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有趣的网站:按摩:找穴位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7:56:35
按摩:找穴位技巧
1找反应
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有各种反应,为:
压痛:用手一按,会有痛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2记分寸
一寸:一大拇指宽
二寸:食指和中指间宽
三寸:四指宽
注意:1刺激穴道时要在呼气。
      2治疗前请勿吸烟。
      3有慢性病或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往往身体虚弱,这时要予以轻刺激,称为补法,即补充能量,使器官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某些患者神经亢奋、疼痛较强时,要予以重压,称为泻法,即抑制过高能量的刺激法
疾病的治疗
足阳明胃经
中风偏瘫找胃经
    每天沿着经络的走向从上到下揉40遍,然后再点重要穴位,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等。
拍击足三里(人身第一长寿穴),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三寸,然后再往外一寸的地方。
急性胃痛求梁丘
屈膝,梁丘穴就在大腿前面 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二寸。
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枢  
    天枢在肚脐旁边两寸,也就是前正中线和乳头连线的重点线上与肚脐平的那一点。在肚脐眼两边各有一穴。
养颜美白太容易----四白穴  
四白穴在眼眶下面的凹陷处。就是当你向前平视的时候沿着瞳孔所在直线向下找时,在眼眶下缘稍下方能感觉到一个凹陷,这就是四白穴。
手阳明大肠经
手面口疾病的手神-----合谷(虎口)
合谷又称虎口,它的位置很好找: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出就是合谷穴;或者食指拇指并拢,肌肉最高处即是。
治疗现在秋冬季节常见的面瘫,合谷是必取之穴。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也有作用:
(1)止痛。这个学位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很好,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等。
(2)预防和治疗感冒。特别提出的是,怀孕的准妈妈们和小宝贝感冒了不能吃药,但是按摩合谷穴就挺管用。
让心情安逸的曲池
    曲池在屈肘关节时,肘横纹外侧端。
    曲池穴经常用来邪热,效果很好。
如果你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火时就试试把大拇指按在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不一会儿,心情就会安宁,火气就会降下来。
有高血压、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每天点揉次穴对控制血压、血糖也有帮助。
上肢疲劳、酸痛就去找手三里
翘起大拇指,两肌腱中间为阳溪穴。手三里在阳溪穴曲池穴的连线上,在曲池下约三寸。
合谷穴是最能有效治牙痛的,如果效果不好,可在合谷穴与手三里之间,一边按压一边找最能抑制疼痛的压疼点,穴位里有“阿是穴”,也有“反阿是穴”,按压这种压痛点马上见效。
鼻炎和鼻塞寻迎香
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就是挨着鼻孔旁边的地方。
足少阴胆经
把颈肩弄舒服-----肩井穴的好处
牙痛时,按压肩井穴也能够立即见效。
慢性胆囊炎怕什么----阳陵泉说
    我们的小腿里面有两根骨头,里面的一根叫胫骨,外面的叫腓骨,从膝关节外侧往下找,我们能感觉到有一块骨头凸起,这叫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一寸的地方就是阳陵泉。阳陵泉下一寸的地方叫胆囊穴,同时按压会有更好的效果。
患有慢性胃炎,老是泛酸、吐酸水的人,可以按揉阳陵泉,刺激时,要一面吐气一面压8秒钟,如此重复10次,会很快治酸,不会打酸嗝,这时还可以加按任脉的中脘和胃经的足三里,效果更好。
手少阳三焦经
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使用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手臂的外侧,当手臂朝上时,腕关节背侧的横纹上三寸,在前臂的两个骨头之间的空隙中,按揉时要有酸胀的感觉才好。
肩痛不举找肩-
    它位于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就是它的位置。双手一定交替进行,因为即使只有一侧患病,这样交替进行的同时也是对肩关节功能活动的一个锻炼。
善祛“风疾”的翳风穴
正坐,侧伏或侧卧,从耳后突起的高骨向下摸,到耳垂后面,在下颌骨的后面的凹陷处就是了,向前按时有一种酸胀的感觉能够传到舌根。
自己坚持按揉翳风穴可以增强身体对外感风寒的抵抗力,也就是说能够减少伤风感冒的几率。再受了风寒感冒后我们如果按揉翳风穴,头痛、头晕、鼻塞等症状一会儿就没了。
作为日常保健常识,当我们从外面的风头雪地里回到屋子里后,一定要先按揉翳风3分钟。另外,天然时一定不要让后脑勺一直对着空调或电风扇吹,因为这样后患无穷。
耳鸣耳聋按耳门
    张嘴时能够在耳朵前方摸到一个凹陷,就是耳门穴,进行按揉时要一压一放,不能用力太大。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也能治打嗝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是治疗眼病和呃逆(俗称打嗝)的常用穴。
腰背不舒服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是治疗腰痛的要穴。
在操作是可以一点一放,同时配合腿部的屈伸。
小腿抽筋点承山
    承山穴位于小腿的后方正中线上,当提脚尖时能看到或摸到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处。顺着小腿后面往下推,肌肉变薄处或者感觉到一那个个尖儿的地方就是。
    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对便秘也有一定效果。
    运用时手指的的力应该缓慢增加,不能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手太阳小肠经
急性腰痛点后溪
