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看男科推荐东大: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袁筱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58:56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袁筱芬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楼

胡海牙先生

  生于1914年,浙江绍兴人。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

   胡先生精通中医真要学理,善治疑难杂症。在行医中根据 "先治未病,兼治已病" 的治疗原则,每以治命为主,而使病痊愈。并将仙学养生方法有机地融于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极为显著。曾深入研究针灸学中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的奥妙,得出从治疗局部的症状而协调全身机能,最终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先生深谙内家拳,尤精道家仙学学术,认为仙学是人类缩短进化论,为我中华民族所独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来研究。曾数次赴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授中医针药及道家仙学方面的知识,颇受欢迎。今已九十四高龄,每星期尚要做多次专家门诊,为患者祛除疾苦,并利用闲暇之时,着手中医与仙学文章的整理事宜。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能得到相宜的发展。一直到 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彼此渗透的关系。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具体联系呢?为了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道家医学的精髓,日前立品编辑袁筱芬采访了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中医师,九十四岁高龄的胡海牙先生。

  • 2007-12-23 19:57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2楼

学仙要先懂得医 

筱芬:作为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同时又是著名的中医师,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的关系?

胡海牙:仙学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学仙呢,第一要健康长寿,这是道家里的精华。要健康长寿就要有健康长寿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所以学仙要先懂得医。反过来,如何养生,如何达到健康长寿,也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方面。

筱芬:仙学大概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胡海牙:仙学主要是一门研究养生长寿、获得健康的学问,仙家成就的最后目标是飞升,是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离开短命的世界而升迁到长命的世界,永不寂灭。仙学里有炼丹的方法。一种是用来吃的,叫外丹,一种是在自己身体里面修炼的,叫内丹。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元、地元、人元组成,所以有三元丹法。
筱芬: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呢?

胡海牙:除了三元丹法以外,医卜星象、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这些讲起来都要懂。医是最主要的,一定要懂得如何让身体好,吃什么东西,这些和医有直接关系。如果医不懂,东西乱吃就不行。东方人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要按照不同的体质来辨证用药、饮食。

  此外运动也很重要。我们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道家仙学特别讲究因材施教。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运动。男的有男的运动,女的有女的运动,年纪大有年纪大的运动,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运动。年纪大的人应该学小孩那样蹦蹦跳跳。身体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懒惰、不动。你不动的话细胞也不动,它在睡觉,你越不动它越懒,越懒你就越不想动。所以,针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动不了也要让它去动,要用思想去支配自己的肉体,用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

  • 2007-12-23 19:57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3楼

灵魂就是知痛知痒 

筱芬:关于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这一点,您已经经过多年的修炼,能不能描述一下自己的生命体验?

胡海牙:要将肉体转化为气体,是很难的。如果真的修炼到那个境界的话是很厉害的,用我们道家的话来说是火里烧不掉,水里溺不死。肉体要转化为气体,首先要懂得方法。我现在是方法懂了,但是条件还不够。学仙是需要条件的,古人讲“财法侣地”,“财”就是钱财和智慧,“法”是指修炼方法,“侣”是伴侣或朋友,“地”是指环境。
筱芬:仙家的最高目标是飞升,那么这个最高目标和养生长寿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胡海牙:年轻人不懂为什么要长寿。其实长寿是为了学习,学的东西越多,知识越广博。因为有许多知识和方法,需要时间的积累。大家都想要达到最高的目标,但是成功的极少极少。不成功的道理是什么呢?学问不够,只晓得一点点学问。比如说,人是有灵魂的,但是灵魂是什么?他不知道,连这个名词都解释不清楚。很多人做人都不会做,还想成仙。成仙也是需要先学会做人的。

筱芬:您认为灵魂是什么?

胡海牙:人,知痛知痒就是灵魂。碰一下,感到痛,就是灵魂。“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这个灵魂,实际上也就是过去道家讲的“神”。灵魂可以跑进跑出。比如说我现在一想,到美国去,我的灵魂就已经在那里了。对我来说这个已经成功了。但是要变成气体,还没有成功。

筱芬:知痛知痒难道不是身体的感觉吗?

