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入门初级教程:1.18 本是同根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18:42
下一篇>>作者:修木读史 提交日期:2008-6-17 16:46:00 | 分类:犹太人 | 访问量:2038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8)
  
  犹太教的传播,因为摩西律法中细致而严格的规定,受到阻碍,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男子割包皮。对一个成年男子来说,在两千年前没有麻醉的医疗条件之下,割包皮是让人畏难的一件事。可是不痛这一遭,就无法成为犹太教堂中的正式成员。于是“海外”的犹太教堂之中,就出现了那些信仰上帝,却无法正式入教的非犹太人,被称为“上帝敬仰者”。而同样是出自犹太教的基督教,正是在对摩西律法的态度上,大为放松,放弃了割包皮、忌食猪肉等等规定。加入基督教的洗礼,要比加入犹太教的割包皮容易多了。这样的修正,为福音的广泛传播创造了一个必要条件。
  
  耶稣遇难之前,对他的教会如何发展,并没有具体的指示。他的布道生涯时间很短,而且完全局限在巴勒斯坦境内。他所要宽恕、拯救的对象,包括犹太人及同样信仰上帝的Samaritan人,并不包括外邦人或是不信上帝的非犹太人。他遇难后,使徒们传播福音的时候,却意识到那些不能正式进入犹太教的“上帝敬仰者”,是基督教会发展的最好对象。 在外邦人之中传教,放宽摩西律法的限制,是一项极为有远见的方针。
  
  基督教会这一方针的制定与实施,通常是归功于一位名为保罗的使徒,在教会之中又称为圣保罗。保罗是一位长大于巴勒斯坦之外的犹太侨民,并没有亲耳听过耶稣传教,也不属于耶稣最早的十二门徒之列。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与那些来自Galilee乡间的耶稣门徒们相比,保罗是见过世面的人,对罗马社会、希腊思想都有相当的了解。宗教上,他原本是一位Pharisee派的忠实犹太教徒,曾经几度去耶路撒冷朝圣,而且还极积参予过由犹太教发起的对基督徒的迫害。与后来的那位发起欧洲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相似,保罗内心之中总是有一种负罪感让他无法平静。而在参与镇压基督徒的过程之中,这种罪恶感变得更为沉重。在一次见到耶稣的幻觉之后,他经过祈祷思索,意识到耶稣可以战胜罪恶,转而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派。
  
  之后,保罗成为年轻的基督教会中最有思想,最有能力也是最为热忱的福音传播者。因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早期教会那些关于耶稣的故事传说,在他这里才真正开始发展成为教义。可以说他才是基督教在思想上的奠基人,也是仅次于耶稣的教会第二创始人。有的教会反对者,甚至声称基督教其实是打着耶稣旗号的“保罗教”。很多人对他景仰,也很多人对他反感。马丁。路德称他为教会的基石。那位声称上帝已经死去了的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保罗是历史上“最有野心的人之一,他的迷信程度只有他的狡滑才可以匹配。”
  
  他所解决的教义问题,是基督徒与摩西律法的关系,也就是说,基督徒还要不要像犹太人那样遵守律法。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来,犹太教几百年的发展,只是为了耶稣的出现而做的历史准备。律法是一部很好的道德法,但却不足以让人们真正理解上帝,因为其中缺乏让人们理解上帝的动力。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律法中只有组织纪律,没有精神感召。只有耶稣一个人,真正体现了律法的本质,真正理解了上帝,真正以他的痛苦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感召。而这以后的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耶稣才能理解上帝,耶稣已经取代了律法。他作为上帝之子,卑谦的降临人世,为人类的救赎而痛苦地死去,也因此将人类从律法的要求之中解脱了出来。
  
