系,还可能是庆祝过生日、结婚、乔迁、考上重点大学等,当然更可能是为了找对象、追朋友而请客。钱钟书先生在其《吃饭》一文中说:“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也就是说有时宴请吃饭讲究的其实不只是吃饭吃菜,而是有其他目的;正如嫁阔佬的小姐,并不一定是为了爱情而结婚,而可能是为了找个长期饭票有稳定的生活而结婚。有人说,“吃饭也出生产力”,还有人认为请客吃饭是一种投资不大、回收不小、十分体面而又毫无风险的“创收手段”,所以为了达到目的,要想出五花八门的各种理由,安排聚餐来宴请相关人士。一般说来,人们对于别人直接的请托和要求常常会拒之门外,但是对于有人请客邀宴则往往不设防而很容易接受。俗语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一餐饭后,酒足饭饱,自然容易开门见山,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但是如果想要做东请客却遭到拒绝,一定不要沮丧失望,要泰然处之,再接再厉,寻找更好的请客理由,坚持有耐心地不断邀请,必定会有达成目的的一天。

一、宴客的学问 二、常见的用餐形式

    1.公、商务宴会

    这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对于出席人数、穿着打扮、菜肴选择、席次安排、宾主致词、音乐演奏等等各方面,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对于用餐环境、餐桌布置、活动主题、进行程序、上菜节奏等方面,也同样非常注重并讲求合乎礼仪。公、商务宴会如果举办成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如举办不成功则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到每个小细节,宴会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任何差错的发生。

    2.私人宴会

    是一种交谊性的宴请,以联络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沟通信息为目的,例如生日宴、婚宴、迎送宴、节日宴、纪念宴,亲朋相聚、乔迁之喜等。私人宴通常没有太多的讲究与礼仪限制,主办者与被宴请者都以私人身份出席,通过宴请吃饭表达彼此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寄托。私人宴要充分考虑到赴宴客人的特殊饮食习惯,例如回教徒不吃猪肉、素食者不吃荤、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许多农民不吃牛肉等,尽量安排得让所有人都满意。

    3.便餐

    是一种不拘形式、亲切随意的进餐方式,不排席位,也不需太过讲究菜色,家常便饭轻松愉快,只要注意用餐环境与餐食的卫生清洁即可。

    4.工作餐

    可以说是一种简便的商务餐,有工作关系的业务伙伴,以用餐方式,边吃饭边交换信息、洽谈业务,创造有利的进一步接触的氛围。这种餐会不适合不相关的人士参与,也不适宜安排在周末、假日等属于私人的时间进行。工作餐可以在一天中不同时间举办,可以是早餐会,也可以安排成午宴或晚宴,但最好不要安排在晚上,以免占用晚间私人下班后的时间。

    5.自助餐

    是一种灵活方便、不太拘礼的现代用餐方式,可以同时款待人数较多的宾客,各种口味菜肴可以混合搭配,也解决了众口难调的困难,用餐费用容易掌控,也不用为安排座次而为难,餐时饮料自己取用,食用多少自己调整,用餐气氛轻松随意,年纪轻的人一般都很喜欢这种无拘无束、一个价钱吃到饱的用餐形式。

    6.鸡尾酒会或茶会

    是一种以酒水、茶水和一口食物为主体,轻松、自助式的接待聚会。会场气氛活泼、随意,宾客可以随意走动与人交流、接触,通常不设座位,举行时间也比较灵活,但通常会选择在下午进行,客人在起迄时间内可以自由地来去自如不受限制。参加这种酒、茶会,女士最好背带式皮包,不要用手拿式的皮包,因为往往一手持杯,甚至还须同时持盘装食物,最好能保持空出一只手,以便随时与人握手打招呼。另外还须注意,参加这种聚会,是以与人沟通交流为主要目的,不是以吃喝为主,因此不要一次取用太多吃食,或者大吃猛喝吃相难看。

一、宴客的学问 三、怎么选择用餐时间和地点

    用餐时间的选择应该主随客便,先与主要客人商量,以其方便的时间定用餐时间,可以是早餐,也可以是午餐或晚餐。一般而言,工作餐常选择在午餐时间,用餐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正式宴会则多为晚宴,所需时间为1.5小时至2小时。

    挑选用餐地点要考虑许多方面,首先要选择一个档次较好、环境优雅安静、食物质量佳、餐点口味好、价格合宜、服务优良、卫生条件好、能容纳所有客人的餐厅或酒店;其次考虑对客人尤其是主要客人,交通是否便利,距离以越接近主要客人越好为原则,并考虑是否有附设停车场等设施。用餐地点还必须选择容易找到的地方,有的酒店居于巷弄深处,必须左弯右拐才能到达,对于不熟悉当地的客人,天黑后寻找正确地点可能造成困难。最安全的选择方法是,请熟人先去尚不熟悉的餐厅,先探路考察尝新;请不熟的人去熟悉的餐厅,各方面状况事先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避免意外尴尬的情况发生。

一、宴客的学问 四、如何安排菜单

    菜单安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以主要客人为重点考虑对象,他是否有饮食禁忌、是否有宗教禁忌、是否有健康禁忌、是否有饮食偏好等等,尽量投其所好,提高主宾满意度。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菜肴的量不宾能太少,但也不必过多,吃不完浪费了可惜;另外菜点口味、烹调方式、食物材料、菜肴摆设、制作精细度、盛装餐具等,都要有所变化,才不会单调乏味;最后要考虑所选菜肴的价格是否合宜,会不会超出预算额度?应该搭配何种饮料酒水才适当并且相得益彰?

    如果主宾没有任何饮食禁忌,也没有特别的饮食偏好,那么安排菜肴时,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具有中国特色、本地特色、餐厅特色或是主人拿手的菜肴,让主宾品尝当地招牌菜,尤其对他而言是新鲜没吃过的餐点,保证会让他留下永远的回忆。

一、宴客的学问 五、现代宴席的内容简介

    现代宴席一般是以10~12个人为一(圆)桌,每桌菜肴以12~14道为原则,菜肴可以区分为六个项目:冷盘、热炒、大菜、汤类、点心、水果。冷盘是开胃凉菜,通常在开席前就已经放置在餐桌上,数量不拘,可多可少,分量不一,可大可小。开席后先上热炒菜肴,有2~4道,烹调方式以爆、炒、煎、炸、烹等快速方法为主,菜肴一般热鲜爽口、色泽丰润,搭配饮酒非常适当。大菜是宴席中的主角,主角若是鱼翅则整个筵席称为鱼翅席,主角如果是鲍鱼则整个筵席称为鲍鱼席,大菜成本占整个宴席的一半左右,是整套宴席的精华重头戏。甜汤或甜羹,是宴席中爽口解腻的配角,所占比重不高,但仍然不可或缺,视季节和需要,可以安排在用餐中或汤品后上桌。点心有甜有咸,是在宴席结束前、大菜和汤品之后上桌,点心道数多寡不拘,通常是一些糕、粉、面、饺子、包子等食物。最后一道水果,是为了让客人助消化、润喉、解腻、醒酒用的,如此这般将宴席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一、宴客的学问 六、订餐技巧

    预约订餐是客户和餐厅互相给予对方的承诺与保证,订餐可以使用电话预订或电传预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在也开始流行网上订餐。但是对于尚不熟悉的餐厅,请客用餐前最好还是自己亲自到现场,查看一下各方面条件是否合适,再决定订餐与否。

    订餐时,一定要先对餐厅或酒家提供的菜色品类、收费标准、菜肴分量、场地可否容纳宴请的全部客人、可否自带饮料酒水、有无优惠赠送、有无免费停车、如何布置现场等各方面状况详细询问清楚,与对方沟通餐宴的目的、状况与期望,并且具体提出要求和建议,例如将套餐中的某道菜换成另一种、每个餐桌上都要有鲜花摆饰、赠送生日蛋糕、赠送每位客人小礼物等。

    订餐时所有说定的条件,一定要请餐厅或酒店人员记录下来,白纸黑字才不会口说无凭,双方签订订餐合同,并预付少许订金(有些餐厅不要求付),以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的合同并须注明,订餐的变更和取消条件,以免万一发生,届时产生争执;通常大型宴会在一个月前、小型餐宴在一周前通知取消,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签约时注明取消条件,或许连订金也可以退回。

一、宴客的学问 七、现场点菜的原则和技巧

    到餐厅吃饭,目的不但是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因此在点菜的时候,要注意不铺张、不浪费、不超支、不打肿脸充胖子,把菜肴数量点得恰到好处,让来宾吃得尽兴而归。餐宴客人如果年长者或女士居多,热炒菜肴点菜数量大约与就餐人数相当即可;若年轻人居多,则点菜数量大约以就餐人数加2为原则;如果是商务餐宴,那么热炒菜数量可以控制在就餐人数加1。当然还可以适量加点一些冷盘小菜,这样在热炒菜上桌前,台面不空,大家不会无聊,可以边吃开胃增进食欲,边饮酒叙旧沟通感情。

    一般来说,入席后主人会请在座客人点菜,点菜如果是由客人主导,那么可以每人轮点一道菜,或尊重女士意见由女宾来点,或由长官、领导来点菜皆可;客人点菜的原则是不要有“敲竹杠”的心理专点贵菜,要点一些价格适中,大家都可以吃的菜,而且对别人点的菜,不要挑三拣四地嫌这嫌那。

    点菜若是由主人来点,那么要先问问在座者有无特殊忌口,有无特殊偏好口味,然后再挑选1/3高档菜肴,搭配2/3中低档菜肴,并在其中注意选取该店的特色菜式;点选的菜肴还要注意需有不同材料、不同烹调法、不同味道、荤素兼具等,充分考虑到膳食平衡结构。点菜主人,有如餐桌上的设计师,搭配布置全系于他一人,因此对于菜肴的布局必须考虑周详,才能让每位宾客都满意而归。点完菜后紧接着要点主食,通常北方人爱吃面食,如面条、馒头、花卷、水饺、面饼等,南方人则爱吃米饭或米类制品。

