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客服工作怎么样:《帝都咸阳》解说词*第二集 统一之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4:32:31

《帝都咸阳》解说词•第二集  统一之基

  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中国这片和谐的热土上就滋生了“天下一统”的萌芽:
  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

                                                    ——《尚书》

  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一统”的理念更是频频出现在诸子百家的论述中。

  法家积极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竭力提倡:“尚同。

  即使追慕出世的道家也向往“抱一为天下式。”尤其是四处奔走,提倡礼教的儒家更是大声疾呼:“天下定乎一。

  真正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实现人类史上第一个“天下一统”的是秦国。肖云儒:强国梦是我们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应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而真正自强以强国、强国以强天下这种观念是在秦始皇的时候表现地是非常有光彩和辉煌。

  战国初期,当东方六国的诸侯还沉醉于周天子分封的王位时,地处西部蛮荒之地的秦穆公就翘首东望,生发出“统一天下“的浩然之气。他先是称霸今天甘肃一带,巩固秦国的根据地,继而用了36年的坚韧和奋争,步步东进,在公元前624年大败晋军。

  据说,秦穆公东渡黄河后,面对东方,疾声大哭
……
  这一包容着未尽夙愿和抱负的哭声,久久不息,始终在穆公后代的心中响彻。

  他们不敢懈怠,不敢歇息,目光始终盯着东方,心中永远怀着“一统天下”的神圣使命。

  《诗经》《天衣》篇形象地描述了秦人在完成使命进程中所迸发的倔强气概和同心同德的精神。那种“岂曰无衣,与之同袍”的生死连襟、那种“修我戈矛,与之同仇”的铿锵誓言,在当年是一面激励军心的战鼓,在今天也不失为一首感人肺腑的战歌!

  秦定都咸阳后,“天下一统”的目标更为清晰,“天下一统”的意志更为坚定,“天下一统”的条件也更为成熟了。

  倡导变法而为“天下一统”奠定基础的秦孝公且不说了,从秦惠文王到嬴政这六代英主,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奋争。

  秦惠文王从秦孝公手中继承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秦国,同时也成为众矢之的的强国。六国为了生存,在纵横家苏秦的谋划下形成南北合纵之势。

  如果合纵成功,秦国东进的路就会被封死,先祖“天下一统“的夙愿就无法实现。焦虑的惠文王继承先父用人唯贤,从谏如流的传统,急向天下求贤。

  历史把战国时期的另一位纵横家张仪推上了舞台。他久慕秦国之风气,殚精竭虑地为秦国策划了秦国破纵之策——东西连横。
  连横即抓住六国中的薄弱环节,从中截断,使合纵破产。果然,魏、楚两国出于利益驱使,加入连横,秦国东进的脚步依然长驱直入。

  孙皓晖:合纵连横这个现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为重大的外交现象,或者我们可以说最为重大的外交突破现象,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在古典文明时期强国崛起突破外交封锁的典型范例。

  孙家洲:在战国的战争中,山东六国曾经有过联合抗秦的举动,但是联合抗秦都先后以失败而告终。山东六国的人士在论述到战争的时候,往往有一种逃避的意识,而秦国却有一种奇怪的民风,史书上称之为“民闻战则喜”。

  与此同时,惠文王派司马错出兵伐蜀,使秦国有了南北两大“天府之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漫漫征途上,秦昭襄王是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个,他在位时间最长、征战时间最多、贡献最显赫。

  当时,六国为了稳定天下局面,由齐国出面搞了一次“称帝”协议,即尊齐王为“东帝”,秦王为“西帝”。齐王称帝后,自我陶醉,高枕无忧。但是,秦昭襄王没有被所谓的“西帝”冲昏头脑,而是安不忘危,积极备战。

  他所采纳并成功实施的“远交近攻”方略,沉重地打击了六国的有生力量,确保了秦统一天下的胜局。

  孙皓晖:远交近攻是战国中期,秦国的又一次外交思想的大突破。王子今:体现了秦人的在军事和外交方面,他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

  著名的长平之战就是“远交近攻”方略的成功范例。

  公元前260年,经过三年苦战和周旋的60万秦军把40万赵军包围在今天的山西高平。先是排列有序的弓弩手万箭齐发,继而不可阻挡的马队把赵军分隔,随之,手持长矛的步兵奋勇宰杀乱了阵脚的敌兵。

  在虎狼之师面前,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军无力抵抗,40万人弃械投降。长平之战充分展示了秦国无坚不摧,英勇善战的威慑力,极大地震惊了东方六国,他们再不敢也无力与秦国对抗了。

  到嬴政登上历史舞台时,他的统一大业已是水到渠成的收官之作。但是,这位从小寄人篱下,又在祖父、父亲相继逝世后即位的秦王政没有六国贵族子弟的浮躁之气。他不是急不可耐地摘取胜利果实,而是用了整整26年的时间,消除内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强化外交。个人生活也不像史传的那样靡烂奢侈,每天批阅的公文竹简都在120斤以上。
  时机成熟,震惊寰宇的统一大战开始了。

  公元前230年,秦兵首战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腾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即今天的河南禹县。俘虏韩王安,韩国亡。

  公元前228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发进攻赵都邯郸。双方相持一年后,赵军主将李牧为秦反间计所除,赵军士气受挫,无力再战。王翦攻占邯郸,赵国亡。

  公元前226年,秦军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王翦攻陷燕国都蓟城,即今天北京郊外。燕王喜率残部逃窜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至此,地处中原之地的魏国已处于孤立之势。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东进攻魏,迅速包围了魏都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魏国亡。

