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奖金制度视频:中国观赏石简介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9:21
中国观赏石简介10发布时间:2009-4-2    浏览次数:2274    发布者:aijijinzita(点击访问作者石馆)       

                  花石,又称堆花石、花石版,产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武口寨。该石为白色方解石与黑色岩石混合而成,硬度约5.5度;在黑色石体上凸起白色石纹,黑底白花,极具浮雕感,常有似云腾烟涌、流泉飞瀑、梅花傲雪等图案。

                  《明一统志》:“花石在岳州府慈利县武口寨。石上有花如堆心牡丹,枝叶缭绕。虽精于画者,莫能及。人或以物去掉其花,拂试之,其花复见,重叠非一。”

                  衡州石,产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衡山。该石《素园石谱》曾有记载。

                  衡山又称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共有大小七十二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

                  龙牙石,产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该石所制的砚台称龙牙石砚,色稍紫润,亦易发墨。

                  《云林石谱》龙牙石:“潭州宁乡县石产水中或山间,斫而出之,多龙牙,色紫稍润。堪治为研,亦发墨,土人颇重之。”

石镜,属景观石。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南浯溪山崖上,有一片唐代留下的石头,80×67厘米大,石色黝黑如漆,石面光滑似镜,拭之以水,能清楚地照人容貌以至须眉历历皆见。

                  《云林石谱》石镜:“永州祁阳县浯溪山岩之侧,有立石一片,广数尺,色深青润,光可照物十数步,土人谓之石镜。杭州临安县山中一石,光明如镜,颇类。”

                  《清稗类钞·矿物》镜石:“祁阳之浯溪有镜石,高尺五寸,阔二尺五寸,色黝黑如漆,光可鉴,隔江竹木、阡陌皆映见之。”

                  英石,又称英德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该石系石灰岩,外表锋棱突兀,具有典型的瘦、皱、漏、透之特点。石质稍润,坚而脆,硬度约4度,多叩之有声。呈淡青、灰黑、浅绿、黝黑、白色等色泽,以黑者为贵,时见间有白色石筋。石表多深密皱褶,棱角明锐,有蔗渍、巢状,大皱、小皱等状。造型多具峰峦叠嶂、壁立峭峻、纹皱奇崛、孔洞嵌空之态。英石由于凿、锯而得,正背面明显,正面多洼孔石眼,玲珑宛转,精巧多姿,而背面较平淡。大块的英石可作园林假山的构材,或单块竖立或平卧成景,小者可置于案几或制作成盆景、砚山,极具观赏价值。英石的开采和玩赏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以来为我国四大名石之一。

                  英石属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产地岩溶地貌发育,裸露的石灰岩石山耸峙地面,蹦落下来的岩石有的散布地表,有的埋入土中、水下,有的倚于山崖,经大自然漫长年代的风化溶蚀后,变成形状奇异、千姿百态的石体,或嶙峋陡峭,或玲珑宛转,或驳接层叠。英石分阳石和阴石两类,阳石是露于土表的,具有瘦、皱的特点,按其形态分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和雨点石等,花石中含有碳酸钙白筋;阴石系埋于土中,玉润通透,具有漏、透的特点。

                  英石"绉云峰",高2.6米,狭腰处0.4米,色泽青黑,褶皱细密,体态秀润曲致,迂迥山峭折,极具瘦、皱之典型,现存杭州西湖江南名石苑,为江南名石之一。

                  宋·杜馆《云林石谱》英石:“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又有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澈,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凿取之。此石处海外辽远,贾人罕知之,然山谷以谓象江太守费万金载归,古亦能耳。顷年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又乡人王廊夫亦尝携数块归,高尺余,或大或小,各有可观,方知有数种,不独白绿耳。”

                  英石在英德市的望埠镇、冬瓜铺、石灰铺、大站、大镇一带均有分布,而以望埠为中心,有好几处整座山均为积叠状的英石,现存资源仍相当丰厚,当地有80万亩石灰石山,据估测可供开发的英石达6亿吨。宋明时曾"就水中奇巧处凿取",现望埠附近的水域岸边甚少有英石,采石主要是在望埠附近山上,其开采多为露天炸山取石,也有从泥中挖取。开采出的英石有黑色、青灰色、灰白色、霞灰红等数种,以青灰色、灰白色为多,黑色的则较细密坚硬。其溶蚀状者多从土中挖出,大者丈许小者盈尺,多为长块形,少棱角,常有蚀洞蚀隙,状如拳峰、悬崖;层叠状者多露于地表,小者如掌,大者逾立方,常多片交互参差积叠,横状似积石山,竖状如峭壁、峻岭。

