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的装修论坛:做事的与挑刺儿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29:47
做事的与挑刺儿的 (2009-01-30 12:49:26) 标签:挑刺儿 过度换气症 香港脚 艺术感染力 衣食父母 文化 杂谈  分类:扯闲篇儿

总有两拨人,做事的与挑刺儿的,似乎很对立,其实很统一,我曾误以为他们是敌人,现在发现他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彼此的衣食父母。

只要有人在做事,就该有人出来挑刺儿,否则,事情就很难做得接近“周到”。

不过,有种情况,似乎应该避免,那就是,只埋头做事,而从不去挑刺儿,或者,只挑刺儿而不做事情。避免的原因,不是如是就大事不妙了,只是容易陷入某种局限。

做事是实践,挑刺儿是思考。

常常挑刺儿,实践时,或可更细致、缜密,常常做事,思考时,或可少些纸上谈兵。

当然,前提是,无论做事还是挑刺儿,总是乐于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当然要小心香港脚,如此,做事的和挑刺儿的,或可避免势不两立的敌我关系。

做事的,不记恨挑刺儿的,以为是善意的鞭策,挑刺儿的,不刻薄做事的,希望能给予真正的提示与帮助,都是对事不对人,那这个世界,或可少些结怨、少些公报私仇的事情。

于是,我们发现,问题落实到“出发点”上,或者说“心理期许”上。

如果做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彰显自我的才华,挑刺儿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展示自我的高屋建瓴,说白了,永远仅仅是为了抬高自己,那,必定会在心灵深处,情不自禁的希望贬低别人。

这就麻烦了,极容易陷入一种“小我”的局限与禁锢,结果,不但不会抬高自己,也不会贬低别人,唯有让自己“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以至于“庸人自扰”。

我个人,本身是个刻薄的挑刺儿者,所以,亲历亲为时,更像一个讳疾忌医的病人。

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结果只能是陷入嫉贤妒能、气人有笑人无、刚愎自用的狭隘。

这是很痛苦的,刻薄之后的快感是短暂的,小有成绩后的沾沾自喜是暂时的,痛苦是长久和深刻的。

这就好像得了过度换气症,氧气是充足的,但因为过度紧张,而有空气稀薄、缺氧的假象,更迅速、更快速的浅呼吸,不但不能让自己放松和舒缓压力,反而会更加痛苦。

有没有办法解救呢?不知道,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病入膏肓”,不指望治愈,但求生的本能会促使自己去改变,初始的状态,有点矫枉过正。

首先,我强迫自己欣赏与赞扬一切,如果料想必定要反感,那就主动杜绝接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里面有逃避的动作,有看似遁世的情绪,实际上是积极的。矫枉是否真的需要过正,是值得讨论的,但,我现在决定站在“正方”的立场上。

先学会发现不美好中的美好,学会欣赏缺陷的美,这是我自救的第一步。

“完美”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议。

自己是不完美的,如果无法接受和面对并泰然处之自己的不完美,甚至缺点多多,岂能不陷入“庸人自扰”的怪圈?

但,我不能丢弃挑刺儿的敏锐力,这也是我的优点,这方面的练习还要坚持,但出发点要改变,要时刻提醒自己,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的彰显,批评的再高明,如果不能被实践者接受和改进,不但于事无补,甚至可能刺激实践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样自己的挑刺儿,才能最终转变成“建设性的”,而不是永远停留在“高级牢骚”的层次上。

我要努力学会埋头做事,体味实践的辛劳与不易,如此,才能学会尊重与体谅实践者,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思考者。

为什么要做一个更好的实践者和思考者呢?扬名立万不是目的,人生过程的愉悦才是终极的追求。

如此,实践者才会是自信的,思考者才会是快乐的。

忽然,我在想,罗丹的思想者的确充满艺术感染力,但冥想的姿态与表情,真的只能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