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婚礼父亲祝词:日志莫忘国殇,祭我华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31:45

 

 

  莫忘国殇,祭我华夏! 

 

     1644年4月25日(明崇祯17年3月19日中国历史上也是统治华夏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的亡国祭日,每逢此日,黄宗羲、顾炎武等明末遗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声恸哭。往事如烟,至今已三百六十六年矣(2010年),后世人当凭吊之。

 

          崇祯帝的临终遗诏这样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即位,正直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

 

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满清从蒙古绕了过来,华夏面临没顶之灾。


      满清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崇祯皇帝宁可煤山自尽,也没有把宁远铁骑调进中原打李自成,遵守了自朱棣起历代明皇们对臣民的承诺“天子守国门”!

 
视频:《今日往事》
http://tv.sohu.com/20090701/n264902545.shtml

如今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已经淡忘了自己的耻辱和过去!

请认真对待自己民族的耻辱和过去!

 

港臺 翡翠臺 播出的 節目 介紹 辮子戲 呵呵!

http://tieba.baidu.com/f?kz=685867465

 中央十臺 百家講壇 呵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gvXhzgZPr0/
紀連海 講的 江陰 八十一日 
你身為中國進士,確做韃虜知縣, 閻崇年 講的 剃髮易服,剃发易服
暴政 也說成 弊政,呵呵 嘴角還樂!
http://www.56.com/u42/v_MjU2MjU2MzE.html

顾炎武 《断发》

一旦持剪刀
剪我半头秃
华人鬓为夷
苟活不如死
 

 

剃发易服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照片描述:剃发异服的汉族 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血腥屠刀被迫披上了被征服耻辱的标记猪尾巴“辫子”从文明变成了野蛮!衣冠上国的华夏从此没有了自己的民族服装,

 

“金钱鼠尾”

照片描述:华夏耻辱的标记猪尾巴辫子从此汉族变成了丑陋的东亚病夫!华夏文明从此灭亡

 

                                                           

         满清的辫子,在英语中被称为“pigtail”,意思是猪尾巴。蒙元统治中国时,汉人的衣冠服制仍沿汉俗,并无改变。满清清军入关明臣仍冠服如旧,上朝时分为满汉两班。当时有个明降臣叫孙之獬,山东淄川人,孙先剃发易服而出归满班,满班因其为汉人,不受;归汉班,汉人以其满装,亦不容。孙之獬羞愤上书疏略:“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犹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疑为受满清统治者的授意,由汉人提出来掩饰满清的动机)于是剃发令下。满清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的强硬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全体汉族民众的反对,认为剃头是莫大侮辱,“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群起反抗,之后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等、、、、悲剧。满清建立后全国因服饰,发式而被杀的汉人不下千万,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道:“全世界象汉族这样因服饰,发式而遭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
  
  
对于满清的辫子,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而且还切于实用:打架的时候可以拔住,挣脱极难;捉人的时候可以拉着,省得绳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辫梢头,一个人就可以牵一大串。……这(辫子)是已经算作‘胜景’了……”。
  
  客观上说,这辫子和奴隶制度有太多密切的联系。在笔者的印象里,拖在脑后的满清辫子几乎等同古时犯人额头上的刺青,上面写的是“奴隶”二字。按常理,穿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很显然,
孙之獬的上书也许是“剃发令”诱因(疑为受满清统治者的授意,由汉人提出来掩饰满清的动机),但满洲人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汉民族的儒家文化历来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训导。满清统治者聪明的通过“剃发令”使汉民族丧失了自尊,自信,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民族精神萎缩,脊梁不存,打掉了汉人骨子里的民族优越感,使汉人接受“满化”,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达到维护满洲部族统治的目的。
  