2

                  潮州蜡石,又称潮州黄蜡石,产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县等地。该石质地润泽细腻,硬度达6~7度,蜡质感强,有的冻透似玉;表面光洁,显油脂、树脂、丝质、珍珠等光泽;石形奇特,凹凸怪异,边、面圆而平滑,纹理柔和;石色纯正,深浅各异,高雅明艳。根据透明程度和表面光洁油润程度则分为冻蜡、胶蜡、晶蜡、细蜡和粗蜡等,以显玉脂光泽,既浮于表又蕴于内,细腻温润且坚韧者为佳,其上品具有湿、润、密、透、凝、腻之特点。此石种在全国各地以潮州所产的品质最优、质感最好,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收藏与玩赏的记载。

                  潮州蜡石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SiO2)结晶体,其晶体相互联结熔合镶嵌,透明性强、质如凝脂,因内含其他矿物质的种类、比例不同而呈现多种颜色。按表面石色可分为黄蜡、红蜡、黑蜡、白蜡、花蜡等品类,既有黄中透红、黄中透白、黄中透黑,也有多色相透,以黄色蜡石最为多见,故蜡石又称黄蜡石。

                  潮州蜡石中的黄蜡石,黄润多姿、质坚似玉,有金黄、橙黄、鸡油黄、淡黄等色泽,以金黄色为贵。有一种颜色特别黄的,明亮鲜艳,充满质感。摆设于厅堂,或镶嵌于假山,布置园林,均赏心悦目。

                  潮州蜡石的产地主要分布在: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村和草南武周围的十余个坑门,其以"山下寮"所产的蜡石较为知名;及潮安县磷溪镇西坑村、芦庄和铁铺镇的"水吼"、"大洞埔"、"大陂下"、"狮地后"等坑门,其以"水吼"所产蜡石最为人爱;和潮安县田东镇的"平坑"、伍全的"石壁潭",登塘镇枫树员的"大径坑"、"猪母窟"等地,其多出产园林用的景观石,而用作厅堂摆设、几案欣赏的,以"猪母窟"所产的蜡石最为知名。潮州蜡石的资源得天独厚,其产地坑门众多,蜡石种类包罗万象。石农开采蜡石,要钻进各山坑中的大石底下和小溪边开挖沙土,舀出积水,将之挖出,可见开采之不易。

                  青岚石蛤村北面十余公里"山下寮"所产的蜡石质地上乘,造型奇异,色泽艳丽。有猫耳石、荔枝皱、黄枝蜡等几十个种类。其中的猫耳石质地黄红冻透,石肌呈浮雕状,石面有如猫耳,惟妙惟肖,属潮州蜡石之上品。

                  磷溪镇西坑村西北约4公里的"水吼",分上水吼、中水吼、下水吼三段,溪水落差大,所产的蜡石质地蕴润,外表光洁。主要有图纹石、甜蜡等,尤其图纹石向为石友钟爱。

                  登塘镇枫树员西面约8公里处"猪母窟"所产的蜡石质地冻透似玉,色彩艳丽,肌理润泽,形状凹凸怪异。有些蜡石有一圈较为别致的浮雕状脚线,尤似天然艺品。

                  ◎广东省的潮州、揭西、佛冈、韶关、清远、台山、开平、电白等地均有蜡石产出,以产于潮州的质地最好,石色纯正。

                  台山蜡石,又称台山黄蜡石,主要产于广东省江门市的台山市北陡镇。该石由溶岩演变而成,多数石表现出通透的玉质,晶莹湿润、绚丽多姿,品质与潮州蜡石相似,且色彩更加鲜艳、丰富。有黄蜡、黑绿蜡、白蜡、花蜡、根状蜡、冻蜡、彩沁蜡石种类。近年在沿海岛屿还发现透明度较高的红、白蜡石。台山蜡石多以黄色为基本色,故又称黄蜡石,其石质湿滑细腻,久经把玩,包浆滋润,极富灵气。

                  台山蜡石分布于台山部分乡镇,蕴藏量丰富,尤以北陡镇的蜡石质优而形美。北陡所产的蜡石质地坚密细腻、湿润凝重,形状奇特、角圆面滑,色彩鲜艳丰富;石上纹理波浪起伏,有褶有曲,变化有致;石姿坚实,曲直轮廓清晰,凹凸明显;造型灵秀飘逸,雅致可人。北陡镇黄花湾、双耳坑地区所产的冻蜡和彩沁蜡石,其通透状态、颜色、质地、硬度及湿润程度尤如新疆和田玉;北陡镇那琴湾一带山中所产优质黄色蜡石,被玩石家称为"佛光灵玉"。

                  北陡镇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地下都是由花岗岩、云母岩等构成。由于地下岩浆涌向上述岩脉的缝隙间,并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混合,形成了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石英质矿物。产于北陡散石湾、黄花湾、双耳坑等南北走向山脉中的蜡石大都呈籽玉状形态,质色光滑纯正。

