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熟男人的背影:美国 世界上最发达的大国(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15:49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与运动场所的经营方针

 

     我对美国体育活动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群众性。而遍布各处体育活动场馆以及它的面向广大群众的经营方针和相应的低价格则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射击场

 

     家人知道我喜欢射击,建议我们去射击场玩时,我一口谢绝了。因为我对国内射击场的概念是:那个地方是贵族化的消费,我不愿花那么多钱去玩。经过家人说明,美国的射击场很大众化,收费很低,我才将信将疑地去了。

     当家人告诉我已经到达射击场时,我简直看不出这里是个射击场。我只看到几间简易平房,和在土地上竖立起来的纸质靶子。管理人员来给我们讲解了必须执行的安全规则。

     射击场出租手枪,也出售子弹。我们自己带了手枪,买了一些子弹。

    在交款时,我真不相信美国的射击场的大众化价格。练习射击,只要有基本的条件就行了,又何必像北京的射击场那样,把它搞的那么贵族化呢?

 

健身中心

 

     家人带我去他参加的一个健身俱乐部。会员每月能带一位客人免费去玩一、两次。

     我们首先在它的室内温水游泳池游泳,然后进入它的桑拿房,蒸得全身是汗,非常舒服。那里还有规模很大的健身房。就像美国其它设施一样,这里也看不到拥挤:很大的标准游泳池里也就十来个人,健身房里的器械使用率也许还不到百分之二十,绝不会让俱乐部成员为了使用一台器械而排队等待。

     这个体育俱乐部是个大型连锁公司,仅在休斯顿就有开办了几十处这样的场所,在全国有上千处。它的经营方针是薄利多销,会员多了,也照样赚钱。这样的体育俱乐部真是利国利民。

     当我了解到每个俱乐部成员的费用时,我大吃一惊:每人每月仅8美元,折合人民币64元,需按年度交费。在北京,一般游泳池每次收费30元,郊区旅游点则高达50到60元!在北京,游泳也成了贵族化的享受、而不是日常的体育活动了。由于北京的游泳价格太高,我从来不敢把游泳列入自己的锻炼计划。

美国的游泳池到处都是,除了这类收费很低的俱乐部外,社区也有自己的游泳池,因而练习游泳的人多,群众基础好。奥运会上美国的游泳健儿人才辈出,看来是有道理的。体育就是要有群众性,如果专培养少数苗子来争奥运冠军,也失去了体育运动本来的意义。

 

文化生活

 

                                          视频节目出租行业

 

    休斯顿的一家大型录像带出租商店让我开了眼界。它的面积大约有几百平方米,很像一个开架借阅的图书馆。录像带是分类陈列,就像图书馆和书店一样。你可以根据你的爱好很方便地选择自己想租的节目带。除了按类别分之外,也按年代分类。过期的老节目价格特别低而最新的节目价格就高一些。

     所有业务是计算机管理,那么大的店铺,只有两个管理人员。 

最有趣的是,你可以在24小时的任何时间去归还。墙外有一个专供归还录像带的开口,只要把录像带扔进去就行了。

     华人聚居的地区,在Mall里也有出租录像带的商店,规模很小,只出租来自中国的节目,因而录像带的柜台并不大。但是,任何一个国内刚出的新节目在这里都很受欢迎。如果你想看国内新到的录像带,你还得登记排队。

     这类小商店一般还兼卖中文的书报期刊。当然,报纸必然是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但奇怪的是,在这类书店里完全看不到国内出版的期刊和书籍。所有的书籍和期刊都是台湾和香港出版的。

     在美国,版权保护法律很严格,出租录像带必须是原版,很少有人敢于以身试法。我曾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看到如下的情景:一辆警车开到一家很小的出租录像带商店门口,跳下来两个警察。看来警察肯定是得到举报,进门后随手从货架上抽下来一盒录像带,问店主:“是原版还是复制品?”店主垂头丧气地回答:“是复制品。”警察立即给他带上手铐,送上警车带走了!

     现在DVD在美国已经很流行,但还没有像在国内那样已经取代录像带。美国的商店目前同时出租DVD碟、录像带、以及游戏软件。

 

电影院

 

     以前我曾经认为美国的电影院票价太高了,一般情况下我都不愿去电影院。如果想看最新的片子,票价要6到8个美元。没想到国内大城市的电影院票价也不断提高,在北京,头轮影片的票价也达到人民币40到60元了,已经接近美国的价格了。

     美国的电影院一般总有几个放映厅,同时放映不同的影片,可供选择。

不过以美国人的收入来看,几个美元只占其月收入的千分之二、三而已,也就相当于我们花五角钱人民币看一场电影。美国电影院的座位、布置等也很一般,因为花几个美元看一场电影根本就不是什么高级享受,不像看芭蕾舞或话剧。

     我曾经在美国看过两个当时国内还没有上映的中国影片:《活着》,《霸王别姬》。观众火爆,几乎场场客满,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观众。

     我们在进入放映厅前,还得加入门前长长的队伍。在队伍里,能听到来自国内的几个观众对《霸王别姬》的评价。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认为影片过于渲染文化大革命存在的问题,有污蔑中国之嫌。看来他们忘记了我国关于“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结论。这几位看来像外贸公司出差人员的人,也就三十多岁,他们没有尝过文化大革命的滋味。