胡海牙: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为什么关公不怕痛呢?因为灵魂是知痛知痒的,关公让自己的灵魂跑到外面去了,所以他不怕痛。跑到哪里呢?跑去跟人家下棋了。这个方法是需要锻炼的,光懂得还不行,懂了还要练。实际上关公有个老师,叫普净和尚,是他告诉关公这个方法的,所以他就练成了。

  所以仙学里有许多东西要多学,比如打太极拳,不是单纯地做做架势,那只是太极操,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要用灵魂去打,让精、气、神结合在一起。

  • 2007-12-23 19:58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4楼

精、气、神的统一 

筱芬:我知道精、气、神是道家的三宝,具体该如何理解?

胡海牙: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广义而言,精、血、津液皆为精,分布于人体各个部分,但狭义之精,则专指藏于肾中之精。精原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先天之精又称“元精”,藏之于肾,后天之精则主要指由脾胃所化生之水谷之精,藏于五脏六腑。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气的升降出入就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气也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存于丹田;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两者相传于胸中而称为“宗气”。除元气、宗气外,根据气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作用、性质不同,还有管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神前面已经讲到过。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别,先天之神称为“元神”,是与生俱来的,不假思索的;后天之神是小孩出生后受外界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称为“识神”。

筱芬:怎样才能让精、气、神结合在一起?

胡海牙:精、气、神三者原本就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精是物质基础,气由精所化,反过来精又有赖于气化生成。精气充盈神就旺,神又主宰精的化生、气的运动。所以精气神是三个东西,但又是一个道理。

  太极功夫讲究“气以鼓荡,神以内敛”。气和神都是在身体里面的,但慢慢就会跑到外面去。比如我们晚上做恶梦,大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了,或者马上要掉下悬崖了,就是气和神跑到了身体的外面,这时一紧张,身子一摇就醒了。自己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身体,慢慢就会有感觉了。

  • 2007-12-23 19:58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5楼

从“识神用事”到“元神用事”

筱芬:“元神”和“识神”的区别对于道家修炼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胡海牙:一个是比较精细的,一个是比较粗的。精细的东西是比较内在的,不假思索,拿来即用,就是“元神”。我们外面用的东西是比较粗的,是有思想的,就是“识神”,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方面。元神是先天的,父母给的。小孩本来是元神用事,后来慢慢知识多了,智慧多了,就变成了识神用事。道家的修炼就是要通过收敛识神而解放元神,发挥元神的潜在作用。

筱芬:能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一下吗?

胡海牙:你的神识到了一定状态后,就可以预测一些事情。有一次,一个学生请我到家里吃饭,吃饭的时候聊天说到要去看一个朋友,叫我算一算他在不在家,我说不在家,你去也是白去。他不信,后来去找那个朋友,果然不在家。后来他们问我是怎么算的,我说根本不用思考,当时我手里正好拿起一个花生,一捏里面没有仁,我就脱口而出说不在家。这就是“元神用事”。

  三国里还有一个故事,诸葛亮派关公去打长沙,去了很久没消息,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这些通讯设备,完全靠做生意的人跑来跑去传递信息,但是诸葛亮很着急,想知道这事到底怎么样了。有一天诸葛亮骑马出门,听见树上的乌鸦呱呱叫了两声,诸葛亮在那瞬间就用元神判断了一下,然后说:“长沙已得。”

筱芬:这么说道家的修炼是要恢复元神,那识神是需要抛弃掉吗?

