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视觉设计趋势:构建大国自信的精神坐标 天大研究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19:10
构建大国自信的精神坐标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杜平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财富的积累令世人咋舌,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再加上中国这些年一直是美国的最大债主,这些都确实让人觉得中国很厉害,以致不少中国人的言行举止看上去很有自信。尤其是网上的某些言论,更是让人觉得如今的中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深层观察这些所谓的“自信”,其实还缺乏内在的定力,还有相当大浮躁的成分。从人们内心的感受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自信心还远远谈不上根深蒂固。
我们经常看到,在某些特定的时空,中国人极度自信,可是在其他时候,这种自信却很容易转变为自卑、无奈和愤世嫉俗;在无关个人权益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场面话,表示相信中国大有希望,但遇到攸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他们又立即变得消极和迷茫;当中美或中日之间发生各种摩擦的时候,中国人的表现都是爱国的,极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声誉,但在平时,人们反而更欣赏美国和日本的社会环境。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表现,折射出中国人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感。
有钱人或者中产以上的人们,大多都很崇洋,包括崇尚美国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他们或多或少地都认为在美国生活也许更安全,因此一般都把财富转移到国外。再比如子女的教育,有钱、有势、有门道的家长,基本上都设法把子女送到国外,中国本身的教育体制绝非是他们的首选。
这些现象非常令人担忧。把自己的前途特别是把子女的前途与其他国家联系在一起,说明这个社会必定存在着太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一,国民对现状不满;其二,国民不能预知国家的演变方向;其三,国民没有机会和权利去决定国家的命运。人们从国家的发展中得到好处时,却反而对这个国家缺乏信心,这是一个非常吊诡的事实,值得整个社会去反思。
中国人对现状的不满,并非是因为衣食住行没有保障,相反,很多人之所以快速地积累了大量财富,就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机会。中国人对现状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不满,包括社会管理方式的进步不大,包括个人权益缺乏无人可以轻易剥夺的保障。
因此,中国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并非是过于自信,而恰恰是缺乏自信。当中国人显得自信乃至自大的时候,背后其实存在着很多泡沫。这种精神状态与百多年来中国的曲折历史是有关的。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再到五四运动,中国就一直有这种矛盾的心态。这种心态来自于内外压力和对这些压力的抗争,一方面期待着在世界上出人头地,一方面在遇到外来欺侮和内部压抑的时候感到沮丧和无力。
一直到当代,每当中国有所进步、有所成绩时,中国都要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示,希望得到外部世界的认可和平等对待。中国以举国之力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这种心态在起作用。用外在的形式来体现和衬托自信,其实依然是一种自卑。当然,外在的形式也能体现中国自强不息的内在价值。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外在的形式贵在自我创造,否则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内涵。
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一味借用别人的外在形式来填补和掩饰自己内在的不足。这是历史的延续,并非今天才有。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内在价值日益空洞化,先是打倒孔家店,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再创造,随之便是误入歧途的西化。在某些时候,这些努力看上去是成功了,但肌肉炼成时,内心却越来越怀疑自己,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精神坐标。
所谓精神坐标,听起来很玄妙,其实不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坐标,就是人民在内心深处信服、遵守和依赖这个国家的一套管理模式,也就是整个社会在一套平衡的规则之下有序地平稳运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有一套超稳定的社会架构,虽然朝代更迭,但运行模式却是一脉相承。只是到了近代,这种曾经长期绵延的社会架构被自己、也被西方所打破,结果失去了自我。
因此,要讲大国心态,首先必须找回失去的自己。若在自我迷失中强身健体,那就不可能重塑自己的灵魂,就只能把自己的生存维系于他人的气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