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创意图形设计:oliverjiang 如何提高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06:06

周六,白天睡到11点,晚上在MSN上被网友抓住聊天,呵呵

最近,M/K-M/S家,不少新朋友加入,不断有人问一些基础的问题,或者说如何取得快速提高等等,每次被问,都觉得好像没法回答,例如:老姜,你说如何提高我的构图技巧啊……我如何能拍出国家地理那样的片子啊……你说我跟那谁一起参加的SONY的活动人家怎么拍的那么好我怎么拍的那么不好啊……你觉得一个好片子有什么是必备要素么……

这些问题怎么回答呢?我本来想一一给出答案,后来发现根本不行,摄影这个事情,如果是几个法门就搞定了,那不是有照相机的都是大师了……但是我也知道,这可能是最困扰“新入门”的朋友的问题,不论什么原因买了单反,他们最需要的是找到如何才能进步的方法,而不是整天被“大侠们”指着他的片子取笑……

于是,在周六晚上,又一次被问类似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狗胆包天的,用所谓的“经验整理”的方式,将这些年在“玩摄影”的时候积累的一些“快捷方式”,整理了一下,在MSN的“M群-Alpha Club”上回给了那几个朋友……本着别叫我再写一遍的原则,哈哈哈,也斗胆贴到藏龙卧虎的无忌来,有愿意看的,不妨交流,觉得没意义或者是玩笑的,也请一笑置之,呵呵,玩么

M/K-M/S家的新老资深们,希望我们能就这个主题多加交流,我在工作忙了一段没上无忌之后,最近连续N天看无忌,每天没停留超过20分钟!自己窃以为除了漫天的YY、口水、“攻击别门别派”和“反击保家卫国”之外,好像大家也没在干什么,甚至现在正常的提问回答的体系都没有了……我扔个转头,大家弄点玉出来吧,呵呵,估计会比“猜猜猜”好玩,再说,对于拍摄经验的交流,也不耽误你那边接着玩猜猜猜去啊,是吧,哈哈哈

言归正传,各位见笑:
==============================================================================


(这次的MSN聊天是因为一个朋友问“如何提高构图”引起的,因而从这里开始)


构图不是一个能靠 法门、快速学习等等方式,进行提高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在我们学摄影的时候(当时是用胶片的,不想现在用数码,比较严肃,呵呵,现在用数码基本上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表现……SORRY),老师是这么说的:“摄影的学习过程,就是从构图, 到光的控制, 到以这两个为基础进行对主题的表现,这三个阶段,是循环往复的进步过程……”也就是说,先学构图,再到光的控制,再到对主题的表现……然后重新审视自己的构图并且重新形成自己的构图风格,从新审视自己的光的控制并从新学习控制光,从新形成自己对于主题的表现风格 ………… 然后!!!从新 审视自己的构图……如此循环往复……其中,每一个循环的开始,是最难的部分

如果你自己已经发现自己走了两个循环,基本上你已经是一个“成就者”了,如果你走了三个循环,你基本上已经“成家”了,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很难改变了!很多人例如我,在第一个循环就已经定型了,基本上要靠技术的精进和对“艺术”、
“生活”、“社会阅历”的理解的加深,才能进步了……所以很抱歉,这辈子我也就是发烧友水平了,拿摄影也就当个爱好了……

所以,第一我想说的是,构图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循环的开始……

我看了很多人,有非常多的例子,02-03年就混无忌了,在我看来,基本上还在第一个循环的第一步,也就是说,基础构图还需要好好学习和练习,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就不说了,很伤人,呵呵…………有很多是基础的美术素质、眼睛的问题,这个是无解的,跟我一样,就拿摄影当个“玩”就算了,基本上即使努力,也没什么机会了

