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特色菜谱大全:《企业家赵本山》(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51:50

《企业家赵本山》

张震阳 宋守山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10月

 

 他是春晚之子、小品之王,他的形象在民间家喻户晓,但作为一位掌管旗下数亿资产的企业经营者,这背后的财富故事却鲜为人知。在这里,你看到的将是娱乐形象之外的另一个人,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作为企业家的赵本山。

  1 “本山传媒”
  按常规看法,赵本山应该是一名出色的艺人。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连续19年登上春晚。只是,赵本山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作为一个艺人的能量和分量。
  从演小品开始,演电影、拍电视剧,进而回归到干老本行,演起二人转,并将二人转产业化。现在,“本山传媒”旗下的刘老根大舞台可谓是一票难求,从不赠票,牛气得很。
  在这些背后,描绘的是一幅赵本山的商业地图,上面盖着“本山传媒”的印章。除了演出,赵本山已经成功打造出赵家班。老戏班的情分与新企业的公司化管理,土洋结合,赵本山凭着自己的聪明拿捏得恰到好处。他抓住了“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的天然成长性,对其巧妙的包装和推广,使之成为东北民间艺术的代表,并采取舞台演出、拍电视剧等多种方式将其放大,形成了一条庞大复杂的产业链。
  和所有的成功人士一样,赵本山起于乡野。这个与显赫家世、不凡背景无缘的人,却从幼年丧母、跟着盲二叔艰难讨生活的底层艺人成长为名动天下、敢于跟央视叫板的明星。可以说,赵本山的每一步都契合了时代的脉搏。
  能赢得今天的成功,完全是赵本山历经艰辛、奋力打拼的结果,而不是机缘巧合。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赵本山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里。1990年春晚,一句“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开始,他迅速在全国走红。那时,正是演艺界明星“走穴”最为疯狂的时期。但赵本山明白,依靠“走穴”积累财富毕竟太难。作为春晚的无冕之王,赵本山知道走100次穴,都不如春晚上的那十几分钟表演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多。
  1993年,赵本山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公司实质上主要业务是倒卖煤炭和做运输生意。按照赵本山的说法就是“拼缝”,即把铁岭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从此,赵本山的另一个身份应该是企业家或者是煤老板。现在的赵本山不仅是艺人,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他的成功使上春晚反倒成了“玩票”。
  同时,作为一个春晚捧红的艺人,赵本山明白:成就他的是春晚,所以他敢于跟央视叫板,却从来不跟春晚叫板。只是春晚做宣传时偶尔与其合作搞点“噱头”。
  之后,赵本山玩过足球,但他很快收手,又回到他的主业二人转上,并使其产业化。可见,赵本山很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里。
  围绕二人转,赵本山开始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2003年,他开始筹建民间艺术团。在注册时,他走的是高层路线。因为是人大代表,他便直接向当时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表达了建团的想法。所提要求很低,省里不用给编制,算文化厅的一个直属单位就行。
  低要求,这正是赵本山的高明之处。有了二人转的市场,赵本山开始借力打力,形成自己产业的蓝海。他拍过电影,但是没有成功。赵本山很快明白了,他的小品是在电视屏幕上红起来的,他的粉丝就在电视机前面。
  就此,在春晚小品之外,赵本山开始了和央视再一次的双赢合作。由央视下属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吉林电视台下属吉林电视艺术中心合拍,赵本山花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投资不到600万元,自导自演的18集电视剧《刘老根》以13.45%的收视率,创下了当年所有央视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2002年开始,赵本山拍摄的“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等作品,为他带来的实际经济利润都数以千万元计。也就是说,光从影视剧上,他每年就有几千万元的纯利入账,累积下来更有数亿元的利润。
  《创业家》杂志曾经透露过一个数字,赵本山个人身家已达7亿元,称其为国内演艺明星中的首富一点也不为过。

 