  这样从律法的本质,推理到对上帝的理解,再从耶稣的死,推理到律法的解脱,很有几分希腊思想中形而上学的演绎风格,与前面提到的马棚降生、最后晚餐、死后复生的故事相比,在思想上达到了另一个层次。其实际效果,更是影响深远。没有了律法的限制,基督教才可以在非犹太人之中推广。犹太人第一次把耶和华认定为全人类的上帝,是在巴比伦流放时期,接触到巴比伦社会后所产生的思考。那时候,他们把自己放在上帝所偏爱的选民的特殊位置。而其后所发展起来的摩西律法,设置了诸如割包皮、不吃猪肉等等重重阻碍,以保证他们的特殊身分,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没有了律法的限制,非犹太人也可以崇拜耶和华,因此上帝才真正变成了不分种族,大家都可以崇拜的上帝。那个由摩西在出埃及时发明的以色列部落的保护神,在保罗的推理之中,才真正在教义上被推广成为全人类的神。
  
  基督教在创立之初,原本是犹太教之中的一个异端小教派。开初的基督徒们,都是遵守律法的犹太人。到了保罗教义的确立,基督教才开始与犹太教分道扬镳。没有了律法的限制,基督教在非犹太人之中的传播,要远比犹太教成功,这其中当然还有其他历史与社会因素,但已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然而基督教在犹太人之中的传播,却极为有限。前边讲到过,新约中的耶稣故事,常常是只有神学的解释,没有历史的解释。这里我们碰到一个让基督教的神学家们感到不好理解的疑问,为什么最早崇拜上帝耶和华的犹太人之中,愿意转而相信基督教福音的人这么少?这个问题,在历史学家来说,不成其为疑问。对于习惯了律法所规定下来的高道德标准生活方式的犹太人来说,信一个新的救世主而放弃律法,等于是一种放纵,甚至堕落。用我们当今生活中的例子,对一个已经入党的人说,你不用再用那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就可以来参加少先队的组织生活了,这恐怕算不得一项有多少吸引力的提升。
  
  其实,保罗这种放弃律法限制的主张,不要说在一般的犹太人之中,连基督的门徒之中,也有过反对的声音。新约之中明确记载的,在耶路撒冷担任主教的耶稣的弟弟James就曾经反对过,十二门徒之中的大徒弟Peter也曾经反对过。然而,早期的教会并没有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中央,各地教会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各地教会势力的大小看的是信众的多寡。那些坚持遵守律法的教会,在发展上比不过跟随保罗放弃律法、在希腊人罗马人之中传教的教会。因而到最后,对教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不是那几位与耶稣一起吃过最后晚餐的门徒,而是这位后来入教,从来就没有听过耶稣传道的保罗。既信耶稣,也坚持遵守律法的犹太人,曾经在耶路撒冷形成过一个教派。但是只有约四十年的时间,到第二圣殿被毁之后,就烟消云散,从此再也不见踪影。
  
  更为可叹的是,这个在非犹太人中寻找发展的新教会,与犹太教形成了难以弥补的嫌隙。耶稣遇难之后,他的故事最初只是由门徒们在各地口头传播,他们之中的多半甚至连字都不认识。过了三十多年之后,《圣经》新约开始写作的时候,教会已经在非犹太人之中有了一点基础,因为他们主动传播福音,而且没有了律法的限制,在传教上要比犹太教成功。也因此,基督教威胁了为罗马当局所鼓励的对皇帝的个人崇拜,开始遭受罗马当局的压制与迫害。与此同时,基督教与犹太教已经是互带敌意,而基督教在犹太人之中的传教工作没有什么进展。写新约福音书的作者们,其主导的想法是如何让基督教得到罗马人认可。而与他们争吵不休的犹太人,则成为他们的批评对象。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在福音书里,对耶稣被捕后受审情形的描写之中。那位不大称职,残忍无情的罗马总督Pontius Pilate,在福音书的描述中却是富用同情心的仁慈者,他其实很想救耶稣一命。虽然这样的描写与其他史料中Pilate凶暴残忍的形像并不相符。但是让这位判了耶稣死罪的罗马官员,为耶稣的死负上责任,无形之中会得罪罗马当局,为在非犹太人之中传教带来困难。因而福音书中笔锋一转,声称是旁听审判的犹太祭司与民众,高喊着要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迫不得已之下,Pilate“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在场的犹太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马太福音27:24-5)
  