还有一些人,则让我惊诧异常:例如你们可以查 “一休在休息”,他是我看着拿起单反的,1周攻破相机基础操作,2周攻破构图,马上就开始出一些非常牛逼的 带有明确的光线处理的片子了,表现什么不敢说,但在我看来,已经很天才!有很多人不会严格遵循这个循环的,并且,数码化的过程其实加快了这个循环(加快了每个人的进步过程),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数码是灾难,因为他永远停留在拍了,按一下play看到自己拍到了于是很高兴……

所以,第二我想说的是, 构图 、光线的敏感度、主题的表现能力, 这是因人而异的! 实话说,我觉得有很大的先天和美术基础素质、社会经验、对人和事情看法的敏感度等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退休的老先生拿起相机马上就有表现力的原因,因为他们有60年的生活积淀了……BTW我正在拿相机毒我爸和我老丈人……

那么,是不是也能总结一些方法,虽然不是“快捷方式”,但也能帮助进步呢,我狗胆包天给几个建议吧,其实也不是我总结的,跟一帮老朋友聊来聊去加上当时老师教课时候给的一些建议和要求,混合提炼一下而已

我觉得,有五个“动作”,可以帮助你在摄影上,有比较好的、能预期结果的进步!尤其是针对“初级水平”向“中高级水平”的提高上,在谈这五步之前,为了建立一个语言平台让大家不要鸡同鸭讲,我想我还是先说四个先决条件,认同这四个条件,咱们就聊聊,不认同这四个条件的不必看了,徒增烦恼而已……

先决条件A:你清楚你拿的是什么相机,这个相机的操作方式你很清楚,你已经能用的比较熟练……
先决条件B:你想学摄影,而不是“我有相机,我相机比你的牛逼我镜头比你的贵”就很满足啦……
先决条件C:您认同,不论是胶片还是数码,都是摄影,其中很多基础理论是相同或者相通的,数码改变的是“行为”和“介质”,其实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摄影本身
先决条件C:您不是所谓的“LOMO派”,我并不是不认同LOMO,相反我很认同,但我更觉得LOMO的行为艺术倾向多些……总之拿单反当LOMO的朋友,我很尊敬你们,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有机会我也可能尝试……并且提醒,单反并不适合LOMO

==============================================================================

废话少说了,进入正题:五个动作,提高你的摄影表现力(我刻意没有用提高构图、曝光,因为那是提高表现力的支持点而已)

第一,多拍
多少算多呢,当年用胶片的时候,我们给自己规定的是,每年至少200卷,也就是7000张以上,现在数码了,我觉得,每年至少也保持1万张的拍摄量,你才能保持状态,保持你的手是热的,保持你的眼睛是在看的,保持你是在持续进步或者是持续熟悉的……

多拍不是乱拍,不是说要你见什么拍什么,也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每天30张……只是要求你每年要若干次的,有目的,拿起你的机器
多拍也不是要你多买镜头,覆盖全焦段,用好你自己手里的镜头就好了……
多拍更不是要你流水账,玩流水账的还是LOMO或者是DC的方式……

对你来说,怎么多拍才是合适的多拍,可能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不管怎么说,每年单反都在降价,即使每年只降价1000块,你每年1万张也就只能折合成本是 1毛一张而已,对于很多人来讲,这还是很贵的……所以既然已经投资买了设备,多拍总不是坏事

------------------------------------------------------------------------------

第二,多看书
摄影书里最重要的一本,就是“安塞尔.亚当斯论摄影”(或者是安塞尔.亚当斯自传),这个书最重要只要看两点:分区曝光原理,以及“冥想”!相对来说,冥想更重要,其实,所谓冥想,就是说,你应该有意识的,设想,你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而不是纯在记录!例如,有些时候你只是在拍摄自己的孩子或者老婆,那么其实你也应该想,你要表现孩子的什么?天真?稚气?小大人的可爱?娇滴滴?还是什么,那么应该是什么构图、光线以及孩子的状态是什么,这张片子拍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看到这张片子的人会不会按照我的想法说“哦,这个宝宝好稚气啊!……”或者说“真是个小大人……”等等,学会冥想法则,基本是学会摄影的初期,最重要的进步,这关是必须攻破的一关

