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杀过最大官:段钢:微博时代:报纸“变”与“不变”(中国记者 2010-5-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1:49:47

微博时代:报纸“变”与“不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 发布:2010-05-05 | 来源: | 作者:段钢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2010年3月4日,新浪CEO曹国伟在新浪2009年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用户群已达500万。2010年2月21日,在刚刚上线不久的人民网“人民微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人们感叹,中国的“微博时代”到来了。

    每次媒介的技术革命,都带来新的机遇;但这次微博热潮并不是技术提升带来的,只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和技术深化利用。然而对报纸来讲,任何技术的推进都会引发更多恐惧与自省。

    微博—挑战者微博—自媒体的延伸

    微博,即英文“Microblogging”。维基百科对其定义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微博与普通博客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在内容、文本规格等方面都远小于后者,更便于点对点人际间传播。这种特点使微博使用者传送信息的方式更多元,包括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电邮、网页等。此外,微博客也可选择发布多媒体内容,如图片、影音剪辑等。

    之所以将这个媒体时代称为“微博时代”,其寓意不仅在于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的诞生,更在于其所带来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理念的变化。“微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使“自媒体”的特点更全面地展现出来。

    “自媒体”概念的正式提出要追溯到2003年7月,当时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一份由谢因·波曼(ShayneBowman)和克里斯·威理斯(ChrisWillis)联合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2004年,美国互联网界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Gillmor)出版了其专著《自媒体》,该书全面介绍了草根记者(博客主)的激增是如何改变新闻传播方式的。依赖技术发展,人们作为原子化个体成为新闻生产者、传播者,向其他个体或群体自主发布、分享信息。报纸、广播、电视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唯一渠道,传统媒体“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回过头来看微博,不难发现它就是“自媒体”的一部分。秉承了自媒体环境中个人自主传播的特点,并以一种更快速、更便捷的方式将个体与世界相连。在微博时代,以往被传统媒体忽略的信息得以传播,其所展现的价值也更加多元。实际上,这些反映的就是“自媒体”的特点。

    因此,“微博”就是自媒体必然的延伸与拓展。

    自媒体—挑战的不仅是渠道?

    一直以来,人们以为互联网的威胁主要在于它使报纸等传统媒体失去了渠道强势。因此有关报纸发展的讨论自然主要围绕在如何拓展渠道上,如报纸整合、网上办报等。对报纸而言,依托网络壮大起来的自媒体挑战的便是其渠道地位。这样的讨论固然重要,但有一个问题长期被我们忽视,而这个问题将在判断报纸存在必要性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自媒体挑战的不仅仅是报纸等传统媒体由于拥有渠道而保有的地位,它挑战的是记者作为职业存在,乃至媒体行业作为专业新闻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传统媒体优势在于掌握新闻源。而当每个人都可成为新闻发布者,且这种新闻具有更强的贴近性和趣味性,那么,报纸等专业新闻机构制作的新闻就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

    自媒体的核心在于自主交互传播。这种传播首先在便捷程度上更有优势。互动性增加了传播效率,较传统媒体单向式的传播有很大区别。此外,由于信息是由使用者依据个人判断发布的,在价值上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尤其是在价值趋同的小众范围内。围绕个人展开的自媒体在内容以及价值判断方面,对统一的传统新闻机构构成威胁,传统媒体再也无法垄断对世界的解释。

    “微博时代”报纸生存的依托

    既然微博时代,或称自媒体时代挑战的是记者、报纸作为职业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报纸生存所依托的东西便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目前来看,报纸在这场竞争中仍然拥有优势,而这些优势也成为报纸存在的立足点。

    1.新闻真实性

    早在丹·吉默尔(DanGillmor)提出“自媒体”概念时,他就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②这并非杞人忧天。2008年10月5日,CNN旗下一家公民记者网站iReport上,有用户发布新闻称,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因突发心脏病,被送进急诊室。这则新闻导致苹果股价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大幅下跌,直到事件被证伪,股价才慢慢回升。

    这家iReport网站以提供“无编辑,无过滤”的新闻为口号,但结果却如此尴尬,由此可见,在虚拟世界实在难以保证新闻真实性。

    实际上,无论是微博还是已经流行很久的传统博客、论坛,自媒体工具的更新并没有断绝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008年11月,传媒巨头默多克在美国广播公司一年一度的系列广播演讲中说,现在的人们“对信息比任何时候都饥渴”,而报纸对于博客以及行业内其他新秀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可信的新闻。为此,默多克还预言,“我相信报纸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3?

    “报纸是否会真的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然而,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重要的:人们需要信息,并且需要可靠的信息。在满足受众这点要求上,报纸显然比自媒体更有优势。

    报纸有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中外媒体皆是。各个报社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记者手册”,规定着记者编采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如何处理信息源,如何通过可操作模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当记者采写归来,编辑会再次确认信息的可靠性,以确保报纸上刊登新闻的绝对真实性。甚至有的媒体还有严格新闻核查制度。

    记者,在职业道德和受聘媒体体制双重约束下,在自律与他律过程中,实践着对新闻准确性与真实性的要求。当然,这也是新闻记者的职业追求,这种追求使记者天然地占据道德高地并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可以说,报纸作为一种新闻机构的存在与记者作为一种职业的身份,二者结合确保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这方面的优势无论在微博兴起的今天还是在更多新媒体技术冲击的未来都不会改变,因此这也成为记者和报纸生存的依托点。

    目前,报纸仍保有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优势,而新闻真实性也将成为报纸在自媒体时代发展的立足点。

    2.系统过滤vs.个人筛选

    传播学中有一个重要理论被称为“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媒体信息筛选的过程可能只涉及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也可能涉及整个媒体机构。总的来看,媒体“把关”的过程就是一种“系统过滤”的行为。

    此前,有不少学者探讨网络发展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认为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正在淡化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然而,尽管有冲击,但这种冲击还不足以抵消这种“把关”作用。

    网络的兴盛带来的是海量信息,尤其在网络发展所促进的“自媒体时代”。微博的诞生使这个局面加剧,更是将人们推入“信息爆炸”的火焰中。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库,个人难免会有“无助感”。在成千上万条信息中,有多少是有用的或是有价值的?搜索引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但如果连“关键词”都不知道,又从何入手呢?