  ========================
  
  

  
  图十六:2004年发行的由好莱坞大明星Mel Gibson主演并自掏腰包五千多万美金出资拍摄的故事片,《受难记:最后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之中的剧照。图中站在坐椅前边的光头就是罗马总督,Pontius Pilate。图的左边,是已经被宣判的耶稣。图的右边,身上绑着铁链的是另一位也要上十字架的匪徒,名为Barabbas。当时正好就要赶上犹太人为纪念摩西出埃及所庆祝的逾越节。新约之中,号称耶路撒冷有一个习俗,在逾越节之前总督可以开恩当场将一名死囚犯赦免释放,由在场旁听的民众用喊声来表决。在图中所示的场面,Pilate举手指着耶稣,问在场的民众,是释放耶稣还是释放Barabbas,众人齐声选择Barabbas。新约之中的这些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耶稣被犹太人害死”的说法。影片正式发布前几个月,就引起许多抗议与争论。上映之后,自然是热在票房,赚了六亿多美金。
  
  =========================
  
  
  福音书的作者肯定想不到,这几行字将给犹太人在以下两千年之中带来多大的灾难。把这几句话当为历史,那么耶稣受难的血债就牢牢地钉在了犹太人身上,还有他们子孙们的身上。也正是通过这些描述,这个从犹太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与前面所说到的罗马帝国内已经存在的反犹情绪结合在一起,为基督教当权得势后,对犹太人的歧视与迫害提供了宗教上的有力根据。耶稣出生时,是犹太人。死的时候,也是犹太人。他的跟随者们,他所要拯救的对象,都是犹太人。耶稣作为救世主所许诺的应该带来的天国,显然是至今都没有到来。他所带来的,是基督教会。这一结果肯定没有拯救犹太人,以他的名字所创立的各式教会及其教徒们,在其后的历史上,经常把犹太人、犹太教当作敌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被基督徒当着拯救符号的十字架,对犹太人是一个两千年的诅咒。
  
  在中世纪欧洲,几乎每一次宗教热情的高涨,都伴随着对当地犹太人的迫害。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罗马教皇为了征服远在中东的圣城耶路撒冷而发动的,在动员过程自然要通过布道来动员基督徒们的支持。而热情高涨的基督徒们,还没有出发去中东,就已经在当地无辜的犹太民众身上找到了发泄热情的机会。犹太人住所被攻击,财产被抢走,很多人被迫接受洗礼。从公元1095-1291年,共八次东征,每一次出发之前,都有大量犹太人的死伤。而当十字军攻入耶路撒冷之后,每次都要在巴勒斯坦的犹太村庄里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更是无恶不作。
  
  公元1492年,当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者被基督徒赶走之后,主政者将在西班牙生活了好几个世纪的20万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整个过程之中,造成数万犹太人丧生。渡船离开的犹太人,要向西班牙船长购买价格高得离谱的船票。有的船长为了多赚钱,竟然只航行了一半路程,就将犹太难民推入海中,然后又去运载下一趟。到了驱逐的最后几天,因为有谣传说犹太人为了带走财宝,将金银宝石吞入肚内,以至不少犹太人落入匪徒的手中之后,直接就被开膛破肚。
  
  犹太人让基督徒恼怒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新约中将他们描写成为耶稣遇难的罪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不肯信基督。这些最早发明耶和华并自认为上帝所偏爱的选民,对基督的福音却一直采取明确的否认态度。说来,这也应该算是基督教的一个痛处,耶稣以他的救世主身份所应该很快就带来的天国,根本就没有实现。也就是说,耶稣的预言根本就没有兑现,他带来的只是一个偏偏对他所想拯救的犹太人没有多少吸引力的教会而已。基督徒对犹太人坚持犹太教信仰的恼怒,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基督们自己对福音的心虚。
  