  公元前223年,王翦统率六十万大军伐楚。秦、楚双方主力在今天的河南淮阳相遇,王翦沉着待机,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锋。楚军主帅项燕只好率兵东归。王翦乘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攻占楚都荆州,楚国亡。

  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即今天的山东临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以石击卵的威势面前,齐国不战而降。

  短短十年,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经营几百年、也曾经比秦国强大的东方六国。其速度之快、打击之彻底,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继而,秦国又马不停蹄地南平北越,北击匈奴。至此,长达两个半世纪的诸候割据划上了句号,中国历史上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

  中国的疆土连成一片,并随之扩大,拥有了南至福建、两广,东至沿海,西至甘肃临洮,北至长城以北的广袤国土。

  秦统一中国的创举也为后代王朝提供了楷模,使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保障中华文明在统一的环境中延续和发展。

  肖云儒:秦文化中间对于中国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叫“天下观”,他是把天下来替代国家,也就是这种天下观正是秦始皇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各国建立中央王朝的重要的文化动机。

  为什么创造统一大业的是曾经弱小的秦国,而不是六大强国?为什么历史的转折、社会的转型发生在那个时代,而不是此前或此后?

  探讨和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对我们清楚地看待历史,珍惜历史的成果有益,对依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人也有所启迪。

  孙皓晖:它统一中国文明就基于它在文明自觉意识。因为一个大的政权统一疆域以后,再对文明进行统一的清理性的一个大创造。这在古今中外的政权上,应该说只有秦帝国唯一的做到了这一点。

  黄留珠: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全国人,都特别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积累了很雄厚的经济力量。

  刘庆柱: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适应历史发展的背景。大约距今2500年到2200年的时候,中国进入一个什么社会呢?进入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组织形式不太适应。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帝缘政治的统治,所以帝缘统治加强郡县制的设立。商鞅在咸阳的变法很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政治上的改革设立郡县制。到了秦始皇经过100多年,他把这些东西从咸阳推向了全国。应该说由他开创中国甚至给东方带来一种国家模式。

  王潇然:秦国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商鞅变法解决了它的政治制度问题,张仪的连横之策确立了它的发展方向问题,还有郑国水利解决了它的经济保障问题。这三个时期的顺利实施和成功转型,使得秦国犹如一驾开足马力的战车不可阻挡。

  刘庆柱:商鞅在咸阳进行变法,很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政治上的改革,设立郡县制,到了秦始皇经过一百多年,他把这种东西从咸阳推向了全国,应该说从他开创了给我们中国甚至东方世界带来一个新的一种国家模式。

  孙家洲:秦人的崛起是与法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的,那就是从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法家的理论体系被导入了秦国,并且在秦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一切也要从文化上探源。

  长年迁徙、屡经战火并经过变法洗礼的秦国,没有宗法礼教的羁绊,没有没落贵族的弊端,朝野上下迸发的是政治文明、生产力的先进和精神斗志的生机勃勃。而六国仍然沉浸于腐朽的宗法文化和软绵绵的礼乐文化之中。两种文化对抗,孰胜孰败乃是定数了。正如《过秦论》中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正是这种文化使秦国具有海纳百川,任人唯贤的广阔胸怀。纵观秦建都咸阳后的七代英主,每位君王都有一个对应的贤能。

  秦孝公——商鞅

  秦孝文王——蔡泽
  秦惠文王——张仪
  秦庄襄王——吕不韦
  秦武王——白起
  秦嬴政——李斯
  秦昭襄王——范睢
  君臣之间,同心同德,琴瑟相合,成功地策划和实施了多少英明的谋略。

  有趣的是,这些贤能多来自东方各国,因不得志或受排斥而投奔秦室,在一种倍受尊重的环境中施展才华,大放异彩。

  孙皓晖:我们可以说秦国的成功,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用人制度表现出来的出类拔萃的优越性,在中国整个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可以说这种大规模的吸纳外部人才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

  孙家洲:秦朝统治者对有利于他这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一些其它的具体的措施,只要他们感觉对本国的利益有所帮助,他们就很有容纳度地把这些拿来为自己所用。

  王潇然:我看关键的问题是除了秦国的土壤之外,再就没有更能适合大的思想大的学说施展的地方。

  相比之下,六国用人则极其狭隘。或嫉贤妒能,或有始无终。燕惠王杀乐毅、楚怀王贬屈原等等悲剧,使多少贤能志士寒心啊!

  我们也可以从比较中看出文化的先进与落后。

  秦在统一战争中,每占领一地,就把秦制在新地区拓展,以先进的秦文明改造、取代没落的旧文化和旧风俗,同时安定社会秩序,造福当地民众。

  而举旗反秦的楚国贵族项羽攻占帝都咸阳后则是斩尽烧光。据统计,秦灭亡后的全国人口比此前锐减了70%。

  显然,秦的统一大业是以战争的手段消灭战争,实现和平。而和平正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是今天世界的主流。

  美国现代学者科宁·格雷认为:自然地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地理,进而影响人文地理,并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对“天下统一”而言,帝都咸阳正是彰显着这种神奇的效应。

  咸阳地处关中中部,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是得天独厚的“四塞之地”。背靠高原,有踏实稳重之感,面对中原,据高屋建瓴之势,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稳佳态势。

  史学家史马迁在此考察后,由衷地写道:“秦四塞之国,以天府也,可以看天下,称帝而治。

  帝都咸阳啊,您是中国统一与和平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