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盒子的所有游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育团队合作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10:57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育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白 非 钱国英


  摘要:“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但要实现彻底改革需要全面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浙江万里学院作为新体制办学的地方本科院校,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之便,对国外高校的“合作性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经移植并内化后在本校的一些课程中进行了试点。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广深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我们通过“点上实验、线上推进、面上铺开”的改革形式,立体交叉、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从试点课程改革入手,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课程改革方案,推进改革的深入与更大层面的推广。
  
  1.“点上实验”——确定“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首先选择文、法、经管类的8门专业课程进行试点改革。按照“合作性学习”教学组织形式要求,确定课程主讲教师并组建教学团队,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大班集中授课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小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组织方式、课后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及分工方法、应当提交的报告及作品等),编制学生学习指导书,明确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参与改革的教师认为“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线上推进”——设立“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实验区
  “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为深化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学校决定在取得试点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设立“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要求进入实验区的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入手,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彻底改变按学科体系设计专业课程的方式,按照“合作性学习”教学要求开展课程建设,探索全方位学习评价改革方法。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和人事岗位考核等的配套制度改革,带动学校全面教学改革方案的实(S-H-I-)。
  
  3.“面上铺开”——主动申请“点线结合”
  在几个专业进入实验区进行线上推进的同时,其他专业在原有试点课程的基础上,逐年扩大试点辐射面,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同时,加强与实验区专业的交流,吸收可借鉴的方法,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区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循环推进,实现全面的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和习惯,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推广,逐步使全体教师树立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质量观,认识到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使学生逐步改变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过程,主动了解书本之外、学科之外的知识,鼓励学生追逐兴趣爱好。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跨领域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完善“大班与小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是由“集中理论授课、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小班化分组研讨”等三部分构成,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和类型决定具体的组织形式及各种形式所占的比例。
  集中理论授课采取“大班化、讲座式”形式。一般同一门课程由一位主讲教师(或不同主讲教师分不同讲座)主讲理论部分,主要讲授该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术观点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布置自学与合作完成的任务等。
  分组研讨根据不同课程采取“小班化、多样性”形式。根据一定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教师预先布置的任务,记录完成过程,形成工作成果报告,并在研讨课堂上,分别以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答辩人等不同身份参与讨论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发言、材料准备及讨论会上的表现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研讨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小组交流、课堂辩论、案例研讨、成果汇报、现场访问、模拟谈判、项目化训练等多种形式,既可适用于理论课程教学,也可适用于实验课程教学。
  
  3.促进以“知识的应用性”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试点课程进行总结交流,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真正彻底的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改革入手。为此,学校决定设立“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打破按照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习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应用性原则重新整合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进入实验区的各专业彻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与内容,重新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全面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学习考核评价方法。与此同时,其他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进行循序渐进地扩大课程改革的辐射面。
  
  4.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过程性学习评价机制
  “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和小组自我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学习成果、团队合作情况、讨论发言、总结汇报、研究报告、PPT制作等;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以个体为单位。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改变学习习惯,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合作性学习”的课程教学,也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形成某一门课程的课程组或相关课程群的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承担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和大班讲座,辅导教师应当及时了解主讲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课堂主要讲授内容、课外布置的任务等。在分配教学任务时应当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程。由于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沟通信息,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促使青年教师在团队中迅速成长,教学水平和技能不断提高。
  
  6.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已经固定化的模式操作,这必然会制约改革的进程。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必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与绩效考核机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对《教学日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允许课程教学团队自主灵活地安排课程教学,并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增强教师对课程的责任心。同时,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多种方法实施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此外,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参与实验区建设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与岗位职责,单独制定出了相关政策加以保障。
  
  三、改革的实践成效
  
  1.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通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学生逐步改变了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积极参与收集资料、整理文档、制作DV或PPT、参加社会调研、形成团队合作、相互研讨交流等。学习不再仅仅是上课,到图书馆借书、上网查资料的学生多了,在寝室里玩游戏、看电影的少了;课堂上也不再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同学们争相发言、互相提问辩论。二是带动了项目化训练的开展。学生参与各项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校积极拓展竞赛项目,使每个学生至少能参加一次相关竞赛,获奖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30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3位)。三是学生敢于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问题,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不再是封闭在“象牙塔”里钻研学问。四是学生合作沟通意识增强。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自我约束,学会了倾听、协调甚至妥协,学会了帮助别人与被人帮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综合能力。学期结束时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的学生反馈意见均反映出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普遍感到满意。
  
  2.教学改革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近两年间,我们先后接待了近四百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五千位专家与同行,他们对我校开展的教学改革均给予高度评价。浙江省教育厅领导、浙江财经学院一行20余人、浙江林学院一行18人以及厦门大学、广州大学等多位专家、领导,专程来我校交流“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改革,认为这是在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走出了教学改革极具意义的一步。
  
  3.作为教学改革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08年4月,浙江省高校“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省教育厅和来自各高校的领导通过现场听课、听取报告、实地考察、分组讨论等形式,对我校利用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迈出的创新步伐,扎扎实实推进“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该模式在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致认为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创新与推广价值
  
  1.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带动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一是转变了高等教育质量观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质量观念要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对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当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二是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权利,学校应当保证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学会学习。三是树立了创新与创业的“两创教育”理念。学校不应当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应当实现全方位育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创新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为突破口促进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
  只有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彻底打破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培养人才的传统。一是改革了理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从形式改革入手,采取“大班集中理论讲座与小班合作性研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二是重新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门数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听课,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必须重新确定必修课程数量,减少课内学时数量,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与学分工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在整合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根据“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要求重新确定课程内容,采取开放性的设计方式,及时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学会获取新知识。
  
  3.创新评价机制,以评价的政策导向为助推器推动教与学的全面改革
  只有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和学生主动适应教学改革。一是变革了用试卷考核的单一知识性学习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过程性综合能力评价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二是改变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应当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重在激励与发展。三是对实验区的教师单独考核评价,不纳入学校岗位聘任体系,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
  虽然我们的改革实践还有很多不够完善之处,但毕竟迈出了高校教学改革中极具意义的一步,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许多高校中进行了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大学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