  十六世纪新教的鼻祖,马丁。路德,在提出他的教会改革建议之后,以一个思想革新者的满腔热情,曾经信心满满地以为,这一下犹太人应该可以回心转意,变成基督徒了。只是,现实与他的期望相反,犹太人对他的新教义同样没有多少反应。被转化的反而是这位新教的创始人,变成了犹太人的死敌。临终前的几年,路德写下了好几本充满了宗教狂热与愚瞒的反犹作品,说犹太人不是上帝选民,而是魔鬼的子孙。犹太教堂应该烧掉,祈祷书应该销毁,钱财应该没收,房屋应该砸烂,甚至连杀人都是可以允许的了,因为他写道“不杀掉他们就是我们在犯错。”这些说教,到了四百年之后的二十世纪中,就直接为希特勒及其手下的纳粹党徒们所引用,作为他们迫害犹太人的理论根据的一部分。
  
  英国的宗教改革开始后,也组织了一次对英格兰境内为数不多的犹太人的驱逐。宗教改革前后,中国的印刷技术流入欧洲,《圣经》的流量大增。以前的天主教强调的是神父的布道与教会对教义的解释,新教则强调信徒们自己阅读《圣经》。“出埃及”之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摩西带着以色列部落,逃到海边无路可走,于是上帝说海水分开,立刻在海中就出现一条逃生的道路。其后追兵赶到,海水又重新合上,淹死了那些追捕的埃及人。这一段《圣经》故事竟然被这些英国的新教徒们拿来活学活用,他们把犹太人带到海上,然后说,你们不是可以求上帝把海水分开吗?随即将这些可怜的犹太人推到海里去。
  
  这种由宗教造成的对犹太人的仇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时期,那些在思想上反对基督教的启蒙人士,竟然也仇恨犹太人。只是他们为的不是因为犹太人不信耶稣,而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基督教的愚昧,都是从犹太教那里继承来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接受这样一种对耶稣受难的“历史解释”。于此之外,还有一个“神学解释”,认为耶稣的死,是为了给人类赎罪,不是给什么特定的人害死的,也就是说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罪过,害死了耶稣。在欧洲历史上,“神学解释”与“历史解释”同时存在。当社会必较安定,经济状况还好的时候,“神学解释”占主导地位。可是一但出现社会动荡、经济不景、宗教热情高涨的时候,“历史解释”就会被人拿出来,当着迫害犹太人的最好借口。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电影的发明,耶稣遇难的故事搬上银幕已经有超过一百次。在过去十几二十年之中就有好几次,而且每次都引起犹太社团的抗议,生怕福音书的这些情节,在电影上活灵活现地显示出来之后,让“历史解释”占了上风,又带来仇犹情绪。
  
  

#日志日期:2008-6-17 星期二(Tuesday) 晴 复制链接 举报
新天涯,新体验,2012新版即将内测! 评论人:cheryl1886 | 评论日期:2008-6-17 20:02
  来这里看看:)

评论人:修木读史 | 评论日期:2008-6-18 1:45
  有空常来哈!

评论人:zhoudifei | 评论日期:2008-6-21 10:16
  写的真是太好了,一口气看完了,佩服作者,解决了很多我心中的问题!!

评论人:zhoudifei | 评论日期:2008-6-21 11:44
  读到最后真是感慨万千啊,所谓造化弄人,耶稣自己没想到他本身竟然成了后人迫害他种族的一种工具了。我是个搞电影的,也许有一天我会有机会把这一历史更真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吧,呵呵!
  
  作者应该是旅美华侨吧?我是在英国也有过不少类似的经历,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作品!加油!

评论人:修木读史 | 评论日期:2008-6-21 14:55
  谢谢你的鼓励!在国内好像还没有人以这样的题材
  拍过电影,虽然很多中国人都对这些历史有兴趣。
  所以,我也该对你说一声,加油!
  