                  台山蜡石由潮州人陈森源于1996年秋在北陡镇那琴村散石湾海边的石山坑里首先发现,这种金红色的石头有晶莹细腻的玉质和绚丽的色彩,后被人冠名为"台山蜡石"。北陡镇是台山市最南的一个镇,那琴村则位于该镇最南端,呈山脉地形,连绵起伏,延伸至海边。那琴有近千条山坑,出产蜡石的山坑有几十条,但产量较多、特色鲜明的黄蜡石主要分布在散石湾、铜鼓坑、三夹水、双耳坑、大水坑等,其中最早发现的是散石湾,最近发现的则是大水坑地区。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珠宝玉石鉴定中心曾对台山蜡石的两个样本作过检验,鉴定为"多晶石英质玉"和"黄玉髓",据此,台山蜡石又称台山玉石。

                  阳春孔雀石,又称铜矿石,古称绿青、石绿,主产于广东省阳春市石录铜矿。该石属铜矿岩石,质地致密细腻,硬度约5度左右,含铜57.5%;有翠绿、墨绿、粉绿、天蓝等色;纹理有色带相间的同心纹、束状放射花纹、平绒环光圈花纹等,呈隐晶质集合体状,不透明,显玻璃和丝绢光泽;形态结构有葡萄状、钟乳状、皮壳状、丝绒状、晶簇状等,以葡萄钟乳状为多见;块体大的近10吨重,小的比拳头还小;天然造型似山水森林、群峦叠翠、奇峰异洞或鸟兽人物等形状。

                  孔雀石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通常呈柱状或针状;由含铜矿物质受碳酸及水相互作用而成,遇盐酸会起反应并易溶解;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其艳丽的绿色和斑纹与孔雀尾羽极为相似,故而得名。阳春孔雀石结晶完美,色彩绚丽,姿态奇特。有的呈笋、柱形,常兼翠绿、粉绿、天蓝等色于一石,美丽异常;还有的内空外坚,多姿多彩;其中葡萄状结构的孔雀石,质地细腻且最坚硬,表面滑润而有光泽,少见绒毛,为观赏石之佳品。

                  阳春孔雀石的蕴藏量为全国最多,矿藏分布在春城、马水、永宁、潭水等10多个乡镇,最大储区是马水镇的石录、鹦鹉岭等地;形质亦优于其他产地,其结晶完美、形态多变,造形千姿百态、格调高雅,色泽艳丽、斑斓夺目,各种颜色永不更褪,有作为观赏石的明显特点,也可制作国画颜料;阳春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块亚洲最大的孔雀石,采于石录铜矿五十米深的地下,高2米、长2.45米、宽2.25米、重达9.7吨,色泽翠绿,外形非常奇特;尤其产于石录铜矿的孔雀石猫眼石,此石中间有一道深绿色的斑纹酷似猫眼,猫眼球中的横线炯炯有神,且变换位置则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极为罕见。

                  石录铜矿形成年代的地层为石炭纪,矿储量居全国之首,于1966年开始开采,当时孔雀石在矿上到处都能捡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末,已挖掘到地下一、二百米深处,由于矿源枯竭,地下水喷涌而出,开采难度大,1997年已停产,现留下几个露天矿湖。

                  阳春孔雀石是矿物结晶体,常与矿泥中共生,且要挖掘到地下深处才能得到,由于用爆破采矿,重量二十公斤以上、结构完整、能四面观赏的孔雀石较罕见珍贵。阳春孔雀石有天然翠绿的色彩、神韵绝妙的造型,作为厅室摆设或矿物标本,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花都菊花石,产于广东省广州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村菊花山东侧山坡表层地面。该石由石英结晶体团簇而成,不甚坚固,而硬度较高,形态万千。其晶粒呈倒锥长条棱状,顶面常为多面体之结晶,多呈银白或米黄色,佳者光彩亮丽。石上有黄心白瓣的清晰花朵,立体突起的白色条状花瓣,碎粒状的黄色花心,极象菊花;菊花图纹大如手掌、小如指甲,花朵形态完整,以乳白色为主,少数褐红色;花姿各异,有的相簇而成,有的大而独立。块体有大有小,可置于庭园或厅堂、案几观赏。

                  花都菊花石为石英的放射状集合体,石中花蕊由破碎的花岗岩角砾构成,花瓣为半透明石英(水晶)呈放射状晶簇环绕花岗岩角砾而生,具典型的晶洞构造。无论从何方向将石劈开,均可现出花瓣晶莹剔透的逼真花朵。其硅质基底与石中花状纹理融为一体,对比度略显不足,但独特的立体黄白色菊花图纹较显珍贵,颇具观赏价值。

                  花都菊花石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有大量二氧化硅溶液顺着岩石的张性裂隙侵入地表,形成硅破碎带。破碎的花岗岩角砾成为二氧化硅溶夜结晶中心构成菊花花蕊;许多乳白色石英呈放射状晶簇环绕着花岗岩角砾而生,构成菊花花瓣。由于角砾的原始形状,形成的花蕊有为方形,有的为三角形;由于成岩过程中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温度散失慢,故花朵较为完整。

