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活动方案:环球时报社评:化解冲突,以人为本是头把钥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7:57

环球时报社评:化解冲突,以人为本是头把钥匙

2011年12月22日 10:2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环球时报

广东陆丰市乌坎村的抗议事件进入由广东省委省政府主持的解决渠道,并出现转机。乌坎事件由农村土地纠纷开始,形成上访,最后升级为夹带“不理性行为”的严重群体性事件,这在当前的中国非常典型。广东省直面并认真解决问题的态度受到舆论普遍赞扬。

中国的土地纠纷呈不断增多之势。由于使用土地的市场环境变化很快,征地过程既缺少规范性,执行的权威也流失得差不多了,对征用土地的合理补偿诉求与超市场要价复杂地混合在一起,找出一个可在全国推而广之的解决方案几乎没有可能。

互联网强化了各地的土地纠纷,给一些具体的利益争执和基层工作的不完善赋予了政治色彩,这使解决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受到舆论的鼓励,平息具体纠纷的成本增加很快。

但即使这样,中国层出不穷的土地纠纷仍是彼此孤立的,是利益纠纷层面的,它们没有彼此联结形成大规模社会运动的迹象。境外有人宣扬这样的联结,只能说这是他们的愿望,而绝非中国今天的真实。

在民主和法制发展尚不充分的条件下,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较激烈方式追求利益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多。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及对抗,注定会消耗社会的大量精力。

中国各地政府应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不满,决不可用简单的方式回应群众哪怕有些过激的利益追求。很多事件出现激化的教训,以及广东省政府介入乌坎事件后的较好效果,各地政府需认真品味和总结。

以人为本,帮助群众落实他们的合理利益,必须是各地政府官员的真诚愿望,并是他们依法依规处理过高要价及少数人不合理、不理智行为的出发点。

中国必须加快处理土地纠纷以及各种利益纠纷的司法权威建设。首先这方面的法规需要迅速完善,但这还不够,已有和未来出台的法规必须得到坚决贯彻执行。过时的法规要及时调整,但切不可为某些“会闹的人”随意开突破法规的口子。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互动过程。目前中国城乡对各种补偿款的期待一直在上升,涉及政府主导的项目时,往往与政府能够支付的补偿之间差距较大,而通过抵制、上访等能获得更高补偿已被很多人相信。只有民间的这种看法得以修正,土地征用及拆迁的社会环境才可能出现重大改善。

互联网舆论已对中国社会的表层情绪有一定导向性影响,它常常能决定一个具体事件的演进过程和方向。在中国基层问题不断冒出的当下,“小事变大”随时可能出现。这要求基层党政官员和社会工作者必须加快工作方式和作风的转变,提高应变能力。谁在这方面动作慢,谁就可能被网络舆论“抓坏官员典型”的概率“网住”。

舆论对基层问题形成一定的耐心,必将是更漫长的过程。这是中国对发展中问题承受力的构建。它复杂得足以让人忍不住吸凉气。它就是一次次失望,一次次认真改进的循环往复。就像面对拥堵的城市交通,只要政府的有效疏堵在继续,社会的耐心就有可能“自然形成”。“好中国”从天上掉不下来。▲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相关新闻: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应“冷淡”菲律宾 让其付出代价·环球时报社评:中国在海上必要时应当“杀一儆百”·环球时报社评:但愿利比亚“决战”少死点人·环球时报社评:妖魔化城管群体是不公正的环球时报社评:中国是朝鲜平稳过渡的可靠后盾环球时报:中国要做朝鲜权力过渡可靠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