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厅推广方案:王翚山水画清晰大图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4:47:57
 王翚山水画清晰大图2010-02-10 18:53

王翚(1632-1717年)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家。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石谷子、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等。活跃于康熙年间,世人将之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四王”。

王翚出生于绘画世家,其祖父王伯臣是花鸟画家,父亲王云客善画山水,而王翚就是在这种浓郁的艺术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清顺治八年(1651年)太仓名家王 鉴至王翚家乡虞山游览,王翚得知这一消息后,托人将自己所绘的一幅扇面向王鉴呈教,王鉴阅后,大为赞赏,此后便将王翚视为己徒,“命学古法数月,乃亲指授 古人名迹稿本,遂大进”,后又将王翚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则“挈之游江南,尽得亲抚收藏家秘本”,“追随”二王学习,尽摹宋元名家真迹的经历,使得王翚的 绘画功力日渐深厚。然王翚虽同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但在艺术风格和绘画理论上更多的接受了王鉴的影响,而跟随王时敏的游历,给予王翚更多的是对江南真实 山水的感悟,王翚在自然山水的陶冶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但王翚在其绘画创作中并不单纯的局限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而是秉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 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宗旨,延续、发展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创造出了“集大成”的艺术面貌,既法度严谨,又不为成法所囿,融合诸家技法而 能彰显个性,逐渐在画坛独树一帜,遂创“虞山”一派。

王翚的绘画生涯,大致可以分作四个阶段:

1.四十岁之前为其早期。王翚认真研习了山水画技法并大量研摹宋元诸家风格,逐渐探索出符合自己个性的笔墨形式,作品多秀润雅逸。

2.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为中期。此一时期他在广泛临摹古代名迹的基础上,技法逐步成熟,形成了沉厚凝重的个人风格,并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精湛的绘画技 法,博得世人赞赏。对于宋元名迹的研摹,构成了王翚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础,而这种在研摹中重开新意也是他最为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挚友恽寿平在《南田 论画》中曾对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有详细记载,深刻道出王翚三临前后的变化,第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而未得游行自在”;第二临:“有弹丸 脱手之势”;第三临:“与古人精神相恰,……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王翚历经了十多年的艰辛磨 砺,终得“与古人精神相恰”,亦即所谓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实际上那第三临所得的已是王翚咀嚼古人山水传统之精髓而升华出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培养和 锤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个性,这也是自明末董其昌以来山水画思想的完美实践。

3.六十岁至七十岁之间为王翚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王翚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实践,无论是其绘画技法还是声望地位,均达到了其一生的顶峰。康熙三 十年(1691年)经宋骏业⑤的推荐,王翚被康熙帝征召入宫主持《南巡图》的绘制。《南巡图》是康熙时期宫廷绘画创作的集大成者,王翚与服务于宫廷的画家 一起,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幅巨制,王翚在其中主要担任山川、林木等自然景观的创作。是图囊括了康熙从北京至绍兴再折返北京的南巡历程,描绘了沿途社会生活以 及山峦、丛林、河流等景色,场面宏大、内容繁复而秩序井然。此等长卷巨制不但对研究清初社会历史甚为重要,且可从中一窥王翚驾驭宏大场景的高超技巧以及深 厚的写实功力。王翚凭在此图中的杰出表现获赐“山水清晖” 四字,更是名噪朝野,煊赫一时。恽寿平曾云:“石谷山人笔墨价重一时,海内趋之,如水之赴壑,凡好事者悬金币购勿得。”⑥王翚其时声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4.七十岁之后是王翚绘画创作的晚期,此时王翚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笔墨变化随心而动,风格苍老劲辣,所谓的临、摹已经重开生面。上海博物馆所藏王翚 《仿古山水册》十二帧,其上有褚得彝跋,所言:“布局设色能得诸家之神髓,而本家笔法具在,仍不为临古所掩盖,其笔底融合唐宋名家法规,无不吻合”,道出 王骧在其晚年时所达到的于“师法古人”中独辟生面,“从心所欲不愈矩”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