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车有家电话号码:【观手知健康】手诊研究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6:07:29
观手知健康相关资料]手诊研究论文
一、手诊法诊断和预测冠心病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疗养院主任医师  向群  研究生  肖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也叫缺血性心脏病,是当前国内外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心脏病,多在中壮年以后发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心脏病死亡率的10%~20%。而手诊法对其有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的优势,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手诊确认为冠心病患者的ECG的异常改变,目的探讨手诊这一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1996年~2002年6月来院的全军各地疗养员和部分住院体检干部2021例。其中男1654例,女157例。年龄36~86岁。
1.2手诊指征:冠状动脉区:岛纹,青暗、低陷或者青小血管突起或扭曲。心区:红色、暗红或紫红色血丝团。胸闷区:黄白色、青色、红色斑点。传导系统:①快速:1/3处,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点②慢速:色暗青,斑点或片状。急性心肌梗塞:苍白无华。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区圆形或椭圆形、棕色、黄白色斑点。
1.3实验方法:对所有纳入病例者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加以仔细询问是否曾有冠心病病史。
1.4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输入SPSS统计软件,以ECG诊断冠心病为标准,手诊阳性中ECG异常、有冠心病史的例数为真阳性例数(A),相应阳性中ECG正常、无冠心病史的为假阳性例数(B),手诊阴性中ECG异常的为假阴性例数(C),相应的阴性中ECG正常的为真阴性例数(D)。
2.结果  见附表
附表:手诊诊断冠心病与ECG结果分析
分  类
手诊阳性组
手诊阴性组
人数
男/女
年龄(岁)
ST-T改变
房室传导阻滞
早博
心肌梗死
房颤
起博器、心脏搭桥及放置支架
敏感性
特异性
诊断准确率
阳性预测价值
1615
1383/232
69.15±7.44
684
180
99
227
158
35
406
271/135
62.42±10.19
15
27
13
0
22
5
94.40%
58.27%
84.46%
85.63%
其中敏感性(%)=A/(A+B);特异性(%)=D/(B+D);诊断准确率(%)=(A+D)/(A+B+C+D);阳性预测价值(%)=A/(A+B)。由表中可看出手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价值。
3、讨论
3.1手诊是医生运用正常视觉,对患者一侧或双侧手的气、色、形态、纹线进行系统、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对方健康情况的特殊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中医望诊断病的基础上,由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立的医学诊断方法,是全息生物学在医学中的一种应用,具有系统的辨证认病理论。
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也就是说人身体五脏六腑所有健康与不健康的信息都会全息反映在人体的任何局部,如:眼、耳、鼻、舌、身、脊柱和手,特别手是一个全面的健康信息库,通过对手的观察,可诊出过去之病,现在正患之病以及即将要发生的疾病,有着鲜明的记忆性、现实性和超前性。
如总参干部方鑫,96年入科时无冠心病史,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但手诊却显示为冠心病并提示2-3年内将会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疗养员当时不在意,却于99年6月在外游玩途中发生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幸亏抢救及时,后在301医院做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侧冠脉阻塞而行3根搭桥手术,2000年再次入科后手诊显示陈旧性心肌梗塞。
3.2当今世界医学的总趋势是:寻求病症预防、早期无损伤诊断以及运用低温、无毒自然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而手诊正是适应这个总趋势的一种国内外首创的诊断方法,特别在心血管疾病的超前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诊对所研究人群冠心病诊断及预测的结果与实验室客观检测结果相符合,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表明运用手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及超前诊断是可行的。如韶关干休所高俊臣既往患高血压病,无冠心病史,2001年9月21日入院,手诊诊断为严重的冠心病,27日0:50发现急性大面积心梗,后转广总做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支架难以植入。
3.3超前诊断是对医学上规定还没有达到病变程度时的病理现象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发病,防患于未然。手诊见到的心肌梗死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占大多数,但多次临床实践表明若心区斑点较前青紫、青暗、全掌气色偏差,要注意防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3.4研究证明手诊具有简单直观、无损伤、经济实用、超前诊断、容易普及等多方面优势,且通过对手相应部位的刺激和按摩拍打等,可以治疗相应疾病,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康复医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刘剑锋,观手治病-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7。
举报 |引用|回复|TOP
