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鱼竿官网:在何种程度上,五一九运动与五四运动可以相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19:45

在何种程度上,五一九运动与五四运动可以相媲

 

                         王书瑶

 

一、什么是五一九运动?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五四运动的,但是,对五一九运动,则鲜为人知。就是亲身参加了这次运动的人,也常常不知道“五一九运动”就是自己参加了的这次运动。

如果提1957年的反右运动,过来人和城市的文化人都会知道,说反右运动扩大化到了五十五万人,大家也都知道,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1957年的反右运动之所以能扩大到55万之众,其关键因素却是五一九运动。没有北大的五一九运动,1957年的右派人数就不会达到55万之众。

五一九运动到底是什么呢?

公元1957年5月19日,北京大学贴出了1949年后中国的第一张大字报,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全校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大字报,这些大字报,提出了许许多多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敏感问题和重要问题,但是,这个时期之内,北大的大字报运动是孤独的,直到5月26日之后,北京高校、全国高校,才开始出现大字报,进而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都贴出了大字报,由此大字报运动遍及全国,迅猛之势,如大火燎原。

这就是五一九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体是北京大学,影响遍及全中国;五一九运动的主体也是北京大学,它的影响也遍及全国。它们遥相呼应。

它们的差别是:五四文化运动不仅没有受到当时政府的封杀,运动的主要干将,还享受政府高额薪金的鼓励;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虽然火烧了赵家楼,学生们却一个也没有受到惩罚;而且,五四运动还被大字写在了历史上。五一九运动却决没有那么幸运:它的所有运动参加者都受到了共产党的严厉惩罚,都被打成了右派;这个伟大的全民的民主运动,还被精心地掩盖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之下,在五十年的时间内,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不仅没有人知道和提及这个运动,就是明确认定这是一次伟大的民主运动的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也经常是三缄其口。

人们只知道整风运动和反右运动,却极少有人知道五一九运动。

 

二、五一九运动是北大的同学和老师主动发起的民主运动

1957年5月19日中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上,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内容是:质问北大团委,出席第三届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么产生的?是谁选举了他们?署名是历史系几名团员,实际作者是许南亭。

到了下午,又贴出了两张大字报,一张是“一个大胆的建议”其中建议在墙上建立民主论坛或者是民主墙;同时他还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看法,作者是哲学系一年级的学生龙英华;另一张的主题是“建议设立民主墙”,开辟自由论坛,取消党委负责制、人事档案公开、取消政治必修课等四项建议。作者是数学系三年级学生陈奉孝、张景中、杨路、张世林四人。

到了晚上,又有一首诗贴出,题目是“是时候了”,内容是

    是时候了!……

        把我们的痛苦

              和爱情

       一齐都泻在纸上!……

 

因为它的火种

        来自--“五四”!!! ……

 

              歌唱真理的兄弟们

                  快将火炬举起,

        火葬阳光下的一切黑暗!!!

作者是中文系的沈泽宜和张元勋。

 

到了第二天下午五时,全校共有162张大字报贴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物理系四年级学生谭天荣的大字报“一株毒草”,他说:“到现在为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离我们无知的青年还有十万八千里,我们国家没有检查制度,可是一切报刊(例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和物理学报)的编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绝对无知,对辩证法的一窍不通和他们形而上学的脑袋中装着的无限愚蠢,就是一道封锁真理的万里长城,”除此之外,他还说了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话。

21日,物理系三年级学生刘奇弟贴出了“胡风绝不是反革命,我要求政府释放胡风”的大字报,赅人听闻。

还有其后的许多大字报,都把矛头对准专制主义,要求民主政治,因此,这是一次北大学生借整风之机,或者在整风的口号之下,主动发起的爱国民主运动。

在这个意义上,五一九运动是可以同五四运动相提并论的。

 

三、北大五月十九日后的校园活动,构成一次运动。

按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运动是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的而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五月十九日后,北大出现的群众性的大字报活动,符合这里面有关“运动”主要条件。