胡海牙:道家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有很多东西都是要慢慢抛弃掉的。有一部古书《阴符经》,里面讲“观天知道,执天之行”。小孩原本是元神用事,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后来知识多了,就必须“观天知道,执天之行”,让修炼返到元神去。

  所以别人问我修身养性怎么做?我告诉他“学死人”。“死人”心不动了,听天由命,不分辨。“学”是有为的,“死人”是无为的,无为的不需要力气,有为的需要力气,无为是为有为而无为的。

  • 2007-12-23 19:58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6楼

“医道兼修”的意义 

筱芬:前面谈了很多道家修炼方面的问题。您能再谈一下修道和习医之间的具体联系吗?这对病患者来说有没有什么直接的益处?

胡海牙:修道是为了学习。懂得深和懂得浅是不一样的。懂得深,学问也深。比如说癌症,如果你懂得深,是能治的。要分阴阳来对待,然后会有一个整体的调养方法。

  西医什么病都用激素,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没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懂得更多。我们不用激素,但是中医里代替激素的东西也有,因为激素吃多了是要出问题的。所以,仙学对于中医来说,只有好的一方面,没有坏的一方面。

筱芬:那么在您的从医实践中,是如何将您对仙学的理解和具体的中医治疗结合起来的?

胡海牙:学仙要先把身体弄好,所以仙家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下工治已病。也可以说“治命”比“治病”更根本。治病要用药花钱,治命是不要钱的,可以从方法来入手把身体调整好,看起来慢一些、缓一些,但是它解决根本的大问题。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很多君王将相,都是大医生。有一句话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懂得浅,就做医生、治病,懂得深,就治人。

筱芬:最后,想请您再谈一下您对中西医之争的看法。

胡海牙:中医治病的方法多,西医治病的方法少,比如说用兵打仗,半路上遇到突发情况,就要马上转变方向。因为西医是靠仪器来分辨疾病,中医是靠脑子、思维来判断,所以中医经验很多。

  西医批评中医的经络学,它不相信有经络,但是自从巴甫洛夫以后,西医也有了自己的神经学,实际上中医的经络和西医的神经是一个道理,两个东西分不开,就像我们用的电和电线之间的关系,电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电线是能看见的,电会通过电线起作用。

  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从现代科学分类来讲,科学也是哲学下面的分支,哲学的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但实际上它是可以指导你到实际运用的方面。

  • 2007-12-23 19:59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7楼

武术内家八段锦精要-胡海牙 http://post.baidu.com/f?kz=191042165
  • 2007-12-23 20:00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8楼

半生仙学志 一世医道情——访陈撄宁门人胡海牙教授 
 
 
 
 
 
 
 

 
  
 
 

 

 
在我十多岁有志于丹道的研究、修炼之时,就知道陈撄宁其人,我读的陈先生的第一本著作是《黄庭经讲义》,后来读的多了,凡他公开发表过的作品,我大都读过。而陈先生的作品,大多写于解放前,能在上个世纪初的八、九十年代再版重印,许多方面要归功于他的最后一位弟子胡海牙先生。
  在这一生中,我永远会将两位学长作为毕生的楷模,一位是台湾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一位是陈撄宁先生。南先生于儒释道医经史子集无所不窥无所不通,诚为海内外公认的一代字师,而南先生尤其于当代尽力提倡的且是宗门禅学。陈撄宁先生且于民国年间一直到解放初,半个世纪中所倡导的且是以丹道为本的中华仙学,他也是一位博通三教,学贯九流,身怀绝技的大宗师。我所敬佩的是他们二人在乱世中、治平之季及社会运动中能数十年坚贞不二地为往圣继绝学,为古真扶道脉。这种勇气、气量是少见的。两位先辈都是真修实证而有成就的人物。
  陈撄宁先生生于1880年,安徽怀宁人,卒于1969年5月25日下午。我出生于1969年7月,那时,撄宁先生已离世两月了,自我了解了陈撄宁先生生平后,曾多次想过将后为先生写一部传记,才能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陈先生于“三元丹法”无所不通,天元丹法以清修而了道,地元丹法以矿物冶炼而得灵丹以转化自身,人元大丹即阴阳丹法,包括了世间所谓的两家法(男女两人双修)以及当代道学家胡孚琛讲的三家法(龙虎丹法),胡孚琛先生认为陈撄宁懂得两家法,不懂三家法,这可能是师承不同的原因。据我听先师所言,人元大丹,不但有两家、三家之法,乃至有“九琴九剑”之道,其本则是阴阳的巧妙运化,至于两家、三家等,皆因缘、传承不同而已,但陈先生的确著文反对于当时流传于世的“三家法”,我想,陈先生当时反对的“三家法”,未必就是如今胡先生所讲的“三家法”。
  陈先生的仙学思想的大纲是:
  “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
  从先生的这些箴言来看,先生是真正明了丹道真谛的人,先生于青少年时,访道四方,研经万卷,后来适时应机,将仙学从儒释道三家中单提出来,扶之独立,以俾仙学流传万古。先生自己早年从事外丹烧炼之事,因中日战乱而未成;后转而从事内丹。先生于剑仙口诀、中医精要,无不明了,对于清静功夫,世人执着于在肉体上做功夫,采真阳,而陈先生则认为,”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从虚空中寻求,并不是在人身上讨便宜“、”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配合而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 2007-12-23 20:04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9楼