  
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之后,孙中山下“剪辫令”,下台之后的满清亲贵没有似明末汉人那样发出“头可断,辫不可剪”的“悲壮”呼声,反倒是张勋、辜弘铭这一类以忠臣自居的汉人,“奉豭(公猪)尾为弘宝”(把大宝贝),捶胸顿足、如丧考妣的不肯剪辫子!两百六十几年前他们的祖先为抗拒满清辫子流血牺牲。而今他们却为保存这满清辫子捶胸顿足。他们已经把满清通过血腥屠杀强加给华夏民族的发式衣冠当成了自己原有的东西。
  
  当时大部分民众常处于被愚弄的状态之中而自己却浑然不觉,甚至有人为束缚自身思想的桎梏辩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在习惯了做奴隶之后,一旦获得了解脱还会感觉浑身不适,恨不得立马回复到往日的状态中。正如满清末期被剃了头的臣民们痛哭流涕,纷纷高价购买假辫子充门面,以表明自己作为奴隶的忠心。
  
  
辫子已经消失很久了,但辫子的幽灵顽固得就像奴隶额上刺青的印记一样难以消除,这一点从充斥荧屏的“辫子戏”就能看出。
  
  从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近年来出现最多的是表现满清历朝宫廷生活的“辫子戏”。皇上、朕、皇阿玛、格格、贝勒爷、大阿哥……100年前的皇族称呼,也兴盛于民间。《太祖秘史》、《清宫风云》、《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康熙王朝》、《康熙秘史》、《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乾隆大帝》、《嘉庆皇帝》、《少年嘉庆》、《咸丰王朝之一帘幽梦》、《光绪皇帝》、《末代皇帝》……清朝的十几个皇帝中只有道光、同治二帝尚无专门的传记片。
  
  
毫无疑问,“辫子戏”兴盛于1990年代中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朝野上下正兴起一股汹涌的民族主义思潮。在这一日益狭隘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蛊惑下,一种“盛世”妄想也风靡一时。奇怪的是,他们选择了满清王朝成为其“盛世”想象的载体。在满清历史上,流传着所谓“康乾盛世”一说,因此,影视作品中美化这一“盛世”传说的数量最多。然而,所谓“康乾盛世”,无非是在与全球文化基本隔绝的状态下,与此前的战乱时期纵向比较的结果。这种封闭的农业经济在不健全的社会制度下,依靠庞大的人口数量积累起来的财富,并不足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全球商贸时代的挑战。到18世纪中期,在西方的打击下,脆弱的满清不堪一击。
  

  “辫子戏”以一个封建王朝“家天下”可疑的兴盛,来作为整个民族的精神标榜。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经过无数“辫子戏”的讴歌美化后,被称为猪尾巴的“辫子”,由曾经的国家孱弱形象的象征,在“盛世”妄想中转化为威严和荣耀的标志,并据此而自满自足。愚昧、保守、专制的部族帝国属性被漂白洗刷一空,并归于遗忘。

 

 

            

《十从十不从》

 

     满清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并且首先从士大夫开刀。十从十不从中的“男从女不从”,“官从隶不从”,“儒从僧道不从”都是针对“士人”就针对汉族的“士族”这一特殊阶层,目的就是把他们从做人的尊严和自信上彻底打跨,成为易于统治的奴才。 

 

      多尔衮看到中国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尊严而进行殊死的抗争,才不得不采纳金之俊的献计,果然中国人反抗转弱,局势才安定下来。“十从十不从”的内容,使满化减少一半,保存了中国人的语言文字、历史文物、生活习惯。但是汉服处于边缘化了,汉服仅仅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戏子、隶役、出家人甚至刽子手的制服,现实生活中汉服亦作为襁褓、寿衣和婚嫁时候使用。

 

          投降满清的汉奸金之俊让多尔衮接纳了他提出了“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这位“仕明仕闯仕清三朝之俊杰,纵子纵孙纵仆一代岂凡人”无耻汉奸关键时候尚存半点良知。

 

       满清入主中土后,最发人深省的是,汉人的反抗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满清政府实际上还是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让步,发布了“十从十不从”特令 :

