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彷徨txt全集下载:社区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57:07

社区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约翰·弗里德曼教授在“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世博主题论坛上的讲演
日期:2010-10-24 作者: 来源:文汇报

约翰·弗里德曼                      
    
    
约翰·弗里德曼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社区与区域规划学院荣誉教授。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规划教育和研究系博士学位。先后在政府规划部门、学术界和私人咨询公司工作,1969-1996年间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与规划研究生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智利天主教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担任教授,同时也是联合国、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机构的规划顾问。
    
一、现在的城市规划总是忽视社区、忽视人
    
    我还是芝加哥大学一名年轻学子时,读了一本关于规划的书,这本书的书名马上吸引了我:《城市即人》。书的作者是丘吉尔,出版于二战末期。那时,我对城市规划一无所知。我问自己,很奇怪,如果没有人,城市只会剩下空洞的外壳。城市当然应该是由人建造的。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但是,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作者用这样一个标题,是为了突出社区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与人们参与改善自身的居住地息息相关。我想这也就是丘吉尔所说的城市即人。
    
    十几年后,这本书得以再版,当时美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拆除,特别是大规模地拆除市中心的贫民区。在该书的新版中,丘吉尔添加了新的前言和结束语。在前言中,丘吉尔写到:“对于我在1945年所说的话,我有了很多全新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坚持最基本的理论,那就是:人类才是城市的核心。只有创造城市的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相反,我担心很多的规划被扭曲了,我也担心民主社会可能成了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社会。”
    
    这就是他写于1962年的一段话。同一年,简·雅各布斯出版了令她名声大噪的一本书,那就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仿佛是丘吉尔把火炬传递到了她的手中。雅各布斯是一位社区活动家。雅各布斯的文字激发起人们的讨论、改变和行动,帮助加拿大社区变得更富有活力和生机,适合每个人居住。
    
    在丘吉尔和雅各布斯之后的半个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将近40亿人口现在都居住在城市中。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大多数新崛起的城市都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
    
    中国现在拥有大概2万名城市规划师,有一些是规划局的官员,有一些则是擅长实体规划的专家。在中国规划师的手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向天空逼近,城市由内向外不断拓展,吞食着大片耕地和村庄。规划者们很难赶上大地上真实发生的一切。由于在建筑学院接受教育的原因,规划师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硬件,也就是建筑和道路。而居民往往不会出现在规划师的图纸中。
    
    一个典型的规划往往忽视社区,而社区恰恰是跳动着的城市心脏。在中国,当然不仅仅在中国,实体规划往往是二维的建设,也就是说,居民并不完全包含在这些规划中。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用一个数据来显示的,比如2010年会有多少人,2020年会增加多少人。但是这些具体的人在哪里?
    
二、优质社区能被生活在其中的人所珍惜
    
    我今天想主要谈谈城市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或者说,我想谈一谈上百万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劳动者的城市权。因为劳动者是所有这些辛苦工作者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我也希望把这个主题和社区的概念结合起来,因为社区才是人们真正生活的地方,也是社会学家有时所称的社会再生产的地方。
    
    在城市中的小小地区,我们学着如何长大成人,成为合格的公民,同时也拥有特定的公民权,所有这些都是在社区发生的。人们居住在社区。有的社区运转正常,其他可能有所欠缺,没有一个社区是尽善尽美的。社区的含义是什么?我希望列举出一些优良品质作为社区的重要要素,以便大家做一个对比。
    
    首先,社区是指城市中一小块有人居住的空间,有人居住,因而生机勃勃。社区也是人们相遇的场所。走在街道上,你向人们打招呼,他们也会认出你来,回应你的问候。也许是挥挥手,也许有人知道你的名字,可能停下来和你聊上一会儿。
    
    城市学家雅各布斯把这样的日常规律称为人行道芭蕾。因为每个工作日都大同小异地重复着这些生活模式,可能到了假日或周日会有所不同。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应该有自己的集聚地,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地方供人们聚集在一起举办仪式或者其他活动。
    
