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官网买东西:政府机构臃肿问题与化解方式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23:12
1958年,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帕金森因发表《帕金森定律》这本小品杂文集而闻名于世。迄今,世人都以“帕金森定律”作为权力扩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代名词,并且是一种恶性膨胀循环的“官场传染病”。现今各国政府,几乎都程度不同的染上过并通过改革医治过这种“病”,中国经过反复治、不断改,始终是重病缠身、旧病复发,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朱镕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政府机关庞大,“吃饭财政”,把钱都吃光了。
  从“补给财政”到“养人财政”,从“人民公仆”到“吃饭官员”,行政机构的臃肿和人浮于事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群众长期以来不堪重负,使20年来锐意改革的中国政府意识到:减员增效,改革之剑必须直指自身。
  有资料表明,中国政府的庞大是举世闻名的,它就像一个臃肿不堪、老态龙钟的老人,步履维艰地行进着,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998年3月九届人大全国一次会议确定政府机构改革之前,国务院的工作部门达40个,全国省级党政机关的厅(局)级机关多达1500个左右,平均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50余个,超过中央编制部门规定机构限额10个左右,有人称为是拥挤的“市政厅”。非直辖市的大中城市常设机构为50多个,地区30多个,县一级40多个,分别超出限额10到15个左右。中国级别最低的政权机构即乡镇,这个“小政府”也不甘示弱,它也在宠大起来:50年代未期成立人民公社时,全国共有2.7万个公社。1980年人民公社被撤销,成立乡镇人民政府。现在全国共有6万多个乡镇,可谓是“庞大的小政府”。综合起来,中国目前县级以上常设的党政机构在20万个左右,超出规定限额3万多个。
  1993年,全国机关单位数比1990年增加了至少2万以上,这还不包括大量的非常设机构。实际上,中国各级政府中常设机构的内设机构也相当多,事务性人员均极高比例。例如,某地区常设行政机构29个,但这29个常设机构中竞有236个内设机构,其中属社会性、事务性的内设机构就有90多个,人员比例高达地区行署行政干部总数的43%。
  在我国,政府就像一部巨大的机构“母机”,以平均每天25个的高速度,每日每时地制造出新的机构。而且机构增加的名目繁多。总之,你可以为新成立一个机构找到任何理由,令人望而生畏。中国的政府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极强的自我繁殖能力,你砍掉1个机构,它会生出2个、3个、4个以至更多。
  政府机构多,人员必然就多。而且可怕的是,我国官员增长的速度是很快的。有资料显示,全国党政机关干部1989年为543.9万人,到1998年10年翻了近一番。这种繁衍能力使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政府官员。仅国务院在1998年机构改革之前的行政机关人员就多达3.2万人。从1990年开始,平均约10个国有单位职工中,就有1个政府工作人员。1998年同1994年相比政府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多。据官方统计,全国靠财政预算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企业干部、党政干部、教师、军队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为3400万人。若再加上以工代干与机关招聘的干部、机关人数接近4000万人。而且,至少每年还在以100万人的速度增加。
  4000万是个什么概念?4000万相当于英国七十年代全国的总人口数。据有关学者计算,1995年底,在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有3576万人,企业党政工团等有国家干部身份的管理人员约1136万人,两项合计达4712万人,占全国职工人数的近32%,这超过了英国1971年的人口总数。中国有12多亿人口,4712万政府工作人员,官民比例为1:30左右,而解放初是1:294,现在的比率是解放初的近10倍。吃“皇粮”的人如此之多,恐怕连我们的老祖宗都感觉到不可思议。我们有的县只有十几万人,县,乡两级的行政机关人员却有几千人。
  我国政府官员人数是日本的15倍,美国的13倍。官民比例达到1:20左右。也就是说,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国家干部。
  机构庞大臃肿既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又给自己的运行制度繁衍出障碍和新的弊端:由于机构重叠,层次过多,很多行政机关没有多少真正的事好做,人浮于事;职责不明,有事不知该谁做,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机构庞大、重叠,机构的职、权、责对应不明确,造成权力扩大,滥用,致使政府机构内部贪污、腐败现象横生:广西柳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李玉章利用政府监督巡查制度不健全的弊端,两年来,仅索取、收受他人财产就多达94万元之多;广东珠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李国钦在担任珠海市财政局副局长等职期间,利用政府机构职、权、责不明确的漏洞,先后多次挪用公款20多万元;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国喜在执行公务中滥用权力,索取贿赂,徇私枉法,竟将法院以流氓罪判处四年徒刑的犯人张刚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此类事件近年来常见诸报端,虽经国家执法部门多次严历打击,但国家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事件仍屡禁不止,这些腐败现象的滋生给国家精神文明及经济建议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损害,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已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膨胀,使财政支出越来越大,“人头费”越来越多,这成为制约社会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生产力背负着这么多吃财政的官员艰难地爬行着。