  1.“男从女不从”:男子剃头梳辫子,女子仍旧梳原来的发髻,不跟满族妇女学梳“两把儿头”或者“燕尾”。梳“两把儿头”很复杂繁琐,首先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饰物叫扁方,它长约20厘米,宽约3厘米。梳头时要先用自己的头发将发纂的底座梳出,即头后边的“燕尾”,而且还要留下两绺头发。在头顶安好那用黑缎子和铁丝裹好的架子,再用这两绺头发往上梳,从左右两侧经过这大扁方裹住和固定这架子,再在根部插上各种簪子和花等装点起来。汉女子还因此保留了三寸金莲的陋习,甚至使旗人女子也纷纷效仿,以此为美。

  2.“生从死不从”:这条即“生降死不降”。说的是人活着时穿满人服饰,死了则穿汉族服装,所以人死入殓,还是用汉族的服装。

  3.“阳从阴不从”:既然“生从死不从”,那么阴世的事,象做佛事超度等,都仍按汉族传统佛道教习俗办理,不从旗人习俗,所以叫做“阳从阴不从”。

  4.“官从隶不从”:做官老爷的,吃皇粮办公事,观瞻所系,自然须顶戴花翎,身穿朝珠补褂马蹄袖的清朝官服。但隶役依旧是明朝“红黑帽”的打扮,这就是“官从隶不从”。

  5.“老从少不从”:孩子百无禁忌,穿什么都可以,但一旦长成,还是要按旗人的规矩办。

  6.“儒从而释道不从”:这跟“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意思一样。在家人必须改穿旗人的服装,并剃发留辫。出家人不变,仍可穿汉族服装,因此和尚僧人至今仍保持着汉族的服装。现在汉族服饰变成僧人的制服,只有“出家人”才穿了。

  7.“娼从而优伶不从”:娼妓从,唱戏演员不从。戏台上既然扮演的是汉族的故事,不穿前朝的汉族服饰怎么演?废话一句。

  8.“仕宦从婚姻不从”:这条可参照“男降女不降”。汉族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这也是指服饰。比如男女婚嫁,新郎穿的是旗人的礼服,女子则依旧穿明朝汉族的礼服,即所谓的“凤冠霞帔”。

  9.“国号从官号不从”:改朝换代了,国号大清,叫大明当然不行。但官号就不必再另起炉灶,照抄大明的六部九卿,总督巡抚等,省却许多麻烦;

  10.“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差役税捐,悉从满制。但文字语言不改,不须使用满文满语。满清入定中土后,最初是用满州自创的语言文字,后来具有许多优点的汉语终于战胜了满州语,成了国语,连旗人也不得不用起汉文,说起汉语了。

 

 

 

 

一、男从女不从:即男子剃发梳辫子,女子仍旧梳原来的发髻,不跟满洲妇女学梳“两把儿头”或者“燕尾”,中国女子还因此保留了三寸金莲的陋习。

二、生从死不从:现世活人从满制,过去死了的人则不改,仍依明制汉族服饰,从而保存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三、阳从阴不从:阳世从清,死后(阴)不必从。如人死后之画像,仍可穿明制汉人衣冠;人死后可以穿明制汉人衣冠入殓。

四、官从隶不从:做官要穿满式官服,即“孔雀翎马蹄袖”打扮;隶役则仍穿明制汉族服式,即“红黑帽”打扮。

五、老从少不从:成年老人穿满装,小孩仍穿明人汉族装。

六、儒从释道不从:士子穿满式衣冠,僧道仍穿明人汉服(此条大开方便之门,许多明室遗民,多出家做和尚、道士去了) 。

七、娼妓从优伶不从:妓女要穿满装,至于舞台上的戏子演员,不论演帝王将相或平民百姓,可穿明人汉装。

八、仕宦从婚姻不从:入仕做官,要从满制。结婚时,新娘凤冠霞披,一切从旧制。

九、国号从而官名不从:国号改为大清帝国,官职名称仍从明制。

十、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差役税捐,悉从满制。但文字语言不改,不须使用满文满语

