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试题汇编价钱:挑战“挑战杯” .:学工广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03:52

挑战“挑战杯”——“挑战杯”多次获奖者贺方升          阅读:8676

      贺方升,1999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环境工程系,2003年考取本校环境工程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科技之星”荣誉称号,获国家二等奖学金。2004年提名为理工“风云学子”候选人,获“校三好研究生” 荣誉称号,2005年在复旦大学“挑战杯”上被选为全国“挑战学子”候选人。连续四年参加“挑战杯”大赛,均获国家级奖项。在校期间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完成了三件个人课外科技作品,参与了两项导师的科研项目。他集科研能力、创新意识、钻研精神于一身,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他成功的关键。理工大的科技创新能手他当之无愧。

      贺方升对自己的评价是:“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钻研精神,善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知识面较广,有比较专业的计算机水平。”他正是具备了这些能力,才 对发明和创造充满了激情。 

      本科在读期间,他先后学习了化学、生物、三废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课外时间中,他又自学了计算机、机械电子相关的课程。平时的学习、实验和生活,使他养成了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将其学以致用的习惯。他曾先后发明了多项科技作品,其中,手戴式无线鼠标及其红外遥控装置获校“创新杯”三等奖,轮胎的全自动充气装置获校“创新杯”二等奖,正是这些成绩,他获得了武汉理工大学“科技之星”荣誉称号。后来,在曾德芳等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他的研发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当2003年在读大四期间,他携个人作品“新型天然高分子香烟焦油复合吸附剂”参加了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荣获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2003年,贺方升考取了本校研究生,师从张高科教授,研究方向是环境催化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催化性能。读研期间,他多次参与了导师的“阳离子组装设计与新铌酸盐的合成及结构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铌钾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科研项目,并出色地完成了导师分配的科研任务。在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上,他先后做了近二百次材料合成实验,尝试了大量的合成条件和合成途径,研发了多种材料,发表了英文论文《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of KNb3O8 with nanometer leaf-like network。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和《Synthesis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Niobate Crystal KBa2Li0.5Nb4.5Ti0.5O15. J.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毕业论文答辩时,他的学位论文《新型铌酸盐催化剂的水热合成及其在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包括:1。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多种铌酸、铌酸盐光催化剂;2。研究了铌酸盐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与机理)获得了答辩老师的充分肯定,被评为优秀。

      整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贺方升参与或组织了多项课外科研活动,且成绩喜人。

      研一时,作为技术负责人,贺方升参与了由管理学院龚春强等7名同学组成的模拟生物科技创业团队。在2004年11月于厦门大学举行的的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他们所做的《科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先后获得了湖北省一等奖、全国铜奖。

      研二期间,由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他与计算机学院陈智贤、余俊等同学组织了一个学生软件开发团队,开发了一个语言应用类垂直搜索引擎(学名叫“基于web的大规模网络语料挖掘及其辅助翻译系统”),由他担任系统设计师。此次科研活动共申请到项目经费1。5万元。在获得省一等奖后,再次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他自己也被推选为全国“挑战学子”候选人。

      研三时,作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所有人,他和航海学院陈伟、行政学院刘进、管理学院黄佳等同学组成了模拟科技创业团队。他们共同完成的《语翼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获得了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特等奖,并于10月份在山东大学举行的全国终审决赛中获全国银奖。

      贺方升很坦然地说,这一次次的成功,完完全全归功于他的团队。他觉得他们的团队像是一个“家”,一个相当融洽的“家”。 这个“家”充满了想法不同而引发的思想碰撞,正因为如此,才激起了解决问题症结的灵感火花。这“家”人,经常会因重复同一个实验通宵达旦,只为做到精确无暇;这“家”人,经常会仅为一小组略微有差异的数据,推翻前面所做的全部相关实验和结论;这“家”人,经常泡在图书馆查阅参考文献,以便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与偏差;这“家”人,也会因一小点但却又振奋人的成功,笑着跳着像一群孩子……

      当谈到参加“挑战杯”的起步时,贺方升说:“我平时就很喜欢动手做实验,也喜欢制作一些科技作品,在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创新杯’比赛并获奖后,跟老师交流时我得知了‘挑战杯’的信息,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知识调查。就这样我踏上‘挑战杯’的征途。”

      他说:“学术是在无形中产生的,其实‘挑战杯’也就来自于大学生的平常生活。我觉得‘挑战杯’离我们其实并不远。只要大学生做一个细心人,属于自己的‘挑战杯’就会产生。”

      传奇教练米卢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贺方升很是赞成。“真的,态度可以压倒一切。”他说,“参加‘挑战杯’,态度很重要,你来不得半点虚假。老师们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学术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大概是’、‘应该是’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一定要成为禁语。”

      作为多次参加“挑战杯”的选手,他也担起了在学校宣传“挑战杯”的责任,为此他先后在多个学院进行了多次讲座,将“挑战杯”的具体情况向学弟学妹们作了介绍,并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向意欲参加“挑战杯”的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打算参加‘挑战杯’的同学,我想奉劝一句,想做固然很好,但坚持是关键。若没有恒心,那就干脆别做。因为其中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在我的参赛期间,有好长一段时间,实验没有一丁点进展,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感觉很不舒服,差点就崩溃了。另外,参赛的心态也很重要,要抱着学习的目的参加决赛。”

      他说,“在大学期间参加的这些课外活动培养了我敏锐的市场眼光、创新能力和科研项目运作能力,这些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