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租金 回报:怎样在一个月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赵秋羽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06:40

怎样在一个月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吉林省特级教师赵秋羽答吉林省教育电视台记者问

 

【赵秋羽简介】赵秋羽,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组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吉林省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省高三模拟考试命题人之一、中国教育学会高考专家报告团成员。曾担任市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省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省教学新秀评审委员会、市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等语文学科主评委。做国家级公开课若干次,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专著若干篇(部)。

 

【记者】现在距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怎样在一个月内提高高考成绩?您对考生有何建议?

 

【赵秋羽】一个月的时间很短暂,如何在一个月内提高高考成绩?考生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两条腿走路。

首先,跟住学校老师的步伐。各校的高三老师都有丰富的高考指导经验,他们会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制定一整套复习方案,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引导考生走向高考的成功。考生也许觉得每天的复习没有什么新意,殊不知这是老师设计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前有的考生在考前一个月请假回家复习,事实证明,他的高考成绩落在了全班同学的后面,弄巧成拙。所以,必须紧跟老师。

其次,必须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和行动。因为,学校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同学的,不是针对你个人的。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你个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比如,病句题常错,你就做点病句单项训练题;科技文阅读总丢分,你就重点研究科技文阅读规律。自己要有的放矢,不要面面俱到。总之,不可只是依老师,自己没有任何计划和行动。也就是学会两条腿走路。

 二、回归教材。

高中学习基本要经历三个阶段:学习教材——超越教材——回归教材。一般说,高一和高二的上学期为学习教材,高二的下学期和高三为超越教材,考前一个月要回归教材。大家都知道,从教材中直接得分的项目首先是名句默写。《考试大纲》规定了64篇课文为默写篇目。其中,初中50篇、高中14篇。现在重温这些课文,会留下深刻印象,争取高考本题不丢分。其次,复习文言文,重点落实实词、虚词、句式等相关知识。虽然高考文言文大多取材于教材以外的25史,但其考查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所以,吃透教材篇章,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是答好高考试卷的前提。有的同学不懂语文学习的规律,认为高考不考的篇章就不用学,实在是目光短浅、舍本逐末的愚蠢做法。

 

【记者】您对考生的建议很好。但是,考生最愁的是作文。150分试卷作文占了60分啊。可以说,作文成功意味着语文成功。在短短十几天里,考生做点什么收效较快呢?

 

【赵秋羽】首先明确作文方向,其次积累作文素材。

子曰:“温故而知新”。要知道2011年高考考什么形式的作文,那得知道我国高考作文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纵观恢复高考30余年,作文考查经历了四个阶段:(1)命题、半命题阶段(1979—1989)十一年;(2)材料作文阶段(1990--1998)九年;话题作文阶段(1999--2005)七年;(3)新材料作文(2006--2010)至今才五年。据此推断,如果不出意外,2011年高考仍然要考新材料作文。

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呢?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与旧材料作文的材料相似,都有一定的寓意。不过旧材料作文的材料寓意指向大多是唯一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寓意指向大多是多向性。材料大多取材于寓言故事、生活现象或名人轶事,材料本身不具有现实性,而寓意则直接指向现实社会。所以,考生要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联系实际,感悟人生。如201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的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审题问题不大,——谈良好的环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结构也基本清楚,就差文章内容不精彩。根本原因就是作文素材积累不够。同学们生活范围很有限,视野狭小。写文章容易空洞,常常思路闭塞,无话可说。万般无奈,就改写、扩写、续写作文材料,犯了作文最大的忌讳,得不到分数。要不然就写些老掉牙的故事——上车让座、带病补课、考试受挫;或者引用老掉牙的事例——爱迪生发明灯泡、司马迁受辱写史记、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些内容从小学一直写到高三,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一看就令人泄气。还有的文科生常用历史进程作论据,什么“秦始皇统一全国”、“英国工业革命”“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解放”、“邓小平改革开放”等等,这些事例虽好,但是大而空。如果能用历史进程中的某个人的某件事作论据,就显得很具体生动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抓紧时间,积累材料。多看新闻,多听广播,关注时事,了解英雄。尤其推荐大家查找历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涉及方方面面,足够用来写作之用。这些材料既人人皆知,都少有人写,恰到好处。

有的同学为了能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而写另类文章。比如抨击现实来吸引考官眼球,这是很危险的。考试大纲要求作文要“思想健康”,如果你把握不好度,对现实政治全盘否定,可能要落得“思想不健康”的下场,就影响成绩了。还有的考生写特殊文体或语体,如诗歌、戏剧、文言文,也不高明。因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不是你的长项,做不到运用自如,实属冒险行为。虽然,每年都有人因为“创新”而得满分,如《赤兔之死》《就诊报告》等,但毕竟这是“个案”。并非每个创新者都成功,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所以,不要为“创新”而“创新”,走危险之路。真正的“创新”是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还有的同学在高考来临之际,想要背些范文,以备考试急需。这也不是灵丹妙药。考前多读、多记名篇范文是有好处的,它可以给我们开启思路,开辟意境,提供材料。但是你把它作为押题的材料就有害了。如果你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几篇范文上,就会导致你一上考场,什么题目都用这几篇范文套,什么主题都往这几篇范文靠,结果驴唇不对马嘴,不伦不类,不敢越雷池一步,能得高分就怪了。

总之,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在作文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你的高考成绩一定会比你现有水平有很大提高。

    最后,祝考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推荐范文与点评】

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某考生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的确,只有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艰苦环境中磨炼,以此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曹雪芹生于官宦世家,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生的辛酸,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红楼梦》;安徒生出身鞋匠家庭,童年丧父,生活贫苦,然而,他酷爱文学,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观察生活,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整天进行演算,光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像这样历经磨炼而最终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矢志不渝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泰然处之的心境,从而在艰苦环境中经历磨炼的洗礼,他们的人生折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磨炼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开创成功之路的伙伴。如果在磨炼面前选择退却,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未来。勇敢地面对每一次磨炼,是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必要过程。人生旅途风雨相依,荆棘密布,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磨炼。然而,风雨过后会是鸥翔鱼跃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只要我们沉着思考,积极应对,暂时的困境往往会变成人生迸发智慧和伟力的催化剂,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孕育出壮美的篇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在世,磨炼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磨炼的态度。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我们最大的光荣,不是一次也不失败,而在于每次倒下都能站起来。的确,成功不是最壮丽的,最壮丽的是能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继续奋斗努力的精神和行动。身处逆境,怨天尤人,甘于失败,人生便毫无亮色可言;挑战自我,迎难而上,奋发进取,这样的人生才真正精彩,这样得人生才值得敬仰。
  高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会巍峨,大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会辽阔,江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会壮美,人生没有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就不会成长。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才能展现人生的精彩,书写美丽的诗篇!

【点评】分析透彻  议论深刻。作为一篇比较典范的的议论文,作者从小鱼的成长和狼的探索得到启示,提出“只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的观点,切合题意。接着,举例论证,先用“许多名人志士”引出,再简要列举三个事例,突出“磨炼”,扣住中心,有典型性;事例后的分析,简明扼要,切中肯綮。然后,用事理论证磨炼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分析深刻,见解独到,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再进一步论证对待磨炼的态度,既有引证,又结合引证内容进行分析,议论始终扣住中心。最后,由大自然说到人生成长,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篇,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