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面膜名字店面:海浪里的鱼:度的艺术——生活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45:00

生活的主题无外乎爱情、婚姻、亲情与友情。与工作中的“度”一样,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度”的艺术。

我偶然间看到了关于“刺猬取暖”的故事,特意将其进行了针对性的整理与演绎,本篇将结合两则关于刺猬取暖的故事展开阐述。

[爱情婚姻篇]一对刺猬相爱了,爱得如火如荼。在秋去冬来的季节里,天渐渐地冷了下来,挚爱着的这对刺猬冻得直打哆嗦,于是公刺猬就对母刺猬说:“这么冷的天,我们要是这样下去的话会被冻死的,不如拥抱在一起互相取暖过冬吧!”母刺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两只刺猬决定相拥在一起过冬,可是当他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各自身上的尖刺同时刺到了对方,彼此都很难接受对方的这种刺痛,后来他们无可奈何地分手了,最后只得各自挖洞穴冬眠去了。

爱情通常是鲜艳的,而婚姻质量的如何往往取决于爱情的保鲜程度与保质期。犹如故事里的刺猬一样,远观是美丽的,靠近是痛苦的。

当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往往是忘乎所以的,是不会计较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的。因为在恋爱的季节里,有种因距离而产生的美,我将其称之谓“思念”。思念是一丝绵绵的情线,可以将两颗遥远的心紧紧地拴连在一起,只要任何一边一拉紧,对方就会有心灵的悸动。那时候,日子在期盼见面的等待中总是过得老慢,你甚至怀疑地球是不是将公转周期替换成了自转,真是度日如年。两人腻在一起的时候,时间又过得飞快,在一次见面即将分开之前就在筹划着下次见面的时间与地点。在两个人用思念撰写的爱情论文里,主题词往往叫“甜蜜”与“渴望”。

而当两个人有了婚姻,要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彼此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由于各自性格与生活习惯等的差异,相互之间就开始影响到了对方,甚至开始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刺痛”着对方,很多不理性的夫妻就会像故事中的刺猬那样,其实双方都长满了刺,但往往忽略了自我反省,而去片面地指责对方刺多。严重的夫妻就会出现如故事中的两只刺猬一样分穴冬眠,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婚,或者分居、分房、分床、分被而眠等。日子久了,实际距离比恋爱时近了,但心与心的距离开始变得遥远了,于是总想着能有机会独处,总想找回单身时的那份宁静与随心所欲。在两个人用磨合撰写的婚姻论文里,主题词往往是“碰撞”与“失落”。

走进婚姻的人们经常会在懊恼中抱怨:是自己当初眼拙而没有看清对方原来有这么多的缺点。陷在爱情中的男女,尤其是女人,是低智商的。在爱情的甜蜜中,对方的缺陷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那时双方或某一方迫切要求拉进近距离。但在婚姻的近距离里,刺痛就成了常事。当然我并不希望,所有的夫妻都像故事中的刺猬那样一痛就分开。我想应该可以尝试如何找到相互间的适宜距离,实在经过努力也难以把握这个距离的时候再分手也不迟。

[亲情友情篇] 一个冬天,有十几只刺猬在户外的空地上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偎依在一起,而相互靠拢时,却因为无法忍受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便各自跑开。可天气实在太寒冷了,不一会儿,刺猬们又靠拢到了一起,但过了一会,又不得不分开。它们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最后终于找到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温暖,又不会被同伴刺伤。

有人说在亲人之间,就可以做到零距离,其实也不尽然。经常呆在一起的,难免会为一些生活琐事而争吵,如果相距比较远,虽然没有每天见面,但见面后反而觉得倍感亲切。当然,如果保持的距离太远,亲情容易疏远,亲人也容易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说到朋友之间,保持适宜的距离也很重要。前阵子我接到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至今分别已经20年了,中间没有任何电话邮件往来。在电话中他一开口就介绍自己是谁,问我还记得吗?我还真想不起来了。他还说我健忘,不够朋友。且不说近年来社会上经常冒充同学的骗局时常上演,就是真的同学,20年中一直不联系,情谊也已经很淡很淡了。当然,同学的名分是改不了的,但朋友的称谓也许早就不存在了。其实,在朋友间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你觉得对方是你值得交往的朋友,就根据相互间的密切程度掌握好沟通频次,别让友情疏远。我想很多的朋友一定有过这样的感怀吧!——突然间很久没联系的一个多年前的朋友打电话给你,让你帮忙办事,你一定会觉得很突兀。或者有时你自己要想找以前的朋友办事,不顾多年没有联系就直接跟他说事,打完电话后再仔细冷静想想,觉得自己做事真是非常唐突。有人要说,朋友之间要亲密无间才对呀,要不保留任何隐私地零距离交往才对。初衷确实很好,但往往容易受到伤害,而这种刺痛的伤害往往还不是单方面的,一般都是双向的。所以说保持好适宜的距离对于你、你的朋友,以及保持你们之间的友谊常青是很有好处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依旧还被绕在云里雾里,你也许会问我:爱情、婚姻、亲情、友情中到底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最为适宜呢?先别着急,接着看了再说。