  2.赵本山的“市值”
  2008年10月6日上午10点28分,在爱的主旋律下,赵本山的女儿赵玉芳和汪洋的婚礼在铁岭惠丰酒店正式开始,典礼现场温馨浪漫又豪华。赵本山以及“赵家军”、圈内大腕、老赵家的亲戚等都出席了婚礼,结婚车队中除了赵本山的黑色房车,还有十余辆黑色林肯,后面紧跟着二十余辆黑色“悍马”,气势恢弘。婚宴也不便宜,最贵一桌7000元。看来为了女儿的幸福,本山大叔是下足了功夫。
  有传赵本山给女儿的陪嫁价值高达300万元。对此,本山传媒副总裁刘流表示:“算上买车、买房以及其他花费,300万元可挡不住。”
  与许多明星大腕一样,赵本山十分喜欢汽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透露,自己从几岁起就盼望着买辆汽车。小时候家里很穷,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辆拖拉机去县城。
  赵本山的第一辆爱车是夏利,与前妻离婚后,赵本山将这辆夏利车送给了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赵本山的车也从桑塔纳、北京吉普换成了凌志吉普车。
  赵本山现在拥有一辆道奇公羊,这辆配有厨房和床铺的商务车是他最常使用的座驾,如果在北京和沈阳,他坐的是“帝王”。在他的车库里还放着一辆劳斯莱斯,这只有在迎接重要客人时才会派上用场。他的妻子马丽娟则开着一辆价值百万元的宝马。此外,在赵本山的各部影视剧中露过面的“大奔”也是他的爱驾之一。2007年春晚,赵本山坐着一辆红色悍马车前去春晚现场,引来了观众的一片骚动。
  透过赵本山的几辆座驾,可以看出他的身家早已过了千万元。可是,赵本山到底有多少钱,这是许多人的疑惑。最直接的版本是,《福布斯》2007年计算出来的1300万元和2008年算出来的2000万元,赵本山予以否认。“我就能赚这点钱吗?”赵本山这样回答前去采访他的记者,“说实话,我究竟有多少钱,我自己也不知道。”
  赵本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他只是不想说而已,他不想说不重要,总是会有人帮他算账的。
  广告收入是赵本山的收入来源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太极藿香正气液的代言人,有媒体披露,赵本山的代言费用达到了7位数。而赵本山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称自己的身价在20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其中为某蚊香产品所做的广告代言就收了400万元。而蚁力神的“谁用谁知道”广告代言,按赵本山的说法,因为是熟人给打了对折。这说明,赵本山每年的广告收入也达到了千万元级。
  赵本山的出场费则是有价无市。经营多家二人转剧场的孟凡坤披露,现在的二人转演员商演价格可以分为四个档次:最低的是那种混场演员,他们的价格是100元;其次是在剧场里演出的演员,商演价格为3000—5000元;再高的就是现在已经出名的如魏三、孙小明、翟波等,商业演出价格是2—5万元;最高的当然是现在最火的小沈阳,报价已经达到了20万元。至于赵本山,是无价的。赵本山在二人转之外的出场费倒是有价可循,180万港元,和“歌神”张学友是一个行情。
  以上讨论的是有形收入,再来算一算赵本山那些无形的账。
  2006年初,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身价品牌评估中,李咏的开价是2亿元人民币。而文娱圈里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目前还没发现哪个国内明星大腕能够火过赵本山,那么赵本山的影响力应该在李咏之上。央视不允许主持人有广告代言和商业宣传等个人行为,从这个角度说,赵本山的个人品牌价值还可以再放大。
  就连赵本山所塑造的副品牌“刘老根”,价值都被公认在千万元以上。当年《刘老根》在央视播出时创下了15.7%的收视纪录,就在《刘老根》播完之前,“刘老根”这个剧名的“钱”景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全国各地商家不约而同地嗅到,仅辽宁省就有50多家企业到商标局注册处申请注册“刘老根”商标。
  《刘老根》第一次让赵本山用货币衡量他以影视作品创造出来的品牌价值,据评估公司简单计算,“刘老根”商标的价值在100万—1000万元之间,也就是说,50多家企业到商标局抢注的“刘老根”的商标价值,在5000万元到5个亿之间。
  这样说来,无论怎么算,赵本山的个人品牌价值都是以亿元为计量单位的。

 