    面对这种信息爆炸或是“垃圾”成灾的局面,报纸再次显现出其优势。作为一支有着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报纸通过“系统过滤”,去芜取精、去伪存真,为受众挑选出符合普遍新闻价值观的信息,将受众从“个人筛选”的无助中解救出来。

    “系统过滤”为大众所节省的时间难以估量。人们需要多元化信息,人们更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报纸所做的就是,让受众在更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而这样做,在今天,在将来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报纸生存的另一依托点将在于新闻价值观的保留。

    3.制度优势

    丹·吉默尔在《自媒体》一书中说:“如果今天的主流媒体是恐龙,它不会悄无声息地灭亡的。”④在这里,“今天的主流媒体”就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所以说即使它们消失也不会是静悄悄的,原因在于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尽管网络的地位在上升,政府对报纸的重视程度依然高于网络。政府对报纸行业的最大支持在于对网络新闻“采写权”的限制。新闻采写权的缺失不会完全扼杀网络新闻生命力,但仍然极大限制了其发展。无论是网站、论坛、播客、博客,还是微博,没有采写权,发布的“新闻”就不能称之为“新闻”,因为没人能保证真实性与可靠性,毕竟没有经过“权威授权”,缺乏约束与责任。

    目前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也会通过博客、论坛、乃至微博发布一些信息,其中也不乏自己采写的新闻。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这些有采写资格的记者想要以自媒体的方式发布“新闻”也需要依托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平台。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说明“文章已在某报纸(或其他传统媒体)上发表”,否则这种以个人方式发表的新闻将缺乏公信力,因此失去被持续转载、传播的能力。当然,以“流言”“谣传”的形式继续散布又是另一个范畴,与真正的新闻无关。一些网站在争取新闻采写权,但就目前来看,如果不能解决虚拟传播领域的实名制问题,或是形成有效的新闻制作问责制,政府不会放宽“采写权”。文责自负对于传统媒体是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既是强制约束,也是道德软约束。而自媒体只要一天无法解决约束机制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与传统媒体竞争。

    著有《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的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说“报纸的主要产品既不是新闻也不是信息,而是影响力”。政府看重的便是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包括一些报纸所传递的“主流意识”。这些是不可能被个人、被网络所取代的。政府也将继续给予报纸等传统媒体制度上的支持。

    报纸的“变”与“不变”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报纸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所占有的优势也将成为报纸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新技术的推进的确给报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无论在渠道上还是内容上。而在报纸最大的优势“新闻真实性”方面,微博也发出了相应挑战。

    不论新浪微博还是人民微博,都不约而同地引入“身份认证”制度。这无疑是微博在探寻网络实名制过程中的一大有益尝试。人们对自身名誉有着天然的保护意识,“实名”就意味着“责任”,保证真实性、维护个人名声的责任。

    可惜,微博推出“实名制”范围仅限公众人物,其初衷只是维护名人“名誉权”不被侵犯;当然更主要的是,想通过“名人效应”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微博。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微博的“实名制”,这与能够实行“监督者”角色的全面实名制还相距甚远。此外,这种部分实名制尝试仍停留在“自愿”基础上,非必须,非强迫。只有当“实名制”在网络上形成制度性安排,“真实性”才能得以全面保障。

    就目前情况看,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仍是网络等新媒体无法取代的,而网上众多“传言”也有赖传统媒体证实或澄清。例如,2009年发生的“杭州飙车案”。事件发生后,各种流言便在网络上散布开来。不实传言使公众情绪愈发激烈。直到传统媒体介入,才调查证实网上流传的全部是假消息。可见,新闻的真实性仍需要传统媒体维护。

    摩尔定律显示,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飞快;也许有一天,在技术推进中,自媒体会发展到今天难以想象的高度。然而,依据自媒体的特点,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很难逾越虚拟世界固有的矛盾—真实性。而自媒体的优势恰恰是依托虚拟世界而形成的海量信息。当然,一旦自媒体拥有真实的海量信息,且能够做到迅速筛选与搜索,传统媒体的危机时刻也就到了。

    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报纸生存依然需要在“求变”中寻找空间。如默多克曾建议,报纸要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新闻和意见。5报纸发展有特色的观点、评论,有利于在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中国报业内,开辟出新空间,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而细分市场,“收缩报道范围,增加报纸不可替代的社区影响力”6也是一种现实选择。

    当然,有关报纸发展问题,讨论最多的仍然是“融合”,针对微博,相信也将有如何将报纸与微博技术相结合的讨论出现,这些都不无裨益。(作者是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注释】

    ①转引自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②④DanGrillmor.WetheMedia:GrassrootsJournalismbythePeople,forthePeople[M].Oeilly.2004.Postedathttp://www.oreilly.com/catalog/wemedia/book/index.csp.

    ③5MurdochScolds“isguidedCynics”:“NewspapersWillReachNewHeightsIn21stCentury.”Postedat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08/11/17/murdoch-scolds-misguided_n_144508.html

    6参考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文章来源:《中国记者》杂志)http://www.scio.gov.cn/wlcb/llyj/201005/t624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