  朱镕基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介绍说:我国199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为1503亿元,比98年增加了。财政赤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支出增长迅猛。1996年全国财政支出比1991年增长4500多亿元,其中1993—1996年期间增加了4000多亿元,平均每年支出递增1000亿元,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财政部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行政机构与行政人员的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这样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金就大大减少了。如此庞大的上层建筑必然会压垮脆弱的经济基础。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机构面临的一个两难困境:经济的每一次发展必然要求增加管理经济的机构与人员,造成机构臃肿,而机构一臃肿,就必然压抑经济的活力。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在政府活动中,却没有这样的动机:维持政府的收入。如国家税收、外来捐赠等与生产这种收入的成本无关,低效率往往受到鼓励。
  政府的运行成本一日高似一日,像计程车的计价器一样蹦着数字地向上跳。
  据统计资料显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运行的显性成本(包括政府机构的日常开支和资本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几乎都在10%以上,1993年高达15.68%。绝大多数年份以15%以上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在现行情况下,国家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正像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所指出的那样,臃肿的机构和数量庞大的行政人员,“把国家的钱都吃光了”。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教授姚宁拙对此做了详细分析。他说,如以平均每人每年1万元人民币标准计,1996年国家财政需实际支出人头费占同年全国财政帐的一半以上。再者,因官员增加,相应的办公用房、用车、通讯及其他设施、个人住房、公费医疗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甚至子女养护有关费用等势必相应增加。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政府机关为此每人每年需增加财政支出2万元,国家财政负担更为沉重。近年来这种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趋严重。有一组统计数字:到1997年6月底,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5.2万人,增加人数与同期国有企业减下人数126.9万人相当;到1996年底,中国财政供养人数总数达到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若个人经费和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1万元算,现有财政供养人员需要3600多亿元。199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收入8642亿元,现在财政供养人数所需的3600多亿元,几乎占了国家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与此相伴的是,由于养人财政的沉重负担,造成国家必须的重点工程项目举步维艰,国家的科技和教育投入长期以来一直不足。
  机构日益庞大,人员冗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由此造成诸多弊端:财政每年经费不足,部门受到利益驱动,乱设卡,乱收费,挖空心思搞创收,于是计划外的各种小金库和各种不合理摊派明目张胆的大行其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与产品的经营状况瞬息万变,而长期以来处于主宰企业命运的政府机构却一成不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且气喘吁吁的众多国有企业,异口同声地向政府机关发出强烈呼唤——转变职能!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是所有经营活动(如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的组织者、管理者、决策者。政企合一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流。实践证明,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病很大,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极大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时的中国机构庞大,人员冗杂,改革是非进行不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的机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化解方式
  
  政府机构改革为什么一直走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主要是因为有些权力比较大,头衔比较高的干部对下级施压,要求下级给自己的什么亲戚朋友安排个什么职位,下级不敢不听。下级为了讨好上级,当然把胸脯一拍:“没问题”。再就是有些人拿了一扎钱对准有些干部扔过去:“给我谋一个职位”,“好说好说”,在钱的面前有些干部很爽快。用钱买官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人之常情,大家切莫见怪。
  要控制政府公务员的膨胀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回到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的模式里面来。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之后,国家可以设置一个人事分配部门,全国各地的公务员当由国家人事分配部门配置,保持全国各地的公务员分配的合理性,把握好国家公务员数量与老百姓数量的比例。如果某地区干部管理人手不够,当向国家人事部门申报,由国家人事部门直接调动人手过来,除此之外,其它原因国家财政一概不发放待遇。谁愿意当义务公务员国家概不与理睬,将全国各地的公务员进行锁定,不管谁通过怎样的不正当手段想安插进来都会注定失败。
  人事部门的人才来源则通过招募和考核,合格者才可以成为国家人事部门的潜在人才调动对象。致使整个政治网络风雨不透、滴水不进。
  至于社会的选举制度可取消,因为国家经济体制已经隔离了贪污腐败的空间,任何公务员都没有存在贪污腐败的可能,因此民主制度已显得无关紧要。中间只是存在公务员的办事能力和服务质量问题,如果公务员不能尽职尽责,老百姓可以向国家信访网络投诉。再由国家纪委做出处理。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9566&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