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字底纹:《惊天命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39:00
2001年10月26日晚上,在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
镇大峪口村,一个有着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
村里和附近有很多煤矿的村庄,发生了一起特大持枪恶
性杀人致14人死亡案,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内,9户人
家、8男6女被杀,3人重伤。血案之残酷令人震惊。
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在祝贺山西警方迅速破案的同时,也
批示指出:“公安机关要注意了解、总结为什么矛盾激化
到如此程度?案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经验教训在哪
里?如何有效防范?”
2001年12月25日,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
开庭审理“10·26”血案,并当庭宣判:胡文海犯故意
杀人罪、私藏枪支弹药罪,两罪并处故意杀人罪,判处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刘海旺犯故意杀人罪,判处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胡青海 胡文海的二弟 犯故
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胡文海、刘海旺、胡青海不服判决,向山西省高级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省高院驳回。2002年1月25
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召开“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
子公处大会”,宣布了对3名案犯的终审判决。10时30
分许,胡文海、刘海旺两人被执行枪决。
',1)">
中国经济时报专门做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这样写道:……假如在数百年前,胡文海们是要被礼赞的草莽英雄。就像《水浒》中在张都监府滥杀了无辜还要在墙上留名的武松;就像《说唐》中的王世充,砍了仗势欺人的土豪恶霸水要的妻儿与家仆,还要豪气干云地题诗于壁……
胡文海杀人是为“除掉贪官”?
“李利生家关着门,估计是锁住了。我听见他老婆跟
他说话。我说,利生,开开门,我是文海,找你有点儿事
谈一谈。他说,文海哥,你进来吧。门一开,我就端起枪
来。我一端枪,他就害怕了,说文海哥,不是我,全是胡
根生指使的。我说你早干啥来?我给过你机会……” 胡文
海法庭供述
前村支书李利生家是胡文海此次报复杀人的最后一个
目标。胡文海开枪打死了李利生夫妻及其16岁的女儿,终
于完成这场疯狂杀戮。   下面是胡文海被捕后与警察的一段对白:警察:知道为什
么逮你吗?胡文海:知道,杀了点人。警察:杀了一点?你
杀了14个!胡文海:14个?打伤不止吧,打死不知几
个。还有一些不在,在的话,还干他。
警察:你知道后果吗?胡文海:知道,知道,我得给人家抵
命。晋中市公诉机关及法庭将胡文海杀人的原因定性为“报复
杀人”;而胡文海则始终认为自己做的是“除掉贪官”之“义举”。
胡文海被打,有人调解:缝一针给1000元
1996年夏天,胡文海曾被同村高家兄弟打伤,这起
伤害案堪称两年后他在大峪口村大开杀戒的导火索。
1996年6月19日晚9时许,胡文海在自家果园里
浇地时,被相邻地块的高彦苏、高彦堂兄弟手持铁锹朝脑袋
劈来。手无寸铁且毫无防备的胡文海,脑袋被劈中两锹;当
第三锹劈来时,他赶忙用手去挡,结果这一锹劈在了他手臂
上。胡的弟弟胡青海见状,飞奔过来,拼死将其兄救下。
事后胡文海没有报案,据他说,是因当时没有第三方见证,
担心报案后,公安机关会以“浇地纠纷”为由,轻率处理。
胡文海坚信这绝不是什么“浇地纠纷”,因为他从小性情暴
躁,是大峪口村的强人,很少有人敢惹,胡家又是村里大户,
而高家兄弟是十五六年前从河北省井陉县迁移此地的,独门小
户,两家平时没有什么矛盾,浇地当晚亦未发生口角。但从高
家兄弟的动作来看,他们是要把他“往死里闹”,所以,胡文海
认为高家兄弟背后一定有人指使;他们是要“暗杀”他胡文海,
“杀人灭口”。
有两处蹊跷似乎也证明了胡文海的推测:一是事发当晚,
高彦堂全家4口连夜搬走,不知去向;二是胡文海从医院回来
的第二天,原支书胡根生去他家里,说受村支书李利生高彦堂
姐夫 所托,前来调解此事。
“胡根生说利生说了,缝一针给你1000元,缝23针
给你2.3万元,我说我不是要钱,我跟利生关系也不错。我
就是想知道,到底为什么要往死里闹我?是谁指使高家兄弟往
死里闹我?” 胡文海法庭供述
胡文海怀疑胡根生、李利生、刘海生等人指使高家兄弟“暗
杀”他,并偷偷展开调查,但没有找到确凿证据。据原煤矿矿长
刘海生说,此后胡文海还曾打过高彦苏三四次,逼他说出受谁
的指使,但高彦苏没说。
至于胡根生等人为何要“暗杀”胡文海?胡文海说,乌金山
镇供销公司经理贾润全曾向反贪局举报大峪口村煤矿“3年少报
5万吨产量,偷漏税100万元,少交管理费25万元”的情况。
贾告状前,曾找胡文海商议过,因此胡文海便成了胡根生等人的
眼中钉。
记者找到贾润全,询问那次告状的结果。贾润全说,他向晋
中市反贪局举报后,反贪局批了“速交榆次区税务局稽查处处
理”。稽查处去了五六趟太原 大峪口煤矿的煤运往太原销售 ,
查不出证据,此事就不了了之。
记者问贾润全是否受到过胡根生等人的报复?贾润全说:“刘
海生发现我在告状,打过我两拳。”告状的贾润全只是挨了两拳,
而跟他“商议”过的胡文海却被人“往死里闹”,背后的原因是什
么呢?在法庭上,胡文海这样解释:“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
下,从小到大的性格就是仗义执言,敢作敢为。村里的那些无权
无势的善良村民和我和睦相处,有时,我就成了他们利益的代言
人。胡根生曾经说过,大峪口村除了胡文海敢告我,谁还敢告?
