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老婆周芳: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与破解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51:07

  摘要:调查显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办学投入严重不足;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生源竞争导致发展生态不理想;应试倾向导致培养模式单一化等。政府在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应承担办学主体责任:加快制定《普通高中教育法》,明确政府办学责任;建立普通高中的分类评估标准,促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凝练普通高中内涵与特色;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合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发展困境:思路
  
  随着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瓶颈。为了制定江西省普通高中“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西省普通高中调研组对六个设区市二十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当前普通高中发展的真实状态。把握普通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寻找破解途径。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一、当前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
  
  1.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办学投入严重不足。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中教育的普及被提升日程,近几年正是江西普通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江西省普通高中在校生77.2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0.1%.比2005年高出9.7个百分点。[1 根据江西省普通基础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十二五期间规模将达200到万以上,毛入学率达80%左右。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85%以上。与此对应的普通高中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低于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水平,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达到32%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的7.9%,仅为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的四分之一。_2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债务问题。据江西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江西省普通高中负债累计达到l5亿元,赣州市普通高中学校负债达9.7亿元。近5年全省普通高中预算内投入只占总投入的四分之一。江西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自2003年以来一直没有增加(江西省普通高中学费标准:省重点高中为300--400元/生/学期,设区市为200—270元/生/学期.县城为150一l80元/生/学期,乡镇及农村为100—120元/生/学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有些学校负债累累,连支付利息都存在困难,办学举步维艰。
  经费紧张带来办学条件的制约.多数学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高中学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缺乏,难以有效实施课程教学。语音、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数量不足,器材匮乏。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计算机教室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和场所缺乏。有关开设通用技术的场地和设备条件更难以配备。普遍存在选修课开设设施场地无法保障的困难。调查问卷分析显示,超过一半校长把还清债务和增加教育投入列为当前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最需解决的问题。
  
  2.应试倾向导致培养模式单一化。目前普通高中教育在办学定位上存在单一化的倾向:学生为高考而来,教师为高考而教,学校为高考而办。比拼高考升学率,尤其是重点大学升学率,成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首要任务。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普通高中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助推了普通高中办学的“升学”取向。办学定位上的单一化导致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一是课程设置趋同化。课程内容单一。为了对付高考,许多高中不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排课,少开或不开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必须课或选修课程。课程内容针对高考,学生缺乏选择性。
  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缺乏对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关注,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进度整齐划一,应试倾向严重。三是教学时间压缩化。调查中发现,为了应付高考,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通过周末、节假日补课等途径,把三年应该完成的课程压缩成两年半甚至两年,留下更多时间进行应试训练。单一化的培养方式,导致普通高中学校的同质化现象,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缺乏特色。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不利=f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3.高中新课程实施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全面展开,但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不足是制约课程改革的最大因素。新课程对学校的师资、上课、实验的场所和学校的实验设备等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师资配备、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新课程实施对大量师资的需要。根据江西省2009年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全省高中教职工约55400人,其中专任教师49507万人,按照城市l:11.6、县镇1:14.6、农;}寸1:16的教职工与学生比。全省需配备教职工61340人,缺教职工5940人。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开课,教师数量 足问题更加凸显,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突出。校长认为,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资源匮乏是限制课程改革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时间不允许和教师知识欠缺或能力不足。
  (2)教师缺乏课程实施与整合能力,学生负担加重。调查结果显示,7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教材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比老教材、老课程有很大改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93.4%教师们反映新教材容量大,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说明教师在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际课程实施上存在错位。座谈中发现,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处理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有底。讲浅了,怕学生应付不了高考,讲深了,又怕增加学生负担,且学时不够。此外。学校对如何开设选修课,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思路不清晰。问卷分析显示,将近三分之一的校长认为.学校教师不具备课程整合与开发的相关能力(见图3)。在完成课程规定任务以外又加进高考可能需要的知识在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新的课程精神与教师传统的课程实施矛盾导致学生负担的加重。
  (3)新课程管理体制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很大偏差,走班制流于形式。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强调实施选课制度和学分制管理。“选课制”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的基础.“学分制”和“走班制”是“选课制”的必然要求.没有“学分制”和“走班制”,“选课制”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学分制”、“走班制”与“选修制”的实施困难重重,选课制在大部分学校流于形式。班额过大,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学校资源有限,升学压力大等是影响选课走班制的主要因素。
  
