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戒指视频素材:盖庙的煤老板:在这社会,钱不能带来安全感和荣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24:02

盖庙的煤老板:在这社会,钱不能带来安全感和荣誉感

转型对于“下岗”煤老板来说,几近重新“投胎”—失去坐地生金的煤矿后,他们要么想办法利用手中资本打开“向上”流动的通道,否则只有坐吃山空。在他们面前,向上的路有几条?公益和慈善、投资新产业、进入“公门”?都是可以并行不悖的选择。

过去当煤老板时习惯低声下气、一再忍耐的孔祥生,再也不肯委屈自己了。

“修孔庙时,有一个人前来推销水泥,结果一看是质量不过关的小水泥厂生产的,我说‘再谈’,这人马上就说自己是环保局的,我听了大怒,说‘那就谈也不用谈了!’”抽着120元一包的呼伦贝尔,孔祥生往满是尘土台阶上一坐,开始指点施工现场工人。

能这么牛气,是孔刚从煤老板的位置上“下岗”时想不到的。当煤老板的时候,孔的煤矿收到一个煤炭部门工作人员拉来的坑木,全是坏的,孔还得照着市场行情给钱,买下后再找人扔掉。

现在,这个62岁的汾阳煤老板正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事业第二春——修建中国第二大的孔子庙。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投资上亿、规模将超过北京国子监的孔子庙,只是这个退休煤老板的“公益梦”的一部分。

起庙

孔祥生是最早一代煤老板,入行已经十多年。

“苦头甜头都尝过”,最初市场不好的时候年年躲债,致富的时候被当官的敲过,煤改的时候骂过煤改是“土改”政策。

孔年幼时家贫,父亲在57岁时才生了他。当他上初中时,父亲已年迈,无法挑水劳动。那时,挑水对这里的每个家庭都极为重要,由于水源很远,无人挑水就意味着无法生产和生活。因此孔初中没念完,就得回家挑水干活了。

孔家兄弟好几个,在那个年代,就算是能开矿挖煤的“硬实力”了。但当时的煤老板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的富贵生活,孔祥生只感觉到“当煤老板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每天都要担心出事故,搞不好就是刑事责任。心里常常紧绷着一根弦,市里天天开抓安全的大会小会,几十个部门都盯着你,哪个来了都不敢得罪,都得好礼相送,不然就没法干。“死人好处理——煤矿上死个人,赔偿只要几万元;但给活人的,没有几十万元摆不平!官员、警察、记者,还有拉皮条的掮客,你都不敢不给。”

2003年煤矿经济好了以后,“来的官员更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坏。有一次市里某院领导来,我们请吃饭,吃完了饭不算,有人暗示要娱乐一下,那就是找小姐了。找来以后,领导抱得安心理得。”

孔个性好强,多年经营煤矿,在当地人脉颇广,但即使对一些装腔作势的小干部,也不得不强压怒火、笑脸相迎,将这些人一一打点好“送走”。“不只是怕政府官员,随便来个人都能敲你!老百姓我们也怕,社会青年我们也怕,他们拉来个东西,说要卖给我们也得买。不然他们堵你的矿,没法生产,都是损失。”

“干了十几年煤矿,受了一肚子气,还得担骂名,老百姓骂,官员骂,说拿国家的资源挖国家的资源饱了自己的腰包,有钱也没人看得起。”谁都怕,谁都惹不起,孔祥生在深感“社会道德沦丧”的同时,却无处发泄自己的愤怒。自从离开学校,他仅有的读书经历就是找来村里的“古书”学习。此时,他模糊地觉得,要从古代儒家那里寻找道德重建的根源,于是决定重建汾阳的孔庙——汾阳的孔庙原称“文庙”,于“文革”后期被拆掉。

“那会儿还在经营煤矿,我也没(把建孔庙)当成一个事业来搞,业余的。”孔祥生说。这个庙,近似他给自己盖的一个精神寄托。然而2008年,煤炭价格还在最高峰时期,孔庙刚开始修建不久,山西煤改即告来临。

失去煤矿后,孔庙还要不要修成为一个问题,孔祥生颇为犹豫。最终,经过全家会议讨论,决定把这个工程继续完成。

但真正让孔把这座孔庙当作一项事业的,是汾阳市委书记王志强。据孔称,王在某日参观了工地之后,临走时单独与孔私聊。王举出汾阳当地名人朱之俊的例子,劝孔做一个“像朱之俊一样能留下名字的、有名望的富人”。