由此可见,先生所传更注重”虚空阴阳“的作用,当代道学家胡孚琛专门将”虚空阴阳“列出来讲其要,正是丹道家真传。陈先生一生,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生于动乱,死于动乱,一生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代,平生常为时世所累,故而先生的道学思想与著作皆未成完整之体系,这是社会造成的,而胡孚琛先生的贡献在于他使内丹学成为学术界的系统、体系之学,并且为学界所认可,而且真正在做立鼎起衰的切实工作,并培养博士人才,建立新道学体系,以弘扬中华文化,先生之公德亦大矣。
  胡孚琛的导师王沐早年与陈撄宁相友善,胡孚琛早先学丹道时,亦曾在撄宁先生门人胡海牙先生门下求学多年,最终因二人观点不一,胡孚琛另辟径蹊卓然大成,终于成了学术界公认的丹道权威,而胡海牙先生依然忠实地在整理、传播、弘扬陈先生的仙学著作、仙学思想。他们两人都是令人尊敬的学长。就中国儒释道三家之学而言,儒家之学,近世大力弘扬者颇多,如果梁漱冥、钱穆、牟宗三、唐君毅、余英时、杜维民,个个都是学术大师,至于佛家之学,高僧众多,大居士更是与时俱进,推动了佛教的近现代之大发展,唯独道家,近百年来,实在缺少担当大任,立鼎开宗,振臂呼吁,扶承道脉之杰出人士,放眼观看这百年道教史,陈撄宁与胡孚琛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两位。作为晚辈,胡孚琛很敬重陈撄宁先生。
  胡海牙是陈撄宁的关门弟子,曾经照顾过陈先生晚年生活,又曾教导过胡孚琛,尽管胡孚琛后来是自立门户,卓然不群,但从大道的道脉扶承方面,都在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我对胡海牙教授的了解,有些是从胡孚琛先生那儿听来的。
  胡海牙少年好道,19岁时曾在浙江金华双龙洞住茅蓬修道,许多道要不明白,也问过不少修道的人。胡先生是浙江人,自北宋以来。丹道南宗在江浙一带很流行,胡先生少年时学医,又好道,接而住山。有一天,孙抱慈道友拿来一本《扬善半月刊》上面陈先生的文章打动了他,从此,他写信向陈先生求道,二人书信往来,直到1946年,陈先生在杭州佑圣观正式收胡为弟子,介绍人是胡的师兄张竹铭与孟怀山。在我写此文时,胡海牙已90岁了,张竹铭已一百多岁。而孟怀山已93岁,这三位老人都很健康。我是第一次见胡先生,尽早很早就读过他的文章他的书,也见过他的照片,但这次,且是面对面地,我仔仔地观看了他的神气,觉得这个九十岁的老人修行境界很高,首先是他面色红润,精神很足,我们跟他侍谈了近三个小时,他一点也不累,而他的面部皮肤细嫩光滑,有光泽,真象婴儿的皮肤一般细嫩,并且不见老年斑。从这外形上就可见他的内养功夫,当然不能就此断定他炼成了神丹,但可以肯定,他是养生得益、修道有术的人,他的师兄孟怀山最近还在写文章,神思清晰,胡先生也是这样的。
  最可贵的是,我感到胡海牙先生很谦虚,与人论道之季,不谈他人是非功过,也不批评别人,而且自己说”老师(陈撄宁)没修成功“。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真正体现了陈撄宁的学风,陈先生生前多次对人说:自己是个修仙道的,没有神通,仍然在生老病死之中,切不可烘云托月,说他陈某人得道云云。我过去读陈先生之自白,深受感动。胡海牙先生也说自己没有修成道,正在研究、探索,也不敢说自己得了道,得了妙诀。他说:“我仍然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也许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所思所写是错的。”

