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小报图片:许昌78个乡镇建成廉政食堂 承担公务接待禁止烟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35:29

许昌78个乡镇建成廉政食堂 承担公务接待禁止烟酒

2011年12月19日08:03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12月6日,许昌市某乡政府“廉政”食堂。 记者 闫伊默 摄

  □本报记者闫伊默刘海涛

  阅读提示

  2011年11月1日,许昌市78个乡镇(不含办事处)全部建成“廉政食堂”并正式投入运行。按照规定,乡镇日常必要的公务招待一律安排在“廉政食堂”,并严格限定消费标准,禁止烟酒。新政一出,叫好声众,但也不乏“作秀”的质疑。

  在“三公经费”成为媒体及公众关注焦点的背景下,“廉政食堂”的推行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如何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考验着施政者的勇气和智慧,并值得公众期待。

  体验“廉政食堂”

  12月7日上午11点,记者一行4人来到许昌县河街乡政府。对记者的不约而至,该乡党委书记蔡华智并不感到突然:“这一段来的记者不少,我们经得起暗访。”

  在简单介绍该乡“廉政食堂”建设运行的基本情况后,蔡华智陪我们来到“廉政食堂”进行实地查看。食堂外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几个装饰淡雅的牌匾,上书“风清气正知荣辱、勤政廉洁创和谐”之类的“廉政格言”。食堂里宽敞明亮,简单整洁。政府的几位工作人员正围坐在一起吃饭,谈笑风生。厨房里师傅正在往锅里下烩面,陆续有职工前来就餐。

  12点多,蔡华智和乡长杨振华陪记者吃饭。凉拌腐竹、猪头肉、猪蹄、烙馍蒜菜四个菜,外加每人一碗炝锅面条,便是在座6人的午餐。蔡华智一边介绍着这几个当地乡土菜的“名气”,一边给记者掰着指头算账:“素菜5元,荤菜20元,炝锅面3元,咱们这顿饭下来是68元。”这就是“廉政食堂”的“条件简单、但不简陋;菜肴丰富、但不奢侈”。

  以白开水当酒,宾主致意后,大家便吃了起来。没有惯常酒桌上的繁礼缛节,大家边吃边聊,轻松随意。一顿饭吃完,记者看了一下表,正好30分钟。

  蔡华智说,如果像以前那样去外面饭店吃的话,“最低也得300元,一顿饭四五百元是正常的。”根据“廉政食堂”运行以来的情况,“招待费大致能节约60%”。

  按照“廉政食堂”的要求,杨振华说这顿饭要经相关负责人批准才能安排,并且要对“就餐时间、就餐单位及人数、陪餐人数、就餐金额、经手人员等招待情况记录在册,经领导签字后由纪委存档备案,以备上级检查和后期公开”。在该乡提供的“廉政食堂”接待台账上,记者看到此前的招待情况一目了然。

  随后,记者走访了另外几个乡镇的“廉政食堂”,情况大体如河街乡一样,反响普遍不错。而据了解,截至11月1日,许昌市78个乡镇(不含办事处)已经全部建成“廉政食堂”并正式投入运行。

  为啥建“廉政食堂”

  蔡华智说,为解决家不在本地的干部吃饭问题,其实各乡镇都有机关食堂,平常的公务招待一般就在内部食堂解决,现在的“廉政食堂”应该说是对原来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的一种“规范化”。

  根据要求,许昌“廉政食堂”建设及运行实行“三定原则”。一是定点用餐,乡镇接待上级检查指导人员,一律安排在“廉政食堂”用餐;二是定额支出,乡镇接待的用餐标准为每人不超过30元,并提倡被接待人员按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支付基本伙食费;三是定员陪同,乡镇接待实行对口陪同,尽量减少陪客人数。

  谈起该市“廉政食堂”建设的缘由,据许昌市廉自办主任梁金良介绍,今年8月初,该市市委书记李亚在一份内部刊物上看到其他地方实行“廉政灶”效果显著,当即批示要求纪委部门进行调研并在可行的基础上实施。纪委部门随即组织落实,“许昌78个乡镇,我们跑了40个,调研是扎实的。”梁金良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许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转发了《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规范全市乡镇机关公务接待,推行“廉政食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市乡镇机关推行“廉政食堂”。梁金良说,同时我们不搞试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1月1日在全市乡镇机关全面铺开,决心很大。

  蔡华智说,乡镇80%以上的工作在农村,需要面对面给老百姓打交道,过去“个别干部下乡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确实影响不好”;同时,干部下乡吃饭势必要给村上增加负担,乡镇接待上级领导在饭店吃饭开销也很大,“算清这笔政治账和经济账,‘廉政食堂’势在必行”。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乡长告诉记者,乡镇财政紧张也是实行“廉政食堂”的原因,“有钱不用教都会吃喝,没钱你不叫他廉政也会廉政”。话听起来有点偏颇,但一定意义上不无道理。据他介绍,他所在的乡每年财政拨付约400万元,支付全乡工资就用掉300万,剩下的100万再加上有限的税收返还等其他资金来源,就是全年工作运行资金,这些钱相对于乡镇复杂的工作头绪来讲,往往是捉襟见肘,“就一项秸秆焚烧,每年就要投入一二十万”。

  小措施解决大问题

  采访中,问及“廉政食堂”,记者听到的是一片叫好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许昌市纪委书记陈智勇谈到该市推行乡镇“廉政食堂”的情况,引起与会代表的热议。李亚则称赞推行“廉政食堂”意义重大,小措施解决了大问题。

  实际上,现有的机关食堂尚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廉政食堂”要至少具备15人以上的接待能力。河街乡“廉政食堂”目前有2个小餐厅供招待客人,一个大餐厅作为职工日常就餐使用。同时,在厨师、厨房、卫生、采购、食品安全、台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

