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句子:学校领导者稀缺的三种优秀品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08:18

 学校领导者稀缺的三种优秀品质

 

  学校校长等领导者大部分是“教而优则仕”的,很少有“空降兵”,这样一来,能保证领导干部的教育教学素质一定是“优”级,但在管理上,或者高一点要求,在领导学校发展上一定也是“优”级,就未必了,需要历练,但“历练”需要时间,需要“失败”,那么,学校在这一等待的时间里丧失很多发展的机遇,笔者观察,下列三种优秀的品质太多的领导干部就十分稀缺。

 第一,“功而不处”。意思是,有功劳,却不居功。“居功”后面两个字是“自傲”,领导者在学校员工群体中的确出类拔萃,这样一来,很容易养成一种“俯视”的习惯,不仅理解不了领导者就是服务的理念,就是一般相处,也是颐指气使,一副“官”样做派。有人说,你忘记了自己是领导,自己才是领导,是在说明领导者在教职员工中的要“忘记自己是谁”,克服“楼上心理”。某些领导者,言必称自己当年如何如何,好像现在自己所取得的一切荣誉与待遇都是应当的,忘记了党和人民对他的培养与百般呵护。其实,“功而不处”,“功”依然存在,因为“不处”,老百姓在心中又给他记了一“功”。

  第二,“利而不害”。意思是, 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 却不伤害它们。极端功利化的教育现实让很多领导者无限相信“制度”与“奖惩”,一副“包工头”的嘴脸,“制度”的制定的基于“人性恶”,有了制度,必有奖惩,这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教育的事情很多是无法量化的,与其让员工在苛严的制度下战战兢兢的工作,莫若让制度“软着陆”,用价值领导来看守校园。我发现有些领导者评课,就喜欢挑三拣四,名为帮助,实为挑剔,有的甚至恶语伤人,当自己成了青蛙的时候忘记了昨天还是蝌蚪,大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而敢做声”的话语霸道。

  第三,“为而不争”。意思是,有所作为,却不跟别人争名夺利。前几次我在外报告,遇见了一些名校长,他们递给我的名片上有一大串“头衔”,你翻开那些名校长的简历,好像教育界所有的荣誉他都有了。诚然,我相信,他们大部分是名副其实,有的还令人景仰。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荣誉,但,这两个名字就是品牌,就是最高荣誉,至今无人超越。领导者可分四等,一等是“为而不争”的圣人,二等是既“为”又“争”的强人;三等是既不“为”又不“争”的庸人;最可恶的是四等,不“为”却“争”,他们是小人。

  其实,“功而不处”语出《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也语出《道德经》,是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三种品格的前面,有“圣人”(“圣人之道”)、“天之道”的主语,我们暂不用有,无需气馁,一旦拥有,便是合符了自然法则,是圣人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功而不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是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