     在美国,很少有人在公共场所作政治评论,更不会有人高声地、旁若无人地发表这类意见,因为这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当时我心里很反感。

     此外,亲身经历过这场灾难的我,认为短短的两小时电影所能表现的那十年里中国人民的苦难实在是太不够了。当然,我不愿和这些人在国外的公共场所展开争论。

 

1美元电影院

 

     在不少Mall里有“1美元电影院 Dollar Cinema”,也就是在美国只花人民币8元就看一场好电影。这类电影院的规模和环境条件与上映头轮影片者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上映的不是头轮影片。它的生意很兴隆。因为上映日期的限制,当头轮影片上映时,好多人并没有时间都去看头轮影片,现在只花1美元就能看到好电影,又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说明的是,1美元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一般也是选择比较出名的,水平较高的影片。

     我们比较经常光顾这类受人欢迎的1美元电影院。

芭蕾舞

 

     几乎每次我去休斯顿,家人都会为我安排一次观赏芭蕾舞的机会。这是我在欧洲和日本这些国家从来没有得到过、甚至也没有敢想象过的文化享受。

     芭蕾舞艺术的确让人陶醉。休斯顿芭蕾舞团的水平在美国是很出名的。

我在休斯顿看过的节目中,最喜欢的还是古典舞剧,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

     芭蕾舞的节目单上有大量的赞助者姓名。虽然他们的芭蕾舞门票价格是50到300美元,但是如果没有大量的赞助,他们根本不可能演出。门票的收入远远不足以支付演员的薪金、场租、和布景等开销。看来在美国,高雅艺术也无法赚钱。

     休斯顿芭蕾舞团的女主角(Principal)、一位男主角和另一位独舞演员(Soloist)是我们的好朋友,每次我观看休斯顿芭蕾舞演出都是他们送的赠卷。每当重要的节日,包括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我们都在一起渡过,有时在餐厅,有时在家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十分朴素、谦虚,看不出是芭蕾舞演员,更看不出是名演员。那位女主角在家里就是典型的母亲和勤勤恳恳的家庭主妇,丝毫没有国内某些年轻影视界演员和歌星那种浮夸的习气。她是美国人,但是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

     休斯顿芭蕾舞团有两位由国内去的男演员,一位是主角,一位是独舞演员。中国的芭蕾舞演员在那里还很吃香,因为那里普遍看好中国的芭蕾舞水平。也曾经有一位国内很出名的、得过多次国际大奖的芭蕾舞女演员访问过休斯顿,当地的芭蕾舞演员在观看她的排练时,都赞叹不已,对国内杰出的芭蕾舞演员的成就表示惊讶。但是,无论休斯顿芭蕾舞团给出多优惠的条件,她就是不愿留在美国,坚持在短期访问结束后回到北京。

     芭蕾舞演出的剧场有富丽堂皇的大厅,宽阔的休息室,和讲究的座位。观众也尽量把自己最好的衣服都穿上,多数人是为了礼节。我曾经买了一套黑色西服,多年来只有在休斯顿看芭蕾舞时才穿过。

     有些女士们则是为了不放弃这个能向大家显示自己拥有的高级服装的机会。在不很冷的季节,在相当于我国广州、深圳的亚热带气候的休斯顿,她们穿上了貂皮或灰鼠皮的裘皮大衣,而且不把它寄存在衣帽间,偏偏要穿著它进入温暖如春的演出大厅!在欧洲,穿这样的大衣会让人蔑视,因为当别人看到这件大衣时就联想到这位女士是一个夺取了上百个可爱的小动物生命的残酷女人。

 

话剧

 

     从来没有打算过要在美国看话剧。有一次到波斯顿时正是圣诞节,无意中看到报纸上报道城里的剧团在上演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上中学时,我曾反复听过英国录制的这台话剧的录音(当时的技术还只是唱片),对它的印象很深。我在看这台话剧时,简直没有感到是在美国,因为演员的发音都是英国腔,而布景则是比较典型的狄更斯笔下的英国社会。 话剧的票价不高,一般只有几十美元,因而它的环境气氛就不如芭蕾舞剧院那么豪华。

     后来在另一个城市有看了一个现代题材的话剧,不太喜欢。剧场很小,估计只有一百多个座位,由于每张票几十美元的收入还难以支付演员的工资和场租,舞台布景就很简单。

 

画廊

 

     在美国逛画廊是很好的艺术享受。

     美国一般城市都有画廊比较集中的街道。在一些旅游点也有画廊。每个画廊在选择自己经营的油画作品时都有自己特色,各自针对不同爱好的顾客。较多的美国人对油画的爱好还是比较倾向现实派的风格,不过它并不完全是照相式的写实。我自己更喜欢有些当代美国画家的风格。

     我在画廊看到的作品都不错,并不象过去听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艺术是如何颓废。我觉得那些油画和水彩画都有较高的水平,往往让我在有些画前久久停足,流连忘返。

     画廊的环境都布置得比较好,也很安静。我们在画廊里往往没有遇到别的参观者,这也是安静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并不想买画,只想看看,他们一样欢迎。你可以安安静静地、慢慢地欣赏。

