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论坛为什么关闭了:邮票上的端午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39:07

邮票上的端午节
悠游邮网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等等,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避五毒(喝雄黄酒、挂菖蒲驱邪)等。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多次发行过与端午节有关的邮票。2001年6月25日(端午节),国家邮政局发行2001-10《端午节》邮票一套三枚,是第一套也是迄今惟一一套全面反映端午习俗的邮票。第一枚"赛龙舟",以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气息。第二枚"包粽子",图案是五颜六色的粽子,第三枚"避五毒",是被古代人称为"五毒"的五种小动物---蛇、蝎、壁虎、蜈蚣、蜘蛛,色彩鲜艳,生动逼真。
2003年1月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112《2003中国·吉林首届国际冬季龙舟赛》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1枚,明信片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赛龙舟。图案的主图是龙舟和雪花为中心的龙舟赛会徽,片图是千条相互追逐、交替领先的龙舟。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邮政机构也分别发行过多枚与端午节有关的邮票。
最早的端午节邮票应当是中国台湾于1966年6月23日(端午节)发行民俗邮票一套3枚,首枚即为端午节“龙舟竞渡”图案。

台湾于1967年6月12日(端午节/诗人节)发行《中国诗人》邮票也与端午节有关。邮票全套4枚,第一枚便是屈原,另3枚邮票的图案分别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002年02月26日台湾发行的《台湾民俗活动邮票》上辑的第四枚“划龙舟”也与端午节有关。

首套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是香港于1985年6月19日(端午节)发行的《端午节》邮票一套4枚及小全张,以端午节标志性的龙舟竞渡为图,4枚邮票首尾相连,可组成一幅完整的正乘风破浪的龙舟全图。龙头、龙身、龙尾齐全,鼓手用力、桨手使劲,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01年6月25日(端午节),中国香港又与澳大利亚联合发行了《龙舟竞渡》邮票一套2枚及邮票小全张1枚,图案是齐头并进的2条龙舟,这两枚《龙舟竞赛》邮票采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手法,描绘了两条竞渡的龙舟,同时分别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及悉尼歌剧院两座宏伟建筑为邮票的背景,展示了香港和澳大利亚海湾迷人的景色,邮票的主图则均为挥桨奋进的龙舟健儿,邮票画面再现了赛龙舟夺锦的盛况,洋溢着一片喧腾喜庆的节日气氛。

另外,香港于1975年7月31日发行了《香港节日》邮票,其中“端午节”1枚为七巧板拼图龙舟竞渡。

香港于1994年6月8日发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邮票中的“端午节”1枚为中国传统木刻版画端阳竞渡图,以手拿诗卷的屈原像为主图,背景为山川与龙舟。

1987年5月29日(端午节),澳门发行了《端午节》邮票一套2枚,仍是以龙舟为表现题材,分别为“龙舟龙头”与“龙舟竞渡”。这也是澳门首套出现中文铭记的邮票。

中国邮政于2001年的端午节发行的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是第一套也是迄今惟一一套全面反映端午习俗的邮票。全套共3枚,以中国传统木刻版画构图,表现了“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3项端午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活动。(来源:天府早报)



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 资料图片
端午节及邮票
文/山 川(供中国集邮门户网专稿)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又称端阳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在古时是开始的意思,每月有3个“五”日,头一个“五”(初五)即为“端五”,而中国传统干支排序中五月为“午月”,所以“端午”也就专指五月初五。
端午习俗: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他的身体。在秭归,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尤甚,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它地方,而且一个端午节远远不够表达人们的那份思念的情怀,因此要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每年的五月,屈原故里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秭归人要过三次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品味传统文化的底蕴,寄托对屈原的无限情思。两千多年来,秭归人在端午节(即屈原祭日)纪念屈原的习俗经年不断。时至今日仍保留着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办农民诗会等古老习俗,其中一些习俗在端午节题材邮票中也有所展现。
端午文化: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隆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国家列为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的“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域名:2008年10月,端午节网站的主域名“端午节.cn”,被韩国某公司抢先注册。之后,前万网副总裁姚劲波以3万美元买回,解除了“端午节.cn”流失异国的危机。秭归县立即与其联系,并率先提出开发端午节.cn、打造文化网站的计划,最终无偿获赠了该域名。2009年端午佳节,屈原故里秭归县正式开通“端午节.cn”中文官方网站。自此,长达1年的中韩“端午节.cn”网络争夺战画上圆满句号。
端午邮票:“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名录并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屈原家乡人举办的各种旅游活动也为这个珍贵的文化品牌注入了新活力,端午习俗同样登上了国家邮票。
最早带有端午节内涵的邮票,应当是中国台湾于1967年的端午节发行的《中国诗人》邮票,邮票全套4枚。首套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是香港于1985年的端午节发行的《端午节》邮票一套4枚及小全张,以端午节标志性的龙舟竞渡为图,4枚邮票首尾相连,可组成一幅完整的龙舟图。1987年的端午节,澳门发行了《端午节》邮票一套2枚,同样以龙舟为表现题材,分别为“龙舟龙头”与“龙舟竞渡”。这也是澳门首套出现中文铭记的邮票。2001年的端午节,中国香港与澳大利亚联合发行了《龙舟竞渡》邮票一套2枚,图案是齐头并进的2条龙舟,背景分别为中国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和悉尼歌剧院。中国邮政于2001年的端午节发行的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是第一套也是迄今惟一一套全面反映端午习俗的国家邮票。全套共3枚,以中国传统木刻版画构图,表现了“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3项端午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活动。
第1枚:“赛龙舟”。龙舟竞渡是屈原故里端午节的重头戏。“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让常年角黍盘。”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描述秭归当年的端午龙舟竞渡的盛况。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是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比赛,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端阳节时的峡江屈原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三峡水库蓄水后,端午赛龙舟由屈原沱改在与三峡大坝径直相对的秭归县木鱼岛港湾举行。2003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将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集邮门户网专稿|秭归确定为全国唯一的龙舟基地。
第2枚:“包粽子”。邮票主图为用各种吉祥饰物装饰起来的粽子,代表如意的中国结、代表福气的蝙蝠、代表长寿的长命锁,都成了粽子的好伴侣。在秭归,从南北朝一直到今天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祭祀屈原的活动。端午节前,家家户户包粽子、挂艾叶、采菖蒲。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江边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官,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数百学童齐声朗诵屈原的《橘颂》,公祭船载着篆书“屈原大夫魂兮归来”巨大挽幛游江招魂,众多参赛龙舟逶迤在后缓缓划行,一边高唱《招魂曲》,一边向江中投粽子。
第3枚:“避五毒”。邮票画面以传说中能镇邪的虎形葫芦符为中心,脚踩流云,背负宝剑,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五毒俱灭,|中国集邮门户网专稿|为源于道教的传统吉祥符号。 古时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人们居家、随身须放置、佩戴如五彩丝线、菖蒲叶、虎形葫芦符等民间传统驱毒的吉祥物。
2010年端午节,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举办高规格的“中国端午节”,这是“中国端午节”申报“世遗”成功后首次举行的大型纪念活动。内容包括中国端午节开幕式暨公祭屈原大典、全国龙舟邀请赛、系列民俗活动、端午诗会、荆楚文化研讨会、文艺晚会等。届时,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复建工程、占地2万多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仿古复建、两次登上国家邮票的屈原祠将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