                  花都菊花石发现于清代以前,蕴藏量极少,2001年当地政府已封山禁采。花都《花县志》载:"花山镇两龙东北8.5公里处,有座菊花山,因含特殊石英岩,石击破的断面呈立体菊花状,称菊花石,山因而得名。

                  河源菊石,属古生物化石,产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河源菊石化石的壳体呈半外卷,两侧扁缩,在菊石腹部中央有沟,壳表有密密麻麻的一条条纤细且微微弯曲的横肋,横肋从脐壁起向壳体前方斜伸,并在腹部形成明显的腹突。菊石化石镶在其他石头里形成精的美图案,外观看起来像盛开的菊花,花纹像小石磨,纹饰奇特,形态可爱,是一种珍贵的观赏石。

                  菊石是距今1.85~1.9亿年前的海底无脊椎动物,类似现代的螺样生物,属底栖半游泳生活类型,一般生活在50~80米深的海底,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成为化石,其螺旋状壳印在海底泥上形成精美的螺旋菊花形图案。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的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1~10厘米,直径最大的有42厘米,堪称我国之最。目前已发掘有20平方米的这个菊石化石遗址,以花冠菊石为主,副花冠菊石为次。

                  河源菊石化石由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村黄汉光的父亲在开田间水沟时首先发现的,怪石头看上去像盛开的菊花,又像小石磨,当时拿回家给年纪尚小的黄汉光玩耍。50多年后的1997年12月中旬黄汉光告知河源市博物馆,随后经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广东省的考古专家到现场鉴定,确定这些怪石头系拉丁期(中三叠世晚期)菊石化石。

                  彩硅石,当地称青花石,产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连南县寨南乡等地。该石质地细润,纹理清晰,色调古朴凝重,有青、灰、白、黑等色,有的皱皮沟壑奇异,形状多样,富有韵味。


石骨石,俗称骨石、金包铁,产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吉田镇沙田村一带。该石质地坚韧,通常石体上有不规则棱角线凸出石面,线条流畅,苍劲有力;石形完整,棱角线水洗度好,手感润滑;其结构独特,层次清晰,驳接层叠,形状千姿百态;凸出部分有如浮雕状的方格梯形、蜂巢、塔层等,或似悬崖陡壁、奇禽怪兽,或屈曲转折、似行云流水纹,富有韵律动感。

                  石骨石多产于连山境内伴有黄蜡石的溪河山涧田旁,尤以吉田镇沙田村河段为多,质量较好。石骨石属黄蜡石与长钾花岗岩的混合体,即凸起棱角部分多为黄色蜡石,凹陷部分为带浅泥色长钾花岗岩石。凸棱面硬度为6~7度,凹陷面硬度为4~5度。由于组成石体的石质硬度及结构不同,部分疏松的砂岩、砂屑岩等被风化后,经水、沙冲刷成为凹面,而质地坚硬的蜡石难以冲刷则成为凸面,其石上的凸凹处成不规则棱角,构成表面铁骨铮铮、千姿百态的独特风格。

                  青石,俗称福祿石,主要产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沙溪镇长坪横坑至马坝镇苍村大溪。该石以青色为基调,有深青绿、浅青绿等色泽;质地细密、清润,叩之声韵清越;石上自然纹理清晰显现,以神韵绝妙的图纹石为主,也有高雅庄重或形态奇特的造型石。

                  沙溪镇至马坝镇一带产青石较多的河段长约8公里,两岸皆岭峻壁峭,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青石是在溪水中经过漫长年代风化蚀变和水洗沙磨后形成的。

                  乐昌青花石,主要产于广东省乐昌市五山镇一带的武江河。该石质地坚硬,硬度在6.5度左右;石肤油润细密、光滑,水洗度好;由水流的长期冲击磨洗后形成独特的纹理,石底呈青黑色,上嵌黄色或白色图纹,花纹比石坚硬些,色似古瓷,浮凸显现,对比度大、构图丰富奇特。

                  乳源彩石,产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该石多为浅黄底色,加红、棕、淡蓝等色,和谐美丽。彩石经打磨后圆润柔和,色彩斑斓,光华夺目,图案精美漂亮,妙趣天成。乳源瑶山地貌奇特,山高谷深,溪水纤萦,有极其丰富的彩石资源。

                  韶石,产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大宝山一带。该石为孔雀石状的锰质砂岩,由地下铜矿苗之气体长期薰蒸作用而形成。

                  《云林石谱》韶石:“韶州石绿色,出土中。一种色深绿,可镌砻为器;一种青绿相兼,磊磈或如山势者;一种色稍次;一种细碎杂砂石,以水烹,研作数品,入颜色用。大抵穴中因铜苗气熏蒸,即此石共产之也。”