  

评论人:cheryl1886 | 评论日期:2008-6-21 22:06
  那总督什么造型啊?看着怪怪的,当时的人是这样吗?有没有当时的图画?你看过《红楼梦》的新版造型吗?也是怪怪的,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最喜欢哗众取宠,胡编一气。对了,给新《红楼梦》做造型的是你们香港人。(看你注册上写的是香港)

评论人:zhoudifei | 评论日期:2008-6-22 3:32
  楼上的未成年人吧?《红楼梦》做造型的是香港人,香港人是不是中国人啊?导演要是不同意会采用这个造型么?何况导演是大陆人。
  
  总督的造型是古罗马的执政官,一点也不怪,而是相当的贴近史实,众所周知好莱坞的电影态度,不用在这里多说。

评论人:cheryl1886 | 评论日期:2008-6-22 16:30
  楼上这是老人吧?说句香港人咋这么大意见呢?香港人是中国人,但他们和大陆人还是有区别的,这还要多说吗?
  谢谢你告诉俺他贴近史实,总督的造型俺没见过,乡下人少见多怪您别介意。

评论人:cheryl1886 | 评论日期:2008-6-22 22:30
  总督的造型是古罗马的执政官,一点也不怪,而是相当的贴近史实
  ====================
  有什么依据吗?

评论人:黑白红绿黄紫 | 评论日期:2008-6-22 23:16
  c好莱乌拍其他国家的历史片看的比较少,但他们拍的中国历史片可是没法看,尤其在造型方面他们加进了太多自我想象,比较不符合中国的史实。《圣经》都不能当历史看,何况是好莱乌的电影。

评论人:xiaoduxp | 评论日期:2008-6-23 13:07
  从天涯赶到这里,lz写的好好,让人看来豁然开朗

评论人:修木读史 | 评论日期:2008-6-23 18:41
  多谢你的支持!

评论人:修木读史 | 评论日期:2008-6-23 18:44
  cheryl 》那总督什么造型啊?看着怪怪的,当时的人是这样吗?有没有当时的图画?你看过《红楼梦》的新版造型吗?也是怪怪的,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最喜欢哗众取宠,胡编一气。对了,给新《红楼梦》做造型的是你们香港人。(看你注册上写的是香港)
  
  =======================
  
  在论坛那边,帮你找了个链结,是古希腊女子的发型。
  像不像新版红楼梦?
  
  
  
  

评论人:elitchant | 评论日期:2010-4-1 8:40
  我是带着一个一直困惑我的疑问读过来的:基督教到底是如何从一个信众寥寥的小火星烧成一个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教派,尤其是杀死耶稣的罗马人为何反而成为基督教蔓延的最有力推动力量。复活说显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所以一直认为应该问向于经济、社会的根源,然而一直无解,或者说没有很令自己信服的解释。修木的文章倾向于文化的原因,即罗马人对自己蛮族出身的自卑和对一种高贵气质的向往。这是我粗略看完修木文章的直观感受,不知道这样说妥否?不过我会再认真看一遍的。

评论人:修木读史 | 评论日期:2010-4-1 20:00
  罗马人不是蛮人,受过教育的罗马人其实是有点看不起
  基督徒,因为那其中有很多在他们看来迷信的成份。基
  督教最初是在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下层民众之中传播。
  
  基督教的成长是个好几百年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
  比较明显的阶段。
  
  最初阶段的基督教很有几分理想主义精神,也有几分革
  命运动的味道。罗马社会有许多种宗教,宗教上层人士
  多半也都是显赫人士。基督教却是穷人的宗教,耶稣只
  是个木匠,强调的也是互助互爱。所以,基督教开初只
  是在贫民、奴隶与妇女之中,比较有人接受。这段期间,
  罗马当局还曾迫害过基督教会。
  