  4.生源竞争导致学校发展生态的恶化。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农村家长和孩子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城就读高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重点中学挤不下,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生源紧张”的现象非常普遍。城乡高中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区高中和重点高中“择校热”持续高涨,而非重点高中和农村高中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办学效益日益下降。
  普通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只保障学校教师工资,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教师的福利津贴、临时性开支等均由学校自身负责。办学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学费和择校费,生源就自然成为校际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形成了“一般高中保生源,重点高中争生源”的现象。生源大战的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校际差距、资源失衡。长期以来实施的重点中学制度人为扩大了校际差距。调查表明,63%的校长把实行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和维护高中招生秩序作为优化未来高中教育发展环境的首要建议。
  
  二、破解难题,推进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路
  
  1.加快制定《普通高中教育法》,明确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当前随着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大、入学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普通高中在办学定位、投入机制、发展思路等方面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普通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成为政府冷落的“夹心层”。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一部专门的《普通高中教育法》予以制度上的保障。在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中.从学段来看,已经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当前也正积极筹备,有望在近期出台.唯独在高中阶段教育还尚未纳入立法的进程。国家要通过立法,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在国民基础教育中的功能性质和法律地位.确保普通高中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明确政府对普通高中教育应承担的主要责任,确立政府和家庭、社会在教育经费中的合理承担比例:理顺管理体制.赋予普通高中应有的办学自主权;明确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办学标准,建立动态科学的评估标准: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建立普通高中分类评估标准,促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连接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一个独立枢纽.它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开始准备如何选择自己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时期。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选择与方向。
  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关键是要改革政府对普通高中的评估方式,取消当前实施的重点高中评估制度,建立普通高中分类评估制度:一是以培养名牌、重点大学生源的学术型高中;二是以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一本、二本生源的普通高中,三是以培养具有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学生的特色高中;四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三本、高职生源为主的综合性高中。I3]按照普通高中的类型建立各自的评估指标体系,关注普通高中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找到各自办学定位.形成自主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办学模式.彰显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改变普通高中办学“同质化”趋势。
  
  3.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凝练普通高中内涵与特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普通高中内涵与特色的彰显过程。持续深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一是要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障。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出发,重新制定普通高中动态办学标准,加强普通高中实验基地和实践场所建设.加快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二是要加快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现课程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利用未来几年普通高中生源减少的契机,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三是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努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倡导以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优秀教学案例为载体的案例式培训课程,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倡以参与式、情境式、案例式等为主的多元培训模式,避免单纯理论说教,增强培训的过程性体验,提供培训效果。
  
  4.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合理机制。普通高中的发展无法回避高考制度,要抛开高考谈改革与发展是不现实的。几乎被调查的所有的校长和教师们都明确认为,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难以消除.高中课程改革是否能成功,高中教育能否健康发展。高考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制度改革既要做到人才选拔的统一标准.又要考虑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状况和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校际差别,避免搞一刀切,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选择。在“应然”和“实然”之间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真正体现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诉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在考试方式上。我们倡导分类考试,多次机会,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考试的形式体现灵活多样,打破单一的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在录取形式上,采用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等相结合多种录取的方式。
  
  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应遵循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让每个公民平等地享受教育机会,因此,缩减地域与校际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解决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第一,推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包括取消重点高中制度。尽快制定普通高中办学动态标准,推动普通高中特别是薄弱高中的标准化建设。第二.政府应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薄弱地区高中倾斜。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一些学校的基本设施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相比显得捉襟见肘.而在这种状况下。
  把有限的经费过多地投入到优质学校中是不值得的。政府的资源配置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第三,应鼓励各校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各自学校的特色。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只意味着学校平等地享受同等的资源与机会,在更深层次上意味着各自拥有自我发展特色和内涵,满足高中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才是均衡发展的真正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