     画廊的老板往往身兼数职:进货、布置、日常接待。一般小画廊就是老板自己一个人,什么都管。

     如果你对美术有兴趣,到美国后,千万不要忘了逛画廊。

     我国国内画廊,还不多,往往只能多去美术馆看画展,而国内一个中小城市往往也只有一个美术馆。美术工作者们没有充分的机会去观摩,而美术爱好者们也就没有多少欣赏不同风格的画家们作品的机会了。如果要装饰自己的房间,只得到家具城的摊位上去买那些用工业化的流水作业法制造出来的、毫无艺术风格的廉价货色。

 

是书店,也是图书馆

 

     大型书店都设有供顾客阅读的座位。有时在大厅中有几个区设有舒服的沙发和台灯,顾客们在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但不一定想买的书后,就可以选择一个座位,舒舒服服地阅读。我观察到,在沙发上久久沉醉于阅读的人远远多于在收款台前付款买书的人。我还看到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坐了一对青年男女,而那位少女并不阅读,手里根本没有书,只不过陪伴她的男友而已。可惜的是,她总难安静下来,不断干扰她的男友的阅读。

     书店还有一个区域,很安静,靠墙摆上好多张宽阔的书桌和椅子。顾客可以在书桌上摊开从书架上取下来的书和自己的笔记本,边阅读,边做笔记。

     我也曾带上自己的笔记本计算机在那里工作。每张书桌旁边都有电源插头,就是为顾客们使用计算机考虑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书店,简直成了图书馆,而且比图书馆还舒服。好多利用这里的书桌的人都不买书,只用它来阅读和做笔记。甚至有人连书都是自己带来的,只不过使用这里安静舒适的阅读条件,一个人占用一张宽大的书桌写笔记,比图书馆条件还要好得多。

     书店一般都附设咖啡馆。与我国情况不同的不仅是咖啡馆的条件好得多,而是顾客们可以把从书架上取下来的书籍带到咖啡馆,边看书,边喝咖啡。也可以把咖啡和点心带到书桌那边去,悠然自得地工作。

     大型书店出售儿童书籍的书架区往往被布置成一个儿童乐园。那里有按照童话故事设计的背景,有供儿童们坐的小椅子,也有一些智力玩具。在这里玩的儿童有些是有父母在一起,由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父母付款。也有些父母自己在另一处阅读,而让孩子在这里自己玩。大一些的孩子就翻阅儿童书籍,小一些的就玩玩具,甚至把未启封的玩具拿过来就拆开它的包装,玩了一会儿,扔在一边,再去拿第二件,再拆封。由于孩子们还小,往往还不懂得在看书时小心爱护书籍。

     看到美国的书店,我的感慨很多。能达到这种水平很不容易:

-          书店的老板有高境界的服务概念;

-          书店的营业额和毛利足以支持这些无偿服务和必然会带来的一定数额的损失;

-          人们的公共道德水平提高,阅读书籍时做到爱护图书,力求减少给书店造成的损失。

 

为华人子女办的汉语培训班

 

     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往往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因为学校的教科书是英语,老师讲的是英语,和同学们说话也是英语。在家里虽然还可以说汉语,但是,对复杂的汉语象形字就感到困难了,不会认,更不会写。

     于是,在华人聚居的地区,汉语学校就应运而生。孩子们每周一次,来这里学习汉语。但是,每周一次实在无法掌握汉语,也不过多多少少会一点而已。所以,不少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对汉语来说是文盲。要改变这一事实是相当困难的。

    

以人为本的宾馆

 

    美国的连锁宾馆都保证良好的服务。入住这些宾馆时,总是让人感到愉快。如果是家庭成员一起出去旅游,有好多连锁宾馆可以选择,例如《假日酒店Holiday Inn》和《舒适酒店Comfort Inn》是遍布全国的连锁店,其中《假日酒店》有多种档次,既有供出差人用的档次高的,也有大量适合家庭度假用的、服务好而价格也比较低的文件次。

     美国的宾馆的大厅远没有中国的宾馆那样宽大,那样富丽堂皇。一般就是整齐清洁,摆上几张家庭式的沙发,让旅客在那里休息时有一点“家”的感觉。他们的投资重点在旅客直接享受的客房。

     当我走进客房时,我就感觉到宾馆对旅客的关怀。

为了符合美国人的生活标准,他们的宾馆房间都很大,不像日本和欧洲房间那样狭小。房间里有供旅客烧开水的设备,有免费的速溶咖啡,有供旅客熨烫衣服的熨斗和烫衣板,也必然有洗头后必须用的吹风机。按照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也提供自取的冰块,因而房间里也有装冰块的用具。这些生活必须的设备为旅客提供了方便。国内的旅馆行业的想法可能不同:提供这些方便要增加投资,同时,宾馆的美发厅、干洗店、大堂酒吧等不就减少收入了吗?其实,他们忘了:只有尽量关心旅客,才能争取回头客。

     地处郊区的一些宾馆还在每间客房里配备了微波炉,为家庭周末出游者提供方便。我们到超市买了半成品,放进微波炉,两分钟后,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出来了。这些半成品很讲究。例如“炸猪排”,出炉后它的颜色、香味等就与自己厨房刚做出来的一样,还有配好的土豆片和蔬菜。当然,它也为你配好了塑料刀叉。微波炉为旅客节省了时间,也省了钱。虽然宾馆餐厅会少几个顾客,但是旅客得到了方便,成了回头客。