看完书你可能会说,冥想法对于亚当斯那个时代是总要的因为都是黑白胶片啊,他不能看到他拍摄的东西实际是什么样子啊只能等到从暗房出来啊,那我们现在都数码了冥想法还重要么? 我想回答:依然非常重要,举例:如下图,那它举例是因为这是我老婆最喜欢的一张她为“主角”的抓拍


这张照片06年8月首都博物馆抓拍(我老婆),当时我在拍摄别的我感兴趣的展品,她走到了这里,我抓了这张……
ISO100,光圈4.5、1/10秒,-0.3EV,焦距50(定焦50/1.4拍摄),RAW文件拍摄

这里面,每个参数都是有原因的:
ISO100是因为当时A100的高ISO还是不足以给我信心使用
光圈4.5是因为我不能用1.4,用了1.4基本上我老婆会变成“有阴影的月亮”,我也不能用2.8,用2.8的话是谁老婆根本就看不出来了,景深都太小……4.5是当时我靠经验设定的一个值
1/10秒是在有防抖的情况下,我能够肯定我不会“抖”出问题来的最低保障,也是为了保障1/10秒,我没有把光圈再缩小一档
-0.3EV是因为我发现佛爷脑门太亮……我不想他在照片上变成“灯”

整个设定过程,基本在我从我的位置走向她的对面之中的两秒内结束,然后连续按了两张……如果你没有学会冥想法,马上想象出这张片子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是没有景深概念和经验,基本可以肯定,你在当时的光线条件下会以最大光圈拍摄的,于是,这张我老婆最喜欢的片子,就不会存在了……

我也知道,无忌也曾经有什么所谓“高人”以布列松“决定性瞬间”为理论驳斥“冥想”,我想说的是,如果不从“冥想”或者说“预见结果”的方式入手的话,基本上,你永远也不可能掌握“决定性瞬间”,这两者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

至于分区曝光,也只要知道基础理论即可,这样能让你学会处理复杂光源的情况以及学会在亮部和暗部中做选择,压缩分区的部分和在暗房中如何进行后期处理的部分,一般爱好者现在基本用不上了……

另外一本最重要的书,是《纽摄》,只看上册即可,基本要求背下来,哈哈哈,没那么严肃啦,其实这本书在学摄影初期,对于技术功底是最好的帮助,要常翻常看,一些大家经常问的什么“这种情况我到底应该是+EV还是-EV”以及“我该用点侧还是全区测光”等等初级问题,这本书都有明确的理论解读,完全看懂纽摄,基本上你的“基本功锻炼”也就至少完成了一半


-----------------------------------------------------------------------------

第三:给自己设定一些主题作业

所谓作业主题,即给自己安排一些作业,进行一些小专题的拍摄,原因是:其实我们大多数日常拍摄都是无主题或者说是无“表现”的,小品居多,或者说是随机拍摄居多,而进行一些 专题练习,则可训练自己的“表现力”,举例:我以前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年必须拍摄一次故宫,称为“固定场景写生练习”,时间你随便,但是,你必须处理出来不同的效果和主题表现,例如:雨中、雪中、故宫的游人、谁在维护故宫、门廊等等等等,每个城市其实都有这种适合 作为“固定场景写生练习”的地方,我相信都有, 命题不必很大,这样,最多三次,你会发现你没的可拍了,于是你就必须找到新的 表现方法…… 我自己,故宫拍了6次, 首都博物馆拍了4次……这种 给自己安排的主题作业,也可以不是那么严肃的,例如: 我家邻居们、 我的宝宝在200X年的成长,我家门前的路……等等等等,根据你的兴趣来即可,关键是,教会自己如何组织片子和拍摄内容,在既定的场景里,表达一个“主题”!