一、宴客的学问 八、如何点酒水

    俗语说,“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宴席上如果没有酒,至少会让客人感受到无酒不欢、无酒不敬。餐饮餐饮,有时候在宴席上,“饮”往往比“餐”还重要。有人说“酒菜不分家”,有美食再搭配上好酒,的确是人生至高享受。如果说点菜主人是餐桌上的设计师,那么餐桌上的酒就是宴会的指挥棒,因为酒杯一拿,互相干杯,宴席开始拉开序幕;随后大家相互敬酒、劝酒、闹酒、划酒拳,气氛热烈进入高潮;最后喝尽杯中剩酒,门前一清,宴席结束。整个宴会的起承转合,所有进程都由“酒”来象征指挥。酒不但是餐宴中增进感情的媒介,适量饮用更是与宴者健康的保护神,因为白酒中含有高度数乙醇,乙醇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据说医疗上如果暂时没有专用酒精来消毒杀菌,医护人员常以含50%以上酒精度的白酒应急代替使用。中餐桌上大家用各自的筷子夹同一盘菜、用各自汤匙舀同一碗汤,很容易造成交互感染,传染疾病,适量饮用些白酒配餐,能够帮助消毒杀菌,减低疾病的传染。

    用餐时候可供点选的饮料方面,通常有茶类饮料(普洱、菊花、香片等)、碳酸饮料(可乐、雪碧、七喜等)和软性饮料(各种果汁、矿泉水等)。一般而言,对于无酒精饮料的点选原则,是无糖的先、含糖的后;无汽的先,有汽的后。例如:中餐厅一般先奉茶给客人,待客人提出要求再上果汁可乐等含糖饮料。喝无酒精饮料的客人通常选定一种饮料后,不会在用餐过程中再换另一种饮料。

    至于点酒方面,首先要尊重客人对酒的偏好,爱喝啤酒的人,千万不要勉强他喝白酒;其次可以遵循的原则是高档菜配高档酒,低档菜配低档酒,这样才能使酒和菜质量相当,相得益彰。有时为了讨个吉祥好彩头,可将酒与宴席主题相结合,例如:婚宴选用“喜临门”、“双囍”酒;金榜题名选用“状元红”酒;寿宴选用“寿先酒”、“麻姑酒”,家庭聚餐选用“全家福”酒等。一般说来,中餐宴席的酒,最好选定后就从一而终,因为混喝多种酒很容易醉。但如果必须饮用两种以上的酒时,可遵循的原则为:低度酒先,高度酒后;清淡酒先,浓郁酒后;普通酒先,名贵酒后;干味酒先,甜味酒后;新酒先,陈酒后;有汽酒先,无汽酒后。

    现代中国台湾和欧美较高级中餐厅,宴席吃饭大都采取由服务员分菜的分餐制,或是遵循采用“公筷母匙”制,而不用个人筷子直接夹取同一盘菜肴食用;同时为了健康因素,也为了不麻痹味蕾而能更好地品尝美食佳肴,宾客通常都以酒精度8%~15%的红、白葡萄酒佐餐。葡萄酒配餐,除了第一原则“红酒配红肉(牛、羊、猪等)、白酒配白肉(鸡、鸭、兔、海鲜等)”外,再就是依照口味来选择搭配,也就是以口味清淡的酒配口味清淡的菜、口味浓郁的酒配口味浓郁的菜。比如说红烧牛肉,就要搭配味道浓郁的红葡萄酒最适合,因为红酒中的单宁可以中和平衡酱汁浓厚的口感;“醋”可以说是红酒的克星,因此具酸味的食物或以番茄水果入菜的菜肴,搭配口感丰厚的白酒较适合。用餐如果喝两种以上葡萄酒,那么先喝白酒再喝红酒,有甜味的葡萄酒是在饭后配甜点时才喝的酒。

    葡萄酒与中餐菜肴也是可搭配的,而且搭配得宜时,可以让餐与酒相得益彰、互添风采。中国菜风格多元,口味变化大,搭配葡萄酒时要视菜肴口味浓淡,再挑选最适当的葡萄酒。一般而言,四川料理的口味香、辛、辣、浓,适合搭配半甜或清爽口感的白葡萄酒,如雷司令(Riesling)、琼瑶浆(Traminer);如果一定要搭配红酒,可以选择较辛辣的葡萄品种,如希哈(Syrah)、歌海娜(Grenache)或金芬黛(Zinfandel)。北京菜与北方料理及蒙古菜因为使用大量肉类与大麦制品,适合搭配红葡萄酒,尤其是烧烤的肉类,如烤羊肉、烤鸭、蒙古烤肉等,与中高度浓郁的梅乐(Merlot)或是黑比诺(PinotNoir)都很搭配,能够带出肉的风味。上海菜与江浙料理的特色是丰盛的海鲜料理及浓郁略带甜味的酱汁。海鲜料理适合搭配莎当妮(Chardonnay)等果香味重的白葡萄酒;肉类菜肴则可搭配法国及意大利的中等浓郁红葡萄酒。广东料理五花八门味道温厚,可以广泛搭配不同的红、白葡萄酒与香槟。例如饮茶的点心可以搭配果味重的不甜红、白葡萄酒;烤乳猪、脆皮鸡等适合搭配浓郁的莎当妮或清淡的红葡萄酒如薄酒莱(Beaujolais)或年份香槟;鱼翅汤或炖鲍鱼适合搭配布根地顶级白葡萄酒或夏布利(Chablis)白葡萄酒;糖醋排骨则适合雷司令、琼瑶浆或薄酒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台菜料理有许多可口小菜,细致的质地与口感,适合搭配清淡顺口的不甜白葡萄酒、玫瑰红酒与无年份香槟,但三杯鸡这类重口味且又浓郁的菜肴,则适合配莎当妮白葡萄酒或清淡果味香醇的红葡萄酒。

一、宴客的学问 九、巧手安排一个让人忘不了的餐宴

    发出邀请:邀宴的方式很多,简单的方法是发讯息、打电话、传真、发e-mail、手写短笺,或自制卡片等,正式邀宴则应印制请柬或请帖,寄发或直接送达给客人,请柬上要注明宴会日期、时间、形式、主题、主(办)人名称、请客地点、服装要求等。诚意邀宴要给予对方充分准备时间,正式宴会通常在2~3周前,甚至一个月前就应发出;普通聚餐也应至少在一周前通知;工作餐或便餐则可临时决定或于前一、二日才告知。女孩子心细手巧,如果要让客人有个难忘的餐宴,可以自己设计造型特殊的请帖卡片,让人从开始就有新奇、新鲜感。

    现场布置:首先要观察用餐现场的灯光与色调,如果有可能,尽量把灯光明亮度调得恰到好处,不要太强烈刺眼,也不可黯淡晦涩。明亮的色调会使人欢愉、舒畅、兴奋、有活力,暗沉的色调则使人稳重、宁静、平和、沉郁。现场要根据宴席主题设计布置所需要的主色调,以烘托现场气氛,提高宾客用餐满意度。用餐若安排现场演奏,要确保音乐声音不要过大,而且演奏者与宾客的距离不要太近。餐宴场地通常会适度安排新鲜花草盆景装饰,将餐厅点缀得春意盎然、生机蓬勃;餐桌铺上台布后,还应摆放台花装饰,但要注意桌上的花朵最好是没有香味的,以免影响宾客品尝美食的嗅觉和味觉感官。餐宴现场若有可能,还可以放置一些古玩、字画、雕刻、工艺品等,以增加现场文艺与美学品位。寿宴、喜宴可以挂上大“寿”字或“囍”字,以增强现场主题气氛。大型餐宴还应该将所有桌子编号,并把编号架以及宾客座位名单放在每一张桌上,让客人能够清楚看到,以便宾客找位子入座。另外,不同造型与颜色的气球,以及闪烁的各色灯串也是点缀用餐现场、烘托热闹气氛的好配饰,可以斟酌使用。

    最后检查:餐宴开始前2~3小时,要根据检验单(checklist)做最后确认,以保证餐宴不出问题,能够顺利进行到结束。

    检验项目例如:

    ○桌次、菜单与座位卡是否放妥在每张桌上?

    ○鲜花是否放置妥当,有无凋谢枯萎?花上是否有虫?

    ○酒水饮料是否准备妥当?该冰的都冰了吗?

    ○有无准备停电用蜡烛与火柴?

    ○灯光是否完好无损?

    ○麦克风与音响是否调整好了?要试音。

    ○温度调节设备是否已启动?室内温度合宜否?

    ○现场卫生是否已完成?

    ○桌椅、餐具是否已放好?是否清洁?

    ○确认厨房冷、热菜品准备无误。

    ○确认现场各式张贴、照片、装饰品都在其位,完好无损。

    ○确定所有接待人员、摄影人员都已到场,做好准备。

一、宴客的学问 十、应邀与赴宴

    接到餐宴邀请,无论能否出席,礼貌上一定要尽快回复,可以采取打电话回复或信函答复的方式。接受了邀请就不要轻易更改,如果真的遇到临时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一定要即刻向主人解释、道歉。赴宴前要清楚地知道餐宴地点如何到达,有无对出席者服装的特殊要求,有无邀请配偶出席等。赴宴要准时,服装仪容要得体,女士应该适度化妆,发型也要梳理美观。一般而言,男士穿深色西装打领带即可,女士穿着洋装、套装皆可,再搭配皮鞋、皮包及适当饰品;切勿穿着牛仔裤、球鞋出席,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这场宴席,也不懂得基本餐饮礼仪。应邀赴宴还要注意,不要临时带些不相干且未受邀请的其他人一同出席,会让主人临时不好安排,并且觉得你有不识相、打秋风、蹭饭的嫌疑。

一、宴客的学问 十一、初次见面

    1.打招呼

    与人见面打招呼是表达友善的一种方式,无论对方是熟人还是第一次遇到的人。见到熟人不招呼,或是别人对你打招呼你却不予理会,那都是很失礼而且不友善的行为。打招呼的方式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您好”、“早上好”、“晚上好”就可以了,如果是熟人,应该加上职衔和姓氏,如:“您好,王董。”、“林先生,您好。”再接着闲话家常。打招呼的时候,目光要注视对方,展示友善的微笑,跟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老远高喊,也不要紧贴到对方身边。今天碰到的人第一次打招呼后,如果又碰面就不须重复打招呼,只需微笑或点头示意即可。打招呼通常是年轻的先向年长的问候,男士先向女士问候,身份低的先向身份高的问候。在与人交谈打招呼中,不光遣词用字要巧妙,而且说词话语要尽礼仪,更需要配合真诚的态度、温和的笑容,才能真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2.介绍认识