     宾馆若有游泳池,必然是对旅客免费开放的。

     在一些五星级宾馆中,先进的信息服务是一个吸引人的特点。房间的电视机是信息服务的终端。当我回到房间时,可以从电视机上查询有无电话打进来。屏幕上会告诉我,今天共有几个电话,什么时间打近来的,内容是什么。并提醒我,如果我要直接听来电的声音,就拿起电话拨某个号,就能听到录音。我可以每天从电视机屏幕上查阅我当天在宾馆的消费记录,包括房费、闭路电视、餐厅、酒吧等所有的消费,供我核对是否有误。

     当我按步骤在电视机上输入“退房结帐”信号时,电视机屏幕显示出我在入住时期总的消费帐单,经我核对同意,就输入“同意”信号,并从桌子上取一张“授权书”,表示“帐单经过本人核对无误,同意授权宾馆直接用入住时刷过的信用卡单据付款”,签字,然后把授权书投入宾馆大厅的一个木箱中,就算完成了结帐付款的全部工作,可以扬长而去,无需参加到排队结帐的行列里去了。

     在国内,星级宾馆餐厅的价格往往远高于大街上同等级餐厅的价格,因而不少旅客都避免在宾馆餐厅用餐。但是,广州、深圳的宾馆好一些,宾馆餐厅价格较公道,因而吸引了好多并非宾馆旅客的顾客,生意兴隆。而国内其它地区的星级宾馆门槛太高,在北京使用美国或欧洲价格,因而餐厅生意冷淡。

美国的宾馆餐厅价格与大街上同等级的餐厅差不多,旅客就不一定要到外面去找餐厅了。

     美国的宾馆对旅客总是尽量给予方便。有一次我在中午就退房了,实际上要在傍晚才能上飞机。我就到宾馆酒吧找一张桌子就坐。下午酒吧里几乎没有客人,服务员也不要求我必须叫一杯饮料。我在安静的酒吧里利用了几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篇急待脱稿的文章。

 

看起来好像美国人不太讲究穿?

 

     美国人的“穿”远比欧洲和日本人随便。在美国,很难看到像欧洲和日本那样的时装。从国内去的人,往往看不上美国商场那些时装:太一般了,太单调了!

     问题并不是美国人不讲究穿,只不过他们不喜欢我们穿的方式,而喜欢简单的式样。美国人花在“穿”上面的钱比我们多得多。

     他们喜欢名牌货,而且往往从学生时代就开始,T桖衫、运动鞋、牛仔裤等,看起来不起眼,但只要是名牌,价格就很高。成年人的衬衣、领带、皮鞋、西服等也讲究名牌。

     对一个有稳定职业的美国人来说,“穿”的开销所占比例不大。普通职员每月几千美元收入,全年几万美元,除了住房和汽车等开销之外,即使每个月都买不少新衣服,也完全可以买得起。在大商场,美国人买衣服不是每次买两、三件,而是推着商场的手推车,各种衣服装成满满的一车,到付款台前结帐。因此,在美国人的家里看不到衣柜,因为衣柜根本无法存放他们的大量衣服。他们每间卧室都有专门的、面积比较大的存衣间。即使如此,还不得不经常处理一些前两年买的,还相当好的衣服,送到慈善团体去。

     我最喜欢美国的大型的专业服装商场。它是时兴的所谓“仓库式”服装商场。它的面积一般不会比一个足球场小。各种服装分类陈列,全部挂出来。如果你要买大衣,就去陈列大衣的区域。最令我满意的是,当我买呢大衣时,我只要在一个陈列呢大衣的货架前就全部解决了,因为在这里是按照大衣尺寸分类的。同一个货架上,在同一尺寸中有各种不同等级的大衣,材料、颜色、生产国家都不同。符合我身材的大衣有纯毛的、开司米的、美国的、中国的、法国皮尔卡丹的、还有意大利的。奇怪的是,像法国皮尔卡丹的和意大利的一些名牌货并不比美国货贵多少,绝不像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名牌货比一般产品贵好多倍。

     我们买衣服时,往往是“反季节”买,春天买冬天的衣服,冬天买夏天的衣服,差价有时能达50%或更多。

生产厂家有直销商场,但这类直销商场不多,而且设在远郊区,否则代理商、零售商就无法做生意了。我常去的鼎鼎大名的“Lee”牛仔裤的休斯顿直销商场,面积估计有几千平方米。除了各式各样的牛仔裤外,还有袜子,内裤。这里的牛仔裤当然不会有冒牌货,而价格却比市面上低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还有处理服装商场。这里是断挡服装。如果你的身材不很特别,不妨去看一看。在那里,只要30美元就可以买到名牌西服上衣,几个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条西服裤。

 

咖啡厅和餐厅

 

     有一天早上,我们去一家咖啡厅,想喝杯咖啡,吃几块点心当早餐。可是老板却告诉我们现在没有点心,要吃点心还得再过两个小时。我们指着玻璃柜台里摆着那些漂亮的点心问他,这不都是点心吗?老板说,按照美国法律,每天上午进来的点心,在午夜12点以后就禁止出售。因此,柜台里那些昨天进货的点心已经不能再卖了。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严格的食品卫生法,以及人们遵守法律的态度。