起先,你可能会在一次拍摄中,挑选出来40张片子,来组成一次的作业专题,缺了哪张都觉得不完整……后来你会发现,其实20张作为一个专题已经足够了,你要表现的 东西绝对不会需要40张片子……再后来,你会发现,想说明一件事情或者跟看照片的人沟通一个“主观意识”,10张足够了! …………直到你发现,其实,一张就足够表现这个主题了,那么,基本上你已经 “成大家”了,也就是说,你已经捕捉到决定性瞬间了,哈哈哈哈……当然,这种主题因为其本身设定的命题大小,会有表现上的差别,越大的主题越难,因此,设定一些相对小的主题在初期会是有帮助的

不论你是否最终成功的训练了自己的“主题表现能力”,即使没有成功你始终停留在20张以上的水平,那么,针对统一场景下不同表现、不同视角的思路,也会教给你在实际拍摄中“换个角度则换个天地”的思路,这始终是有益的!

------------------------------------------------------------------------------

第四: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就是:给自己做总结

你每年 1万张,其中还包括一些“小专题”,那么你需要定期的总结,总结的方法如下:

A,选出你认为你拍的很好的片子,或者说,我现在让你删了这1万张,哪些是你舍不得删的,不管为什么,当然,删了老婆的照片她会不给你吃饭这样的片子你另外存就好了,剩下的片子,建议你好好看看,给每张片子一个理由,为什么你舍不得,并且,想想当时你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这个片子,当时有没有冥想,而那个冥想是什么……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

B,这个动作基本上三个月或者半年应该做一次,然后过一段时间,再从中挑选,看看哪些其实是没必要留下的删了完了……别忘了,你对有些主题是定期重新拍的,所以别怕……总会比上次剩下的少的,呵呵,于是再看看,为什么留下这些片子……循环往复,直到,你确实没办法删了……实话说,我基本上以前的自己给自己做的“主题作业”的片子,全都删完了……

C,这个总结的意义在于,除了你会发现你的进步和进步的原因,并有意识的寻找进步的机会外,你还会发现很多你平时不会注意到的东西,例如:

你会发现,有些焦段,对你来说非常容易出片!举例,对我来说,我最多留下的片子是35-50焦段的,我最不善于处理的是比24更广的广角,而85以上的长焦,我几乎不用……靠,直到我学摄影12年之后我才发现,对我来说,我其实一个35一个50就足够了

你会发现,其实你很少用1.4、1.8、2.4的光圈……或者是你总是习惯性的用最大光圈(实话说,无忌大部分片子不是景深太浅用了太多大光圈,就是根本忽略景深处理让全部画面停留在一个“面”上),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你对曝光的认识了……你会发现你可能不善于处理景深,那么有意识的练习就好了

你会发现,你最多留下的片子是人像,或者是纪实,或者是环境人像,或者是人文……等等,尽管,你可能说“这是我平时没机会出去玩进行我所喜欢的人文和风光拍摄造成的,我其实不想只拍我老婆和孩子……”,但请相信我,这就是你的风格,不要不承认,你买了相机之后,为了拍“这些东西”,花了你最多的时间!并且留下了至今为止你最好的片子!那么这就是你的方向!你现在喜欢人文但是没时间出去拍,相信我,你以后也不会有时间的……那谁曾经说过,拍好身边的比什么都重要,就是这个道理,至少,你老婆和孩子以及你,在你没有办法出去拍风光人文而在家拿他们瞄准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乐趣,就拿这个当方向吧别犹豫了……当然,你也可以在发现这个情况后,召开家庭会议宣布每年出去玩两次以修正你的方向……只要你老婆支持你给你饭吃

你还会发现一个最有趣的事情,你还会问“我该买什么镜头”么? 你还会问“我到底是该买85还是35”么?你还会问“16-105适合我还是18-250适合我”么? 都不会了, 因为,你的照片已经告诉你,你该在哪个方面形成你的主力器材阵容(该向哪个方向投资),以及,你该向哪个拍摄方向发展