在手掌小指侧,微握拳,当小指近手掌那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即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手的外侧方。
后溪是治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
把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屈起来,用关节抵住后溪穴,然后用力,边加力边进行轻微的旋揉,止痛效果相当明显。
落枕时也可以这样做,僵硬的脖子一会儿就好了。同样按揉天柱穴、大抒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也能马上见效。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处(枕外粗隆),再往下摸,则有凹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颈窝”,天柱穴就在后颈窝往下2厘米处,脖子两侧直向肌肉的外缘上,一压,会有强痛;脖子往前倾,从枕部往脖子后侧摸,颈项底部有大块凸骨(第七颈椎骨)。
小指发麻拨小海
    小海穴位于肘关节外侧。用手指弹敲该部时有股电麻感直达小指。
肩周炎的必用穴——肩贞
它位于肩关节的后面,自然下垂手臂时,手贴近身体,在腋后线头向上一寸处。操作时胳膊稍向上抬起,另一手从腋下穿过向上用中指点揉;或者另一手从前面经过,手掌掌根放在肩关节的正上方,中指到达的地方。
下巴老掉炙听穴
    一压一放,可以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还有就是张嘴闭嘴的时候或者吃饭嚼东西时,耳朵旁边老是咯嘣咯嘣响,偶尔下巴会突然掉下来也可以通过此穴治疗。 妇科的首选——足太阴脾经
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
太白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此穴可以补脾,对脾虚症例如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胀、大便稀等脏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亦可以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妇科病的首选——三阴交
三阴交在脚内-尖上三寸,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点胀疼的感觉。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之处,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刺激此穴皆有效。
它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利湿。每天一分钟刺激本穴,远比生理痛后再刺激来得有效。
它与合谷穴同为流产的名穴,所以怀胎初期的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阴交穴,更不能和合谷一块儿用。
湿症、丹毒等皮肤病找血海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两寸(左手掌抵住右膝盖,大拇指下肌肉凹陷处即是右血海),是治血要穴,是妇科病、湿疹、丹毒等皮肤病效果很好。
人体的总理——手太阴肺经
肺脏健康的晴雨表——中府
锁骨下窝下一寸,距正中线六寸(夹紧上肢时,大约与腋下对齐)的地方。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即脏腑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能反映肺的情况,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此穴是手、足太阴之会,故又能健脾,治疗腹胀、肩背痛等病。此穴下方肌肉偏薄,按压是不要使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即可。
治热治痛治出血没商量——尺泽和孔最
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屈肘时很明显的肌腱)大拇指方向的凹陷处。尺泽穴与大肠经的曲泽穴位置相近,作用也相似,都有泻热的作用。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但此处按压力度要大,效果才好。
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列缺
两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它是三经交会穴,可以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及任脉的经气。不明原因的头痛、鼻塞、流涕一样属于感冒的一种症状,按揉列缺疏卫解表,加上热敷效果会更好。
列缺还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连。任脉是循行在人体前正中的经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阴虚的功能。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鸣、双目干涩以及更年期的一系列不适等多是肾阴不足、津液不能滋养所致,而是用列缺就可以调节。
对于手腕活动不便、手掌发热、前臂各种活动感觉的所有不适,亦属于列缺穴“分内之事”。
护身卫体的大将军——足厥阴肝经
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舍——太冲学说
人体自身的“菊花茶”——太冲穴
它的位置在脚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此穴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殊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里的菊花功效很像。那些平时容易发急,脾气比较暴躁的人一定要重视此穴,每天坚持按揉2分钟,要产生那种明显的酸胀感,用不了一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
代心受过,替心受邪——手厥阴心包经
心脏的随身保健医生——内关
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当握拳并且手腕上抬时,就能在手臂中间看见两条“筋”,内关就在腕上两寸两筋之间。
此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
