癜痫病能彻底治愈吗:毛泽东于中国书坛之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45:38
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为敬重的领袖,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以其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于书法方面的成就那是无人能够与其伦比的。他为中国书法所留下的珍贵而丰富的知识遗产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的。我们可以坦诚地说,由于手头所掌握的关于毛泽东书法的资料有限,从有限的资料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毛泽东有关孙过庭及其《书谱》的任何评论,但是我们却敢于肯定地说,毛泽东的书法主导思想与孙过庭《书谱》的书法之旨悄然暗合。
   孙过庭在其《书谱》中多次提到并强调书法之旨,那么什么是书法之旨呢?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说,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用直白的话说,就是书法艺术的达情表意。即运用书写技术中的“情”和“性”,表达书作者的情感。或者说书法艺术家运用书写墨迹中的“情”和“性”,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去反映和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孙过庭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书法之旨呢?因为在孙过庭看来,书法之旨就是书法艺术的主导思想和灵魂。没有了它,书法艺术就缺失了目的和方向,就没有了意趣,就没有了灵魂。书法艺术的主导思想和灵魂,如此重要的东西,千百年来我们的书法家竟然熟视无睹。他们只知道学习和表现诸如墨法、笔法、章法这些书法艺术的具体技术、技巧和方法,而不知不想这些技术、技巧和方法又是用来干什么的,不知道这些技法原本是用来反映和表现书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一部《书谱》,所论说的内容如此重要,我们的书法大师们竟然读不懂,不理解。读不懂、不理解还不谦虚,反而在那里故弄玄虚,以自己的糊涂引导大家糊涂。有的虽然认可了孙过庭及其《书谱》,但仅仅是形式上的认可,偶尔有所应用,也只是生吞活剥地引用一些只言片语,用意也不是孙过庭的原意。在对待孙过庭《书谱》书旨的问题上,又尽力回避,甚或指指点点,吹毛求疵,极尽贬低之能事。若大的书坛,漫长的书法史,他们抬这位书家,抬那位书家,捧这位古人,捧那位古人,就是不抬不捧孙过庭,谈起笔法、墨法、技术、技巧的东西津津乐道,对于书法之旨闭口不提。把本不属书法理论的东西,捧为什么哲理至理,而对真正的书法理论《书谱》则不置可否。一句话,该捧的不捧,不该捧的乱捧;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乱批。这就是中国书坛长期以来的现状。
   人们都知道,诗言志,歌咏言,那么同为艺术的书法干什么?书法就是达情表意。诗,从内容到形式,从目的到艺术手法,等等一切,最终无一不归到言志上。歌,从谱曲、填词、演奏、表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为了咏言。书法从创作的构思到作品的完成,再到作品的展示,作品的鉴赏,那一个步骤、那一个环节又不是围绕着达情表意进行的?
   诗无意境不成诗,胸中无诗难下笔。书不达情仍曰书,心中无墨照写字。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靠背诵别人的诗句而成为诗人的,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书法家都在写别人的现成句。不是书法没有意境,不重意境,而是人们降低了书法的标准,尤其是降低了书法大家和大师的标准。人们把书法与写字混为一体,把官位与书艺拉来扯平。当官人作诗者代不乏人,上尊皇帝,下至刀笔小吏,没有一人是因为官职之缘而成为诗人。其它所有艺术也都如此。唯独书法,不管有没有书法功底,也不论功底的深浅,只要能提笔写字,在书协任个什么职,时不时在媒体上露露脸,就成了大家大师。当大官的写字便可称家。不论什么行当只要出名,丑字就可卖钱,就可往书场打劫。高雅的书法场,一群弱智糊涂人被假大家们如此忽悠着。这就是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缓慢,罕有大家和神品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官书、丑字盛行的原因。综归这些现象和原因,都是书法之旨于书法场缺位的原因,也是“书法之旨”这一理论被长期搁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