  • 2007-12-23 20:06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0楼

http://www.jinglou.com/dao/djrw/200703/899.html

  • 2007-12-23 20:11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1楼

习拳悟道(胡海牙讲述、徐皓峰整理)
  
 http://post.baidu.com/f?kz=137686484 

  • 2007-12-23 20:15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2楼

胡海牙先生谈科学养生之道 
 



 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您或许会看见一位须发花白,体态微胖,步履稳健的老者,或潇洒自如地打太极拳,或循循善诱地教导着一班年轻小辈。他,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养生研究者、道家仙学养生术的传人——胡海牙先生。
 由于多年从事道家养生与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实践,今年九十岁的胡海牙先生,依然保持着健康年轻的体魄,红润有光泽的面色,使人看上去只有五、六十岁样子。
 在随先生学习的六、七年中,时时可以看见老师将传统养生、中医针药、内家拳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用于生活与医疗之中。这也是先生健康长寿,被誉为“活神仙”、“神医”的原因所在。
 谈到自己养生的方法,先生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饮食起居
 先生一直认为,饮食起居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特别是城里人、年轻人,往往由于饮食起居的安排不合理,而产生诸多的身体不适或产生疾患,即现代人所谓的富贵病、亚健康状态等。
 胡先生对自己的饮食起居非常注意,也常给养生爱好者及患者讲一些日常饮食起居养生的方法。如其常讲“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诀窍。”所谓口中言少,即少说话。中医认为,开口神气散。一个人如果长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会耗散身中的精气神,以致于伤神成疾。并且,少说话,可专心于某一件事,还可以免事非,无事非者无烦恼,少烦恼即可少费神、伤神。人与人之间,每天所说的话,大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我们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使人受益,所以口中言应少。所谓心中事少,即不要思虑过度。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想,而是不要未得患得,未失患失,胡思乱想。中医学认为,思伤神。故心中不可多事。腹中食少,即饮食不能过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讲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因为过量的饮食,会引起人的胃肠超负荷运转,必将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而引发胃肠方面的疾患。现在很多病人口中都有异味,也是由于饮食无度所致。所以饮食无度,也是今天人们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自然睡少者,如果能做到前面“三少”,人的精神不会过多的消耗,精力自然充沛,精神自然旺盛,也就不会用更多的睡眠时间来补充精力体力。有了以上四少,自然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即是仙,故曰:神仙诀窍。