adsense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0|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2 #
二、高粘滞综合症血液流变学观察与手诊关系研究
广州疗养院  向群  肖瑄
高粘血症是高粘滞综合征(Hvs)简称,是指血液中一项或几项血粘滞因素增加而引起的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虽然血粘度增高不是一种疾病,却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Hvs血液流变学规律与手诊的相互关系,本文对 1996年来收治的153例Hvs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从1996年~2002年6月来院的全军各地疗养员和部分住院体检干部,共153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47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4.42±10.19岁。其中80~89岁4人,70~79岁34人,60~69岁55人,50-59岁42人,40-49岁18人。
1.2手诊指标
高粘血症的异常手征为(1)手掌指端呈暗紫红色;(2)全手掌青筋多;(3)中指根部突起,光泽差,棕色或青紫色。
1.3实验方法:所有异常手征患者在次晨抽取空腹血,采用TC-496P型全自动血液粘度快速测定仪与TSP-M荷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血糖血脂。
2、结果  见附表
附表:153例高粘血症异常结果与年龄分段
区分(岁) 例数高切 代切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TC  TG    GLU    %
40-50     49  10    8      3        7          1        5    7     8   32.03
50-60     85  16    15     8       13          6        10   8     9   55.56
60-70     93  24    17    13       14          6        9    3     7   60.78
70-80     84  28    12    12        7          5        5    3    12   54.9
80以上   10   2     1     2        1           0        1    1    2   6.53
3、讨论
3.1从实验室结果观察,153例患者各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并多伴有血糖、血脂升高,这与我国多家医院检查结果相吻合。且伴随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的复合性Hvs患者,血液流变表现为多个粘滞因素增高,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是其病因
血液中脂类含量高与低与血液流速、血液粘稠度有密切的关系,而全血粘度是随红细胞压积和血浆蛋白升高而升高。血管内水分外溢,血液浓缩伴有血液粘稠便导致血脂含量升高微循环血流缓慢,血管内小血检形成红细胞聚集,故高粘血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而高粘血症又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信号之一。
有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在症状体征还未明显之时,血液已呈高粘滞状态。而另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能逐渐使机体内环境失衡,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出现血液粘度过高。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局部血管闭塞、组织灌注不良或动脉血栓形成。
因此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2手诊是医生运用正常视觉,对患者一侧或双侧手的气、色、形态、纹线进行系统、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对方健康情况的特殊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中医望诊断病的基础上,由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立的医学诊断方法,是全息生物学在医学中的一种应用,具有系统的辩证认病理论。本文通过大量临床病例对手诊与Hvs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观察结果显示:(1)手征的异常改变是Hvs的一个重要表现。(2)异常手征的发生,可由一个或多个粘滞因素协同为患,并可随治疗的改善而改观。(3)手诊具有简单直观、无损伤、经济实用、超前诊断、容易普及等多方面优势,且通过对手相应部位的刺激和按摩拍打等,可以治疗相应疾病,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康复医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3.3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高粘血症有着逐年增多趋势且日趋年轻化,及早诊断尤其重要,而手诊因其方便可行诊断本病的优点可作为基层医生常规体检的首选。
参考文献:
1、陶皖华,高粘滞血症与年龄观察分析,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113-114
2、范家骏,赵国欣,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第一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4-273。
3、刘剑锋,观手治病一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7。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0|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3 #
三、前列腺增生手诊和腹部B超检查的临床关系
