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radio hellow world:常喝果汁易引发糖尿病肥胖 商家鼓吹利于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00:45

常喝果汁易引发糖尿病肥胖 商家鼓吹利于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08:19   东方网-文汇报

  在现代人对健康的诸多错误认识中,果汁也许是最具迷惑性的。首先,它来自水果,而水果是健康专家通常推荐的食物,因此,果汁的“家庭出身”看起来很正面;其次,在各种广告中,果汁也都被打上了“健康饮品”的烙印,仿佛每天喝上一大杯,就是富裕家庭的良好生活方式。而更关键的是,果汁的确好喝,无论是滋味还是口感,都远胜于白开水。

  那么,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它能带来健康吗?

  自制果汁里都有些什么?

  餐厅里的酒水单上,自制的果汁类饮料大都种类繁多:西瓜汁、橙汁、玉米汁、杂粮汁……但事实上,他们未必是果汁。

  市食药监管所所长顾振华昨天告诉记者:餐馆中自制饮料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直接用水果打成汁,有时会兑些水;第二种是加入部分果汁,其余则由果汁粉或浓浆调制;第三种则完全是人工调制的。

  顾振华说,果汁粉是由复合香料和多种添加剂等构成,具体成分取决于生产厂家。可以说,只要加入了果汁粉,那么它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果汁,而是混合了食品添加剂的复杂液体。现实中,市场上流通的复合果汁粉有些产自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正处于监管的薄弱地带;而餐饮单位对所购买的果汁粉,有时很难真正了解其中成分,更没有鉴别的能力。

  熟悉餐饮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真正的鲜榨果汁,基本上很难找到,且不论成本太高,天然果汁不像勾兑果汁,颜色不够清澈,甜味、香味也不够,有时甚至还有酸苦味,许多人喝不惯。因此,用少量天然水果,加一点果汁粉(浓浆)勾兑一扎果汁,不仅利润可观,还容易受到欢迎。

  在淘宝网上,记者发现,玉米、紫薯、橙汁等各种口味的果汁配料应有尽有。一位卖家在商品说明中给出了如下的勾兑配方:用50毫升水果伴侣,10克优果粉,适量优果糖,配合300克蔬果加水榨汁过滤后,就会得到一扎(大约1.5升)新鲜健康的鲜榨果汁。

  顾振华表示,为了管好勾兑果汁,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发文,要求各餐饮单位必须在5月底前将自制饮料中使用的添加剂报监管部门备案,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之后,监管部门会再指导饭店合理使用添加剂,并督促他们在采购复合果汁粉时审核生产企业的资质,核对产品质量。

  “食品添加剂本没有错,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使用合适的剂量,是法规允许的,有时也是利于食品安全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个别厂家、商家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并不懂得适用范围和安全剂量,甚至购入了很多低价的、且说不清成分的物质。”在有着数十年食品监管经验的顾振华看来,对自制饮料的食品添加剂实行报备、公示制度,未必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说心里话,自制饮料的管理难度实在太大,其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餐饮单位最好不要提供自制饮料给顾客。”

  纯果汁中被忽视了什么?

  或许你会认为,在家自己榨果汁,就可以保证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么,这种完全纯粹的天然果汁,是否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喝了呢?实际上,果汁的营养和水果并不能划上等号,水果中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不健康成分,其负面效应会在果汁中被放大。

  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热量。瑞金医院内分泌科陈宗红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由于果汁摒除了水果中的粗纤维,人们喝果汁往往不容易产生饱腹感。通常,苹果吃一个就会饱,可喝果汁至少要喝上一杯,其中至少包含了4—5个苹果的热量。而且,果肉打碎成汁后,其中的热卡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血糖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曾做过调查,前往该院肥胖门诊就诊的都是中等肥胖甚至重度肥胖患者,其中有70%—80%平时不喝水,只喝果汁或者果汁饮料。

  2008年,《内科学文献》曾刊登一篇研究报告指出,规律饮用果汁饮料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将显著增加。研究者指出,看似健康的果汁饮料,其所含热量不亚于碳酸饮料。去年的《洛杉矶时报》也报道,越来越多的医生、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都认为,多喝纯天然果汁未必对健康有益。喝天然果汁引发的肥胖现象,同喝可乐等汽水以及糖精酒类饮品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没什么差别。

  另一种不健康的物质就是酸。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冯希平教授表示,果汁饮品里大多有柠檬酸,鲜榨果汁里也有大量的果酸,长时间处于弱酸环境内,牙齿就会受伤害。相对而言,吃苹果要比喝果汁更健康,因为咀嚼水果时,水果所含纤维素能帮助清洁牙齿,但喝果汁却无法起到类似的效果。特别对婴幼儿来说,用果汁取代水果,会使其颌骨缺乏锻炼,造成咀嚼能力退化。

  如果是在饭店内喝鲜榨纯果汁,那就更添一层风险。本市监管人员曾发现,残留高糖分的榨汁机极易滋生细菌,饭店因为不具备工业灭菌措施,又做不到及时清洗,鲜榨果汁很容易细菌超标。

  果汁迷信是如何产生的?

  平心而论,过去在各种科研报告和科普场合中,揭示果汁饮料带来健康风险的内容并不鲜见。记者在采访中,也从未听医生提到“果汁饮品利于健康”的说法。但与宣扬果汁健康论的强大音场相比,专业人士的分贝无疑太低了。

  说到原因,医生们直言不讳:“这是果汁企业和饭店促销的后果。”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软饮料生产大国,其中果汁类饮料发展迅猛。在各种电视广告中,偶像明星们大口喝着果汁,一边做出分外享受的表情,一边重复着一个口号:果汁,就是阳光,就是健康。

  市食药监管所的顾振华清楚地知道,现在,要让饭店彻底放弃自制果汁是不可能的。饮料素来是餐饮业的主要赢利点,某品牌橙汁饮料的超市价为11.5元,到了饭店就涨到了28元,鲜榨的价格更可高达38—88元。如果用上一点勾兑品,成本还能大幅下降。据介绍,2-3元的水果伴侣就能取代1公斤的鲜果。

  无奈之中,监管部门只能在上海市餐饮业卫生规范里专设“自制饮料”这一章节,仅仅规定了符合卫生规范的操作步骤。但随着添加剂市场的繁荣,在果汁饮料领域内,什么样的果汁可以成为鲜榨?怎样才能称得上纯果汁饮品?至今未有权威部门给出界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标准和管理的模糊地带让果汁市场变得极端复杂,也让穿着健康外衣的果汁迷信愈演愈烈。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1到6岁的儿童,每天摄入纯果汁量不得超过4到6盎司(约合113—170克);7到18岁的孩子每天摄入量不超过8到12盎司(约合227—340克);对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吃水果要比喝果汁好。

  面对社会上的果汁迷信,除了常规的科普教育,似乎还需要一点特殊的方法。在中福会托儿所,为了让孩子们爱喝普通白开水,老师们专门创造了一种游戏——每个孩子会得到一小杯水,老师边说“干杯”,边鼓励孩子们一饮而尽。他们希望通过比赛喝水的方式,扭转孩子们的不良饮食习惯。

  副所长周珏说,个别孩子在家只喝果汁,从不喝水,家长对此听之任之,还觉得这有利于健康:“幸亏我们所有专门的营养师,老师把他们请来一起劝说,固执的家长才开始有点动摇。”

  本报记者  施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