  某村支书也兴奋地说:“原来干部下乡,哪怕就来一位,我们也要凑成一桌进行招待,现在怎么挽留他们也不在村上吃饭了,确实为村上减轻了负担。”蔡华智说,“廉政食堂”运行后,要求村级招待“零费用”,下乡干部一律回机关食堂就餐。“廉政食堂”首先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就餐问题。

  随着“廉政食堂”的运行,乡镇干部的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镇上的一位商店老板告诉记者:“镇上人不多,时间长了基本都认识,原来乡干部三五成群去饭店胡吃海喝的现象,现在看不到了。”该老板的商店离一家饭店不远,他在这开商店已经有很多年了。

  村干部于某平常不胜酒力,喝醉了回家就闹事,但由于要陪上面领导吃饭,喝酒又难以避免,为此夫妻俩没少生气。“现在好了,几乎没啥酒场了,乡里干部根本就不在村上吃饭。”他的妻子兴奋地说。

  一位郑姓副乡长也告诉记者,“过去乡里基本上每周都有2到3次招待任务,不胜其烦,现在没了应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解决问题”。

  作为许昌市廉自办主任,梁金良是“廉政食堂”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乡镇招待往往跑到县里、市里,干部喝得满脸通红,在群众中影响很坏,有了‘廉政食堂’,这种现象没有了,极大提升了干部形象。”

  而“廉政食堂”运行带来的更大实惠则是乡镇招待经费的大幅度下降。梁金良说:“根据目前测算,‘廉政食堂’使乡镇招待经费平均可节约30%。”一位乡长告诉记者:“在过去,一般的乡镇招待经费年均应该在10万元左右。”据此推算,该市78个乡镇可年均节约招待经费200多万。

  变成真正“作为”

  采访中,对于“廉政食堂”记者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位乡干部听了记者关于“廉政食堂”的介绍后脱口而出:“不是在作秀吧?县长来乡里视察工作,我就不信乡长会让他去食堂吃饭!”

  一位副乡长也说:“实事求是地讲,即使推行‘廉政食堂’是作秀,其勇气和信心也值得肯定,关键是如何保证‘廉政食堂’能够真正长效运行。”

  上述质疑也是许昌市主要领导最为关注的问题,“李亚书记曾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暗访‘廉政食堂’,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此项工作要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去抓。”梁金良说。

  记者在该市出台的“意见”中也看到,制度化、监督化、长效化是搞好“廉政食堂”的重中之重。市纪委副书记崔合荣表示,督查是推进“廉政食堂”建设最好的方法,追究是最好的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将从严从重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同时,纪委还要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乡镇公务接待费用进行财务管控和审计,确保“廉政食堂”真正发挥实效。

  市纪委书记陈智勇也自信地公开表示,“廉政食堂”的运行要经得起检查、经得起暗访、经得起参观,确保“廉政食堂”公务接待长期坚持,有效运转。

  蔡华智告诉记者,县里主要领导在“四大班子”会上明确要求,县里干部下乡不准去营业性饭店接受招待,“只要形成这样的氛围,我们基层干部在‘廉政食堂’招待领导也没啥后顾之忧”。

  据梁金良透露,市纪委正在积极起草相关文件,准备对市直各单位因公下乡作出规定,即不准要求乡镇超标准接待、不准要求去营利性餐馆就餐,“对吃请者和请吃者都作出要求,就堵住了乡镇接待超标的口子”。

  据了解,自“廉政食堂”在该市乡镇运行以来,截至目前纪委部门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

  如何破解乡镇招待困局

  近年来,“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该文透露,“2004年,我国公车及公款消费总数高达60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

  “就乡镇一级而言,出国和公务用车方面的消费基本不存在问题,‘三公消费’实际上是‘一公消费’,那就是公务招待。”梁金良说,“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与老百姓接触最直接,因此公务招待豪华奢侈严重影响干部形象,也长期为群众所诟病。”

  一位乡长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乡镇改革后,目前一般乡镇一年吃喝四五万,算是比较清廉,吃喝10多万算是正常”。

  某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王某告诉记者:“我们这儿离邻县县城较近,上面来客人一般都是到县城去接待。”他的妻子则向记者抱怨:“成天早出晚归,孩子都没怎么见过他,跟他很生分,常常半夜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而乡镇干部则自有苦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是最基层,谁也得罪不起,”王某反问记者,“再说中国是人情社会,上级领导来了连饭都招待不好,乡里领导以后还咋混?”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现在上面对乡镇考核,很多工作是一票否决制,牵涉到这方面的上级考核检查,乡镇领导往往是不遗余力地对检查团进行好生招待,因为万一倒数的话,其他工作干得再好也是白搭。”

  根据2006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国内公务接待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因此,公务接待是不可避免的行政管理活动。

  同时,上述“规定”还明确要求,“接待对象需要安排用餐的,接待单位应当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伙食标准安排,不得超标准安排用餐,提倡自助餐,一般不安排宴请”。

  制定于1998年的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也明确要求,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而据了解,目前乡镇仅吃喝招待一项就占了预算公务费的10%左右。

  乡镇公务接待为何有令不行、有禁不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一是,目前相当多的公务接待费用在预算外循环,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二是,在各级政府预算及其执行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实际决定权掌握在政府而非人大手中,人大难以监督。”

  如何破解乡镇公务接待的困局?有专家认为,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要强化落实,实行信息公开,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

  也有专家表示,就乡镇基层而言,当其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因此,打破乡镇公务接待的“潜规则”,治本之策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公共财政体系。

  面对乡镇公务招待的困局,许昌市通过推行“廉政食堂”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其勇气和决心值得肯定。但要彻底打破乡镇公务接待的“潜规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