                  桃花石,产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云林石谱》桃花石:“韶州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红斑斓,稍润,扣之无声。可琢器皿,或为镇纸。”《清稗类钞·矿物》桃花石:“广东韶州所产之石,色粉红,如桃花,故曰桃花石,可琢以为器。”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产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该石是石灰岩经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溶解后渗透出来,其石灰质在洞顶上粘附沉淀、越垂越长而形成。粤北山区因其特有的喀斯特石灰岩地貌,地下河峡谷所形成的洞穴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光泽剔透、如铺珠散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清稗类钞·矿物》石钟乳:“泉水含炭酸石灰,由岩隙下滴,其石灰质日久凝积,累累下垂,状如钟之乳,故名石钟乳,或专称钟乳,一曰石髓,出广东乳源县乳岩者最著。”


  15

                  清溪石,产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一带。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距市中心区及深圳均为48公里。《云林石谱》清溪石:“广南清溪镇之三五十里,土中出石,巉岩险怪。一种色甚清润,扣之声韵清越;一种色白。顷年苏仲恭家置几案间,有七八块,甚奇巧。此石所产相邻,青色绿色尤奇于他处。”

                  端石,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一带。该石是一种泥质变质疑灰岩,地质年代为距今四亿年的泥盆纪;质地坚实,细密温润;有青灰、深灰、紫蓝、紫等色;石上天然生成的花纹丰富多采,形成多种石品,如: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石眼、冰纹、金银线、天青、金星点、石眼等。端石多为制砚之材,成砚称端砚或端溪砚,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可研墨的特点,

                  端石亦可分为岩山、西坑、后磨三种。岩山石: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清绿圆小鹦鹆眼的。西坑石:色赤,呵之乃润,鹦鸽色紫,浸慢而大。后磨石:石色青紫,向明侧视,有碎星光点,如沙中云母,干而小润。三种砚石中,尤以岩山石为佳。

                  位于羚羊峡东端南岸紧西江处的端石坑洞,自唐代开采至今。因开坑采石年代久远,称老坑;又因洞内长年累月为泉水浸渍,故称水岩。石色紫蓝,其石品花纹为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玫瑰紫、火捺及石眼等,为端溪各名坑之冠。

                  《云林石谱》端石:“端州,今为肇庆府。石出斧柯山,在端州东三十三里处,所谓羚羊峡对山也。凡四种,曰岩石,曰小湘石,曰后历石,曰蚌坑,而岩石最贵。山极高峻,以渔舟入一小溪,即蚌坑。水陆行七八百步,至下岩,十许步至上岩。自上岩转而南,凡百余步,至龙岩。上岩各三穴,下岩一穴,半边山岩凡十余穴,然必以下岩为胜。……凡岩石有两壁,北壁石在水底,石色干则灰苍色,湿则青紫,眼正圆,有瞳子晕数十重,绿碧白黑相间如画,青绿处作翡翠色,与下岩石相类。南壁石则水半石也,色微带黄,眼晕七八重,已不及北壁矣……。半边山诸岩,……其石亦类下岩,但眼晕只三四重,色赤白青碧可爱,惟层晕稍驳杂耳……。大抵有眼石在水岩中,尤细润。下岩石谓之鸲鹆眼,上岩上穴谓之鹦哥眼,上岩下穴谓之鸡翁、猫儿眼,半边山谓之雀儿眼、鹩哥眼,土人以此别之。”注:肇庆市,古称端州。

                  仇池石,即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所产的英石。该石色泽清润,扣之如馨,虽仅一拳,但其间峰峦涧壑,层叠窈窕,奇巧殊绝。宋代苏东坡在杨州时获得绿、白两块岭南奇石,石上山峦迤逦,云穿山脊,犹如甘肃的仇池山四面陡绝,山上却可引泉灌田,十分奇特,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的诗句,遂将此石题名为"仇池石"。

盛产英石的英德市北与乳源县、曲江县相连,曲江亦蕴藏着丰富的英石。

                  《云林石谱》仇池石:“韶州之东南七八十里,地名仇池,土中产小石,峰峦岩窦甚奇巧,石色清润,扣之有声,颇与清溪品目相类。”

                  大化石,又称岩滩彩玉石、彩玉石、岩滩石,产于广西大化县岩滩的红水河深潭中。该石是原始岩冲刷而成,属硅质岩,硬度极高,磨圆度好,色彩绚丽,石表面显油脂光泽,纹理清晰别致,极富神韵,是1997年发现的新石种。

                  大化石生成于约2.6亿年前的古生界二叠系,属海相沉积硅质岩。其原岩为火成岩与沉积岩之蚀变带硅质岩石,质地致密坚韧,硅化程度高,玉质感强,摩氏硬度约5至7度。由于岩石受水中铁、锰等多种矿物致色元素浸染,多为一石多色,呈现金黄、褐黄、橘黄、深棕、棕红、桔红、黄绿、翠绿、灰绿、灰褐、赭石、陶白、古铜等色彩,并伴有黑色草花纹,艳丽古朴,色韵自然,以金黄色为主色调者,尤为鲜亮温馨。其石肤温润如脂,光洁莹润,柔中透刚,有的似釉瓷彩陶,有的质感凝重、古朴典雅,有的表面闪烁着珠光,极富宝气,绚丽诱人。纹理饱满、组合自然,变化有序,清晰而具有韵味,层纹及色彩斑点显出中国画的神韵。形态变化无穷,雄浑大气,造型多为层状结构,常见嵩岳云岗或璋台危岩等景貌,具象者少见,尤其是山形或人物更是稀贵。大化石以欣赏其玉化的质地与丰富的色彩为主。