此穴对心律失常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也是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之一,并且对打嗝、呕吐等有很好的作用。
人生的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
治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糙的名穴——涌泉(人身第二长寿穴)
正坐或者仰卧,翘足,在足底部,当脚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逢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界处。
滋阴补肾治咽炎,阴冷阳痿哪用愁——太溪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原气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太溪几乎对各种咽炎都有效,尤其是那种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原因引起的咽症。按揉此穴,可一边按揉一边做吞咽动作,这是因为肾经的循行经过喉咙“入肺中,寻喉咙,挟舌本”。按揉太溪穴对腰痛腰酸的效果特别好,对莫名的手脚冰冷也是有效的,还能治各种气喘病。
主宰人体的君王——手少阴心经
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极泉
极泉在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此穴。
极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预防治疗及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可以用于心绞痛发病时的辅助治疗。主要的操作都是弹拨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点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点酸胀等感觉为止,然后向旁边拨动,注意拨动时手指的力不要减。一般会有麻感顺着手臂向下传导直到手指。
治疗肘关节病的“助理师”——少海
少海在肘关节处,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踝连线的中点,即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
少海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比如屈伸不利、落枕、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治疗时主要是在穴位上进行点揉。但是在治疗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前臂麻木时主要是在穴位上进行拨动。
治心慌、失眠的名穴——神门
神门在针灸临床上主要治疗用于治疗心慌、失眠的病,每天用手指对此穴进行缓慢的按揉,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追求所谓的酸胀感,力量大了反而不好。
最“补肾”的非任脉莫属
任脉的几个主要穴位
第一性保健大穴——关元
    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眼正下方四横指就是关元穴了。
此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包括妇科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
关元穴对失眠的效果也很好。
人体性命之祖——气海(丹田)
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可以先四指并拢取肚脐下三寸(关元穴),中点即是气海穴。所谓“气沉丹田”,这里的“丹田”就是指气海穴。丹田穴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此穴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得以维持,故又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之“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也称为“气海”。
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在压时,先呼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六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精力必然日增。
人体命根子的大门——神阙(肚脐眼)
脐是胎儿从母体吸收营养的途径,所以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另外,它有任、带、冲三脉通过,联系五脏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气血阴阳发生异常变化,可以刺激神阙穴来调整全身,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中医认为脐腹属脾,所以本穴能治疗脾阳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发凉怕冷、男科妇科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
脐疗对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防和治很有效。它主要是把药物制成膏、丹、散丸、,贴在肚脐上,再用纱布或胶带固定,有时还需要艾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碍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所以药物很容易被吸收。
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三寸,就是上身前面正中的骨头最下缘和肚脐眼连线的中点。中脘虽然是任脉的穴位,但同时也是胃的募穴,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疗效。中脘穴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减肥。如果因为胃受寒或者吃凉东西太多导致胃痛,可以掌摩中脘或者艾炙,以温中散寒止痛。
注意:此穴孕妇不可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