     为了在洛杉矶赶上中午起飞的到北京的国际航班,我往往不得不乘早班飞机从休斯敦到洛杉矶。早上五点多钟就从家里出发去机场,到机场时也就早上六点多一点,无法在家中先用早餐,而机场的快餐店也都还没有营业。

     但是,美国的航空公司为乘客想得很周到,在登机口候机楼的一角设立了免费自助早餐,滚热的咖啡,加上几种点心和饼干,由顾客自取。

     虽然在美国的中餐厅比比皆是,但是内部装修讲究、服务也好的却不多见。看来与在美的大部分华人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关系。装修好,必然引起成本提高,菜的价格就要提高。既然华人比较看重价格,何不将就一些,大家方便?看来多数中餐厅的老板投资能力也很有限,只能因陋就简开业,并因陋就简地维持下去。中餐厅的服务人员一般是兼职打工的居多,基本上没有受过培训,对服务礼貌知之甚少。最让我不习惯的是,几乎所有中餐厅的卫生间都不够卫生。有的装修条件本身就是低标准,而且没有人维护打扫,当然,顾客的卫生习惯也不太好。一进入这些卫生间就有一股扑鼻而来的尿臊味。

     与之相对比,中档及其以上的西餐厅的装修讲究艺术风格,服务好,卫生间则是地道的美国标准。

 

“让你吃够”的餐厅

 

     美国有很奇特的所谓“让你吃够(Eat as you can)”的餐厅。我有两次这样的经验。

     一次是在休斯顿的一个风景如画的湖畔餐厅。它的布置具有浓厚的乡野风格,让我感到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这家美国餐厅专卖湖里出产的鱼。每位客人只需付8个美元,就可以敞开肚子吃鱼。服务方式很文明:按照正规西餐服务规范为客人上菜,主菜是鱼。盘里有几片煎成金黄色的鱼块,一看就引起了我的食欲。当我们正在吃第一盘鱼时,厨房里已经在为我们煎第二盘鱼。而当我们吃完第一盘鱼时,刚煎好的第二盘鱼就送来了,接着又送第三盘。这样的服务,让客人总能吃到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煎鱼,直到我们表示已经吃够了,他们才停止继续上鱼。

     餐厅就在湖畔,从宽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湖面景色。轻松的乡村风格、煎鱼的美味、优质的服务、加上诱人的价格,使我得到一次难忘的享受。

     还有一次是在华盛顿的一家“让你吃够” 螃蟹餐厅。这家餐厅的环境当然不如休斯顿那家湖畔餐厅。它是大街上一家普通餐厅,但门面很大,顾客盈门。每人大约是10个美元,让你把螃蟹吃个够。服务方式很随便:每张桌子上有几把小榔头,服务人员用小箩筐把一大堆煮熟的螃蟹倾倒在桌面上就离开了。客人们就用小榔头敲开蟹壳,大吃特吃,吃完后招呼服务员再送一箩筐来,直到吃够为止。

     这家“让你吃够” 螃蟹餐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平淡,也就是拼命吃螃蟹而已,远不如那家湖畔“让你吃够” 煎鱼餐厅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美国人的幽默

 

     有一次我们一家在新泽西的一家粤菜馆吃饭,我从卫生间出来时,被墙上挂的画所吸引,边走边欣赏画,回到饭桌时也没有看桌子上坐的什么人,边看画边入座。我忽然听到家人在掩着嘴笑,才发现我在美国客人的座位上坐下了,而且坐下来后还在看画。

这是一个美国家庭,父母和两个几岁的孩子。他们一家人人也笑眯眯地看着我,不出声。

     等我发现坐错了地方时,那位年轻的爸爸才笑着说:“欢迎参加我们的家庭聚会!我相信你是来为我们这顿午饭付帐的?”

    一阵哄堂大笑之后,我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己家人的桌子就座。

 

汽车王国

 

     前面提到的美国城市的特点决定了美国人不得不买汽车,而每天时间的相当大一部分在车上度过。

     夫妻二人,一般都不在同一单位上班,必须各有一辆车,一个小家庭就至少有两辆车。进入中产阶级的白领阶层考虑到上下班开什么车大家都看得见,去朋友家作客时,车停在朋友家门口,也得像个样子。因而他们不得不每两、三年换一次新车。他们不会等到车很旧了才换,那样太丢人了。用过两、三年的车外表上看来与新车无异,可以到二手车市场出售。

     美国的二手车市场真是洋洋大观,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停车场,停满了各色各样的、看来还是崭新的二手车,价格从二、三千美元开始,直到七、八千美元。低收入的人是二手车的顾客。

     很难统计汽车王国的这个行业共养活了多少人。除了汽车制造商外,还有加油站、维修行业、新车销售商、二手车市场等。

     我曾经去过一家凌志(Lexus)车的维修点。高级车的维修服务之讲究,令我吃惊。一般是提前预约时间,按时间去就可以避免等候。把车交给维修人员后,就可以在宽大舒适的休息室休息。休息室装修讲究,沙发地毯,还提供书报杂志和多种免费的饮料,由顾客自取。如果客人的车不能当时修好,还有同等级的备用车供顾客临时使用。

     所有的加油站都附设小卖部,出售饮料、饼干、以及开车人常用的小件物品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加油站都设有简易的厕所,虽然条件稍差一些,但是对开车人来说的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有些加油站免费擦车。它是全自动化的,顾客加油后开车通过擦车信道,就完成了冲水、擦干、打蜡等过程。但现在这样的服务已经不多了。