广州疗养院  向群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它在泌尿系所造成的梗阻,影响排尿,直接威胁肾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危害,是老年医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手诊对前列腺疾患容易诊察,为了观察其临床实用价值,特与腹部B超检查进行对比,现将310例情况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96年以来全军各地到我院疗养及广州市部分住院体检干部,手诊前列腺增生,年龄在40-83岁平均年龄70.80±6.28岁,其中80岁以上19人,70岁-79岁172人
60-69岁101,50-59岁17人,40岁2人。
1.2方法:于自然光线下,观察前列腺手诊部位的气色、形态,然后随机分组做腹部超声对照。
1.3诊断标准:手掌上前列腺部位有凸起或凹陷黄白色、灰白色、棕色圆形或椭圆形规则斑点,砂砾一样的斑点为结石,前列腺B超按超声医学统一标准。
1、
结果
2.1按手诊斑点形态分类
年龄组(岁)
凸起斑点        凹陷斑点       斑点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合计
1(0.36)                        1(9.1)
16(9.63)                       2(18.2)
61(36.75)       34(25.56)      4(36.36)
79(47.60)       89(66.92)      4(36.36)
9(5.42)         10(7.52)
166             133               11
(  )内为各年龄组该组病例占总病例百分比%
2.2前列腺B超结果
310例手诊前列腺增生者腹部超声结果:前列腺增生279例,前列腺未见异常23例,前列腺钙化8例,前列腺结石2例,前列腺囊肿1,前列腺增生并钙化37例,前列腺缺如1例。
2.3手诊与前列腺B超关系
手诊
前列腺B超
凸起斑点
凹陷斑点
形态
以核桃形球形为多
粟子形或略大少数核桃形
腺体向膀胱隆起情况
向膀胱隆起40例
微向膀胱隆起12例
实质回声欠均匀
34
15
实质回声均匀
46
98
肥大伴钙化
25
12
3、讨论
310例手诊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者279例,占90%,B超前列腺未见异常23例,占7.42%而B超没见异常者,多数有前列腺病史,其中7例为韶关军分区老干部,连续多年在我院住院检查,病例中有记载。如吕长和B超前列腺检查,96年前列腺在4.4×4.1,97年3.8×4.5×9,98年4.5×3.5×4.1,99年呈核桃型增大5.5×3.3×2.9,2001年前列腺未见异常3.9×3.5,手诊观察诊出过去之病,说明手诊对前列腺增生诊断确有临床实用价值。
多种手诊书中认为,前列腺增生为凸起斑点,但我们在实际观察中发现,不少为凹陷斑点。本组310例中,133例(占42.9%)属于此种情况,而腹部B超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增生,只是体积形态略小,年龄偏向70岁老人,这可能与此年龄组雌雄激素的平衡失调相对稳定,细胞调亡增加,而多数患者均用前列康、保列治等药治疗,使肥大的腺体缩小或纤维化,致使斑点凹陷,故凹陷斑点亦可作为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之一。
本组有4例为手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体,B超检查2例有残余腺体,一例正常,一例前列腺缺如;但在手诊上均表现为棕色凹陷斑点,留下手术痕迹,说明手诊存在鲜明的记忆性、现实性。手诊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传统诊病方法之一,气色形态也是全息生物学在医学中的一种应用,310例的实践证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它必将为实现21世纪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简便、易行、实用而且省钱、省力、省时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剑锋著《观手治病——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钱蕴秋著《超声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3、毕素栋《腹部超生对老年人前列腺疾患的诊断》;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1.3.3  148-149
4、李贤初《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1.3.3 139
5、张春武《保列治治疗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12例临床观察》;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1.3.3 193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0|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4 #
四、脾虚厌食症小儿113例的手诊观察与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邓颖
脾虚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以致气血生化之源缺乏,肌肤失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症。本研究从手诊观察的角度,以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学“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探讨了脾气虚、脾失健运易受邪的机理。
诊断标准:
1、手诊标准  以刘剑锋老师的《观手知病》一书为标准,观察小儿消化道系统,即手心及小鱼际区,以及相关区域。
2、辩证依据  根据卫生部中医司1986年拟定的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主要症候:厌食,甚则拒食,面色萎黄或光白,发枯不泽,肌肉不实或消瘦,大便溏薄,或先干后稀,舌质淡,苔薄白或中部少苔,脉沉弱。
3、西医诊断  厌食分轻、中、重3度。轻度:食量较平日减少三分之一,进食有厌烦感,挑食或偏食;中度:食量较平日减少一半,或需强迫进食;重度;食量较平日减少一半以上,拒食,强咽则恶心。
临床资料:
1998年3月-2002年5月来我院治疗脾虚厌食,并除外肝功能不正常的小儿113例,男58例,女55例,年龄2-8岁,病程半年-6年;轻度49例,中度38例,重度26例。手征表现:113例小儿手掌气色呈淡而苍白,其中手心部位偏暗黄色87例;食道区暗黄色13例;胃区有陈旧暗红与白相兼者54例;结肠区暗红色47例;便秘区暗色斑块2例,肾区暗黄色93例。
方法:
采用儿康宁口服(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药物成分:黄芪、党参、白术、薏米),每天三次,每次10毫升,连服30天,治疗前后观察手征情况及微量元素(En、Cu、Fe)、T细胞亚群(CD3 CD4 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s的含量变化。
结果:
1、手诊疗效标准正常:观察部位气色形态无异常表现;改善:观察部位上异常气色形态较前减淡或转陈旧。
2、临床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与体重均增加;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食欲正常;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治疗后手征表现胃区正常14例,改善67例,(占78%),无效6例;食道正常8例,改善4例(91%),无效1侧;胃炎征象正常29例,改善25例;结肠炎征象正常32例,改善25例;便秘征象正常2例,改善72例;后四项的改变为100%。
4、临床疗效 11例中显效64例,有效45例,无效4例(均为重症病例),总有效率88%。经治疗后患儿体重(Kg)显著增加,由19.78±5.21上升至 21.99±6.86(P<0.01),症状体征改善,包括食欲增加,腹胀消失,大便调和,面色红润。
5、治疗前后检验比较  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尤以CD2、CD4降低更为明显IgG含量低,多数厌食症患儿有轻度贫血。经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P<0.01),IgG、IgA改善。见表1、表2。微量元素Zn、Fe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1     治疗前后CD3、CD8、CD4/CD8比较(X±S)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治前113
53.87±5.71
39.72±6.87
34.92±7.59
1.24±0.34
治后113
58.79±6.02
44.77±6.17
31.71±5.37
1.45±0.29
表2     治疗前后IgG、IgA、IgM比较(X±S)
例数
IgG(mg/L)
IgA(mg/L)
IgM(mg/L)
治前113
102.4±37.91
51.44±22.31
124.05±31.07
治后113
120.77±28.67
57.63±29.02
130.17±33.06
表3     治疗前后策量元素含量比较(X±S)
例数
Zn(mg/L)
Cu(mg/L)
Fe(mg/L)
Cu/Zn(mg/L)
治前113
92±18
79±16
87±16
0.83±0.20
治后113
107±17
91±16
102±18
0.75±0.24
讨论:
1、从手征上看,厌食症患儿大部分有脾胃区的虚弱。气色暗淡,偏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食道、胃、结肠、便秘等消化道功能不正常的征象,与临床病症相符。
2、值得指出的是,113例患儿中,有93例手诊肾区有虚弱的征象,占82%。而中医的肾,又与临床中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中的患儿,在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IgG含量低,免疫力低下。说明后天脾胃虚弱的患儿大部分具有“先天肾气不足”。
3、本研究观察到,厌食症患儿T细胞亚群异常。由于患儿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以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肌肤失常等因素,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严重干扰,主要表现为CD3、CD4、CD4/CD8明显降低。一般认为,扶助T细胞(CD4)和抑制T细胞(CD8)是免疫调节中心枢纽,两者的均衡关系失调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健脾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上升,IgG接近正常儿童水平,达到调节厌食症患儿免疫紊乱的目的。
4、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Fe、Zn的含量在治疗后变化显著,恢复到健康儿童水平。其治疗前的降低,可能与网络内皮系统及血液循环内的巨噬细胞被激活,分泌一种白细胞内源性物质(LEM)或其类似物有关。微量元素的变化既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也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当人体内Zn、Cu、Fe总量不足时,T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受到损害,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5、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手征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尤其是脾胃、肾区治疗前后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也再一次证明手诊在临床运用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1|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5 #
五、100例脑动脉硬化气色形态手诊与脑血流图临床对比观察
北京市海淀医院主治医师  乔秀芝