------------------------------------------------------------------------------

第五:多看片子

多看照片!多看优秀的画册,看看人家怎么拍的,设想如果是你在那,你会怎么拍, 多看优秀作品,多看其他有通感的艺术门类例如西洋绘画……多积累自己的艺术见解,丰富自己……

以我为例,小弟眼拙,对“新派”的类似“不完整构图”也欣赏,但是偏偏我长了一个近似“古典”或者说“学院派”的眼睛,没办法,我就是不可能向“新锐”风格发展了,哈哈哈,所以,我花时间,3年时间,买了N多书,当闲书慢慢看就好了,看了全部从古典、歌特到洛可可的艺术史,以及大部分名画(当然史看画册)……很遗憾,我现在还只停留在看上,没有能够融汇于拍摄上,天资太低,哈哈哈……凡是喜欢“古典学院派”的,我给你们一个中国我最近看到的“大师”,你们去找中国摄影07年8月号,里面详细介绍了吕楠,其中一组黑白的 《四季》是在藏区拍摄的,太牛逼了!!!

如果是时尚派的,那么多看的应该是国外的时尚杂志,注意啊,国外的,国内的可能也就“VOGUE”了,以前国内的时尚cosmo的片子也不错,最近好像一般化了……这方面,主要还是要看国际的时尚大片,别看国内摄影师的了,半吊子比较多…………如果是人文风格的,估计美国国家地理和法国一些摄影师例如布列松等的,就不能不看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风格之一

关于所谓流派的问题,只是小弟的一点浅见,希望大家多给出一些好的片子、好的书的推荐,以帮助我们大家都丰富视野

总之,挑选自己喜欢的片子,多看,在自己家做一个由这些照片组成的照片墙(或者画报上撕下来的你喜欢的广告大片墙),定期更换,培养自己的眼睛,学语言不是最好的就是有语言环境么,我们也给自己的眼睛创造一个环境……并且你可以把你自己的片子也贴上去试试看看,呵呵,你会更好的学习风格、构图和光线……

------------------------------------------------------------------------------

以上即根据当时的MSN记录整理的东西,大家多讨论多交流吧,或者提出你们的问题,我们共同寻找答案

祝,M/K-M/S家的各位兄弟,多出好片,宏图大展
==============================================================================
==============================================================================

本帖的一些后续讨论:

==============================================================================
==============================================================================


……要想讲“构图”,则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如果你对构图没有概念,当然是可以给出一些所谓从0开始的建议的,例如什么是视觉的归宿法则和什么是视线点的引导,什么是三角构图法什么是十字构图,为什么黄金分割是重要的,为什么景深必须跟构图一起考虑……等等,但,我还是想说:

1,对于有概念的人,即使你不讲,他也是这么在拍,即使你讲了,对他来说你就是在做书童帮他总结一下而已……所以还是个天资的问题,眼睛的问题……并且,这些东西的实战意义是很小的,想知道这些基础理论,随便买任何一本摄影基础理论书里都有

2,对于没有概念的人,你即使说了,他也记住了,但是跟他能这么拍,还是差很多很多,这个是必须通过他自己的总结而得到的进步,除非,你象美术学校的老师那样,讲完了,你带着他画(拍摄),才能有所改善

所以,所谓“一般基本的美术原理应该了解”是一个阶段,“融会贯通”则是境界问题,对每个人,不同的表现目的,会造成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可一概而论,这也是我不太愿意拿“构图”出来讲的原因,构图是服务于表达的,单讲构图,不如不讲……

我正在想,可能,最近一些我们所熟识的无忌资深们在进行的所谓“针对每张图片进行拍砖、评图”的方法,是最好的结合实战促进进步的方法之一……但我想说的就是,就图评图没有意义,必须由上图者先说明,你想表现的是什么

------------------------------------------------------------------------------

……术是没有固定的术的,有固定的术,就都是大师了……道其实基本上也没有固定的道,或者说,每个人对道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方法……