    参加宴席或是在餐桌上,常常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人,想要多交朋友与对方相识,就需要采用为他人作介绍或自我介绍的方式,作为沟通的桥梁。通常介绍人由主人或是与双方都认识的人来担任。为他人作介绍时,介绍的顺序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个人介绍给团体。介绍时候的手势,一手向外伸出指向被介绍人,手指并拢、掌心向上,态度要友善热情;作为被介绍的一方,在被介绍时,应该热情地与对方握手,面带微笑,以柔和、诚恳的目光注视对方,口中并同时打招呼说“你好”、“幸会”等问候语。如果将年轻者或职位低者介绍给年长者,年长者可以坐着答礼,但如果将年长者或职位高者介绍给年轻者,年轻者则应该立刻站起来回礼;将男士介绍给女士时,女士可以坐着答礼,但相反将女士介绍给男士时,男士应该马上站起来接受介绍认识。

    3.自我介绍

    有时候当场没有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来为彼此介绍互相认识,为了打破尴尬局面,可以率先自我介绍,化解陌生气氛。介绍自己的时候,要先报上自己的姓名、职业、任职单位,态度要真诚恳切、庄重大方、自信友好、热情亲切,面部表情要和谐友善、面带微笑,目光要注视对方眼睛,同时伸出手与对方相握,或是双手递上名片,并以“你好”等问候语来打破沉默。

    4.握手

    宴席前与人初次见面,或宴席后要离开前,都需要与人握手问候或道别。通常握手是伴随着自我介绍或被介绍认识他人时,同时做的动作,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复杂的礼仪规范,并且可以表达出丰富的交际信息。与人握手一定是用右手,将右手伸出,大拇指朝上,虎口张开,其余四指并拢,以手掌和手指与人相握。握手两人如果是站着就都站着握,否则就都坐着握;如果一人坐着而另一人走过来握手,则应立刻站起身再握手,除非是女王陛下或无法站立的残疾人士。与人握手的时候,眼睛要注视对方,面带微笑,态度诚恳友善,手必须清洁干爽,握手力度要适中勿过重或过轻,握手时间约3秒钟勿过久,握手时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而且左手应自然下垂,不能放在口袋里,也不能拿着正在吸的烟(香烟要熄掉或放在烟缸上)。通常握手是由女士、长者、身份职位高者先伸出手,别人再接受握手;与平辈朋友见面,则由谁先伸出友谊之手皆可。握手的时候要先脱除手套,握住对方手后不要频频摇晃,紧握一下即可;和女士握手不要以双手相握,而且握手时要避免加上任何小动作,例如用大拇指磨擦对方手背或用食指抠对方手心等,会让人误以为在做性暗示;握手的时候要专注,不可以握着对方的手,又和第三者谈笑,当然更不能同时持着手机通电话。

    5.交换名片

    交换名片是与人初见面时,伴随着自我介绍或被介绍认识,紧接着握手之后做的动作,以粗浅了解对方,并拉近彼此的距离。名片代表一个人,因此必须很慎重地处理名片。自己的名片一定要放在名片夹里,不要随意放在票夹或皮夹内,更不要将名片放在裤子口袋里,不但会折坏,而且把带有体温的名片递给别人,也是很不礼貌的。名片可说是“第二身份证”,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个人名片的干净和完整。收到别人名片更不可用不经意的态度随手乱塞,那是非常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应该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或是放在桌子上。放在桌上时,不要在上面压上杯子或文件,更要小心别把对方的名片掉到地上,那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如果对方名字里有不确定发音的字,最好礼貌地向对方请教,不要假装知道。与人交换名片应该要站着交换,站着表示你对对方的敬意,如果两手都空着,应该用双手将名片正面朝上递到对方胸前,以便于别人接收阅读,并同时报上你的姓名。由职位低的人、晚辈,或主人先奉上自己的名片并报上自己姓名是一个固定原则。接到对方名片时要记住说谢谢,双手承接对方名片后,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快速浏览一遍名片上的信息,才能对对方先有进一步概括的了解。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迭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别像发扑克牌一样随手乱丢。当对方有好几人时,应该由地位最高的人开始交换,逐次由高而低,但是如果对方有一二十人时,就未必要遵照此法则,不妨由身旁的人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视现场情况而定)一一交换起。交换名片后,要用心牢记每个人的姓氏,才能亲切称呼他人,千万不要记错姓名喊错人,那是非常失礼的。

二、细说餐桌礼仪 餐具的使用方法(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76/4471-1213609676.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结帐(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94/9416-1213609694.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谈吐痰(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06/3038-1213609706.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离席(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38/3855-1213609738.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到达餐厅(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51/2827-1213609751.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预约(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72/9868-1213609772.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交谈(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60/7366-1213609860.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手机(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73/9707-1213609873.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剔牙(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86/4490-1213609886.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抽烟(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97/4842-1213609897.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用餐姿势(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09/5832-1213609909.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餐巾(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22/6562-1213609922.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私人物品的放置(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35/4330-1213609935.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中途离席(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48/7150-1213609948.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服装仪容(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60/3697-1213609960.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点菜(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74/8870-1213609974.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管制孩子(图)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86/6990-1213609986.jpg

二、细说餐桌礼仪 一、预约

    从小我就被教育着做人不妄言,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因此不能轻易承诺,因为必须要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负责。两年前我来到祖国的首都北京,过去在地理、历史课本上读到的地方,现在亲临目睹,心情甚是激动、兴奋不已。在北京陆续参加许多活动,认识不少朋友,北京人真是豪放热情,初次见面就被邀约“明天一起吃个饭吧”。就为这句话,第二天我整天从早等到晚,也没接到吃饭订时间的电话。几次之后,我终于了解,原来那是北方人的随口语,不能当真,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在北京新买的房子终于交房了,跟不同厂商选购了许多家具,约好明天送来,但是明天什么时候呢?每个人给的答案都一样,永远是“送来前会打电话”。可我还不住在新房,不说好时间,我不是要在空房里从早等到晚吗?如果他们能告诉我一个比较准确的时间,我就好作安排了。

    我有一次约一位还不太熟的朋友,在北京有名的雅秀服装市场美食街见面,约好的时间下午三点钟他没到,我心里想八成是因为北京的交通堵塞使他迟到了;又等了半小时他还没到,打个电话去,他说马上到;再等半小时他还没到,又打电话过去,他说在路上就快要到了;最后终于到了,到达的时间是下午四点五十分,对于这样一位朋友,我的感觉是他说话没有信用,绝对不能与他共事或合作。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男士,约我见面想要谈请我担任顾问的事情,说好下午两点在咖啡馆碰面,我准时到场但是咖啡馆客满没位子,只得站在咖啡馆门口等候;两点十分这位男士还没到,我打电话过去,他说已经在隔壁大楼了;

    又过了十五分钟,我想就是不用走即使用爬也该爬到了,可是这位男士还是没到;终于在又过了十分钟之后,这位男士姗姗来迟,我都已经准备打道回府了。论年纪我是长辈,论事情是他有事要我帮忙,论道理他订的时间他应该遵守,甚至应该早到等候我才对。他嘴里虽然说抱歉,但是表现出这种不尊重人的行为,早已被我列为拒绝往来户,再不用谈什么顾问的事了。

    中国人在生活上不习惯预约,到餐厅吃饭一般更没有预订的习惯,去餐厅都是到了吃饭时间想到了就去了,因此难免会碰上餐厅生意火爆,没有空房间或者没有位子的情况。只不过有些人都很阿Q,此时就会说,“这家没位子就换一家吃饭吧!”而餐厅方面也常会觉得接受预订很麻烦,不但要排序时间,还要安排桌子等候,反正客人谁先来谁就先坐不就得了吗?因此在中国除了大型酒楼、餐厅,接受结婚喜宴、寿宴、大型聚餐等,一般是没有预约吃饭的习惯。洋人做事就不一样,基本上他们很少临时起意做什么事,凡事都是按照计划进行,例如:拜访朋友一定事先联络,绝不会贸然登门造访;每天一定有日程安排,要采购、要约会、要请终点工清扫,甚至到美容院洗头,都先用电话预约好时间,再依照排定的行程表进行;对于吃饭这件事也不例外,必定先打电话到餐厅预订好桌子,再跟朋友确认时间地点,届时准时到达。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时间的准确性都要求严格,约定好的时间只可以早到不可以晚到,如果因为临时有不得已的情况会迟到,也必定在约定时间前,先以电话通知友人及餐厅,绝不会让别人在不清楚状况的情形下苦苦等候。

    我在北京常常搭乘公交车出门办事,在车上我注意到祖国多数同胞不戴手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使许多人没有时间观念?戴手表几乎是欧、美、中国台湾的人们出门的基本配备之一,随时需要知道时间,才好早作各项安排。而养成事先预约的好习惯,更可以减少时间浪费,使做事有效率,并能充分规划及运用宝贵时间。这样予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岂不是科学时代应该有的基本生活态度?