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医学将是保健医学、预防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对健康长寿的需求,人人需要健康,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刘剑锋老师所创立的(气色形态手诊手治法)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展、提升,临床实用早已证实了它的科学性,气色形态手诊手治法已经走向世界许多国家,拥有数万学生,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展示着气色形态手诊手治的全科诊疗疾病预防疾病的魅力和优势,享有很高荣誉。气色形态手诊法超前诊断的特点是手诊中优势中的优势,对“治未病”消除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人体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癌症肿瘤等气色形态手诊诊断的准确率达90%以上,尤其它的强项优势——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准确率可达100%,尤以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引发的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脑血栓、脑萎缩、动脉硬化性痴呆症等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近年来上述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有上升,在城市人口中死亡率占第一位。降低发病率,致残率是当务之急。运用气色形态手诊可早期发现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将其在潜病态中消除。对老年人的防病尤为重要。
笔者为了更好的学习及提高临床实践中手诊诊病的水平,于2001年3月至2002年6月应用气色形态手诊法诊断脑动脉硬化者100例,同时给每一位都检测了脑血流图,100例的两种诊断方法符合率为100%,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100例被检测者均是海淀医院门诊部的门诊病人,和各单位前来体检者。
二、性别:男性21人,女性79人。
三、年龄:最小46岁,最高90岁,各年龄段人数统计见表。
性别
年                      龄
总计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

0
3
11%
6
1
0
21人

1
15
49
11
2
1
79人
百分比
1%
18%
60%
17%
3%
1%
100人
注:50-79岁三个年龄段总计95%
(二)检测方法
一、气色形态手诊脑血管的手诊位置:在手掌中指根部的左右两侧。
二、手诊征象: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在其脑血管的手诊部位有凸起的,扭曲状的青色小血管。
三、脑血流图仪为RG-2B血流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自动打印左右两侧脑血流图。
四、100例脑动脉硬化手诊检测毕即刻检测脑血流图。部分发现检测脑血流图为脑动脉硬化者,立即检测手诊的脑血管部位。
(三)检测结果对比
一、气色形态手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者100例,立即检测脑血流图,100例中脑血流图为脑动脉硬化者46例,脑血管弹性下降者54例,100例均和手诊结果相同。
二、据年龄组的统计本组均为老年人,以50岁至59岁为18%,60岁至69岁为60%,70岁至79岁为17%,三者合计50岁至79岁为95%,因此这三个年龄段的人们应加强对脑血管病的检诊和预防尤为重要,笔者在检测门诊患者同时也检测了本门诊部的医生有12人,手诊中均可见明显的掌中指根部左右两侧有长短不一稍凸的青色小血管,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5人,局长2人,书记主任2人,主治医3人。集合在一块各自观看手部脑血管区的青色小血管及脑血流图的脑动脉硬化图形,相信了手诊的准确率。为气色形态手诊诊断疾病增强了说服力。(为62岁-76岁)12位老人,所附手诊图形及脑血流图100例。
(四)体会
一、通过100例气色形态手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者同时给与脑血流图的检测,二者诊断符合率为100%,这一对比增强我在临床运用中更加有利的开展气色形态手诊工作。
二、脑血管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目前已向中青年提升,预防脑动脉硬化的发生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需求,而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更是当务之急。从100例手诊和脑血流图对比的检诊中发现50岁至79岁者为检诊中的95%,60岁至69岁者为60%,说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状况易促发脑血栓脑供血不足,脑出血,血管性痴呆症,脑萎缩等脑血管病发病率提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严重性,理当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脑动脉硬化者不发生上述脑血管疾病。气色形态手诊手治以及其它自然诊法,可以防止其发病率特别是气色形态手诊超前诊断的优势,是防止其发病的最好早期诊断方法。如这一简便、易学、科学、实用的诊断方法让广大人们掌握、进行自我诊断,自我防病,自我保健,如能推广,将会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为国为民为人类造福。
三、气色形态手诊法将成为预防各种脑血管病早期诊断防病系列工程的首要方案中优势方法。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1|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6 #
六、85例胆囊炎患者手诊分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杨天权
搞要  目的:为了阐明手掌胆囊穴病征的临床意义。
方法:观察了8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双掌胆囊穴的颜色,形态和动态变化,并和B超检查对照研究。
结果:胆囊穴有病征者52例,无病征者33例。症征中以白斑(28例次)和紫斑(25例次)居多,暗红斑仅7例次。
结论:胆囊穴见到白(紫)斑者对诊断胆囊炎,预防胃肝胆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如腹部CT片上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呈圆形影一样,手掌胆囊穴病征也位于肝穴下方呈圆形,孤立影,边界也同样清楚,该病征对胆囊炎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本文探讨该胆囊穴望诊的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患者多为门诊患者,详细记录病史和现代医学检查报告。共观察8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53例。年龄5-91岁,平均年龄52.32±17.49岁。观察85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手征,伴有胆囊息肉者2例,胃癌2例,伴有胆囊癌、胰腺癌各1例,大多数患者伴有胃、肝、胰多种病变,68例占80%(68/85)其中肝胆病者23例,胃胆病者15例,胃肝胆病者29例,胃肝胆胰病者1例,单一胆病(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者17例,占20%(17/85)。
