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空地弄个小吃铺:2012战略性新兴产业点评2011年12月22日 03:4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09:44

2012战略性新兴产业点评

2011年12月22日 03:49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丁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一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而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提到首位,引发市场关注。2012年即将到来,本报邀请各界专家对明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点评,希望给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 张莹莹

采访嘉宾:

广州赢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兴文

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维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 高利

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合伙人 田业阳

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丁力

【关键词:行业前景】

证券时报记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目前哪些行业发展较好?最看好哪些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哪些行业会最先出现突破性发展?

罗兴文: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发展比较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资金大量投入;其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再次,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能普遍接受。因此,我认为目前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比较理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产业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入平常百姓家也是大势所趋,由于人们都能充分享受信息技术服务和产品,因而在这一产业实施过程中能够形成“投入——实施——产生效益——再投入”这种较好的循环。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则是由于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另外,政府也加大了对行业的扶持和补贴优惠。在国家重点发展和人民普遍接受的大环境中,节能减排行业也会良性发展。

张维: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是发展不错的产业,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要基于中国过去10年是重工业投资加速的时期,这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 历史机遇,并积累了数量巨大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产业链配套非常齐备,技术实力和产品研发已经到了一定的层次。并且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是一个正常的产业发展逻辑,是下游需求拉动和竞争推动的结果,走的完全是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整个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健康的。

新能源产业中风电和光伏产业近年发展迅速。光伏产业的成功是依赖于欧洲地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和加工制造能力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另外,除了产业链上游与转化率相关的技术外,光伏产业整个产业链基本已经被国内企业攻克。而风电行业的发展则受政策因素影响更明显些。

高利:目前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三个行业发展状况比较好。

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将是最先突破的行业之一。首先,从通信业来说,基于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设备商的崛起,中国在通信技术、设备方面的专利、标准以及市场竞争方面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力;其次,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国一直保持着世界电子产品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万亿次大规模计算机系统、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再次,以专利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日益增多,专利申请总量年均增速达到19%。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比较顺利得益于三方面:首先,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各项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的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次,油价攀升、环境恶化等使我们对节能减排日益重视;再次,国家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与项目,并加大政策补贴力度。

另外,环保板块还将维持在较高的估值水平。“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经确定,但本年度的一些政策细节和价格调节机制并没有落实到位,所以未来4年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很大。此外公众对于环保的重视,使得环保板块的预期进一步提高。

田业阳:七大新兴产业是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扶持的产业,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在这七大产业中,我更看好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这三个产业。最不看好的是所谓的生物技术。从近两年证券市场造假的案例来看,所谓生物技术糊弄人的事件此起彼伏。除此以外,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前景也看好。

丁力: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导向是智能化产业,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主要有三个产业是围绕智能化发展的,分别是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首先,信息技术产业是实现智能化的载体,目前日本已经研究出智力型的计算机,而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业要发展的方向;其次,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必不可少地要发展新能源产业,这是信息技术成果的动力来源,而新能源中,以太阳能最为重要;再次,经过信息技术发展了智能化机器,用了新能源作为动力源,接下来便需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将上述两者结合成一体。

【关键词:发展瓶颈】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哪些困境和瓶颈?

张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

首先,产业下游需求不足。新兴产业往往由于成本和消费习惯等原因导致用户接受程度不高,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导致整个产业缺乏经济效益,产业内的相关企业生存艰难。

其次,政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有待加强。新兴产业往往意味着大量的创新及其应用,创新动力则是预期的市场回报。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这些创新者的成果轻易地被侵权者窃取,在市场上用低价方式恶性竞争。创新者在预期回报降低,乃至创新成本无法收回的情况下,导致创新动力不足,这非常不利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再次,创业环境有改进空间。新兴产业中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面临资金不足、市场开发、持续研发等多种挑战和压力。所以,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要考虑为创业型公司提供各种扶持,提高其成活率,比如提供贷款支持、税收减免、税费减免等。

丁力:目前我国的新兴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都闷起头来自己干”,不合作,也没有创新,只是横向地发展,重复建设,并且是最低端的重复建设,所以目前产业过剩的现象很严重。而外国企业的发展属于纵向发展,通过分工合作和创新,来实现产业发展的升级。

分行业来看,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生产企业很多,规模有些也很大,但却以代加工、组装等为主,核心部分比如软件、芯片等要向外国购买;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为例,目前也以加工、贴牌为主,太阳能光伏发展稍微好些,还遇到了产能过剩危机,太阳能光热产业则处在比较低端的阶段;机械装备业更是中国的软肋,目前稍微高端的机械装备,基本上都是中国造个壳,内部设备都是来自进口。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就要改变发展模式,放弃“什么都包、一个人单干”的横向模式,选择引进外国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合作创新来纵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也能够脱颖而出,体现其优势。

高利:首先,当前大环境下,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同质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产品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被广泛使用。例如,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今年颇不顺利。拿光伏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国外市场萎靡的双重瓶颈。

其次,新兴产业在标准、研发、技术、人员以及国家资源协调与匹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并不现实,2至3年内实现巨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出现突破的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与技术问题,以及电机电控技术升级。成本太高、安全性不足是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再次,技术不足和收购矛盾是困扰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困扰风电发展的输电环节技术瓶颈明显。另外牵扯到经济利益问题的收购瓶颈也随着并网风电容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加,无条件全额收购风电的政策与电网调峰和安全稳定运行的矛盾逐渐凸显。

【关键词:行业困局】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规避产能过剩、盲目扩张等已经出现的行业困局?

