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光游戏免费版:生养孩子不妨慢慢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54:56
健康时报记者 戴志悦 《 健康时报 》( 2011年12月22日   第 24 版)

护士在给刚出生两天的婴儿洗澡。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
赵 鞠/摄
编者按:近年来我们常常学习西方“先进”的生养观念,比如要分床睡、不能一哭就抱、看着钟表来喂奶等,这些生养观念的一个共性就是“快”。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西方人对这些“快”出来的生养方法开始进行反思和纠正。近日,国际母乳会、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母乳喂养的女性艺术》作者之一戴安·维欣吉(Diane Wiessinger)在北京举行“从出生到母乳喂养,自然背后的科学”公益讲座。会议为期两天,健康时报记者对Diane进行了独家专访。
精彩阅读
■医院的产房,进进出出的人,很亮的灯光,机器声,还有被医生、护士伸手到下体去检查身体,都会让产妇感觉到压力,更加疼痛,最后无法顺利分娩。
■哺乳动物没有剪子,它不会急忙着把胎盘和宝宝分开,而会等脐带里面没有血的时候,再用牙齿把它咬断,以保证宝宝得到它应得的所有血液。
■从孩子出生到出院,我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为什么有这么美好的宝宝和爱我的先生,我还会如此呢?26年后我才明白,我空荡荡的感觉来源于我空荡荡的手臂。
“全球每天3500人死于车祸,试想一下,如果以4公里/小时速度行驶,谁也不会死,但是大家都想快速到达。
女人的生育过程也是如此,自然分娩应该得到尊重。”
这是Diane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专访时说的一段话。她认为,当人类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工干预,许多动物本能就会渐渐消失。
这种干预,大部分的目的就是要——快。
慢慢生——
分娩是一种动物本能
现实描述:根据2007年美国妇产科学会的统计数据,美国剖腹产比率已突破31%,创下历史新高。而这一数据,在中国的比例更高,2010年初,世卫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
Diane:分娩本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许多人需要人工干预,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要了解这些困难,还是要回到动物的本能。
很久以前,我曾经专门研究动物行为,发现所有哺乳类动物在生产时,都是不能被打扰的。如果狗妈妈在生孩子时,被挪了一个地方,或者有人摸了它的孩子,它将会拒绝这只小狗;如果鹿妈妈剖宫产或分娩时得到人工辅助的话,它可能会拒绝自己的宝宝。
对于很多哺乳动物来说,如果它的分娩过程受到了过多的干扰或者分娩太容易了,反而会干扰它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连接。
有一个助产士去农场里看一头母牛生产。农场主叮嘱她,要在很远的地方躲起来看,不能让母牛感觉到有人在观察它。母牛的生产室非常安静,没有灯光非常黑,它对这里很熟悉,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自由行动。
生产过程是一种动物本能,对人类也是一样。正常的分娩会让女人感觉到兴奋有力量,她会信任并喜欢自己的身体。
这需要让产妇处在一个让她觉得安全而熟悉的地方,放松、安静而私密,感觉是自己在控制整个过程。但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孩子都是在医院的产房里,进进出出的人,很亮的灯光,轰轰的机器声,还有被医生、护士伸手到下体去检查身体,都会让产妇感觉到压力,更加疼痛,最后无法顺利分娩。
曾有一篇文章提出括约肌法则,即是指女人在私密且安全的状况下,宫颈、产道等地方的括约肌才会正常工作,如果感觉到压力,括约肌法则就会关闭,它就没法扩张或收缩。
因此,要解决顺利分娩的问题,就要让自然分娩得到尊重,给产妇一个私密、安静且安全的空间。帮助缓解产妇疼痛的方法也很多,可以让产妇试试不同的分娩姿势,如站着、蹲着或者在泡在水里等等。
慢慢剪——
脐带等三分种再剪
现实描述:在孩子一出生,医生就会把脐带剪断,剪脐带被视为孩子与母体分离的一种仪式,有些医院把这种仪式交给产妇或者孩子的爸爸。
Diane:在美国,也是孩子一出生就把脐带剪断。其实,婴儿在刚出生的那一刻,还有一部分血液在胎盘和脐带里,如果马上把脐带剪断,这部分血液将无法回到孩子的身体里,孩子从一出生就发生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日后易导致新生儿缺铁和贫血。
其实,人类与哺乳动物是一样的,但哺乳动物没有剪子,它不会急忙着把胎盘和宝宝分开,而会等脐带里面没有血的时候,再用牙齿把它咬断,以保证宝宝得到它应得的所有血液。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只要脐带还在跳,就是母体还在继续给他供应氧、血和营养。