前几天,有位读者在文章下的评论中希望我能写点如何获得自信的文章。我觉得能掌握好人生中的“度”,就是找到自信或培育自信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信的话,往下看。

如果你爱美,又喜欢照镜子,那么我要告诉你,在照镜子的时候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的远近把握就是“度”,因为它是弹性的,因人而异,因时而不同。如果你靠镜子太近,那么就会把自己脸上的雀斑与毛孔都看得很清楚,这样反而很容易让你的自信消失在自我的嘀咕声中——你会不时地发出“我老了/真的老了/青春不在了/已经不再年轻漂亮了……”的唏嘘声。如果你离得太远,容易让你看不清自己,也容易找不到自信。所以最佳的距离(度)就能让你找到自信:看得见自己的优点,比如身材、甜美的笑靥等;朦胧掉自己的缺点,比如说雀斑等。如果你的身材很好但皮肤不太好,那么就别离镜子太近,近了以后皮肤的粗糙会削减你的自信;如果你的皮肤很好但身材不太好,那么你最好靠近些镜子,并把着眼点放在查看皮肤上;如果你不但身材好,皮肤也不错,当然可以在可远可近的自我陶醉中保持或找到自信,但也别在镜子前呆的时间太长,呆的时间太长了会有两个后果:一是过度膨胀自信,变得自大;二是越看越觉得镜子里的人不是自己,丢掉自我。

我在《度的艺术(上)——工作篇》中留了一笔,在谈到陌生的读者很容易接受我的思想与观点,甚至有些读者在看了我的博文后,如获至宝,会把我的一些观点当作经典去学习与实践,而平时离我的实际距离最近的我太太反而对我的心得与提醒无动于衷。为什么?

这里我要提一个“灯下黑”的理论——古代的蜡烛和后来的煤油灯,由于下面有蜡烛座儿和油灯座,在蜡烛或煤油灯被点亮之后,灯光是照不到灯座的。这就叫“灯下黑”。其实灯座的地方离光源很近,但那里却照不到光亮。就像我太太一样,跟我呆在一起多年,就很难被我的智慧与人生感悟照亮,自己也不太会有太多的渴望去看我的文章,自然也就没了那种想用我心智的光芒去照亮她心底里那片盲区的热望。

无论是夫妻还是挚友之间,都会有“灯下黑”的盲区存在,因为平时靠得太近,即使没有刺痛,也会变得麻木。她们虽然不会记恨于你的批评,但也不容易被说动,因为关系靠得太近了,她们会觉得你说的她们都懂,甚至懂得比你还深入。

对于“灯下黑”的问题,平时应适当地挪挪灯的位置,好让原来“灯下黑”的地方照到光亮,也能看清楚原来暗处的实际景象。无论是在热恋中还是婚姻里的人们,两个人别一见面就急着拥抱,那样很容易出现“灯下黑”问题,你最好先仔细端详对方后再拥抱,省得抱紧后距离感消失了,但看不到他(她)的眼神里流淌的是感动还是木然。如果你是急性子,见面了不顾一切地要先拥抱对方,这也无妨,不过在满足你的急性冲动后也要将对方推开点距离后端详一番,省得抱着一尊37度的钢铁,你还以为拥抱着一份幸福与感动。

最后谈谈夫妻间、亲人间、朋友间应该如何掌握“度”,即掌握怎样的距离才比较适宜?急性子的读者一定以为我会给你一个公式或一个定量的答案,这下子你要失望了,因为我给出的是动态的、柔性的调整方法,这更需要你的历练与智慧。

我认为相互之间的适宜距离,应根据相互间心与心的距离(以下简称“心距”)按正比例方式进行调整。通俗地说,就是——

心距近则可以靠近些,心距远则不宜靠得太近。

也许你会说,那世界上难道就没有零距离的关系了?告诉你,有这样的关系,她的名字就叫“知己”,别以为知己好找,夫妻就是知己,挚友就是知己。其实人生中遇到知己很难,难到一世难求一知己。知己间的心距与实际距离可以为极限值,即心距与实际距离都可以为零。如果你的亲人、配偶或挚友,除了原有的关系外,还是知己,那你很幸运。

知己间的距离是怎样的距离?我的回答是:零距离时,不但不会刺痛彼此,还能让双方身心愉悦;远距离,思念不减,更不会离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