                  蕴藏大化石的红水河段长约六公里,据潜水人员介绍,岩滩采石区水深约30~60米,河床下水沙激流,地形多变,打捞难度较大。

                  马安彩陶石,又名马安石、彩陶石,主要产于广西合山市马安村红水河河床中。该石是深潭中的卧底石,其石色和石质如彩陶,表面有蜡状光泽;具有翠绿、墨黑、橙红、棕黄、灰绿、棕褐、浅蓝、青灰、古铜等色泽,石上天然过度色极佳,色泽条纹层次分明;石肤润泽,有的似陶色,有的像古瓷;形状多为块状,常有高低错落的方圆角;有绿玉石、黑釉石、黄釉石、粽釉石等多个种类。

                  马安彩陶石有彩釉石和彩陶石、纯色石与鸳鸯石之分,石肌似瓷器釉面者称彩釉石,无釉似陶面者称彩陶石,鸳鸯石是指双色石,三色以上者又称多色鸳鸯石,彩陶石是该石种之泛称。

                  马安彩陶石属沉积岩,石质以硅质粉砂岩或硅质凝灰岩为主构成,硬度约5.5度,石形以多边形的几何形体居多,水洗度很强,表面光滑细腻,各种矿物组成的颜色鲜亮,一般以豆绿、灰色、墨色为常见,而以绿色为上乘。马安彩陶石的外形变化较小,大多欣赏石头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彩陶石见有象形、景观等状;黑彩陶石质地细滑,润泽感佳;彩釉石则多见方柱棱角之形,石肤温润如脂,石色釉面光彩怡人,尤以翠绿色为贵;鸳鸯石以下部墨黑而上部翠绿色者为上品;而绿质黄釉石具有唐三彩之神韵;尤其是绿玉石,色调沉静优雅,纯净无暇。彩釉石类产出极少。

                  马安彩陶石深藏于红水河河床底部,是1992年初冬于十五滩发现的新石种。此石的产地很狭窄,红水河在此地暗礁侧伴冲出一条很深的河道,旁边形成一条长约三百多米的回水湾,水湾中的石头千百万年来被红水河湍急的流水带着砂石冲刷磨励而形成彩陶石。

八步蜡石,又称八步黄蜡石、贺州黄蜡石,产于广西贺州市东北部30公里的八步区里松乡。该石为内含铁、石英的矽化安山岩或砂岩。石表滋润细腻,触感柔和,质地似玉,色泽光彩耀人,形状怪异叠出,淳朴自然,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陈设厅堂、点缀园林的上佳石种。里松的蜡石蕴藏量丰富,自明代以来,以其质地坚硬、色泽艳丽夺目和外形奇特怪异而被民间收藏并进贡皇室。

                  八步蜡石的地质年龄约在七千万年至一亿两千万年左右,是由于火成岩侵入体周围或低温熔岩附近的石英、石英细砂岩及伴生矿物发生多次受热作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的结晶体,化学成份主要有:SiO2、AI2O3、Fe2O3、SnO、Mn、K2O及表面的Nb2O和Ta2O5等。这些物质由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碧玉化石英岩、碧玉化含铁石英岩、碧玉岩等多种富硅质的原岩,经漫长的地质演变及大自然的搬运、散落和水流冲刷浸润,变成质地坚硬、色泽明艳、圆润细腻的奇石。

                  八步蜡石产区的地质环境复杂,石峰突兀,河流交错,落差大,所产蜡石多形状怪异,有造型蜡石也有图纹蜡石,色泽浑厚沉着,石表似玉石般温润柔美,纹理流畅,憨厚古朴,典雅大方,意蕴万千。质地上佳的蜡石以较纯净的SiO2为主,透明清澈,常见黄、红两色加白、青、绿、紫等配色,艳丽夺目。里松河上游段出产的黄蜡石重者可达数吨,下游马尾河所产蜡石则小者如拳,但个大者质地稍逊,硬度6.5~7度,外表有蜡质感的可作为上等园林石。体量适中,适合案几摆设、玩赏的多为质地上佳的黄蜡石。

                  八步蜡石的品种有数十种,按质地分有冻蜡,蜜蜡,晶蜡等;按颜色分有黄蜡、红蜡、青蜡三大主色系及白蜡、乌蜡、紫蜡、花蜡、彩蜡等;按产地分有官山蜡、六浮蜡、上皇蜡、山口蜡、冲口蜡、桂岭蜡、大宁蜡等。