    这个集聚地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园,或者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城市广场。人们可以在晚上集聚在一起,庆祝各种各样的节日。我记得在西班牙的小城图德拉,每到节庆日,比如圣弗明节,人们会聚集到广场跳舞到深夜,送出一束束祝福的鲜花和罗勒草。这样的节日在中国的城市和社区也非常普遍。
    
    我们在中国一些城镇比如深圳可以看到,很多人,不论男女老少,晚上会在古老宗祠边的广场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中国的案例研究中,场所创建的过程包括聚集、中心化以及互相连接。人们居住的时间、空间由此得以非常好地融合起来。我们看到,人际网络非常重要,在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是建立在人们的熟悉、信任和相互帮助上的。其实,居住的场所最重要的就是归属感。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好社区的标准。好的社区,必须为参与其日常生活的人们所珍惜。优质的社区在人们脑海里会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社区被珍惜并不意味着被载入史书,它只是每个城市无形历史中的一部分,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谈及优质社区的时候,我从未提及周边环境的质量,并不是因为这一点不重要,实际上,优质社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邻里关系的质量,这是友邻关系的象征。
    
    迈克·戴维斯的近作《贫民窟星球》非常热销。他希望读者能够体会到他对地球上的城市中近十亿人居住现状的愤慨和震怒。他没有意识到的是,当他将地球上接近1/3的城市人口标为贫民窟居民的时候,却忽视了在不发达国家的居住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生活的艰难困苦变得可以忍受。
    
    我不知道为什么戴维斯在没有提供解决之道的情况下就搁笔了。我想,当一个人碰到无人能解的重大问题时,解决之道就是把它分成一个个小问题来处理对待。《贫民窟星球》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贫民窟是一模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很贫困,也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绝望之中。各地都有自己的历史。接受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必须以社区为单位重新规划我们的城市。这是保持城市社会可持续性的唯一方式。
    
    我想就这一方法谈几点。做任何事之前,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相关的官员、规划者、土地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人不仅仅是规划中的目标,他们还是公民权的所有者。这些权利自然也包括城市权,包括公民有权成为社区改造的潜在合作伙伴。这是地区政府对其公民的重要哲学和道德定位。一切都要从这一步开始。接下来,发现并标记城市社区,并非是以抽象的行政概念来界定它,而要借助活跃的、有组织的单位构成城市的脉络整体。
    
    贫民窟的生活非常艰难,但是其中大多数家庭仍然极力保持体面、正常和积极的生活,其动力正是来源于互相帮助。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重大改变。现在的贫民窟尽管受制于对暴力的恐惧,但社区感却仍然存在。所以,贫民窟的人们还有未来可以期待。
    
    在中国,社区首先是行政概念。但是,也的确存在另外一种更加有机和团结的社区感。这种社区感建立在自我组织的基础之上。我知道,对城市社区加以划分有很多的实际困难,部分体现在人们的身份表述,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新郊区和城市边缘地带,人们的身份很难确定。尽管如此,对有机的社区加以探索还是值得一试的。
    
    我已经给出了优质社区的一些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初步用于对社区进行评估。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一个优质社区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一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二是以一个到多个集会和社交场所为中心;三是有集体意识;四是拥有可以促进社会和人文氛围的硬件环境;五是能被生活在其中的人所珍惜。
    
    只需稍做调整,这些通用标准就可以用于实际操作。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后面真正的工作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确定社区内可以协力改善社区的已有人力、技术和资源;第二,确认需协力改善的硬件环境及其优先顺序,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医疗条件、卫生情况、社区公园设施、体育设施等等。需要做的事不胜枚举,因此,要按照紧急程度列出先后顺序,并且体现出与政府和当地非政府组织携手改善环境的意愿。
    
    社区规划是年复一年、不断延续的过程。如果社区规划得以成功实施,如果规划的实施的确提高了集体的生活水平,我们就可以认为,城市及其社区是在沿着社会可持续性与和谐城市的长期目标向前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