  • 2007-12-23 20:15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3楼

胡先生认为,毛泽东主席当年总结一套十二字饮食起居养生方法,也是比较科学可行的。此即“动为纲,素为常,免烦恼,酒适量。”动即运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渐趋智能化,脑力劳动也渐大于体力劳动,一味的看书学习,坐办公室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对的运动也越来越少,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诸如“办公室病”(长期坐办公室所致)、“电脑病”(长期使用电脑所致)等现代文明病。到胡先生处求医问药的人中,这类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但基本上都是缺乏运动所致,故要将有益的运动做为日常生活中必修科目。素即素食。素食中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用科学,还可预防、治疗某些疾病,清理人体内沉淀的垃圾。(另:素亦指清淡。)免烦恼,即免除烦恼,不要想不开心的事,多想一些开心的事,保持一份好的心情。酒适量,即不要饮过量之酒,特别是高度酒。过量饮酒,会胃、肝、心脏以及脑子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害。而适当的饮酒则有活血通脉的功效。特别是现代出现的果酒、啤酒,适当的饮用,可防治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按:毛泽东曾根据徐特立先生的养生方法总结过十六个字:经常走路,基本吃素,心情疏畅,劳逸适度。与这十二字相仿。)
 胡先生在其《仙学与养生》一文中曾经介绍了一个饮食养生的方法,即每星期选择一天不进五谷及肉类食品,只吃水果,以此清理肠胃。并常教自己的学生及求医的患者,早起用手指肚干梳头,待头部气血通畅以后,再起床,以免脑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晕倒等现象;经常做一做拔耳运动(即用两手掌心捂住双耳,将掌心往里一按,随之猛的向外一拔。开始做时,做十次,以后每天加一次,直至五十次。早晚各做一回),耳朵终生受益、不聋;晚上睡觉前搓搓脚心,可以防治感冒;等等。先生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要专心去做某项运动项目,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能在生活细节上注意,并做一些简单有效的小运动,即方便,又能防病治病,是比较适合现代人的。

  • 2007-12-23 20:16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4楼

二 静功修养
 胡先生认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最缺少是思想上的安静。虽然肢体每天都有休息的时候,但思想很少能够安静。即使睡着了以后,也不能完全安静,要做梦。梦中所感受的疲劳程度,不亚于清醒时,有时更胜于清醒时所感受的疲劳程度。如此长年累月,精神的消耗逐渐积累,身体的各个器官亦会因不停运转而慢慢衰弱,从而会引发诸多疾患。这些由于器官衰弱严重而引发疾患,单靠药物的治疗,很难凑效,必须让身体处于一种完全安静的休息状态,利用机体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逐渐修复损耗,补充虚弱。因为人类身体上原有的天然抗病能力,因某些器官不停的运转,发挥不出来。而静功的修养,可以帮助机体消除障碍,恢复人体本能,把原有的抗病、修复能力发挥出来,与身体所患疾病作斗争,而达到身体的康复。健康人做静功,可以防患于未然,起到养生、健身、自我保健的作用。
 现代的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高度有序化的物质运动结构,而维系这个结构的,则是大脑与中枢神经。脑与神经具有高度的协调和适应工功能。脑和中枢神经的功能一旦失调,人体将会失去平衡,疾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就会随之而来。而静功的修炼,则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挥大脑和神经中枢的作用。因为人在做静功的过程中,心里的念头比较清静,头脑中的思虑也逐渐的减少,因而血液的运行也相应的缓慢,心脏的负担则随之减轻。同时,因为身体安静、舒适,没有运动消耗体,身体内部相对平衡,气血的运行便会因静功工夫的日益进步,而逐渐回复到婴儿初生时健康自然的运行方式,循环运行,人体会产生舒适的感觉。并且,体内的抗毒体及身体耗损的修复系统,也因为没有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因思虑等紧张状态的抑制,便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排除人体内的毒素

