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工艺品博览会:谈扒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23:44
扒灰的来历 北宋年间,有位当朝宰相的儿子取了位如花似玉的美丽新娘.不久,宰相的儿子死,新娘只能天天在郎君的灵位前烧香拜祭.天热,新娘穿的很暴露,被她老公公隔着门帘看到了儿媳的玉体,顿生邪念,又不好开口.无奈之下,趁儿媳出门方便之时在纸条上写了两句诗埋在了香炉里,儿媳烧香插不下去,自然就得用手扒一扒,于是发现了纸条上写:
夕阳下朝回自家
进门看见玉琵琶
儿媳又在纸条上叙了两句:
何不进来弹一曲
声音别到外人家 闲谈扒灰佬的典故与笑话

    所谓扒灰佬,是指公公与儿媳妇有染,雅称公公叫扒灰,也叫扒灰佬。话说宋时苏东坡一家都风雅有才,全家上下左右相处和睦谐趣。故事就发生在苏东坡的书房里。一日,苏的大儿媳妇打扫公公书房,忽感睏意,就歪在公公床上歇歇,不知觉中睡着了。在当时礼数中,儿媳妇睡公公床是悖理的,但这书房里的床相当于现在的大沙发,是小憩和待客用的,所以儿媳妇也就将就了。而却在这时苏东坡回来取东西,一见儿媳妇睡在床上,像一把琵琶,不由直摇头,想唤醒她,不忍,也怕尴尬,就想小小惩戒一下吧。回见桌上的灰还未掸掉,就用手指在灰上写道:“罗帏帐里一琵琶,欲弹又怕人笑话”。写完就匆匆走了。儿媳妇不久就醒了,一见自己睡在公公床上,心想糟了,失礼了,赶紧料理卫生。待到欲掸书桌时,一看灰上写着字,再仔细一看是公公的字,读完后想想来气,公公还想把我当琵琶弹呢,就在后面续上两句:“公公即弹亦无妨,便宜未落别人家。”写完一气就走了。不久,苏东坡和一班朋友嘿哈着来到书房,自然围上书桌而坐。苏东坡在主位首先发现桌上字不仅未掸掉,还多上两行。匆匆瞄完赶紧用双手连灰带字夸(掸)去,可那些朋友凑热闹同时围上观看,眼快者早已入眼七八九。这一伙人七嘴八舌问苏东坡什么什么的,苏只好说夸灰,夸灰。夸灰可能是当时的四川话,传出来就变成扒灰。这故事就这么被苏东坡的朋友们给传开了,扒灰就成了公公和儿媳妇好事的代名词,扒灰佬也成了老男人们之间开玩笑的狎语。
       有趣的是,柳市有个地方名叫蟾河堡,乐清人当地有句俗语也叫做“蟾河堡有18个扒灰佬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据说该村的老男人们酒足饭饱后团在一起点名数那18个扒灰佬。可是点来点去只有17个,这时突然有人叫道:哦,就差了你自己一个。
       更有趣的是,现在有些年轻媳妇对持典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曾听说有媳妇与公公吵架骂公公为扒灰佬,吓得 公公落花而逃,引得围观者哈哈大笑。媳妇才知其中典故,后悔莫及。  闲说“扒灰”

2009-07-10 15:47:00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广州)   孙玉祥

  第一次读到“扒灰”这个词,是在《红楼梦》上。在第七回中,那个自恃功高的焦大,喝醉酒后就畅所欲言,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在一旁听热闹的宝玉听了,觉得不明白,就去问凤姐:“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灰’?”凤姐听了,连忙立眉嗔目断喝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

  我当时看了,也和贾宝玉一样不明白什么是“爬灰(又写作“扒灰”),更不明白凤姐为何对这个词如此如临大敌,不过,我比贾宝玉幸运的是书上有注释,注释讲了:扒灰就是公公与儿媳通奸。只是,虽然知道这“扒灰”的所指是怎么回事了,对它的能指———为什么把这种关系叫做“扒灰”,而不叫做“扒泥”、“扒石”或其他什么,却依然是一头雾水。

  后来,读书渐多,才发现原来这“灰”还真不是乱“扒”的,它的来源很有讲究。

  一种说法认为这扒灰来源是“扒灰偷锡(媳)”。据说,在江南一带的庙里经常烧香炉,烧锡纸,一些做成的元宝等东西都是用锡纸作的。锡纸的燃烧系数比较低,经常燃烧不充分,有一些信徒老是烧,就是烧不透。于是就有人等人家走后去“扒灰偷锡”———把没烧尽的锡纸偷出来二次利用,再卖钱。因为“锡”与“媳”同音,所以就用“扒灰”借代“偷媳”。

  另外一种说法是清朝李元复讲的,在他《常谈丛录》第八卷中,他这么讲到:“俗以淫于子妇者为爬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同音,爬行灰上,则污膝也。”也就是说,爬灰就是爬在灰上,爬在灰上就会把膝盖弄脏———所谓“污膝”是也。而“污膝”又与“污媳”同音,所以,就用爬灰来表示公公与儿媳之间乱来。

  除了从读音上为这“爬灰”找来源外,还有人讲这词跟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关———清朝王有光就在他《吴下谚联》一书中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年夏天,王安石儿媳躺在回廊处碧纱帐里乘凉,儿媳长得三围突出,状若琵琶。王安石见了,难免心动,就在回廊旁一张满是灰尘的桌上写了“碧纱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时理有差”的诗句以为挑逗,写好后退回厢房观察儿媳反应。儿媳看了这两句诗后,在后面续了这样两句“愿借公公弹一曲,肥水不落外人家”。王安石见了,大喜,准备进一步行动,这时,他儿子回来了。为了掩盖,王安石忙用手抹去桌上诗句。儿子见了,好奇,问老爸在干什么。老爸回答:“桌上满是灰尘,我这不在扒灰么。”这个故事并不可靠———真实的王安石品性甚高,不会做这等偷鸡摸狗的事,十有八九是保守派编派来诬蔑改革家的。不过,这故事倒也还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扒灰”一词的来源,所以,聊备于此。
古时,有一媳与翁有私交,十二月天时、媳早起于灶膛前的灰上写着:“翁,请晚上来,我未拴门也!”翁起来烧火,眼花不能见。适时,有一外客来访,也就坐于灶膛前,媳急之,呼曰:“家翁,家翁,把灰扒一下!”翁不解其意,外客也不知其意,往灰上视之,始知其中奥妙也!
外客传于乡里,“扒灰”即为翁媳丑行之代名词也!

“爬灰”这个在民间广为使用的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一书中。《红楼梦》第七回,贾府的焦大乘醉大骂贾家那些纨绔子弟:“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曹雪芹巧用俗语把焦大刻画的栩栩如生。在《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接着,贾宝玉还问王熙凤。爬灰是什么意思,被王熙凤骂了一通。

清代上海人王有光的《北荘素史集》里这样解释。在其“扒灰”条目下说:“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王有光还说:“王荆公子王雱,早逝,其妻另筑小楼以居,荆公时往窥焉。媳错会公意,题诗于壁,有<风流不落别人家>句。公见之,以指爪爬去壁粉。外间爬灰之语,盖仿于是。”

后来,清人李元复所著《常谈丛录》中补充解释说,爬灰是污媳的隐语。在地上爬行会弄脏膝下,膝媳同音,污膝就成了污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