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隐藏式连接件图片:荃爸设计的《家庭关系问卷调查表》--荃家心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47:12
家庭关系问卷调查表
 
1、我们的家庭存在以下现象吗?请在存在相应现象的栏目上打勾。
□ 家庭溺爱。家庭的娇宠、溺爱极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负性格,产生“惟我独尊”的畸形心理,这不但不利于独立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一旦遇上正常的挫折和失败,孩子就会心理失衡,行为偏激。还有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百般迁就,一旦家长力不从心,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时,被娇惯坏了的孩子很有可能作出过激举动以此要挟父母。
□ 缺乏沟通。由于目前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怀大都局限于饮食起居,最多也只是带他们在外面逛上一圈。有的父母简单地认定“孩子小,不懂事”,有的则习惯于以物质的给予或剥夺来体现褒奖和贬罚,导致两代人之间冲突不断,形成所谓的“代沟”,这在离异或单亲家庭中表现得更为严重。
□ 过度体罚。体罚是相对于溺爱的另一个极端。很多父母的头脑中“打是亲骂是爱”、“棒打出孝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体罚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惩罚手段,孩子一有过失,动辄责骂,甚至大打出手。
□ 人际关系失常。人际关系恶劣,环境不适应。有些家庭虽在学习上对孩子压力不大,但是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唇枪舌剑甚至大动干戈,有时还迁怒于孩子。有的家长离异之后,对孩子不负责,要么不管,要么喜怒无常。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小时把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抚养或由他人代养,孩子大了才领回家来。孩子的心与父母格格不入,如陌生人。这样的家庭情况,一有诱因就容易造成孩子出走。孩子在成长发育中,由于没有得到家庭和学校应有的引导和疏解,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和心理抑郁,表现为孤僻、不合群或一定程度的攻击欲。
□ 代际冲突。代际冲突是导致孩子过激行为的重要原因。由于与父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孩子很容易由沉默变为激烈的反抗,认为自己孤立无援,所有的人都与自己做对。
□ 学习压力过大。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片面地抓学习、导致 家长或 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总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看不到好脸色,听不到好话语,甚至挨骂遭打。
□ 传媒影响。近些年,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由于电视、录像、光碟、报刊等媒体不健康内容的误导和污染,一些传媒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信息。诸如孩子离家到深山学艺等的影视片,赞美流浪生活的流行歌曲,青年男女私奔的文艺作品等等,使个别年幼无知的孩子想模仿他们,产生对所谓“自由自在”生活的畸形追求心理,去寻找一种向往的生活。一些孩子由于看了武侠小说,传奇文学,便盲目崇拜那些武艺高超、浪迹天涯的英雄人物。
□ 他人唆使。如今,由于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渠道正在增多,一些不法之徒诱导教唆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件屡有发生。除了以前的以“交笔友”、“介绍工作”为名进行欺骗之外,利用电脑网络唆使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的孩子加入了不良孩子团伙,不良孩子把夜不归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吃、喝、玩、乐,逍遥自在。尽管其中有的孩子不一定想离家,但团伙强力胁迫,只好从命。
 
2、你自身存在以下现象吗?请在存在相应现象的栏目上打勾。
□ 对外界的好奇。学业的繁重使孩子无暇顾及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年轻而骚动的心又无法抵御来自外界的诱惑,虽然他们与父母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总想想出去看一看,玩一玩,无心向学。
□ 青春期躁动。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动荡性。孩子们思想活跃、敏感但又控制力差;爱走极端却又不善于自我协调;敢作敢为又盲目冲动,一旦受挫却又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些心理特点都易使孩子心情动荡不安,既渴望被人理解又内心封闭,种种烦恼无处倾诉,容易引发过激行为。
□ 不良习性。孩子本身存在不良个性。心理学证明,固执任性、情绪动荡、缺乏自制力、对自己认识不清、对现状不满等心理都易导致孩子的过激行为。
□ 健康原因。身体有残疾,也会使孩子悲观厌世。
 
3、下面是家长对子女应有的态度,你认为家长哪些做得不够?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勾。
□ 尊重人格。家长要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隐私,给他们必要的私有空间,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
□ 平等相待。平等对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不少家长的潜意识里,仍然受“君臣女子”、尊卑有别的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和子女交朋友“没老没少”,不成体统。孩子思维活跃,有许多话想向人倾诉,如果能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健康的心态教育引导孩子,对孩子平等相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自然而然会向父母敞开心怀。
□ 和睦相处。父母只要能放下家长架子,和子女彼此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子女就会将家长现为知己,无话不谈,孩子的烦恼就可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在交流中变得亲密、友好。孩子出现了毛病和缺点,要善于引导他们,要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自觉改正错误。家庭环境宽松和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德莱塞说:“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 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孩子,在物质上要有一定的限制,精神上要尽量满足。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要使他们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和磨难教育,让孩子吃一些苦。家里较难的家务,孩子能做得到的,应让孩子去做。根据孩子的年龄主动让他们到社会去闯,做错事的时候可能不少,家长要抓住这一机会指点孩子,并继续让孩子去做,错了再指点直到圆满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气、自信心、责任感,使孩子健康成长。
□ 张扬个性。深厚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成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抗拒,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的特点。北京大学精神病研究所的 唐登华 教授说,“蔫人出豹子”这个俗语很有道理,心理学上有这个规律,严重的个性压抑就会带来巨大的个性膨胀,受到压抑的个性最终会为自己的伸展找个缺口。悲剧往往也是这样发生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出了名”的,这种作法实际上剥夺了其遭受适当挫折、困难的权利。然而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家庭喜欢给孩子“洗脑”,把孩子自己的想法、念头“洗”得过于干净了,这种苦心使孩子失去了自己,逐渐地失去了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和能力。其结果是这些孩子在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失望、焦虑中就会产生怪异的想法、反社会的行为。
□ 善于倾听。给孩子倾诉的机会,教育孩子要细致、耐心,不打骂、体罚孩子。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谈,安抚他们的低落情绪。如果动辄打骂、讽刺挖苦,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心里话了。这样做只能使孩子自卑心加重,自信心不足,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最终走向逃避。
□ 鼓励交益友。帮助孩子寻找有益的同龄朋友。虽说家长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有时并不被孩子认可。相反,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烦恼告诉给同龄朋友。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交同龄朋友。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坏朋友的影响,不允许孩子交朋友,敌视孩子的伙伴,不断告诫孩子人世间有多么险恶多么丑陋。这种做法无疑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阴影,封锁了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渠道。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下面是学校、社会对青少年应有的态度,你认为哪些做得不够?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勾。
□ 加强教学改革。学校一定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创新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迫学为自觉学。同 时 老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亲和力,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循循善诱,使过激行为在萌芽中被制止。
□ 法制教育。开展法制教育是避免孩子过激行为很有效的措施。应利用媒体,办宣传栏、黑板报等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同时请法官、律师到学校、社区为青少年作有关法律的报告,深入浅出普及法律知识。有时还应组织青少年到少管所了解那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痛苦经历,警醒孩子不要做有害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事。
□ 社会引导。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影视、读物,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治理整顿,禁止孩子到不健康的场所活动,看不健康的文艺作品。孩子对很多东西都非常好奇,社会应提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增长智慧的各种活动场所,出版适合孩子的文艺佳作,让孩子在玩乐和学习中增长知识,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