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映的眏意思:[母爱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4:52:10
[母爱文化]           作者:谢鹏雄老师


      在二十世纪以崭新的家庭及性心理学震憾全世界的弗洛依德,除了发明「家族情结」、「恋母情结」之外,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其中一句就是:「受母亲疼爱的人,会终生有征服者的自信。这自信往往使他真的通往成功之路。」

      另有一句有关母爱的名言,是彼杰(Henry Beecher)说的。他说「母亲在摇篮边唱的摇篮歌,小孩会终生带在心中,一直带到棺材里去。」

      当然有史以来,诗人、文豪、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所说所歌颂母亲或母爱的语言,车载斗量,何止千万?然而上面所引的名言,引的是谈到母爱对儿女终生的影响。这影响,因为是创造人类文化的重要因素,所以稍有不同於单纯感伤地歌颂母爱的语言。

      许多人认为,母亲爱小孩,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本能,所以多数动物都有哺育幼雏,保护其安全的倾向。人类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倾向,所以母爱,实是一种「天然设定」。有人甚至据此认为母爱没有什麼可感激、歌颂的。说这种话的人,忽略了一件事,就是人类的母爱和鸟兽的母爱,其样式、其方法、其层次很不一样,因此意义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动物的母爱,一般只顾到物理性的哺育与保护而已。但人类的母爱,很复杂、很深沉、很周密,不可同日而语。鸟兽的母爱,其本能到了幼雏稍大即告结束,雏鸟幼兽长大即离开母亲,其生死成败,就不关母兽的事了。人类的母亲,自婴儿出生,或出生之前便已想到婴儿一生的成败存亡及生涯规划。其所盼望於儿女者非只肉体的生存安全而已。亦思考到其性格的形成,人格的培养,文化及道德情操的取向以及长大后的交友、婚姻等问题。

      计人类之母爱,自有史以来,即在各种样式的实践及努力中形成一种母爱的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社会的伦理,复又从伦理思想中汲取精华丰富了母慈子孝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实际上也超出了母子血缘关系的本能之爱,而扩及到继母与继子、乳母与乳子之间的关系。如西汉刘向所编的「列女传」中有好几则这样的故事。「齐义继母」中叙说,兄弟与人争斗,失手杀人,吏役逮捕了兄弟两人,但兄弟两人都欲担罪受刑,吏无法辨别究竟是兄弟那一个杀了人。於是以此问兄弟之母。其母请吏释兄而杀弟,吏闻其故,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且死之时,属善养视之……言罢泪下。齐宣王闻之,封为「义母」云云。

      另有「魏节乳母」,魏王被秦攻杀,诸公子皆死,独有乳母带一公子逃。秦王下令:「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但乳母不肯交出公子,带公子逃入深泽。秦兵围之,追见,以箭射之,乳母以身遮公子,与公子死在一起。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以卿礼葬之,封其兄为大夫云……。

      在「列女传」中最有文化的母亲大概是楚国江乙的母亲。江乙做郢大夫,而王宫失盗,令尹(宰相)以江乙有责任,就把他革职。过几天江母有八捆布被小偷偷了。於是到恭王前告令尹盗布。她的理论是江乙做大夫而王宫失窃应负责任。令尹负国的行政责任,而楚国有小偷偷了她的布,令尹也应负行政责任去职,楚王被她说得无辞以对,只好叫令尹赔她八捆布,并赐她黄金,但江母不受,楚王只好恢复江乙的职务。这些故事听来简单而动人,但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西汉以前,自那时候到今日,母爱的文化也更丰富了,内涵也更有奥蕴了。连带地也影响了「孝道」的思想。

      从前的人认为养儿所以防老,意思是期待儿女长大有反哺的孝行。现在有些有钱人并不指望儿女反哺,子女常常也乐得轻松。有些赴美国留学的儿女,父母病了,父母去世都不一定能回来探亲、奔丧。现代人有一种思想:去世的人已去世了,活著的人的生活才重要。话是不错,但若认为孝行是为了对父母好,就太不懂孝道的精神了。

      人有孝心、孝行,其最受益的人是自己。因为有双亲可孝顺,有亲人可思念,是人间最幸福的事情。人必须有此幸福,心理才会平衡,感情才会温润,人格才会健全,处世待人才会进退有据。孝顺父母,是待人接物的成功的开始。因为数千年来的人类文化,从母爱文化开始,而以孝行文化完成。忠臣、孝子、圣贤、君子、绅士、淑女、贤妻、良母,皆是这文化中的杰作。人孝顺父母,其最受益的人不是父母,而是自己。
(摘录自『吾爱吾家』月刊281期,五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