   3.演艺圈第一CEO?
  很多人都想知道,赵本山是不是中国演艺圈首富。
  其实,单以片酬来说,李连杰和成龙都远在赵本山之上。在《投名状》的片酬名单中,四大主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分别拿走了1亿元、1600万元、1200万元和200万元的片酬,李连杰一人的片酬竟是其他三人片酬总和的3倍多,是刘德华片酬的6倍多。对于如此悬殊的片酬,导演陈可辛表示,李连杰的身价是1500万美元,在《霍元甲》中李连杰自己做老板,未收片酬,但影片在全球放映后,李连杰进账3000万美元。
  成龙也同样是以亿元来论自己的片酬。成龙称自己在《尖峰时刻3》中的片酬是2000万美元,如果加上影片的全球分红,他在《尖峰时刻3》的收入应是这个数的两倍。成龙还说,除了片酬和分红,现在他每个月都能收到《尖峰时刻》前两集录像的销售利润分红,每月几十万美元不等。
  成龙和李连杰这么高的身价在于,他们都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是有全球知名度的明星。这也足以理解为什么在2009年春天王家卫造访赵本山后,赵本山喊道:王家卫是华人圈最好的导演,我是中国最有分量的演员,王家卫导演的到来将帮助我更好地走向世界。
  就投资价值来说,两位电影行业出身的内地导演冯小刚和张艺谋也比赵本山更受欢迎。因导演贺岁片叫好又叫座而出名的冯小刚,其最新身份是华谊的股东,这本身就是资本市场对其的最高认可;至于张艺谋,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让其事业更是达到了巅峰,他所主导的印象系列不仅在市场上得到了承认,更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追逐。
  不过,成龙也罢,李连杰也罢,他们都还停留在“卖”自己的阶段,没有形成除自己之外的商业模式,即便是经纪业务,也都没有形成套路。所以,赵本山更像一个企业家。虽然,冯小刚和张艺谋都开始形成商业套路,并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其实他们还只是扮演着老板的部分角色,或者用一个很流行的词汇来说,他们远不如赵本山这么CEO化。
  一言概之,赵本山未必是演艺圈首富,但一定是演艺圈第一CEO。
  在赵本山的商业王国,“绿色二人转”的传承和弘扬贯穿其中,这让他找到了商业价值之外的社会使命,也使之完成了从一个商人向企业家的蜕变。在具体运作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先举二人转大旗赢得上到政府下到行业的认可,然后举办二人转比赛。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自己日后的业务造势;二是开始广纳门徒,创办辽宁民间艺术团来做承接,之后又租下沈阳中街大剧场作为舞台演出的主场,获得成功后再到东北各地进行复制。徒弟们在演出之外还被赵本山叫去拍电视剧,电视剧里自然要夹杂二人转的镜头。电视剧红了,二人转也跟着热,徒弟们也开始有了人气。赵本山同时有序地开始造星,除了继续让徒弟们在电视剧上露脸,到处巡回演出是一种方式,他还和电视台合办节目。春晚舞台当然也是他的必然选择之一,虽然直到2009年春晚才成就了一个小沈阳,但可以预料,未来空间还是很大,他还会想尽办法继续造星。
  赵本山的舞台角色有过很多次转变,从瞎子到老蔫,从黑土到大忽悠,2009年他又转身成为一个希望孙女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老大爷。而在商业舞台上,他也完成了诸多转变。最初他是“卖”自己,之后觉得这个没有持续性,于是开始培养徒弟、“卖”徒弟。为了让徒弟的身价越来越高,他开始搭建一个包含电视剧、舞台表演、春晚、电视节目、影视基地、艺术学校的多层次传播平台,而这一平台本身也具有“吸金”的功能。
  赵本山身上不乏农民式的狡黠,也时常有投机性的商业行为,但从整体上说,他还是有着很长远的布局和清晰的体系。他外表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内心之通透,考虑问题之周全,审时度势能力之强,已少有人能及,这让他能够呼风唤雨。赵本山在东方式人情和西方式管理之间自如的平衡能力也是世间少有的,这让他从者众。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远超常人的,对文艺市场商业化的嗅觉和执行能力,这让他总能找到最草肥水美的一块土地。这所有的一切都决定了他能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优秀CEO,而且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4.“春晚之子”
  有一点,白岩松看得比谁都清楚。他说:“把一条狗拉到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30天,它也会成为一条名狗,我不过就是那条狗而已。”这话同样适合央视春晚和赵本山。赵本山比白岩松聪明的地方在于,只有赵本山把春晚变成了他自己的作秀场,变成了他庞大商业王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展示舞台。这是赵本山作为企业家的精明之处,无人能及。
