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生活用纸厂家:世界各国对孩子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17:35
世界各国对孩子的教育(一)

        

        幼儿园的男孩玩耍,不小心头撞桌边,疼痛大哭,如果被妈妈看到了,她们会怎么说?大概会是这样的:
        美国妈妈:不许哭,你现在就软弱,将来怎样保护自己?又怎样保护妈妈?
        英国妈妈:作为男人哭,太丢面子了。男人哭没有绅士风度!
        德国妈妈:我们日耳曼民族是高尚的民族,你自己去撞桌子还哭,辱没了民族气节!
        日本妈妈:明明是你撞桌子,应该是桌子哭!你要对桌子道歉的。你在小时侯就没有骨气,长大后怎么做事情啊?怎样对得起天皇?
        蒙古妈妈:容易流泪的男人没有出息,想成为彪悍的勇士要经的起伤痛!长大后你怎么能成为摔跤手?
        法国妈妈:你为什么要去撞静止的桌子?自己不注意还哭,要学会浪漫,小伤小痛要转化为开心,懂得浪漫的男人长大后才是好情人!
        韩国妈妈:不许哭!不用心读书、学习文艺,却去贪玩。将来怎样成为粉丝们心中的偶像?
        阿根廷妈妈:你不能哭,无论做什么都讲究技巧,你现在不会玩耍的技巧,将来怎样踢足球呀?
       巴基斯坦妈妈:不要哭啊孩子,我们是天主的信徒,疼痛是主对我们的告诫和惩罚,主会为我们解脱痛苦的。
       中东妈妈:孩子痛吗?如果疼痛,那就求上帝赦免吧。
       非洲妈妈:不许哭!男人要学会自立自强的,现在就软弱无能,将来哪有本事带领国人脱贫致富?又怎样对付欧洲列强?
       印尼妈妈:宝贝呀,不要哭,这次错了,下次不能再错。要学会坚强。将来长大后要防地震、抗洪水、抵海啸,而且要帮助受灾的人们呢!
       中国妈妈:宝贝,哪里撞了?快过来,妈妈帮你揉揉,妈妈亲亲,该死的桌子,你怎么会让宝贝撞着你呀?等一下他爸回来把你劈了当柴烧!
世界各国对孩子的教育(二)


美国:逆境中塑造独立性
  对孩子独立的培养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奥地利:“想象幼儿园”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怜的丑小鸭。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驾驶模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想象着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进行沟通。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
孩子玩耍时,是自发自动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通过这些“玩耍”还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等。
英国: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新西兰: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比如孩子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家长会对孩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会要求孩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孩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孩子耍赖,家长一般不会强迫孩子,而是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孩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孩子闹着要跟家长玩,家长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家长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日本: 给孩子留下尊严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他们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澳大利亚:再富也要穷孩子
        富裕的澳大利亚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要吃大亏。用他们的话来说,不过就是“为未来着想”——孩子们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