所以……真的没有什么速成方法了,如果换个角度看,我都已经觉得我给的这些所谓的“道”够“速成”的了,按照这些方法,2-3年可以完成自己第一甚至第二个循环,并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还不够速成么……呵呵

当然,我说的那些“小经验总结”,离所谓的“道”差远了……

------------------------------------------------------------------------------

……你适应了一个视角之后,才会有本质的“主观预设(冥想)”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你如果善使50,你会有一种“冥想”结果,而如果你是善使28,你会是另外一种“冥想”结果,当然如果你脑袋里是一个17,那差别更大……而如果你是没有视角感的只是茫茫然在用着一个变焦(其实很多人并不是茫茫然的……只是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不是茫茫然的)自己也不知道用什么视角表现好,那么其实你只有多拍了,拍完了再回去给自己总结……

其实每个人都有焦段倾向性的,一般来说,新手容易追求极端,不是没来由的什么都超广角就是构图超级紧已经交代不清楚环境了……【编者按:注意啊,这里说的是新手而不是已经确定自己善使广角(例如子非鱼)或者是善使长焦(例如枕梦楼主)】,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意识的“归宿”自己的方向……

定焦确实更容易训练自己的眼睛,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实我是建议越早用定焦越好的……

所以,定焦和变焦不是所谓“前后走动装东西”还是“站在那里装东西”的区别,而是,“你自己形成了什么样的预想”,还是“你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哈哈哈,当然,有意识用变焦的人不算,这只是对“初烧”而言的……

------------------------------------------------------------------------------

关于书和画册的一些推荐:
这个其实有很多很多选择,主要在你买画册的时候,注意几点就可以了:
1,看出版社,重点关注“美术出版社”,和一些人文类图书的大社,例如,吉林美术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三联等等
2,看版权,实话实说,引进版权的的图书不论从图文质量还是编辑模式,目前都好于国内……尤其是当你看到DK等等老牌帝国主义出版社的引进版权的时候,基本属于不可错过的……这个真的是没办法的事,当然,如果英文好的可以直接买外版
3,看印刷质量和开本,基本同样内容的画册,开本越大(细节多)印刷质量越好就越值得选择……我看一些精选画册,都是一只手带白手套的,跟看胶片是一个待遇,呵呵
推荐几本书,主要是给初学者的,因为稍微有点基础的就可以自己选择了,所以只给几个初学者的推荐,大家要是有什么好的推荐不妨一起写出来……

首先是美术史:

首先介绍一本通俗读物,《欧洲绘画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基本就是从中世纪歌特讲到后印象派以及现代派,讲的比较通俗,英国人写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还算能看吧,至少是铜版纸+原版图库的……这本可以作为开始
然后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世界美术全集》系列,这套书是属于一直被追捧的,要是找不到就直接去社里买,在人大附中门口,海淀黄庄的路口(西南角,西北角就是海淀影剧院),这套书看起来会比较生涩,实话说有些名词不是非常准确,但是它是目前我看到按照“断代”来写的美术史中,几乎是最好一本了(艺术类大学的西方美术史教材不算啊,呵呵,不过实话说那本教材还是不要看了,已经用了N年了,很多定义和观点还是80年代初期的理论,基本上属于误人子弟了)……这套书基本上买4本就可以了,就是《中世纪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17世纪美术》、《从洛可可到浪漫主义》这四本,即可,书没在手边,书名可能有些许差池大家包含
然后是了解一些画,通俗的是《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画》,这个系列其实有很多,都是“你不可不知的XXXX”,旅游出版社的,作为入门读物还凑合,但是印刷一般,不是铜板的,文字介绍也一般……当闲书看吧
然后吉林美术出版社有一套以各个人名(画家)命名的书,好像是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我买了 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等几本,还不错……吉林美术出版社有一个社里的人在淘宝开店的,可以说oliverjiang推荐的管她要折扣,哈哈哈……河北教育出版社也有一套世界名画家全集,可以尝试……我只买了这套里的《乔托》
吉美有一个大部头的书,叫做《温蒂嬷嬷讲述--1000世界名画》.温蒂嬷嬷是一个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而,这套书是大开本的,DK版权引进的!强烈推荐,虽然很贵!!这本书不适合作为入门读物,因为是用画家的名字作为查询排序的!唉,典型的DK百科全书的编辑方式
画册还有很多适合初学者的,不一一列举了……当然,最好还是出国去看……我两次去欧洲旅游,目前除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之外,在意大利和法国的老牌艺术馆和画廊都看了,现场看,确实不同凡响,跟书上完全不一样…………推荐两本博物馆的书,一本是弗洛伦撒的乌斐奇美术馆的书“乌斐奇”,这本书有中文的好像是文物出版社的,还有一本是LOUVER的名画本,这本卢浮宫的书经常改版,现在的一本是“卢浮宫七个世纪的的绘画”,实话说没有其上一个版本“卢浮宫绘画指南”好,这个有中文的但是不是中国出版社发行的,可以有朋友去欧洲旅游的时候托人带,很沉哦!呵呵
国内,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专著很少,巴洛克的专著很少,这点真的是很遗憾……
喜欢建筑的朋友,先看《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和《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很经典!都是三联的,编写者都是赫赫有名尤其是中国部分,呵呵,你看了就知道是谁了……其他的就不多推荐了,我本人对建筑也不是很熟悉,欧洲的只是最喜欢巴洛克而已……看完这两本算入门吧……建筑的画册很麻烦的,还是大家自己去选吧,能买外版尽量买外版

先这样?
呵呵

------------------------------------------------------------------------------

上两张这次欧洲玩去拍的片子,尽量选构图和表现完全不一样的,大家看看就知道我所说这种无章法可循但确有内在连接的所谓“风格”了,呵呵,希望能了解吧……片子修的很草率时间实在紧张,凑合吧

这张摄于香榭丽舍大道,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顺着马路中间走……



同样也是巴黎,这个可能也符合我们对于浪漫之都的想象……

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有横线贯穿全画面呢?
是不是主要地标要清楚的表达呢?
是不是必须主体在光线中呢?
是不是人像就必须看到眼睛和表情呢?
……
唉,规矩本来就很多,在形成你自己的风格的时候,还是少拿框子框自己吧……当然,基本功还是要掌握的

这张片子是随手抓的,只给了我拍一张的机会,如果有第二章,我会让埃菲尔再向右点,让女孩子的脸再多点让光线再暗点让铁塔裆部那个黑色的大楼再模糊点让构图再紧点让我的视角再高一点让台阶漏的再少点如果我会法语我会跟他们说请把包拿的稍微高一点女孩子身体姿态再投入一点脸朝我侧一点男生站的稍微直一点……

这可能么? 呵呵,你也知道不可能……所以,最重要的是练眼睛,要保持敏感度,这是我在巴黎5天唯一一张显得巴黎有点浪漫风情的一张,我还是决定先不删了



米兰,大教堂,只在米兰做转车的停留……

这张也不符合构图规范,虽然是三角构图但人物位置不是常规位置……你觉得如果我把人物放在常规位置效果会怎么样呢?这张图的噪点还是不小的,但是影响表现了么?我用的ISO200,噪点怎么这么大呢?如果正常曝光会是什么结果呢?呵呵……值得想想



威尼斯……妈的两天全大雨,哭死我了……没光线……

老爷爷收船了,天色已经很暗,海浪很大船上下摇晃的厉害……ISO400,F10,我印象里好像还后帘同步强制闪了老爷爷一下,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信息上看不出用了灯……呵呵,爱谁谁吧……



