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推广软文:Facebook流行网络社交服务网站风潮渐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2:26:55

Facebook从美国发端并流行,使得网络社交服务(SNS)网站开始受到人们的广为关注,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们显然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哈佛大学每年都会为新生提供一本Facebook(花名册),上面记录着每个新生的基本情况,便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认识。但是在2004年,不知什么原因,学校没有发Facebook,大家都觉得很不方便。当新生们正在为此苦恼时,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博格创办了一个在线的Facebook,方便大家彼此认识。就这样,现在鼎鼎大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诞生了。

Facebook最初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大学,两个月后迅速扩展到所有常春藤名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学校也加入进来。

现在大家在Facebook上所做的可能远远不止相互认识,一个学校里,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也可以通过Facebook这个平台联系起来,他们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电影,彼此推荐自己常去的餐厅,或者大家组织起来一起郊游等等。Facebook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当时创办时的作用,变成了美国大学生交流的“加速器”。

几个在清华上大学的学生看到美国的Facebook后,他们觉得这真是“太妙了”。于是他们便发扬中国互联网所擅长的“复制”精神,把它移植到了中国,并命名为“校内网”,在最初的网站设计上,它俨然是美国Facebook的一个翻版。

美国三大SNS网站各据一方

MySpace、Facebook、Friendster三大网站被称为美国社交网站三巨头。

2005年7月MySpace已经被美国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与之相比,虽然微软和雅虎都曾经向Facebook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它却不为所动,最后微软以2.4亿美元收购了Facebook 1.6%的股权,这样看来Facebook的市值已经达到了150亿美元。而Friendster虽然开始的比MySpace和Facebook都早,但是在美国仅排名第三,不过它向海外,尤其是亚洲的扩张速度却相当的快,现在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社交网站。

MySpace于2003年底上线,它最初吸引了很多独立制作乐队,并形成了围绕音乐的社会网络。MySpace对Club、乐队、和各种派对进行赞助,这些努力逐渐地给MySpace造成影响,吸引了很多音乐迷和明星的追随者使用MySpace。

Facebook从创办初起就定下了美国大学生这个目标人群。其实它的注册并不严格,即使不是美国的大学生,也可以很容易的注册,但是如果想在网站上有一个自己的圈子,能够看到别人的信息,却不容易。很多中国网友也曾在Facebook上注册,但通常只有很少的几个朋友。因为,它不像大多数社交网站一样,点击其他人的名字或头像就可以看到其详细信息,在Facebook上,需要你和你的朋友首先属于一个圈子,要么是一个学校,要么你先poke(捅)他一下,他再poke你一下,这样双方才能看到彼此的信息,并开始交往。

注册的严格是美国大学生长期对Facebook青睐有加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保护了他们的隐私权,不相关者看不到他们的信息。“你可以使用隐私设定来控制谁能看到你的信息。”

其实严格的注册也会流失很多用户,但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理念却贯穿在Facebook的运行之中。

想必很多人都会清晰的记得,在大学期间,告示栏里经常会贴着卖二手物品的招贴,Facebook也专门划定了一块区域,在这里,注册用户可以免费发布下列分类广告:卖二手货、租房、工作等等。

将社交网站作为平台而不单单是人们交往的社区,是Facebook发展的目标。

Facebook于2007年5月24日又开放了其API(应用编程接口),通过这个接口,第三方软件的开发人员可以将软件运行于Facebook网站上。这对增加用户的体验是大有裨益的。用户只要在Facebook一个网站上,就可以享受到众多软件的服务,利用这些软件制作富有个性的页面。同时,如果非Facebook用户使用了这一软件,也可以同时浏览到Facebook,这也就为Facebook带来了更多的用户。

当Google看到Facebook这一动作后,也不甘示弱。它目前已联合了包括LinkedIn、MySpace、Friendster网站在内的70多家网站,共同倡导一个名为“OpenSocial”的联盟,该联盟的目标在于“比Facebook更加开放”。

这似乎预示着美国的社交网站向平台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风起云涌的中国SNS网站

中国的SNS网站大概起源于2005年,那时竞争最激烈的是在大学校园,王兴率领的校内网、陈一舟领衔的5Q网以及占坐网都是以大学生为受众的。大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对电脑的使用比较熟练是他们选择这一群体的主要原因。