                  八步冻蜡色彩纯正,质地坚密,硬度约7.5度,透光性好,手感温润如玉,水洗度佳,色泽明丽;蜜蜡也称胶蜡、细蜡,其透光性稍欠于冻蜡,同样温润细滑,水气十足;晶蜡可分粗、细晶等,与冻蜡、蜜蜡相比其致密性稍有不如,晶蜡本身有较特殊的晶体内构,强光下可见金光闪烁。八步黄蜡石色泽艳丽,色调丰富,由于石中二价铁含量的不同,有金黄、桔黄、鸡油黄、土黄等色差;红蜡石中因三铁换离子的多少,又有鲜红、枣红、玫瑰红、桃红等色调;青蜡石则有翡翠蜡、豆瓣绿、竹叶青等色别。八步白蜡石属细质石英,以冰状透明,色泽纯正者为佳品,但产量较少;乌蜡石多有土黄色杂其中,以有金黄色相间者为佳,其产量也很少。其他多种矿物混合的蜡石,色调丰富多彩,显得五光十色,以颜色鲜艳、纯正者为上品。八步蜡石的著名品种有红蜡冻、青蜡冻、黄金冻、五彩冻、白蜡等,尤以上皇黄冻蜡、官山红冻蜡,六浮青蜡、五彩碧玉等为贵。

                  柳州草花石,又称国画石、古生石画,产于广西柳州地区来宾县黔江下游的石山之腰及武宣县黄茆镇一带。该石属片层岩,分布零星,生成于硅质岩或石灰岩夹层之中层,多呈现红、黄、棕、绿等色,色彩润泽,图案由表及里渗透融合,因其画面多呈色彩各异的草花状而得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发掘出来的新石种。草花石的色纹多显现自然景观,也有人物、花鸟、山水等诸多图案。画面细腻,有的如浓墨山水,有的似写意工笔,有的则具油画效果,以色彩和谐,层次分明,画意盎然,意境深远者为佳。

                  草花石石质细密古朴,硬度为3~6度,黄色部分硬度较低,灰色带玉质部分硬度较高。一般用爆破法开采,其采集层位一般在深度200cm之内,整块石体多数约在30×10cm以下,最大者约在150cm×50cm以下。获得的石料需经过切割打磨,才呈现出清晰画面。石上绮丽多姿的图纹是在成岩阶段由致色物质的渗透或自身染色离子析出而形成,呈红、黄、橙、绿、紫、褐、黑等颜色,富有远、中、近之层次感。其画面图景有表现悬崖峭壁、峰峦叠峰的山水类;表现奇花异草、古树青藤等幽静自然的花草类;表现似人物、鸟兽虫鱼等栩栩如生的象形类。尤以植物枝叶、单株花草、成片松林、溪流瀑布、高山湖泊、海雨天风等较为多见。片状型的石面基色通常为橘黄、棕黄、褐黄色,不规则的草花纹为深绿、褐红、黝黑色,石面底色以偏棕黄、橙黄似朝霞或日落之色调为佳。草花石里常含有单体珊瑚化石,推测其形成的地质年代大约在志留纪至泥盆纪的古生代时期,距今约四亿七千万年,故又称之为"古生石画"。

                  草花石的石体属沉积岩,产出草花石的层位,上部为暗红、紫红色彩硅质灰岩,风化后呈灰色、黄灰色、米黄灰色、浅紫灰色,而深部的岩石则是灰色、深灰色钙硅质岩和硅质灰岩,风化后多呈灰色、黄灰色、灰白色,米黄灰色等。草花石的图纹,是由于矿物沿节理裂隙及毛细孔充填,并在一定风化度下受到多种矿物元素致色而形成。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致色呈褐、褐黄、褐棕、褐红、棕红等色,四价锰离子致色呈黑、棕黑等色,绿泥石致色呈浅绿灰色。该岩层上覆有一层火山凝灰岩,节理中的充填物,来源于原岩矿物及一定程度的热液变质作用,加上多种矿物致色;水中溶蚀的矿物质沿节理裂隙渗透及风化后矿物元素致色,使其显现出绚丽多彩的色纹;其石体中的"太阳"和"月亮"是单体珊瑚或海百合茎的横切面。

                  柳州墨石,又名墨湖石、墨石,产于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柳江县,柳州地区各县均有分布。该石属碳酸钙沉积岩,硬度为3至4度左右,色黑似漆,间有白纹;其色纯黑有光泽,外形通透玲珑,有瘦、透、漏、皱之自然形态,并叩而有声。柳州墨石又分为白纹墨石和云雾石等,石上白纹较多者,被称为花墨石;石上布满白点的,称为雪花墨石,较为少见。柳州墨石发现于六十年代末,因通体呈墨黑色而得名。