胆道疾病均用B超和CT等检查证实,大多数患者均在望手诊病前用B超检查确诊胆囊病变,少数在手诊怀疑胆囊炎后做B超检查证实之。
胆囊的手诊位置。在手掌大鱼际生命线中点处的左侧。少数人的手诊位置在头脑线近端与感情线之间。
2、结果
2.1手掌胆囊穴有病征者52例,占61.2%(52/85)无病征者33例,占38.8%(33/85)。
本文胆囊穴大多位于上述位置,仅1例位于典型胆囊穴的远侧。
2.2胆囊穴手征的颜色和大小:白斑28例次(其中位于右手者12例,左手者16例);紫斑25例次(其中位于右手者12例,左手者13例);中间白斑周围红者1例(右手);暗红斑7例次(其中位于右手者4例,左手3例);呈黑点和花斑者各1例,均位于右手。上述斑点直径从米粒大至3mm大。
3、讨论
3.1胆囊穴手征对诊断胆囊炎有重要价值:本文85例胆囊穴中胆囊炎有上述病征者占61.2%,无症征者占38.8%。由于临床上病变较复杂,在门诊中对胆囊穴可能未仔细观察,实际胆囊穴病变的阳性率大于61.2%。例如:施某,女、38岁、手检号1453。因子宫肌瘤于2002年6月9日初诊,仅注意左右掌子宫穴暗红斑,未观察胆囊穴,经用消瘤方后月终量减少;于2002年8月3日复诊,见其甲床发紫++,双掌变紫+,疑及高胆固醇饮食而追问病史,患者于1996年赴日本打工时喜吃鸡蛋,一天2只,已6年,再人仔细观察其左胆囊穴有白斑,直径3mm,边暗,提示因高胆固醇饮食而致慢性胆囊炎。
3.2胆囊穴手征对青少年的意义:青少年不注意动脉硬化的预防,多吃了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不少人发生胆囊炎。例如郭某,女,17岁,手检号1398,高一学生,小学时常吃零食,从小学二年级起胃痛,吃面食后易虚恭,左下腹隐痛,吸气时甚,大便稀,1天1次,喜荤食,一天吃鸡蛋5-8只。手征:双掌猩红色,大小鱼际粉红色,带暗,右手胆囊穴有一红圈,蚕豆大,中间有一小白斑,左右手肝穴三角尖端发紫,右掌胃穴紫斑一个。
手诊诊断: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血瘀,即嘱超声肝胆检查:胆囊壁毛糙,诊为慢性胆囊炎
分析:(1)本例手诊时患者并未诉右上腹痛,而诉左下腹痛,但见其胆囊穴有一隐约可见之红圈,中间有一米粒大小白斑,疑及胆囊炎,经超声诊断证实,此乃由喜食高胆固醇的鸡蛋所致。
(2)该例从小(学)喜吃零食,小学二年级起胃痛。
(3)喜荤食:2002年春节后吃鸡蛋多。鸡蛋每天5-8只(偶而不吃鸡蛋)喜鱼、肉,由于多吃零食,致消化功能紊乱,虚恭,为了防止胃肝胆多联病变,建议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不吃零食。
3.3胆囊穴手征对儿童的意义:儿童期由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也可发生胆囊炎。例如徐恩哲,男,5岁,手检号1433,从小喜吃油炸鸡翅膀,羊肉串,炸乌贼鱼,喜冷饮,甜食,每天吃鸡蛋1-2只,已多年,有时有上腹痛,体检:左胆囊穴白斑1个,左右胃区紫斑,片状,左右肝区紫条状,经B超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损,本例由于高胆固醇饮食致高胆固醇血症,胆囊炎,胆石症。可见胆囊炎、动脉硬化的预防要从小抓起。
3.4胃肝胆胰多联病变和手征:
3.4.1肝胆病变:肝和胆为表里关系,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如果胆囊炎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肝肿大;慢性肝病时肝脏解毒能力减低,毒性产物随胆汁排入胆道而致胆囊炎。本文观察到手掌肝胆联合病变者23例,占27.1%(23/85)。
3.4.2胃胆病变:胃和胆关系密切,有病时可相互影响。手掌胃、胆穴联合病变者本文为15例,占17.6%(15/85)。
3.4.3胃肝胆病变:胆囊炎的发病主要原因有胆汁停滞和细菌感染。细菌到达胃肠道后大多经肠粘膜进入门静脉,然后到达肝脏,再随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内而发生细菌性胆囊炎。由此可见细菌首先到达胃,然后到达肝、胆,这是临床上胃、肝、胆多联病变常同时发生的机理。本文胃肝胆多联征多达29例,占34.1%(29/85),也反映在手掌胃、肝、胆三穴常可见到联合症征,胆囊穴病变望诊有助于防治胃肝胆多联征,甚至胃肝胆胰四联征。
3.4.4胃肝胆胰病变:由于(1)胆管和胰管存在共同通道,胆石嵌顿可诱发急性胰腺炎;(2)肝汁感染后经过胆管和胰管之间的淋巴通路进入胰腺而致胰腺炎;(3)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括约肌痉挛,因而胰管内压力升高引起胰腺炎;(4)再加上细菌可以从胃到肝胆,故可致胃肝胆胰病变。本文1例为胃肝胆胰病变。
3.5胆囊炎与肝炎的手诊鉴别:(1)肝炎的斑点在肝区,胆囊炎的斑点在胆囊区;(2)肝炎的斑点呈片状或条状,并不孤立,而胆囊炎的斑点呈圆形,较孤立,周围边界清楚。
典型的病例:沈某,女,44岁,手检号:0068。自述畏冷,胆囊区胀,口臭,苔白腻,质紫(+)脉细,B超诊为胆囊炎,经服中药汤剂后好转,近来又复发。双手光泽度中等,左手胆囊区白点1个,约绿豆大,圆形,边界清楚,色白带暗。
参考文献
1.刘剑锋,观手知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69
2.姚希贤,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14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2|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7 #
七、56例阑尾炎患者手诊与手术中观察对比研究
广州邮电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王进