  • 2007-12-23 20:16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5楼

,修复耗损。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亦成为了必然。这就象一杯混浊的水,如杯子静不来,水呈混浊之状;相反,水杯静下来,水中杂质自然就会下去,而水则呈清澈之状。
 现代科学实践证明,静功的修习,不仅对一般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有显著疗效,而且也适用于各种身心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在静功放松的状态下,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全身肌肉张力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和全身舒适的感觉。有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在深度的松静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活动升高,此时机体耗能减少,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血氧饱含度增加,血白蛋白含量及其携带氧的能力提高,指端血管容积增大,皮肤温度升高,肌电水平下降,皮肤电阻增大,血及尿中儿茶酚胺降低,血糖下降。这些现象足以说明,静功进入静态以后,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调节,影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进而直到防治疾病,健康身体的作用。并且长期从事于静功的人,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涵养,也有利人体健康。国外也有学者曾对修习静功的人做过对照实验,证明练功者比不练功者,其神经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智力显著提高,学习速度、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显著地改善。
 科学的研究,证明了静功的修炼,对身体的康健是非常有益的。
 胡先生自己每天都要进行静功的修养,并且对人们对静功认识上的错误,也进行了纠正。
 胡先生认为,一般人每谈及静功,便会想到曲膝盘腿而坐,并认为这是静功之必须。其实这是对静功的一种误解。盘坐是古人在生活材料缺乏,椅凳等可供休息的生活用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所用的一种方便的法门。今人多不明就里,唯以盘坐为静功之正宗,并且在坐姿上复有种种之花样,这是不正确的。真正的静功,应该不拘坐卧,身心放松,心无杂念,主要是完全安静。如此久久,自然会健康长寿。

  • 2007-12-23 20:17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6楼

三 医药补养
 中国的中医针药与传统的养生学有着秘不可分的联系,自古大医学家,莫有不精于养生者,如晋之葛洪,南朝之陶弘景,唐之孙思邈,宋之马丹阳、石杏林等。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深知医学与养生学之间的关系,常与臣子们谈论、探讨这方面的内容。他们的谈话记录,即中医学的圣典《黄帝内经》,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养生的内容。
 胡海牙先生十三岁就开始从事于医学方面的工作,从中药材的辨别、中药的炮制、中药的药性,中医四诊八纲,针灸学的原理、手法的运用,无不认真研究。经过七十多年的研究实践,胡先生感觉,今天如果要谈及养生,中医则不可不谈。
胡先生认为,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疗的学问,同时也有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沉淀。他是依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集哲学与医疗为一体的科学门类。他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宗教、道德、社会、伦理、习俗等多个方面,以道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主体,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难经》尝云:“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亦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故中医要求人类,不仅要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要积极地改造自然,和自然做斗争,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健康的水平,减少疾病,延长寿命。(这与道家养生学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论是一样的。)
 所以,中医在对治疾病时,首先从培本固元入手,待根本稳固后,疾患自然不治而愈。并且,中医也提倡,人在健康状态下,就应重视形体与精神的调养,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产生。没有了疾病的困挠,寿命也将自然的延长。因为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已获得了防御、适应等功能,平时虽有病菌入侵,但不一定马上会生病;一旦防御、适应等功能低下、衰退,人生病以后虽大多可治愈或自愈,但病变本身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往往不易完全康复。故中医与其说是治病的学问,莫如说是治命的学问。
 再者,胡先生对现代一些年轻人生病后不服药,也很不赞同。先生认为,人的机体在不停的运转中,自然会有不同的损耗,有的损耗经过休息、修养,可以恢复。但有的损耗,由于工作、生活等不同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恢复,或很难恢复,这时就需要用药物来补充、修复。这就象一台机器,长期使用自然会产生磨损,虽然让它停止工作,但它的磨损部分不会自然恢复,只有及时的保养、修理、修复,才能延长它的使用期,否则很容易报废。人体也是这样。胡先生建议,人生病以后,要及时的服药。并且在平时,也需要常服一些补益的药物。作为道家养生学大家,胡先生也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时常服用一些药物。胡先生说,道教中有部早晚诵读的经典中,曾有一句“药功相助”,就是讲这个道理的,修养功夫虽对身体的健康长寿有作用,但药物的辅助是必不可少。道教将这个放在每日必诵的经典中,可知中药在养生中的重要性。胡先生还认为,西药在治病方面有一定的长处,但它只能治病,而不能治命,所以要补益身体,中药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中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也很大优势,只不过这一点,好多现代人不太重视罢了。
 在多年的行医中,胡先生认为,针灸在养生保健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针灸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产生。通过临床实践,胡先生发现,针灸能调整物质代谢,恢复机体机能的紊乱,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防御外来病邪的侵扰,平衡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成份,对人体的生理平衡,机体的防病抗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俗语中“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环跳一刺,通经活气”,“针背脊,不求医”等,在中医临床中,是有根据的。实践证明,针灸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加强的作用。还能增强应激适应能力,改善消化系统的吸收、代谢功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所以胡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针灸保健之术,服务于自己及患者的健康。