 

 

什么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什么叫狭隘?是不顾大局、完全排斥、歧 视或欺压其他民族,逆历史潮流而动,才叫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前提必须是民族平等,且有共同利益。­

­

    有人老拿“狭隘的民族主义”来批评反清义士,我听了觉得又可笑又愤怒。满清时期,汉族人是处于政治上受到欺压、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遭到禁毁、精神上受到禁锢、人身上受到奴役的地位,当时的汉民族和满 人既没有平等的前提,也没有共同利益,汉民族面临的是满 人入侵的野蛮和破坏,汉民族有什么资本来奢谈什么民族交流民族融和共同发展?当一个民族完全处于劣势,面临文化和种族的灭亡,抵抗是唯一的出路。这跟狭隘不狭隘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民族自救的行为,是一个民族勇敢的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和民族尊严。­

­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汉民族对落后的满 人的反抗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众所周知,明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甚至比西方还早。明朝的政治并非像满清编纂的史书说得那样专 制独 裁。因为历史书基本上持一个观点:满清的政治制度是承袭明朝的,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满清的政治制度和明朝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明朝的皇帝,被后来的史书说得非常不堪,基本上就是政治不作为。在这里先不讨论明朝皇帝是否不作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他不作为,他如何独 裁?如何专 制?事实上明朝的士大夫是治理国政的重要阶层。而明朝的士大夫阶层同时是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拥有最开明的治国理念,君主立宪制度可能会首先在中国确立。

 

   如果不是满 人入侵,即使大明朝不再存在,汉人仍然能使华夏保持住世界领先的地位。因为汉人从来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来不会防范先进科技,不会防范自己的人民,也不会禁止其他民族的发展。我们看看满清都做了什么!满清拼了命的压制汉人,限制汉人,不惜以牺牲生产力的发展为代价!

 

   都说满清皇帝勤政,他能不勤能不累吗?整个国家,不仅庶民,包括士大夫,都必须服从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整个国家的权力操于皇帝一人之手,要想做到这一点,不勤政是不可能牢牢地抓住权柄的,这种高度的专 制也使满清政 府不仅独  裁,而且由此导致腐     败和低效。所以,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明朝在本质上是开明的士大夫治国的政治,而满清是皇帝奴役全国人民的政治,一个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个处于奴隶制度向封建主义过渡的时期!孰先进孰落后,一目了然。汉民族对满清的抵抗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而满清的统治是黑暗反 动的。­

­

    从上面两段的分析来看,结论就非常明显,汉民族的民族主义从来不狭隘,相反,满清统治者的民族主义才非常之狭隘。看看 满 清 朝 堂上汉官(汉奸?)满官的比例,看看满清禁止与汉人通婚,看看满清对汉族人的各种限制,还用我说吗?难道这样还是汉民族在狭隘?­

­

    再看看更早前的历史时期。强大的华夏汉民族 秦汉唐宋明,什么时候限制过 少 数 民 族?可以说,历代的汉人政权都给亲汉的民族带去了先进的文化,欢迎他们来汉,与他们通婚、进行文化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不管是东洋还是西域,一视同仁。可以说,没有哪个民族遭到过汉民族的歧 视。当初不是明朝包容的话,努尔哈赤也没有坐大的可能。­

­

   可惜的是,包括不少的汉人,都认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史可法、闫应元、等等抗清民族英雄,天地会(洪门)、红花会白莲教等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且如果现在有人试图澄清这段历史澄清这个观点,也会遭到狭隘民族主义的批评。由此可见,我们的民族危难远远没有过去,除非有一天绝大多数的汉人能认清历史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一个地位。否则,汉民族的汉文化,终会成为消失的古文明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