  第二阶段则有几分偶然,出一了位信基督教的皇帝,也
  就是君士坦丁。那已经到了公元300年间,基督教会传播
  了两百多年,大概可以占到人口5%左右,只是一个很小
  的比重。但是有皇帝信教之后,自然就开始有人跟风,
  为了权势的考虑,大批人转信基督。但是,即使这样,
  还是有许多罗马读书人反对基督教。至于说,君士坦丁
  为什么信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为他母亲,有的说
  是他在基督教里看到了他可以利用的东西,有的说只是
  因为他做了个梦。这时候的教会,有了地位,却还不能
  完全主导罗马社会。
  
  第三阶段则是蛮族入侵。这时候,西罗马垮了,那些代
  表传统罗马文化的人,也随之垮了。这些北欧日耳曼蛮
  族,以为基督教代表的是罗马文化。他们冲垮了罗马的
  政治,却尊重教会,也需要教会给他们提供的文职人员,
  维护他们的权力。所以,教会后来能在思想上绝对主导
  西方,蛮族入侵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犹太人系列之中,这一问题没有多谈,只是讲了犹太
  教与基督教在传教上的不同。在新的犹太人系列之中,
  这个问题会谈得多一些。不过,详细的讨论,可能要等
  到将来讲罗马帝国的时候。
  
  

评论人:道学八柱 | 评论日期:2010-4-18 16:37
  
  圣经中可从来没有说罗马总督Pontius Pilate是富用同情心的仁慈者,他之所以主张释放耶稣是因为他听说了耶稣的事迹,心里害怕,怕他如果真的是上帝的儿子,他自己吃不了兜着走,这正好说明了这个人物的性格。以色列人当年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宗教理念
  
   “ 彼拉多听见这话,越发害怕。”——《约翰福音》19:8
  
  但是史学家们往往“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要能够找到证据来推翻圣经,他们就能扬名立万了,出自于荣耀自我的目的,往往会掩蔽了一个人的属灵眼光。
  
  
  “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约伯记》 42章 3节
  
  “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篇 》 119: 130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7:7-8
  
  “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麽。”《哥林多前书》1:20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哥林多前书》2:4-5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哥林多前书》3:19-20
  
  
  http://edgarcayce.blog.163.com/
  
  理性无法认识所有的真理。一 开始的错误,就是那些人围绕着耶稣基督构建了一个宗教,这个错误延续至今。从最早期教会的混乱纷争,到罗马天主教政教合一,独权大揽垄断信仰的解释权,到宗教改革运动以另一种的思想垄断代替之前的狭隘,一直延续至今,整个人类文明就是在这样的对对错错的碰撞中向前发展,但是不管渊面上如何充满了黑暗,始终那一缕基督真光,引领着人类的灵性向前发展。这是人类必经的发展阶段,正如圣经其实就是每一个灵魂自己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就是那位亚当。
  
  宗教是叫人死,唯有基督之灵是叫人活。家庭、团体、集团、宗教、理念都可能成为一种狭隘自我的延伸与膨胀。然世人总是热衷去建立、侍奉、崇拜一个宗教体系并使之成为最大的偶像。并且侍奉(Serve,服务)宗教就以为是侍奉神。
  
  基督在哪里,撒但也在哪里相争。十字架是用来对付自我的,但是在整个基督教的发展中,我们恰恰看到一个极度巨大的自我笼罩在其之上。一旦宗教与政治、经济利益、权力、个人的荣辱勾结在一起,那他就会变成自我的产物。也就成为了最难对付的十字架。
  
  有一个成语叫做“作茧自缚”,一些人类发展出来的根深蒂固的宗教理念,将成为人类最难对付的十字架。以色列人当年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宗教理念而致使耶稣被钉十字架,而耶稣却因顺服上帝的意志,胜过了肉体和死亡,成就了放下自我的意志、接受十字架上受难、回归上帝、与上帝合一的那条道路。耶稣基督带给了人类真理的启示,他是我们追随的榜样。愿上帝祝福我们,愿基督之光引领我们!
  
  
  
  罗1:22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林前1: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
  林前1: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上帝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林前1: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
  林前1:27 上帝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林前2: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看看这里:
  http://edgarcayce.blog.163.com/