  其实,赵本山和春晚的缘分纯属偶然。
  1987年,赵本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姜昆。那一年姜昆所在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经受过“赵本山笑的洗礼”的铁岭人眼刁嘴毒,看完演出后嘀嘀咕咕:“这些人还是中央级的呢,都没咱铁岭市艺术团演得好!”
  姜昆当时已名满天下,对此当然有些不解。纳闷之下,就问是怎么回事,观众告诉他,本地艺术团里有个赵本山,他表演的二人转可搞笑了。于是姜昆就去看了赵本山的演出,结果笑得前仰后合,当即就表示一定要把赵本山推荐给中央电视台。他当时跟赵本山说,要是自己不把他推荐给央视,姜昆两个字就倒着写!
  赵本山后来回忆:“我们演的是《大观灯》,刚开始20多位北京艺术家坐在座位上,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到后来全都笑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盘带子,说要带回中央电视台,推荐上春节晚会。我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全宝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后来,(央视)春节晚会真的来找我了。当时邹友开主任、李双江等三人在铁岭的招待所见了我,要我在房间里演一个节目,我说我给你们三张票到体育馆去看吧,那里效果好。三人拿了票也没看演出,扭头就回北京了。经人点拨,我才知道得罪他们了。不过,邹主任还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起初我每年都只能打道回府。”
  之后赵本山两次应邀赴北京参加央视春晚的节目审查,就像现在很多不知名的笑星一样,都是在最初阶段就惨遭淘汰。后来铁岭艺术团的领导们想了一个主意,在来年央视春晚筹备时用公款购置了10瓶茅台酒,让赵本山带着去北京“打点”一番。那时的他拎着10瓶茅台酒连应该送给谁都不知道。郁闷的他只好自己在房间里一天喝一瓶,10天之后打道回府,回去之后还没敢和团里领导说实话,只说“礼也送了,人也被撵回来了”,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还有一次,那是1988年,当时央视春晚在哈尔滨设立了分会场,赵本山的节目都提前录好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全铁岭的人大年三十晚上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我呢!”怎料结尾曲《难忘今宵》都唱了,赵本山也没在电视里看到自己。后来才知道因为时间的关系,节目被删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赵本山总能得到贵人的相助。帮赵本山说话的除了姜昆,还有另一个相声演员、春晚常客冯巩。1989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已经成立,剧组编导们在开会研究节目时想到了东北的“笑果”赵本山。一天,正在议论此事,碰巧相声演员冯巩凑过来看热闹。冯巩弄清原委后,当即举手发言:“我手里有一盒《东北最红笑星赵本山专辑》录像带,是托朋友从沈阳送来的,我也正想研究赵本山呢!”
  看过录像之后,编导们选中了赵本山的小品《老有少心》(即当年的小品《相亲》),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连续拔得小品头筹。正是这些小品打开了赵本山的“老蔫”时代。在这三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一个农村中年男子游离于情感与家庭之间,看似蔫,却憋着一肚子坏水,妙语连连却依旧脱不开传统二人转拿男女调侃说事的影子。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看似轻松,却耐人寻味。“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相亲》里徐老蔫一句话说到了观众心坎里,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心里还有种酸溜溜的感觉。赵本山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准确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和情绪。
  小品《相亲》里,当马丫问什么叫“傻样”时,徐老蔫答:“这还不懂,搞过对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说出‘傻样’这个词,那就百分之八十了。”还有“幸福是什么?遭罪”。徐老蔫对马丫的一系列揶揄调侃,善意的捉弄,是爱到极致时的一种逆向表现,巧妙地烘托出老蔫对马丫的一往情深。老蔫之后,赵本山又推出“忽悠”和“白云、黑土”系列,均以连续品牌来打造,获得了持续性的成功。