 

华人生活

 

     英语不好的中国人在美国完全可以过得很自在,即使不会开车也没关系。华人有自己聚居的住宅区和配套的商业中心。那里的路牌和商店的商标完全用汉语(繁体字),不久以前才在一些路标上增加了英语。

     你可以在华人聚居的地方买或租一套住房,步行到华人区的商业中心,到华人开的商店买东西,到华人开的超市买菜,到华人开的中餐厅吃饭。在一个华人聚居的商业中心里,往往能看到广东馆,四川馆、上海馆,高中低档都有。甚至还有的中餐馆的大师傅不是中国人,而是在美国学中餐的墨西哥人,但是炒菜的水平还真不错。这里的菜市里有豆腐、豆腐干、粉丝、酱菜、饺子皮、馄饨皮、和各种佐料。在菜市里听到的是南腔北调的汉语,置身其中时,恍然如回到了国内。不同的是,商场宽大、清洁、为使用信用卡的顾客设立的收费处多,而为使用现金者设立的收费处就很少。

     在超市,进门就可以在架上自取免费中文报纸(他们赚的是广告费),也可以到书店买中文报纸(一般是台湾人在美国办的报纸)。

     华人一般都有收看美国卫星节目的卫星电视,但他们还是要再装上所谓“小耳朵”,也就是专门收看中央电视台第4套节目的卫星电视。每逢国内有重大消息,他们都必然会收看。春节晚会也是他们欢迎的节目之一。

他们也常到华人开的商店租国内最新出版的DVD或录像带。

     这里甚至还有中药房,各种中草药齐备。

     在美国,私人也可以经营IP电话。有人专门经营美国到中国的IP电话。用它打长途电话和国内亲友聊天时,非常便宜,20美元的IP卡可以打美国到中国的长途电话6个小时,也就是每分钟才人民币0. 44元,因而在打电话时就不必紧张地看着手表计算时间了。

     因此,只要你能满足于生活在华人社会的小圈子里的话,即使不会英语、不会开车,也同样能生活得很方便。

     问题在于,你得从新认识一些新朋友,而与在国内的老朋友和亲戚的来往就不方便了。

     此外,美国的生活费用远高于国内,一方面是由于物价贵,另一方面是美国的生活标准远比国内高。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美国的社会里,还保持在国内那种低水平的生活方式:全家人挤在二室一厅的小套间里、没有自己的汽车、冰箱里没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和饮料、很少买新衣服。。。这样的生活标准在美国很难开展社交活动。有些人刚到美国时很高兴,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已经比在国内时提高了不少。但是,安定下来之后,与周围的人相比,当发现自己的生活标准在美国处于最低的层次时,就感到不愉快了,自卑感就出现了。

 

美国的中产阶级和穷人

 

     有人说美国是“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中产阶级壮大,占人口的大多数,而很富的人和穷人则占相对少数。

     中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事实可以从美国的市场规模得到印证。欧洲、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行业最大的市场都是美国。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的是日本的汽车和家用电器,意大利的皮鞋和服装,中国的玩具,南美洲的低檔服装。而美国市场上的玩具99%以上是来自中国。最近两、三年来,中国的皮鞋和服装也进入了美国的大型连锁商场,而且作为中檔商品。

     美国的房地产行业兴旺发达,主要的买主是中产阶级。他们一般不止一处房产。有的在风景区或湖滨、海滨还有别墅。此外,他们中的部分人过几年还要换新房。从我家人在休斯顿住的一个新社区来看,几年前刚开始盖房时,他们的住房还是孤零零的一座,很快就成了一片繁荣的小社区,周围盖起了一大片住宅,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社区,建了两个小学和一个中学。其它地区也差不多,每年大量盖新房,出现新社区。

     美国的汽车产业也是靠中产阶级来发展。他们不断换新车,汽车制造商才能有生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般有三辆车,而且两、三年还要更新一次。

     中产阶级主要是白领阶层和小企业主们。从总体上来说,这个阶层是相对稳定的,总能维持到占人口的大多数。但具体到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有不稳定的因素。经济不景气时企业要裁员,或者由于某些个人因素引起的失业,都会使一个家庭从中产阶级的地位上掉下来。我认识一个大公司的销售副总裁,为人忠厚诚实,文质彬彬,大家对他印象都很好。但是,他的业绩不够好,老板就下决心不再雇用他了。他不得不从美国跑到香港去发展,后来听说他在香港的日子也不是太好。有些大公司一次就裁掉一万多人,也就是说,有一万多个家庭的生活将受到影响。

     关于美国的穷人,我在芝加哥的一节里已经写了一些。

     虽然贫穷可能产生犯罪,但贫穷并不等同于犯罪。在贫穷的境遇下,也可以过简单的、比较清苦的生活。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小城市的贫穷人们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家庭安顿在用集装箱改装的住宅里。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长度是12米,面积也有几十平方米,分隔成几个小间后给一个家庭使用,还是可以的。他们巧妙地对集装箱进行了改造。首先用四个水泥墩子把集装箱架起来,离地面一、二尺高,就解决了防潮的问题。然后在集装箱上开了门窗,加了隔间。这些家庭的集装箱房屋也都装了电视天线,说明他们都有电视机。这个居民区虽然没有良好的小区道路和讲究的绿化,但是却很清洁整齐。

     还有一些人经济条件稍好一些,住的是简易独立住宅,起居室、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但是标准低。我刚到美国时,听说这是美国穷人住的房屋,大吃一惊,因为如果在国内有这样一所住宅就很不错了!