1、这个运动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问题;2、它的目的是消除社会各种弊端,反对独裁专制,防止斯大林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保卫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顺利发展;3、它的声势很大,不仅北大的学生老师参加了这一运动,而且还在全中国到处都引起了大字报的活动;4、这个活动是群众性的。

    唯一不符合的条件只是,它不是有组织的活动:党委、团委、学生会都不曾领导和组织过它,就算有这么一、二个群众性的组织出现,也很难说这个运动是有组织的:它是没有组织的群众自发的活动。

 

四、为什么说五一九运动是使当年右派人数达到55万的决定因素?

55万右派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干部、学生和教师,这些人原本并不在毛泽东打击的范围之内的,他主要是着眼于“民主党派”中的高层人士,他始终都没有动员大学生参加“整风运动”就是明证。

首先,北大错划了800右派,如果北大根本就没有出现大字报,北大本身就不会有学生被划为右派,任何人都没有表达意见,共产党自然就不会在学生中抓右派,但是,后来北大的学生跳了出来,于是北大就成了“反右运动”的重灾区。

 

不仅自己贴大字报,而且还引发了全国上下都贴出了大字报,于是,打击范围就自然扩大了:贴大字报和对大字报运动发表意见,是这些干部、学生和教师成为右派的主要原因。

我在前面说过,在5月26日之前,北大的大字报运动是孤立的,只是由于不断地宣传和传播,才在北京高校和全国高校、最后到所有的机关团体都贴了大字报。这个过程相当艰难,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其他高校才给予响应,如果没有北大的创举,全国一定不会有大字报运动!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夸大了“五一九运动”的作用,不过,任何一个普通右派,都可以想一想,你不贴大字报、或者不对大字报运动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你会成为右派吗?如果没有北大的大字报在前面的引导,你所在的学校或其他单位,会有大字报吗?

北大的许南亭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贴出了全国第一张大字报,没有这个先导,你有没有勇气、有没有可能,大胆地贴出大字报?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也许有的地方也有大字报贴出,可是,只有北大的大字报才引起了全国的反响。

 

五、五一九运动都提出了哪些问题

从1957年5月19日大致到7月9日的50天时间内,仅在北大校园之内,就贴出了成千上万张大字报,提出的问题自然非常之多,钱理群在《原上草》一书的序言“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中,对当时北大的大字报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我把它们分成若干条条,罗列于后。

1、三害(指当时整风运动所要整顿的三个作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制度。

数学系学生徐克学在“卫道者们看”一文中说:

“我们的制度不健全,民主权利不够,这都是产生‘三害’的根源”,(《原上草》226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牛汉、邓九平主编,下同。)

物理系的学生岑超南在“再论‘铲草要除根’和党团员想一想’”说:

“‘三害’的社会根源是社会主义民主遭到压制和党团员的盲目成风。”(《原上草》211页)

2、社会主义需要公有制,同时也要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哲学系学生龙英华在“世界往何处去,中国往何处去,北大往何处去”一文中说:

“我们有了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还应有个社会主义民主化”,‘民主长一分,生产长一寸。’”(《原上草》132页)

群学(物理系气象专业一群学生)在“论‘个人崇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说:

“不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给个人崇拜的产生留出了肥沃的旷野。”(《原上草》135页)

数学系学生张景中在“我的看法与解答”中说:

“候选人名单应多一些,有选择,目前提几个选几个,你随便改掉一个人也会选上的。”

“这种选举制度是不好的,显然不是民主,但说不民主,要被别人说是诬蔑,因此说是有缺点,要改。”(《原上草》第70页)

3、党的领导只能是教育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宪法没有赋予共产党这种权力。

物理系学生王存心在“谈‘党的领导’”一文中说:

    “1、有两种性质不同的领导,一种是‘行政性’的不仅进行实际的领导,而且确有领导权,如高教部领导各大学;另一种是教育性的,如宣传鼓动,发号召,拟草案……,后一种领导没有强制性,这种领导是靠‘领导的正确’来保证的。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把第一种领导给予共产党,实际上共产党不论多么先进也没有这种领导的权利,……共产党只能争取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的领导,但不能要求人民群众对他的领导一定要服从,这里不存在是不是‘一定要承认党的领导’的问题,谁正确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是领导者。”

4、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高度集权同样也是危险的。

物理系学生王书瑶在“高度集权是危险的”(即“从斯大林错误中应得到的教训”)一文中说:

“任何时代,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论是集于个人,还是自称为一贯光荣正确伟大的集团,都是极大的危险,而当人民群众被麻痹被愚昧,就更加百倍地危险!因为如果这个集团犯有严重错误或变质,就没有任何力量足以克服!(《原上草》207页)

5、民主不是恩赐的,是人民自主的权力所在,要靠自己去争取。

中文系学生王国乡在“有头脑的人不要那样想”一文中说:

“有头脑的人不要那样想,以为如今的民主是给你的恩赐,不!不是的,这民主是我们自己争来的——里面,还搅和着匈牙利人流的血液。”(《原上草》149页)

数学系学生陈奉孝在“声明”中说:

“一个人的力量好比大海中的一滴水,不管你有多好的建议,喊破了喉咙也起不了好多的作用,往往会遭到官僚主义的打击,逐渐被镇压下去。但是如果把许多人的共同意见集中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原上草》205页》)

物理系学生燕遯符在“怎么办”中说:

“在英国、法国……工人认为民主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是本分,而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却认为民主自由是领导者给我们的恩赐,有则感激不尽,无亦不关紧要。”

“让人民确实认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原上草》263、364页)

6、百家争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要有批判和怀疑精神。

东语系学生刘绩生在“我要问、问、问???”中说:

“世界没有什么不允许怀疑的问题,即使这些问题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任何人都有探讨一切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在内)并坚持自己见解的权利。”(《原上草》255页 )

物理系学生谭天荣在“第二株毒草”中说:

“我们要思考,除了我们自己谁又能禁止我们思考?我们要想,不让想吗?偏要想。”(《原上草》第33页)

7、真理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物理系学生严仲强在“压制不了的呼声”中说:

“立场、正义等和真理不同,真理反映了客观规律,他可以通过实践去检验。”(《原上草》82页)

8、胡风不是反革命。

物理系学生刘奇弟在“胡风不是反革命,我要求政府释放胡风”一文中说:

“‘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完全是一本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毫无法律根据的书,反把闲人聊天、侯宝林说相声的逻辑和推理搬进了法庭。……

胡风不是反革命,我要求政府释放胡风!“(《原上草》113、114页)

9、对“利己主义”做了科学地阐述。

物理系学生王存心在“‘利己主义’原理”中说:

“人总是做最能使他满意的事,人的任何有意识的行为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说人愿意做自己满意的事,这种愿望是利己的愿望,那么所有的人都是利己的愿望,正是这种愿望在支配人的行动。”(《原上草》85页)

这样一来,我们就都成了利己主义者了。

他还把利己主义分为“以对别人的利害关系作标准,利己可以分为:损人的利己、不损人的利己和利人的利己。”

他还少说了一项,就是还有一种“损已的利己”。

比如说,我们这些右派,干的这些蠢事,就是“损已的利己”,我们为了国家,自己却吃尽了苦头。

10、对民主自由的认识

上个世纪初,严复曾经费尽心思给出的自由的定义,严复对自由的定义是“人生而有自由,他可以做任何他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自由主义的先声——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刘军宁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1-2页)

这个“定义”还是有点问题的,金岳霖先生一定会不同意,它违背了形式逻辑,因为在定义项中包含了被定义项(自由)。

1957年数学系学生杨路说:

“民主就是个性的解放,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委员会编印《北京大学右派分子反动言论汇集》13页)

“真正的民主自由就是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每个人愿意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任何束缚。”(《原上草》221页)

他还说:

“你们是只知道有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承认还有一般意义上的民主原则。”

11、面对强权压迫,表现出争抗与自我牺牲精神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开始反右斗争,黑云压城,每个右派都受到挨整的威胁,陈奉孝于7月5日,在名为“如此伎俩”的大字报中说;

    “因此根据前车之鉴,他们会在“百花社”和“广场”编辑部中找出一个所谓反动分子来,……进行逮捕和法办,

    “我是这次运动中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我发起创立了“自由论坛”,参加了“百花社”,后来又以个人的名义参加了《广场》编辑部,我的一切活动都是公开的,……那么请你们来找我吧,……。” (引自文献三)

 

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北大校园中出现了成千上万张大字报,总数总有千万字以上的论述,这里所引,只是挂一漏万的摘要。

如果这次运动不被镇压,中国的思想文化将会是怎样一种繁花盛开的景象!

 

六、两个运动时间的长短的比较

五四运动是由两个并不是直接相关的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一部分是爱国运动。我们一般所说的五四运动,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也就是提倡科学与民主的运动,德先生与赛先生名字由此而来,它对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主要是爱国运动而不是民主与科学运动);碰巧,五月四日的爱国运动,又在这个文化启蒙运动基础上发生了,于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力”,“五四运动”这个词组,就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不朽篇章。

这样算来,新文化运动应该从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时算起,到1919年五月四日,就有两年四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后,一直延续到1949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地滋润着中国这块干涸的土地,虽然发自北大,但是南京、上海、天津等等许多地方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而“五四爱国运动”本身,只一日的时间,但是,由于国难当头,立即引起了全国的响应。由于得到全国的一致认同,乃至不朽。

 

五一九运动没有那么幸运,它只有短短的五、六十天左右,它的影响虽然非常之大,但是,由于燎原的速度太快,它的最主要的思想尚未传播,它的形式却很快在全国传播起来,社会对于五一九运动提出了哪些问题并不了解,各地的民众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写自己的大字报,这是五一九运动不被承认的重要原因。

全国各地的大字报各有特点,也有许多精彩、深刻的作品,但是,相对于北大的大字报而言,却有所不如。我的一个同班同学,暑假回上海,复旦的同学领他去看大字报,多半都是具体问题,很少全局或根本的理论讨论,那位同学说:“北大是出思想的地方”,这句话没有错。

北大大字报的内容被掩盖、被歪曲,是它的思想没能广泛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诸多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北大还不能或来不及产生公认的、有影响的大学者,当时北大写大字报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仅仅是一群学生娃子,他们还很不成熟,即使不被打压,是不是能成为文化大师,也很难说,这也很难被社会像对陈独秀那样认同。

加起来,五一九运动在思想上不能产生更大影响,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决不能说当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不深刻。

 

七、政治环境与所针对问题的差别

1919年前后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民主的一个时期,尽管军阀混战,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是专制的,但是,1923年曹琨要花大洋来贿选总统,说明当时没有任何一个集团或派系具有绝对的统治能力。

在新文化运动方面,五四运动批判的是礼教,是“打倒孔家店”,是一般地反对专制,没有直接针对当时的北洋政府,相反,北洋政府还对北京大学的文化运动给予十分的支持,最高的一个专职教授月薪600多大洋,像陈独秀、李大钊兼有行政职务的,月薪200——300多大洋,当时的一个大洋可以雇一个保姆,一个大洋也可以雇一个人力车夫(月薪)。毛泽东一个月八个大洋,他就觉得是一个“大数目”了。

1949年之后,共产党就开始对中国的“旧”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经过1955年的反胡风运动和肃反运动,中国的不论“新”、“旧”知识分子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噤若寒蝉,哪个还敢说话?到了1957年,尽管不断地重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可还是只有少数勇敢分子,不计后果发表意见。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识。

 