  • 2007-12-23 20:17
  • 回复
  • 松弦青桐
  • 66位粉丝

17楼

四 太极常运
 胡先生常对我们这些学生讲,太极不离手,延年更益寿。先生早年在杭州跟随一代内家拳大师黄元秀学太极拳,深得其要。后到北京工作以后,又得京东派太极拳之真传。并将太极拳养生、中医针药养生,与陈撄宁先生创导的仙学学术内外丹法相结合,补充完善了陈撄宁先生的仙学学术,得到了陈撄宁先生的认可与赞许。
先生通过几十年太极拳运动的实践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气功,在医疗保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虽然有人多奢谈气功,然皆达不到锻炼太极拳而产生的作用。
 从养生角度而言,先生讲,太极拳所产生的效果,可以涉及到人体的诸多方面。就总体而言,道家传统养生,是为了促进机体的健康,且以长生久视为目的。而人体健康长寿的标志,是机体内诸多方面关系的协调统一,共同维护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的正常生命过程,是机体生化能力的具体表现。机体的生化能力,是以气化过程为其表现形式的,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理论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并反映了机体代谢过程的实质。而太极拳的气化,包含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的生命过程。
 有人通过现代的科学方法,对太极拳锻炼者,进行过一番科学测试。结果得出,太极拳的修炼,对人体的各大系统,均产生有益的因素。如太极拳运动对于增强和保持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可跟踪并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有害因子,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激发各抗体活力,使免疫力增强。又近年来的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发生生化变化,激活免疫细胞的活力。太极拳则一种具有心理营养剂作用的运动,它能有效的消除烦恼、紧张、沮丧、不安等消极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从而可使机体能有效地获得和保持更高的免疫能力。
 还有,太极拳对现代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也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表明,太极拳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和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可使机体各器官组织系统得到充足氧和养料的供给,加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微循环。从而有益于防止和消除血流量减少,血液粘稠等使机体易于衰老的各种因素。并能提高血栓溶解酶活力,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以预防由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太极拳的修炼,还有益于防治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促进消化,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使肌纤维增粗,使肌力增强,使肌肉弹性增加,体型健美,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等等作用。
 跟胡先生见过面的人,或许会记得,先生即使在闲谈之时,两手亦不停的或划太极圈或搓手或敲臂或做其他的运动。先生说,太极拳学好一式即能达到养生之功效,现在外边传播的太极拳架式太多,对工作忙碌、无有太多时间专门做太极拳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不是很适合。其实,能将其中的一个动作做好,就能达到整套太极拳所产生的效果,而且也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不用占用太多时间。故而先生常会教学生或患者一两式太极拳,供大家养生健身之用。并且在内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两套健身操,也改进了古传八段锦的运动方法.

 结语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身体康健,才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空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那只能是空谈。毛主席曾讲:“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因为只有身体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学习好了,自然工作会好。胡先生虽已九旬,每星期尚要坚持出门诊为患者服务,每星期天还要为学生们讲课,自己也在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他的实际行动,真正体现了其多年修养的现实意义。我想,如果我们也能按先生所讲的方法,从饮食起居,从静功修养,从医药补养,从太极锻炼,去完善改造自己的身体,不仅有益于自己,而且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相信,如果我们能这样,我们人生也会日趋完美,等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将会感到我们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