    ○到中式餐厅用餐,要视餐厅等级,决定是否需要事先预约,预约后应准时到达餐厅用餐,以免逾时太久,桌位被取消。

    ○预约时应清楚告知用餐日期、时间、人数。如要订生日宴、满月宴、婚宴、素食宴等酒席宴时,务必详细告知,以使业者早做准备。

    ○预约用餐越早越好,最好提前一周预约,以免向隅。

    ○预约用餐若因故不能准时到,务必通知餐厅可能会延迟抵达,请餐厅保留座位。用餐人数有变时,也要尽早通知对方。

    ○预约用餐若因故不能举行,务必给餐厅打电话通知取消。

    ○预约订餐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当然也可以亲自登门预订,顺便看看餐厅环境是否适合举行此次聚餐。少数餐厅也可以使用传真或计算机网络预订。

    ○预约时可以同时预订特殊、费时料理,也可以预先订下特定想坐的桌位。

    ○需要餐厅方面加以配合或需特别布置场地等要求,也应在预约时先和餐厅业者的有关人员商量妥当。

二、细说餐桌礼仪 二、到达餐厅

    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但是从许多生活细节上,都可以看出不少人并不是那么懂得礼仪、注重礼仪。

    就从我们去餐厅吃饭的那刻说起,到达了餐厅门口,无论餐厅大小,有些人通常都非常主动,会自己进入餐厅直接找位子坐下,再高声呼唤服务员送上菜单等。其实到餐厅用餐就有如登门拜访老友,当然必须朋友开门迎接后才能进入别人家大门;如果门口暂时没人,就算大门开着,也不能自己随便走进去!乱闯私宅是容易造成误会的。据说在美国,未得允许乱闯他人宅第,主人可是有权开枪自卫而且不犯法的。进入餐厅就犹如进入民宅,首先应该等候该餐厅人员招呼后,再进入餐厅才不显突兀。比较高级、收费较高的餐厅,入口处必定会有接待员,客人上门时他们会边问客人有几位,边为客人带位。但是我注意到许多客人此时常常无形中流露出“客人是上帝”的神态,昂首、阔步、挺腹、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地带头向内走,完全没有在意接待人员的带领,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对于他们这等月入几百元的小人物,似乎正眼也不瞧一下,当然更不予搭腔理会,摆出爷们儿的派头,似乎要显出自己的身份地位与众不同。其实恰好相反,在我看来正显示出这种人的自卑心态,暴露出他们自己的品位与气质皆不高,顶多也就是暴发户而已。回想二十多年前,我在维也纳开中国餐馆的时候,奥国客人当时来吃饭,就已养成在入口处等候带位的习惯,绝对没有一个人自己进入,乱闯乱找位子的,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这是对餐厅的尊重,相对也是尊重他们自己。

    我也曾在餐厅入口处,见到有些中国客人,刚一进门就大声呼喊吆喝,生怕服务员们不知道花钱的主儿来了,得要鞠躬弯腰好生伺候着。这种人在我看来就像跳梁小丑,喳喳唬唬的也不过就是死要面子。或许是在京城的关系,任何一个芝麻小官都管着全国的相关业务,于是人无形中就开始自我膨胀起来,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其实公务员、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是为人民做事谋福利的,凭什么耍派头叫嚣呀?我真为他们感到惭愧!我还经常在餐厅门口,看到一家人下车要进入餐馆,年轻人不知道要搀扶老人,晚辈不知道要让长辈先行,男士不知道礼让女士优先,小孩个个都像被捧在掌心的土霸王,都是听娃儿们发号施令“走快点儿”、“坐这儿”、“我想吃烤鸭”等。怎么社会都乱了套了?谁没学过敬老尊贤?谁不知道女士优先?为什么一胎化以后出生的孩子,个个都成了总司令,指挥着家人长辈做这干那的,还嫌他们太笨太慢?孩子从小没学过规矩吗?都是大人宠出来的吗?

    在奥地利和德国这样的法治国家,所有人从小就学习着规范地生活,每一个人都知道尊重他人,连小孩子都晓得自由是有限度的,绝不可以侵犯到他人的自由。餐厅老板对于不守规矩、不自爱的客人,是有权可以不服务于他,并且赶他出门的。被赶出门的客人也不会、更不敢采取报复行动,做出类似杀人、放火、下毒等违法举动。而为了能够登门消费,当然客人也要自觉自爱表现良好,因此养成了徳、奥两国人民平和、守法、懂规矩的生活态度。我在二十几年前第一次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时,就曾感叹地写信回台湾告诉家人:“原来真正的礼仪之邦是在奥地利。”

    俗语说,“从一粒细沙看整个世界”,从餐厅门口就可看出人间百态。去餐厅吃饭,就只在到达餐厅、进门走路这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就有这么大的学问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因为它反映出来的是整个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以小观大,我们言行举止能不谨慎吗?

    ○应邀至餐厅赴宴务必准时出席,绝对不能迟到,且应视实际状况携带恰当礼物赠送主人。若身为主人更要提早到场,准备迎接客人。

    ○应邀到别人家中做客,虽不能迟到,但也不宜太早到,以免主人尚未准备好,仓皇慌乱造成窘迫;最好准时出现,若真到达太早,可以在主人家附近走走,到了约定时间再敲门。

    ○到达餐厅不得长驱直入自行就座,应先至接待区(柜台)告知服务人员预约者的名字。若没有接待区则应告知现场服务人员预约名字或客人人数,并请求带位。

    ○有些餐厅大厅设有等候座位,如果暂时客满没位子,顾客就可坐下等候桌位空出再用餐。

    ○大厅等候区的座位应礼让老弱妇孺先坐。

    ○在等候区候位时,保持座位附近整齐清洁。有些餐厅在等候区内,会提供免费水、糖果、瓜子、水果、书报等,供顾客享用,请勿过量食用,更不可将果皮、瓜子壳等随地乱丢。

二、细说餐桌礼仪 三、服装仪容

    北京的夏天和欧洲、美国很类似,白天极热,但是太阳一下山,整个晚上就变得非常凉爽舒适。因为这种气候特性,夏天的北京也和欧美一样,有许多户外座位供客人用餐、小吃,把酒聊天,在北京把这种店称作“大排档”。台湾的人们就享受不到这种户外用餐的幸福,因为台湾气候湿热,夏季温度又高,动不动就汗流浃背,汗如雨下,浑身黏黏湿湿的很不舒服,唯有待在冷气房里有空调伺候着,才感觉凉爽舒适,也才能有好胃口进食,所以户外用餐在台湾非常少见。

    在我住的北京小区附近,夏天时就有好几个餐厅,将门前空地摆放上几十上百个桌椅,让客人在户外用餐,既可欣赏弯月疏星,店家也省空调费用,一举两得。晚上凉风习习,四周打上圣诞灯串般的小灯,闪闪烁烁挺有情调,就连我们夫妇都被吸引了,常常也找个空桌坐下。大排档真是夜越深越美丽,烤羊肉串香味四溢,边剥边吃煮花生、毛豆,配上几个凉拌菜,再喝两瓶冰啤酒,花不了几个钱,因此客人越来越多,几乎都要满座了。只见一些年轻小伙、中年男子喝得畅快、谈得高兴,有的人把上衣脱下,打着赤膊吃喝;也有的将T恤衫撩起,抚摸着露出的圆滚滚啤酒肚子说话;还有些人则把裤管卷起,甚至把脚翘在椅子上干杯喝酒。环绕面对着这样一群同胞,我挺羡慕他们那纯朴简单的快乐,只是他们越来越自在,我则越来越不自在。虽然户外用餐不算是什么正式场合,但那毕竟是公共场所,人来人往地看到许多男人光着上身吃饭,总是不太合适,袒胸露腹十分不雅观。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举例来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只要不妨碍到别人,你高兴怎么穿就怎么穿。出门就得视春夏秋冬季节不同,穿上厚薄合适的衣服;上馆子吃饭至少要服装整洁、外表仪容干净清爽;去五星饭店用餐或是参加喜宴,则更要穿上西装、套装等讲究些的服饰,女士应该化淡妆,发型也要梳理齐整;参加正式酒会、宴会,男性至少必须穿着深色西服或小礼服,女士则须穿着套式裙装、旗袍或晚礼服,并配戴首饰。正式场合的服装仪容通常在请柬上会注明,如果没有注明又不确定时,可以事先拨打电话查询主办单位对于服装仪容的要求,才不会临场失礼。

    外国人也不是没有打赤膊的时候,但那通常是在自己家中,沙滩水边或泳池旁,还有在公园草地上作日光浴的时候,吃饭用餐无论室内室外绝对没人不穿上衣的。在欧洲有些崇尚自然人士,创设了天体营,天体营里不论男女老少一律不穿衣服,以最原始的形态接近大自然。维也纳市里多瑙河支流的老多瑙岛(AlteDonau)上就有一个天体营,穿衣服的人反而不准进入。许多外国人喜欢把他们的白色皮肤在那儿晒成全身古铜色,因此夏天太阳好的时节,天体营里满是赤身露体的人们,年纪大的、年轻的、年幼的,男的、女的,有时一家人一起,他们一整天在那儿野餐、看书、打球、游泳、聊天、打扑克、晒太阳、冥想。我们不好意思脱衣服,就无法进入天体营里面,好在老多瑙岛四面环水,因此我们总是租一艘电动船,围绕小岛绕一圈,藉以观察并了解一下岛上情况,每有亲朋好友夏天来维也纳,这儿是必不可少的旅游景点,一定要带他们见识一下。天体营里的人可大方了,远远地还跟我们挥手打招呼呢!倒是我们穿着衣服的人会觉得不好意思不敢多看。

    我有位朋友老章,年轻时有一次去美国出差,周末的时候总公司部门主管请同仁到家中BBQ聚餐,也请了他一起参加。他当时不知道什么是BBQ,对于到美国人家中做客也没什么概念,又不好意思先询问一下,怕显示出自己的土气,就硬着头皮去参加了。为了表示慎重起见,老章特别穿了西装打上领带、擦亮皮鞋参与餐会。谁知道BBQ原来是烤肉,是美国人最常在家中请客的方式,也就是在自家花园里边烤肉吃边喝啤酒聊天。因为那是一种休闲的聚会,因此大家都知道穿着舒适的休闲服出现,只有老章一个人西装笔挺,反而很不自在。吃完烤肉,大伙进到屋内聊天,美国主管的家像一栋别墅,是单门独户有院子的,房子很大,约有2000多平方米,地上铺着白色长毛地毯,装潢得很柔美,温馨又舒适。其他人多半穿着休闲拖鞋、凉鞋或便鞋,可以立刻脱下进屋,打着赤脚四处走动;老章就需搞半天解开鞋带,偏偏袜子还破了一个洞,闪闪躲躲地好不自在,真希望有个地洞能钻进去。

    中国女人在衣着上有一点是与欧美各国很不相同的,就是常常穿着洋装或裙装,然后再穿着短丝袜后再穿鞋。一般外国女士们穿裙装时,要么不穿袜子,直接穿鞋,正式一些就穿长丝袜或裤袜,将整条腿全部包裹、美化或保暖着,绝不会穿着短丝袜再穿鞋,并且露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穿短丝袜时一定是搭配长裤穿着,基本上是被遮盖住的,别人完全看不到。穿凉鞋的目的就是图个脚步的凉快与舒适。

    ○用餐服装宜高雅端庄,勿过分花哨暴露。正式餐宴,女士最好穿着洋装或套装等服装,比平时的穿着打扮要更正式端庄些;男士则最好穿深色西装打领带。

    ○穿着打扮要配合TPO三原则,也就是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如果不能确定穿什么衣服才恰当,可以事先电询主办人作确认,才不至临场失礼。