转型对于“下岗”煤老板来说,几近重新“投胎”—失去坐地生金的煤矿后,他们要么想办法利用手中资本打开“向上”流动的通道,否则只有坐吃山空。在他们面前,向上的路有几条?公益和慈善、投资新产业、进入“公门”?都是可以并行不悖的选择。

过去当煤老板时习惯低声下气、一再忍耐的孔祥生,再也不肯委屈自己了。

“修孔庙时,有一个人前来推销水泥,结果一看是质量不过关的小水泥厂生产的,我说‘再谈’,这人马上就说自己是环保局的,我听了大怒,说‘那就谈也不用谈了!’”抽着120元一包的呼伦贝尔,孔祥生往满是尘土台阶上一坐,开始指点施工现场工人。

能这么牛气,是孔刚从煤老板的位置上“下岗”时想不到的。当煤老板的时候,孔的煤矿收到一个煤炭部门工作人员拉来的坑木,全是坏的,孔还得照着市场行情给钱,买下后再找人扔掉。

现在,这个62岁的汾阳煤老板正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事业第二春——修建中国第二大的孔子庙。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投资上亿、规模将超过北京国子监的孔子庙,只是这个退休煤老板的“公益梦”的一部分。

起庙

孔祥生是最早一代煤老板,入行已经十多年。

“苦头甜头都尝过”,最初市场不好的时候年年躲债,致富的时候被当官的敲过,煤改的时候骂过煤改是“土改”政策。

孔年幼时家贫,父亲在57岁时才生了他。当他上初中时,父亲已年迈,无法挑水劳动。那时,挑水对这里的每个家庭都极为重要,由于水源很远,无人挑水就意味着无法生产和生活。因此孔初中没念完,就得回家挑水干活了。

孔家兄弟好几个,在那个年代,就算是能开矿挖煤的“硬实力”了。但当时的煤老板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的富贵生活,孔祥生只感觉到“当煤老板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每天都要担心出事故,搞不好就是刑事责任。心里常常紧绷着一根弦,市里天天开抓安全的大会小会,几十个部门都盯着你,哪个来了都不敢得罪,都得好礼相送,不然就没法干。“死人好处理——煤矿上死个人,赔偿只要几万元;但给活人的,没有几十万元摆不平!官员、警察、记者,还有拉皮条的掮客,你都不敢不给。”

2003年煤矿经济好了以后,“来的官员更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坏。有一次市里某院领导来,我们请吃饭,吃完了饭不算,有人暗示要娱乐一下,那就是找小姐了。找来以后,领导抱得安心理得。”

孔个性好强,多年经营煤矿,在当地人脉颇广,但即使对一些装腔作势的小干部,也不得不强压怒火、笑脸相迎,将这些人一一打点好“送走”。“不只是怕政府官员,随便来个人都能敲你!老百姓我们也怕,社会青年我们也怕,他们拉来个东西,说要卖给我们也得买。不然他们堵你的矿,没法生产,都是损失。”

“干了十几年煤矿,受了一肚子气,还得担骂名,老百姓骂,官员骂,说拿国家的资源挖国家的资源饱了自己的腰包,有钱也没人看得起。”谁都怕,谁都惹不起,孔祥生在深感“社会道德沦丧”的同时,却无处发泄自己的愤怒。自从离开学校,他仅有的读书经历就是找来村里的“古书”学习。此时,他模糊地觉得,要从古代儒家那里寻找道德重建的根源,于是决定重建汾阳的孔庙——汾阳的孔庙原称“文庙”,于“文革”后期被拆掉。

“那会儿还在经营煤矿,我也没(把建孔庙)当成一个事业来搞,业余的。”孔祥生说。这个庙,近似他给自己盖的一个精神寄托。然而2008年,煤炭价格还在最高峰时期,孔庙刚开始修建不久,山西煤改即告来临。

失去煤矿后,孔庙还要不要修成为一个问题,孔祥生颇为犹豫。最终,经过全家会议讨论,决定把这个工程继续完成。

但真正让孔把这座孔庙当作一项事业的,是汾阳市委书记王志强。据孔称,王在某日参观了工地之后,临走时单独与孔私聊。王举出汾阳当地名人朱之俊的例子,劝孔做一个“像朱之俊一样能留下名字的、有名望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