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羊癫疯好治吗:人民日报让劳动成为干部的必修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8:37

张文雄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2日   14 版)

  今年以来,湖南衡阳市大力倡导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取得了许多没有料想的成果,干群普遍认同,社会风清气正,工作推进喜人。《人民日报》等数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为什么干部参加劳动,很快成为一种新风尚,并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基层的欢迎?我们应立足于新时代,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这一举措的价值和意义。

  一、干部参加劳动没有过时。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很多人认为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再提倡干部参加生产性劳动没有必要。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干部参加劳动没有过时,而且越是新时代,越要提倡干部参加劳动。其一,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劳动最能体现公仆本色。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价值重构和多元取向的挑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对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干部脱离了劳动,特别是脱离了最基层、最艰苦的劳动,往往就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价值观念将容易偏曲,公仆本色将容易丧失。群众疾苦、基层忧难、发展策略无从谈起,民生情怀、战斗意志、远大抱负更难以入心。其二,利益调整的格局下,劳动最能融洽干群关系。很多下基层的干部有过这样的经历,与其苦口婆心说几个小时,不如跳到田地里干几十分钟。一起劳动,最能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最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最能体现干部对群众的真感情。一起劳动,哪能不知基层疾苦,哪能不懂群众期盼,哪能不会赢得人民支持?其三,发展逼人的形势下,劳动最能推动基层工作。劳动有利于科学决策。劳动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智慧、思路和情感的交流碰撞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听取民声、集纳民智,让各项决策和工作举措更加科学。劳动有利于贯彻落实。肩并肩地劳动,面对面地交谈,就能以一种很亲近、很自然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劳动还容易找准工作切点,减少执行误差,让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劳动有利于解决基层难题。当前基层的困难很多,最突出的是不了解政策,缺资金、技术、信息和劳动力。而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就能摸清农民在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就能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和市场服务,帮助群众致富。其四,素质提升的要求下,劳动最能锻炼人的身心。劳动能“治病”。既治“职业病”,诸如颈椎病、腰椎病,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等;又能治“思想病”,克服贪欲杂念、患得患失,做到知足常乐、心胸开阔;还能治“机关病”,减少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克服车水马龙、文案累牍,一些“三门”干部也不至于五谷不分。劳动能“舒心”。劳动是身心的彻底放松,是心灵的深度净化,是人生境界的再度升华。劳动能“知事”。基层是所大学校,劳动也是大课堂。干部参加劳动,接上“地气”,既是一种体验和锻炼,也是一种学习和洗礼,可以学到一些生产技能,一些群众工作本领,一些工作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二、干部参加劳动重在制度。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前提下,引导好干部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建立干部参加劳动制度。通过制度,确保干部参加劳动适度、科学、持久、有效。其一,要规定劳动时间。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要科学而适度。根据衡阳的实践探索,可以建立“1124”劳动制度,即市、县干部每年要确保10天以上的时间参加劳动,乡镇干部每年要确保24天以上的时间参加劳动。各级党校的干部培训学习可以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劳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理论,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对刚出校门的年轻干部、选调生等,在劳动时间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其二,要严格劳动纪律。根据衡阳的实践,干部参加劳动要严格遵守“四自带”、“五不准”、“六严禁”。“四自带”即自带经费,自带铺盖,自带资料,自带工具;“五不准”即不准用小车接送,不准给基层添负担,不准收受任何物品和土特产,不准要下属单位领导陪同,不准设招待宴、欢迎宴、欢送宴;“六严禁”即严禁插手基层单位项目招投标、为亲戚朋友揽工程,严禁在基层单位报销费用,严禁打牌赌博、大吃大喝,严禁干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损害群众利益,严禁搞特殊化,严禁搞大呼隆、做表面文章。其三,要加强劳动考评。每一次劳动,都要求有群众签字和反馈;每一位干部,都要求有劳动日记或感言;每一个单位,都要求有劳动记录或台账。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进行抽查、测评,发动群众来考核评价。要把干部参加与劳动的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述职、述廉、述劳制度。

  三、干部参加劳动需要创新。在新形势下,推动干部参加劳动,也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和本地本部门实际,进行创新整合,提高劳动的成效。其一,安排部署要创新,让劳动更有组织性。要树立好的导向。要大力宣传劳动致富、艰苦创业的典型,在用人选人上突出劳动的标准和要求,在全社会弘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要营造好的氛围。要大力进行思想发动,加强舆论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根除一些“劳动无用”、“劳动过时”、“劳动作秀”、“劳动错位”等偏差观念。要制定好的计划。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甚至每位干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长远的劳动计划和具体的安排,如参加什么劳动,到哪里参加劳动,哪些人参加,完成多少的量,学到什么劳动技术,达成什么目的等等。其二,载体手段要创新,让劳动更有务实性。干部参加劳动要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做到各尽所能,各有所需,各有所爱。各单位可以把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作为劳动基地,也可以承包农村抛荒的田土作为劳动基地,还可以把农村父母或亲戚的田土作为劳动基地。既可以帮助农民搞春耕、双抢、秋收、“四冬”生产以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可以帮助农民锄草、翻地、拣菜等,还可以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甚至要大力提倡在日常生活之中参加劳动,如打扫办公室、做家务等,使劳动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意义。其三,内涵素养要创新,让劳动更有价值性。要带着课题劳动。如果参加劳动只停留在体力付出,没有进入思维和情感的层面,这样的劳动显得价值不大,也不能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近年来,衡阳市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着课题深入基层,一些重要的决策从劳动中来,比如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农业新型合作化、建立基层群众工作部、公共服务进社区等。要带着感情劳动。劳动是一个增强干部群众感情的重要载体,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饱含对劳动的感情,对群众的感情。只有真情所至,才能为民接受、与民同作。要带着修养劳动。要求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人生的境界。工作与生活之中,劳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劳动不再是硬任务,而是必修课,不再是组织的要求,而是个人的追求,不再是特别的行动,而只是日常的修为。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衡阳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