    ○女士勿过分浓妆艳抹香气逼人,以免影响他人品尝美食美酒的嗅觉与味觉。

    ○冬天来临时,餐厅若有衣帽间,穿着的御寒大衣和帽子,可在用餐前先寄放,若无衣帽间,可挂在餐厅墙上挂勾处或放在空座位上。

    ○不要直接穿着整套厚重冬衣用餐,御寒用手套用餐时也应脱除。

    ○不在餐桌上当着众人面挖鼻孔、掏耳朵、抠眼屎、修指甲、擦口红、剔牙齿,大搞个人卫生,这些动作都应该私下在卫生间进行。

    ○不要迷信留着长长的大拇指或小指指甲,能改运,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非常难看。

    尤其不能用这个指甲当众挖鼻孔或耳朵,非常不文明;也不能用钥匙、牙签、发夹等,当着许多人挖耳朵和鼻孔,让人感觉很恶心。

    ○与人谈话时要注意保持距离,不要口沫飞溅到别人身上,也不要在对方眼前指手画脚或不时碰触对方身体,会让人有被侵犯不舒服的感觉。

二、细说餐桌礼仪 四、入座(座次安排)

    除了意大利的一些咖啡简餐店里,消费的客人是站着吃东西以外(比较便宜),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基本上都习惯坐着饮食(当然夜市小吃摊除外)。坐下来吃东西可以说是一件最最自然的事情,还有必要专门讨论吗?是的,就是因为太容易了,往往让人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吃饭时候座位的重要性,从我们的老祖宗辈起就知道了。当时的人每当收到邀宴请帖,都很烦恼不安,因为不知道邀宴的真正目的何在,是不是一场鸿门宴呢?会不会在吃饭心情放松的情况下被暗杀呢?可不可能刺客趁人不备就得手了呢?于是邀宴用餐的时候,客人们都非常紧张提防。为了让被请的客人安心,能够放心享用美食,主人就安排让被请的主要客人坐在面对门,也就是离门最远的位置,藉此让客人知道,这是纯吃饭联谊,绝不会有刺客从背后暗杀。而且如果真有任何异动,客人可以马上看到进门的人及突发状况,就能立刻反应自卫;为了表明心迹证明自己没有其他恶意,背对门的位置都是由主人来坐,而主要客人则必定面对门而坐,中国人传统圆桌上这样的安排,主人和主宾之间大家面对面说话也方便。这个习惯流传至今,因此在圆桌用餐时,面对门的位置就是上位,由主客来坐;背对门的位置则是下位,由请客的主人来坐。

    应酬吃饭时候的座位选择是一门学问,可以从中看出来一个人懂不懂得社交礼仪。我有一次给一家公司演讲完毕,公司总经理请客吃晚餐。就座的时候,总经理礼让我坐上座,我正在谦辞的时候,公司两位新进员工一屁股就坐在了上座,嘴里还说:“别客气了,反正是圆桌,坐哪儿都一样,不然就我们坐吧!”虽然说不知者不罪,但是这两位新进员工,必定给总经理留下了不懂礼仪的印象。还有一次参加一位长辈的寿宴,大伙在包房里还站着聊天尚未入座,这位过生日长辈的宝贝小孙子,自己选定了吃饭座位,说:“我要坐在这里。”就爬上座位坐在了上位,他父母好说歹说他也不肯让位,硬把他拉下来,小霸王就大哭起来,不过总算是把上位还给过生日的爷爷坐了。

    虽然西方人倡导男女平等,但是我常觉得真正实践男女平等的还是咱们东方女性。就以吃饭入座来说,洋人习惯上是由男士为女士服务拉开椅子,待女士要坐下时,再将椅子推送回适当位置;外国女人也习惯了视这种男性服务为应该,本来就当如此。反观我们中国女人,除非是残疾人士或是老人家,吃饭入座从来没人管,都是自己坐下了事,要是真遇到有男士服务拉椅子,八成还受宠若惊、挺不习惯的呢!另外洋人聚餐吃饭,讲究男女间隔着坐,以便于男士能够随时为女士服务,最好夫妇、情侣分开坐,才能与其他人多交流沟通;中国人则惯于夫妻、情侣同坐,要不就是男士一堆、女士一伙,各聊各的话题互不干扰。东方女人不只吃饭入座要自理,上班赚钱、照管孩子、料理家务、伺候公婆,样样都承担或与男士分担,可不是真正在实践男女平等吗!

    吃饭入座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从这件小事上可以观察到,这个人是否懂得社交礼仪?这人是否细心?这个人是否无微不至?据说现在许多大公司老板,在聘用公司主管时,最后的面谈已不再在办公室进行,而选在餐厅或葡萄酒吧里边吃边聊,在应征者放松的状态下,从生活里观察这个人是否适合担任公司重要职务。这种情况下,入座就更是面谈里面细小但极其重要的一环了,怎可不慎?

    ○赴宴入座,如果是在高级饭店或酒店,通常由接待员带位入座,参加宴席则应听从主人或接待人员安排落座,有些宴会已安排好客人的桌次和座位卡,即可依照指示入座。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进食用餐时也是一样。通常主宾坐定后,依序次主宾再坐下,最后才是主人坐下。若有长辈在场,当然由长辈先入座,坐定后晚辈再坐下。

    如果没有长辈和主宾,就由女士优先就位,服务员或邻近男士应替女士或年长者服务拉开椅子,然后自己再以右手拉开自己的椅子,从椅子左边入座。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座位的左侧入座,入座时要用手来拉开椅子,不可用脚踢开椅子,显得很粗鲁没礼貌。

    ○平辈同事、朋友聚餐或工作餐,不需太过拘泥座次,通常主人礼让客人坐较好的位置,餐厅中所谓较好的位置,也就是面向整个餐厅、远离厕所和厨房、非客人经常过往走动、靠窗等的位置;或先走近桌子的人,顺势向里移,以方便其他人就坐。

    ○中式喜宴、寿宴一定会有主桌,通常设在台下最前列,客人要避开勿坐,贸然落座非常失礼。

    ○从聚餐席位安排,就可以看出主人社交段数的高低,因为安排席位需要考虑到许多方面,比如上、下位之分,客人层次是否相当,座位左邻右舍宾客有无交流话题,性别安排是否恰当等。一般而言,中式圆桌,主宾位置是离门口最远,且面对门的位置,也就是上位;主人夫妇则坐在最靠近门口,且背对门的位置,也就是下位。坐的时候,男左女右,女主宾坐在男主宾右侧,次主宾夫妇坐在主宾左侧,再次主宾坐在主宾夫妇右侧。但非正式场合,只要主人与主宾坐定,其他人就可随意入座。中国人注重伦常圆满,因此一般都是夫妻同坐。

二、细说餐桌礼仪 五、交谈

    除了残疾哑巴之外,是人都会说话,但是有的人说话是字字珠玑,有的人说话则是废话连篇、惹人讨厌。“说话”这种人类本能的能力,除了需要培养它的技巧与方式、了解说话时机,还需要许许多多规范,才能说得恰当、讲得适宜,达到沟通的真正目的。否则不但得不到效果,还可能有反效果,俗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适当地说话真是太重要了。

    1998年我去荷兰拜访亲戚,被邀请在一家评价相当高、外国人很喜欢的中国餐馆吃饭。这家中国餐馆规模不小,装潢布置兼具东、西方风味,环境很是清爽美观,因此不仅中国人,连当地外国人也喜欢上那儿消费。那天晚餐时,正好有一个华人旅游团的二十多位团员也在这家餐馆吃晚饭,因为没有大圆桌,因此他们被分别安排坐了四张长方形桌子。旅游团员们一进来,餐厅里就引起一阵骚动,找位子、换位子、我要跟你坐、一家人要同坐……混乱一阵终于都坐定下来。在国外,所有的人在餐厅里都习惯小声说话,只要以对方能听到的音量说话就可以了,因此这间餐厅里原本还挺安静,耳边只有悠扬的音乐声。这时候就听到有人高声叫唤:“服务员,倒茶倒茶。”这引起在座的洋人们侧目,不知发生了什么紧急大事。接着边等菜上桌,团员们边开始说起今天的旅游心得,还有人讨论明天预定的行程,你三言他两语,嘻笑打闹聊得好不热闹,更有人从这桌跑到那桌,加入不同谈天话题,也有人以喊话的方式,坐在这桌却跟那桌的人讲话。霎时,整间餐馆就像菜市场一样喧闹不已。可是这些人一点儿也没感觉到自己失礼,影响了餐厅内所有其他客人的安宁,彻底破坏了整间餐厅里的气氛。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次参加一个聚餐会,同是天涯移民人,新、老朋友平时各忙各的,难得放松心情,大家聊得很畅快。不知怎的,话题转到中国台湾的党派,偏偏同桌人分别支持两个对立党派,这一下可从聊天变成讨论又变成争执,双方各持己见几乎要吵架了,使得原本愉快的餐会,气氛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我赶忙出来打圆场,岔开党派话题,回归到吃喝食物上,这才让餐会继续下去。这一次的经验让我更确定,在社交场合与人沟通交谈,一定不要触及政治等敏感话题,以免引起无谓的争论。

    中国人多,国人长时间生活在拥挤、吵杂、纷扰的环境里,平时习惯大声说话,尤其北方人豪迈,讲话更是中气十足、声如洪钟。在中国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不觉得大声说话有什么不好。但是在国外,同样的声调说话,别人就会以为你在吵架。我认为国人在说话的音量上,确实需要多加注意,不要一不留神,声音就越来越大。大声说话除了自己费劲之外,太大的音量,确实会对别人造成干扰。餐厅业者常常强调希望客人感觉“宾至如归”,你千万不要真的把餐厅当作自己家,高兴怎样就怎样,要知道“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基础”,因此千万要记住随时放低声量,不要给别人制造噪音。

