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房地产广告短语:看易中天“品”鲁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1:24:21
看易中天“品”鲁迅
   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晚上在家看到了中央台的预告:21:30,四套将邀请易中天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一起作嘉宾,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鲁迅,自小学到大学语文,先生的文章始终贯穿着,也是我记忆最深的文章,尤其是先生的杂文,笑骂皆文章。外冷内热的文字,我至今有时都能信手拈来,活学活用到活灵活现。看到别墅咱也总想买,女儿天真地问:“你哪来怎么多钱啊?”我篡改:“先生说了,钱么,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会有的啊…”;面对0.25%的人掌控着75%的社会财富的今天的中国,有时不得不穷大方的我,也只能借“圆规嫂”的话自我慰藉:“越是有钱便越是狗BI,越是狗BI便越是有钱!”;每每同学聚会,一些儿时学伴,有的也当了像模像样的官了,见面也只能像润土一样怯怯喊老爷。但连先生听到这声“老爷”,心里都很不是滋味,难道你美孜孜地应承了下来,觉悟就一定比先生还高?阿Q的精神胜利法显然是占了上风,啊哈!此乃鲁迅思想千古,阿Q精神后继有人。“一面轰轰烈烈祭奠孔子一面扎扎实实虐待教师,一面高举鲁迅大旗,另一面却整天做着鲁迅所批判的事情。”以至于“吴妈,我要和你睡觉!”这种愚昧低级的调侃在一些高雅之人出入高雅场合也能随口蹦出……

   收回思绪,督促女儿快点完成作业,破例让她与我一起看央视四套的节目,好让她对鲁迅先生有个全面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小女虽不情愿,但也不敢抗旨。21:30准时坐到了电视面前。但我却不明白,全中国专门研究鲁迅,吃鲁迅饭的专家,据说仍有两万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作嘉宾,未可厚非,易中天怎么也来凑热闹?莫非央视也搞名人效应以提高收视率?

   果不出所料,馆长对先生的介绍还比较专业,但表情呆板,神情木纳,显然因太专业而得不到现今媒体的宠幸;而易教授对鲁迅则是尊称先生,泛泛而谈,举手投足,顾目留盼。只是一旁的朗诵,还较专业。犬女一下没了兴致,回房温她的书了。半小时的节目,连我都感失望!

    因《百家讲坛》中《品三国》而一炮走红的易中天,我也看过。讲座无疑是有趣的,给人的感觉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授有很大不同,对学术成果“趣味化”后,在电视中讲历史人物,在书中评历史典故是如此的标新立异,他说诸葛亮唱的是卡拉OK,曹操其实很可爱,关羽应该当爱神……诸如此类,使平面大众很快接受了这位年届花甲的厦门大学教授。而且一下“红遍大江南北,拥有众多粉丝”,也难怪半天签坏8支笔,两天卖掉万本书。《品三国》让易中天赚了262.5万元。  

    易中天现象,正如现在人喜欢通俗和流行歌曲一样,对美声和民族唱法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接受。易中天现象应该说是迎合了今天浮躁的国人。他们不爱读书的,不愿把时间化在学问的研究上和问题的思考上,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年后,连鲁迅的思想也死了七十多年,再也出不了鲁迅,而只能出个易中天之类的人物了,充其量最多也只能出个余秋雨式的文人了的原由了。这是中国很不幸的事。忽然觉得有趣,从余秋雨到易中天,随着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渐显强势,知识分子精神与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上,从“媚雅”逐渐走向了“媚俗”,即张扬草根需求、顺从大众品位的过程,是不是因为正赶上这么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书人更少了,人们都习惯去看电视、上网了。因此我们只有在“超级女声”中得到娱乐,在网络恶搞中得到发泄,在《汉武大帝》等影视剧中陶醉于民族的伟大,谁也顾不得鲁迅的思想了。如果看到中国人不爱读书的基础,这些半学术、半大众通俗读物的书籍畅销,也是应当的,甚至,它的销售数字还远远不够。只是在今天,大众更愿意把消费花在高档香烟上而不愿花在一本书上的风气下,策划人解如光才对《百家讲坛》的定位由原来的“过专、过雅”而吸引不了观众,转而重新将观众群定位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因此,易中天这样的学术明星才脱颖而出。

    易教授近来频频在媒体亮相,又做起了“感动中国”、“魅力城市”评选的评委……。其实我要说,我也在高校里工作。在高校里,教授博导大部分都有甚至超过你的水准,特别是对我们这些难得有机会去听课的人。只不过你有了这样的机会而已。但你什么都客串,有时不免牵强附会了甚至难免捉襟见肘了,因为毕竟你的研究领域是有限的,你不是万宝全书。而你自己的解释却是:“我呢就串来串去这个专业碰一下,那个专业碰一下,流寇嘛!”易老师,三国有正史,也有野史,你可以正品,也可以戏品,更可以乱品。只是鲁迅先生这民族的脊梁,晚辈以为只能正评的。而况,你也应该懂得学无专攻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得罪了!

   可真正的悲哀,是今天的鲁迅,已经成了被易中天们时时说起的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