为了向北京大学的学生推荐自己的网站,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当时,北大仅有的几个可以贴海报的地方一天会被覆盖很多层,最后发展到需要有人“看守”,以防止自己的海报被其他网站的海报所覆盖。

直到陈一舟将校内网收购,这场竞争才算告一段落,在陈一舟收购之前校内网就已经占有大概20%的市场份额,而当5Q与校内网合并后,校内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在校内网已经开通了1800所大学,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所有大学。

刚毕业的小张是校内网的忠实拥趸,他在校内网上不仅能找到自己的大学同学,而且还找到了高中甚至初中的同学。每天他都会习惯性地打开校内网,看看最近同学们都在做些什么,再更新更新网志,如果有别人来了他的领地“踩踩”,他也会回“踩”。

很多现在还在学校的师弟师妹们也经常来小张的网页看看,讨教一些经验,所以小张也会经常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发上去,供师弟师妹们参考。这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除了模仿Facebook、MySpace等美国发展较好的社交网站以外,中国的一些网络创业者也意识到,针对中国独特社会状况的社交网站未必不是一个发展方向。

宝宝树就是典型的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开办的社交网站。它面向80年代左右的妈妈们和准妈妈们。在这个网站上,妈妈们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其它妈妈分享,有了宝宝后的快乐抑或辛苦而充实的生活;他们可以将全家福或者宝宝的照片展示出来;如果在同一个城市,他们还可以带着各自的宝宝一起出来玩,不仅妈妈之间可以成为朋友,宝宝们也有了玩伴。

当宝宝树的创始人王怀南与朋友讨论开办什么样的网站时,王怀南说:“为像你我这样的父母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这样我们就不愁星期六怎样组织邻里的孩子们聚会、如何与同龄孩子的父母探讨选择小学……”

“欢迎小朋友来我家玩,我为大家准备了北京的烤鸭,北京的果脯还有好多的食品,请大家不要客气,要尽情品尝啊。如果小朋友来北京旅游,我为你们做向导,咱们去长城,故宫,颐和园。” 一个热情的宝宝树用户在她的页面上写道。她的宝宝也很喜欢这个网站,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就嚷着“妈妈,我要看照片(宝宝树上的视频)”。

模仿并前进着

美国的社交网站和中国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像Facebook是从原有的实物发展而来的(代替了花名册),当人们用了在线Facebook后,发现它比实物Facebook(花名册)更方便。于是渐渐对它产生了依赖性。

据美国相关媒体报道,在Facebook覆盖的所有学校中,85%的学生有Facebook档案;所有这些加入Facebook的学生中,60%每天都登陆Facebook,85%至少每周登陆一次,93%至少每个月登陆一次。

而中国的社交网站的起源并没有建立在很强的需求之上,基本上是模仿而来。于是,包括校内网在内的中国社交网站要做的首先就是让用户认识它们。这就有了之前它们在各大高校的宣传战。

校内网为了加强用户对它的认知度,在全国各大高校招聘校园大使。校园大使负责发展该校用户、组织本校的活动,同时它在2007年的暑期与中央电视台《慈善1+1》栏目合作,推出暑期公益、慈善实践活动“青春V计划”。大学生可以自主策划和组织公益、慈善活动,由校内网提供装备,中央电视台对一些优秀的活动还给予了报道。这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校内网活动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其在校园的影响。

美国社交网站的竞争集中在几个大的社交网站之间,但中国的社交网站之间的较量还未分伯仲,它们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包括现在发展较好的校内网,从2005年12月由王兴创办、2006年10月被千橡公司收购,到现在发展也才不过两年的时间。而宝宝树发展还不到一年时间,还有王兴再次创办的饭否网、还在内测阶段的海内网等等,它们的创办时间都很短。

前段时间又有传言称Facebook要收购中国一家SNS网站,以此进入中国市场,对此,双方当事人都矢口否认。但是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Facebook能甘心吗,在MySpace、Friendster等美国社交网站都已经开始开拓中国市场时,Facebook岂能坐视不理。

SNS网站未来会怎样,现在并不明朗,不过中国的社交网站市场未来的竞争依然会很激烈,谁能赢得用户的心,将用户牢牢的粘在网站上,谁才能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