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隐藏门:十二.见利思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0:04

【原文】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公绰3之不欲,卞庄子4之勇,冉求5之艺,文6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7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若是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有孟公绰那样的清心寡欲,有卞庄子那样的勇气,有冉求那样的才艺,有文子懂得的那些礼乐,就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接着又说:“今天所谓完美无缺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看到利益就思考到最佳行为方式,看到有危险就接受国家的任命,长期贫困也不会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

【说明】在对许多人作了评价后,子路想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才能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的道理。孔子告诉他,孟公绰可以“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是因为他缺乏臧武仲的智,卞庄子的勇,冉求那样的才艺,以及文子的礼乐。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为政者、统治者,在执政时,所应该具有的才识,是要有“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也只有象孟公绰那样去做一个“老”,而不能做大夫。当然,要成为一个具有“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的完美无缺的人,是很难的,其实这也是孔子对君子的标准的认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孔子理想中的君子是很难有了,私有制的畸形发展,物质财富的集中所使人产生的舒适享受,使得人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孔子提出另外一个标准,就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其中这个“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能够见利而让,见利不争不夺,见利而思考最佳的行为方式,就能使一个人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为能够见利而让,才能临危受命,如果仅考虑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是不会临危受命的。而不会临危受命,则就没有了“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只是一个陈文子那样“有马十乘,弃而违之”的人。

——————————————————

【注释】1.成人:这里是指完美无缺的人之意。

2.臧武仲:鲁国的大夫,又称臧孙纥。他逃到齐国后,预料到齐庄公不会长久,便设法不接受齐庄公给他的封地。后来,齐庄公果然被杀,他没有因此而受牵连,孔子认为他是有智慧的人。

3.公绰:指上节所说的孟公绰。

4.卞庄子:鲁国的大夫。封地在卞邑,据说他是鲁国的著名勇士,曾只身打虎。

5.冉求:孔子的学生。姓冉,名求,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

6.文:即孔文子,卫国大夫级的官员。姓孔,名圉(y—雨),字仲叔,谥号“文”。

7.要:(yan腰)通“约”。这里用为“穷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