 

   5春晚常青树
  春晚的确是中国艺人的金龙门,但并不是所有的艺人都能一跃成龙。但赵本山不是,他年年上春晚,年年获得好评,这其中必有门道。
  有人说,春晚现在已经成了赵本山一个人的舞台,其他演员已经不再重要。反思一下,难道赵本山的表演真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好到了连前几次彩排都不用参加,一路绿灯的地步?
  赵本山在春晚的问题上处理得不温不火。物以稀为贵,节目也是一样,虽然赵本山名气很大,但他基本上不靠自己的名气赚快钱。这样更增加了他的身价和影响力,甚至是神秘感。赵本山有所为有所不为,吊足了全国人民的胃口,用心研究自身的产业价值,并且大胆投资,果断将赚来的钱用在新的产业项目上。“刘老根大舞台”便是这种指导思路下的产物,如今已经成为沈阳的一张城市名片,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先来看看第一届春晚,其导演黄一鹤上任的过程极其之简单。1982年深秋,当时的央视台长王枫的一句话:“老黄,把春节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便把黄一鹤推向了战场,副台长洪民生接下来的一句话:“你要尽力把它办好,我说的是尽力。”又把黄一鹤架到了必胜的半空中。无助的黄一鹤以豁出去的信念推出了四条举措:实况直播,设主持人,设热线电话,邀请国家高层领导人出席,这就是1983年春节晚会的“标书”。
  就这样,春晚亮相了。首届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主角。刘晓庆身着红色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凸显出年轻、朝气,还有20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的工装,也有少数人穿西装,但不打领带。这台晚会虽然略显稚嫩,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1983年春晚上李谷一和她的《乡恋》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据李谷一后来回忆,虽然这首歌广受欢迎,但有关部门认为“主题不太健康”,一直未能公开上广播电视。她甚至曾因唱《乡恋》等歌曲,被口诛笔伐,批为“靡靡之音”、“黄色歌女”、“内地邓丽君”,还差点被送回湖南老家。
  但这次晚会上,导演开始拿不准,后来干脆心一横,如果晚会中点此歌的电话超过60%,就放行,大年三十让群众乐一乐有何不可。果然,现场点播《乡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场的领导只好顺从民意予以播放。李谷一说,那次她竟一口气连唱了《乡恋》、《春之歌》等7首歌,这使她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天来到了。
  靡靡之音让位于全国人民的需要。为什么?春晚重在娱乐性,不必过于严肃。全国人民不是在大年夜受教育的,对于这一点,赵本山再了解不过。
  赵本山的小品虽然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争论也一直伴随左右。比如,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就说:“我觉得这个小品要展示的就是一个人为了一夜成名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下跪巴结,可以说自己的祖辈也姓毕。赵本山以前有‘卖拐’、‘卖车’等小品,但这些小品是对欺骗行为的讽刺,可在《不差钱》中我没看到这些,反而觉得它很推崇这些不好的东西。”
  我们再看看赵本山是如何回应的。赵本山说:“小品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别较劲地说我想说明什么,问我这个主题有多深刻。”赵本山说,让老百姓快乐是小品的第一目的,“人们不应该指望一部小品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小品教育不了人,正如一名犯人不可能因为一部小品而改邪归正。一年365天,前面的日子都已经在教育中走过了,最后一晚你还教育有用吗?”赵本山告诉采访他的杨澜,魏明伦是大学问家,研究小品太屈才了……他压根就不理会魏明伦那一套。
  既然没用,那么就要有点娱乐精神,不要总是给全国人民演《火炬手》和《三鞭子》,其实演这些主旋律的定制式作品是赵本山最累的时刻。演完《火炬手》,赵本山在后台哭了。这不是他想要的,但没有办法,谁也代表不了赵本山,他是一个符号。
  赵本山说:“这些年让我感到最累的,还有一个《三鞭子》,我在那儿喊得脖筋都鼓出来了,说教式的小品是最累人的。”
  所以,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带给大家快乐,让大家在精神上“桑拿”一把,是赵本山的原则,而这也成了他常青于春晚的一大原因。

 

