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日私人主题餐厅:迷茫了才会找对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7:30

    他,王小峰,网名”带三个表”,人称”表哥”。现任《三联生活周刊》文化主笔。 
       他逃课,成为那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学生 
       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年的高考分数是536,那时所有科目的满分总分是640。本着初中时曾经在车站一宿见证了3次打架斗殴而想为社会主持正义的理念,他顺利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他那会也想过当作家,最想上北大中文系和人大新闻系,但老师告诉他,真正的作家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加上高考政治是自己高中时代第一次及格,似乎冥冥之中暗示他要学习法律,于是就没有在填志愿时选择北大、人大。  
一进学校,他对校园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小。他推着自行车从正门到后门走了一圈只花了3分钟。看见操场,心更是凉了,跑道只有250米,还因为暑假没人修理,草长得有半人高,球门生锈了显得特别斑驳。当时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退学,特后悔自己填报了这所学校,这个颓废的想法一直持续了好久。 
       大一整整一年,经过老师循环往复再三劝说他才没有退学,但是也没有好好上课。他觉得很多老师上课不好玩,讲得特没劲,还喜欢用满堂灌照本宣科,多年后的他甚至想:”如果老师都讲得像易中天这样我当年就爱听了,哪里还会想退学呀!” 
       他憧憬中的大学老师讲课是开导式的,还最好上课扯开话题海阔天空地侃。他又开始沮丧了,不喜欢上无聊的课,不喜欢在那坐50分钟听老师瞎掰活,不愿意在那耽误时间。于是他逃课,成为那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学生,经常一个星期仅仅只去上四五节课。   

       他不喜欢考试,觉得考试是件”挺龌龊的事儿”      

       大学伊始,他给自己画的路线图就是四点一线,图书馆——球场——食堂——寝室。逃课期间,他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图书馆,放松的场地就是去球场上驰骋着和同学们踢场酣畅淋漓的球赛。逃课编织的日子里,他看了很多很多的书,什么类型的都看。很多书看下来其实根本没看懂,还就喜欢挑战,看哲学,看弗洛伊德,看他的《爱情心理学》,也看萨特,有时还去书店淘书。他的零花钱,除了买音乐磁带就是买书,虽然没怎么去教室好好上课,但是读了海量的杂书却是获益匪浅。当然,他付出的代价就是每个学期都有功课不及格。   

       他不喜欢考试,觉得考试是件”挺龌龊的事儿”。他想自己是属于学习成绩最不好的,只有综合成绩是最好的,因为书看得多嘛。他狡黠地为自己的”腐败生活”辩解找着理由。   

       一学期下来,他还不认识很多老师,有次在课堂上差点把老师误当作学生家长。他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学校社团、院系比赛都不沾边儿,只是在开学不久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这一加入就一直待到毕业才舍得离开,后来还成了广播站的站长。   

       在广播台,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除了去采访回来写写新闻播报稿,最主要的是可以用公家的钱听磁带。   

       那个时候听音乐用的录音机可不像现在这样,他的第一台录音机还是带一个大喇叭的,要60块钱,当时是骗爸妈说买来学英语的,结果大学四年连英语四级都没过。   

       他最钟情于外国摇滚乐,于是学校广播台成了他的”秀场”。早上如果是他值班,那可不得了,他每次都选择放那些特别吵特别闹的音乐,”既然是让大家起床精神振奋,还放什么轻音乐啊!”他想。于是,那个时候什么摇滚、Disco,还有一些流行歌曲比如《西北风》等等,动辄就响彻在政法大学朦胧的清晨。虽然也有很多同学去投诉,不过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习惯了。   

       渐渐地,校园里知道他的人都叫他”疯(峰)子”。褒扬的声音也不在少数。有一次,打来一个电话找他,是学校犯罪心理学教研室的一个老师,夸他放的音乐特别好,还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早上应该放一些节奏铿锵的音乐。他乐了,这老师真是一伯乐啊!   

       他觉得自己惟一能参与的和学校氛围有关的事情也就是捣乱,特郁闷的时候,他还写书,写荒诞小说,写散文,写评论,发表时都用的是匿名,但是不参加文学社。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海子就是政法大学毕业的,自己胆儿挺小,总感觉学校里诗人特别多,文学社的高手都不少,怕自己去了没自信。”他以自己为原型写了一个迷惘的新生的故事,也发表了。后来写着写着,就不编故事了,专门给《音像世界》投稿。还记得第一次在这本钟爱的杂志上发表作品是写自己钟爱的歌者。从此之后,乐评之路就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候的他还和一帮同学经常闹事,看见学校有什么演出活动就去捣乱,他觉得自己惟一能参与的和学校氛围有关的事情也就是捣乱。有次学校的一个中秋节晚会硬是被他们几个同学给闹得演不下去。   而今,对于自己糊涂但有收获的大一,他说:”其实每个人都会郁闷,这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反思程度也不同。生活难免会有过不去的坎,最忌讳的就是从情绪上的郁闷到行动上的堕落。我算是曾经最郁闷的那类学生,可是通过阅读和音乐找到了自己,从而学会反思自己做过的那些另类的事儿。一个人再怎么郁闷再怎么不满,也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
        1.王小峰是如何在迷茫中寻找方向? 
       2.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告别迷茫?

 


   告别中学,面对崭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既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怎样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在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只有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案例中的现在的他回想当年,已不是那番模样。人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代价,同时要从代价中得到些东西,因为,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只有迷茫了你才会找对方向,才会体验豁然开朗的幸福。 
       大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认真思考,主动选择,准备涉猎新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渡过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相反,有一些大学生认为一旦考上大学,便”船到码头车到站”、”该轻松了”,出现”理想间歇期”,就会导致目标迷失、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出现”大一新生综合症”。实际上,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大学阶段人生新目标的迷惘。这是大学新生应该警醒的问题,以免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和事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遗憾。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及用途 
       案例讲述了他——现任《三联生活周刊的》王小峰,经过曾经迷茫的大学生活,最终找到自己生活航标故事。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明白能否学会在大学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掌握利用优越的条件获取知识的本领,是同学们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 
       本案例可用于绪论第一节中”认识大学生活特点”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尤其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困惑因人而异,案例中他的迷茫期的有些做法老师在讲课中应该给同学以积极的引导。积极应对,合理规划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