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前列腺炎症状:也谈“执行力”
--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50:40

也谈“执行力”

2010年06月28日15:50  来源:中直党建网   执行力可简单地理解为: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可细化为执、行、力三个字。

  从“执”字来看。执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就是要对制定的工作目标,分解的工作责任,敢于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勇气去承担。可在这个关键时期,部分领导干部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导向,受“日记门”、“短信门”、“受贿门”等洪水猛兽般的网络炒作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家缺乏信心,胆子小,不求进取,明哲保身,不敢得罪人,不敢大胆管理,但求稳中不乱,对工作拈轻怕重。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系统意识、统筹兼顾意识,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对上级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有麻烦的就推,有困难的就躲,导使一些工作难以落实,许多决策在执行中走样。

  从“行”字来看。行,就是行动,具体去做。个别领导干部甘当“传声筒”、“留声机”,工作有布置没落实,有规划没行动,有开头没结果,有安排没检查,有启动没跟踪,官话套话满嘴飞,假话连篇,报喜不报忧,表现出“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形象,实际是“口号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伟大的真理往往是从伟大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也要在具体实践中去检验是否合乎实际。改革开放初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三十余年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一些成功的经验,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改革的成就就是对“行”字最有力与最生动的证明。行,就是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行。有作为的领导与有前途的干部职工都是过程论者,看重行动的力量与魅力。在他们眼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大的困难,办法总是有的,他们会把攻克困难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来追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不敢去“行”或不愿去“行”,就谈不上正确执行、有效执行和成功执行。

  从“力”字来看。力是程度,是效果,是结果,也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力量再强大,能力再超越,水平再高,不端正态度,事情很难出成效。有正确的态度,只追求过程而不计结果,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执行者来说,追求结果比追求过程更实在,因为结果才是执行的目标。有极个别干部做工作视心情而定,时好时坏,时松时紧,心情好时,大干特干,心情糟时,消极怠工,出人不出力;有些工作表面上付出艰辛的劳动,人力、物力、财力在时间上体现过程,但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差距还远,“力”使出去了,但“度”不够。不能因为有了过程上的付出,就可找理由来宽容并原谅没有取得预定的结果,应立足现实,在力字上找原因,在力字上下功夫。只有执行有力,执行到位,才能发挥出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进而形成众志成城、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所以在执行中,结果比过程重要,只有做出实实在在的事实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执行力的高低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其在理论上的阐释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政治语言,最终还是要体现如何增强执行力的具体操作上来,把内涵转化为行动,为实际工作服务。

  增强执行力在于解放思想。“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吐花香”。增强执行力,务必在学习上下苦功夫,砸掉桎梏思想解放的栅栏,打破惯性思维、定势思维,勇于改革创新,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习惯、旧观念,把解放思想建立在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建立在完善机制体制与抓好落实上,使思想和行动符合时代要求,从而激发内在动力,增强活力,破解难题。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必须解放思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站高一步,就会发现不少工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差距;看远一步,就可避免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而少走弯路;想深一步,就能找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症结和提高工作质量的途径。

  增强执行力在于识人用人。古代大汉天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用人关系事业成败的典型。用好一个人,调动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批干部的斗志。为此,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遵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充分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平台,有地位。让执行力强的人,会做事做成事的人选拔到关键岗位。把经起考验,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使人尽其才,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万众一心,切实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增强执行力在于领导率先垂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增强执行力,就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自己违反制度,坚决按制度执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积极兑现奖惩,特别是对激励机制不要乱打“折扣”,要激发大家斗志昂扬,推进工作落到实处。领导之所以为领导,就是凡事都走在前,哪怕只是遵循一项工作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实际工作中,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有的领导在执行时,“怕”字当头,畏手畏脚,不愿得罪人,怕困难,怕惹事,怕诬告举报,怕丢票,怕担责,致使工作虎头蛇尾或开展不下去,执行力无从谈起。

  增强执行力在于加强监督。有力的监督是执行力的助推器,建立多层面的监督平台,让群众享有监督的权利,是增强执行力必不可少的举措。事实证明,开会+发文件≠执行,明确的工作部署+有力的督促检查+严肃追究不执行的人=执行。所以,在推动工作中,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哪个环节执行力到不到位,出现问题立即整改;要建立责任追究问责任,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的领导干部,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对隐瞒事实真相,官官相护的领导干部,也要追究责任;要充分发挥大大、政协、电视、网络、报刊媒体的监督权利,提高公众监督能力,防止不作为行为。该严管的要严管,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教育的要教育,该处罚的要处罚,不“和稀泥”,不做“老好人”,否则就可能会害人误事。

  作者: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委组织部 刘远学 杨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