                  柳州墨石以墨黑色为主基调,经清理后深黑油亮,浑厚沉凝,极富稳定感。常见的墨石多象形状物,也有不少石上多石眼和弹窝,极类似太湖石。其造形美观,形象逼真,适合厅堂摆设。

柳州墨石的石质较脆,原岩系以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具有不显层理的块或厚层状构造。由于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及风雨、日晒和含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地下水长期溶蚀,部分石体形成重碳酸钙溶液随水流失,留下的多呈险怪多姿或玲珑剔透的形态。而岩石裂隙部位多被溶穿,单条裂隙常溶成缝或成串的洞,裂隙交叉者则溶穿为洞;岩石纯度不均时,即形成差异溶蚀,产生大小洞孔、沟槽和千奇百怪的外形。

                  柳州墨石主要出产于石灰岩区域的一些平坝、山川及土岭之中,其珍品多埋藏于土层下。一般采集的多为裸露或半裸露于坭土表层部份,挖掘出来的仅占少数。墨石在柳州各县都有产出,但以柳江县百朋镇产出的为佳,这里的墨石多纯黑光润油亮。

                  三江彩卵石,又名红彩卵石、三江石,产于广西柳州地区三江县境内融江河段及上游龙胜县境内大地和侗烈等地。该石属碧玉岩类,石质坚硬细密,硬度为6.5~7度,表面润泽光滑;以黄、红、紫为主色调,或游光溢彩,或古色古香,有丰富的红、青、黄、白、紫、黑等诸色彩,有的五色斑斓,有的则青红交杂,黄白纷云,其中纯黑如漆者石质坚而腻滑,泛着黑光,称为"柳州黑";石表图纹有"平纹"与"凸纹"之分;石形大多呈不规则状,真正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不多,有些则具象形,似熊猫、猴头、企鹅等,姿态朴厚可爱。

                  三江石彩卵石产于龙胜县至三江县的寻江水系,寻江发源于湘桂接壤的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境内的金紫山南坡,海拔1883米;主流河段全长206公里,且滩多流急。广西北部山区的寻江横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寻江在三江县东部称古宜河,主流河段74公里,又有四甲河、林溪河、洞雷河、八江河等支流汇入;在三江县老堡镇由发源于贵州的都柳江汇入,自此向南,则称为融江。寻江的一些河段和支流:如三门河、下花河、桑江下游交州到沙宜河段、古宜河中上游沙宜至斗江河段、平等河南段以及林溪河等处,盛产彩卵石、蜡石、铁卵石、黑卵石、藻化石和梨皮石。三江彩卵石是1991年秋冬时节,在三江东部古宜河上游首次发现,故被民间称为"三江石"。

                  三江彩卵石主要集中在龙胜县境内的下花河(大地河)、三门河、交州、思陇、牙寨,产石河段长48公里;以及三江县境内的沙宜、周牙至风灌等地。彩卵石类的原生地层并且露出水面的,主要分布在龙胜县境内的寻江支流——三门河、下花河中上游。在龙胜县三门镇大地村的彩卵石发源地,上游3~4公里长的"奇石谷"中,彩卵石大者数米,重逾20多吨,至三江河下游,彩卵石块重不及百公斤,三门河过交州汇入寻江后,常见彩卵石块重为15~30公斤,且越往寻江下游,彩卵石个体就越小。

                  三江彩卵石的原岩生成于距今6~10亿年前的元古代晚期,龙胜县境内三门镇一带,由于火山喷发物的沉积,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碧玉化石英岩、碧玉化含铁石英岩及碧玉岩等色彩丰富的富硅质岩石。经漫长的地壳演变露出地表,由长期风化剥蚀和寻江水系几百万年水洗沙磨,变为表面光滑圆润的彩卵石。碧玉岩中红色、紫色程度因铁离子化合价位、含量多少而变化,一般含三价铁离子呈现红色,当含量多时显暗红色,量少时显橙红色,含量适当时则为鲜红色调。

                  三江彩卵石质地坚韧顽拙,色彩斑斓、艳丽,有鲜红、铁黑、艳紫、紫红、黄、棕、褐等多种色调,红彩卵石有全红、花红、紫红、斑纹红等,紫彩卵石则有红紫、花紫、灰紫等;造型奇特多变,有的似景观,有的为象形,有的石中斑纹构成图案或浮雕。品类丰富,以碧玉质彩卵石为佳。有鲜红、朱红、枣红、紫红、浅红、青红、褐红、橙红等色调的多称作红彩卵石,石中红彩常构成各种图纹,有的石体全红,鲜艳华丽,如东升旭日或似骄阳;有的红色呈片状分布,似岩浆喷涌、万仞红崖;有的石品上部显红色,韵味独特,似青山夕阳、红霞当顶;有的红色呈曲纹、云朵或带状,呈现出满堂红、海上日出等意境;有的红彩中间金黄色的碧玉或黄玉蜡脉纹;还有的以黄、棕、褐、紫、青蓝、纯黑为底色上显红纹,显得高雅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