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加油k线百度百科:躺车DIY攻略之二:躺车的基础理论(一 速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48:39
    一  速比
     
       速比是自行车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速度和推力都由它决定。但许多人并不熟悉这个术语,不知道它和传动比的关系。
      自行车能骑多快,先得看你能蹬多快,其次看蹬一圈轮子能转几圈(这由传动比决定),更要看轮子转一圈能走多远,就是轮子多大。忽略了这后一点,只讲传动比是没有用的——700的公路车和14寸的小折叠用一样的传动比,有可比性吗?
      最初的自行车脚蹬直接连在轮轴上,速度完全由轮子的尺寸决定,轮子也越做越大。19世纪八十年代后,自行车开始使用链传动,蹬一圈轮子不止转一圈,速度就不再仅仅取决于轮子的尺寸,而且和传动比有关;就是说速度取决于轮子尺寸和传动比的乘积——速比。可以这样看:因为通过链传动,轮子转得比脚蹬快,相当于轮子扩大了;速比就是这个等效的虚拟大轮子的直径,所以速比的单位是英寸,而传动比仅仅是个比例,是没有单位的。
   *齿轮系的传动比有时也叫速比

1 传动比和齿比
      曲柄和驱动轮转速之比用传动比n表示。单纯的链传动,传动比等于链轮和飞轮的齿数比;因为公路车(或山地车)用相同的轮子,只用传动比也可以进行比较,所以用齿(数)比尚无不可;但齿数比仅仅是决定传动比的一个因素,对于内变速就不适用了:一个齿比可以有3个以上的传动比;再说内变速采用行星齿轮系统,齿数比和传动比不同,况且同一组齿轮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传动比也不一样。而且多级传动、内变速和那些不用带齿元件的传动方式(在注重创新的躺车上遇到非常规传动方式的可能性很大),更不能用齿比代替传动比。
      传动比n表示曲柄转一周驱动轮转几周,相当于把驱动轮扩大了几倍;把传动比乘以驱动轮直径就得到这个等效大轮子的直径,叫做自行车的速比只用一级链传动时可以简单地用齿比乘以驱动轮直径

2 速比和导程
      驱动轮的大小(速比)并不能直接反映走过的路程,而且用英寸也不方便;为了表示曲柄每踏一周前进的路程,只要把速比简单地乘以π,这就叫导程C(也叫速比行程)。因为英寸不方便,可以再乘以2.54(1inch=2.54cm):
3.14*2.54=7.9756(cm)
      即每英寸速比约为8厘米导程
   例:
      链轮齿数Z1:48  飞轮齿数Z2:16  驱动轮直径d:26
      ∴传动比n=Z1/Z2=48/16=3
        速比D=n*d=3*26=78(英寸)
        导程C=78*8cm=624cm,即每踏一周前进6米24

     知道了速比和导程,就很容易根据踏频求速度:
      同上例,踏频:72/分
         速度V=踏频*导程*60=72*6.24*60=26956.8≈27公里/小时
           或V=4.785*踏频*速比


        速比决定了蹬踏的速度和力量。速比过小,踏频就太高,出不上力;反之,速比过大就会很沉,蹬不动。
      保持不疲劳的长途骑行,肌肉的负担约为最大肌力的1O%左右,以此为目标选择速比和踏频比较合理。

           用途                            男   用          女   用
      日常应用                           68-78          64-72
      山地应用                           48-60          44-56
      公路竞速                           78-88          72-78

      一般单速的民用车(26车和20的折叠)速比约68,6速和7速山地车约22—82,公路车30—108,已经足够;事实上部分档位基本上是用不到的。
      
3 阻力

     躺车要靠蹬踏产生推力来克服行驶阻力。
     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机械阻力和空气阻力。
     滚动阻力:
     车轮和路面的变形是滚动阻力的主要成因。变形不但取决于整车重量,路面软、胎压低、轮径小、车胎厚、断面尺寸大等都会加大滚动阻力,花纹也有关系。影响滚动阻力的另一个因素是车架精度,各车轮不平行会增加滚动阻力和车轮的磨损。
     滚动阻力可以用滚动阻力系数表示,就是滚动阻力和整车重量之比,在水泥和沥青路面约0.01~0.015。
  机械阻力:
     主要是传动系统的机械损失和结构变形消耗的能量。
     机械损失由各转动部件的摩擦和传动效率决定。链传动的效率很高,调整正确、润滑良好时转动部件的摩擦也很小,这些阻力合起来还不到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的1%。但调校润滑不良引起的损耗就相当可观了。
     结构变形消耗的能量也不大,只占机械阻力的1/10左右;而过软的靠背引起的蹬力损失值得注意,不宜过分追求舒适性而导致刚性不足。
    空气阻力:
    机械阻力和滚动阻力与速度关系都不大,而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随速度的增加急剧上升,可以占全部阻力的70~95%以上,是影响速度的关键。
    在同样速度下,空气阻力和运动物体的面积、形状、空气密度成正比。我们通常骑行的海拔变化不大于1千米,可以认为空气密度相等,因此降低空气阻力的方法一是减小迎风面积,二是改变形状,即整流。
    一项英国风洞测试结果如下(功率250W):
       类型             时速
    普通自行车:           29     
    躺车(高躺):        38.5   
    躺车(低躺):        41   
    躺车带流线型尾部:  45   
    躺车流线型全壳:     51  
    要注意这是相对于空气的速度,而码表是相对地面的速度,其中包括了风的影响。上面的速度大约相当于4~5级(23~31公里/小时)到7级(50公里/小时)风速。

4 推力

    躺车的推力来自蹬踏,当推力等于阻力,躺车就能保持速度。作用在脚蹬上的力经过链轮-链条-飞轮-驱动轮,驱动躺车前进。
    推力产生在轮胎和地面接触处,是以扭矩形式出现的,而蹬踏也表现为扭矩,所以蹬踏力P和推力p的关系就和曲柄长、驱动轮直径及传动比有关,也就是和速比有关。
    前面讲过,速比D就是等效的虚拟大轮子的直径。曲柄比轮子小,所以推力p比蹬踏力P小:推力p和蹬踏力P的比等于曲柄和速比D之比。一般曲柄长17cm左右,约合7英寸,因为曲柄长是蹬踏圆周的半径,应该对应驱动轮半径而非直径,所以
       p=7P/2D
   
      例如蹬踏力p=25公斤,速比=78,则推力p=7*25/2*78≈4.47公斤。设滚动阻力1公斤,根据前述高躺风洞测试结果,可算得时速约30公里。
    除了这些阻力,上坡还要克服重力的水平分力,这也需要推力;例如爬7°(12%)的坡,要增加12%的推力,总重100公斤的车就是12公斤,如果仍用78的速比,不难算出蹬踏力要78*12/7≈134公斤!如果速比为22,需要的蹬踏力是22*12/7≈38公斤。
    上述例子说明根据需要来选择速比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于坡度这里要多说两句: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高估角度,而且误差很大。
    在实用中坡度一般以百分比而不是用角度表示,即每前进100米上升的高度,是角度的正切值。公路标牌上标的就是百分比坡度,如前面12%的坡,角度是7°;坡度30%的坡约17°,而角度30°就是58%的坡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