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野生的字:中西方中小学教育的十大差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27:31

    1.班级学生定额不一样

  西方国家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一般都是额定20人,一个班十五六个人则很常见。国内除了偏远山区学校学生少之外,每个班都在30人以上,一个班四五十人的比比皆是。

  20人和40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20人至少意味着一个学生每堂课都可能被提问,一个班40人有一半被提问就不错了。如果不小心一个学生总是不被提问,学生心里会怎么想?是不是很受打击?

  2.西方学校没有班主任

  在国外最好不要问孩子班主任是谁,因为这会让孩子很难回答。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往往都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每天只有校方管理人员来点点名,还时常更换。

  没有班主任,课任老师会更熟悉自己的学生。设了班主任呢,班主任会更操心,因而也更累。但班主任也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自然会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但如果你是所谓的差生,要想改变班主任对你的看法,恐怕就很难了。

  3.课堂纪律要求不一样

  中国的班级学生多,一个人有点小动作全班受影响,于是只好严格要求:小学干脆就让所有的学生手背到后面,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听课;初中和高中老师也必须一遍遍地要求学生齐刷刷坐好,上课的学生就紧张得像士兵了。这样一来纪律保证了,孩子的天性也被抹杀殆尽了。

  4.课堂氛围不一样

  寓教于乐也是中国教师的追求,不过40人的大课堂,怎样寓教于乐?只能靠老师的独角戏了吧?

  小班型就不一样了。桌子围成一个或者两个圈,每面排两排中间就可以表演,每个孩子都可以施展自己的天赋。

  5.课外作业量不一样

  西方国家的学校也要给学生留作业,但作业量比较小。加上学生一般下午1点钟就放学回家了,下午有足够的时间做作业,作业压力几乎没有。

  中国的学校全天上课,傍晚放学还要留作业。孩子们晚上要应付补课和作业,奋战到半夜也常常做不完。就算没有用脑过度,眼睛也拉起警报了——初高中课堂,眼镜一片闪闪发亮。

  6.老师、学生角色定位不一样

  中国的孩子被要求要尊敬师长,上课不得顶撞老师,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甚至行低头礼。说老师讲错了是最大的忌讳,如果让老师下不来台的话,会被严肃批评。

  西方学校师生是朋友关系,老师和学生见面像朋友。学校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7.家长会形式不一样

  参加西方国家的家长会,家长要和课任老师一个一个面对面过筛子似的进行私密交流,详细掌握自己的孩子每门学科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如何改进等等。参加了一次家长会,孩子的情况尽在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像初升高之类的家长会,所有课任老师会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集体对家长提出孩子下一步学习的参考意见,实际体现了因材施教。

  中国的家长会是开大会。首先班主任总体介绍班级情况,然后课任老师继续蜻蜓点水似的补充。不留神说出一个差生的名字,差生的家长还得自报家门。家长丢了面子,一窝火回家就给孩子脸色看。精神刺激在传递,问题依旧是问题,多数学生没受益。

  8.是非观教育不一样

  中国的书本和老师讲课都会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个问题,答案一二三四五清清楚楚,背下来考试填上就可以得满分。不幸的是,时间和时代一变化,很多答案也变化了,学生会感觉当年上学被骗了。

  西方的孩子在老师提示下思考什么是对的。美国甚至连南北战争这样的问题都要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考试答出核心观点就可以得满分而不必面面俱到。

  久而久之,西方学生学会了思考,遇事爱动脑筋。而99%的中国留学生刚到国外都很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于照本宣科,如何思考还需从头学起。

  9.学习场所不一样

  中国的学生学习的场所大多在教室里,集体外出活动少之又少。西方国家的孩子每学年至少要被安排一次旅游,相当于边走边学习地理和历史。奥地利等一些发达国家每年要安排两次,费用全部由国家支付。意大利等一些国家虽然需要家庭支付,但费用也不多,五六天的旅游一百二三十欧元就够了,是一个家长月工资的十分之一。贫困家庭的学生,旅游费用加上书本费和体育课的服装费,每年可报销1000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