    ○餐厅是公共场所,与人交谈,声量要放低,不可以肆无忌惮、大声喧哗。中国人习惯说话大声,在欧美西餐厅常引人侧目,影响到别人,很不礼貌。

    ○约会饭局时,重点不在吃饭,而重在与人沟通、感情交流。因此,与人共餐不可只顾吃菜,不但要谈话,而且要顾及在座的每一个人,不要冷落了任何一位。

    ○谈话内容不宜碰触政治、宗教、年龄、薪水等敏感话题,以免引起面红耳赤的争论。

    ○嘴里有食物时别说话。若嘴里正好有食物而他人问话时,别急着回答,先做个“稍等”的手势,赶紧嚼食把食物吞下后再张口。

    ○不善言辞的人,参加宴席前,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合适的话题,用餐时就不会尴尬不知说什么了。一般而言,新闻、时事、体育、艺术、电影、经济、健康、美食等相关话题,不太会引起争论。

    ○男女共处的社交场合,不要说黄色笑话,更不要说长道短,讲八卦流言。

    ○宴席上与人交谈,不要夸张地大鸣大笑,也不要一直与少数人窃窃私语。

    ○宴席上与人交谈高兴之余,笑闹要有节制,不可拍桌子敲碗的,制造出令别人吓一跳的夸张动作。

二、细说餐桌礼仪 六、管教孩子

    有人认为人性本善,也有人认为人性本恶,我则认为人生下来时本无善恶,都是一样的小婴儿,但是因为外界周遭环境与遇到的人、事不同,而有了不同的个性、想法和应对事情的不同态度。正因为如此,所以教育变得格外重要,对于犹如一张白纸般的小娃儿,你给他黑色他就变成黑的,你给他白色他就成为白的,教导他们规范,他们自然变为懂规矩的人。

    我记得我儿子一岁的时候,有一天和爷爷奶奶一起坐在饭桌旁准备吃饭,他不知怎的不好好坐在椅子上,斜着坐并且把两只脚翘在桌边,我喝斥他把脚放下,他可能正好也不高兴就跟我拗上了,偏就是不把脚放下来。正要开饭,爷爷奶奶都打圆场说:“算了算了,快吃饭吧!”可我就觉得不能这样就算了,机会教育是很重要的,于是请两位老人家先吃,我耐心地带着儿子到房间去(小孩也要面子,所以不当着别人骂他),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个举动是不对的,要他想想如果他是爸爸,他的孩子这样做时他自己怎么想,要不要告诉他的孩子对和错?一岁的孩子听得懂,知道自己不对也承认错,出去后就跟爷爷奶奶说对不起,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起饭来。从此以后,儿子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这更让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要耐心教导的,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只要让他们懂得道理,他们自然会规范自己。

    欧美人士一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与生活规律,通常小孩在晚上8~9点钟就必须上床睡觉,到了这个时间,街上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小孩的踪影。洋人如果带孩子去餐厅吃饭家庭聚餐,一定是选在周末午间,才不致耽误小孩的作息。平时洋人到餐厅晚餐,则一定不会带孩子参加,因为那是属于成年人的活动。而外国孩子们在餐厅吃饭,也都从小养成习惯,必须规矩地坐在桌前自己吃,不能到处乱跑,不能吵闹哭叫。反观国内同胞,常常忘记教孩子们在餐厅吃饭的规矩,因此我们总看到小孩们在餐厅坐不住,跑来跑去、四处乱逛、嘻笑打闹、追逐玩耍;我还看见有的父母拿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只求小祖宗再多吃上一口;我也见到许多小孩挑食,在餐桌上这个不吃、那个不爱,只专吃某一种菜肴,然后那个菜就成了他的专属,别人全碰不得;我还遇到在餐桌上对吃不感兴趣,惟独喜欢玩电动游戏机的小孩,整桌叔叔伯伯阿姨,他谁也不理,一桌丰盛佳肴,他也无动于衷,旁若无人自顾自地玩他的游戏机。

    餐厅是一个忙碌人多的场所,孩子在餐厅里奔跑笑闹,除了更添乱以外,还随时可能有被撞倒、烫伤的危险。为了避免发生这些状况,也希望孩子不要扰乱其他客人吃饭的情绪,餐饮业者纷出奇招,肯德基、麦当劳就在店里开辟一块小孩游乐区,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范围可以尽情叫闹奔跑;有的餐厅免费提供画笔和图纸,让孩子们安静画画,甚至再把完成的画挂在餐厅某处墙壁上展览,让小孩同时拥有成就感;也有的餐厅以包装漂亮的糖果或小玩具为诱饵,只要孩子安静吃完饭,就可以得到赠送的礼物。国外还有专门以孩子为顾客对象开设的餐厅,里面除了有孩子喜欢的吃食外,还有各种游戏玩具、迷你高尔夫、小赛车等。宝贝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会请他们的好朋友、同学们到这种餐厅,发给每人一定金额的Coupon券,让每个人自由凭券玩耍,饭后还有专人装扮成小丑模样,带领大家做游戏,最后齐唱生日快乐歌,吃完蛋糕后才纷纷由父母各自接回家。

    俗语说“姑息养奸”,这话用在这儿似乎说得有点严重,但是孩子平时的表现或是在餐桌上的表现如果不理想,确实都是大人姑息的结果所造成的。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各方面表现都让人满意,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有耐心地跟他们沟通讲道理,让他们了解之后自己给自己订规范。当然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先做好表率才是。

    ○中国人外出用餐有带孩子一起吃饭的习惯,这是很好的天伦之乐。但务必要管制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小孩跑来跑去、哭闹尖叫。外国人到餐厅用餐,除家庭聚餐外,

    很少带小孩出来,多请保姆在家照顾小孩。

二、细说餐桌礼仪 七、点菜

    我在维也纳开过中国餐馆,也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开过西餐厅,对于西餐和中餐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对于中式餐厅我最佩服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每一家餐厅的菜单都像一本字典那样厚?我看过最多菜的店,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广式茶餐厅,共有六百多道菜肴。我非常佩服这些餐厅能随时烹调出几百种菜肴来,而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需要有几百道菜肴?一般业者往往认为要尽量满足顾客需求,让客人多些选择,那么客人就会经常光顾,于是川菜馆兼卖烤鸭、湘菜馆也卖水煮鱼、老北京餐馆里还能吃到扬州炒饭,餐饮业者也不管那些菜肴自己是不是拿手,反正凑数让菜单琳琅满目就是了。实际上一家餐馆真正的招牌菜顶多不会超过二三十种,顾客真正常点的也就是那些菜,何苦写上几百种,增加许多备料的库存货?万一客人真点了,店家不拿手,或可能食材早已不新鲜,客人也未必吃得满意,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自己。

    就因为中餐馆菜单上的菜式老是有几百种,因此客人点菜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读菜单,而且难以作抉择;再加上餐厅业者把许多菜名取得很好听,可是客人却常弄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菜?例如:“红衣主教”(龙虾)、“翡翠白玉”(带子)、“蚂蚁上树”(肉末粉丝),因此必须逐个菜肴问清楚,更增加了花费在点菜上的时间。有鉴于此,现在越来越多餐厅业者,把菜肴拍成照片放在菜单上,让客人一目了然,以便于点菜,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西式餐厅的菜单,一般来说种类比较少,尤其欧美越高级的餐厅,菜肴种类越单纯,有时全部加起来只有一二十道菜,厨师往往当日早上买到什么新鲜食材,当天菜单就有什么菜,菜单每天都不一样。而西式菜单的分类,通常分为开胃菜、汤、色拉、主菜、甜点、饮料(酒类、咖啡、茶、冷饮等)这几类,客人各自根据胃口大小,点选自己想吃的菜肴与项目。西餐的菜名通常都描述得很写实,因此只要懂得那国文字,就能很清楚地知道那道菜里的食物材料有哪些、烹调方法如何等。

    中式餐厅的菜单分类,则通常为前菜、热菜(牛肉类、猪肉类、羊肉类、鸡鸭类、海鲜类、蔬菜类)、主食、汤、饮料等。国人同胞吃中餐,一定是把菜肴放在桌子中间大家分享,因此点菜的时候,视用餐人数多少,可选几个前菜,再点几道热炒(通常五人共餐就点五道),如果喝汤只点一种就够了,主食以面或饭择一即可;热炒方面,通常会根据类别选择各一种猪、牛、鸡、蔬菜、海鲜等菜肴,使食物类别达到均衡的目的。我来北京之后,发现国人在吃饭方面异常大方,有时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极其浪费的地步,明明只有三个人吃饭,非要点上八道菜,这还不打紧,吃不完居然也不打包带走,就剩在桌上不要了,真是暴殄天物,这是我在全世界都没看到的现象,即便是在美国这么富庶的国家吃一顿饭,人们也都很珍惜食物,不会点太多超过自己的食量,万一吃不完也一定打包带回家。据说,中国人要面子,请客如果刚刚够吃会显得自己小气,因此都要多叫些菜,这也没关系,但是大家一定要养成打包的习惯,因为一点也不丢脸,更不是吝啬小气,那是珍惜粮食不浪费。当然打包仅限于使用公筷、母匙的菜肴,因为没有人愿意吃沾了众人口水的剩菜。

    我和家人或朋友外出聚餐,常常请每人点一道自己想吃的菜,然后大家再一起吃。有一次有位朋友,就狠狠敲了我一笔,点了一道鱼翅捞饭,他说他从来没吃过鱼翅,想要吃吃看,我不好意思拒绝,就为他多花了500元人民币,但是对于这样不识相的人,以后吃饭再也不会找他了。自己请客时,在预算内可以请客人尽量点菜;但是别人请客的时候,一定要为主人着想,千万别乱点昂贵菜肴。而且还要考虑到同桌在座者的口味及宗教习惯,如果有人不吃辣,就别都点辣的菜;如果有人吃素,就多点些素食菜肴;如果有人信奉回教不吃猪肉,就一定不要点猪肉菜肴,为了尊重客人甚至根本不应该到普通餐馆,应该去清真餐馆吃饭。

    ○中餐菜肴一般都是放在桌上,同桌人一起分食,因此点菜时应互相商量点选。

    ○别人请客勿点最贵的菜。你是主人,尽管建议宾客点大餐。

    ○若是吃自助餐,可以用吃西式套餐的方式,先取冷开胃菜,吃完再取热开胃菜,想喝汤就拿汤,再吃色拉和主菜,最后品尝甜点、咖啡,这样吃的既优雅又舒适。千万不要一次把甜的、咸的、冷的、热的食物全放在一个盘里,堆得山高,如此不但

