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学贷app官方下载:国际格局:再思韬光养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1:24:50

“韬光养晦”是战略还是策略?

罗援(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少将):我认为,“韬光养晦”是一个策略,只有和“有所作为”结合起来才能叫战略。比如军事积极防御战略,你不能把“积极”和“防御”两个字分开。“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为我们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服务的,“韬光养晦”绝不等于挂免战牌。现在令人担忧的是,联合国在某些方面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一些违反《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决议的行径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无能为力。联合国需要改革并建立一些具有独立监督机制的机构。

中国和平崛起与西方国家掠夺崛起、战争崛起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不去侵占别的国家核心利益。一定要把和平意愿,和敢用非和平手段来维护核心利益的意志结合起来,才能最后达到和平崛起。

崔立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韬光养晦”是中国过去近20年来的重要对外方略,今天是否仍然适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讲当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后来又加上“合作”。现在,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词:博弈。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五年,伴随多极化发展和中国崛起,大国间竞争也在发展,中国和其他主要大国之间关系博弈的一面明显加强。中美关系中的博弈一面日益突出。而我们对新时期大国间关系中的博弈性,无论是从意识、知识、经验还是战略设计上,都是欠缺的。“韬光养晦”的提法,作为今天面对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国际形势的中国外交方略的表达方式,显然已不适用。国际上普遍使用“中国崛起”的提法,我们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韬光养晦”提法来对应是否太过勉强?其实,我们现在不得不用很多方式和复杂的语言来解释 “韬光养晦”,就足以说明其面临的窘境。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邓小平当年讲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8个字,后来概要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8个字里有三个核心词:光、晦、为。理解这8个字的关键是搞清楚韬什么光、养什么晦、作什么为。邓小平的思想非常清楚,即我们要韬意识形态之光,在外交政策中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养经济建设之晦,即埋头进行经济建设;作秩序建设之为,即在国际上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里面有形势研判,有力量配置,有目标设定,符合“战略”的基本要素。因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战略。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比上世纪90年代初体现得更明显,容易犯意识形态冲动的毛病。“韬光养晦”完全不意味着不阐述我们的主张。和平崛起指中国不会靠发动战争崛起,而不意味着受到侵略时不反击。自卫反击是《联合国宪章》赋予每个成员国的权利。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和乎崛起不在任何意义上排除用武力反击别人对我们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