阑尾炎是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临床上分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又细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和特殊类型阑尾炎,绝大多数阑尾炎都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病人多能在短期内恢复健康,并发症率也较低。但是,如老年急性阑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等,发病时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容易误诊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参加了刘老师在广州举办的手诊学习班后,把手诊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阑尾炎的诊断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两年来我参加做了56例阑尾切除手术病人,术前我均运用手诊法观察诊断,并于术后验证,准确率达到100%。每次我都在病人手掌阑尾的相位上找到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或红白相间的凸起,直径约0.3-0.5cm,非常明显,也非常易看。每当这时,我都用笔将这个病人手上的“阑尾斑”圈起来,术后随访中再继续用手诊法观察,一般术后用两天抗菌素,“阑尾斑”即消失。在观察中我还发现,“阑尾斑”的气色形态与阑尾发炎的性质和发炎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比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斑”为透明的略突起的白而发亮的斑;如在急性阑尾炎的斑的周围有一细红圈或中心出现鲜红点,这表示阑尾已有化脓的可能,或表示阑尾里有粪石;如阑尾已经穿孔,那红圈或白斑中心的红点色泽变得暗红并无光泽;如果“阑尾斑”白而无光,或呈现牙黄色,这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坏疽和阑尾穿孔被大网膜包裹的临床鉴别较困难,但手诊阑尾炎无一例误诊。在鉴别诊断中,手诊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一例急腹症的老人被送入手术室急诊行剖腹探查,迅速实施麻醉术后,我翻开老人的左手,冷冷苍白但仍能看到阑尾区呈暗白色,有细小毛细血管经过,可以确认为阑尾化脓并穿孔,建议术者行阑尾切口。虽然意见未被采纳,但术中所见与手诊完全一致。一次夜查房时,妇科值班医生告诉说有一例病人以右卵巢囊肿蒂扭转,从基层医院转来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经各种检查不支持上诉诊断,我立即与当班医生去看望病人,观手见阑尾的手诊部位有明显的红白相间的斑点,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后来手术确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另外小儿患病后多哭闹,尤其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根本不能配合检查。外科小儿阑尾炎,用观手诊病方法,效果也特别好。以上是我在用观手诊病中对一种疾病的小结。
通过临床实践两年来,我深深感到刘老师的“观手诊病”方法具有许多的特点,除简捷便利,随时可用,而且准确率高外,无论是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还是康复医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意义。现在刘老师和广大学员的努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观手知病,衷心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都来学习刘剑锋老师的《观手知病——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2|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8 #
八、手诊在常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青岛市肿瘤医院  申方
根据刘剑锋老师《观手知病》一书中所谈及的各种病症的“诊断标准”,笔者详尽观察了1992年9月—1992年11月住我院 107名肿瘤患者,结果平均阳性率为68.40%,证实了气色形态手诊法的实用价值。
一、我采用的方法如下:
1、在未了解病人病情之前,随机抽样观察。
2、本文所及107例患者,均系CT、病理等确诊患者。
3、严格按照《观手知病》中所列诊断标准判断检查。
二、结果见下表所列:
疾病名称
食道癌
胃癌
肝癌
直肠癌
鼻咽癌
肺癌
例数
20
30
10
15
10
12
阳性数
18
20
10
7
5
7
阳性率%
90.00
66.70
100
46.70
50.00
58.3
合计阳性率68.4%
三、分析:
1、从以表可以看出,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相对较高。
①在所观察的20例食道癌患者中,18例其手诊食道区均有明显的“*”符号,即以周边不整齐的灰白色斑点最为典型。并据“符号”出现的位置,基本可确定病变侵及食管的部位。
②在所观察的10例肝癌患者中,其中6例为原发性,4例为胃癌术后并肝脏转移患者。在手诊的肝区均有圆形或椭圆形暗青斑点。
③直肠癌诊出率相对较低,原因:(一)观察经验不足,没有真正把握刘老师指明的观察要点;(二)在所观察的15例直肠癌患者中,8例为中晚期患者。由于长期脓血便,体质一般较差。整个手部气色较灰暗、枯槁,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2、在呼吸道疾病中,鼻咽癌的诊出率相对较低,原因:①鼻区恰在中指根部,多数人此部位生长有黄色老茧,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②在所观察的20例患者中,其中9例在钴6O放射治疗过程中,咽区出现针尖状红色斑点。其后10-20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鼻腔出血征象,意义较大!
3、有趣的是:手术中直视下发现,按摩患者手诊胃区约5分钟,可见其肠蠕动明显增强。
总之,刘剑锋老师的观手诊病法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望它成为一种简便的诊断武器,为更多的人所掌握。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2|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9 #
九、脑疝的手征及治疗
天津汉沽盐场职工医院   高玉泉
学习了刘剑锋老师的气色形态手诊法后,自1993年4月15日至6月3日,我们认真观察了5例脑出血合半脑疝形成的患者在手征上的特异反应,现介绍如下:
一、脑疝手征的部位
脑疝的形成多见于脑血管病患者,所以除了中指的掌指关节两侧,可见患侧脑血管的手征区有边缘不规则的青色或暗红色、暗棕色的一个密集稍有突起的斑点外,还可以在掌指关节的中点,见到米粒大小的潮红或红色的凸起性的斑点,很明显。
脑疝是由于严重脑水肿(脑出血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使脑组织受到挤压和压迫,造成颅内压过高,使脑组织通过枕骨大孔向外膨出,而形成脑疝。这时可以在患者中指的指掌关节中见到一凸起的红色斑点,脑疝越重,斑点越红,凸起越大,越突出,距出血的时间越近,斑点颜色越红。随着病情好转,色泽变暗凸起变平。以上这些变化,提示了脑疝的形成、发展,好转及痊愈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一动态变化适时应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并且根据这一变化来决定应用脱水剂的次数,药量的大小等,这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很有意义。