这些人一般也都是有工作的,但是由于受的教育少,无法找到较好的工作。还有些是新移民,甚至有些是非法移民,只能靠打零工过日子。

     当然,美国最穷的人是无家可归,衣食无着。

     有一次我们全家到郊区去玩,看见一个几乎是衣不蔽体的白人缓慢地从我们旁边走过去,远远地坐下来,看着我们。我们的食物买得多了一些,吃不完,还有一些基本未动过。我们把没有动过的食品放入原包装口袋后,扔进旁边的垃圾箱。我们看到那位白人向垃圾箱走去,估计他会把我们刚扔进去的食物袋取出来。我们立即转过头,不再看他,因为如果我们都看着他,会严重损伤他的自尊心。当他拿着那些食品袋从我们旁边走过时,我们还给他打个招呼,使他感觉到他并没有被人看不起。

     谁都难保有落难的时候。在极度贫困中,不偷不抢,不犯罪,能保持自己自尊的人,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美国的电视

 

电视节目

 

     美国的电视节目安排方式和欧洲大体上差不多,但是,节目内容丰富得多。

     他们的电视节目是按内容分类的:故事片频道、新闻频道、家庭节目频道、教育节目频道、宗教节目频道、少数民族语言频道、成人节目频道。。。等等。美国观众可以按自己的爱好依分类选择频道,不像我们拿着遥控器盲目地在50个内容差不多的频道中来回找。每套节目由一个节目公司提供。电视台向节目公司付费,用户向电视台付费。

     美国的有线电视台免费向用户赠送每周的电视节目周刊。它印刷精美,并直接送到用户家里。用户无须去报摊上购买此类节目周刊,而且它是非卖品,也没有地方卖。

     卫星电视越来越受欢迎。它有一百多套电视节目,内容丰富。此外它还有几十套分类的音乐节目频道,可以按古典音乐、轻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等来选择你想收听的音乐。如果你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只要选古典音乐频道,你可以听一整天。

     卫星电视还有大量按次付费的电视频道,提供最新电影和重要的现场实况转播,如拳击、橄榄球赛等。一般几个美元一次,比全家出去看头轮电影或去拳击场看比赛要省几倍的钱。

卫星电视的电子节目指南为观众选节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从遥控器上选择你想看的内容:新闻、故事片。。。然后选择你要看的时段。立即在屏幕上就出现了这一时段内上百个频道的故事片节目的名称。若你需要知道某个故事片的内容介绍,通过遥控器点击该片的名称,屏幕上就会出现有关介绍:主要演员,导演,故事概要,节目等级,片长多少分钟等。

     付费方式也比较合理。每个用户可以享受若干免费节目,再自选几个自己最喜欢的需要按月付费的分类节目。

     美国的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都是加扰的,没有交费的频道无法收看。

 

节目分级

 

     为了保证儿童不会看到“儿童不宜”的节目,美国对电视和电影节目进行了严格的定等级的制度。大体上有几类:

     内容健康的,作为“不分类”等级,儿童可以随便观看。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粗鲁语言(Rude language)等轻微问题的,作为“在父母指导下观看”等级。

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的,作为“成人”级,并且注明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理由。只要有下述问题之一,就被列入“成人”级:

-          成人语言(Adult language),

-          成人行为(Adult behavior),

-          暴力(Violence),

-          裸体镜头(Nude),或“短暂的裸体镜头(Brief nude)”,

-          性交镜头(Sex)。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凡有不干不净的所谓“成人语言”的影视节目居然和“裸体”和“性交”内容的节目一样地被禁止让儿童观看,而国内的某些专为儿童拍摄的动画片中居然还有不干不净的语言。在这里,“成人语言”并不是指色情语言,而是把粗暴的骂人脏话也包括在内。

    “暴力”指杀人、抢劫、斗殴、酷刑。。。等。这对儿童是非常有害的。电视台应该为儿童负责,绝对不应该让儿童看到这些镜头,否则可能引导儿童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损害儿童心理健康。

     但是,我们的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名鼎鼎的“黑洞”、“黑冰”却充满了这类绝不应该让儿童观看的镜头。我们的电视节目只反对“裸体”和“床上戏”,却对大量犯罪、杀人、和各种暴力镜头十分宽容,熟视无睹,实在令人不解!

     美国的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用户都有专用的机顶盒,它有“父母指导”功能。父母可以在机顶盒上进行设置,当孩子打开电视机时,只能收看“不分类”级的、适于儿童观看的节目。

     目前国产的一些DVD机也有这类功能,把节目按不同内容分为8个等级,父母可以设置让DVD机只能放某些等级的节目。问题在于我们的DVD盘没有分等级,不配套。

 

电视广告

 

     在美国,凡是向用户收费的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频道都不允许播广告。法律保障了用户收看已经付费的频道的节目时不受干扰的权利。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经营商的收入来自于用户交的月费,而不是广告。

     国内有个说法,不播广告,哪里有钱买节目呢?美国有线电视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是用于购买节目。不知我们的收支比例有如何?