”据此,胡文海推测,胡根生一伙认为是他指使贾润全等人告状;
把他除掉,就没人再敢告状了。1999年6月19日被劈伤后
,胡文海就起了杀心,剩下的日子不过是在寻找证据,等待机会
。他曾设想过在除夕之夜大开杀戒:“等春节晚会一开始,我就干
,一个也跑不了!”
可以说,这时的胡文海已经成了一个高度危险人物。可惜
的是,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竟然丝毫没有引起当地任何治
安、民调部门的注意!后来,倒是胡文海自己有所转变。
121名党员、干部和村民签名,举报8个月没有结果。
“2001年1月,通过查账,我看见这几年他们大致贪了
500多万。我看到他们贪污了这么多,就不想陪他们一起死
了,想通过正当渠道告他们。”
胡文海拿到了村煤矿1992~1993年度的工资表。因
煤矿实行计件工资,所以
,根据工资表可推算出煤炭产量。证据在手后,胡文海又挨家
挨户地跑,共征集到大峪口
村121名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签名,然后开始了长达8个月
的举报。
他最早找到的是乌金山镇负责纪检的崔副书记。崔副书记
说过两天再去查,但却一直
不查。于是,胡文海开始越级上访——从镇、区、市一直到省,
他循着公安、纪委两条途
径逐级举报。
贾润全说:“胡文海告状前,我告诉他两条经验:一、必
须有足够的时间,专门去告
,而不能捎带着告。二、还得有资金:出去要坐车、吃饭,必
要时还得买点小礼。文海在
村里承包过煤矿,知道得比我多。我说你可别像我,告了个没
结果。”
结果,8个月过去了,胡文海真的告了个没结果。
一审庭审中,胡文海盛赞省纪委、省公安厅的接待人员
态度热情,办事迅速:“对我
的上访材料,省公安厅迅速批到晋中市公安处,公安处1个月
后批到榆次区公安局,结果
,公安局整整压了5个月……”
无论胡文海举报到哪里,这些举报材料最后都被批到两个
部门处理:一是乌金山镇纪
委,二是榆次区公安局经侦大队。据胡文海说,乌金山镇主管
纪检的崔副书记对他叫嚷:
“你就是告到中纪委,我崔某某不给你办手续,你也没办法!”
而区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大
队长则以“没有办案经费”搪塞胡文海。胡提出自己可垫支办案
经费,该大队长又以“人
员也不够”来敷衍。
“10·26”血案发生后,崔副书记及区公安局经侦大队长
都受到了纪律处分。“
这14个人死得确实冤,可以说他们都是死在贪官手里了……胡
文海告状,如果你们查了
,这些人有犯罪事实,就审;没有犯罪事实,就治胡文海的诬陷
罪——你把他关进监狱里
,他还怎么行凶杀人呀?”胡家兄妹多次对记者感慨。
法制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大峪口村就像一个法制的阳光播撒
不到的地方。村民们说,
大峪口村的村干部说是选举,其实还是上头任命;“村务公开”这
些政策在这里根本就看
不到。当胡文海被高家兄弟打伤后,他没有报案,而是一心想用
自己的方法来了结此事;
高家的老大高彦苏此后数次被胡文海殴打,他也没想过报案,而
是整天心惊胆战地等待下
一次报复的来临……
公平而论,胡文海曾经一度想走上法制轨道,这对这个“高
度危险人物”来说,当是
一个值得赞赏的转变。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努力被
一道道无形的屏障给挡住了

那些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冷漠地一次次将他拒之门外时,
可曾想到自己的行为究竟会
给他些什么样的感受?
举报无门、屡屡“碰灰”之后,胡文海血液中的另一种东西
蠢蠢在动。胡文海已决心
要用一种最古老、最血腥、最恐怖的手段来了结一切恩怨、纠
纷。
“4年来,我和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检举反映都石沉大海,
一些官老爷给尽了我们冷漠与白眼,我们到哪里去说理呢?谁
又为我们做主呢?我只有以暴制暴了,我只能自己来维护老百姓
的利益了,我不能让这些蛀虫们再欺压人了……实际上我每年的
收入都有四五万元,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些事,但是,我不能,
我的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对此置之度外。我知道我将
死去,如果我的死能够引起官老爷们的注意,能够查办那
些贪官污吏,我将死而无憾。否则,我变成厉鬼也不放过他
们……”2001年12月25日,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法
庭,胡文海的这段最后陈述,引起了旁听席上阵阵掌声。
有 好 事 者 为 胡 文 海 写 史 记 全 文 如 下 :  建国53年,有山西
一善者,乃胡文海.屠贪吏3户,及家眷者十四。
于法 当诛。案决,衙内请其终词,言:吾一生
行善,然屡因行善而恶贪吏,吏均计而欲夺吾
躯。夫吾之躯终需为人所夺,当奋而请命于民,
屠酷吏,尽吾之善行,乃不违吾之志也。 言
毕,听者皆应。其情流于市井,国人均叹曰:
何其勇哉。 奈何有违于法,今身死而名不裂。
酷吏以此为典,警于后世,恐无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