    不能好好品尝美味,还让人觉得你老土不懂礼仪。

二、细说餐桌礼仪 八、点饮料

    对于欧美人士来说,吃西餐的时候,是一定要有一杯饮料作陪的,用餐时喝饮料的作用,除了解渴、帮助咽下食物之外,还有万一遇到太辣或太烫的食物,可以及时喝一口饮料,缓解口腔的不适,而不必直接把食物吐出来,因此洋人自小吃饭的时候,就习惯一定要有一杯饮料伴着吃。国人就不同了,我记得从小,父母一直禁止我们吃饭时喝水,当然更不能喝汽水、可乐,生怕我们喝饱了就不吃饭,这一点和洋人的观念正好相反。

    餐饮业者都知道,餐馆里最好赚的钱不是菜肴钱,而是饮料酒水钱,因为炒菜需要厨房设备的投资,还要请大批厨师分工合作;而饮料酒水顶多只需要一个冰箱就够了,完全没有耗损,卖一瓶才开一瓶,因此非常经济。我到了北京后发现,北方人和欧美人士的习惯很类似,吃饭的时候也喜欢点个饮料伴着吃喝,尤其男士们,几乎没有不点些啤酒、白酒来佐餐喝的。中国以外的人讲“白酒”,指的肯定是白葡萄酒,而在中国,“白酒”则指的是五粮液、茅台、二锅头这些烈性酒。北方人特热情,不但豪放而且酒量又好,吃饭的时候,总喜欢跟人敬酒干杯。我这平日啜饮葡萄酒的酒量,遇到白酒全不管用,第一次和当地人聚餐,就被灌了个酩酊大醉,这才知道“白酒”的厉害。据说越往中国北方的人酒量越好越热情,哈尔滨有个餐馆老板请我去当顾问指导,我寻思自己酒量尚未练好,因此至今还不敢去。

    外国人用餐喝酒,不论喝的是啤酒还是葡萄酒,他们也会举杯敬酒,嘴里说着“Cheers”、“Prost”之类的祝语,但是喝多少量一定各随己便,因为每个人的酒量不同,绝对不勉强别人。所以咱们同胞跟外国友人同桌共餐的时候,喝酒敬酒切记不要强迫别人干杯,以洋人的认知,会觉得你不尊重他、干涉他的自由,搞不好还跟你翻脸呢!

    我个人挺喜欢喝啤酒。年轻时曾患过肾结石,因为喝啤酒把结石冲掉了,没有动手术,因而我养成了常喝啤酒的习惯。这二十多年来,我在欧美各国游历,到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一定要喝当地的啤酒。来到北京后感觉更幸福了,因为啤酒真便宜,国外一般啤酒都是300毫升的瓶装或罐装,在超市买大约是人民币6~15元,而北京本地啤酒全是500毫升的大瓶,超市售价才1.5元钱一瓶,简直比水还便宜,难怪不只是我,我看本地人也都把啤酒当水在喝。欧美人士喝啤酒,一定要喝大约7℃冰凉的啤酒,因为透心冰凉更能增添啤酒的风味。倒在杯子里的啤酒,表面一定要有一层绵细泡沫,因为泡沫能够隔绝氧气与啤酒的接触,使啤酒不会那么快变苦。喝的时候一定大口饮用,一则显出豪迈之气,再则不会因为口腔温度而影响到酒温,使喝的口感更舒适美好。我个人也养成了喝冰啤酒的习惯,就像可乐、雪碧一样,也是冰的才觉得喝得过瘾。我注意到国人同胞经常喝的都是不冰的啤酒或饮料,或许下次您可以试试,点冰的和不冰的各一瓶同时喝,比较一下口感差异,就知道我说的没错了,还是冰的好喝。

    ○在餐厅点菜时,通常会点杯饮料配餐,如啤酒、葡萄酒或中国烈酒,不惯习喝酒的则可点果汁、汽水、矿泉水或茶。一般而言,大人可喝酒,小孩则喝无酒精饮料。

    ○用餐时饮酒勿过量,参加公商务宴会或工作餐时,不可闹酒、劝酒,或是划酒拳。

    中国人喝酒不爱独吞,喜欢与人共享,于是往往敬酒干杯很热情。但吃、喝要视个人体质,不能硬逼别人接受,那绝不是“敬”酒,而是“罚”酒。

    ○吃饭喝酒,千万不可酒醉,那不但失礼而且失态,尤其是在国际交际场合。

    ○用餐时若喝葡萄酒佐餐,则最适当的红酒酒温是14℃~18℃,白葡萄酒酒温为8℃~12℃,因此白葡萄酒应该要先冰过再喝。

    ○吃中餐倒酒可以由主人亲为,或由服务员代为服务。倒酒时应该先给主宾倒酒,或者先给长辈、女士倒酒,同桌人年龄相当则可按顺时针方向一一斟酒。

    ○斟酒时酒杯应放在桌上,不须拿起来,而且酒瓶不要碰到杯口。但倒啤酒时例外,因为瓶口挨着杯口倒酒,会减少啤酒泡沫浮出并冒出杯子,同时最好将啤酒杯略倾斜再倒酒。

    ○宴席上,开始举筷前主人要先向来宾或客人敬酒;大规模宴席,主人应依次到每一桌亲自向宾客敬酒。

    ○敬酒时,应起立、双手举杯齐眉,目视对方,态度热情大方,而且整个敬酒过程中,目光都要留在对方眼鼻部位,才显诚意。

    ○敬酒碰杯动作要轻,不要把杯子碰破了。座位距离远的不一定非要碰杯,可以将酒杯底部在桌面上轻敲,即代表碰杯的意思。

    ○不会喝酒的人,无论敬酒或被敬酒时,千万不要拒绝,可以拿酒杯略沾唇做个样子,或以果汁等饮料代替酒敬酒。

    ○“罚酒”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敬酒方式,带点开玩笑性质,但不要太过勉强别人,尤其是对酒量不好的人。

    ○饮酒勿过量,过量饮酒不但对身体不好,而且有损形象。

    ○宴席上喝酒,尽量不要混喝多种酒,容易醉酒。

    ○空腹喝酒容易醉酒又伤胃,最好先吃些食物垫底后再喝。下酒食物忌用熏腊食品,以免其中所含亚硝胺等物质与酒精发生作用,不仅伤肝而且可能引发癌症。

    ○对醉酒者要注意保暖,并且防止跌倒。

    ○啤酒开瓶时,不可用牙咬开啤酒瓶盖,那样很不雅观。

二、细说餐桌礼仪 九、对服务员要有礼貌

    生而为人,不论国籍、种族、肤色、性别、贫富、职业、年龄、教育程度高低等,应该一律平等相待,有教养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我观察一个人,喜欢从小处着眼,例如看一个人开车,老是横冲直撞、猛踩煞车,完全不顾同车人坐在车里的感受,那个人必定是个自私的人;到餐厅以生硬、刻薄的声音发命令似的叫唤服务人员,这个人必定有等级观念,不知道尊重别人。

    服务人员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尊心,只是职业上他们从事服务工作,并不表示他们比客人低一等,没有理由看不起他们,随意指使他们,更不可把他们的尊严置之度外。在中国也有这个情况,有些人因为“顾客是上帝”这句口号,就真以为自己是“上帝”了,习惯高声喊叫“服务员”,以发号施令的口气叫他们“拿纸巾来”、“来瓶啤酒”,不说“请”也没有“谢谢”,似乎显示自己的身份比服务员要高。其实恰恰相反,只是展现出这个人的人品与素养都不高。要知道就算自己是“上帝”,也要表现出“上帝”的气度和风范。据说在一些有“大男人”观念的国家里,男性客人不但态度傲慢,而且居然还常有对女服务员非礼的事情发生,那更是离谱而且犯法的行为,万万不可为。

    在德国、奥地利,需要餐厅人员服务的时候,都是轻声叫唤“HerrOber”(侍者先生)或“Fraulein”(小姐),或是在他们目光注视到你的时候,说声“Entschudigen”(对不起)作为起首语,再说出需要帮忙的事情。在美、加地区则称呼“Mister”(先生)或“Miss”(小姐),或是在他们目光注视到你时,说声“ExcuseMe”(对不起)作为起首语,再提出需要帮忙的事情。在中国台湾,这方面观念和欧美很类似,叫唤服务人员称呼“先生”或“小姐”,或者是以“对不起”、“麻烦你”三个字为起首语,再将自己的要求客气地说明,例如:“请给我一杯水”、“请帮我催一下菜”,并不忘最后说声“谢谢”。没来北京之前,从来不觉得这样有多礼貌,生活上似乎就是应该这样,因为那本来就是人与人相处最最自然的事。初到北京,在餐厅听到有人高声呼喊服务员时,觉得非常刺耳,十分不习惯,就是到今天,对于这方面还是不能适应。最好笑的是,我常去担任餐饮顾问的一家餐厅,每逢服务员给我倒水、上菜做任何服务,我都习惯性地会说谢谢,但是那些年轻服务员们总是跟我说:“毛老师,你太客气了,不用谢我们。”他们从没被客人尊重过,反而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自在,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回说“不客气”就好了。在中国大家习惯上直呼“服务员”,这是可以的。(据说如果直接称呼“小姐”,反而会让人误解有不尊重的联想,甚至有时被称呼者还会生气,认为被侮辱了),但是请把声调放柔和,不要厉声呼喊,也千万不要用手指指挥人,记住要说“请”、“谢谢”。

    好的餐厅服务人员随时都会注意着店里的客人,任何客人有所需求,不需客人开口叫唤,只要客人略举起手做个招唤的手势,服务员就已趋前询问。此时客人不需任何称呼,直接客气地说出“请”求,并不忘说谢谢即可。服务人员有时难免犯错,发生任何问题的时候,客人都应该压低声量,或者请经理来解决,不可以高声批评并且咒骂服务员,那只显示出你个人的修养有问题。当然遇到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员,也应该当面赞美并对他表示感谢,或是跟该店老板赞扬该名员工的服务特佳。得到客人正面肯定的服务员,日后必定会更加用心服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礼仪是双向的,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同样对待你。所以你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别忘了先要相对付出。