罗兴文:目前我国行业发展很容易形成盲目跟风、蜂拥而上的现状。为了在新兴产业中避免出现类似的事件,首先国家必须做好行业规划和准入制度,由地方政府来监督实施;其次,重点扶持有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龙头迅速做大做强、提升市场占有率、控制准入制度,其他明显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会望而却步。再次,不要搞均衡发展,否则就会形成一窝蜂现象,最后导致产能、库存过剩的被动局面。

张维:我并不认为目前光伏和LED行业的困局是结论性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一个阶段而已,只是过度投资使得周期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市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此次调整中胜出的企业在以后的竞争中会更加强大。我认为这两个行业的问题是没有改变规模竞争和成本竞争的思路,简单依靠规模取胜,忽视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没有走出差异化的道路,这是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反思的地方。

高利:从政府来说要加强规划与引导,分行业出台更深入细化的政策;从企业来说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产业发展判断,提高技术水平,避免供给过剩,尽量保持行业供需平衡。

【关键词:技术现状】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现状如何?

张维:客观讲,就技术水平而言,我们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当然每个行业的情况不同,很难评判具体在何种水平。比如在生物技术和新材料行业,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在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差距相对较小,整个战略性新兴行业总体上处于技术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国外的优势在于技术原创性方面优势明显,我国的优势在于下游的创新型应用,消化吸收的能力比较强。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一定强调源头的创新,关注下游的应用型创新也是一种策略和模式。

罗兴文:单纯从技术方面说,我国新兴产业技术与国外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相比较,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只是在产业中的一些项目有局部优势。只有在市场相对较广阔、运用较为广泛中才有优势,比如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产业中的视频网站等。

田业阳:目前我国在某些新领域的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国内一些电子企业已经做到了整个国际电子产业供应链里去,具备了全球竞争力。比如在信息通讯领域,一些企业现在基本上已经处于国际最领先的状态。但是整个发展仍然很不均衡,一些行业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很多技术依赖国外,比如大型集成电路。我接触到的几个拟首次公开发行(IPO)的集成电路企业,其实核心技术仍然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一步。

【关键词:产业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怎样的政策护航?

张维:对于产业规划,我认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慎重。产业规划往往会影响企业的预期,进而诱导企业的行为,但产业规划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最终未必符合产业规划出台的初衷。与出台产业规划相比,我认为利用相关政策刺激下游的市场需求,可能是更加有效的手段,通过需求拉动产业发展,从而将竞争和行业格局交由市场去解决。另外,须为国内企业提供“非对称竞争”保护。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在面对国外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国产化企业提供适度保护,但是,也要避免一味封闭地支持国有企业,关键是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营造公平的环境。

田业阳:主要是要制定一个整体的产业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体系是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来制定的,应该在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不是某个单个的政策,比如政府补贴、降低税负等。但应该注意的是,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制定,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却不能替代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是最难相处的,也是最为重要的。

罗兴文:政策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应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以及资金支持政策等;其次,做好发展新兴产业的宣传推广工作;再次,要把规划和实施具体结合起来,帮助企业解决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另外,还要加速培训新兴产业的稀缺人才,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实体经济】

证券时报记者: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条件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在2012年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田业阳:就像现在普遍公认的结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30年来发达国家过分注重虚拟经济,轻视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后果是爆发于虚拟经济的危机重创了实体经济。所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必须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地位应该受到重视,多个欧盟成员国都提出要“再工业化”。但是,“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力量增加制造业比重,而是着重于加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比如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但是这种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至少在3至5年,短期内难以体现成效。

罗兴文: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2年想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很困难的。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主要还是靠投资、外贸出口和消费服务这三驾马车拉动。在现在发展模式中虽然投资和外贸都在下降,消费在升级加速,但短期很难形成较快的转型模式。虽然国家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要很快地推动其实现升级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因为目前仍然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很多因素。我国要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转变成一个有自己品牌、自主创新能力、高科技、服务型的国家还有相当长的过程。

高利:2012年是调结构的关键时刻。在经历2009年以来刺激经济所带动的产能扩张之后,普及型工业品和原材料过度投资显著,对与此相关的行业负面影响将在随后较长时期体现。为此,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新市场所拉动的新型工业品将成为主要亮点,虽然部分行业产能扩张较大,但渗透率相对仍然较低,具有技术门槛的上游细分行业具有投资价值。例如,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在2012年甚至更后的时间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信息网络、服务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将推动信息技术和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催生新兴业态。新的信息应用将拉动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反之,消费需求将推动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推进产业发展。

嘉宾观点集锦

目前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比较理想。为了在新兴产业中避免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国家必须做好行业规划和准入制度,由地方政府来监督实施,重点扶持有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龙头迅速做大做强,不要搞均衡发展。

——罗兴文

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产业下游需求不足、政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不够、创业环境欠缺三方面的困境。与出台产业规划相比,利用相关政策刺激下游的市场需求,可能是更加有效的手段。

——张维

2012年是调结构的关键时刻,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新市场所拉动的新型工业品将成为主要亮点,具有技术门槛的上游细分行业具有投资价值。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将是最先突破的行业之一。新的信息应用将拉动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反之,消费需求将推动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高利

我更看好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这三个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必须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地位应该受到重视,但绝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力量增加制造业比重,而是着重于加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比如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但是这种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至少在3至5年,短期内难以体现成效。

——田业阳

目前我国的新兴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合作,也没有创新,只是横向地发展,重复建设,所以目前产业过剩的现象很严重。新兴产业要发展,就要改变发展模式,放弃“什么都包、一个人单干”的横向模式,选择引进外国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合作创新来纵向发展。

.an{background:#fff; 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center bottom; height:95px; clear:both;}.next{ background:none; padding-bottom:49px;}#artical_line{ font-size:1px; line-height:1px; height:1px; padding-top:0px; padding-bottom:0px;}.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凤凰涅盘2012年炒股大赛 报名抽取IPAD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