弗洛伦撒 街头画家,真的是街头哦!!哈哈



罗马,“伟大的圣玛丽娅”教堂,教堂圣坛下的主祭坛正在进行祈祷……



综上:6张图片,光线、构图全部不一样,表现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如果我每个城市挑一张是这6张的话,你觉得有风格么? 如果有,那个风格是什么呢? 这是能通过讲构图说的清楚的么?好像……很难……
献丑了,图片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想说明问题而已,呵呵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出去玩拍片的时候,会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你发现一个什么东西,于是想怎么能最好的把他拍下来,然后就一直按,然后就换角度按,然后换曝光组合按……直到你老婆催你了威胁不等你了或者那东西走了不存在了之类的,这种情况下,你得到了照片A
2,另一种是,你发现,一个什么东西,心里一跳,手上已经动作就位之后么上1、2、3,第三张能不能拍到都另说,然后就不可能再拍了不是人走了就是场景变化了……这时你得到了照片B

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B了,A出来的片糖水居多……

------------------------------------------------------------------------------

子非鱼 说到:

我觉得摄影里也有"术"与"道",构图,用光,曝光,这些都是“术”的范畴,这些不管怎么难学,还是可以学会的,这里的兄弟估计很大比例都是起码本科毕业的,掌握这些问题不大
但我觉得摄影更重要的是“道”,这个道就是老姜说的:“构图 、光线的敏感度、主题的表现能力, 这是因人而异的! 实话说,我觉得有很大的先天和美术基础素质、社会经验、对人和事情看法的敏感度等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退休的老先生拿起相机马上就有表现力的原因,因为他们有60年的生活积淀了……”
这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感悟力,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天生的因素在里面,有的人天生就在这点上要强,这里面也包含了社会经验,对人和事情看法的敏感程度等
我觉得对于一张好照片来说,这是最关键的,假设你周围发生的事物都无法触动你,你无法对周围的事物作出反应 感动,你有再好的器材,再好的技术也是空中楼阁,所以我觉得发现,观察,感受,对于摄影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第一位的,这点在人文片子里体现的尤其明显,但哪怕是商业产品摄影这点也会起到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有时看到一张照片,仅会觉得它好,技术好,画质好,构图好,但仅此而已,感受不到作其他的东西,但有时看到一张照片,虽然有瑕疵,曝光也不怎么样,构图也不算完美,甚至只是DC拍得,但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感受在里面,照片里的某些元素会触动你,这2种照片哪种更有生命力更耐看?显然是后者
以前我特别喜欢拍风光,到处跑,入摄影门也是为了这个,现在觉得风光没有拍人,拍不同的人的生活有意思,以前拍得一些风光现在都被我归类于资料片性质了,几次出门都因为重量原因放弃了带35G,现在想起来,很遗憾
想拍好照片(除非是风光片讲究画质),器材绝对不是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很次要的东西

------------------------------------------------------------------------------

……我始终觉得,摄影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不能将摄影当成单纯的记录……因为摄影师的取舍和表现,实际上决定了“表现整体事物中的哪几个部分”

经常看到国外的片子,拍摄赤色国家的时候,很典型的一个方式就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手里拿一玩具枪,站在某某有代表性意义的地方”……,例如,马克吕布在上海就拍过,那谁就更过分,在西藏某个寺前拍了一个汉族孩子拿着玩具冲锋枪……
这种情况我就觉得很可笑,
你们国家的男孩子不玩玩具枪?还是你们国家的孩子只在家里玩玩具枪?
你摆拍这个有意义么?你想说明什么呢?你了解西藏么?您去了几次西藏?

但是,欧洲和美国的读者不这么看,其实,国家地理的这些摄影师,很大程度上带有其背后所在的“图片社”的视角的倾向性,简简单单一个场景,你可以拍成天真烂漫的童年,你也可以拍成汉藏两族儿童一起嬉戏游乐,你也可以拍成象这样的文化冲突,要是把孩子带到天安门估计你还能拍成中国威胁论呢……

所以,
你拍到什么,其实就是你看到了什么
你拍到什么,其实就是你想表达什么
----------------------------------------------------------------------------

[oliverjiang 编辑于 2008-08-15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