即使是五四爱国运动部分,也是莫名其妙的。

当时的爱国内容是阻止巴黎合会的签约,主攻对象应该是总统府、总理衙门或外交部,游行队伍受阻,却在少数人的呼喊下去了赵家楼。曹汝霖固然是亲日的,可是,当时签定“21条”卖国条约,主谋是袁世凯,除袁世凯之外还有外交总长,曹只是一个外交次长。到了1919年,曹已经是交通总长了,不管外交了,中国政府应不应该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与曹已经没有关系了,却一把火把个赵家楼烧了。

即使如此,也没有一个学生受到处罚。政治环境是宽松的。

1957年的学生民主爱国运动可没这么幸运。

 

关于爱国,还有话要说。

与爱国相对的,不仅有卖国,还有乱国、祸国和害国。

1957年北大的五一九运动,同样也是爱国行动。因为它反对的是乱国和祸国。

违背规律,倒行逆施,就是乱国和祸国: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祸国;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乱国。乱国和祸国的条件就是个人或少数人的专制独裁。1957年的五一九运动,主张的就是民主,反对的就是专制独裁,因而,五一九运动也就是爱国运动,五一九运动是集民主、科学、爱国与进步于一身的伟大的学生运动。

但是,他们受到了严厉的镇压。

 

八、概括的比较

现在把这两次运动的同异之处概括一下。

1、          相同之处。

①都是爱国、民主、科学与进步的运动;

②他们基本上是都失败了。五四运动的目的是打倒“孔家店”,现在是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祭孔大典越演越烈;只有巴黎和会没有签约是部分成功了;

③他们都要求民主,1949年之前的中国还进行过大大小小的多次选举,1949年后的中国没有哪一个公民曾经得到过任何有意义的选票。民国时期是自由的多少问题;共和国时期则是自由的有无问题。

在1936年的时候,鲁迅是可以自由写作的,可以骂政府和“走狗”,1957年的时候,毛泽东说:如果鲁迅还活着,或者闭上嘴巴;或者在监狱中写。这就是自由的多少与有无的问题。

就是毛派也攻击现在没有言论自由,虽然在毛的时期,更没有言论自由。

相当好笑。

2、          相异之处

①历史背景不同,1919年因为国家的生死存亡,危在旦夕,全社会都要求变革,要求民主,所以五四运动有其基础;1957年中国正在从“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走向一党专政、个人崇拜和社会主义的时代,五四运动是顺潮流,五一九运动是反潮流。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自此以下我们只谈文化运动而不讨论爱国学生运动)的攻击对象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物质承担者(没有具体的人受到攻击);五一九运动则针对的是具体的党的领导,“党天下”受到攻击是党所不能容忍的。

③五四运动的主将都是大学教授;五一九运动的主力都是学生,其社会地位与知识阅历之别,何异天壤?

④五四运动有讲坛、有刊物,他们的思想可以自由地传播;五一九运动则只限于大字报,所有报刊杂志对五一九运动全面封锁,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对北大的五一九运动做反面宣传,北大的右派学生都被说成是妖魔鬼怪,只有各别的学生通信,才可以使少部分人对北大的真相有所了解。

⑤五四运动的主力都成为受人尊敬的社会贤达;五一九运动的右派学生与老师无不受到惩处,成为戝民,成为“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他们受到整个社会的专政。

 

    我把五一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相媲,有人会以为我狂妄,且慢:

一个人妄自尊大固然很坏的,但是,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妄自菲薄,却更加有害:知识群体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它代表一个社会的良知,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如果这个社会的知识群体丧失了自己的责任与自尊,从而使这个知识群体的集体失职,也就会使整个社会的灵魂变得野蛮、黑暗、腐败和无耻,说假话不脸红,是这个社会最典型的丑恶现象。

难道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就只能出现在1919年?难道仅仅是因为有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一句话,1957年的知识分子就都成了白痴?现在的知识分子就只能是一群爱国“愤青”?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批判,就只能在监狱中进行?

谭天荣说,右派是人类真正的傲骨。

他们爱国爱人民,但是,他们感受到的悲凉与磨难,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

 

                          20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