 6.命运各异的搭档们
  在位于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赵本山有三个不同的称谓:徒弟们叫他“师傅”或“师爷”;普通员工叫他“赵老师”;只有总裁班子和行政人员会毕恭毕敬地尊称他为“董事长”。
  所有走进基地办公楼的人,都会在上楼时看到一面硕大的山石,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本山本色。在接受《新京报》记者周健森专访时,赵本山承认:“我至今都是个有江湖义气的人。”这种江湖义气在很长时间里都支撑着他的商业王国。赵本山对于江湖义气的理解是:对待朋友,要用心体会他的感受。“每个客人到我这里来,我都会思考一下,他有什么需要?他满不满意?对待观众也是,他看我这次演出满意吗?他不满意我该怎么办?”每次他都会检讨自己。
  与赵本山合作过的演员,命运也都各不相同,有人渐渐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人早已经改了戏路,只有赵本山还像一棵老树根,弯曲在那里多年。赵本山的搭档高秀敏也曾经是他身边很重要的一个人,由于一次演出上的不愉快,两个人渐行渐远,之后高秀敏因病去世,两人终究没能完美收场,而高秀敏生前的合作伙伴何庆魁也从此与赵本山分道扬镳。
  “黄金三角”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范伟这些年却风头甚劲。范伟也出身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比赵本山小几岁,但在艺术团工作期间,两个人阴差阳错,不曾为同事。但之后相互为对方才华所折服,开始搭档。特别是春晚上的“忽悠”三部曲,赵本山和范伟的合作让大家刮目相看,范伟也一下子加入一线明星的行列,而不仅仅是给赵本山搭戏的配角。范伟在早期戴着眼镜,衣着朴素,没有个性,演员没有个性就很难出名。后来他把头发一剃,立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随着范伟的走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微妙起来。
  对赵本山,范伟一向敬畏有加。早年那个不敢与赵本山同桌吃饭的小弟,成名后依然处处恪守小弟角色。让赵本山在意的是,之前别人有事找范伟,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掉,来为自己做事,但成名后的范伟就做不到了。在赵本山看来,是他给了范伟一切(赵本山接受著名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时所说),范伟怎么能和自己讨价还价呢?
  拍《马大帅3》时,赵本山和范伟住在同一个楼层,本地的开原市政府特意给他们俩开了两个房间,一套给范伟,一套给赵本山。范伟很少去赵本山的房间。但两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不能不交流,后来赵本山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别人转达,可是越转达范伟越觉得别扭,两个人的心离得很远。两人这时其实已经有了分手的意思。
  有传言说,后来范伟得了蒙特利尔影帝,回来后赵本山跟范伟在一起吃饭,赵本山说“影帝回来了”,这一说范伟哪受得了,范伟说:“哥,从今天起咱们不说这个事。”以后赵本山就不说了,但两个人的关系就更疏远了,之后则形同陌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范伟多次强调:“我是个饮水思源的人,借用戏里的一句话——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但无论两人表面上如何亲密,赵本山与范伟已是渐行渐远。
  从身边的人与赵本山传出的各种传闻来看,他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春晚19年,虽然一路走来,赵本山感到越来越孤独,但他却依靠春晚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春晚舞台上曾有赵丽蓉、巩汉林搭档,也有赵本山与高秀敏、宋丹丹、范伟的组合。但现在,不是故人西去,就是老搭档之间分分合合。在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越来越像一个大哥,带领着他的小弟们冲锋陷阵,因为不悦于小弟们先后离去,最后他干脆培养起自己的嫡系。
  对于这些合作者,赵本山对前去采访自己的某杂志记者说:“我的小品走到今天,19年了。过去的合作者,秀敏、丹丹、范伟,抛开这三个了,对于我来说,我要是找一些大腕来演,演成功了,还得说我离不开别人。领着我自己的学生上,别人没得说,也打造了队伍。”
  2009年,赵本山推出小沈阳,一方面是为了提携弟子,另一方面则是无奈之举。范伟说:“本山大哥压力很大,每次到了春晚就很焦虑,总是发誓明年再也不上春节晚会了,但第二年他还是会上春晚,因为观众有需求啊。”连赵本山自己都年年发誓不上春晚,更何况他的那些搭档们。和赵本山依靠春晚形成一条产业链相对比,他的搭档们的产业链没有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