    ○服务员来倒茶、换盘时,要说“谢谢”;需要他人服务的时候,要说“请”。

    ○发现菜肴送错、有异物,或有异味,悄悄低音量叫唤服务员来告知此事,也是一种

    礼貌。

二、细说餐桌礼仪 十、中途离席

    有句顺口溜说:“不到上海不知道自己钱少,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海南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不到东北不知道自己酒量有多差。”我觉得还要再加一句,就是“不到中国不知道餐厅有多少”,中国餐厅、酒楼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一家酒楼往往可以容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同时用餐。我注意到国人同胞尤其喜欢在包房里聚会,因为既不干扰别人,又不会被别人打扰,谈论生意、暗盘交易、谈情说爱尤其需要避开耳目不为人知。在包房里进行聚餐,边吃饭边办公,饭吃完生意也谈好,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包房用餐,一定都有专人服务,上菜、撤盘、换碟、盛汤都不需要自己麻烦,自有专属服务员,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但是在一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上每一道菜都是众人共享,因此最好不要在吃到一半的时候离开座位,以免让别人等候而影响上菜节奏;有时难免遇到必须接听的电话、去洗手间等一定要离席的状况发生,也不能自顾自地站起来就走,一定要注意到跟别人打声招呼,请大家继续用餐不要等待,而且必须要快去快回,以免耽误整桌人吃饭。离席前要把餐巾布放妥当,可以折叠后暂放桌上,也可以不折叠搭放在椅背上,总之,最好不要直接丢在屁股刚坐过的椅子上,因为总觉得有些不卫生。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同乡聚会,多数人都是略上年纪、四十来岁的样子,其中有一对夫妇,带着二十岁的女儿一起出席。吃饭中途,这位女儿接了个电话,离开包房出去讲电话后,直到饭局结束都没回来,可把她父母急坏了,还以为遇到坏人出了什么事,找了半天才弄清楚,原来她碰到几位同学在另一个包房用餐,就转去他们吃饭的包房聊天聊忘了。

    洋人在吃饭方面特别讲求礼仪,一起用餐就座的时候,男士一定会帮女士拉椅子服务;女士在吃饭中途若有需要离席,男士也一定起身帮忙拉椅子,待女士再回来要坐下时,男士必定再站起身帮忙拉椅子,服务女士先坐,自己再坐下,这对洋人来说(尤其是欧洲人)是一种最自然最基本的反射动作,根本不值得大书特书。不过咱们国人,可从来没有想到要为女士们做这种服务,到餐厅吃饭,每个人分别自己坐,要离开位子也是自个儿的事,待会儿回来当然还是自己坐下,哪儿有那么多麻烦事呢?同时我们中国的女性同胞如果真遇到像洋人这样服务的男士,可能也颇不习惯,会觉得别别扭扭的,还是自己顾自己地自在些。由此可见东方女性的独立性是很强的,一切自己料理。

    吃饭中途必须离席,在起身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碰倒桌上物品。我有一次餐会,中途同桌一位小姐要离席,北京的餐厅喜欢把餐巾布压放在盘子底下,这位小姐起身时一拉扯,盘子、碗连同放在里面的菜肴汤汁撒了一地,还把她自己和旁坐者身上溅得都是菜汤,场面狼藉不堪。好好的餐会,哪儿还有心情细细品尝呢!

    ○用餐一半,若需暂时离席,应向同桌人致歉,且男士应主动为女士拉椅子。

    ○中途暂离席,应将餐巾布折叠好放在餐桌上或搭在椅背上。勿将餐巾布弄得皱巴巴的,使人感到凌乱、肮脏不舒服。

    ○参加餐宴,最好不要提早离席,若真有要事在身必须离开,须对同桌人和主人说明,表示歉意,并请同桌人待久一点继续享用,以免扫了大家的兴。

    ○提早离席不能一声不响地偷偷离开,至少要和主人打声招呼,并表达谢意和歉意。

二、细说餐桌礼仪 十一、手机

    我是2000年时第一次来到上海,没到祖国内地以前,想象中祖国很不发达,还是个落后未开发的地方。到了上海之后发现,祖国内地的进步真快,早已超乎我的想象,上海甚至比台北市还要繁荣。对于大陆的进步发展,除了从一般市政建设、街道、建筑、公园、商铺等方面观察到以外,我还从一个小细节上,看到了祖国内地的迅速发展,那就是手机的广泛使用与普及化。

    台湾省的发展是从1949年开始的,一点一滴慢慢成长起来的,我有幸经历了这整个过程,亲眼见到它的进展。以电话而言,最早一般人家中根本没有私人话机,只有少数官员、高级将领家里有公家装设的电话可以使用。后来开始可以装设私人话机,但是价格高昂,20世纪70年代装一台私人话机需要RMB4000元左右(当时一个白领上班族的月薪约RMB1000元);再以后装设私人话机价格越来越便宜,到现在(2006年),在台湾装设一台私人话机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的手续费(而一个白领上班族的月薪约RMB10000元以上)。台湾最早的移动电话是军方使用的黑色无线电电话,又大又重必须背着使用。大约20世纪90年代后才发展出可以私人购买的移动电话,但是依然又大又重又贵,一般都是放在汽车上使用,很不方便随身携带,而且除了拨、接电话外,没有其他功能。谁会想到这十几年来移动电话的发展会变成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价格越来越公道、功能越来越多!祖国内地的电话与手机现在到处都有,而且还都是世界最新款的机型。

    我在北京注意到,手机几乎是每个人身上的基本配件,许多人不戴手表,但是几乎没有人不带手机,就连中、小学生也都人手一部手机。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一个踩着板车的送煤球老头,因为找不着送货地点,黑黑的手拿着手机,正在大声问订货者的住址怎么走。煤球是我小时候家里曾经用过的,但是在中国台湾已经绝迹40年了,欧美国家更不用说,完全不知道煤球是个什么玩意儿,台湾的孩子甚至连一块块的煤都从来没见过。可是在北京居然送煤球的老头,也在使用最先进的手机,你怎么会把最现代化的手机和落伍的几毛钱一个的煤球联想到一起呢?可见手机在中国的使用是多么普及、多么广泛了。

    祖国内地同胞从没有手机到普遍使用世界最先进的手机,但是使用方便之余,常常忽略了使用手机必须注意的礼节,以至于自己方便却造成别人的不快。我随时都能看到在公交车上、餐厅里、马路上,到处有人在用手机大声说话,让自己私人的事情完全公之于众,强迫分享给周围所有人。其实压低音量照样能听、讲得十分清楚,完全没有必要扩大音量说话,可是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一种没礼貌的表现。在餐厅里用餐,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如果是在一间安静、气氛好、音乐悠扬,甚至有现场表演的餐厅里用餐,忽然手机铃声此起彼落,再加上接听者纷纷喊叫说话,还能让你有好心情细细品尝美食吗?

    每个人一定要学会,无论职业贵贱、贫富悬殊,做任何事都不要影响到别人,先尊重他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创造一个和谐社会,就从我做起。

    ○到高级餐厅用餐,请把手机关掉或将铃声改为震动,以免影响餐厅安宁。

    ○在餐厅用餐时,若需电话联络,请持手机到餐厅外讲话。

    ○如果必须在餐厅内讲电话,也应尽量把音量降到最低,不要影响别人用餐。

二、细说餐桌礼仪 十二、私人物品的放置

    餐桌是属于公用的,是用来摆放餐具和菜肴,以便于人们用餐享宴的,因此整个用餐过程,除了吃饭必须的工具之外,其他任何与吃饭无关的东西或物品都不应该放在桌上。我有一位女性朋友,性格特别毛毛躁躁,总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不知在忙些什么。有一回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聚餐,她比较晚到,一坐下来,就看到她边道歉,边忙着把太阳眼镜摘下来放桌上,接着从皮包里拿出近视眼镜戴上;然后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把扇子扇凉;又取出手机接了个电话,所以桌上又多了一部手机;这还没完,随即又拿出一个小药盒,以提醒自己饭后要记得吃药。这一下她的餐桌面前可热闹了,摆得琳琅满目的东西让我们眼花缭乱。夹菜吃的时候,她不慎把红烧蹄筋的汤汁滴了一滴到她的名牌太阳眼镜上,连忙拿着纸巾和湿巾擦拭干净,这还不打紧,擦拭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把盛在小碗里的汤给碰翻了,手机、药盒全浸在汤汁里,汤汁更顺流滴落到她的衣服上,大伙儿手忙脚乱地帮她清理干净,整桌人全乱套了。

    我还有一位女性朋友,一天她和她的父母与孩子们一起去一个生意非常好的餐馆吃饭。由于餐馆生意好,为了能多接待一些客人,餐厅里的桌椅摆放得非常密,桌与桌之间的通道狭窄,客人和服务员往往还需侧身才能穿梭来往,送菜的、收盘的、上厕所的、找朋友的、说话的、叫唤服务员的,各种声音伴着来来去去的人们,使得整间餐厅热热闹闹、乱乱哄哄的。菜肴上桌,面对着好吃的美食,我朋友一大家子人,专注于品尝美味,没人注意到有一只手正在偷偷伸向我朋友挂在椅子上的皮包里。等到吃完饭,要付账离开的时候,才发现皮包里的皮夹子不见了,几千元现金和好几张信用卡都在里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再也寻不回皮夹子了。这就忙乱开了,又是找人送钱来付账,又是急着打电话通知各家信用卡公司停用所有信用卡,一时之间焦急、懊恼、气愤,把好好一顿晚餐弄成了消化不良的结果,真是得不偿失。

    私人物品如皮包、手套、香烟、打火机、手机、钥匙、帽子、眼镜、围巾、原珠笔、笔记本等,都不可以长时间放在桌上。餐桌是摆放碗筷进食的地方,私人物品放在那儿,会影响别人用餐,也会使餐桌凌乱,非常不礼貌,何况还可能使油污沾染脏污了私人物品,因此一定要避免。

    ○女士的皮包或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要寄放在衣帽间。

    ○女士皮包应放在身后椅上,或用专用小钩钩在餐桌下,或放在椅脚前地上(地面干净的话),或放在身旁空椅子上,或放在腿上,如果挂在椅背上,要特别小心别被扒手偷去贵重物品。

    ○大衣、外套、不贵重的包裹等,若餐厅有衣帽间,则可暂存在衣帽间内,用餐毕离去前再取回;如果没有衣帽间,那么仍然需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小件零碎物品最好通通放进皮包或手提袋内,不要散落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