 

美国的电话

 

     美国的通讯行业充满了强烈的竞争,由于这些竞争,美国的电话用户就享受到令人羡慕的优质服务和低廉的价格。

     美国的市内电话是交月费后就不限次数,免费打本地电话。

     手机更特别。不需要花钱买手机,只要预付一年的手机基本费用,就可以免费拿走一台手机。因而在美国,手机的销售和我国传呼机的销售方式相同。其结果是,大家都每年换新手机。手机的月费已经包含了若干分钟的免费使用,超过此免费使用时间后,才开始计价付费。

     众所周知,海外的长途电话费比国内的国际长途话费低得多。亲属间通话,往往是由海外打到国内来。

     如果在美国的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话务员会先问你:“请告知选用哪一家电话公司为你服务?”当你回答了你选用的电话公司后,电话就转到那家电话公司了,它的话务员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选用XXXX公司为你服务。”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有几家公司可供选择,只要某一家服务稍差一些,或者价格贵一些,顾客就会选用另一家公司。

 

电话号码簿免费送到家

 

     美国的电话公司每年都把新的、厚厚的几本电话簿给每家用户送到家,从来不需要用户花钱购买!

 

夏威夷风光

 

     很久以来,每当我感到飞越太平洋的旅程太疲劳的时候,总想到:如果在太平洋的中心点夏威夷停留一天,睡个舒服觉,第二天再上飞机,岂不是一件美事!当然,从机场进城,第二天再回到机场,往返的时间不少,住一晚上的费用也很可观,因而这个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终于有了机会从美国经夏威夷去香港,转飞机回北京。

     进入宾馆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家宾馆肯定是日本老板,因为客房狭小到了极点,住在里面很不舒服。当然,因为是夏威夷的宾馆,在价格上不会客气,比美国贵。好在我们也就只停留两天。

     夏威夷以海滩风光闻名于世,住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什么地方的海滩最美,赶紧跑到海边去。

     海滨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我觉得相当一般,不见得就比国内海南的三亚、山东的日照、和广西北海银滩的海滨更美。三亚的海水清澈见底,日照的海滨宽阔平坦,而北海银滩的海滨那种银白色的沙滩更是举世无双。

     我们也参观了一个很出名的公园。不过我并不喜欢那种人工培育出来的花草。它总没有大自然的天然风光那样迷人。

     我看到的一个现象使我有些不愉快。当地的土著,也就是土生土长的夏威夷人,基本上都在社会的底层。那些在海边冲浪的不是来自美国,就是来自日本。这些人昂首阔步,而本地人好象就得点头哈腰,低人一等。本地居民没有钱享受自己的大海风光,只能为远道而来的美国人和日本人提供服务,赚点钱来维持生活。

     我们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海滨晚会。在海滩上的椰林中搭好了相当正规的、很大的演出舞台,椰林中摆上了上百条长凳。到处都挂着ALOHA(欢迎)的大标语牌。

     好多观众下午就到达了,因为提前去海滨还可以在椰林和沙滩上度过几个小时具有诗意的时光,消除城市生活一天的疲劳。游客可以坐在椰树下一块大石头上看那不断涌过来的层层白浪,倾听咆啸的海浪声。

     我们入场时,有一些草裙舞演员正在夹道欢迎,并主动和游客一起合影。男演员都身材高大魁梧,而女演员却小巧玲珑。他(她)们棕色的皮肤并没有掩盖男演员的英俊和女演员的秀美。我们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与他(她)们合影留念。

     节目会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夏威夷土著的一个宗教故事,表演他们的祭神典礼。地上已经挖好了洞,生了火,然后抬进来一头猪,架在火上烤。典礼结束时,烤猪也熟了,被切割成几百个小块分送给每位游客品尝。

     天色已经从明亮的下午变成了黄昏。海滨的夕阳把具有热带风情的舞台和椰林染成绯红的色彩。从椰林中看出去,天空中那美丽的晚霞更是迷人。 歌舞节目开始了。

有的节目是轻歌曼舞,徐缓的舞姿,优美的夏威夷音乐,把人带入了仙境。

     紧接着,全场灯光熄灭,响起了能加快游客们心跳的、震耳的鼓声。令人眼花缭乱的点点火光从后台移向前台。原来是一位男演员在表演玩火柱。几个火团围绕着他,上下、前后翻滚,博得了一片掌声。

     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最后,举世闻名的夏威夷草裙舞始了。

     首先是一位身着白色舞蹈服装、带着高高的白色帽子的女演员的独舞。徐缓优美的舞姿,伴着开朗的夏威夷音乐。

     紧接着,大场面的草裙舞开始了。所有的女演员都登场了。她们身着艳丽的服装,随着舞蹈节奏的加快,音乐变成了急促的鼓点。女演员臀部摇摆的速度越来越快,草裙在旋转,在飞舞。草裙一会儿上下摆动,一会儿左右摆动。突然它又变为旋转,而且可以突然改变旋转的方向。这时。我们能听见的只有鼓点的节奏和女演员们欢快的笑声。观众们被征服了,舞台下面是绝对的寂静。

     夏威夷留在我记忆中的不是它的海滨景色,而是这次永远难忘的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