2010年《英国医疗期刊》发表了一份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哈兰省医院的一位产科医师 Ola Andersson的研究:在胎儿分娩后,不要立刻剪断脐带,给点时间让脐带能够继续将一直滋养着婴儿的胎盘内容物(特别是血液)传输到婴儿体内。4个月后,那些分娩三分钟后才被剪断脐带的婴儿,体内的铁含量平均比那些一分娩就被剪断脐带的婴儿高45%。
慢慢喂——
胎盘一离开,产奶就开始
现实描述:在20世纪,奶瓶喂养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职业妈妈数量的增加,人们发现婴儿配方奶粉很方便。然而,美国的妈妈已经在反思,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母乳喂养已经逐渐成为美国家庭喂养婴儿的主流,如今比例已高达75%。其他一些奶粉出口大国,如丹麦、新西兰等,母乳喂养率更是在95%以上。而我国的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 2010年,全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40%~50%。
Diane:要记住我们是哺乳类动物中的一员,其它动物哺乳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所以,母乳喂养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就像呼吸对于每个动物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人类不需要任何帮助,就会下奶。无论是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只要胎盘离开身体,孕激素水平就会下降,产奶过程就开始启动,三到五天以后就会下奶。
宝宝第一口奶一定要是母乳,一岁内的婴儿过敏大部分是牛奶蛋白过敏,根源就是第一口奶。新生儿的小肠通透性很高,上面布满了小孔,初乳流经时,能够作为天然屏障涂在小肠上,封堵这些“孔”,防止外来危险的渗透。而且,初乳中大量的白细胞可以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一岁内的宝宝肠道没有发育好,对除母乳外的所有蛋白都不耐受,牛奶、羊奶中的免疫蛋白都和人乳中的免疫蛋白不同,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脆弱的孩子,请相信母乳最好,这是自然界千万年的自然选择。
慢慢养——
与父母同睡不碍培养独立
现实描述:在过去的50年,美国提倡婴儿和家长分床睡,认为这样不会让宝宝太依赖,能尽早独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也开始选择“母婴同睡”的睡眠方法,因为亲密育儿、回归自然的观念不断被年轻父母所接受。人类学家认为,母婴同睡有益于婴儿的健康。
长辈或亲朋好友都会告诫新妈妈:不要宝宝一哭就抱,不然会惯坏他的。这种看法起源于19世纪晚期,医生们宣传这样一种理论:只要给婴儿吃饱了、穿暖了、及时地换尿片了,就足够了。如今,研究结果却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在出生头几周里得到妈妈更多回应的婴儿,在随后的一年中与人的沟通能力更强。
Diane:孩子一生下来,一般都是放在小小的婴儿床上。我的孩子也一样,但是,从孩子出生到出院,我都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为什么我有这么美好的一个宝宝,我的先生也那么爱我,可是我的感觉却如此空荡荡呢?26年后我才明白了,我空荡荡的感觉来源于我空荡荡的手臂。
在有人类之前,灵长目动物的母亲就和宝宝一起睡。这是生物的需求——灵长宝宝完全没有准备好离开母亲数小时,离开母亲,他们的安静睡眠时间会更短,心率和呼吸不规则,体温控制得更不好,并且皮质醇更高。宝宝用每一个可控的生理信号告诉我们,离开母亲,他们就会处于风险之中。并且,他们的母亲也不愿离开他们。
母亲离开婴儿,皮质醇也会升高,更缺乏睡眠,并且夜晚必须更频繁地、每次都完全清醒地哺乳。因为宝宝哺乳的次数减少了,母亲的奶量会受到影响。
和宝宝分开睡的母亲哺乳时间不会很长,随之母亲和宝宝都将承受过早断奶带来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后果。
在美国的传统文化里,孩子不是拿来抱的,要么放在床上,要么拿来推着走。所以当我的孩子刚出生8天时,我就把他放在推车里,在一条小石子路上晃着晃着就去散步了,现在想来真是有很大问题,可当时我就没想到要把他抱起来。
其实,对于直立型哺乳动物而言, 他们天生需要被大人直立抱着。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把婴儿从摇篮或手推车抱出来他就安静下来的原因。他们天然的栖息地就是大人的身体;当他们被从栖息地抱离时,他们同时也失去了能力和信心。将宝宝从前面直立抱起贴近我们的胸前安抚,也是我们天生的本能之一。
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速度、 变色、各种安全考量。人类的宝宝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被抱着。
宝宝在你身旁时会觉得最安全平静,那里没有老虎会吃他,没有蚂蚁会爬到他身上。他会期望你能很快地听到他的声音而对他有反应,他希望你能日夜都在他身旁,如果他睡在你旁边,他会有更好的睡眠。他指望跟你有肌肤上的接触, 尤其是刚出生的前几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