二、病例
患者,唐**,女,67岁。深昏迷,伴左侧偏瘫3小时,以急诊收入院。患者因当日上午9时用力搬运物品而突然发病,摔倒并撞击右头部,随即神志不清,呕吐,大、小便失禁,躁动不安。压迫眶上神经反射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部轻度抵抗,双肺干鸣,心音规律,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侧膝反射迟钝,双侧巴氏征阳性。5小时后右瞳孔大于左瞳孔。
患者右手中指掌指关节的右侧,有一规则的,红色凸起的斑点,脑疝区有一红色的如米粒大小的凸起区。诊断为脑出血合并脑疝形成,急给20%甘露醇250毫升加压快速静点,每6小时一次,速尿20毫克,加入50%的葡萄糖60毫升中静脉注射,其他治疗按脑出血常规用药处理。
第二天,脑疝手征区变为潮红色,斑点的凸起变平,停用50%葡萄糖,改20%甘露醇250毫升,每8小时一次;第12天后,脑疝手征区变为暗红色,改甘露醇125毫升,每12小时一次;第19天后,脑疝手征区反应点消失,停用甘露醇,患者神志清晰,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血压150/90毫米汞柱(20/12Kpa),抢救成功。
三、体会
通过唐**这一脑疝手诊区的改变过程,依靠此反应区的特征,指导我们应用脱水剂的用药时间,用量大小,是非常及时和准确的,所以此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抢救急症患者伴发脑疝过程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依据。
举报 |引用|回复|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453
精华 0
威望1568
金钱2449.45 元
来自
状态 离线
点点滴滴
·               组别金牌会员
·               性别 男
·               生日1900-1-1
·               积分1702
·               帖子134
·               吧币2449.45
·               注册时间 2005-03-05
·    个人空间
·    相册
点点滴滴 2006-07-22 00:22| 只看楼主树型|收藏|小中大10 #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诊观察
乌鲁木齐铁路中心医院   张宝禄
“气色形态”手诊法为中医四诊之首“望”的具体运用,古代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但前人并未对此做过论述。近年,我对“观手知病”进行了潜心研究,对诸多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有了不少体会,现分五个部分介绍如下。(以下简称为类风湿)
1、临床统计  1992年全年统计了50例病历,其中女性34人,男性16人,最大年龄32岁,涉及大关节病变者16人,小关节明显变形者30人;病程最长者15年,疃陶?年;长期服用去痛片,口服激素类药、外用消炎痛栓者30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和休病假者10人。
2、采用方法  采取病家不开口,以“气色形态”观手法进行诊治;根据“位”,确定类风湿疼痛在手掌反应的位置;根据“相”以“气色形态”进行分析,而后确诊是否为类风湿。
3、验证结果  以“气色形态”手诊法对50例类风湿患者进行观察;并对照《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类风湿病学会修订标准》,发现有46例符合《标准》,正确率为92%。全部病例采用“气色形态”手诊法辨证施治,临床有效率大大提高。
4、典型病例  王**,女,25岁,工人。多处关节疼痛,历时已2年。1992年6月,更换夏衣时加重。手诊征象:双手指关节呈对称形梭状红肿,手掌潮红,气色尚有神,但掌中小血管呈青绿色明显浮露,尤以指关节小青筋明显,无名指处尤为显著;其次,大鱼际下端,近腕横纹处小血管也有表露。进而详观其右手,大鱼际底部有多个青而淤暗、湿润的小斑点;小指掌侧肩部,小鱼际下侧掌缘均有红白斑点;掌的中、下掌纹交叉点肝区青暗;掌中线下1/3肾区轻度暗滞无泽。综合上述手诊检查印象,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告病人:你的右肩、腕、膝、踝关节都痛,双手指痛得握拳困难,其他部位也有不固定的疼痛。病人惊讶地回答:“你说得真准。”接着病人自述:1990年5月,和老同学去水库钓鱼,岸边潮湿,阴寒刺骨,直坐得腿脚发麻。一周后,全身关节酸痛,双手肿胀,在单位卫生所口服阿司匹林,逐渐缓解。以后,每次关节疼痛都是口服止痛药,以至形成习惯,每日必服,致使胃也不适。至今,双手肿胀,握物困难,有时肩抬不起,有时下蹲困难,晨起关节僵硬,活动片刻方能缓解,劳累、感冒后疼痛加重,入夜疼痛加剧。因病况日趋加重,从北疆线小站来到乌鲁木齐就医。后经化验及拍片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诊所见与检查报告一致,病人心悦诚服地愿意接受治疗。治则以温经散寒,化湿通络为主,兼以扶正,方药:芜活20克、独活15克、细辛6克、生苡仁25克、川芎12克、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防已12克、黄柏10克、藿香10克、桑寄生15克、生地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生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早晚服。病人服药三个月,以上方为主加减,中间停药休息10天。在服药20天后,关节疼痛减轻,逐渐停服止痛西药。病人在此期间全休,注意保温,配合适当体疗。经三个月的治疗,病人关节疼痛已消失,活动自如。且各项化验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从此正常工作,至今未再复发。
5、手诊提示以下五点:①早期手诊指关节肿胀呈梭状,晚期指关节僵硬畸形,是该病的主要征兆。②风湿区有异常病变点,是必备条件。③早期的手掌潮红,有热感;晚期手掌干枯、暗紫色、无神、温感低。④病情进展一段时间后,手诊肝、肾部位出现青暗、淤滞。⑤关节剧痛时,手掌某些部位相应地出现青筋浮露。
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均按“痹症”诊断处理。在手诊上两者的手诊区和特征均相同。
由于现代医学科学对此病的认识在不断进展,所以在“观手知病”诊断上有待进一步研讨,而将上述两种病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